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7-15 18:31: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华)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张这样的京剧脸谱:水白底,上钩青纹,眉心红点,典型的奸诈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我以为,曹操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

  英雄表现一:治世之能臣

  人们之所以认为曹操“奸”,是因为它“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在我眼中,这只是他在乱世中的英雄所为。众所周知,汉献帝软弱无能,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后,采用严格的法律法规,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此外,他唯才是举,廉洁奉公,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在此基础上,他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屯田制,户调制等,不仅很快地恢复了农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还有效地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试问,若无曹操的“强硬”,何以平天下?连毛主席都曾经说过:“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尽管曹操权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终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孙权派使者向曹操称臣,并劝他做皇帝。但曹操将其书信给群臣看,说“是儿欲据吾著炉火上耶!”群臣也乘机劝他,但是他却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足见其为人真挚,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实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现二:乱世之奇才

  “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说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仅是一位能臣,还是一位军事奇才。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曹操之军事之才在战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是袁绍。当时,袁绍后方稳固,兵精粮足;而曹操处于四战区域,兵残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惧。面对袁绍大军的白马之围,他亲自上阵。用计佯攻,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调转方向,打得袁军措手不及,曹操初战得胜。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持久战中,曹操处境极为困难。袁军作高橹,起土山,挖地道,无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等法破解。最终决定胜局的战役是乌巢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曹操,献计偷袭。曹操在分析了形势后,果断地采纳意见,最后打败袁绍。想想看,许攸可是袁绍的人呐,曹操的胆识和用人,真让人叹为观止。纵观官渡之战,曹操虽身处劣势,但他有胆,有谋,有文,有武,不愧为“非常之人”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本三国演义,一群英雄人物。我独爱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有胆,有谋,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捧一本《三国演义》,呷一口康师傅冰红茶,对上无比热情的太阳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奋的声音宣布——“我恋爱了!”——爱上赵子龙。——题记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割据、将士云集的年代,而子龙更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长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刘备军遭曹操军追击,仓皇之下与刘备妻儿离散。忠肝义胆的子龙单枪匹马冲入重围,于曹军十万大军中寻找刘备妻儿,并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杀出重围,途中单挑曹军五十多员大将,无一不胜。七次出入长板坡,他毫无惧色,如入无人之境。正如刘备所赞:“子龙一身是胆!”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勇!

  在汉中与曹军对战时,子龙亲率一组人马探测军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军,战鼓一声,短兵相见。无奈曹军人多势众,子龙只好率军撤回蜀营。谁知曹军穷追不舍,不多时便兵临城下。子龙自知敌众我寡,便心生一计:突然下令军队收起军旗,停打战鼓,又把军营大门大开,命将士不得出面迎击,一副静候曹军入内的模样。此举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误以为蜀营中有埋伏,便下令撤军。子龙看准时机,令旗一挥,顿时战鼓大作,人声鼎沸,士兵们用弓箭从后射曹军。曹军措手不及,一时间兵败如山倒。这就是有名的.“汉水空营退曹军”。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智!

  当年刘备平定益州,许多人建议他论功行赏,将成都内的住宅和外围的桑田赐给有功将士。独有子龙反对并为百姓着想:“益州百姓饱受战争之疾苦,应把田宅归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这种爱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仁!

  子龙的丰功伟绩正如此诗: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永功勋在,当阳姓子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考场如战场,如有子龙的勇气,区区试题又怎能难得倒我们?学习如用兵,如有子龙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难得倒我们?21世纪也如三国,如有子龙的仁德,生活交际又怎能难得倒我们?

  爱上赵子龙——无悔!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小朋友,你喜欢《三国演义》吗?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文中威风凛凛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人物1178个,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个,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仅仅出现1次。

  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一章。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破曹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阵样样精通,聪明过人,周瑜十分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议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诸葛亮叫来。周瑜对诸葛亮说:“马上就要和曹操交战了,水上作战,最需要弓箭,可我们的箭很少,请您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吧!”

  诸葛亮沉思一会,慢慢说道:“十天太长了!还有几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内我负责造出十万支箭!”

  周瑜大喜:“军中无戏言,请立军令状!”

