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终结拖延症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1
之前一次参加果壳的赠书写书评的活动又一次赤裸裸的见证了我的拖延症,本来对读书很有感觉并且没事儿就爱写写书评的我,当一周变成期限,有了明确的deadline和任务要求,有责任感的重压之后,我又一次失败了,赶在截止时间的最后一秒,生拉硬凑一篇,连自己都没有勇气再看一遍我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次结果没有支持我的拖延症,因为它没有“并没有那么差”。
拖延症现在成了流行词,而且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就像小的时候,谁说他考了托福,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觉得他是潮人,因为那是多么潮的考试啊。长大了,一个心理系的同学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用了“aggressive”,我当即觉得自己又土了,都用这么洋气的英文形容一个人多帅气啊。看电视多了,知道得抑郁症成为了忧国忧民思前想后的高等人的病,可惜我又一次落后了。这次,我紧随了时代和潮流的脚步,我终于在人们面前高呼,我有“拖延症”,然后喜滋滋的看着他们羡慕的神情,这第一说明了我大多数时候比较优秀(几乎所有拖延症的书开篇都告诉你,你不是失败者,你是为了追求优秀),我是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我慢慢的有了一点高深心理学的修养(除了你们这些拖延的家伙,谁没事儿懂ADHD?,我这可不是看《心理学与生活》知道的),我们有独特的有暗号的系统,估计骷髅会也不外如是(没人整天凑在一起这么神秘和整天自我反省吧?)
《终结拖延症》拿到手里的一刻,很激动,因为我反复的'check了书单,确定里面没有我。然后在收到书的当天下午,看到了第二批赠阅的名单,妥妥的落着我的名字。封面的包装很好,容易亲近,蜗牛背上沉重的钟表壳,拖拽着秒针不想让它移动的小人都意味着一个拖延症患者最无奈的对象——时间。
书的整体结构很简洁,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简单叙述一下之后,就是满满的实用性的方法,全翻完后,我意识到这就像一本工具书一样,因为整体来看它逻辑完整,但是即使分开来,每个章节段落都可能成为可参照的范本和模式,直接拿来套用,然后成为一个个小小的Tips,成为范本。
此书有很好的互动模式,比如总是会留出强迫读者思考的部分,就是在文章介绍的方法下,留出题目和答案的位置,基本上是强迫读者思考,这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我想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我,我羞愧的承认自己一个空格都没填,所以在看完书的今天我都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完成,书没看透,然后情绪很糟糕,觉得提交这个书评的很底气不足。
此外,书里很多地方都用灰底不规则的方框圈着相应用到的“战拖小贴士”,每个小贴士都是直接可以拿来执行的战拖步骤,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关于书目设计上一个很大的不足是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放在表格里面,我觉得,编者和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让交互性更强,阅读更直观,突出对比和逻辑的顺序————————但是,老实说,大段的中文放在格子里是很不讨喜的做法,字体的必然变小,长段话的无重点,放在表格里让人的可阅读性大大变差,特别是步骤多的时候,框框就变成了满眼的乱七八糟,这个不好,不好~
剧透部分,慎入:
引言只是一个简单的概述,题目就是关于整个书的概述“三管齐下,终结拖延症”,然后三部分就是这“三管齐下”的分而述之,然后每个方法里面又分为一到两章具体的解释了这些方法。
大学的时候,学过项目化管理,然后再读过很多战拖的书之后,基本上可以把战拖的步骤概括了,也就是,无偏见的接受自己——觉察到问题——订立计划——行动——行动过程中的调节与检测——接纳进行的程度——自我实现,然后,调节与检测贯穿始终,成为一个循环的过程。虽然简单,但是方法就被扩展的比较多,这也就是无外乎思想下的方法的问题了。《终结拖延症》和其他的拖延症书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为读者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不在东拉西扯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而是直接的告诉你,怎么办!
