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情表》有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陈情表》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陈情表》有感1
如果说,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那么亲情则是撑好温馨的港湾之伞。从降生到离去,它始终会为你遮风挡雨。
李密在《陈情表》中用肺腑之言向皇上倾诉到:他从小父母离去既无叔伯,也没有兄弟,唯有祖母与他相依为命。特别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中余年”是那样令人感动,又是那样的令人心酸,这不禁让我深思:李密本可以升官发财,但是他为何那般依然决然地冒着生命危险推辞这等美差?
再深入的了解他的《陈情表》,我想我明白了他的那般决然,那般勇气从何而来。正如他所言“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他是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写给晋武帝,亦是怀揣着乌鸦反哺的心表达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他宁可放弃荣华富贵,也不愿意放弃亲情;宁可抗旨,也不敢懈怠报恩,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在我们功成名就之时,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悄然退在了我们的身后;在我们一事无成时,他们默默冲在我们身前为我们铺好前方的路。但是,我们只是不断的向他们索求:在幼年时除了花钱就是贪玩;在壮年时,除了工作便是孩子,从未把心思放一点儿在父母身上。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于想起为父母做什么事的时候,父母已然离去,这是我们除了无能的哭泣还能做什么呢?
为什么,我们不能向李密学习?
就如他所言,“宠命优渥,岂敢盘恒,有所希翼,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区区不能废远。”功名利禄,只要有实力,何惧明朝?可是时光如梭啊!在我们长大之时,就是父母老去之时,他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等着儿时我们长大那样,等着我们拥有一切之后再来陪伴着他们了。所以我们应该深思李密的`《陈情表》,更应该学习李密的勇气与精神,在能抓住的时候,牢牢抓住亲情吧!别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忘记了身后逐渐老去的父母。
我们说,每一对父母与子女的相遇都是注定的,却忘了问,父母天生就是父母吗?忘了问,爸爸妈妈这个千呼万唤的称谓背后的男孩,女孩是谁?在做父母之前,他们也是王子与公主;在做父母之后,他们甘愿沦为提款机与保姆;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前,他们是那样的洒脱,在你成为他们的全部之后,他们却是拥有千万种顾虑与担心,这便是伟大的亲情。
请在还算及时的现在,多多陪伴家人,多听听父母的唠叨,多分一点儿心思给他们,路从今日起亲随。
读《陈情表》有感2
天底下唯至情最动人心魄。 ----题记
不得不说,初读这篇文章,还真是没什么感觉!相反,绕口如同嚼蜡般难受。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情,不就是为人尽孝、尽忠、忠义嘛!这种事情,大千世界,比比皆是啊!干嘛说得那么煽煽动人,好像感天动地似的!
不过,读着读着,我的心就泛起了疙瘩,心情顿时很沉重。开始的轻蔑支离破碎,苦楚在心底蔓延滋生。霎时,感到一阵阵清凉,心中不由得向往起那位进退两难的官人。
李密,他虽为前蜀之臣,败朝之遗人,身份之低微,根本不值一提。但帝君不舍英才,极力召用。可是他一腔惆怅难离,患得患失。祖母卧病在床,皇帝诏书特下,“前有虎,后豺狼”进退两难。毅然的,上书陈情
言况……
六月失父,四岁离娘,孤苦伶仃,身心俱伤,他---从小便无依无靠,没了家眷。祖母亲,祖母养,成就了他,祖母便是他的全部。面对那承墨的诏书,节节攀升的任命,他心动。但却止步不前,一心想着养育祖母,陪她安享天伦。官职,在封建社会无数人垂涎,但他一句话就拨了回去;权利,那么多人渴望,他一句话就压了下去。在他眼里,祖母一人变胜过所有。
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我激动地不知该说什么了!整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密这个人了;最感动的'就是他的那些经历;最佩服就是他的果断。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感觉就像是整个脑海不停在转动,晕乎乎的。恍惚间,我仿佛看到这位伟大孝子在向我微笑。那一笑,仿佛包含了艰辛、困苦、忧愁、欢乐、期待,仿佛世间所有情感都被这一笑包容了进去……
感慨还是蛮多的,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小,虽然自己也有决断。但与他的果断相比,一下子就变得不值一提,大有小孩子气!看来我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我需要走的路好有很长。
对了,差点就忘了。李密他告诉我,百义当头,孝字为先。父母很重要,他们太重我们放不下,莫待“子欲养而亲不待”,方知后悔。
记住了,珍惜眼前的,方是最好的!
