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4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
轻轻抚过书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弯古老的残月,用一种庄严的心态去感受那来自心灵的呼唤……
新月,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多么恬静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个很娴静的女孩。她在别人眼里或许幸福得无可救药[注: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仿佛幸运女神只光顾她而已,可有谁知道,她将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几多风暴,也许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注定这一生会是一场悲剧——严格的家训,父亲、母亲和大姨之间的爱恨纠葛,使她在很小时便失去了母爱,她也只是曾经拥有过,在那个不懂事的孩提时代……
她有一个好哥哥——为了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她快乐,他不愿看到妹妹不开心,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她、呵护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师,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缘分由一首《梁祝》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两人的心海之中,他们不正是那翩然翻飞的蝴蝶吗?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注: 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风雨露中暗香弥漫,恰似一阙天籁之音,在庞杂的年岁中诠释真纯;谁料想这蓓蕾未曾开放便将凋落,那和声未曾扬起便戛然而止[注: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她刚刚触碰到的爱情梦想,却被宿命硬生生击的粉碎。
老天是这样的公
平,公平得让人难以接受,新月,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赐予了她美丽、才学与聪慧,却相应拿走了她的母爱,生命与幸福……
她本该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的——她有过人的聪明,美好的家庭,即将到来的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因为老天的公平而破灭了……
直到合上这本书,心仍在兀自颤抖。我实在无法相信,那轮纯洁、无暇的新月会悄然隐没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轻薄荡漾,水中月却已隐匿无踪;那如花的生命会那样瞬间凋零。花香还在鼻前飘飞,可香源却已凋落不在……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2
砣子又转动起来,他此时完全忘记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玉融为一体。当他第一次看到那晶莹别透的玉时,他的心就被玉 这件美丽的东西吸引走了,博大雄浑的千年古都使他迷恋,珠玉璀璨的奇珍斋使他迷恋,他就像一颗随风飘扬的草籽终于在这方宝地上落了下来。他的一生也将随着玉一直走下去,他就是玉王韩子奇。
在韩子奇第一次遇到他一生的归宿-玉的时候,他就爱上了这美丽的东西,三年的磨炼,三年的学徒,使他成了新的一代玉王。他对玉一生的执著让我无比尊敬。
长大后的韩子奇仍然爱着玉,执著地爱着。他爱收集玉,不是为了钱,为了张扬,而是为了实现他内心最大的愿望。他爱玉,就像爱着他的女儿、儿子。虽然在师傅去世后,他毅然选择了走,去投奔了仇人,不是因为他是小人,他只是为了完成师傅生前的心愿,完成师傅最后的作品。为了他心中的玉,为了玉匠人的'尊严,为了对玉的执著,他去了。
他最终的去世和他师傅梁亦清一样,为了那心中的玉。梁亦清也是个爱玉如命的玉匠人,当他与徒弟双手紧握的时候,两代师徒就一起走向了属于他们的、用玉铺就的路。
读完这本《穆斯林的葬礼》,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执著。玉匠人的执著,一生的执著让我永远也忘不了。执著到底是什么?执著就是为了一个自己心中的目标,用全身心的力量,一生的时间去努力奋斗,心无杂念,旁无他人,这就是执著。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
我认为,每个人都应有一个目标,执著地为之而奋斗。
从小到大,我都不曾了解执著,不懂那到底是什么。就像看书,一开始,我只关注书中的情节和人物表面的喜怒哀乐;可我没有发现,书页中还隐藏着一种精神和力量,需要我慢慢体会、细细体悟。读这本书,我真正感觉到我调动了每个感官!一开始我也有读不进去的感觉,但我坚持读下去,随后,书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就传入我的脑海,这才让我第一次完全了解了书中的人物,从而获得感动和精神的给养,我感谢这本书。
