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伶官传序》读后感优选[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伶官传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伶官传序》读后感1
庄宗李存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灭梁系燕,还矢先王。欧阳修称赞曰:“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可是同样是庄宗,为什么在“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的大好形势下,被几个伶人所困呢?原因就是——“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没有被敌人打败,却败给了自己对细节的忽视和危机意识的缺乏。
小细节能酿成大祸患。上战场前,铁匠发现国王的战马马掌钉上缺一个钉子,战斗在即,国王根本顾不上这颗马掌钉,就匆匆的上了战场。突然一只马掌铁脱落了,战马跌倒在地,没等他再次抓住缰绳,受惊的马跳起来就跑了。一见国王倒下,士兵们就自顾自地逃命去了,整支军队瞬间土崩瓦解了。敌军趁机反击并俘虏了国王。这场战役,查理三世丢了整个英国。
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这个曾以“吾貌虽瘦,天下必肥”为口头禅的明君,在开创开元盛世后,逐渐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追求享乐和怠于纳谏,史曰:“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愣是自甘堕落,宠信奸臣,把开元盛世亲手粉碎,让唐朝由盛转衰,濒临亡国。被奸臣伎俩所蒙蔽,不正是忽视细节的结果吗?
其实学习中也一样,不能只顾仰望太空,更需要脚踏实地。重视并努力完善细节是打好基础的必需,不忽视细微才能学得更扎实、少犯错误,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才能减少过失,把工作干好。
庄宗啊庄宗,如果能注意并完善细节,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面对日常政务,你就能防微杜渐,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伶官传序》读后感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好比李存勖花十五年时间为父报仇,可短短三年就因为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令人感到惋惜,可在惋惜之余又令人明白了一个极为深刻的道理:祸患总是从微小的事一点一点变成灾难,而到那时,想要亡羊补牢早已经来不及了。“祸患常积于忽微”,做事应戒奢戒骄、居安思危才能有所成就;安于现状、不知进取是非常危险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把一切可能引发祸患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才能胜券在握。治理国家就应该如履薄冰,心中战战兢兢,能够接纳谏言并自我反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亡羊补牢,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商纣王初即位时开疆扩土,努力奋发,可却在后来宠信奸佞,宠爱妲己,建造酒池肉林,搜刮珠宝堆放在鹿台,荒淫无道,不接纳比干谏言反而剖其心,刚愎自用,不能及时发现并反省自己的.错误,残暴不仁,百姓怨声载道,以至于武王伐纣时商朝士兵临阵倒戈,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正因为他没有及时认识到并反省自己的错误,才身死国灭。所以说,治国要戒奢戒骄、居安思危、自我反省才能扼杀错误。
相比之下,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圣明的皇帝。他有宽广的胸襟,还有一位贤臣——魏征。魏征能够直言进谏,唐太宗也能够接纳谏言并自我反省。他能居安思危,以德治天下,将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刻铭记于心。唐太宗明白“物极必反”也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改革创新,努力让国家变得繁荣富强。正因为他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才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名垂青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治理国家应该戒奢、戒骄、戒躁,居安思危,才能使国家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
《伶官传序》读后感3
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主要叙述了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以为大功告成。不思强盛,宠信伶官,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而衰的史实。从中深刻认识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王朝如四季轮回,悲剧不断上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画卷。唐玄宗李隆基忧劳时迎来了开元盛世,逸豫时天宝危机酿成了安史之乱。李自成农民起义之初艰苦奋斗,颇得民心。进入北京城后,军将贪图享受,骄横腐化,失去民心最终失败。开江破土容易,守住一世江山实属不易。天下太平安逸享乐,过多沉溺于某些“伶人”,早已没了当年锋芒,丧失斗志,失去进取心,最后亡身亡国。毛主席率领人民解放军进北京之时告诫全党全军不学李自成,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
因此我们应该坚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国家盛衰兴亡,与人,集体相关。忧劳可以集体不断壮大,个人事业蒸蒸日上。唐太宗政治成功之后,不安于享乐,戒奢从简,保持警惕之心,没有被“伶人”左右。任用一批有志之士,诚恳听取魏征纳谏,真正做到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迎来了闻名于世的贞观之治!
