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后感范文通用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范文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通用1
本学期,我读了《爱弥儿》一书,浅尝这本书中的教育谈论,我加深了对生活中有关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认识,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蕴涵的教育意义。《爱弥儿》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对爱弥儿的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经验体会。它深入浅出,谈到家庭教育和教师的重要性,涵盖了不少平日我们忽视或不知的教育哲理。现在,我结合本书中令我有所启迪的语句,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这句话讲的是母亲对孩子过于保护,让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下成长,使他们变得娇弱,实则是危害。母亲对孩子的溺爱其实是一种残酷。让孩子在童年时期少受痛苦,却让他们在达到理智的年龄时,遇到更多的痛苦,岂不是愚蠢?
医药这一学问危害大。“我不知道医生给我们治好了什么样的疾病,但给我们带来的病症是足以害死人的,例如懦弱,胆怯,轻信和对死亡的恐惧。”虽说医生能治好身体,却消灭了勇气。若我们成天将时间消磨于怎样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我们拥有不死之身,生命也是没有一点价值的。
“让孩子把保姆当佣人看待……保姆来看望,就让孩子不要理睬。”养育孩子本是父母的义务,但有些母亲从小把孩子交给保姆抚养,却又怕自己跟孩子不亲,就让孩子将保姆当作佣人对待,并且在后来保姆来看望的时候,不予理睬。这其实是教会了孩子“忘恩负义”!
孩子远远离开家庭,住在寄宿学校,母亲不愿哺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则不愿培养孩子。一些父亲用钱雇来一个人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这个人就是教师。其实,这个被雇来的人被不能被称为“教师”,更确切地,我们可以称之为“导师”。一个能够被金钱收买的人,一个自己都没有受过培养的人,孩子能放心地交给他吗?这里提到的这个人,与其说是教师,不如说是用钱雇来的奴仆。如果家长能够真正意识到“父亲”的作用,就不会如此轻易而放心地让别人来担任这个角色了。现今,那些钱财万贯的人,流连于醉酒的娱乐场所和金屋藏娇的温柔乡,却唯独没有亲情,没有家庭感,内心空虚,何尝不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呢?父母之间,亲子之间缺乏家庭的爱与生活甜蜜,不良道德就来填补这些空缺了。
孩子的习惯和意识要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培养。为了培养孩子的远近判断能力,当孩子伸手想拿到远处的东西时,却发现够不到,就哭泣。这时,我们应该抱着他一步一步地走到那里,而不是把东西拿过来给他。但若孩子发现自己的哭声可以让他得到东西时,就会不断地以哭泣来“命令”大人帮他做事。这种习惯从小就不能让他养成!所以,当孩子一声不响得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和东西的距离,我们可以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东西那;当孩子又哭又闹,又一边伸手时,就是“命令”,我们则采取不理睬,忽视的态度。虽然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但在这些生活细节里,他们俨然是“小大人”了。一旦你让他们发觉了哭泣能让他们“为所欲为”,家里就要哭声不断了。
“身体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缚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数少。孩子哭,如果可能,马上给予帮助。如果你不能够解除他的痛,就应当镇镇静静的,切不可用抚弄的办法叫他不哭。你的宠爱不仅医不好他的疼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样取得你的疼爱。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随他摆布,他就变成了你的主人。”
孩子的哭泣是对疼痛或不适的一种表达,就像我们的说话一样。如果我们慌乱地抚弄,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让孩子知道哭声可以给他“权利”,就完了。你愈是对孩子的哭不感到厌烦,就愈是不会为了要他们不哭而自找罪受。少去吓他们或者惯他们,他们也就没有如此的胆怯和倔强,也就能更好地保持他们的自然状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给孩子的玩意儿,金的,银的铃铛,小水晶片,各种各样的稀奇玩具。多么没有用处却有害的东西啊,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奢侈和虚荣的习性。所以,别给他们什么铃铛,稀罕玩具。几根有叶子和果实的树枝,一只可以听到其中颗粒发响的果子,一截可以供他咂,供他嚼的甘草,这些东西,同那些玩具一样,也能够使他玩得挺高兴,并且还没有使他一生下来就习于奢侈的弊害。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不要过于挑剔他语言上的小毛病。”过于挑剔,会让他们讲话变得羞羞答答,说话也变得咬文嚼字,装模作样,整一个无聊讨厌的腔调。孩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灵动的腔调!