现在我明白了其实执著还有很多含义。执著是一种爱,坚定如一。执著是一种理想,永不言败。执著也是一种信念,坚持奋斗。执著还是一种坚守,决不放弃。执著更是一种行动,奋勇向前。执著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可咀穿过一切风险,打倒一切敌人。
感谢韩子奇,感谢玉匠人。是他们教会我执著。感谢《穆斯林的葬礼》,感谢霍达,是他们打开了我心灵的大门。他们使我感悟执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3
新月在北大读书时有校庆的演出,由她饰演《哈姆雷特》中的索菲里娅。因为她的形象、气质都很好,纯洁、天真又带有几分羞涩和淡淡的忧郁。但是因为有病她不能参加校庆演出,不能出演莎翁笔下可爱的少女了。就在她心绪不宁时,50岁的卢大夫却告诉她,自己在年轻时也曾经有机会出演索菲里娅,而且也没有演成。因为卢大夫觉得索菲里娅不是她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索菲里娅是那么怯懦,她那么爱哈姆雷特,却一直不敢表达自己,面对宫廷里的阴谋和哈姆雷特的'悲剧,她仅仅是唯唯诺诺、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最后只能成为随葬品、牺牲品。这是卢大夫所不能接受的,卢大夫更欣赏健康的美,生命的美!卢大夫是一个多么有爱心而富有智慧的医生啊!她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化解病人心头的烦恼,教会新月更昂扬积极地面对人生的苦痛。而新月正是因为这番话改变了对人生的追求和看法,不再自怨自艾,不再自怜自苦,而决定像简·爱一样坚强与勇敢。
我想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我们能透过作品中的人物思考,从而拥有自己的选择!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4
暖暖的阳光轻轻地翻动着书页,刺得我眼睛有些发痛,使劲眨了眨眼,两行泪珠一蹦一跳地滑落了下来。
“小米,我给你买了一本书《穆斯林的葬礼》,里面是讲述你们回族的。”
但要知道,不到家里的书被翻烂了,新书一般会落下一层薄灰。所以不例外,我无精打采地翻开了第一页。哦,开头应该是“冷冷清清地街道上,行人都行色匆匆……”慢慢地看下来,那些细密的文字,却像口香糖一样紧紧地粘住了我。
大约看了一半,我看到了玉王韩子奇那容光焕发的神情,那金光闪闪的.玉展,那出了大汗却笑呵呵的脸,那面白墙上清晰地倒映着那位先知易卜拉欣。他的玉啊,多么壮观!暖暖的阳光抚摸着书本,金色的书面像一个人小精灵。我来到阳台,往前眺望,金色的暖阳映出了整个城市,心渐渐地扩大,飞扬起来……
妈妈的“绣花针”轻轻地敲在脑门上,我才醒悟英语课就要上了,金色的暖阳斜斜地射在封皮上。
我又回到了书旁,深吸了一口气,下午,暖暖的阳光有些弱了,我暗暗地担忧起来。
黑暗笼罩着新月,她突然晕倒了。醒来时,红扑扑的小脸变得惨白。她爸爸韩子奇,日日夜夜守在新月旁。天星也就是新月的哥哥,心也碎了。这时,冷风拂过我的手,我打了一个寒战。那暖阳啊?气若游丝,飘荡在窗外,啊,进不来呀!
“嘀嘀嘀”手术室的房门被紧急地打开了,一动不动的新月“睡”在那里,她的二瓣尖(心脏的重要部位)紧紧地靠拢了。那一丝若隐若现的阳光,被风吹散了,洒在空中,伴着那着绝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永远地、永远地消失在了坟墓里。
梁冰玉的手里提着新月的生日蛋糕,重重地摔落在地上,他和新月爱人楚老师静静地听着梁祝,那金黄色的暖阳不知何时,照映着他们俩,照耀着我的背影,吹干了书上的那一串泪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5
我喜欢读小说,喜欢享受读完一本厚厚的小说后的成功感,喜欢品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喜欢去体会里面阐述的一些道理。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一部曾获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是在高一,开始就特别喜欢作者的名字“霍达”,他给了我一种十分豁达的感觉,本以为她的书也一样的豁达,然而我错了……
怎么也忘不了在漆黑的夜晚,房间里只有台灯那微弱又明亮的灯光,我的周围除了习题集外还有一张张擦完泪水的面巾纸……午夜1:46分,我闭着哭红的双眼,沉重的合上了这部让我心系的著作……
一个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一样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回族的女作家霍达用50余万字把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用平凡的词句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在其中留恋往返,久不能寐。
韩子奇:从一个流浪天涯的“耶梯目”到名满京都、闪耀英伦的中国“玉王”,其人生创业饱含艰辛,终获成功;但在个人情感上却至死都是一个失败者,面对妻子梁君璧以及亲手拉扯成人的妻妹梁冰玉,主人公在始料未及的战争年代产生了不同的情感纠隔,最终不能自持,含恨而终。
韩新月:一个十九岁的花季少女聪慧而美丽,却在还未绽放时就过早的调谢。令人惋惜悲伤。她与她的大学教师相爱,是那样的单纯,然而灾难却正在向她悄悄走来。虽然先天的疾病夺去了她的肉体生命。但养母段然拒绝她与楚雁潮的爱情却使她的精神生命永远不能苏醒。
梁君璧:一个深受旧社会束缚的无知女性,用她自私的.观念毁掉了天星和亲月一双儿女的爱情。新月以随风而去,而天星仍在,看着母亲为他精心布置的婚姻,他又能怎么办?也许这就是真主的安排吧!
