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优选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呼啸山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读后感1
《呼啸山庄》是一本描述发生在英格兰北边的故事,因为咆哮山庄的主人恩萧先生带回一位名叫希兹克利夫的孤儿,他佔据了恩萧先生对子女兴德来、凯撒琳的宠爱,久而久之,令那沉睡在兴德来心中那只爱忌妒的恶魔苏醒了,并且,使的祂变的愈来愈强大;相反地,希兹克利夫却慢慢的把凯撒琳心中的小邱比特给摇醒了,而那份纯纯的爱,一天一天的滋长;但这份纯纯且独特的爱,却是接下来一切悲剧的祸根,因为哥哥兴德来不断的在一旁从中阻挠,并让凯撒林认识另一个田庄——鸫翔田庄的主人哀德加。林顿,使得凯撒琳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和希兹克利夫之间的地位是如此的悬殊,因而选择和林顿结婚。生气且伤心的希兹克利夫,在一次的暴风雨中离家出走了,当他三年后,再次踏进故土时,已经开始展开他筹备多时的“复仇计划”,另两大家族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漩涡中。
读完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感受到爱情的魔力,是可以让人恍如置身在天堂一般的.美好、甜蜜;也可以让人像是活在十八层地狱受到残酷的折磨似的痛苦。
我觉得人的一生可能都会很容易的被自己的个性左右,影响自己美好的人生。像希兹克利夫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太爱记恨,所以当他遭受到兴德来恶意的压榨、凯撒琳的背叛时,引发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残局。另外,还有凯撒琳,如果她不要如此的爱慕虚荣、爱面子,不顾一切,只为了自己的地位,也许,希兹克利夫就不会带来如此可怕的“复仇计划”。
或许,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忍住不要对别人动粗,或者是诅咒他人;或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屏除门户阶级之见;但是,或许我们可以找他谈谈,解开双方之间的心结,如果害怕和他单独见面、谈话的话,也可以找一个具有公信力且对双方都公平的第三者,来帮忙打开双方的友谊之门!
不论是哪一种感情,都是需要有人天天灌溉的,如果没有时常去照顾,日子久了,双方就会越来越没有话题聊了,之后就会慢慢地,对对方感到有点陌生,到最后就变成了陌生人,所以我们应该要好好的灌溉并珍惜这段感情,才不会步上凯撒林和希兹克利夫的后尘!
我觉得,我看完了这本书明白了两个重点,那就是:
一、要当一个用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当一个霸凌人的施暴者。
二、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喜新厌旧,也不要不珍惜缘分、糟蹋自己拥有的一切!
《呼啸山庄》读后感2
手捧一本书,静静的依靠在窗边,就这样可以让我安安静静的度过几个钟头。
最近我又开始读艾米莉勃朗特所著的《呼啸山庄》。
本书塑造了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兼备人、魔特质的男人形象,它被赋予了社会和时代的烙印,具有双重的人物性格,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既幸运也悲惨,幸运的是,从一个弃儿转身变成了一个“少爷”。但这似乎又是他悲剧生活的开端,在这样一个陌生的大家庭中,寄人篱下的小希斯克利夫甚至于受到仆人的冷眼相待,真正关心他的恐怕只有两个人,一个则是收养他的乡绅恩肖先生,另一个则是凯瑟琳恩肖,也就是恩肖先生的女儿,亨得利的妹妹,但当恩肖先生死后,其子亨得利便像暴君一样实行野蛮的肉体折磨,不但剥夺了他受教育的权利,还将他贬低成一个下人,并且极力割断他与凯瑟琳之间的爱情,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之间有着世上难寻的爱情,但她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最终嫁给了富有的埃德加林敦,另一方面她以为那样可以帮助希斯克利夫摆脱亨得利的压迫,但当希斯克利夫知道后,一怒之下外出三年,经过艰苦挣扎,他有了钱,但也萌生了可怕的复仇计划,不惜采用残忍的手段,向曾经轻视他的人展开复仇行动,他千方百计的`将压迫者们的财产弄到自己的手中,成了一个凶狠的地主,他秉承着对凯瑟琳的爱与思念、对亨德利和林敦的憎恨,将复仇扩大到他们的孩子身上,他的复仇目的达到后,精神却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无尽的寂寞和空虚,最后绝食而死亡。
