读《感悟人生》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感悟人生》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感悟人生》有感1
大家看过在海上航行的点点白帆吗?相信,许多人都见过,可是,大家又知不知道,在帆船上的搏浪者,他是经过迎风击浪,勇往直前,才能到达终点的。巨浪涌得那样高,令人瞩目惊心,然而,搏浪者却无畏于咆哮翻腾的巨浪,依然在波峰涛谷中飞翔。要知道,他们是要克服多少困难、挫折呀!而我们的人生,正像这搏击者,挫折与荆棘是巨浪,如果不能乘浪勇进,要么就是随波逐流,要么就是被巨浪淹没,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
《点燃人生》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它列举了几个伟大人物人生中走向成功的坎坷及作者的亲身体验,展现给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人生中的苦难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困难与挫折,就没有实现理想后的欢乐;没有实现理想后的欢乐,也就没有我们七彩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困难,感谢挫折,并应该积极地面对,因为困难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强者。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生拥有着这样一条荆棘而崎岖的路,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能不能把这条“山路”化作财富,那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有些聪明且能干的人懂得从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理想之花在不断催使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黑暗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相反,有人则是愚蠢的,他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从来只懂得沮丧,从来只懂得让逆境操控自己,那么他的理想种子永远不能萌芽,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弱者。
命运就是这样,荆棘到处丛生,你愿意做个强者还是弱者?
如果你有远大理想,崇高的志向,那么,就请你从此扬起人生的风帆,迎风破浪,奋力前进,向着你的目标飞翔吧!
读《感悟人生》有感2
《习惯的力量》的作者是个美国人,他用讲故事拉家常和朋友聊天的方式,叙述了令读者耳熟能详的关于“习惯”的话题。它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人体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演绎。
人们常讲“性格决定命运”。谁不想拥有能攀上辉煌巅峰的性格呢?怎样才能拥有,谁能说得清呢?这是一个多么难解的“哥德巴赫猜想”。本书只是轻轻地一捅,就捅破了这层遮挡奥秘的薄膜,作者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习惯”就是一点一滴,循环往复,无数重复的行为动作养成的,好的习惯,坏的习惯莫不如此,只是结果不同。关键的一步是要马上行动起来,本书作者称之为“行动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区别”。我以为然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多少人把美丽的理想就消磨在“总有一天”的借口之中。马克思对自己成功的原因只说了一句:“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我国的先哲对此也有精彩的`总结叫做“聚沙成塔”。看来《习惯的力量》的作者可能早已领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但他是用拟人化的方法说出来的:
“我是所有伟人的奴仆,唉,我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
“你可以利用我获取财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毁灭。”
作者对“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这一重大问题并没有用严密的逻辑来论证,没有从物理到生理到读不懂的深奥哲理去发挥阐述。他只给你讲了如“在冷水中被煮熟的青蛙”,被拴了鼻子的小象终于没能挣脱潜意识中的习惯而老死象房等寓言故事,使人读来亲切、自然、舒畅、轻松。更有趣的是他告诉你克服坏的习惯并非像人们想像的那么痛苦艰难,你只要用“21”天,用好的行为替代不好的行为,比如用晨练代替睡懒觉,好的习惯就养成了。我知道“21”天绝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它只告诉我们,行动起来,习惯的力量会把命运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
读《感悟人生》有感3
轻轻地合上了《培根论人生》,静静地闭上眼,一时间似乎多了些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培根论人生》读后感。我们作为学生,无论面对学习中如何辛苦,学习上的成绩好坏,应该用乐观精神看待人生之路。
虽然涉世未深,但却有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与感知。纷纷扰扰十几年,虽说过的`是自己的生活,但却有一种依赖,一种对世界不变的依赖,或许它很隐秘,但却不足隐形,它确实存在,并在我们的生命中真切地演绎着,读后感《《培根论人生》读后感》。当我们不断从这个世界中摄取时,我们是否想到回报?这样的回报不需要金钱,更不需要太多的精力,我们只需时时怀着颗感恩的心,就足够了。它并不奢求什么,要的只是我们心中一丝淡淡的感情,要的只是不要忘记而已。
