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不跪着读书》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的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一个说平凡而又不平凡,说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近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触,在所有的教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清楚记得我与这本书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上完第一节数学课,来到办公室,就见到同事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题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不跪着教书》,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跪着,趴着,还是站着?一个重重的问号敲打着我的脑门。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第一次面临这个思想炮弹的轰炸。我在心底深深地追问:怎样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不跪着教书,首先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教师的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我美丽,因为我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独立的见解,只会唯唯诺诺,学生又怎么能够独立思考,怎么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呢?
不跪着教书,其次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因此,作为老师,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地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心灵……
不跪着教书,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非是这样的一位有着独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师。我们是站着,跪着,还是趴着?相信读完《不跪着教书》,每一位教师也都会生出这样的内省来。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好书,但愿吴非对教育时弊的无情针贬不只是他个人的感叹,但愿他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不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最近读了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养是保证学生静心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做大事的必须基础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决定人生的全部。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因为多大的事开始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能力的`人不会和能力小的人计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有大气的老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第二:老师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老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有幸从工作室获赠此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打量一番。初次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甚是迷惑,不知其意。“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由地陷入思考,什么叫跪着教书?带着疑问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本教育随笔,看完之后才明白,这里的跪着教书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考试的奴隶。看完以后,我慢慢明白吴老师在书中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它使我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要教书育人,首先就应该自己站直了。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通过深入的观察来了解学生,让他们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中不断地发现人性的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不一厢情愿的教书”表明了一种基本态度,就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行为,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是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中产生,需要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才有可能提高一个高层次。“以生为本,敬业求实”就是要求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就是人性和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导致青少年丧失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同样,没有爱就谈不上尊重人的生命。爱是教育的永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吴老师批判昏庸,不思进取的教师,从内心深处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他批判一切有悖文明、破坏社会和谐的人与事;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教育腐败现象。但无论社会的风气多么不正,学校的问题多么令人痛心;也无论自己曾有多么的痛心疾首,他始终保持自己的一份冷静,一份乐观,一份豁达。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我真的佩服吴非老师的勇气和魄力,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思想。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我要学习吴老师,做吴老师那样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
最近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习。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习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习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8
这是吴非老师的一本著作,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时,心怦然而动,为什么说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什么意思?等等,这些疑惑堵在心头,要想知道答案,读下去吧!现在我终于把这本书读完了。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虽说是六辑,但是我认为有一个总的理念就是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具有审辩式思维,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在“序”中说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话发人深省。
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蜡烛、园丁。我们与学生应该是共同成长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响的伙伴,所以我们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然后想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这种平等关系。吴非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就这几点做起来很难,但是如果我们多读书,不让自己“文化贫血”,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书,那么就应该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9
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产生了疑问,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这本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思想的确是让我有震撼!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我认为,现在的道德教育应该重视让儿童不断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给儿童一些真实的东西,如:我们的社会应给学生一些美好的东西,学校应营造人性美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具备美好的人性;同时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0
最近,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平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平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1
《不跪着教书》,听到这么一个名字,我很惊诧,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文章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我。读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会上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当我们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勇气在哪里?许多中国的教师都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领导要检查,压力太大,所以只好为了教而教。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教师应该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这么去刻意证明自己;因为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你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尽管你不潇洒漂亮,但是那时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一个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鉴定的信念,我们还用得着跪着吗?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2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近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平。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爱孩子首先要走近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吴非书中说到,好教师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绩,而是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但愿我们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3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本身本身就应该是一朵俏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大概用一个牢固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本身来“照亮”学生。其实,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阻挡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颂教师。“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俏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本身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关心的还是在我看到书名后就想弄懂的几个问题: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
书中并未对此作出系统的叙述,但透过那些零琐屑碎的感言,不难窥见问题的答案:
“多年来,语文教师屈从于世俗的评价,忧馋畏饥,跟在别人后面马首是瞻,教学上也搞‘无一句无来处’,言必称宗师权势巨子。”选自《召唤气势派头》——这是一种跪。
“有的教师,真像打手一样,一天不入手打学生,他的骨头就发痒,他们的人格猥琐,生理昏暗……”选自《你为何要开释粗俗》——这是另一种跪。
“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
科组推荐了一本书,要求我们继续读书学习,我被《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吸引了。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教师怎么不跪着教书呢?可能吗?身为教师,我仅从标题就能感觉到这触及到现行教育的痛处和教师的尴尬,凭直觉,这是本好书。
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拿起此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和遐想,书中平实朴素的文字浸满了对教育、对学生、对教师的爱,亲切而感人。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参加教育工作几年了,正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按说正是奋发有为的时候。可是,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推行新课标、强化新理念以后,感觉教育无所适从了,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你严格要求学生,他们说你不给他自主的空间;你想惩罚违纪的学生,他却说你体罚他。学生难调、课本难教、高考难以应付、家长社会要求太高,总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之中,困惑无法解决,激情难以燃烧,身心疲惫,表现出对职业倦怠。但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后,给了我很好的启迪,特别是教师如何获得幸福感,对我的触动很大。
记得上学期高二级举行男女子毽球比赛,比赛前要组织学生参赛,但我们班学生一直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在动员会议上,全成了我的独角戏。最后,我不得不强硬点名参赛。下午男子比赛时,我来到赛场,居然不见我们班一位男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于是,我叫他去找别的同学,谁知,那个同学走后,就一去不复返。等着等着,我开始怒火攻心,一气之下,我说:“我们班弃权啦!”于是我就兴冲冲地走了。一段很长时间里,我很郁闷,很难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更让我认真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平时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教书,更重要在于育人,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由地思考和自觉地自我约束。此后,当学生犯了错误,出现问题时,我先使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行之有效、既不损害师生关系、学生又乐于接受的办法,而不是与学生为敌。事实上,如果当时我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冷静客观地对待学生,理智地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作出恰当合适的决策,就不至于弄到如此地步。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习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习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真善美,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1-13
《不跪着教书》的读书笔记05-22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02-23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1-25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03-22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04-03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03-17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03-19
【热】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06-12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3篇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