心有千千结……
读《陈情表》有感3
弱者,不是在卑贱中灭亡,就是在卑贱中变强!他是弱者,但是他从未抱怨过上帝,也许六月丧父的他,曾默默地躲在墙角抽泣;也许四岁离娘的他,常静静地伫立,望着远方:也许九岁不行的他,也一次次地祈祷自己的福健;也许······所有的也许在他与祖母的相依为命之中化为乌有。他感恩祖母,在呈进给皇帝的奏折中,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后世的我们。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李密来说,祖母的抚养之恩,是自己一生最大的感动。正如他在《陈情表》中所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为了报答这片恩惠,他不顾杀身的危险,拒绝了皇帝任命官职的.要求。在李密的心中,祖母是他唯一的亲人,如果李密真的因为这封信而引来杀身之祸,我想,他也不会后悔,就算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还会选择他的祖母。杀身之祸不可免,他也会到阴曹地府照顾他的祖母。没有人能改变他的这份感恩心,他的感恩的心,也不会因地点不同而发生改变。
古代的医疗并不发达,能活到七十岁便是长寿,而“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一个古代女子活到了九十六岁,如果不是李密的精心照养,又有几个人能活到这个年龄呢?祖母的抚养之恩,在李密心中深深地扎了一个要报答的根。李密的照看,可以说让祖母尽享了天伦之乐。感恩,竟如此伟大!
李密的感恩是伟大的,在现代,我们也有一颗颗感恩的心,也许他们很渺小,但在湛蓝的天空中,发挥着自己全部的作用。
鲁迅是个有感恩的心的人。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藤野先生教会了他很多。对于鲁迅,他没有歧视,没有侮辱,这让鲁迅非常感动。他不仅将藤野先生的画像挂在自己屋内的墙上,还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藤野先生的爱戴。尽管只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是,那里包含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满满的感恩之情。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行动是否宏伟,都能展示出感恩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听过这样一则童话故事。一只老鼠落入了一片对于他来说是大海的水洼中,他不停地呼喊着救命,就在老鼠以为自己的生命将以被淹死而告终的时候,一只老虎出现了,并把老鼠救了出来,老鼠非常感激老虎,便对老虎说:“我会报答你的。”老虎不以为然,昂着头走了。几个月之后,老虎一不留神,掉入了陷阱中,本来以老虎的身手是可以爬出来的,可是一张从天而降的网罩住了老虎,老虎动弹不得,只能听着猎人的脚步声越老越近。就在这时,老虎听到了咬绳子的声音,没多会,网便破了,原来是自己曾经救过的老鼠帮助自己脱离了险境。老虎非常的感激老鼠。兴许这个故事还会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老虎和老鼠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尽管只是一则童话故事,却要引起我们的思考,连动物都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类呢?忘恩负义,注定要被社会所唾弃;知恩图报,也应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要感恩。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中,忘恩负义的狼,注定是要被打的。
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一同在感恩中成长!