只要能尽了自己的努力,坚韧不拔地走下去,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路,终将能为父母尽孝、为社会作贡献。
读《感悟人生》有感4
当我阅读《感悟人生》后深有感触。从开始阅读到结束,我心中始终以自己最大的热诚、以自己纯净的心灵去汲取书中的点点滴滴值得我学习的精华。
这本书从季羡林老先生千万字的著作中筛选出这位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东方文化大师的想法及成长经历。这不仅是季老先生的感悟,也是我们的导师对年轻人的教诲,它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去奋斗、探索,怎样追求理想与目标,也使我们看待生活、事物的眼光变得更加深邃。
书中,看似是先生在教育我们,但更多流露出的是他对下一代的关心与鼓励。他把自己成长、学习的全部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每一位读者,使读者获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老人的声容笑貌好像浮现在我眼前,他的金玉之言,将永久地刻在读者的心田,催人猛醒,激人奋进;读完这本书,犹如品尝醇美的甘露,自有滋味在其中,“世纪老人”非凡的人生经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读完本书,我深深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学习的有很多方面,这需要本身的不断去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才能及时的充电,更好的为教育服务,无形当中也会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提高自我,何乐而不为呢。
对我感悟最深的、启迪最大的`是季老先生对人生的态度。他一共写了3篇“论人生”,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察点洞察着人生的意义与美好。先生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还有他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一句评价:“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从这些朴实、简洁的话语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先生的气质与人品。他体会到了人生的真谛,更要告诉我们对待人生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
要想使人生变得有意义,就要有目标,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但没有这许许多多的个体,链子也就无法组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这就是人生意义与价值的体现。季老先生虽已到耄耋之年,但正是由于老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仍然笔耕不辍,他想把更多的“财富”留给下一代,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的无私和博大,也从中《感悟人生》。
这本书,让我感到在生活中,工作中,应该以高度的热情去面对,去进取,去努力,去开拓我们崭新未来。让我们汲取其中的斗志,为我们的学习事业,倾尽自己的所有。
读《感悟人生》有感5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取材平易,亲切如话。他学识丰富,思路宽广,旁征博引,收纵自如,能在一个题目之下,给人以充分的知识享受;加以天性幽默,文笔轻松,篇幅适中,简洁明澈,自然成了读者喜欢把玩的珍品。
梁实秋的《雅致人生》,自问世以后,重版多达50余次,创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录。
《雅致人生》闲适的取材与笔调本身,使得该书具有极大的纯粹性、自在性与超越性。
作为学者式散文,梁实秋小品有很强的艺术性。这些小品,取材平易,或是惯见的物事,如衣裳、狗、汽车、门铃之类;或是惯常的行为,如握 手、生病、拜年、散步等等,令人易生亲切之感。作者学识丰富,思维敏锐,旁征博引,收纵自如,往往能在一个题目之下,给人以充分的知识享受。加以天性幽默,文笔轻松,且篇幅不大,简洁明澈,令人爱不释手。如写雨中雅舍:“细雨蒙蒙之际,雅舍奕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梀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如写送行:“黯然魂销者,别而已矣.”。他特别注意所调遣的文字幅度的长短和声调的抑扬,故读来,别有一种音乐美。
雅致,对于梁实秋来说,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艺术风格。“纸上苍生”,距之甚远。世上的创造,有的全凭情怀,有的借以趣味。梁氏小品,实乃属趣味烹调。这种风味,特别宜于美食家的享用。
读《感悟人生》有感6
这本书已经在书架上放了很长时间了。这是路遥写的一部小说。看完《平凡的世界》,可能觉得名字太重,所以到现在都没看。
看完整本书,有种主人公的人生没有结束,还在路上的感觉。
即使高加林下乡当老师遇到了感情上的挫折和一系列的不公,作者也没有把困难无限放大,用了更自然的表现手法,让人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正如书中所说,“人生的路很长,但重要的只是几步。”这就是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就像不同的岔路口。做好每一个选择。这就是生活。
看了《人生》,感觉选择好重要,但同时一切还是未完待续。更重要的是,在下一个选择到来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出一个好的选择,找到一个无悔的人生。
高考结束后,我选择和伴侣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独立旅行。
七月的夜晚,有点安静的街道,我想太多了.
