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后感的作文

时间:2023-10-25 10:53: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后感的作文10篇(精品)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后感的作文10篇(精品)

读后感的作文 篇1

  萨哈拉难道是一个地名?哈哈,是人名!这个女孩有一个秘密:长大后要当一名作家。他到底写没写书呢?只要你看了这本书,答案就会知道了。

  这个故事是讲萨哈拉总是偷偷给爸爸写信,写完后就藏在桌子里。有一天,妈妈知道后,就对她发了一顿脾气,认为她喜欢爸爸而不喜欢自己。直到有一天,波迪小姐成为她的新老师,一个崭新的生活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热爱阅读,疯狂地写作。刚开始波迪老师并没有因为她的作文写得好而奖励她小贴画。萨哈拉因为没有小贴画而偷偷把露兹的小贴画偷偷抠掉。有一天,波迪老师到萨哈拉家做客,撒哈拉见了,假装睡得很香的样子,老师对家长说,她将是一名作家。妈妈问,怎样才能不浪费这个天才。让她多写,随处都放上笔和纸,让她记录下来。后来,她写了一本自己的自传,然后悄悄地放在图书馆里,想让别人也能达到自己写得故事,同时她也得到了波迪老师的贴画。

  这本书写了一个女孩特别的成长经历,家长要听孩子的话,懂孩子的心,每个孩子都有别人没有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萨哈拉这个女孩不写作业,不学习,但是她还是写出来一本自己的自传。这个女孩心目中的秘密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甚至更大,到底是什么秘密?没错,他想当一名作家。谁不为自己有这样的女孩骄傲呢?她妈妈也不例外,他知道后,便鼓励萨哈拉写作,一步步走上了这个台阶。萨哈拉是一位有志向的孩子,她的精神很值得让我们学习。

  我们应该听孩子的话,懂孩子的心,才能发现孩子的长处,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我们不要浪费任何一个天才。

读后感的作文 篇2

  炽热的太阳烘托着大地,空气也变得烦恼起来,知了躲在树荫里鸣叫着。我受不了闷热的天气,便常常跑去书店看书吗。最近我看了一部小说,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篇幅不大,情节也不复杂曲折,主要讲述角色是才华横溢,热爱自然的青年维特好忠诚美貌的少女绿蒂。主人公维特独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如痴如醉的沉浸这梦幻般的自然美景中,心情愉悦而满足。然而维特在一次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绿蒂,并且深深地爱上了他。可是绿蒂已经订婚了,她无法背叛她的忠诚与良心,使她不能选择自己的爱情。这无疑给了维特当头一棒,于是维特告别了绿蒂,离开了小山村。可在那黑暗的社会,他处处碰壁,加上上流社会的讥笑和侮辱,心灵再次承受着痛苦与失落。他又再次回到了原来的山村,可惜,物是人非啊!绿蒂结了婚,朴实而又善良的村民纷纷惨遭不幸。于是他失望了,在奥西星的悲歌中,用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全书以主人公维特不幸的`恋爱与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在那个社会,年青的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道德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从而有了类似维特不幸的恋爱。所以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日记的形式把维特内心的高低起伏描写得淋漓尽致,详尽地向世人展示了维特思想感情的变化。将他个人不幸的恋爱放置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中,体现了对封建社会的等级偏见,小市民的自私与守旧等观念作了揭露与批判,并热情地宣布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个性解放和感情自己。

  与此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什么烦恼,什么挫折。都不能选择逃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可

  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事事马到成功,我们应在挫折中坚持到底,永不言弃,直至击败挫折。

  死其实并不能解决一切,它只会留下更多人的痛,使人无法自拔,永远沉浸于无限的内疚与悔恨。在我们的眼中,坚持到底的人,总会走出困境;轻易言败的人,总会埋怨现实;所以,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都应坚持这那一份信心,一份相信自己可以走出困境,永不言败的心,努力的奋斗,向成功的彼岸进攻。

读后感的作文 篇3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这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以这样的句子开头。一篇迅速成为公号爆款文的自述,仿佛一个“大隐隐于市”的文字精灵乍现,《我是范雨素》迅速被各路文字爱好者“围猎”。