楚雁潮:韩新月的大学教师,语言功底很深,着手翻译著作,同韩新月相爱却遭到世俗伦理和宗教信仰的双重阻碍,却依然爱得执着。
楚雁潮的痴,新月的情,韩子齐的无奈,韩太太的信仰,冰玉的爱……那都是牵我心的线,文字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它却把我泪扯了出来,好像我在经历着所有故事的发生。我为之动情为其流泪。给我最深的还是楚雁潮和新月的那份爱情,韩子齐与新月的父女情,天星与新月的兄妹情。人,最为之动容的还不是情吗?亲情,友情,爱情……
我佩服霍达的思维,这部小说结构安排巧妙,让两条不同时空的线索交错发展,最后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序曲和尾声也前后照应,使整部作品显得缜密严整,浑然一体,可见作家匠心独具。全书语言清丽优美,意味深长,读来如品清茗,回味无穷。
好的文字,精细的思路总是一次次的吸引我闲时拿起这部著作,再次去书中的世界里游历……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6
读书就像看人。你第一次看人与第二次看人,感受是绝然不同的。读书也是这样。
的确,一页页读下来,我进入了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读到《玉殇》梁亦清之死,不禁悲痛万分。这是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骇;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钩心,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战术”。
说到韩子奇,就不得不谈到他的女儿—韩新月。我姑且先随书中所说—称她为新月。新月的命运曲折多变:她的母亲,是她父亲原来的妻子—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这在穆斯林中是不可宽恕的事情。后来梁冰玉离家出走去了英国。韩家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这件莫大的丑闻,便让脑海中对母亲并没有多少印象的新月称梁君璧为“妈妈”。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新月却如同一只幽幽的乐曲,她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这就是真正的新月,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丽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她患上心脏病这一波澜突起,掀开了可怕的命运的巨变,使得纯真少女的爱心像一块无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无论是优美的还是残酷的,人类的心灵镇住一切,压倒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新月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仅是柔情感人还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
再从完美艺术上来看,在诸多林林总总的人物中,梁君璧是作者塑造的最为丰满的一个经典形象。一言一语,一颦一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梁君璧虽然从小持家、嫉恶如仇;对丈夫—韩子奇又管得严;对从海外归来的亲妹妹—梁冰玉冷若冰霜;总想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疼爱儿子,却不理睬女儿;活活拆散两对相亲相爱的`情人……这些事情看起来都蛮不尽人情,然而,我相信她一定是有苦衷的,象对丈夫管得严,不就是想让这个家和和睦睦吗?对亲妹妹冷若冰霜也不就是不想让梁家、韩家丢脸啊!……事实上,我相信在这本书中除了可歌可泣的新月外,“刀子嘴豆腐心”的梁君璧就是命最苦的了。
一部书,能写出一个经典人物已经不容易,更何况全书的艺术可以称得上“如空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读《穆斯林的葬礼》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我想,正是因为人心所传,全书笼罩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因此我说它是穆斯林的圣洁诗篇。当然,我不是说书中有多少真主的旨意,我所指的是它扬起了穆斯林美的灵魂。或许有些读者觉得这个结尾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回到“博雅”宅,进门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是的,时间如梭,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已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第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未来,一个希望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7
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不得不说,这不愧为一本经典。让我红了眼眶,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由霍达创作,介绍的是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读这本书最让我难过的是梁冰玉和韩新月这一对母女的命运,幸运中夹杂着不幸。新月是一个年轻貌美,类似富家小姐的存在。她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和哥哥,也有至死不渝的恋人-楚雁潮,更有满腹学识,外语学得极好。高考填报了xx大学外语系一个志愿,最后如愿考进了北大。然而她却有一个对自己不冷不热近乎漠视的妈。,她在18岁确诊为心脏病,在20岁离世。她在离世前得知,她的妈妈另有其人,也就是韩夫人的妹妹—梁冰玉。梁冰玉也是一个令人羡慕而又令人唏嘘不已的存在,她五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她的姐姐梁君璧给予她无限的关爱,还有她的“奇哥哥”—韩子奇,也就是她的姐夫,给予她关怀。她也是一个才女,在燕京大学(北大的前身)读书。在为了躲难就居英国的十年中,她与自己的姐夫相恋并生下了一个女儿—新月。
战争结束后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回了北平的家—“博雅”宅。但当她回到家时,面对的是她姐姐的辱骂以及韩子奇的懦弱。韩夫人甚至提出让她做“小”的想法。然而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梁君璧无法容忍这一切,因而当天夜里她哄睡女儿后,便写了一封信留给以后的新月,还留下了一张照片,随即离去。她在信中说她去“寻找自己”。书的结局,冰玉回到博雅宅,想看看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女儿却早已离世,连墓碑都因年代的动乱而不见踪迹……
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让我心痛而又震撼,作者通过楚雁潮向读者揭示了她的爱情观,似乎让我略微明白了什么是爱。楚雁潮和新月是师生关系,然而楚雁潮只不过是个刚毕业的英语老师,与新月不过相差五、六岁。楚雁潮是汉族人,而新月是回族人,因民族不同,他们的相爱为家人反对。也正因为此,他们的爱情感人至深,在楚雁潮向新月表露心迹时,他向新月阐述了什么是爱;在新月因自己的病情而提出分手时,他向新月阐述了爱情的真谛。他陪同新月度过与病魔抗争的日子,但新月并没有战胜病魔。他甚至未能见到新月最后一面……书的结局,楚雁潮站在葬着新月的`土地上缅怀。人生有这样一段至死不渝、忠贞不悔的感情是美好的,也是幸运无比的。
这本书真的值得一读,这不仅是可以了解回族人民的一本书,更是可以感受人情冷暖的一本书!