  诸葛亮二话没说,拿起笔立下了军令状!

  第二天,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消息。诸葛亮一见鲁肃,就紧紧的握住鲁肃的手说:“先生救我!三天之内我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鲁肃说:“我怎样才能救你?请快讲!”

  诸葛亮说:“请借给我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再准备一些稻草,我有妙用。还有,千万不要告诉周瑜!”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叫上鲁肃一起去取箭,鲁肃惊问:“去哪里取箭?”“曹操的大营!”诸葛亮轻松地说。鲁肃吓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动不动。

  二十只船用绳子连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诸葛亮一声令下船队飞速向曹营进发。漫天大雾笼罩长江,船队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不敢出战,忙命令士兵用箭将他们射退。曹营里万箭齐发,一会儿功夫,二十只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箭。

  这时,太阳出来了,大雾慢慢散去,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并叫士兵高喊:“谢谢丞相借箭!……”

  十万支箭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岸边,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长叹:“气…死…我…了!!”

  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万支箭,气得曹操仰天长叹,惊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干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迹被人们称赞!“诸葛亮”这个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三国演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三国演义》时,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三国演义》时,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周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上奏后主刘禅自贬三等,从中我么可以看出人也有失败的时候。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普通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经常喝醉,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投靠东吴的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赤壁之战”了。当时,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与周瑜三万军士隔江相对。周瑜手下一员大将黄盖考虑到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献计苦肉计和火攻结合在一起的计策。首先,黄盖假装要让周瑜投降,接着周瑜罚黄盖一百军棍,后来,黄盖写了一封诈降信。曹操接到信后高兴极了。不但没有防备,反而大摆宴席来迎接黄盖。结果被黄盖的计策骗得团团转。这个故事就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莎士比亚以往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本事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并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并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下课后,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他不细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他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他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此刻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我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我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我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在一千年前,司马光撰写了为后人所铭记的绝唱:《资治通鉴》。千年后,当我们翻动书页,去品味那尘封已久的书香、史香的时候,不禁感叹:此真经典矣!

  经典,就是永恒。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王朝的兴替、历史的变迁,就是一面面镜子,我们用这面镜子去看过去,去看现在,去放眼未来,去吸取教训,去超越历史。

  有人会问,知道历史有什么用?的确,读了很多史书的人会有常人不曾有的感觉,俗人称之为“迂腐”。真是这样吗?举一个例子: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士气低迷,士卒无心再战。又胡乱出军,终于大败,四十万军队成了白骨。可是,在为赵括惋惜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思考,得到教训:轻敌为兵家大忌,搞好人际关系,稳定军心更是非常重要,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因此,以史为镜,不单单可以知兴替,也可以明得失。

  梦回千年,风沙铺面,大梦觉来,始为乱世。因为是乱世,便涌现了许多乱世之奸雄;五谷丰登,民心归附,始为盛世。因为是盛世,便涌现了许多治世之能臣。司马光,便为我们展示了这一个个朝代,它们的荣辱兴衰。

  感谢司马光,是他,让我们穿越几千年的'尘埃,去看被掩盖的真相,去了解往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宋神宗的话。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去“鉴”哪些往事呢?应该怎么“鉴”呢?

  司马光告诉他,应该做一个像唐太宗一样的人,爱民如子,把重心放到生产上,要让北宋变成盛唐一样繁荣的帝国。这就叫做“鉴于往事”。

  司马光写的历史,不再是枯黄的纸页,不再是无聊的说教,而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是真正的案例。这,才是历史。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颤:“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这就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诸侯们的穷奢极欲,导致“名器亡”。以史为镜,我们真的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

  千年后的我们,在赞颂,在品味赵武灵王,品味商鞅,品味李世民的时候,除了要感谢专属于那个朝代的史书,是否还要感谢司马光先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千年前,有一个人,为了告诉后人真相,为了写一部专属于自己、专属于历史的史书,呕心沥血,用了十九年。

  后来人,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史书,在一张又一张纸背后,挖掘智慧,发掘真理,真正做到“以史为镜”。甚至,超越历史。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述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能够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可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我从8岁时开始看《三国演义》,我一直都很喜欢。所以直到现在我也还在阅读。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主要是在讲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有三位英雄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他们三人争夺天下。这本书里也讲了很多战争,比如说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其中我最喜欢官渡之战。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