希斯克利夫是黑暗压迫社会的产物,他的爱情悲剧是残酷的事实所造成的,也迫使他变得丧心病狂。
本书的绝妙之处就是以一个仆人的身份一丁恩太太来叙述整本书的主要情节,她见证了两个家族由兴到衰的历程,以及希斯克利夫的罪行。她旁观了这场悲剧,即使她阻止,她劝说,但都无法改变事实,这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很多时候仅仅是旁观者,只能是旁观者。明明预见了结局,却无法改变结局。
读完这本小说,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十分惋惜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这对有情人的悲惨结局,但是如果真正爱一个人,让她幸福不应该是最根本的愿望吗?成人之美,有时候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如果希斯克利夫外出三年后并没有打搅凯瑟琳的生活,或许凯瑟琳和林敦会很幸福、亨得利的下场也不会那么惨,以及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
人的一生源于欲望,终于欲望。
《呼啸山庄》读后感3
“我爱他脚下的土地,他头上的天空,我爱他碰过的一切东西,他说的每一句话,我爱他所有的表情,他的一举一动,爱他的整个人,爱他的一切。”
有不计其数的人把《呼啸山庄》说成是复杂的心理悬疑小说或是探索人性和伦理的著作,而在我看来,《呼啸山庄》说的就是终归是一场爱和爱的呼啸。
年少轻狂的希斯克利夫与同样年少轻狂的凯瑟琳相爱,却在复杂的世俗背景下被迫分离。凯瑟琳的爱情苦果让希斯克利夫的情感世界崩裂,从此他尽余生之力实施一场灾难性的复仇,这场复仇之火几乎燃尽了一切温情、希冀和生命,而作为最后的赢家,希斯克利夫对也无法逃脱他死于爱的梦靥。
希斯克利夫一开始总是被人欺负,只有凯瑟琳对他很好,两人经常一起玩耍。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凯瑟琳逐渐喜欢上了林敦,但她却仍然没有忘记希斯克利夫。她开始变得迷茫,开始在希斯克利夫和林敦之间犹豫。结果希斯克利夫离家出走了。而当他回来后,凯瑟琳和林敦已经结婚了。此时,希斯克利夫开始了他的报仇计划。他一直想得到凯瑟琳,可是最后却让她死了。他开始仇视每一个人。直到最后,他在一个晚上被冻死了。这样,人因为丑恶都得到了应有的恶果。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但是,最后也有一些可喜的事:小凯瑟琳和哈里顿成为眷属,两人相亲相爱,最终有了美好的结局。
《呼啸山庄》不是一部令人窒息的惨剧。在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残酷爱情的余味中保存了新生的'希冀,那就是山庄的后代、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爱情,它幸存于复仇的火焰里并且健康茁壮、生气勃勃。我想这爱情的幼苗,是作者赐予读者的最后的美好想象,让我们在无尽的忧愤和挣扎里停下脚步,再次嗅到生命与爱的清香。
或许,《呼啸山庄》要交给我们很多,譬如坚守尊严的崇高、信奉理性的高贵、恪守心灵的自由等等。
只有荒野,田庄,嶙峋的石,在旷野上飞奔的爱,扑朔迷离的眷恋,交杂无续的恨。《呼啸山庄》,是那埋葬爱与恨的地方。
《呼啸山庄》读后感4
我看的这个版本的标编者做了一篇很长很长的序,三十几页。我看书之前很喜欢认真地看序到底说了什么。因为我一直觉得如果序做得好书的内容页不会差到哪去。于是认真地看了,可是我不喜欢剧透啊剧透啊,编者几乎在序里就把整个故事讲了。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克利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由于编者的观念先入为主,所以我一进入文章就开始找希克利到底坏在哪里。头三章他只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人。文章用的是插叙和倒叙的写法,所以在第四章开始,希克利就是一个坏小子了。《呼啸山庄》出版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遭到评论届的猛烈谴责,一直不被世人所理解,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可是我实在对希克利这样的坏蛋恨不起来。相反的,从我一开始看他从一个孤儿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在所谓的兄弟姐妹的蔑视和欺辱下长大,(当然,他长出了一个扭曲的人格)和相爱的人遥遥相望而不能在一起,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可怜到尘埃里去的人。他其实永远都没有摆脱码头小混混的身份,他永远都在追寻得不到的东西。