“胡说什么‘同情’,’怜悯‘?那种廉价的、卑微的感情能适应于你我吗?我是一个感情泛滥、随处抛洒、随处赐予以换取别人的感激的伪善者吗?你是一个精神世界一贫如洗、仰赖仰赖别人感情的乞丐吗?你亵渎了我们之间的爱!你问我爱是什么?我告诉你: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的天性,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的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8
《穆斯林的葬礼》老早以前就听老妈说好看,可那时的我根本不喜欢看书因为我比较好动看书似乎太不适合我的脾性了。所以这书名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了。前段时间还有人让我推荐书给他我好不犹豫的就说出了《穆斯林的葬礼》但我确实是没有看过。感谢静姐了让我有机会看到这书让我这星期过的也比较充实。
书我看完了太伤感了,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让人觉得??痛。不知道霍达写的人物在现实中有没有原型我希望没有。
韩子奇一个出奇的人物创造了玉界了奇迹,前半生在北京奋斗着享受着自己的安逸的生活有妻子、有儿子也有辉煌的事业一切是多么的完美啊!可事实造人战争的来临他为了自己的玉抛妻弃子远离家乡漂流到海外十年当然走的时候他没有想到战争的烟火会波及到海外吧,在海外的战争中他得到了爱情其实事业上也还好吧,十年夫妻共风雨其实也是幸福的也有美好的回忆啊!可是当这两种幸福碰撞他的人生又开始有质的.变化了,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逃避因此他开始了后半生懊悔,对不起心爱恋人对不起他的原配妻子他的儿子也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他在家时低着头过日子的一切都在愧疚中度过。可到头来他什么都没有了爱人爱女以及他的玉也远离他了世上没有任何动西可以抚慰他的心了……
碧儿一位标准的中国式妇女有着完美的家庭风光的地位,以她的聪明才智留住了丈夫赶走了妹妹,也选定儿媳一切是那样的完美。可丈夫心不在他那里留住的只是空壳,而儿子天星失去了爱情永远的记恨她留下的只有对妻子的责任。
玉儿聚美貌与才智与一身的漂亮姑娘却总是选错对象离开爱人和女儿获取自由了吧!她开始了海外孤寂的生活每天在思念中度过,在花甲之年得知与亲人永别的消息大概她以后的日子更加的难熬吧。
新月一个命苦的孩子每时都怀念着照片中母亲,有着出色的语言天赋的她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见到了心爱的人似乎是美丽人生的开始,可她却从此时与美好的未来远离,爱情让她的生命走的更远了一些可并没有改变死忘最终的到来,她带着父亲的寄托、母亲的希望、哥哥的呵护、楚雁潮的爱走了,是那样的无奈与不舍。
每个人的结局是这样的让人揪心,可每个人似乎都是没过错的只是在事情的排列组合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吧。
书的结局有了,可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愿我生命中的人们每天开心快乐,人人能排列组合一个心想的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9
记得初次接触霍达的这本成名著《穆斯林的葬礼》,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那时中午吃饭有个习惯,每天准时收听中央广播之声的长篇小说联播,上高中时,之声正热播这本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从此这部长达50多万字的独特的长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上个月去西单的图书大厦买书,在文学类图书中竟然发现这本二十多年前就出版的小说,现在还在热卖。于是当即买了一本。此后又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部被冰心称为“奇书”的书,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读了一遍,当读到韩新月病逝出葬的一段,竟然还是泪流满面,伤感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确实是一本好书。这是一部最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这个评价毫不过誉。
我觉得这部书最大的优点是,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两个时空相互穿插,并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超迭起,使读者看书,如入迷宫,登山光景,佳境不断,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往下读下去、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千年古都北京又为小说展现了一个富于文化底蕴的背景。