  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要知道在这次战争中发明了霹雳车,结果是曹操胜利了。我还很佩服书中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因为他们遇见什么事情都能沉住气。

  有一次,弟弟在那里闹,我刚想大发雷霆。妈妈就说:“你看了那么多三国故事,要学会沉住气。你越是心平气和弟弟才越听你的。”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于是我更加佩服三国里的“伟人”了,也更赞叹《三国演义》里的那些计策,比如说反间计空城计等。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也就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爱上了历史,也爱上了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在校的学习生涯里,除了有学习陪伴我们,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看一些有趣的书籍啦~讨论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谜啦!做一些有利身体健康的运动啦……但是更多的同学都选择了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当中,然而在这庞大的世界里,有千千万万本有趣的书籍。在这其中,我挑选了本考验人物兵法、计谋、才能并战争不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完《三国演义》后,我在其中找到了许多金矿,更是在金矿里,找到了许多的黄金。

  在书中有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它们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学习借鉴的形象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人物描述的淋漓尽致,这语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将一个个历史人物点活了,将他们展示在眼前。曹操在书中的`形象是奸诈贪婪,诡计多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与历史中形象却相反,现实是生活节俭,勋劳宜赏,他还是中国历史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在书中形象是:总是以泪洗面,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武功也单是比划几下,却又很温文而雅。与现实中形象大大相反,现实中的他是勇敢,气血方刚,武功高强,在历史上的黄巾起义中勇敢作战,怒鞭督邮等。孙权:紫髯碧眼,胆略过人,但又夹杂了些狡猾,与历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谋,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不仅是在历史有所发现,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书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拥刘贬曹。刘备在书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书中发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觉得刘备“仁”中有些虚伪,如:赵云在长坂坡奋力杀出重围,才救出了阿斗。刘备见了阿斗,并不是看一下他有没有受伤,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并骂之:“为汝这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所以故有‘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还有战败抛妻弃儿,甘夫人刚亡又娶了孙夫人……这却是为是展示他以事业为重,以百姓为重,爱民爱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书中重用贤能,下礼贤士,才智多谋等好方面却被忽略了。

  《三国演义》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诡云谲,敌人的险恶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辩,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尽如此,幻化梦中我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著作。我在领略了三国时期那些乱世英雄的豪迈、勇猛、谋略之后,可谓是颇有感触。而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辱骂和唾弃。起初看到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也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狂妄、狠毒、阴险的奸诈小人。但在我深入阅读后,我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写的《龟虽寿》里的两句话,这,其实就是曹操的价值观。从这篇作品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拥有鸿鹄之志的'人。尽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职,但他并没有活在当下,安于现状,而是有着伟大的理想,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统一北方。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心中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迈大气。

  人们误解曹操的,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曹操误以为有人要暗杀他,所以杀害了县令陈宫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但我认为,那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啊!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谁能分辨出,谁是忠心耿耿的人,谁又是心怀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而不是骂他恶毒。毕竟曹操那会儿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

  说曹操奸诈的,更是荒诞。曹操的谋略才能在“官渡之战”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军队声势浩大,而曹操才七万人马,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战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静,截去了袁绍的粮草,大败绍军。而我们称曹操此举为奸诈,难道不过分吗?军事上本来就有“兵不厌诈”一说,更何况曹操只是略施小计而已!

  当然,作者罗贯中的确是将曹操作为一个“乱世奸雄”来写的,难免会有些地方将曹操描写得负面了一些,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人的个别行为举动,就否定了整个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过多的自身情绪,带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很傻的作法。

  我们应该从曹操身上学习:学习他的志存高远,学习他对人才的爱惜,学习他对百姓的爱怜之心,学习他的文采超群。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情。

  以上是我读三国对曹操的见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但我们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其中,我还喜欢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有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这三国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当将《三国演义》这本书全部看完、合上书页的一刻,我恍然之间感悟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真情,周瑜、黄盖使苦肉计的良苦用心,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似乎还看到云长刮骨疗毒的从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机智、七擒孟获的仁厚;也领略到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敢,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诸葛亮巧用空城计的大胆......

