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必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傅雷家书读后感1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
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其中,母亲的温柔体贴,父亲的严肃慈爱,都与生活环环相扣。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都说家风,家教贯穿一生,每个家庭的独特家风家教都创造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父母亲的一言一语都在影响着自己。所有人的身上都影影淡淡的存在父母的影子。那是家风的传承啊!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2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一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能够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欢乐又惆怅。"
雷先生这段文字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教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我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读完本书,我联想到了当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只顾严厉地教育孩子甚至是经常训斥孩子,却忽略了同孩子培养的良好关系,他们不理解同孩子成为朋友的重要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可是他们没有正确看待教育子女的问题,往往在走着极端:一些家长盲目效仿傅雷的“棍棒出孝子”,错误地认为只要令子女畏惧他们就会懂事、成才,可是结果呢?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仅有自我真正成为子女的榜样,子女才会顺着父母预期的轨迹前进。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长成功地学习了傅雷的教子方法,成功地教育了子女。傅雷成为了亲自教育的典范。
父爱,给予你的感动却永远值得回味。
傅雷家书读后感3
父亲是个严父,他极力地对我的种种缺点抹平,极力地让我成为一个楷模式的人物。或许是望子成龙,他让我成为那优秀到失真的人物。和傅雷一样,他是一个易于发怒的人,就像太平洋的中心,平行式的波浪下又不知有多少暗流涌动。我只好对他尊敬,尊敬中还裹挟着恐惧,就像是欣赏高峻的山峰,不犹得望而生畏。
我的童年从此搁浅在六岁。然而,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我却看到了另一个父亲。
昔日的严父,在信中,却写出了绵绵细语。叮嘱着,就像是最有耐心的老师,让人动容。方正的楷书中,每一个钝笔,都像是一只满怀深切的眼睛,永远地凝视着大洋彼岸的子女,写着写着,便掉下感动的泪,化作一个个句号。
傅雷的文字,似和煦的春风拂面,似深秋的露水晶莹,似夏天的烈阳感动,似冬日的火炉温暖,似初升的太阳温和,似深夜的月亮亲切。他的文字,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掉泪,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受到这谆谆教诲。
我忽然恍然大悟,世界上的父亲就像是蚌壳类生物一样,在看似坚硬的外壳下却隐藏着一颗流动的心。多少的望子成龙,多少的严苛要求,多少的逼迫,多少的教导,多少的如水一般的父爱啊。父爱像是一口心田上的井,看似是一根针留下的疤痕,可是悄然中,这口井又在滋润这片心田。
无声无言的父爱……
有人说,父爱如山,而我认为父爱更如水。傅雷,朱自清的父亲,天下的父亲,都是用水做的心啊。而通过《傅雷家书》,我才认识到,一个真实的父亲。
父亲如山,父爱更如水。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傅雷家书》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5
父爱总是无耻,伟大而又无私。——一题记
楼市迈曾这样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很好的艺术学徒修养的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造纸,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与儿子交流。我清晰地记得,那是傅雷在指出自己的儿子傅聪说话太直,为人处世不够圆润,说了一句这些矛盾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你能共勉之。傅雷与儿子进行交流对话,处于平等地位,没有居高临下的口气。从这句话中还可以看出,傅雷结合自身的感受,分析问题,更能使儿子接受建议。由此可见,傅雷在教育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除此之外,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傅雷,在孩子苦闷时给予建议,他建议儿子因苦闷泰然若之,保持心理平衡要时刻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及取较劲虽然我们在苦闷时,父亲也会给我们给予相同的建议,但是大多数父亲都是站在长辈的角度上与孩子交流的',而不是像傅雷一样的父子如朋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真正做到心平气和,以平等的角度与孩子交流的父亲,能有多少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待,思考问题,又能有多少呢?
所以我认为傅雷作为父亲,他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不能只独特教育孩子的方法,能让人虚心接受。
傅雷在自己的孩子与私信中往来中,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明自己有多爱孩子,但是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孩子的叮咛,给予孩子建议中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从未减少,我认为傅雷是广大附心中的一个折影,他们对孩子的爱并不会直接裸露,而是用严厉的话语严厉的要求来替代,他们将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又何尝不是父爱呢?