其实希克利就像人们心中的野兽,之所以不认同他是因为你知道别人也不会认同你,希克利只是把这头野兽放出来了,恨的淋漓尽致。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William Somer Eset Maugham,1874—1965)⑾,在一九四八年应美国“大西洋”杂志请求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学十部最佳小说时,他选了英国小说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啸山庄》,他在长文中最后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著,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呼啸山庄》使我想起埃尔·格里科⑿的那些伟大的绘画中的一幅,在那幅画上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声隆隆拖长了的憔悴的人影东歪西倒,被一种不是属于尘世间的情绪弄得恍恍惚惚,他们屏息着。铅色的天空掠过一道闪电,给这一情景加上最后一笔,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在本书初次出版近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发现,艾米丽远远走在人们前面。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呼啸山庄》读后感5
读《呼啸山庄》完全就是因为它的名字。 “呼啸山庄”,一听,脑袋里就出现这样的武侠片场景:两名剑客在屋顶上决斗,庄主正在庄内举办一场“鸿门宴”,庄主的小女儿准备在今晚逃走……所以急急地开始读它。
通常,文章或书的题目都是有双关含义的。但是我读完《呼啸山庄》后,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呼啸”的味道。直到我读第二遍才朗白,如果读完第一遍就感到“呼啸”,那么这本书就太没水准了,但如果读到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第四遍才有种“呼啸”的感觉,那么这才是真真正正地体味到了“呼啸”,这点领悟来自于我平时看多了市场上粗制滥造的“畅销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和复仇手段堪称变态。恨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到这种地步,实在是不可思议。我个人不喜欢希思克利夫这个人物,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宽容的时代。
自从希思克利夫变富回来之后,呼啸山庄就没消停过。他先是让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沦为自己的奴仆,再是与凯瑟琳的丈夫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私奔,把她囚禁在呼啸山庄,并终日虐待伊莎贝拉。最后,他竟要自己的儿子像他当年一样,向凯瑟琳的女儿复仇,可惜,他儿子没听他的'话。从头到尾看下来,“呼啸山庄”确实称得上这个名号。
有一个问题曾一直困扰着我,凯瑟琳到底爱不爱希思克利夫?如果她爱,为什么三心二意?如果她不爱,为什么对回来后的希思克利夫总是依依不舍?有一点可以肯定,希思克利夫从头到尾一直都是爱凯瑟琳的,只不过到最后应了武侠剧里最经典的剧情——“因爱生恨”。回到原题,我最终认为凯瑟琳还是爱希思克利夫的。首先,她嫁给林顿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能够让哥哥辛德雷停止对希思克利夫的迫害,当然凯瑟琳对林顿也有倾慕之情;后来,凯瑟琳逃离了林顿,一方面是看穿了他的“伪君子”面目,一方面也是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因为她爱的是希思克利夫。
“呼啸”了这么多年,谁能想到希思克利夫的儿子竟爱上了凯瑟琳的女儿,也正是在这一刻,希思克利夫看清了自己对凯瑟琳的爱,看透了自己的复仇是多么地荒谬。最后,他告别了尘世、与凯瑟琳一同去了。
呼啸之后是什么?谁能回答得清楚呢?也许正像书中的结尾一样,“看着飞蛾在石楠丛和兰铃花的中间展翅飞翔,倾听着轻风在草间吹拂,我感到疑惑不解,有谁能够想象出在那安静地下的长眠者却并不能安稳地沉睡。”
《呼啸山庄》读后感6
当我第一次读到《呼啸山庄》时,某些情节几乎让我悲痛得读不下去,抬头看看窗外确定一下自己所在的时空,才能与小说保持距离继续读下去。人世界真的会有这样刻骨铭心的爱情吗?也许在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那个年代存在,在一切都要提速的现在社会生活中还会有吗?