霍达为小说设置了一个清绝的艺术基调。小说中的主人公姓“韩”“梁”“楚”,隐喻了“寒凉、凄楚”。小说中人物的“清、冰、玉”等,也给小说笼上了一层凄清的意境。“韩新月”这个名字,显得多么清新美丽,而小说作者为读者塑造的韩新月,也是那么的冰清玉洁,完美无瑕。整部小说文笔清新优美,和茹志鹃的《百合花》很像。
据作者自述,《穆斯林的葬礼》的故事是取决于真人真事,通过小说可以大概推知小说中隐藏的真实故事。我猜想应该是作者本人熟悉的一个亲朋好友,她就是书中“韩新月”的原型,她的父辈也有类似书中的感情纠葛,而这个原型也经历了类似“韩新月”的忠贞不渝的师生恋情,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就患病夭折了。
要说书中的不足,就是通读全书,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在描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情景时,常下笔如神,活灵活现,而当描述不熟悉或未经历的事件时,就显得有些单薄不够丰满。如描述韩子奇与梁冰玉在英国时候的经历时,细节上就觉得经不起推敲。还有就是有些情节安排的不够自然,如女仆“姑妈”初到韩宅,刚换完衣服,一看见嗷嗷待哺的天星,就母爱大发,当着陌生人,解衣露乳喂奶,就算姑妈是一个乡下妇女,起码的羞耻感还是应该有的吧。我觉得书中最失败的一处描述是韩子奇与梁冰玉在国外生下新月,回国,冰玉与君壁姐妹相见,毕竟姐妹之间血浓于水,冰玉是君壁一手带大,这里的感情应该是很深很深的,而书中的梁冰玉从海外归来,姐妹相见,完全是一副小三见原配的感觉,还口口声声喊着“我也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难道你爱了,就能伤害爱你养你如同亲生母亲的亲姐姐,梁冰玉还声称“我只知道她是我姐姐,只这一点儿。”还鼓动韩子奇离开苦苦等待了他十年的结发妻子(她的亲姐姐)和儿子,和她远走他乡。这是人话吗?是在国内海外受过最好教育的人说的出来的吗?如果梁君璧和梁冰玉是完全的陌路人,韩子奇已经不爱君璧,那梁冰玉说这话还能理解。所以说这一段书中对于梁冰玉的塑造失败的。实际上梁冰玉当时的心情是应该是很复杂的,既有对于韩子奇的爱,又有对于姐姐的思念愧疚,又有对于家园的依恋怀念等等,但作者并没有完美地把这种充满人生无奈的复杂情感表达出来,确实是书中的一个比较大的.瑕疵。还有就是小韩子奇初入梁家门,把梁亦清的玉碗打碎,突然决定留下来,也比较突兀。最后就是此书初版时,有韩子奇在临死前吐露说自己是汉人的孤儿,这一段极具震撼力的描写,最后在此书再版时,据说霍达迫于回民同胞的压力而删改为韩子奇临终前的忏悔不尊教规,故事感就差了一些。但是就算完全按照原来初版,写韩子奇是汉人的孤儿,欺骗了吐罗耶定巴巴和梁家,在小说前也应该不断地有暗示,才能在临死前的吐露真言的一刻,不至于让人觉得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突兀,让人吃惊。还有韩子奇回国几十年与梁君璧分床,也有点怪,毕竟梁君璧并没有对比起韩子奇,韩子奇也并没有抛弃这个为他生养儿子的结发妻子。
小说的高超境界是要写出人生的无奈,而不是简单化、概念化。
小说也有许多精彩的描述,印象最深的是写北京的春天,干燥风沙大,花还没盛开就被风沙中吹残,生活在北京二十多年,深有感触,北京春天常常是花刚开没多久,几阵风沙就落花满地了,春天的北京并不令人愉悦。写韩新月临终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若是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写的如此真实的。写韩新月大学时候的校园生活和同学情谊,也是活灵活现,肯定也是作者的校园亲身经历为素材的。尤其是罗秀竹讽刺上海人小气一段儿,令人喷饭。肯定也是却有其事。
《穆斯林的葬礼》这个书名,总让人觉得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好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似得,而以此小说改编的电影取名《月落玉长河》就婉约诗意多了,可能也是觉察到了这一点儿。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奇书,也只有像霍达这样的出身经历背景天分才能写得出来,很难再复制了,也难怪这本书有这么多喜爱者,感动了那么多读者。
《穆斯林的葬礼》值得一读。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0