今天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有“伶人”如网络游戏就是我的伶人。他让我对课本失去兴趣,整天沉迷于此,成绩下降。开始认为自律可以战胜,不在意。最后腐蚀原本坚强意志,结果……
贪图享乐,亡国败身。以史为鉴,警醒自我。切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坚守初心,不负韶华,专心读书,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打下夯实基础!
《伶官传序》读后感4
这周学习了《伶官传序》,了解到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溺爱伶人而失之也。人们常说“玩物丧志”,其道理也大致相似。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有喜欢的东西了吗?这当然有违常理。
在我们作出判断之前,应该先真正知道所溺是为何物。溺,字典上解为沉湎,无节制。这与所爱自然是差别甚大,爱是对事物的喜好,对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这么说,溺是由爱而生且超出了正常范围的行为。例如,有同学喜欢打游戏,每个星期必定得玩上几把,我们可以把这称之为所爱。但若是在第二天还有课要上的情况下,熬夜玩到两三点还意犹未尽,这便可称之为所溺了。两者产生的'后果自然就是大相径庭了。
这所溺带来的危害可真是无法估量,能让一个贤明的圣主变得从此不早朝,也能让一个新时代好青年坠入深渊。关于这一点,我也算是有切身体会,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沉迷一时爽,事后火葬场。就算明知道这样做过了头,可身体还是不受控制,就算受到了反噬,也执迷不悟。但雪球越滚越大,总有一天要落到自己身上的。我很庆幸,自己心里还残存些许理智,用微光驱散了黑暗,在坠入悬崖前止了步。这次止步了,那下次又当如何呢?那些依然困于所溺之人又当如何呢?
我想,只有找到那个能发着光指引你前行的灯塔,才能不迷航地走下去。那个灯塔应该是你真正想要追求的理想,抑或是你可以矢志不渝坚守的赤诚和底线。有人在漂泊中失去方向,沉于所溺;有人虽被杂草缠身,却终能披荆斩棘,踏上征途。在途中当然少不了所爱之物的陪伴,但却千万勿让其成为所溺阻碍脚步。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灯塔,驱散黑暗;若还身在井隅,便心向璀璨;也能继之所爱,弃之所溺,一往无前,所向披靡。
《伶官传序》读后感5
从欧阳修笔下,我们了解到了23岁的李存勖受命继志,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为父报仇,建立了后唐,却因宠幸伶人,三年之后就身死国灭。这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常在微小之处积累,而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溺爱的人或事所困扰。我们应该谨慎冷静,防患于未然,不能为了一时之快而冲昏了头脑。
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早年励精图治,开疆扩土,赶退匈奴,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但晚年时不听忠臣婉言劝告,崇信方术,穷兵黩武,曾多次巡游,足迹遍及了大半个中国,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又因江充等奸臣欺诈而酿成了“巫蛊之祸”,其间前后共牵连了40多万人,汉武帝也因此失去了太子和皇后。这正是他晚年肆意妄为霍,不能谨慎冷静地思考问题而造成的后果;是他为了长生不老,求仙信巫而引来的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唐朝有一个皇帝叫李隆基,他刚刚继承王位时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重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王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他在位后期开始逐渐地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从这件事例中告诫我们,做人不能贪图享乐,过分地把精力花在业余爱好上,而应当主次分明,时时都要保持谨慎,事情才能做得更好。
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顽强的斗志和勤奋都曾使后堂庄宗、汉武帝、唐玄宗成功过,但当他们丧失了这种斗志和勤奋之后,毁灭便悄悄地接踵而来。《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