直到现在,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爱弥丽竟能写出这样一部充满激情的小说!翻开英国文学史,会发现对爱弥丽的介绍很少:她写过一些不怎么著名的诗;她出身贫寒;她似乎是个沉默、羞涩、常常到原野上独自散步的女孩,很少与外界交往;她似乎没有跟除了父亲弟弟以外的男人有过交往;她年纪轻轻就死了,根本没看到自己小说的发表,更不知道自己在后世的盛名……
一遍遍吟读着这些片段,任字里行间迸射出的激情如波涛般拍打在自己的心头。
“如果一切都毁灭了,他还在,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一切都在,他去了,那人世间对于我就是个最陌生的地方。”
“我没有捏碎你的心,是你自己捏碎了它;你捏碎了它的同时,又把我的心捏碎了。”再庸俗的人如我,也为这燃烧着生命的挚情所恸。只是,我不明白:一个从未恋爱过的女子能写出这样的情语?能用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语言诠释出一种激荡了几个世纪却仍未褪色的爱情?!“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一直占据着我的心……”
突然,我明白了。一个女子(或许男人也如此?)最热烈的激情一生只能迸发一次,那就是初恋。而初恋的对象不仅仅是所恋的人,更是自己。把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加到恋人身上,给他穿上一件件绚目的外衣,于是愈加爱他;愈爱他,也愈觉得他值得自己去爱,天地也不能阻隔!生命的激情就这样被自己点燃了;已经燃烧的心,再大的风雨也吹不灭。除非,生命被燃尽,或是突然发现梦想只是梦想。
爱弥丽是恋爱中的女人。她爱上了从自己敏感、丰富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人物。她在原野上奔走,那冷峻的岩石,那被烈风吹得扭曲的树木,那天空中积聚的阴霾都是她爱恋的见证!书中的对白本是她与恋人的心语!
体弱的凯瑟琳第一个被这炽热的爱恋燃尽了生命,强壮的希斯克利夫又被这爱恋燃烧了18年才得以去和爱人的鬼魂相守。
沉默、羞涩、衣着寒酸的爱弥丽,在一个清晨,梳了几下头发,也静静地去了。她并不指望世间的人都有她那样的激情。通过洛克伍德的眼与耐丽的口,她告诉人们,幸福的夫妻应该象凯茜与哈里顿那样,温柔和谐地共处,就象暴雨后晴朗的天空与明媚的大地。
《呼啸山庄》读后感7
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整个故事的情节讲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辛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之后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接着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与憎,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斯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这是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性格所决定的特殊反抗。希斯克利夫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与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人间终有美好的存在。
《呼啸山庄》读后感8
上回说到希斯克利夫因误会而愤然出走。
晚上,凯瑟琳发现希斯克利夫出走后,不顾狂风暴雨,奔走在英格兰荒原上,四处寻找。她不听劝告,淋雨在屋外等待希斯克利夫,彻夜不眠……
三年后,凯瑟琳嫁给埃德加·林顿为妻。由于丈夫的细心照顾和呵护有加,婚后生活还算幸福。可她的心里,有一个比埃德加更重的人,那就是希斯克利夫。
故事看似归于平静。然而这确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平静。
在凯瑟琳和埃德加婚后半年,希斯克利夫从外地回来了。
凯瑟琳得知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每天都要去见希斯克利夫。她希望自己和希斯克利夫的交往得到丈夫的许可,甚至妄想丈夫和希斯克利夫成为朋友。然而事与愿违,埃德加不满于妻子和希斯克利夫的交往,和希斯克利夫的.矛盾越来越深。 画眉田庄的生活逐渐陷入了混乱。
再说希斯克利夫。他出走又归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没有教养,任人欺压。而是变得十分有男子气概,高大威猛,且颇有绅士风度。然而,他的内心早已改变,那里充满了复仇的火焰。他一心想要报复亨德雷的欺压,以及埃德加抢走他的心上人。然而有一点却没有变,那就是对凯瑟琳的爱。