  朱老夫子说过,惟楚有才!作者范雨素,湖北襄阳人,一个城中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一个尝过命运的苦酒与甘霖的女人。她的这篇自述,没有华丽的词,有的只是平实的心,以及娓娓道来的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朴素的人,朴素的文笔,写出了每一个朴素而又平凡的我们对生活的坚强和奋斗。作者成功地将人们带入到她命运的这本书中,击中这个社会的痛点,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倔强而柔韧的生命对底层“苟且”的记录。

  透过她的文字,我看到一个崎岖顽强的女人,字里行间有关于心路历程的精准描述,又有浓郁鲜活的襄阳本土俚语,这是她眼中的世界,这是她的生活。现实很沉重,她却以轻松却不造作、幽默却很深刻、温和而有立场的方式写出来了。

  《诗经》告诉我们,《诗经》里的“风”大都来自民风俗语,并且是构成《诗三百》的`主脊,古往今来,没有人动摇得了它的历史厚度及艺术高度,以致于“雅”、“颂”之后位。

  然而在今天,所以那些根植于生活,源自于现实的民间文学,依然大有价值。

  她在文中对于自己生活的表达,对底层群体生存状态的观察,对城市社会的描述,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盲区。她的自我表达,打破了主流社会对底层视角的垄断,打破了固化的阶层叙述所形成的盲区,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自以为熟悉却很陌生的世界。前段时间,媒体讨论阶层固化这个话题,其实都忽略了一个视角,就是人们看待社会各阶层已经固化的角度。他们虽然从来没有缺席于舆论场,却多是被表达、被建构。他们近十多年来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春晚小品、都市报社会新闻,扶贫报道、支教者说、离开乡土的打工文学等等所塑造。

  文学是什么?对于范雨素,这或许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诉说,以此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梦想。正如她所说,当育儿嫂很忙,但“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文学可谓“精神欲望的满足”。

  诸如此类来自民间的文学作品,其实还有更多,在湖北乡间的田埂与小院之间,诗人余秀华写下自己浓烈的情感;在广东城镇的厂房与流水线之间,《我的诗篇》记录下劳动者“骨头里的江河”……他们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救赎。

  而如今,通过大洗牌重新分层并日益沉淀后的中国,一个下里巴人却哼吟着阳春白雪就被看著很不安分不合时宜了。

  有的人开始站在艺术的高度,用莫言也难以企及的标准来质疑它存在的价值;有的人开始站在高大上的立场,以神圣也难以纯粹的高尚来怀疑她登场的动机;

  范雨素是当今被媒体高度筛选出的“打工文学”代表,可惜文学拯救不了她和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他们没有走红,但是一样在以文学对抗苦难。

  这个44岁的京漂保姆,不再只是一个记录自己故事的人,更是媒体包装下的某个符号,代表“底层作家”,代表“乡土文学”。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城市中,朴实无华的文字反而成为一股“清流”,这种稀有难免变成对余秀华“脑瘫身份”和范雨素的“农民身份”过度消费。《我是范雨素》也像曾经赚足了眼泪的“罗一笑事件”,网民们渴望着类似的“非同寻常”来释放自己的感动,在“转发”中完成自己道德正确的身份标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范雨素的文章,平地惊雷的一句“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非常赞赏范雨素在文章里说的几句话。

  比如:一个人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满足和幸福,那就是小说看得太少了。

  比如: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

  无疑,在物质上,范雨素是贫乏的,也非常理解由于贫乏所带来的亲情淡薄,但是精神上,她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就算蜷曲着生活,也要告诉自己,试着找一个舒服点蜷着的方式。

  她思想的自由,已经超脱了物质的藩篱。

  在这个时代的洪流中,在滚滚向前的大历史潮流中,虽然是小人物,也不愿意无声无息,闭目塞听地被碾压拖行,只有阅读,只有思考,才能赋予发声的能力!