读《感悟人生》有感7
这天,我读了路遥的短篇小说《人生》,故事情节深深地感动了我,多次流下眼泪。巧珍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她漂亮、善解人意、要强、有眼力,个性是当她爱一个人的时候,那种彻头彻尾的劲,即使他负了她,可他仍执迷地去爱他,默默地,执迷地去爱他,并为他做事。她又有坚强的'一面,当高家林和她断绝恋爱关系与另一个女孩相爱后,她毅然的理解了这个现实,尽管她深爱高家林,在别人看来,她不寻短见,也会神经病的,但是她非但没有,反而比以前更能干了,她热爱生活,每每看到绿油油的田地,她什么都忘了,用书上的话说:大地能包忍任何痛苦。
我想,我也要像巧珍一样,爱一个人就去爱他到永远,我之所以多次掉下眼泪,可能也在于我想到了自己的处境吧!读完书后,真痛快。记得小时候,每当看完一部电视剧,我总期望有个完美的结局,总期望每个人的结果都像自己头脑中的一样理想,否则,自己会很生气,觉得不美,可此刻,也许自己长大了,对于什么样的结局都能认可,都能理解,有时,作品的杯具会更美!
本篇日记写于99年12月5日,当时自己正值大学一年级,八年后的这天,初为人母的我,重新翻开日记,感慨颇深,抄写过来,与大家一齐回忆一段大学读小说的时光!
读《感悟人生》有感8
高中时看过路遥《平凡的世界》,刚开始看的时候,觉索然无味,只看了几段便再也看不下去了。后来闲时,偶然翻起,竟一发不可收拾,然后就对其情有独钟,以至买回了路遥另一本书,《人生》。
开篇,便觉有一种《平凡的世界》的影子在,可此篇是写在《平凡的世界》之前,可以说《人生》为《平凡的`世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既不像孙少安那样安于黄土,在土地上依然闯荡出自己的精彩;也不像孙少平那样虽有才华,但安于成为一名矿工,默默奉献。他是处于中间值的这么一个人,虽有才华,却不甘被埋没于黄土地,只想风光地展现自己的风采。
看完全篇后,很为高加林错过巧珍而惋惜,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高加林贪图荣华,又怎么会失去善良美丽的巧珍呢!所以错过才是最好的结局,而不必为幸福而幸福。
巧珍,一个真善美的化身。为了爱情,勇于追求,勇于尝试;为了爱情,不顾反对,毅然决然;为了爱情,善解人意,不计前嫌。但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子,还是输给了现实,知识的缺乏是其一生的不幸,但相信命运会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
读《感悟人生》有感9
以前,我将理想束之高阁,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品味着《理想点亮人生》,我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这句话充分说明理想对于人的.重要,它是指引方向的罗盘,让人们看到曙光。若是没有理想,人可能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成为碌碌无用的人。
自知者明。理想应该是基于对自己全满客观的认识,是提出的合理需要努力付出的想法。所以,理想不能光图高远,不顾实践。最重要的是,树立理想之后,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付出自己笃定的心血与汗水。
对于我而言,为国家作出大的贡献可能是遥不可及的,我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理想。其次,我应该认识到完成理想不能急功近利,通向成功的路不是一马平川的,我必须理性地分析可能发生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尤为重要的是有毅力,敢于为梦想而奋斗,要有猎人一旦盯着猎物,就不会放手的信念,敢于拼搏,永不言弃。
天上春光明媚,李尚风景正好,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
读《感悟人生》有感10
黎明的薄雾如纱般婀娜多姿,破晓的清风拂过,温柔如抚。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灵动,以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的世界,让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自然造化的美丽。
《自然与人生》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书中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展现了作者不凡的文学造诣,兼具东方写意和西方写实的风格,被誉为日本近代随笔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部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典范之作,曾被定为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被誉为日本近代经典散文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德富芦花笔下的自然景物,意境悠远如山水画,描写芸芸众生,刻画入微,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动容。从中我们可以碰触自然与人生最微妙的感应,可以倾听万物与本我最亲密的絮语。
读《自然与人生》,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已而,雨稍止。天上白蒙蒙一片,忽而变成紫色,既而变成鼠灰色。渺渺太空,白云拖曳,犹如神妙的丹青手一笔横扫而成,在灰色的天空里浮动着,向西飘飞。片刻,雨势又复转大,等到渐渐停歇后,小野子山头涌现出茫茫一团,西边天空竟然看到白铜般的亮云。然而,终于未能响晴,时阴时雨,不知不觉,日光昏昏,暮色四合。”书中这种美到极致的句子不胜枚举,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作者借描绘大自然的怡人闪光,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其相宜美的艺术力量尤为撼动人心。
读《感悟人生》有感11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他精通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幕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在文字不多的一节一节的小内容中,语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让人读后产生共鸣和钦佩之感。读完之后让思想得到洗理与升华。毋庸置疑,这本书对于青年的成长颇有益处,从中我们能读到学者的探究与思索、长者的淡泊与磊落、智者的睿智与明悟,还能读到先生大半生的热情与追求、甜蜜与苦涩、遗憾与困惑、诚实与坦荡。
书中描写了自己贫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生活,在清华求学以及教书并在德国留学十年的经历,以及后来的wg中的牛棚中的绝望和后来的荣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从八九十年的生活经历来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彻。虽然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够从容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以及现在的荣誉和将来的生死。谈到了自己的恩师陈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适之,当然也有对自己的母亲的遗憾和在德国的爱情的回忆。虽然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从文中表现的非常的谦虚,而且非常的敬业,虽然是高龄,任然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些知识。