父爱,伟大而又无私。
父爱,热烈而又深沉。
父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这周周末,我读了一本好书《傅雷家书》,读后收获颇多。
其中一段文字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场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式、手段,还是有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这段文字虽朴实但饱含着真情实感,饱含着傅雷对儿子的殷切的`期盼。从“讲话的方式”可以看出,傅雷的细致以及对儿子教育之严格。在傅雷的眼中,做人一直是放在首位的。他教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可以说,傅雷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典范,是天下父母仿效的榜样。
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只要求学习成绩。我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姐姐,她的父母是高中教师,对她的学业水平要求格外严格。每次放假,她就像一直被束缚在笼中的小鸟,不能出家门,不但要完成家作,还要完成父母给她的额外作业。
在他们家中,学习是首要任务。虽然小姐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也许是因为这样,她也变成了一个骄傲自满、轻视他人的人。
学会做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傅雷对儿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人,也让我们懂得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来,却如金子般宝贵。但是最优秀的父母不仅仅是给予孩子最深情的爱,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傅雷家书》是初中必读书目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必读书目一直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今日一观,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我受到了深深的影响。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我同意傅雷对待儿子那样的平等交流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再小也是家庭的'一份子。
《傅雷家书》是一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曾在信中这样说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
傅雷没有把他的儿子只是当成儿子,而是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一个可以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朋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家中我和父亲的父子关系:我父亲现在极少打骂我,除非我做了一些极其严重,甚至可能影响到我未来的错误。而我也幸不辱命,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出现。当我犯一些小错是时,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你也不小了,让我打、骂,你也不好意思对不对?”他总是这样,不会让我失了面子,却总能在一些时候拉我一把,让我在人生道路上不至于偏了大方向。家中的一些决定,他总是会主动说与我听,而不是向一些家庭那样:“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们时常意思讨论,他也会听取我的意见,即使大多时候都没什么好的意见。
这又让我想起了现在很多中国家庭。忽视了同孩子的关系,从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快乐。他们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最后都成了揠苗助长。甚至有的家庭还盲目的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旧时代观念,可他们没有学到这句话的精髓所在,只学到了一个“打”字。于是孩子在棍棒底下尝到了屈辱和恐惧。孩子的时代本是花一般的时代,结果这朵花还没开始绽放就已凋零。而这种摧残孩子的陋习却还可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傅雷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是摸索到“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正含义的人,他的严厉让孩子变得优秀,而不是懦弱,他是一名严父,却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这种教育方式怎能不让人大开眼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XX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在老师要求下,我极不情愿的打开了在床头的那本书——《傅雷家书》,我本是不愿看的,心想:一本家书,往来的信,不就是父母对孩子常说的教导吗?
但当我打开后才发现,傅雷对儿子的教导绝不仅仅是我想的那样,不单单是“饮食寒暖要极小心一点儿差池不得”“不要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保持fresh(饱满)的精神”,更有“现在正是设计你下一阶段生活的时候,应当振作精神,面对当前,眼望将来,从长考虑”“希望你们二人除了相亲相爱之外,永远能互相尊重事事商量,切勿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更有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傅雷言语间透露的温情,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没有傅雷高深的学问,没有傅雷对艺术的感悟,更没有傅雷对生活的乐观。但傅雷面对儿子出国时的伤心,面对儿子不来信时的急切,和我的爸爸对待我的担心一样。我想,这更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
我的爸爸的确在有些方面不如傅雷,但是他会在下雨天帮我打伞;在天冷时给我加衣;会在我骄傲时提醒我做人要谦虚;会在我迷茫时给我指示前方的路;在我无助时给我光的希望。他是我的偶像,更是我的英雄。
当我们在父亲面前任性地逆反时,有多少人发现父亲双鬓的微白?
我们渐渐成长,父亲却在一天天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懂事,不让父母操心,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尽自己所能理解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傅雷家书》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作为父亲,傅雷给他的儿女写下了一封封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人以及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这个假期读完《傅雷家书》,颇有感触。它告诉我们: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会永远掩埋,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敢于解剖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验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们做父母的人,为了儿女,不怕艰难,不辞劳苦,只要为你们好,能够有助于你们的,我们就尽量的给。”这句话你是否觉得很熟悉?我的父母也常说:“只要是有关学习的,能给的我们尽量给。”从中发现在《傅雷家书》中可以找到我父母的影子,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是他们给我的爱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哪个时代的记忆。它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的道德清楚阐述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家书,我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本《傅雷家书》中凝聚了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我在这陌生的文体中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傅雷在书信中贯彻了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文学翻译家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是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而夫人朱梅馥在书信中不像父亲一样严厉,从她的文笔能看出她是一个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的夫人。关注儿子和丈夫的身体和起居饮食,与媳妇坚持密切的交流,母亲的形象尤为突出。这样一柔一刚的碰撞,无疑是组成一个成功家庭的配方。