  这本书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关羽结识刘备、张飞,情同手足。他受曹操厚待却不忘本,立功报答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随后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八方。关羽骁勇善战、视死如归、重情重义。诸葛亮呢?刘备三顾茅庐,用真诚打动了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诸葛亮借自己三寸不烂的口舌功夫,使孙权、刘备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诸葛亮辅佐刘备,为完成统一中国、重振汉室的大业,他外联东吴,内修朝政,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敌交锋,屡操胜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认为最令我感到惋惜的就是张飞了,一代豪杰毁于两个无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痛心!虽然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能臣兼奸雄的“两面派”,他疑心重重,阴险狡诈,但是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受到那大好美景。张飞的勇敢鲁莽、心直口快,赵云的浑身是胆、冷静忠诚,刘备的求贤若渴,孙权的`优柔寡断,鲁肃的外愚内智,司马懿的老奸巨猾,吕布的见利忘义,都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胆大心细的道理;从神勇无比的关羽身上,我懂得了为人应该忠一不二、知恩图报的道理;从求贤若渴的刘备身上,我学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每天陪伴着,我更加坚信,明天的我一定会更加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顿时,平静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随着歌声穿越时空,追溯令人神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本书让我懂得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刘备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避免了杀身之祸。诸葛亮的智慧使刘备强大并独立起来,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多次战胜睿智的周瑜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后来因为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但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可见,智慧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书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极度的'嫉妒心使他剑伤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早早的陨落了。

  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时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语考试,一位同学超过了我,我心中顿生妒忌,渐渐疏远她。读到书中写周瑜的情节时,我恍然大悟,我这不也是嫉妒吗?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我进步了。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0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04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5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4-1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03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3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华)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华)

三国演义读后感1

  提起曹操,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张这样的京剧脸谱:水白底,上钩青纹,眉心红点,典型的奸诈之像。曹操的奸臣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而我以为,曹操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英雄。

  英雄表现一:治世之能臣

  人们之所以认为曹操“奸”,是因为它“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在我眼中,这只是他在乱世中的英雄所为。众所周知,汉献帝软弱无能,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甚至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景象。曹操做丞相后,采用严格的法律法规,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此外,他唯才是举,廉洁奉公,社会风气日益好转。在此基础上,他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如屯田制,户调制等,不仅很快地恢复了农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还有效地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试问,若无曹操的“强硬”,何以平天下?连毛主席都曾经说过:“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尽管曹操权倾朝野,能力非凡,他至始至终都做好他臣子角色。有一次,孙权派使者向曹操称臣,并劝他做皇帝。但曹操将其书信给群臣看,说“是儿欲据吾著炉火上耶!”群臣也乘机劝他,但是他却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足见其为人真挚,光明磊落。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实在是令人佩服之英雄也!

  英雄表现二:乱世之奇才

  “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说的.就是曹操用兵之神速。曹操不仅是一位能臣,还是一位军事奇才。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曹操之军事之才在战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是袁绍。当时,袁绍后方稳固,兵精粮足;而曹操处于四战区域,兵残不堪。但是曹操毫不畏惧。面对袁绍大军的白马之围,他亲自上阵。用计佯攻,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调转方向,打得袁军措手不及,曹操初战得胜。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持久战中,曹操处境极为困难。袁军作高橹,起土山,挖地道,无所不能。但均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等法破解。最终决定胜局的战役是乌巢之战。袁绍的谋士许攸投降曹操,献计偷袭。曹操在分析了形势后,果断地采纳意见,最后打败袁绍。想想看,许攸可是袁绍的人呐,曹操的胆识和用人,真让人叹为观止。纵观官渡之战,曹操虽身处劣势,但他有胆,有谋,有文,有武,不愧为“非常之人”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本三国演义,一群英雄人物。我独爱曹操———有道,有义,有治,有度,有德,有胆,有谋,有文,有武。若能如他,我之大事可成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2

  捧一本《三国演义》,呷一口康师傅冰红茶,对上无比热情的太阳公公,用比知了更亢奋的声音宣布——“我恋爱了!”——爱上赵子龙。——题记

  三国时代是一个群雄割据、将士云集的年代,而子龙更是从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长板坡一役中,撤退的刘备军遭曹操军追击,仓皇之下与刘备妻儿离散。忠肝义胆的子龙单枪匹马冲入重围,于曹军十万大军中寻找刘备妻儿,并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杀出重围,途中单挑曹军五十多员大将,无一不胜。七次出入长板坡,他毫无惧色,如入无人之境。正如刘备所赞:“子龙一身是胆!”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勇!