剧透完了,我又不想写了,突然很想看bosco的视频TT
看书的过程中,我得到的最浅显的经验是,想到一点,就赶紧找时间找地方写下来,因为有了这个书评的要求,我长了记性,以前总是我在当时以为自己能记住,结果在写的时候发现我思维的闪光点全不见了,这搞得我更加沮丧,然后就写不出来了。我想这大概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拖延的事情上,有时候拖一拖,反而思路更跟不上,情绪更加沮丧,彻底觉得自己要完蛋了……
看完了,再一次决定自己要行动起来TT为什么我觉得说再一次说的这么悲凉。
愿所有战拖队友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希望咱们也成为老师布置完作业,当天就完成,然后在礼拜天看着赶作业的人们,心里顿生优越感的人!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2
在《终结拖延症》里,作者威廉·克瑙斯(WilliamKnaus)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方法,分别从思维认知、情绪管理和行为实践三个方面来讨论如何破除这些障碍,如何有效战胜拖延。
首先,先来看看,常见的拖延思维有哪些:
1)”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开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已经在义务教育里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诗句,在计划和行动开始之初,总会被遗忘,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总认为时间还很多,离最后期限还很远。尤其是面对那些我们认为会对自己有用,应该去做的事情时,总会把行动无限期往后推迟。
2)”我不知道如何下手,还是先准备准备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准备充分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准备“也会成为一种逃避、开拓的借口,因为准备得越充分,内心对未来就越有把握,心中就越踏实,因而面对的恐惧和焦虑就会少点。这是人的本性,无法避免。可是,就算准备得越充分,也不能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把握感和操纵感,因为总会有不可预知的意外和干扰来打破行动和计划的进行。
3)”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要准备得更充分。“
这与上面一点类似,不过在完美主义者当中较为常见。但是我认为,相对于拖延思维来说,完美思维对完美主义者的思维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4)”我觉得我会失败.....“
有些人拖延一些事情是为了不想面对失败的结果,因为一开始他们觉得就算努力去做,还是无法完成,会面临失败的局面。而他们的”成败价值观“是这样的控制他们:努力了还是会失败,这体现了自己的无能;而如果自己拖延不去做,或是到最后期限才去行动,那么即使面临失败的结果,他们觉得自己并非是一个Loser,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未使出全力,还有余地。
不管你是否有拖延的行为,是否存在拖延思维,最重要的是觉察到自己正在拖延!对拖延的觉察是战拖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明明在拖延,却否认自己在拖延,并继续拖延下去,这才是最可怕,最自欺欺人的地方。而在本书当中,作者建议:通过写拖延日志增进对拖延的觉察。拖延日志就是记录拖延的详细情况,如拖延的`事情,拖延的结果,拖延的借口(内心独白),拖延的情绪变化等等。当具备对自己思维的觉察力时,我们就可以在拖延思维出现之时,通过自己激励、自我辩论,同时利用新的思维模式去替代拖延思维。以坚持跑步为例,”今天先不跑吧,今晚恰好有好声音,先看完吧,明天再开始跑步吧!“→”没关系,好声音晚上9点30分才开始,我可以先出去跑30分钟,然后再回来,时间正好,而且我明天可以再看重播,这样就可以省去广告时间了,所以还是今天开始跑步吧!“
其次,就算我们开始迈出了第一步,拖延也还是纠缠我们不放。在我们还未建立完全针对某个习惯的神经通路或是新的战拖思维时,旧有的拖延思维为了求生而挣扎,不断地给我们的情绪和内心增加压力,让我们烦躁不安、焦虑难耐,甚至它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在心中制造一个声音,强烈要求我们拖延或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力求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然后趁虚而入,使拖延死灰复燃。
针对拖延引发的焦虑、恐惧和厌恶的情绪,书中的建议就是培养对这些情绪的忍耐能力,进而锻炼出”情绪肌肉“,这确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却很痛苦,也很影响工作和生活。因为往往这些情绪出现时,我们越是强忍着,越是在心中做挣扎,做内心独白,自我激励,都会让我们分散对当下的注意力,如果那时恰好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工作,你会因无法静下心来而抓狂。所以我认为,强忍不是通用的办法,适时地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深呼吸,利用灵修的方法,去与自己的情绪相处,同时在拖延日志上记录下来,待情绪稳定后回到工作中,这样的效果或许好很多。
最后,书中提到的战胜拖延的行动技巧基本和之前分享的战拖技巧差不多,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1)确定一个清晰、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2)将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步骤来完成。如果是创造性的活动,就分解成机械性的活动;
3)不必准备太充分,一旦发现自己在准备上花太多时间,就跳过准备,直接行动,Justdoit;
4)停下完美主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一点一点地做,同时记录自己的改变和变化;
5)消除一切干扰,如关掉手机,关掉电视、拔掉网线......集中注意力;
6)利用仅有的10分钟时间;
7)先做5分钟,再做5分钟.......继续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找到状态的;