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大师,父亲傅雷常在书信中常指导傅聪的钢琴。因为我自我也是学习钢琴的,所以对傅雷的一些指导也深有体会。文中有一段是说哼唱的缺点,因为哼唱是一种极随意的行为,快些,慢些,吟哦起来都很有味道,但如果弹的人一边哼一边弹往往就会错了节奏。我自我平时也习惯哼唱,但当我只弹音乐的时候就会觉得自我的节奏慢了。傅雷给傅聪的指点是看谱的时候不妨多哼,弹的时候尽量少哼,在曲子熟手后只宜于“默唱”。并且在弹的时候也要想象一下意境,推敲曲子的结构,起伏,高潮等。平时我的'钢琴教师也会这样指导我,但我总是体会不了。当我看到傅雷教师的讲解后,我自我很容易领悟到,并且在弹琴实践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异常是书中对于弹钢琴的技巧和做人道理。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启发。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书,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虽是写在纸上的家常,但这些话语却如山间潺潺的清泉,承载着一位父亲细腻、真挚的令人动容的感情。
诚如书中所写”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晨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字里行间之中显而易见傅雷先生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壮成长,有所作为,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对于孩子的'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怕别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难以独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与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辙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怕我们懵懂不知这世界的深浅,又希望我们永远纯真,没有烦恼缠身。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与远中舍取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与我们相处。我们是风筝,父母希望我们只在他们目光所及之处飞翔,但又害怕那根紧握在他们手里的线会令我们厌烦,禁锢我们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个好父亲,他与孩子的相处把握好尺度,严师、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个角色,且都做到了极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许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样完美。他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他们很少读书。但他们爱我,那些令我厌烦的管束唠叨都代表他们爱我。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这是我的父母,天地间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爱他们,请尽早向他们表达你的爱,不要羞怯,你们是生生相息的整体,你们是血浓于水的亲人。告诉他们你爱他们,别让他们等太久。
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寒假里,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无声的沉甸甸的父爱。
当我读到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裤袋里;三是和人说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四是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的腿上或膝盖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其实这些叮嘱放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觉得很啰嗦让人极不耐烦。无论从衣着,习惯,还是礼貌礼仪方面,在我们看来,这真是普通不过的“小事”但傅雷却观察的格外仔细。这难道不是沉甸甸的父爱吗!
在傅雷眼中,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在家中要遵守家规,即便留学在外,也要恪守规矩,表现出傅雷骨子里严厉的一面。我相信傅雷让儿子注意餐桌礼仪,绝对不是为了让傅聪看起来很有教养。看到的是外在,锻炼的是内在。礼仪绝对不只是显摆给他人看的。傅雷在教育孩子一丝不苟,严父底下出才子。
日常生活中父亲对我也是非常严厉的`——父亲对我的严厉不只在学习上,在我的生活方面,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因为我的眼睛近视,他总认为是饮食和习惯的问题,所以不准我买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甚至连别人送的也不能吃;平常不准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作业和看书时如果坐姿不正,还要挨批评;有时不懂事,犯点小错误,会让我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写好保证书。
读了《傅雷家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感觉我更了解父亲了,他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作者:孙一鸣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一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正是他的严厉,教导出了一位惊世音乐家,正是他的温柔,带给相隔万里的儿子温暖。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永远是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它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心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为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间掠过。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他一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早就听说《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这个暑假,我认真拜读了这本名著。
这是一本由傅雷及其夫人在1954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组成的书,书中傅雷夫妇对孩子谆谆教导,要求孩子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热爱自我的祖国,和孩子畅谈自我对音乐的见解与感悟,父子的浓浓亲情,流淌笔端,跃然纸上,纵使千山万水,依然近在咫尺。
父亲的爱是严肃、庄重的.,他反复地与儿子讨论艺术上、事业上的问题,但当他细细回想孩子小的时候情景、醒来后因想念儿子无法入眠时,更多的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作者经常提到对儿子的愧疚,认为在儿子的童年时代,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评、指责和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因为这些,傅雷后悔不迭,他用自我的余生为儿子在艺术事业上披荆斩棘、指引方向。他是儿子尊敬的长辈,在与孩子探讨学习、做人、艺术的同时,不厌其烦地告诉远在他国的儿子要时刻坚持一颗爱国的心及一腔爱国主义情怀。他又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够和这种幸福相长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位伟大的父亲。
经常有同学讲,和父母有代沟,父母不理解自我,自我有心里话不愿和父母说,这些在《傅雷家书》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呀。其实,父母不管是否有成就、是否有才华、是否有金钱,他们对孩子的爱都一样的深沉,最关键的是父母和孩子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我很有幸,和爸爸妈妈一向相处愉快,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事情闹得不愉快,觉得不理解他们,他们更不理解我。其实事后一想,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有时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成长的路上,听听父母的意见,说说自我的想法,和父母多沟通,我们的人生将少走很多弯路,将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5-10
《傅雷家书》心得04-21
傅雷家书有感12-26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3-3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2
读《傅雷家书》心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5-16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1-06
读傅雷家书心得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