读过回族著名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君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君璧个性鲜明,性格刚强,书中说:璧儿还比母亲更胜一筹,天资聪颖,长于心计,家里的内外开支,都比母亲还有数。虽不识字,却全凭心算,安排得井井有条。刚刚十二三岁,就顶替了母亲大半,几乎梁亦清小小的“账房”。梁冰玉却叫她“管家婆”。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能干、做事果断、刚强,但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在小说中,她与妹妹梁君玉的矛盾最突出。首先梁君璧是韩子奇的妻子,由于战争爆发,韩子奇不得不带着他用半生心血收藏的珍贵玉器,随着沙蒙。亨特远渡重洋去了英国,受到爱情挫折的梁君玉执意随韩子奇前往。没想到,因为战争他们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年,十年两茫茫,他们与中国的亲人完全失去了联系。一再受爱情折磨的梁冰玉却与相依为命的韩子奇产生了爱情,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韩子奇在与梁君璧取得联系后,他们又不顾一切的.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北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博雅宅”。他们没有想到梁君璧无法忍受这母女俩,韩子奇又不肯为了爱情抛下爱子韩天星,绝望的梁冰玉留下韩新月后,独自返回英国。从此,这姐妹俩反目为仇,失去一切联系。表面看起来,梁君璧胜利了,但是从这一天起,韩子奇和梁君璧之间的夫妻感情也已名存实亡。从情感方面来说,梁君璧是失败的。
梁君璧是个独断专行且不懂爱情的的女人。从儿子天星的婚姻来能看出这一点。天星与同厂的女工小容子感情很深,但梁君璧看不起小容子的出身,设计让小容子离开了天星,并暗中撮合天星与新月的同学陈淑彦结婚,而天星一切都被蒙在鼓里,使得天星在厂里抬不起头来。梁君璧亲手毁了儿子的爱情,毁了他的名声,但她是最爱天星的,她想儿子设计人生,儿子不理解她,甚至恨她,因为她不懂爱情。
其实梁君璧又是最大的受害者,她留住了韩子奇,但他失去了韩子奇的心。她把对韩子奇和梁冰玉的恨转嫁给了可怜的新月,其实当新月年纪轻轻撒手人寰时,她何尝不痛苦。
梁君璧虽然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却没有去珍惜她,也许内心的痛苦太多太多……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1
我不是个爱读悲剧的人,伤感的故事让我喘不过气,难受很久很久。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一个意外,是某天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翻开了它。一看书名《穆斯林的葬礼》我就知道这应该不会是个喜剧故事,但在看的时候内心总是会期盼着主人公能有好的归宿,不要那么悲凉。可惜,书名确实预示了一切。
书中有很多令人难受的时刻。比如亨特太太准备的圣诞大餐等来的是奥立弗的死,死时他的手里还拿着鲜红的玫瑰;楚雁潮和新月终于编译完的书稿换来的是出版社毁约,新月生命中最后一个梦想也没能得以实现……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中,这本书让人心凉,仿佛一切近在咫尺的美好都是虚幻的,都是得不到的,会破碎的。更让人为之哀叹的则是书中人们的爱情。韩子奇与玉儿、天星与小荣子、新月与楚雁潮。有人说他们的悲剧都是璧儿的无知封建专治造成的,我却不这么认为。
先说韩子奇与玉儿吧,在当年情景下,韩子奇收到伪造书信,因此在他和玉儿心中,璧儿天星都死了,不知去向了,也就是韩子奇恢复了单身的状态,所以此时他们在一起并没有过错。而他们回国后发现璧儿天星还在原处,面对璧儿的质问,他们在解释后璧儿依旧不能理解,这是正常的,毕竟她只是一个封建妇女的人设,她不懂什么爱不爱的`,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她只能产生这种想法。错就错在韩子奇,他一无勇气和玉儿离开,二无能力和璧儿辩解,他也就是书中我最讨厌的人物。他说他爱玉儿,其实他最爱的是玉,他舍不得玉,甚至还让玉儿“忍耐忍耐”!而此时玉儿是我最欣赏的,她明白女人也有尊严,也有自己的人格,不是任人摆布的傀儡,她知道她所托非人,只能自己走,一个人走。
之后的岁月中,韩子奇对璧儿处处忍气吞声,在不知道原因前我还猜测他是犯了怎样的大错才让他这样没有底气,而在明白之后,我只能对这个人物更加失望。当时封建社会,本来娶两个妻子也是可以的事(虽然在回回的规矩中娶姐妹是不可以的),更何况前提是他以为妻子去世了,续弦更是理所应当。因此我想不通为何他如此惧怕璧儿,只是为了师父的恩情?那玉儿也是师父的女儿啊!回国之初,但凡他能强势一些,态度坚定一些,哪怕抛下玉把资产都给璧儿,他和玉儿远走高飞就当没回来过,我也能欣赏他。然而他却选择了忍,还想让玉儿忍。他的忍让不但害了他自己,也害了玉儿,更害了两个孩子。