读罢全文,我发现人生总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弃。发现作者最终的成绩,离不开他年轻时候的努力。在清华期间偶然的旁听课,影响了他的一生,在德国期间因为二战自己无法回国,但是正是这段时间奠定了其学术基础。这个和乔布斯有类似性,谁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时候旁听了书法课而迷上了书法,后来苹果的字体影响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无论如何,努力是必须的。这又让我想起了游戏《第七封印》中的“主动面对积极深入”,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这种心态。另外,个人认为书中有两个话题特别值得谈一谈,一个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季老明确告诉我们,他认为一个人存活于社会的'意义在于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窃以为季老说的这个传承应该包括生命的传承(也就是繁衍)、文化的传承、精神的传承以及环境的传承等所有这些需要或者是应当传承的东西。这个观念跟南师(南怀瑾)经常在自己书中提到的颇为互通,不过南师喜欢引用宋代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是非常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在我国很多知识分子身上都有体现,它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在民间也有很多体现,譬如中国人重祖先就是一种“承上”。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华夏民族的文明历程才得以一枝独秀地延续五千年之久,而不像其它的文明曾经辉煌一时,却无法延续。写到这,我想起了以前有一个人曾跟我说过的话:“我现在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还有什么好奋斗的啊”,相比之下,他的人生价值是否有点太少了呢?
此外,对于安身立命的问题,季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个人的思想感情之矛盾与平衡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的问题,季老一直都是忧心忡忡,他看到现今环境污染严重、臭氧层空洞、物种灭绝、淡水短缺、温室效应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等问题,反复强调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出路,不要老学习西方的“征服自然”,还引用恩格斯的话“人对自然的每一次征服或胜利,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当然不能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与价值。行为端庄,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是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形象,也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才上不负父母的教诲,下不愧子女的法效。于己内心坦荡荡。记得有人说过,名利于我如浮云。也有人说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每读此言,心里油然而生一种豁达,一种超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对于圣贤,我们这些平凡人确乎相去甚远,但见贤思齐,不断地修身养性,实在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年近不惑,再读季老的人生感悟,更加觉得,一个人真应该好好的珍重人生。
其实,季老先生还提出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他从另一种意义上对人生的诠释。尽管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每个人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里事事都会让你称心如意呢?况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关键在于我们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说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评价一个时期,如果不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准参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标准去要求,明显属于空想。季老经历“wg”,进过“牛棚”,他又对谁抱怨过什么?既然季老都无法“力挽狂澜、改变历史”,我们为何不去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或许,我们内心都有了各自的答案。改变心境也就是寻求内心的和谐。温总理曾对季老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一个人内心的和谐正是一切和谐的基础,是根本中的根本。”联系季老对人生的解读,一切释然。“积极进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极沉沦、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满足,不保持心态平衡,又哪来内心的和谐?慢慢品读《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他对人生的感悟洗涤着我内心的芜杂、浅薄。如果不这么细致地读他,我还真的质疑“摘帽”为“炒作”,读过他,悟过他,才知道,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声音,是他智慧内敛人生的真实渴望。
我想这些大家都有体会,可以自行判断。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季老只谈了对待好人的二字箴言“真”、“忍”,这两点我认为不必细说,大家自己玩味下会更有感触,那么如何对待坏人呢?又如何区别人之好坏呢?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这点其实是季老在书中谈得最多的,因为说白了,也就是如何自处的问题,书中探讨的关于命运、福祸、礼仪、道德等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如何自处的,如果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心,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依然记得,季羡林老先生说过:“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我认为人生一世应以快乐为主,要学会知足。有人以平凡人生为乐、有人以大富大贵为乐、有人以“愚公移山”为乐、也有人以气壮山河名震寰宇为乐。我们要懂得知足是获得快乐、幸福的源泉,我们在物质享受上要知足,眼睛要向下看;但在工作岗位和检察事业上要不断创新,励精图治,眼睛要向上看。知足,就是能坦然面对并珍惜自己现实所拥有的一切,不与别人盲目攀比待遇和物质享受,这是一种超然、洒脱的心态。知足者常乐,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在《知足知不足》一文中,季老先生提起他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他感悟到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少存非分之想。知不足就是要有自知之明,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做出贡献。
要始终有所追求。追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追求,就是人们努力实现其向往目标的思想和行为,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努力。没有追求的人,将会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所追求的人,才能努力创造,奋发图强。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畏惧逆境。逆境有两面性:一方面,给人焦虑、忧郁、彷徨、痛苦,阻碍人的发展;另一方面,逆境又可以磨练意志、催人奋进、造就人材、成就事业。因此,我们应不懈努力,始终为了这热爱的检察事业而努力奋斗、不懈追求着。法律的道路只有前方,充满责任的担当和跋涉,我们应仍将为检察事业无私地奉献,无悔地付出,用自己的一腔赤诚捍卫司法的公正和社会的和谐!