  范雨素当然是睁大眼睛,在看这个世界的!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今天的世界,是同一个故事的万千版本。挣扎与成功,财富与梦想。我们试图抵御这种单一,复活那些被遗忘和抹灭的故事, 赋予普通人尊严,留下变幻中国的痕迹。”

  如果这个时代的成功学鼓励胆大心黑,如果中产阶级疲惫地重复穆旦的诗句,将自身处境理解为“我全部的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把共同生存当成不得不忍受的现实局限,那么,范雨素笔下的人,笔下的生命力的形态是不同的,她是在赋予普通人尊严和心灵深度,也在礼赞阅读和文学对心灵深度与美德的滋养。

  当今时代,文学似乎有些遥不可及。全民娱乐抹平了个人兴趣,快速消费让功利取代了痴迷,无用之事、无事之人难有容身之地。生活越发同质同构,社会也难免变得扁平。有人说,相比过去,我们身边少了些“奇人”。菜场摆摊的农妇们,张口能进行八音合唱;乡村小学的教师,深研魏晋南北朝史,这样大隐于市的传奇,已经鲜少能见。举目尽是水泥钢铁的丛林,青春消磨在拥挤的地铁,隔成小间的办公桌、高低起伏的股指线,拿起手机看同样的故事、躺在沙发上做同样的梦。

  然而,这些“民间文学”的创造者,却未尝不是我们身边的异质之人。写得好或者不好,可能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一个育儿嫂以自己的文字让我们看到:即便在飞机轰鸣而过的出租房里,也还能找到不同寻常的人、遇到不同寻常的事。她提供的与其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不如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可以说,这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在以语言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之时,也给予扁平化的时代以深度。

  在更大层面上,这些心怀文学的人们,也让人思考科技蒸蒸日上之时,人文精神回归与重塑的问题。

  人的存在是有限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有限性,标注了人独特的存在。也就能在实现文学社会价值的同时,展现人文精神的另一个向度。

读后感的作文 篇4

  就这样,我和它成为了好朋友!”我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作业都做好了,我就玩一会儿有什么不可以。指导老师:陈绍彬。关键字:雨中 飘飞 红丝带?她,留着短发,短短的,很像男生。而不去完美的过完最后的一生。7月3日,是我们领成绩单、放暑假的一天?

  后来,蟋蟀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诚友情,帮助马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自己还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奏家!功成名就后的柴斯特却满心失落,思念起乡下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在朋友们的理解和帮助下,它终于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乡。

  读到“第十二章”时

  ,我仿佛也像史麦德利一样吓坏了,一只平凡的蟋蟀竟然能演奏出《基督精兵进行曲》。蟋蟀柴斯特那嘹亮而韵味无穷的鸣叫,令我回味无穷。我仿佛也听到了它的`鸣叫。读到“第十四章”,我又再一次的感觉到了它声音的奇妙:往来的行人和车辆全都静止了。公共汽车、轿车、走路的男男女女……全都停了下来。在乐曲持续的这几分钟里,时代广场静的就像傍晚的草原一样。这一小节,充分的体现出那声音的美。它令我陶醉!读到最后时,我又有些失落,它要离开马利欧,去回故乡了。这个结局有些另人失落,它似乎不是那么的美好,又似乎是那么的合乎情理。

  我爱这只叫柴斯特的蟋蟀,他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也会记住它那嘹亮而韵味无穷的鸣叫!更喜欢它是那么的关爱朋友,热爱大自然,再繁华的时代广场也无法留住它对故乡的眷恋。

  我也要像它那样爱自己的朋友,爱自己的故乡。

读后感的作文 篇5

  我敏捷地打开我的电脑,输入“书香浙江”,打开《我的同桌是上帝》这本书,津津有味的地看了起来。我不一会就看完了。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这本书有非常多的小故事,我就挑了《我的同桌是上帝》来讲吧!它讲了一个上帝,由于繁忙的工作就来到人间寻找自由的生活。他的天使同事规定:只要能在人间找到一位同桌,便可以生活一年。他的同桌是一位叫冯离离的女孩子。别看冯离离很漂亮,可是她有着一颗不知足的心,当然有一点嫉妒心里。上帝化名为尚弟,万般地讨好冯离离,希望她可以和自己成为好朋友。

  但是冯离离始终不肯和他交朋友——即使可以拥有所有的荣华富贵。

  时间到了,尚弟要走了。冯离离现在才明白,他是上帝,来到人间放松。可是,她怎么可能有机会呢?对,没有。上帝走了。

  我想到了一个寓言,它讲了一个人非常喜欢一位农场主的女儿,想娶她为妻。老人给他提了个要求:他随机放出三头牛,只要抓住了一条牛尾巴,就答应他的那个要求。一声令下,牛一头一头跑了出来。小伙子看第一只牛虽然个子小,但样子极其凶猛,他打算放弃。他看着第一头牛跑走了。第二只牛跑了出来,虽然样子不凶,可是块头特大,年轻人又放弃了。他想:一定有温顺一点,小一点的'儒牛!果真,下一头牛又小又可爱,年轻人想也不想,毅然去抓牛尾。“扑通”,他落空了,怎么回事?他看着远去的牛,不禁潸然泪下:那头牛没有尾巴!