再说天星,他和小荣子的不幸,虽说是因璧儿设计挑拨离间,但是我始终觉得他是自己活该。可能这么说有些过分吧,但是当时小荣子突然不理他了,作为正常热恋中的人,难道不应该去一问究竟吗?男人的面子就那么重要?重要到错过一生挚爱也无所谓?所以对于天星的人设我也很不能接受!有话不好好说,不好好问,怎能怪人家挑拨?天星是男人,是长子,是未来的一家之主,璧儿再如何也只是个封建妇女,若是当初话说清楚了,回家强硬质问她,坚持和小荣子结婚,甚至以死相逼,她还能怎么样呢?更何况后面,他对陈淑彦并没有爱情,却还是娶了她,变成三个人的不幸。放到如今,也算是个彻彻底底的渣男了,实在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最后说新月和楚雁潮。虽然他们是主角,我倒觉得他们并没有什么可多说的,因为他们是真正积极努力的拼命的想在一起。如果月儿没有生病,顺利的读完大学,凭他们的才学,他们完全有能力摆脱璧儿,摆脱两个家庭,自由的生活在一起。当月儿卧病在床时,无论璧儿对楚雁潮说什么,怎样打击他,他都一定要和月儿在一起,月儿也是一样,能够拆散他们的或许只有生与死吧。因此他们的爱是这本书的灵魂,是真正令人惋惜、向往的东西。
写了这么多,到最后还是忍不住责怪韩子奇。这些悲剧其实他完全可以阻止的,是他对封建礼教的忍让,他的委曲求全,让他从爱玉如命的“玉王”到失去所有的“玉”,从而也间接或直接的导致了后面的所有悲剧,令人唏嘘。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2
这周我一口气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本50多万字的大书。合上书,看着封面上伊斯兰建筑与它上方的一弯新月,我一口大气也不敢出,生怕破坏了这美好的意境。空气仿佛凝结了,只留下那袅袅的琴声在天地间、在月光下回荡,多美啊!
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一场美的悲剧,催人泪下!作者倾心描写的这一出美的情景,震撼人心!
读罢此书,我顿觉自己的语言是那么贫乏,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书中的悲剧,令人震撼、感动、遗憾、悲痛……而造成这一场场灾难的根本原因,是那两个残酷的字眼 战争。
细细分析书中的每场悲剧,其中总会有战争的原因,而战争,也将这一场场悲剧从头到尾串联了起来。
因为战争,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于是就有了沙蒙·亨特找蒲绥昌订制郑和宝船,从而蒲绥昌找到奇珍斋,最终导致了梁亦清在水凳上的惨死。一场家庭悲剧的序幕便因失去了顶梁柱而就此拉开。
因为战争,导致海嫂(姑妈)的丈夫与儿子失踪,使这个家庭悲剧中又多了两个角色。
因为战争,梁冰玉的初恋被迫失败,因为她的男友出卖了同胞,从而使她对爱情失去信心,于是在异国他乡毫无原因地拒绝了另一个青年奥利佛,间接导致了亨特夫妇的意外丧子,同时又更加重了梁冰玉的孤独感,让她更加依赖于她的奇哥哥。于是,便有了全书最主要悲剧人物新月的诞生。而话说回来,梁冰玉与韩子奇离家出走、远赴他乡的原因,还是那两个字 战争!
新月在灾难中“有罪”地降生,使更多的灾难降临这个家庭,让新月从小就在这种气氛中成长;家庭的不和,亲生母亲的出走,父亲的痛苦,爱情的失败,姑妈的死,乃至新月自身的死都是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而楚雁潮的命运,又何尝与战争无关?他的.工作晋升不顺,正是由于他那因战争而“身世不明”的父亲!
再回到奇珍斋。因为战争,奇珍斋关门倒闭,产生了一系列悲剧,甚至牵扯到了另一个家庭侯家,导致了老侯的死与两家的怨恨,为韩子奇死前那一幕“红卫兵抄家”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为了冲掉之前的那些晦气,韩子奇拿出自己随身漂泊万里的珍品中的一件大办儿子的喜事,结果没想到又一次见到了那块玉,导致了他的摔伤与女儿心脏病的突发,由之而来的又是一系列的悲剧!
如此多的悲剧同时降临在一个家庭,不能不让人觉得这是作者的安排,但这一幕幕悲剧,却又如此真实,令人无法不相信!
战争!悲剧!
战争创造了悲剧,悲剧来源于战争!
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是战争,创造了这些悲剧!是战争,改变了这个家庭!
战争,这个我们不愿面对却又必须面对的无情而残酷的字眼,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词语,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
现在,我拿起了《四世同堂》,再次走进那段混乱的历史,去了解、感受那场改变了千万人命运的战争。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3
用“废寝忘食”这个词来形容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毫不为过。那是怎么样的一种状态?尽快读完,必须读完,每一次情节的跌宕起伏都让我无法停止,于是,也只能,一直跟着霍达、跟着书中的他们——悲伤的奔跑!