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住了下来。通过赌博的方式,把亨德雷的财产全部霸占了下来,包括他的儿子哈里顿。
凯瑟琳,埃德加,希斯克利夫的矛盾与情感不断升级。终于大爆发了出来。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之后,埃德加警告希斯克利夫再也不许来画眉田庄。而凯瑟琳也在这一次剧烈的冲突之后,一病不起,身体每况愈下。
希斯克利夫在和凯瑟琳的交往过程中发现,抢走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可以报复埃德加,于是主动和伊莎贝拉交往,而伊莎贝拉也对希斯克利夫产生了好感。然而希斯克利夫的真情还是只属于凯瑟琳。
希斯克利夫强迫画眉田庄的女管家,也就是以前呼啸山庄的女管家,丁恩太太,在埃德加去教堂时带他去见凯瑟琳。神志不清的凯瑟琳依偎在希斯克利夫的怀中,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埃德加回家后发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在一起,带仆人强行驱走了希斯克利夫。
当天晚上,凯瑟琳死了。死前她产下了她和埃德加的孩子——一个女孩,取了和他母亲一样的名字——凯瑟琳·林顿。小名叫凯茜。(以下均以此称呼)
希斯克利夫彻夜不眠,守候在画眉田庄外的松林中。等来的却是凯瑟琳的死讯……
《呼啸山庄》读后感9
翻开《呼啸山庄》小说,我首先被故事中人物的家谱震惊了,欧肖家和林顿家后代的生命竟是如此的短暂,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正值人生的韶华呀!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了《呼啸山庄》小说之旅。
老欧肖一家生活在一幢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房子里,这座房子因为是建在狂风肆虐的山丘上,因而叫呼啸山庄。凯瑟琳和亨德雷·欧肖是欧肖的一对儿女,老欧肖收留了在利物浦繁忙街头捡到的一个脏兮兮、黑头发的吉卜赛男孩,并为他起名叫希斯克利夫。一开始,凯瑟琳和亨德雷都不喜欢希斯克利夫,在老欧肖的坚持下,一家人还是渐渐地接受了希斯克利夫,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成了亲密的朋友,老欧肖对希斯克利夫也是异乎寻常地喜欢,这让亨德雷开始痴妒父亲对希斯克利夫的感情,视他俩为仇敌。
老欧肖的死改变了希斯克利夫的命运,他成了一个仆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造访画眉山庄林顿家正是悲剧的开始。富有的林顿家放狗误伤了凯瑟琳使得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休养了五个礼拜,这期间,凯瑟琳认识了林顿儿子艾加。
与长着蓝眼睛,浅色头发,举止得体,将来还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的艾加相比,希斯克利夫产生了自卑和羞愧,而他对凯瑟琳的爱却深深地熔进了血液。
此时的凯瑟琳因为交了艾加这个新朋友而忽视了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感情,她希望通过嫁给艾加,用艾加的钱来帮助希斯克利夫的错误想法更加速了悲剧的进程。
希斯克利夫在娶凯瑟琳无望的背景下夫踪了四年,奋斗了四年,当他再度回到画眉山庄时,他已成了一个绅士,而凯瑟琳已成了艾加的夫人,但希斯克利夫的归来,仍然使凯瑟琳极度兴奋,她真切地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把希斯克利夫当作朋友,然而复仇的火焰此时已在希斯克利夫的内心燃烧,他决定要报复亨德雷和艾加,然后成为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继承人。
被复仇火焰烧得失去了理智的希斯克利夫一步步地实施着他的复仇计划,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让他的仇敌亨德雷、艾加都死在自己的前头,然而心爱的女人凯瑟琳却也成了他复仇计划的殉葬品。希斯克利夫终于实现的自己的愿望,可他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魂魄牵累着,他的生命早已不属于自己,生和死只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为了爱,他选择了以灵魂的欢乐扼杀了自己的肉体。
《呼啸山庄》读后感10
这篇名为《呼啸山庄》的小说出自著名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手,讲述了一段略带伤感的爱情故事,读来委婉动人,仿佛能感受到来自呼啸山庄的阵阵冷风。
故事以洛克伍德的经历为线索,通过艾伦迪恩之口,道出了西斯克利夫、凯瑟琳欧肖和艾加林顿之间的感情纠葛。尽管最终他们的后代走到了一起,但故事中的几个爱情悲剧却令我在同情之余,不由思考起悲剧的祸端从何而来。