  这个故事和上面的故事一起告诉我们:不可以见好不收,一定要从容,机会也许很小很小,但是你放弃了,等待了,一定不会成功!

读后感的作文 篇6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几乎所有人的心理都会出现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中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让我觉得释怀的是,知道人类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这让我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不足为奇的了。这也解释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众人所谓的优秀成功人士,为何我却总觉得他们有所欠缺。之前我以为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关,现在我觉得说人格这样的格调太高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当然包括我),就好像当年金大侠对人类寄予厚望的结果多半是失望。其实我们未必需要拥有那样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孙未说“英雄和暴君一样,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们所应该做的,其实是追求我们心灵的开阔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从书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灵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当然没权利做出这样的结论,不过派克就比我有资格多了吧,呵呵。因为这条路很难,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此种种也让我感觉到压力,而且因为多数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会感觉到寂寞。

  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说过其实人未必一定要去找心理医生,某些心理医生其实只是把你改造成社会所接受的模式,而让你彻底失去了自己_这个例子在亦舒的一部小说中已经表现过了_“现代心理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恢复‘正常’,用统一标准规范人们的生活,结果只能令个性萎缩,变得浅薄而苍白。”而且心理健康也并非总是阳光活泼,毫无阴影。事实上,“抑郁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年龄的增长和衰老,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心灵;死亡让人更强烈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深刻体会眼前生活的空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失去一部分的纯真,这对心灵也是有好处的。”

  哈哈,说起来他的太多话我都觉得凝炼得很好,很有道理。比如“信仰并不仅仅来源于高远的精神境界,也来源于心灵的深渊_每个人心底最私密的地方。”_就如同《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原来一个人没有信仰,也可以非常坚韧。一个人不是为了大众而吃苦,也可以保持顽强的尊严”。关键还是在于,你究竟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而,放弃对外界的依附,而回到自己的心灵,是相当困难的。就好像佛教说,佛不在外界,佛只在自己心里,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发掘出自己心中的佛性实在也是太难了。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突然崩溃,使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自我’合而为一,我们突然冲出了自我界限,寂寞消失了,代之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仿佛体会到幼年时无所不能的快感,我们又变得强大有力。”正因为爱情如此狂热激动,所以很长时期我们会以为爱情无所不能,可以帮我们排除万难,对方就是我们仅需的`一切(当然,现在患有“爱无能”的患者除外。),然而,“这种因为机遇和缘分,不请自来,让我们暂时失去自我,无法做出理智选择的爱情,只是真爱伟大而神奇的布局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提前品尝到爱的滋味。因为它并非真爱,所以它最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消褪崩塌,事实上我们想要获得持续的狂喜,达到涅磐和永生的境界,获得神性的启发,我们就必须体验到真爱是什么,爱的感觉是什么,并且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这里派克提到了很多次的“神性”,不接受宗教的朋友或许会觉得反感,但是其实派克其并不是那种狭隘排他的教徒,他称自己为“离经叛道”的天主教徒,却一直担负着关怀他人心灵的“心灵牧师”的工作。他所指的神性是我们心灵中的神性,绝不局限于宗教。看起来要想获得真爱也是让人倍感压力的一件事,男女间直接的相吸,缘分的牵引,爱恋的错觉及无法自拔,迷失自我也许痛苦,付出的代价也许高昂,却都只是顺着自己的性子,所心所欲,而要想获得真爱,则“必须让双方的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帮助彼此心智成熟,即使在爱的激情过后,仍能醉心于那种美好的感觉”,要两个人都付出艰苦的努力啊,想起来,的确非常困难。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关于孩童的说法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性,比如我们可能会刻意追求成熟而摈弃幼稚_“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内心中的小孩一方面孤苦无依,另一方面却又跃跃欲试。要关怀心中的孩童,我们就必须面对自己较为低极的本性_无法控制的情感,愚蠢癫狂的愿望,以及各种形式的软弱无助。我们必须接纳这种流浪、迷失和无助。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停止生长,甚至必须后退,因为‘小孩’本来就意味着没有长大。童心是心灵的一个侧面,而心灵的任何层面遭到漠视,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有观点认为婴儿是无罪的,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是神性的,但是同时他们也是不能独立生存的。“我们不是要变成牺牲自我,最后只剩下潜意识的婴儿;也并非要变成高高在上,远远超越日常生活,自以为所向无敌,对凡俗生活的弱点和缺陷也丝毫不感兴趣的少年;我们最终要找到自己的内涵和分量,落回地面,培养出成熟、自觉的自我,承担痛苦和责任,进而发展成神性的自我。”伟大的哲人也会让自己时而像小孩一样的放松和玩耍,“事实上孩童的‘无知’才蕴涵着无数可能,我们必须时而设法忘记那些阻碍我们领悟真理的知识”,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空”的境界。我们追求理想,但是我们同时也要面对现实,我们有时要追求超脱,但是也必须控制自己的虐倾向。