  在汉中与曹军对战时,子龙亲率一组人马探测军情。未料,在途中便碰上曹操大军,战鼓一声,短兵相见。无奈曹军人多势众,子龙只好率军撤回蜀营。谁知曹军穷追不舍,不多时便兵临城下。子龙自知敌众我寡,便心生一计:突然下令军队收起军旗,停打战鼓,又把军营大门大开,命将士不得出面迎击,一副静候曹军入内的模样。此举果真奏效,生性多疑的曹操误以为蜀营中有埋伏,便下令撤军。子龙看准时机,令旗一挥,顿时战鼓大作,人声鼎沸,士兵们用弓箭从后射曹军。曹军措手不及,一时间兵败如山倒。这就是有名的.“汉水空营退曹军”。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智!

  当年刘备平定益州,许多人建议他论功行赏,将成都内的住宅和外围的桑田赐给有功将士。独有子龙反对并为百姓着想:“益州百姓饱受战争之疾苦,应把田宅归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这种爱民如子的性格令他深受百姓的爱戴。

  爱上赵子龙,爱他的仁!

  子龙的丰功伟绩正如此诗: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永功勋在,当阳姓子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清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考场如战场,如有子龙的勇气,区区试题又怎能难得倒我们?学习如用兵,如有子龙的才智,天文地理又怎能难得倒我们?21世纪也如三国,如有子龙的仁德,生活交际又怎能难得倒我们?

  爱上赵子龙——无悔!

三国演义读后感3

  小朋友,你喜欢《三国演义》吗?你看过《三国演义》吗?我喜欢《三国演义》,喜欢文中威风凛凛的英雄人物。《三国演义》中共描写人物1178个,有名有姓的就有1123个,其中有4人在文章中仅仅出现1次。

  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巧借箭》这一章。诸葛亮和周瑜联合破曹操,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排兵布阵样样精通,聪明过人,周瑜十分嫉妒,总想除掉诸葛亮。

  有一天,周瑜召集大家商议攻打曹操的.事情,特意把诸葛亮叫来。周瑜对诸葛亮说:“马上就要和曹操交战了,水上作战,最需要弓箭,可我们的箭很少,请您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吧!”

  诸葛亮沉思一会,慢慢说道:“十天太长了!还有几天就要打仗了,三天吧,三天之内我负责造出十万支箭!”

  周瑜大喜:“军中无戏言,请立军令状!”

  诸葛亮二话没说,拿起笔立下了军令状!

  第二天,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消息。诸葛亮一见鲁肃,就紧紧的握住鲁肃的手说:“先生救我!三天之内我如何能造出十万支箭?”鲁肃说:“我怎样才能救你?请快讲!”

  诸葛亮说:“请借给我二十只船、六百名士兵,再准备一些稻草,我有妙用。还有,千万不要告诉周瑜!”

  第三天,天刚蒙蒙亮,诸葛亮就叫上鲁肃一起去取箭,鲁肃惊问:“去哪里取箭?”“曹操的大营!”诸葛亮轻松地说。鲁肃吓得呆呆的坐在船上一动不动。

  二十只船用绳子连在一起,上面插着草人,诸葛亮一声令下船队飞速向曹营进发。漫天大雾笼罩长江,船队到了曹操的水寨,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不敢出战,忙命令士兵用箭将他们射退。曹营里万箭齐发,一会儿功夫,二十只船上的草人身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箭。

  这时,太阳出来了,大雾慢慢散去,诸葛亮命令快速返回,并叫士兵高喊:“谢谢丞相借箭!……”

  十万支箭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岸边,周瑜看得目瞪口呆,心中长叹:“气…死…我…了!!”