首先不能忽略书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背景,一种深厚的等级观念毒害着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文中的欧肖和林顿两家对于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深色皮肤、黑色头发的吉卜赛人自然是分外的瞧不起,加上他又深受亨德雷欧肖父亲的宠爱,使得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不单单是蔑视、厌恶,几乎可以算作恨之入骨,成为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爱情的一大阻挠,并且亨德雷为了报复希斯克利夫,把他变成了一个性格怪异、粗暴无礼的仆人。这又拉开了两个人之间的距离。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重要的是相爱双方不能不放弃。可此时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内心出现了变化。凯瑟琳虽然深爱着希斯克利夫,可是由于自己的高傲自大、自私任性,没有理会希斯克利夫的感受,对他说了一些伤害他自尊心的话。并且凯瑟琳也并不喜欢希斯克利夫的穷困和枯燥乏味,成天脏兮兮地不注重仪表。而林顿正好与之相反。
另一方面,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在作怪,他不愿受众人的奚落,尤其不愿凯瑟琳和自己格外亲近。也许是害怕她知道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和她在一起很自卑,而倘若凯瑟琳和自己在一起,自己亦不能给予那种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
于是,这种种原因导致了这场爱情悲剧的发生。而仔细咀嚼本文又不难读出作者对那种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等级观和世俗观的不满,同时还希望所有相爱的年轻人能冲破一切阻挠,真正得到幸福。
而在现实生活中,那种等级观念仍普遍存在着,由此被拆散的恋人并非没有。然而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人人平等”的观点,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斗争,多了一份和谐,使更多恋人得到了幸福。话又说回来,如今的年轻人和前人相比,更为理智,更为现实,懂得幸福要自己去争取。
想到这里,我再也不觉伤感,更明白了成功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不是吗?
《呼啸山庄》读后感11
小说以洛克乌先生拜访呼啸山庄开篇。洛克乌在呼啸山庄过夜受了惊吓,路上又受了寒,回到画眉田庄就病倒了,缠绵病榻之时向女管家耐莉要求讲故事,从而引出关于希克厉与卡瑟琳惨烈爱情的讲述。
《呼啸山庄》的第一、二叙事层由洛克乌和耐莉的双重外视角叙述构成。洛克乌在小说中担任着双重身份,既是故事的转述者,也是故事的倾听者。作者在这里采用第一人称外视角叙述,使“局外人”洛克乌和普通读者一样,对呼啸山庄冷酷荒蛮的环境和希克厉与卡瑟琳狂野热烈的爱情充满了好奇。洛克乌向耐莉追问的过程,正是顺应了读者好奇心发展的方向。
耐莉同样有见证人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她从小生活在呼啸山庄,是呼啸山庄的女仆和卡瑟琳的保姆,后来又跟随卡瑟琳到画眉田庄做女管家,三十多年间一直与两个庄园的两家人的生活保持着密切关系。耐莉的第一人称外视角叙述是小说的主叙事层,主要部分是她的回忆,并加上后来信件等作为补充,显得客观冷静而真实可信。但是她的性格和传统思想使她无法理解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独特天性,对故事的讲述深入程度不足。
《呼啸山庄》中的内视角叙述集中在第三叙事层,主要是主人公的自述、日记和信件等。这些人物的内视角叙述虽然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却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的叙事视角多样化,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避免主要叙述人耐莉的讲述过于单调的重要作用。
《呼啸山庄》采用了一种戏剧化的多重复调结构叙述故事。
《呼啸山庄》中三个叙事层(超叙事层、主叙事层和次叙事层)的'叙事模式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个叙事框架,第一个叙事框架自1771年冬老欧肖从利物浦带回弃儿希克厉始,到1802年9月小卡瑟琳和哈里顿结为情侣终,历时32年,爱恨纠葛,震人心魄;第二个叙事框架自1801年11月房客洛克乌拜访呼啸山庄始,到1802年9月洛克乌重访呼啸山庄终,前后不到一年,清晰冷静,条理分明。