读《陈情表》有感4
从儒学巨著《论语》里的百善孝为先到《诗经·小雅》里《蓼莪》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从《乐中由百里负米》的故事家喻户晓,到将领岳飞的至亲至孝万苦流芳,一张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揩去了多少人的眼泪,一首筷子兄弟的《父亲》唱碎了多少人的心弦,孝,就这样从古至今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美德,一种习惯,时时刻刻震荡着我们的心泉。
随着近代潮流的大门缓缓打开,人们逐渐屏弃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修改了披麻戴孝,守丧三年这样繁琐的礼节。鲁迅先生也深刻地揭露了《二十四孝图》中卧冰求鲤老莱娱乐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的本质,孝脱去了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的光鲜亮丽的外衣,融入了普通生活。
可在当下,孝似乎变了味,任凭广播里一遍遍地弥漫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一些在在大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还是无动于衷,不愿也不肯回到黯淡破败的老家,任凭老人们在电话里一遍遍地呼唤着儿女的名字,得到的也只是我还在忙二句冷冰冰的话语。他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往父母的账户上扔下几个冷冰冰的数字,便自认为报答了父母亲辛苦哺育的恩情,可谁知花高价所买来的孝也抚慰不了老人们在门边翘首以盼的孤寂的心。大抵还是孔子明白得透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道理我们都懂,只是,转身便忘了。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老年人随子女漂泊异乡主,照顾新生婴儿,这些老人也被学术界冠以新的标签-----老漂族。表面上,他们是这座城市极为普遍而自然的一部分。但他们并不属于这里,这些老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子女所在的都市,在每天的黄昏中奔波忙碌,也在一生的黄昏中漂浮不定。儿女们只知道工作忙,没时间带小孩,这时才蓦地想起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他们,匆匆一个电话过去,他们便驮着大袋小袋家乡的气息搭上火车,放下电话后被需要的欣喜,儿女们无法体会;广场舞是很多老年人的消遣方式,但他们更多的选择是远远地观望着。儿女们不曾知晓,和当地老人搭话时,对方听不懂的尴尬处境,儿女们感受不到;还有孙辈们因为代沟的嫌弃他们整日奔波在狭小的圈子里,却达不到子女的标准。
不仅仅是老漂族数目的宠大,现在的孩子们也难再有《陈情表》里李密对祖母深深的感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大多在抱怨父母的条件,不停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们,抑或整日为代沟所困,处在无限的不被理解的烦恼中。
孝,逐渐成为一种形式,逐渐淡化,感情亦是如此,如今,是人人捧着一部手机,时而的寥寥几语的几句交流,那么以后呢?且不论《萤火虫之墓》里节子兄妹在战争中被舅父舅母无情抛弃的人之常情,也不说知名国际公司珀莱雅CEO被女儿告上法庭的习以为常的豪门闹剧,可这样下去,当小说里的那些想象成为现实,《李尔王》中,葛罗斯特一家的自相残杀,甚至是《1984》里的孩子们主动告发父母们的二心,将他们投入监狱,人们没有了一切感情,一刻的轻松,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尽管孝的提倡仍需思考和改进,许多感人的瞬间也在一次次地温暖我们。孝心少年曹胤鹏乌鸦反哺,生死相随,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大多数人都懂得孝的含义,可不幸的是,我们往往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慢慢体会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说:
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这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所以,从此刻开始,别再一遍遍地出神地谈着孝,别再为教师布置的为父母洗脚的任务发愁,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句我爱你!
读《陈情表》有感5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熟悉的旋律回响在耳畔,我不由地思索,何为孝也?
汉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心使然,老莱子戏彩娱亲是孝心使然,庾黔娄尝粪忧心是孝心使然,黄庭坚涤亲溺器是孝心使然,朱寿昌弃官寻母是孝心使然……
古往今来,从帝王到臣子,从臣子到百姓,并不缺乏孝顺父母之人。可对父母之外的人仍能保持一颗真挚孝心之人,屈指可数。我想,晋朝的李密,应是此寥寥数人中之一!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为了给祖母养老送终,他屡次辞官不去任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此时,面对如此浩荡皇恩,他冒着人头落地的危险,依旧辞官不去就职。“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寥寥数语,道出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一国帝王晋武帝读后动情地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确,如此感人肺腑,怎不催人泪下?
然而,又有多少游子,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他们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衣锦还乡之时,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的脆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量的程度。但父母以子女为圆心而转动,失去了圆心,他们的轨迹将寂寞且不完整。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链接。今日事,今日毕,何必要将孝心藏到明天?当然,“孝”也绝不止于父母。
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处豪华的别墅,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片坚固的砖瓦。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桌美味的佳肴,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只可口的野果。也许你无法给他们一袭盛世的华衣,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你无法给他们数以万计的.金钱,但你一定能够给他们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梁继章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亲人只有一次的缘分,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少,也请好好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既然与亲人之间的缘分如此珍贵,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为你的亲人尽一份孝心,趁他们健在的光阴!
【读《陈情表》有感】相关文章:
《陈情表》读书心得04-11
陈情表的读后感02-15
《陈情表》读后感03-07
陈情表读后感04-29
陈情表读后感03-29
《陈情表》读后感[优]01-17
陈情表读书心得(精选23篇)12-23
陈情表读后感(精选33篇)02-21
陈情表读后感5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