  “我们不应该把人体视为机器,把思想视为一系列生化反应的结合,把人类世界视为人类智力与科技创造的奇迹,事实上,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我们应该体会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内心中的意象与大自然和文化意象同样重要。我们需要聆听身体与心灵的节奏、音调、和声与不和谐的音符,医生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这种聆听,我们应该将身体从‘行尸走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与心灵融为一体。”看到这种观点,其实让我感觉很焦虑,现在的医生都已经演变成直接把患者的症状输入电脑,从数据库中搜寻可能的疾病,然后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病情,最终得出可能的结论。如果让病人花钱买药更加有赚头,更加有效率,那就不太可能鼓励病人靠自身的免疫力去获得更自然的康复,这种状态与“关怀心灵”差得太远了。

  “探求真理是科学家的天职,但科学家也是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潜意识里,他们也希望为最复杂的问题找到最简单、最明确的答案。科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因此科学家容易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道泼掉。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它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科学本身也容易成为文化偶像,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分清科学的领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但是,应时代需求做出的一个无意识反应则是,将政府、科学和宗教的势力范围按不成文的社会契约划分,正是这个划分,在确定科学和宗教的本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是,这项不成为的社会契约在今天已经毫无意义了,相反它成为了一种可怕的分裂工具,将我们的社会拆得七零八落。人类天生具有一种非常杰出的能力,他们能够把相互关联的事物分割在各个密闭的空间里,使它们彼此无法接近,结果导致巨大的麻烦。而联合,就是要求我们勇敢面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思想以及生活压力。所以,当我们综合考虑问题,并愿意承受随之而来的痛苦时,我们就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忽视了什么?或早或晚,我们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最后这句话,我到一直都很赞同。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或许我们会排斥宗教,或许我们会认为科学深奥难懂,或许我们会认为艺术过于高雅我们无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现在分工极细的因素,我们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业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往往安居狭小的心灵一隅而自娱_到很难进入须臾纳芥子的境界;事实上“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走的人会越来越多。

读后感的作文 篇7

  男生,女生谁更坚强?四(3)班男女生之间展开了争论,并决定举行一场史无前例的比赛,看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男女生面对困难,各自表现如何。

  女生接受了来自男生的挑战。渐渐她们发现,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男生制造的种种困难,还要解决一些女生爱哭的问题。思悦就是其中一个,她是四(3)班最爱哭的,还有“玻璃女生”的称呼。

  为了帮助思悦改掉爱哭的毛病,思悦的两个好朋友小樱桃、黄蓉每天给她讲坚强的`人和事,希望她受到鼓舞而忘记流泪。还告诉她,抬头看看天,眼泪就会退回肚子里。

  后来,思悦住进了医院,思悦究竟患的是什么病,思悦妈妈的回答很含糊,“思悦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思悦的主治医生,也就是黄蓉的舅舅对小樱桃说:“思悦患的是白血病,思悦妈妈怕思悦承受不住可怕的事实,一直隐瞒着她。”再后来,思悦带病上学,一篇作文让大家明白了。思悦在作文里写到:“我偷听父母与医生的谈话明白了自己患的是白血病,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遇见了隔壁病房的小妹妹,小妹妹说白血病化疗时头发会自动脱落,在化疗前可以先把头发剃光。”从这以后思悦就做好了剃光头的准备。