艾米莉·勃朗特运用了剧作家们惯用的戏剧性结构,成功地把两个叙事框架结合起来。这种戏剧结构善于从故事的中间讲起,剧中人物都是带着自己的历史上场的,在故事的开头,他们的命运已经千丝万缕地纠结在了一起。之后,故事沿着顺叙和倒叙两个方向发展,洛克乌向耐莉讲述在呼啸山庄过夜的奇遇,并向她询问卡瑟琳的身份以及她与希克厉的关系,引出耐莉讲述30年前开始的故事。洛克乌的探寻恰似此时读者的探寻,随着耐莉讲述故事的久远和神秘,造成悬念叠起、扣人心弦的效果。
《呼啸山庄》读后感12
我一口气将《呼啸山庄》读了两遍,第一遍像读其他书一样草草,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无奈的重新读过,一句一言,仔仔细细,这才读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认,埃米莉勃朗特的确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华丝毫不逊于有文学以来的任何一位有名或无名的作家。尽管埃米莉只在这世上度过了简短的三十个春秋,可这是不平凡的。她从未踏出过出生的那个庄镇,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广阔,深邃。作为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无愧于这个姓氏。她的诗作是浩瀚的蔚蓝色,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的小说《呼啸山庄》是纯洁的白色,安静祥和,而又会迸发出不一样的激情,走向狂热与躁动,就好似白色的`那一个极端,但是两种颜色都是那么的干净单纯。
《呼啸山庄》里的爱情是那么特别,与至今一来的任何一部小说中塑造的爱情都不一样。这种“埃米莉”式的爱情是那么的真挚,坦率,从来没有半分的扭捏与娇柔做作。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正的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是从人的本性中散发出来的。交织在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赤裸裸,没有半分的禁锢,也从未想到过禁锢。这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欲写照,埃米莉从未给它套上过那种所谓“文学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们,爱的是那么的坚强,超脱出一切,哪怕是生与死的距离。
爱之深,痛之切。希斯克里夫的仇恨也是那样的强烈、真实与强大。这种复仇欲望,强大到可以摧毁他周围的一切。复仇之火,烧毁了两个家族的纠葛。凯瑟琳死时,他是那么的痛苦。凯瑟琳带走了他的爱,也带走了他的一切。尽管他还活着,却和死亡无异。他即使是得到了那么多,却还是不足以填补他的失去,他心灵的创伤。因为凯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当他如幽灵般在日夜的呼唤着他的爱人的时候,他却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着他人的时候,也无时无刻不把自己伤的体无完肤。他的仇报了,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财产,然而他却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所以,就在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里夫以及这一辈的主人公心里,爱永远比恨浓,情感永远凌驾与理智之上,所以,他们很容易疯狂,但是却让人尊敬。他们的下一辈——那种理智胜于情感的爱,较之他们,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逊色的多。埃米莉那种超前的写作手法,加上这奇妙的文学思维,难怪会被别人将这部旷世奇书誉为“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
《呼啸山庄》读后感13
是希刺克厉夫先生的住宅名称。“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的确,他们这儿一定是随时都流通着振奋精神的纯洁空气。从房屋那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风吹过的威力了。幸亏建筑师有先见把房子盖得很结实:窄小的窗子深深地嵌在墙里,墙角有大块的凸出的石头防护着。 日记
……
我在炉边的椅子上坐下,我的房东就去坐对面的一把。为了消磨这一刻的沉默,我想去摩弄那只母狗。它才离开那窝崽子,正在凶狠地偷偷溜到我的腿后面,呲牙咧嘴地,白牙上馋涎欲滴。我的爱抚却使它从喉头里发出一声长长的狺声。
“你最好别理这只狗,”希刺克厉夫先生以同样的音调咆哮着,跺一下脚来警告它。“它是不习惯受人娇惯的——它不是当作玩意儿养的。”接着,他大步走到一个边门,又大叫:
“约瑟夫!”