  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巧借了十万支箭,气得曹操仰天长叹,惊得周瑜目瞪口呆。他的才干令大家佩服!他的事迹被人们称赞!“诸葛亮”这个名字成了智慧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读后感4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三国演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三国演义》时,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三国演义》时,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周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上奏后主刘禅自贬三等,从中我么可以看出人也有失败的时候。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普通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经常喝醉,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投靠东吴的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赤壁之战”了。当时,曹操带领八十万大军与周瑜三万军士隔江相对。周瑜手下一员大将黄盖考虑到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献计苦肉计和火攻结合在一起的计策。首先,黄盖假装要让周瑜投降,接着周瑜罚黄盖一百军棍,后来,黄盖写了一封诈降信。曹操接到信后高兴极了。不但没有防备,反而大摆宴席来迎接黄盖。结果被黄盖的计策骗得团团转。这个故事就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5

  莎士比亚以往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我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军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军师陆逊用火攻,导致蜀国的'军队火烧连营,几乎全军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本事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并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并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我,自我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有一天,下课后,我和他各自拿出了自我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他不细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他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他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此刻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我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我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我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6

  在一千年前,司马光撰写了为后人所铭记的绝唱:《资治通鉴》。千年后,当我们翻动书页,去品味那尘封已久的书香、史香的时候,不禁感叹:此真经典矣!

  经典,就是永恒。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王朝的兴替、历史的变迁,就是一面面镜子,我们用这面镜子去看过去,去看现在,去放眼未来,去吸取教训,去超越历史。

  有人会问,知道历史有什么用?的确,读了很多史书的人会有常人不曾有的感觉,俗人称之为“迂腐”。真是这样吗?举一个例子: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兵家大忌,导致士气低迷,士卒无心再战。又胡乱出军,终于大败,四十万军队成了白骨。可是,在为赵括惋惜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从中思考,得到教训:轻敌为兵家大忌,搞好人际关系,稳定军心更是非常重要,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因此,以史为镜,不单单可以知兴替,也可以明得失。

  梦回千年,风沙铺面,大梦觉来,始为乱世。因为是乱世,便涌现了许多乱世之奸雄;五谷丰登,民心归附,始为盛世。因为是盛世,便涌现了许多治世之能臣。司马光,便为我们展示了这一个个朝代,它们的荣辱兴衰。

  感谢司马光,是他,让我们穿越几千年的'尘埃,去看被掩盖的真相,去了解往事。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宋神宗的话。作为一个皇帝,应该去“鉴”哪些往事呢?应该怎么“鉴”呢?

  司马光告诉他,应该做一个像唐太宗一样的人,爱民如子,把重心放到生产上,要让北宋变成盛唐一样繁荣的帝国。这就叫做“鉴于往事”。

  司马光写的历史,不再是枯黄的纸页,不再是无聊的说教,而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是真正的案例。这,才是历史。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心头一颤:“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这就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诸侯们的穷奢极欲,导致“名器亡”。以史为镜,我们真的应该去思考这些问题。

  千年后的我们,在赞颂,在品味赵武灵王,品味商鞅,品味李世民的时候,除了要感谢专属于那个朝代的史书,是否还要感谢司马光先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一千年前,有一个人,为了告诉后人真相,为了写一部专属于自己、专属于历史的史书,呕心沥血,用了十九年。

  后来人,可以通过这部伟大的史书,在一张又一张纸背后,挖掘智慧,发掘真理,真正做到“以史为镜”。甚至,超越历史。

三国演义读后感7

  这几天,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有很多知识,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本书的开篇词,然后引入正文。这书中有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无数深奥的军事谋略,更是深深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书上记载了昏庸的汗献帝、刘禅,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述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能够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可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8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读后感9

  我从8岁时开始看《三国演义》,我一直都很喜欢。所以直到现在我也还在阅读。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主要是在讲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有三位英雄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刘备,孙权和曹操。他们三人争夺天下。这本书里也讲了很多战争,比如说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其中我最喜欢官渡之战。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