总得来说,这本书比《拖延心理学》更注重实践操作,但是操作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因为书中提倡通过记录和书写来觉察和反思自我,许多内容只有做了才会明白,才能理解,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
另外,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时间管理和拖延的关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拖延并不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而且拖延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时间管理里不到位,可以说时间管理在其中作用的很小。而时间管理只针对那些最不拖延的人有效,对于经常拖延,不经常管理时间和自己的人,无效。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3
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什么事情都是以快节奏的角度漫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无异于就是给我们年轻人非常大的压力,书中的胡小懒就是这样节奏的年轻人,不仅年纪越发的大着,而且又是单身, 最重要在单位一直处于漂浮状态,看着胡小懒从开始的懒癌患者,一步一步的理清自己的头绪,从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慢慢的回归到计划的执行者进步中,看的我是好振奋,可能他就是我的一个缩影,回想自己以前,后悔,可是世界没有后悔药啊,正所谓拖延就是一剂慢性毒药,让人深受其害,但是还欲罢不能的感觉。
书中的胡小懒一家公司的策划,也是做了好几年的老员工,但是就是病态的拖延,上班时间的刷微博,刷,聊天,淘宝淘淘,免费的咖啡喝喝,时间就这样跐溜的跑了,就是这样的病态拖延,导致冲忙上交的策划案都是不合格的,本身策划就是一个伤脑细胞的事情,偏偏胡小懒就是病态的拖延,总想着,还有明天,重要该做的事情就这样拖着,直到期限的最后时刻,才不得不匆忙交工,这对自己,对公司,都是非常不负责的表现。不漂亮的计划不执行----那是因为策划太费脑细胞,所以拖拖拖,拖拉斯基。可怕!零碎的“小岔子”-------上班的聊八卦,诉诉苦水,喝喝免费咖啡,时间就不经意间溜走。好可怕的拖延,现在的年轻人太多的拖延病患,人一旦陷入拖延怪圈,就是慢慢吞噬人的健康,让人煎熬度日,悔恨到老,这就是拖延的负面威力,严重的侵害到我们每个人拖延病患的身心。
现在的拖延症无处不在,形态各异,多少人深受其害,却找不到逃离的出口,俗话说的好:“因病开放,对症下药。”每一个人都要揪出那个拖延的“真凶”。现在的拖延大多数都是懒惰的,因为拖延与懒惰是狼狈为奸的一对,要战拖,就得要从心里和行动上克服拖延,如果懒惰的情绪一直存在,那么人始终会处于一种空想状态,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懒得动”。没有行动,不想行动地耗时间,就是拖延,战拖,就要从抗击惰性开始。怎么做呢,远离那么懒散的人,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做点事情,其实不吃亏,放下三分钟热度,多点专注,人要踏实,才能换来长久,最重要的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别犯懒!年轻人每天在临睡前,都要想想自己的理想,然后告诉自己:“别犯懒,不行动的话,这些想法就永远跟梦一样,摸不着,看不见。”人妖克服惰性,就要学会经常与消极的自己作战,在试图享受安逸的时候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刺激。
战拖,对完美主义者,我想说,允许自己的人生留点缺憾,因为缺憾也是一种美,毕竟完成比完美更加的靠谱。生活的赢家,从来都没有借口,当有件事情迟早需要做,而此刻又不想做,人就会有很多理由拖迟它,借口会让拖延变得顺理成章,要打败拖延的恶习,就得学会“没有任何借口”。没有借口,那就要打造强大的执行力,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永远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好,战胜拖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执行,别把想法留在大脑,别让所以得计划都是纸上谈兵,别试图准备好一切在开始,要知道,谁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是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下一秒的你和未来。
如果生命是一场旅行,那么目标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心中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习惯拖延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坚定的目标,所以才会迷迷糊糊,胡乱的拼凑自己的人生。克服拖延顽疾,就要需找到这股神奇的力量,让它指引我们前行,把梦想交给现实,告别一事无成,浑浑噩噩的'人生。话说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人都要有一个目标的目标,专注的做好每个步骤,专心的做好一件事情,把大大目标分解到小小目标,时刻监督自己修正目标,这样才能够战胜拖拉斯基,吻别拖拉斯基。
文章最后,告诉我们,再聪明的人玩不过时间,时间对每一个都是公平的,在时间上偷懒,结果就是患上拖延症,弄得你焦头烂额,在时间面前玩耍,拖延症就会变本加厉的折磨我们,偷走精彩的人生,留下混沌的噩梦。唯有学会时间管理,细化时间安排,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才有可能远离拖延症的病魔。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感到倦怠,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又或许因为梦想太遥远,现实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打消了从前的积极性,不过不管怎么样,人都要记住,在奋斗的路上,每一个都会感到疲惫,唯有那些充满激情的灵魂,才能够走到终点,因为他们不会被疲惫打败,就算走在无人陪伴的路上,就会为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