正是基于这种人生观,季羡林对人生具体境遇的态度,无论是对人生的不完满、世态炎凉,还是对爱情、老年等等的论述,都显得豁达、宽容、乐观和实用。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和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意义和价值基于平实的真理。季羡林的人生哲学也许不是无懈可击的,但却是平实而真挚、引人向善、切实可行的。
读《感悟人生》有感12
这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完美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此刻我们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感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以前喜欢过高明楼,一向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最的。
读《感悟人生》有感13
讲述的是改革时期的故事,主人公高加林是农村孩子,是个文化人,父母是农民,叔父是外地军官为人清廉正直。高加林没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了三年老师,突然一天教师的职业被村里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因自己孩子毕业没工作顶替了高加林,这对他来说是极大的打击,这种无奈、绝望还不能发泄只能忍受着,因此他颓废了一段时间,文化人的他没办法只能当个农民,锄地。他连上街买东西叫卖的勇气都没有。
在此期间村里有个一直就爱慕他的富人家的很美丽但不识字的女孩子巧珍对他表白了,他们在一起了。他的绝望被爱情冲刷掉许多,开始他们的地下恋情很幸福,很美好。可后来被村里人知道了。思想比较封建的村里人说三道四。巧珍父亲很不情愿自己的女儿看上个穷苦书生。
后来叔父被调回本地县上发展,也提起过给高加林介绍工作,叔父正直的拒绝了。叔父的下级马占胜却悄悄通过关系安排了工作,通讯干事。他又进城了,这一次是工作,永远的城里人了。
在工作中他不惧辛苦,勇敢前行,靠着自己才华实力取得领导认可,变成了城里的红人。他成功了!有能力的人苦于没有好的出生现在终于有了好的发展,他的理想还不止在县城,以后要去大城市发展。当他再次闪光时,高中同学、红颜知己黄亚萍出现了,关于三观、学识、理想她们很配,黄亚萍喜欢他,表白以后两人和自己不满意的对象分手了。黄亚萍不喜欢自己对象,而高加林他是爱巧珍的。其实说到这里我觉得他不爱巧珍,巧珍不过是在他低谷时给予他温暖和光明的人,我突然想到我自己和吴恒的感情,因为那件事情我们的开始就是错误的,他是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不介意呢,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吗?不知道为什么还是继续和我在一起,对于他我是不是和巧珍一样呢?后来他生病我依旧不离不弃陪他到最后一刻,说起他我觉得不爱我,可他对我的.好也不是假的。如果没有那件事情我们会不会很甜蜜呢?当黑暗中有蜡烛的光亮时,人当然会觉得温暖,可是当电灯出现时还会有人需要蜡烛吗?对于他又有很多话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已经是无法改变的遗憾了,我只能改变自己慢慢走出来。
还是继续说巧珍,巧珍不识字,只能跟他聊猪下崽、鸡下蛋的事情,而黄亚萍不一样,他们可以说国际问题,可以有罗曼蒂克的爱情,可似乎更多是因为利益、前途和黄亚萍在一起。后来因为黄亚萍对象的妈妈很不舒服自己儿子被欺负举报了高加林因为关系找的工作,这算是报应吗?讨厌高加林的人是这样认为的,这件事情他的叔父也极力反对,让他赶紧回乡去,黄亚萍是爱他的居然最后愿意和高加林一起做个庄稼人,可高加林拒绝了,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不爱黄亚萍。而巧珍再和他分手后很伤心难过,但还是有人上门提亲,巧珍难过的嫁人了。我觉得真好,不给高加林渣男任何机会。他彻底的绝望而且还失去爱他的巧珍,他做错了吗?错了!好高骛远,可我又觉得他没错,如果高加林没有被举报和黄亚萍远走高飞呢?生活中不都是这样吗?这两个女人都不适合他,爱情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生活中十有八九的真爱都是假的。人都是利己的物种,会先考虑利益再去考虑爱情吧!可每个人都拥有过纯粹的爱情,我对吴恒似乎没有需要回报。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对得起自己的内心便好。不后悔,担得起后果。
孰是孰非?是没有定性的,可是人又能经得住诱惑呢?谁不想越来越好呢?只能说要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走。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的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应该真正廓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