  思悦明白父母为什么不告诉她白血病这个事实。于是装作若无其事,只为了让父母放心。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我有一些感冒之类得小病都承受不住,更何况是白血病呢?真不够坚强呀!看来我要多向思悦学习。

  这次的比赛结果显而易见了,思悦还获得了“坚强个人奖”呢!

读后感的作文 篇8

  英雄!英雄?在我的脑海中,“英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但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才明白,英雄便是勇敢。

  此书汇集了52个故事,讲述了52位英雄面对危险和困难不畏惧的事迹,每个故事都令人钦佩之至。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是《大盗的鞋带》,讲的是一名叫西奥多的美国男孩儿,靠着擦皮鞋赚钱。一天,一个块头很大的人来擦皮鞋,擦的时候,这个人给西奥多在闲聊中上了一小课,提醒他,只要开动大脑尽管是普通的鞋带,也可以干出点大事。然而西奥多也突然想起来这人是谁——他是一名通缉犯。最后他对店外的一名警察揭穿了这个人的身份,可当这人刚迈出一小步,就被绊倒了,原来,是西奥多把通缉犯的鞋带系在了一起,使那个通缉犯措手不及。看完这个事例后,我思绪万千,设想,如果我就是西奥多的话,我会怎么做?我想了很久,想了很多,但始终想不出一个更妙的办法。掩卷沉思,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男孩,竟做出了比我高出几筹的举动。这种举动,是我想都不敢想,做都不敢做的,我深深地被其所折服了。

  这本书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让我明白了男孩子的真正意义。男孩子,仅有上男厕所的资格,并不能把他成为男子汉,那到底什么样的男孩子才能获得这个称号呢?勇敢、聪明、正直。但我个人认为,勇敢,是男子汉的基本。

  胆识,是勇敢的基础。人先有识,对人对事对前途对命运的独特的.看法,然后产生胆——勇气。它包括了胆量和见识,缺一不可。做任何事都不应该胆怯,要有足够的胆量和信心去做,即使你处于劣势,但只要放下心,壮起胆来,你仍然可以“后来居上”。可如果一味地胆大,“有胆识”这个评价,仍然不属于你。因为你没有见识,所以,你要多接触社会,扩大见闻,多学点知识,这样,你方才可以被称为“有胆识的人”。

  勇敢,是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识,有勇气,临危而不惧。勇敢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不顾身是勇敢;在事业中开拓进取,与困难做了不懈斗争是勇敢,在成长中与陈腐观念坚决决断是勇敢……有时候,执着是勇敢;有时候,舍弃是勇敢。文中的西奥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当时十分的冷静,最后,勇敢地对附近的警察喊道:“你要捉的逃犯在这里!”难道这还不能足够地证明他是一个男子汉吗?勇敢,还需要智慧。柯达,是胶卷行业中,响当当的知名企业,在50年代初,柯达在相机产业占据了大半个市场,然而在这黄金时期,柯达公司却毅然决定产胶卷,这样相机产业投资者翻了一番又一番,而胶卷行业中柯达公司成了霸主。这就是智者之勇,在顶着巨大的投资风险的柯达公司,用智慧和勇气赚到了更多的钱。西奥多以及更多的勇敢者正是靠着这些在危机关头中铤而走险的。风雨中,勇敢是每位成功者的最佳理想的工具!

  英雄,便是勇敢者。要成功地掌控勇敢,才能称之为“英雄”。英雄最令人感慨、敬佩的,便是勇敢。“同样的勇气,如果获得成功,便是英雄;如果失败,便是轻率。”这是科尔顿所说的一句话,细细地品味,我又加深了对勇敢者的理解,他不是仅仅拥有了勇敢就可以成为勇敢者,它还需要加以调整,不走歪路,这就需要正直和善良,同时还要有信心。如果一个人能达到以上几点,那么不用说,他就是个男子汉,他就是个英雄!