  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要知道在这次战争中发明了霹雳车,结果是曹操胜利了。我还很佩服书中的人物,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因为他们遇见什么事情都能沉住气。

  有一次,弟弟在那里闹,我刚想大发雷霆。妈妈就说:“你看了那么多三国故事,要学会沉住气。你越是心平气和弟弟才越听你的。”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于是我更加佩服三国里的“伟人”了,也更赞叹《三国演义》里的那些计策,比如说反间计空城计等。

  我认为《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也就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爱上了历史,也爱上了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在校的学习生涯里,除了有学习陪伴我们,在课余时间里,我们可以看一些有趣的书籍啦~讨论一下生活中的未解之谜啦!做一些有利身体健康的运动啦……但是更多的同学都选择了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当中,然而在这庞大的世界里,有千千万万本有趣的书籍。在这其中,我挑选了本考验人物兵法、计谋、才能并战争不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它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是不容低估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完《三国演义》后,我在其中找到了许多金矿,更是在金矿里,找到了许多的黄金。

  在书中有很多真实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它们以反面教材或值得学习借鉴的形象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将人物描述的淋漓尽致,这语言好似一根魔法棒,将一个个历史人物点活了,将他们展示在眼前。曹操在书中的`形象是奸诈贪婪,诡计多端,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但与历史中形象却相反,现实是生活节俭,勋劳宜赏,他还是中国历史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在书中形象是:总是以泪洗面,胆小怕事,做事优柔寡断,武功也单是比划几下,却又很温文而雅。与现实中形象大大相反,现实中的他是勇敢,气血方刚,武功高强,在历史上的黄巾起义中勇敢作战,怒鞭督邮等。孙权:紫髯碧眼,胆略过人,但又夹杂了些狡猾,与历史形象差不多,有勇有谋,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三位都是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不仅是在历史有所发现,政治方面也有所感受。

  政治方面:在书中作者的政治思想是拥刘贬曹。刘备在书中是救世主,大善主,十分仁慈,但在书中发生的一些事例使我觉得刘备“仁”中有些虚伪,如:赵云在长坂坡奋力杀出重围,才救出了阿斗。刘备见了阿斗,并不是看一下他有没有受伤,而是用力把阿斗摔在地上,并骂之:“为汝这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所以故有‘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还有战败抛妻弃儿,甘夫人刚亡又娶了孙夫人……这却是为是展示他以事业为重,以百姓为重,爱民爱臣的好形象。二曹操在书中重用贤能,下礼贤士,才智多谋等好方面却被忽略了。

  《三国演义》我看到了政治的波诡云谲,敌人的险恶用心,智者的能言善辩,慧者的大局精神。妙哉,人生得意尽如此,幻化梦中我精神!

三国演义读后感1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一部宏伟的历史小说,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著作。我在领略了三国时期那些乱世英雄的豪迈、勇猛、谋略之后,可谓是颇有感触。而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是曹操。

  曹操,多少年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辱骂和唾弃。起初看到他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我也曾一度认为他是一个狂妄、狠毒、阴险的奸诈小人。但在我深入阅读后,我改变了对曹操的看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写的《龟虽寿》里的两句话,这,其实就是曹操的价值观。从这篇作品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曹操是个拥有鸿鹄之志的'人。尽管他也曾有不小的官职,但他并没有活在当下,安于现状,而是有着伟大的理想,招兵买马,讨伐董卓,统一北方。一个有着博大胸怀,心中有着高远志向的人,我想那不叫狂妄,而是豪迈大气。

  人们误解曹操的,其实还有一件事情:曹操误以为有人要暗杀他,所以杀害了县令陈宫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但我认为,那也是曹操的一种无奈啊!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谁能分辨出,谁是忠心耿耿的人,谁又是心怀鬼胎的人呢?曹操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此下策。所以,我们应该去理解他,而不是骂他恶毒。毕竟曹操那会儿是身处在那样一个人心叵测的时代。

  说曹操奸诈的,更是荒诞。曹操的谋略才能在“官渡之战”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袁绍军队声势浩大,而曹操才七万人马,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吓得不战而降了吧。但曹操沉着冷静,截去了袁绍的粮草,大败绍军。而我们称曹操此举为奸诈,难道不过分吗?军事上本来就有“兵不厌诈”一说,更何况曹操只是略施小计而已!