读《感悟人生》有感14
有这么一本书,她的名字叫做《故事人生》,它是全国小朋友都十分爱戴的董浩叔叔的自传。
初识董浩,是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里,一个胖胖的、幽默而有些滑稽的叔叔,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而今看了《故事人生》才知道,董浩叔叔原来是这样一个人呢?他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敢爱敢恨、顶天立地、孝顺父母、多才多艺、朋友满天下,面临绝境而从容不迫,做人刚直不阿,又能够取舍,董浩叔叔是个有魅力的人。
爱董浩叔叔是因为他多才多艺,首先他是美术老师,绘画水平非同一般,其次,他是著名的播音员,全国小有名气,最后,他是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名满天下。
爱董浩叔叔是因为他刚直不阿、敢恨敢怒的性格,他对朋友亲、对不良之辈敢怒敢恨,是个真正的男人,响当当的'男子汉。
爱董浩叔叔是因为他幽默、风趣,朋友遍天下。董浩叔叔个性随和,仗义又大度,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北方男子汉,很让人侧目。
爱董浩叔叔是因为他对亲人好,他孝顺母亲、呵护妻子、疼爱女儿,是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读《故事人生》,感受极深,但最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如下几点:
(一):董浩叔叔对“人生短暂”的感悟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就是我们能活100岁,所拥有的时间也不过是短短的36500天,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活不到这个年龄,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何其的少啊!如果我们不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我们的一生就会转瞬而过,我们的人生就会两手空空。就像生活中的某些人,大好的光阴任意挥霍,不思进取,无所追求,最后,落得一无是处,空自嗟叹。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抓紧人生的分分秒秒,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实而辉煌,书写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二):董浩叔叔对复杂人际关系的处理让我深思。董浩叔叔的一生中,多次遇到紧张复杂的人际关系,但他都沉着冷静的加以处理,沉稳的渡过了危险期。回想自己的人生,曾有一段时间,自己也遇到人生的瓶颈,人际关系呈现从未有过的紧张,但自己过于急躁,缺少董浩叔叔面对复杂关系的沉着冷静,结果人际关系越来越糟,最后,只得接受自己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
(三):董浩叔叔大难不死后的心态让我佩服。董浩叔叔曾因肝坏死而生命垂危,但病好后,他并没有因为曾经的疾病而退缩,而是更积极地工作,更积极地生活,更积极地投入,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入世的态度。不像我,在经历了人生的绝境后,很长时间调整不过来,大有看破红尘之态,希望躲在壳中安然度过人生,呈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故事人生》是一本好书,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董浩叔叔,我爱《故事人生》,更爱董浩叔叔!
读《感悟人生》有感15
路遥《人生》这本书并没有讲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而是描述了他的关键时期的经历以及他的抉择。
之前看完了莫泊桑《一生》,这两本书完全不同的风格,我为什么进行比较呢,大概是因为两个书名相似吧,我更喜欢路遥的《人生》,语言淳朴,很有当地色彩。
读的过程中有欢乐、有气愤、有感动……多种情感的.交织,这大概是这本书语言的魅力吧。
【读《感悟人生》有感】相关文章:
读《人生》有感06-09
读《智慧人生》有感12-18
读路遥《人生》有感07-27
读《人生》有感【热门】04-16
读路遥《人生》有感06-14
读《人生》有感15篇08-24
读《人生》有感(15篇)08-24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08-31
读《人生,这样起步》有感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