约瑟夫在地窖的深处咕哝着,可是并不打算上来。因此他的主人就下地窖去找他,留下我和那凶暴的母狗和一对狰狞的蓬毛守羊狗面面相觑。这对狗同那母狗一起对我的一举一动都提防着,监视着。我并不想和犬牙打交道,就静坐着不动;然而,我以为它们不会理解沉默的蔑视,不幸我又对这三只狗挤挤眼,作作鬼脸,我脸上的某种变化如此激怒了狗夫人,它忽然暴怒,跳上我的'膝盖。我把它推开,赶忙拉过一张桌子作挡箭牌。这举动惹起了公愤;六只大小不同、年龄不一的四脚恶魔,从暗处一齐窜到屋中。我觉得我的脚跟和衣边尤其是攻击的目标,就一面尽可能有效地用火钳来挡开较大的斗士,一面又不得不大声求援,请这家里的什么人来重建和平。
希刺克厉夫和他的仆人迈着烦躁的懒洋洋的脚步,爬上了地窖的梯阶:我认为他们走得并不比平常快一秒钟,虽然炉边已经给撕咬和狂吠闹得大乱。幸亏厨房里有人快步走来:一个健壮的女人,她卷着衣裙,光着胳臂,两颊火红,挥舞着一个煎锅冲到我们中间——而且运用那个武器和她的舌头颇为见效,很奇妙地平息了这场风暴。等她的主人上场时,她已如大风过后却还在起伏的海洋一般,喘息着。
《呼啸山庄》读后感14
寒假期间,我终于将呼啸山庄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准确的说是两遍。第一遍像读一般小说一样,囫囵吞枣,云里雾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无奈的重新读过,一句一言,仔仔细细,这才读出了其中的滋味。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列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着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山庄的女主人;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卡西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希斯克利夫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既是小说的精髓,又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
我认为在这部小说里面更能够体现爱的地方是哈里顿并没有因为希斯克利夫对待他与他的家而对他有恨有怨,更不可得的一点失他不愿你听到其他人对希斯克利夫的批评与坏话。
这个故事情节同样是我们现在社会中所存在的某些情节,其实爱与恨只是一念之隔,人生常存善念会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与美丽。
通过读这部名著,我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挫折人生才会显得更加完美,正是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成长得更快,正因为有了挫折才会使我们感到彼此的珍贵,更因为有了挫折才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地丰富自己,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自己放弃希望,也不要因为“敌人”的打击一直活在恨之中,其实人都是在挫折中长大与生存的,正是因为这些挫折才会让我们感到生活有太多的乐趣,在我们心中没有完全的敌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
呼啸山庄真的是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啊!
《呼啸山庄》读后感15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声地离开了人间。她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19世纪及20世纪二十二位一流诗人的诗选内。
她与《简·爱》(Jane 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及她们的小妹妹——《艾格尼丝·格雷》(AgnesCrey)的作者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并称“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19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
这本书就是年纪轻轻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著作——《呼啸山庄》。它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认为是一本“最奇特的小说”,更是一本“怪书”,艾米莉·勃朗特本身就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作家,因此她也赋予了《呼啸山庄》绝对的“个性”。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以一种强烈的爱恨,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
《呼啸山庄》的故事开始于英格兰北部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呼啸山庄”。有一天,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恩肖收养了一个被人丢弃的孩子,并为之取名希斯克利夫,同时让他与自己的儿女辛德雷、凯瑟琳一起生活。对于希斯克利夫的出场,艾米莉·勃朗特将其描绘为“黑黝黝的,就像是从地狱里出来似的”,似乎预示着他从出生开始就被恶的潜能所包裹。但是渐渐地,在朝夕相处中,希斯克利夫却得到了老恩肖的儿女截然不同的对待:凯瑟琳与他相爱,辛德雷却认为他夺走了父亲的爱而十分憎恶他。老恩肖死后,辛德雷不仅禁止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接触,还对他百般虐待和侮辱,这加剧了希斯克利夫对辛德雷的怨恨,也加深了他对凯瑟琳的爱。他明白了忍气吞声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选择了反抗,在这条路上凯瑟琳成为了他最忠实的伙伴。
【《呼啸山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啸山庄简介08-23
《呼啸山庄》读后感12-09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3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12-20
《呼啸山庄》读后感08-17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1-29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3-28
呼啸山庄读后感06-14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10-20
《呼啸山庄》的读后感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