关于这本书的评价真是“前人之述备矣!”,无论是冰心的《一本奇书》,还是刘白羽的《穆斯林诗魂》都让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就更别说“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让它实至名归!真心的感谢霍达女士,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穆斯林,粗略的了解回族的各种仪式;第一次深刻感受六十年间三代人在历史的变迁中动荡沉浮;第一次对玉的历史对玉的鉴赏有了浅薄的认知……更让我认识了一群朋友: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这些人有的初次相识,有的似乎已经相交甚久,有的似乎是在讲述别人,有的`也无非就是在说你我的故事!
全书让我掩卷而泣,无法自己的是新月之死。那么阳光、灿烂的生命怎能在最美的季节就停止绽放了?
新月无疑是此书最完美的人物:她善良纯洁,对人对事恬淡不争;她有理想有追求,希望做一个回族人的骄傲,学好英语,破釜沉舟高考仅填一个志愿,最终考上大家都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她积极乐观,帮助同学罗秀竹,参与班上演出,积极主动参与译文工作;她漂亮可爱,如画中人儿……可是她又是全书中最悲惨的人物:她是韩子奇与妻妹梁冰玉的私生子,出生在战争颠沛流离的年代,不到三岁亲生母亲就不得不离开了她;她刚满十八岁,正是扬起梦想和希望的年龄,花一般的生命中却陡然发现有严重的心脏病;在生命的尽头,老师楚雁潮真挚的爱情奇迹般的滋润着她绝望的心灵,在她刚刚泛出生命之光时,因为回族不能轻易与汉族通婚的习俗,以及后母的古板不疼爱,还原真相的残忍,又让新月得到更深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很快走向了生命的边缘!
在那个清晨,在那个大雪封路,窗外还是黑层层,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雪花扑打窗户的清晨,在那个淡淡的曙光刚刚映上东窗的清晨,新月结束了她短暂而充满遗憾的一生。“没有真主的许可,任何人也不会死亡,人的寿命是注定的。我们都属于真主,还要归于真主。”该为她悲伤还是喜悦?她终于摆脱了俗世的困扰,在真主面前可以尽情的挥洒自己青春的色彩,进入天园的穆斯林不是都可以在绿荫的庇护下,享受芳草铺地、鲜花盛开的美景吗?可她又有那么多留恋,深爱她的父亲与哥嫂,用生命去诠释爱情,对她一往情深的楚雁潮,还有那梦里呼唤了无数次到死都没有见到的生身母亲……
我无法停止哭泣,那是一种怎样的生命力量?
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玉而生、为玉而死的梁亦清、韩子奇?他们给予了玉鲜活的生命,但岁月却给予了他们到死都不瞑目的人生,这到底是为了哪般呀?我又看到了一辈子为了男人、孩子而生存的梁君璧,远走他乡、颠沛流离的梁冰玉?本是相亲相爱的两姊妹,却在婚恋上反目为仇,那些艰苦与共的真情、那些异国他乡的思念到头来又算得了什么?还有韩天星、陈淑彦,还有……还有二十年后那久久伫立在一棵树旁,头发已经花白,脸色沉郁、神情凄楚的拉着小提琴的他,梦里的《梁祝》一定在述说着那些别人懂或者不懂的故事!
天上,新月朦胧;
地上,琴声缥缈;
掩卷,我悲伤的奔跑着;
远方,晨曦熹微,我终愿跑出这悲伤,因为我愿不负那普照大地的阳光!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篇14
前段时间,曾匆匆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惜的是并无暇去深入透彻地了解品味。今年寒假,我终于能够弥补这个遗憾,重新翻开了书的扉页。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我被其优美冷峻的文笔深深吸引着。新月的死,令我潸然泪下;韩子奇一生的心血——价值连城的历代古玉被人大肆抢掠,狠狠地揪痛着我的心;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却已顶着满头白发的楚雁潮在新月坟前深情地拉小提琴曲梁祝,让我心如刀绞。整本书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感谢霍达,她告诉了我许多从不过问的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
穆斯林对主的信仰之深,令我敬佩、感叹。梁君璧始终坚持回汉不能通婚,可她的丈夫韩子奇却在临终之际道出了压抑了自己一生的`秘密——“我……不是回回!”主着实开了个玩笑,到头来,韩家的后代身上原来是流着回、汉两个民族的血液。可笑,可悲。穆斯林的葬礼仅仅是想告诉世人在回族里发生过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不是。书中,时时提到种族的不同。回汉不能通婚;穆斯林的葬礼上,不能有汉人参加;韩太太以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反对楚雁潮与新月相爱。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障碍,为什么要分种族,有所歧视呢?也许,这也是作者霍达所想要问的吧!“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相关文章: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6-05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04-16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1-04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12-18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7-17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3篇04-17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15篇)04-23
《穆斯林的葬礼》心得体会04-14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通用16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