  当然,作者罗贯中的确是将曹操作为一个“乱世奸雄”来写的,难免会有些地方将曹操描写得负面了一些,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某人的个别行为举动,就否定了整个人。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过多的自身情绪,带到另一个人身上,这是很傻的作法。

  我们应该从曹操身上学习:学习他的志存高远,学习他对人才的爱惜,学习他对百姓的爱怜之心,学习他的文采超群。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而不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凡事都有多面性,所以,我们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事情。

  以上是我读三国对曹操的见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12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但我们肯定最先想到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己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我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其中,我还喜欢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有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知道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这三国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三国演义读后感1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后感14

  当将《三国演义》这本书全部看完、合上书页的一刻,我恍然之间感悟到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真情,周瑜、黄盖使苦肉计的良苦用心,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似乎还看到云长刮骨疗毒的从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机智、七擒孟获的仁厚;也领略到关羽单刀赴会的勇敢,刘备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诸葛亮巧用空城计的大胆......

  这本书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关羽结识刘备、张飞,情同手足。他受曹操厚待却不忘本,立功报答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随后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八方。关羽骁勇善战、视死如归、重情重义。诸葛亮呢?刘备三顾茅庐,用真诚打动了他,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诸葛亮借自己三寸不烂的口舌功夫,使孙权、刘备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诸葛亮辅佐刘备,为完成统一中国、重振汉室的大业,他外联东吴,内修朝政,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敌交锋,屡操胜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认为最令我感到惋惜的就是张飞了,一代豪杰毁于两个无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痛心!虽然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能臣兼奸雄的“两面派”,他疑心重重,阴险狡诈,但是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受到那大好美景。张飞的勇敢鲁莽、心直口快,赵云的浑身是胆、冷静忠诚,刘备的求贤若渴,孙权的`优柔寡断,鲁肃的外愚内智,司马懿的老奸巨猾,吕布的见利忘义,都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我觉得《三国演义》是一位无声的“老师”。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我明白了做人应该胆大心细的道理;从神勇无比的关羽身上,我懂得了为人应该忠一不二、知恩图报的道理;从求贤若渴的刘备身上,我学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每天陪伴着,我更加坚信,明天的我一定会更加优秀!

三国演义读后感1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耳畔就仿佛响起古典剧《三国演义》中杨洪基那深沉而雄浑的音调,令人神往,令人神思。顿时,平静的湖面泛起美妙的涟漪,思想插上了翅膀随着歌声穿越时空,追溯令人神往的历史……而这,都缘自《三国演义》——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作者并不华丽却十分准确的文字就像点点笔墨给这幅画卷描绘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读者都深深陶醉于其中。

  这本书让我懂得无论什么时候,智慧是最重要的。刘备的智慧使他和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避免了杀身之祸。诸葛亮的智慧使刘备强大并独立起来,和曹操、孙权抗衡,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并多次战胜睿智的周瑜和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后来因为诸葛亮积劳成疾而没有实现统一的愿望。但诸葛亮成为了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袁绍……可见,智慧可以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嫉妒别人的危害。在书中,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他在世时,曾说过:“既生瑜,何生亮!”,就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极度的'嫉妒心使他剑伤崩裂而英年早逝,一世英才,一颗闪耀的明星就这样早早的陨落了。

  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呀!此时我情不由的想到了自己,那次英语考试,一位同学超过了我,我心中顿生妒忌,渐渐疏远她。读到书中写周瑜的情节时,我恍然大悟,我这不也是嫉妒吗?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在改变着自己,渐渐地,我进步了。我更喜欢这本书了。

  《三国演义》,一部丰富而深刻的巨作。如今,硝烟散去,英雄不在,千年古事已俱付尘灰,只剩那“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鼓角铮鸣”的淡淡哀伤。但心中永远的经典——《三国演义》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三国演义》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心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3

《三国演义》读后感08-02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三国演义》 读后感02-04

【精选】三国演义读后感07-05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8

《 三国演义》 读后感04-11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03

《 三国演义》读后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