“凡是你打算给他的东西,他一要就给,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条件是才给。”你要给孩子东西,就高高兴兴地给,拒绝的时候,就要表示不喜欢的样子。不过,一旦拒绝,你就不能改变,不过他如何再三纠缠,你也不能动摇。一个“不”字出口,就要像一堵铁墙。他碰个五六次,就会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来碰了。
对孩子过于严格,过于束缚孩子,反而会使他们更活泼。他们在你面前愈是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时候就闹得愈凶。
阅读《爱弥儿》这本书,让我受益的教育话语实在太多,发人深省的语篇也无一一列举。故而,我只能浅谈自己的读书所感,希望同行们多多指正,与我交流!
《爱弥儿》读后感范文通用2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的教育名著。1762年当它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时就轰动了法国和西欧的一些资产阶级国家,影响巨大。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假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读了《爱弥儿》之后,使我对教育有了许多的感想。
《爱弥儿》第一卷第一节开篇就写道:“凡是出自于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主张让儿童自由地随着自己的天性快乐地成长,而在中国,许多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他们逼着孩子学美术和练乐器,甚至寒暑假还得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90后的孩子有多少是有快乐的童年的呢?家长们期望孩子们都能成才,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能够顺着孩子的兴趣来培养孩子会更好。为什么必须把孩子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训练,必须把他们像花园里的树木那样,照家长或社会的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在当今这个社会,尤其在中国,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儿童的天性,这说到底还是中国人的“面子”问题在作祟。中国人好面子,如果你让对方下不了台,那最终只会闹个不欢而散。很多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常常逼迫自己的孩子去练孩子不喜欢的乐器等以作为向别人炫耀的资本。如果自己的孩子功课不好,常常会让家长觉得很没面子。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为自己而活,总是要为别人而活,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里呢?如果小孩在四五岁的时候不玩泥巴玩过家家,那么他要在几岁玩呢?
话说回来,如果其他家长都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一项特长,而那些随着自然天性成长的小孩长大后会不会变成毫无特长的庸才呢?到那时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卑,甚至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呢?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所以最好是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尽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然后家长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能达到既保护孩子的天性又培养孩子的目的。
卢梭认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受教育于自然,受教育于人或是受教育于物,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只有这三种教育是一致的,这样的学生,才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只有受教育于人是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许多家长却误以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事,常常以自己工作忙或是文化程度跟不上为借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给学校,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也就是孩子的性格其实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而家长才是孩子言传身教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在把孩子送进学校受教育之前,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就已经形成了。老师没有办法完全改变孩子已形成的性格,只能够尽量改善孩子性格中不足的`地方,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事实上,现在当家长的也越来越不容易了,一方面要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又要教导自己的孩子,而现实又常常喜欢和家长们开玩笑。
有一位母亲教导自己的儿子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凡事不能用暴力来解决。”结果儿子有一天被打破头哭着跑回来,母亲大吃一惊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哭着说:“幼儿园的小朋友打我,我没有还手。”这时候恰好母亲的女友在旁边听见了就说:“他们打你,你就打回去啊,不能让他们欺负了!”于是又一场血战拉开了。这位母亲感到为难了,凡事动用武力,皉睚必报当然不是好性格,那么懦弱无能也并不是讨人喜欢的,总不能每次都报告老师让老师来解决吧,那么这位母亲该如何选择呢?
还有一位父亲的女儿放学后兴高采烈地回来说:“爸爸,我当上班长了!”父亲说:“很好啊,但你做人要厚道,不可以在老师面前打同学的小报告说同学的坏话,知道吗?”女儿答应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哭着回来说她的班长被老师撤了,父亲忙问:“为什么?”,女儿答道:“老师说我都不向她反映班级里出现的问题,觉得我不够称职。”父亲忙安慰道:“那就算了,不当就不当嘛。”可女儿不依,说道:“可是我喜欢当嘛,同学们都很喜欢我支持我,我觉得我有能力当好班长。”父亲沉默无语了,他既不想让女儿成为背后说人坏话的小人,又不想让女儿失去班长一职。
这些就家教的悖论了,家长们会觉得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导自己的小孩来适应这个社会了。或许,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努力,改变那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但我想家长们在决定怎样教导自己的小孩时,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爱弥儿》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虽然《爱弥儿》有其不足之处,但是其对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仍是重大的。
【《爱弥儿》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弥儿读书笔记01-09
《爱弥儿》读书笔记02-08
爱弥儿的读书笔记10-31
《爱弥儿》读书笔记11-04
读爱弥儿个人心得03-29
【优】爱弥儿读书笔记07-03
爱弥儿读书笔记15篇01-03
爱弥儿读书笔记(15篇)03-08
《爱弥儿》读书笔记(精选11篇)02-26
(优)爱弥儿读书笔记15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