  包括我在内的男孩儿们,千万不要因学习中的挫折而长吁短叹;也不要因路途坎坷而灰心丧气,更不能因厄运叠生而意志消沉、落泪沮丧,这不是一个男子汉的形象,只要打起精神,勇敢地抬起头,对视着困难,不让自己恐惧,“英雄”、“男子汉”这些称号就非你我莫属了!

读后感的作文 篇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通过阅读全文,我知道了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忘我革命,为了人民不辞辛苦的战士,令我感触颇深。

  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的黑暗让许多普通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用笔奋斗一生的战士——鲁迅挺身而出,用自己骨瘦如柴的手,写出了一篇篇堪称完美的文章,并且极大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很好的反映了呢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在生活中,他常常叮嘱阿三要少干体力活,可是他自己却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侯咳嗽声一阵阵接连不断,他仍不辞辛苦地工作,似乎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鲁迅先生受人爱戴,是杰出的作家,却亲手给一位普普通通的拉车夫包扎,这不难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关心人民群众,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啊!

  鲁迅先生还密切关注年轻人,关注下一代。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接待过来访青年五百多名,亲自给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关心过青年更是不计其数。文章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鲁迅谈到《水浒传》里的人物时,作者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但鲁迅先生并没有责骂她,只是含蓄地对她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更可以体现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关心下一代。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鲁迅为什么受人爱戴,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热爱所有的人,我长大一定要做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

读后感的作文 篇10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游走于生命的两极之间的人。

  不知道别人是否有生命的两极,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两极?在我,生命的一极是情绪,另一极是理智,我不断地在这两极之间游走。

  情绪的一极变幻不定,有时很瑰丽,很神奇,有时则很苍凉,很忧伤,甚至充满死亡的气息,永远无法定格于某种景色。但不管是哪种景色,都笼罩着一层遐想的雾,都很诱人,所以我常常流连于情绪的一极。在那层遐想的雾中,我不断地给自己创造出各种虚幻的境界,并把自己化作虚幻置于其中;有时,甚至为自己设想或美丽或悲惨的死亡,并把自己化作死亡置于其中。那层遐想的雾究竟从何升起?我至今没能找到它的根源。我只能猜测:它或许来自生命最深处的人天隔离。也许正是这层雾,遮蔽了生命的本质。

  理智的一极几乎没有四季的更替,似乎总是处于一个恒定的季节,于是也就永远是同一种景色。在我,理智的一极非冬非夏,非春非秋,而是永远处于夏秋之交——夏天的繁荣已经远去,秋天的果实尚未成熟;不冷不热的风把头脑吹得很清醒,清醒得失眠;没有夏季的雷雨,没有深秋的风霜,但每一样我都必须时刻提防,因为生命的四季不像自然的节令那样有序更替,它会突然倒转,也会骤然提前。

  如果说情绪的一极属于诗,至情至性,那么理智的一极则属于哲学,淡漠、冷静。在理智的一极没有遐想的.雾,只有现实的风,但它现实得如同雾一样遮蔽了生命的本质。

  处于情绪的一极时,我生活在一千个世界里,生命具有更多的自然色彩;处于理智的一极时,我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生命具有更多社会的特征。但即便处于理智的一极时,我也从不认为自己生活在真实里,我清楚地知道:一个理智的世界和一千个情绪的世界几乎同样虚幻,现实的风和遐想的雾也几乎同样虚幻。

  然而,它们又毕竟是不同的两极。它们的幻与真很分明又很不分明——情绪的一极幻得那么真,理智的一极真得那么幻。

  在我生命的所有矛盾中,没有任何一个如此尖锐。我知道,这是我生命的死结所在,而我将永远无法解开这个死结。

  所以,我的生命仍将在两极之间不停地游走,在一个世界和一千个世界之间不停地穿梭,在遐想的雾和现实的风之间不停地往返。

  因为,这是宿命。

【读后感的作文】相关文章:

读后感作文12-29

(经典)读后感的作文10-10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09-26

读后感的作文09-23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17

读后感的作文【经典】10-04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06

读后感的作文(精选)10-07

高中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作文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初中作文12-06

读后感作文推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