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2-08-09 09:04:0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精选11篇)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1

  通过序言知道,这本书的基础是一位人类学家为战争期间的美国政府提供对日决策参考而做的研究报告。它的一切论述都服从于一个目的,即揭示一个未知民族的灵魂深处的世界。

  菊是日本皇室族徵,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该书被命名为"菊与刀",正好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不二而又心存叛逆;勇敢而又怯懦,这些浅易的评价在过多的著作和文章中已经被大量的引用,甚至成为了一种覆盖在日本民族外表上的袈裟,然而,此书的价值并非提出了日本民族性中的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复杂,而是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日本人进行分解,去探求这些复杂和矛盾的形成原因。虽然日本在历史上曾多层次克隆中国文化,但实际却贬抑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核心。而在对比中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揭示了日本文化的本质。

  这本书让我改变了日本人夷"、"倭"的看法。菊与刀揭示了日本强大的思想引导,日本人一般有着坚定的信念,强大的思想支撑。此外,日本人对等级制度严格遵守,这个结构里,对所有日本人来说,天皇就是一切。所有的日本军人,也都是"皇军",是天皇的部属,是神的选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里频频出现日本军人切腹自尽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或者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这本书一方面从作者的角度,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没去日本实地考察,仅仅依靠文献和道听途说就把日本分析的那么透彻,不得不心生佩服。另一方面,从目的来说,要想战胜对手,首先你要了解对手,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这也是美国在战后能很好的统治日本,让日本甘做傀儡的原因吧。

  要想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我认为必须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最近自己总是不在状态,学习没兴趣,并且经常上课玩手机,做事也没有激情。为了战胜自己,迎战我大学最关键的一个学期,我对自己进行了总结:在环境上,室友学习氛围不是太好,所以导致了自己的堕落,所以经常在寝室看电影等,形成了拖延症;在教室上课时,没能向学习好的靠拢,座位旁边的人经常玩手机,也导致了自己的自暴自弃,没能及时跟上老师的脚步;再者平时接触的朋友大多都是要找工作的或者已经稳稳保研的,生活比较懒散,自己也比较随意。再从自身考虑,由于受了些打击,对未来的美好规划幻化成了泡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产生了得过且过的心理。

  不过最近我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堕落,我正在努力改变身边的环境,虽然我还没有具体的措施。但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找回了奋斗的勇气,相信我能战胜惰性,战胜拖延,为机械创新大赛再奋斗几个月,为大三画个圆满的记号。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2

  西方人的眼眸,东方人的瞳孔,遥遥相望的远观,比邻而居的近睹,美国人眼中的日本和中国人眼中的日本自然不尽相同。《菊与刀》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二战时期的经典著作,是战时美国对日本军事外交政策极具价值的参考读本。穿越浩渺的时空,拨开历史的烟云,让我们与作者比肩而立,通过人类学家睿智的望远镜,客观的审视日本。

  恬淡静美的菊,锋锐尖利的刀,代表日本皇室的家徽,象征武士精神的图腾。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孕育了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恰似一株并蒂莲,一刚一柔却又同根同源。正如作者所言"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矛盾织就日本文化的经纬,矛盾架构日本国民的人格。

  精神观与名誉观对行动指导的矛盾。一方面狂热信仰精神至上,绝不欣赏意志消沉;一方面对失败、诽谤或排斥的反应很敏感,极易陷入悲伤抑郁。假想于时刻曝露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视下,对名誉的珍视随之无限放大。因而对名誉的守护,或是酝酿成对自我无尽的恼恨、在悲伤抑郁中辗转难眠、甚至自杀以洗刷污名;或是演变成对他人疯狂的报复,在羞恼狂怒中寝食难安、用极端行径为己正名。

  "报恩"思想在分辨是非中的矛盾。"恩"与"报恩"是日本国民的思想必修课,从呱呱坠地起到成为佛龛上的灵位,对这一科目的实践将贯穿一生。"忠、情义、人情、义务"是对"恩"的回馈,界限的划分使其难免矛盾冲突。书中四十七士的故事正是日本文学中处理此类矛盾的生动标本。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于中国"仁"至上提供了相对统一公正的裁决是非标准,日本"忠"至上由于其巩固统治的本位局限,尽管在战场上支撑日本军人的无畏忠诚、在政治上维持国民的安定秩序,但仍存在盲目性和缺陷性。

  对享乐的追求与克制,对子女的放纵与管束,战争中与战败后的日本……对矛盾的梳理是作者行文的主线。尽管日本积极学习世界、拓宽视野,但其"各安其所、各得其位"的等级观念仍根深蒂固。国民性可以随时代平稳改变但很难被彻底颠覆,因而出版近七十年后,《菊与刀》仍是初识日本值得推荐的优秀读本。

  无论是美国人眼中的日本、中国人眼中的日本、亦或是日本人眼中的日本都是同一个日本,所谓的不同只是出于关注的重点不同。潜意识的接受了自身即为合理,下意识的忽略了与己相同的部分,只关注与己相异的部分,并企图解释其存在性、探索其合理性。对镜自观,往往会被自我中心主义所局限。静伫旁观,往往又会因视角所限止于片面。因而完整全面的了解一个民族,不仅要关注他的国民如何评价他,要关注他在其他各个民族眼中究竟如何,甚至需要从不同的时间横断面来剖析他。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3

  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菊象征着文人品格中,清淡高雅,无世无争的气节。在日本,菊是皇室家微,也同时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淡定、儒雅、谦和、自律的一面。刀则让我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在武士的眼中它承载着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

  我今天只谈日本民族性格中积极的一面:自律。在日本人的意识里叫自我修行,自我克制。它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锻炼意志,学会做人。在自律的过程中,既有最开始的难以忍受,又有最后的乐趣,进而让个人的才能与成就更上一层楼。

  纵观中国,我们虽然经历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发达。许多方面可以和西方媲美,但还缺乏文明和铁序,以及日本式的自律。日本的自律全世界有名,他们遵守规定是天经地义的事,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然了。

  有一个笑话生动地说明了中日驾车者的区别:在一个有100个车位的停车场中,如果美国人停车只能停80辆,因为他们的车太大;日本人却能停110辆,因为他们会利用空间;换了中国人只能停两辆——一辆堵在进口,一辆堵在出口!

  就拿排队这事来说吧,日本人从小到大都是规规矩矩地排队,绝不会有人上前插队,因为那会令人非常不齿。在公众场合时,日本人会观察周围的环境,更多地想到别人以及别人的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做妨碍别人只舒适自己的事。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反观我们似乎从小就学会了插队,每天都在上演着。经常有同学向我抱怨:别人插了我的队。我只轻轻地告诉他:你能排队,而且坚持着,说明你很自律,长此以往,你的自律会让你踏上更宽广的人生路!

  再说垃圾分类,日本人将垃圾分类做到极致了!日本的垃圾分类是母亲手把手的教下一代的。从小教育,从小坚持,习惯成自然,养成了一生的自律。由于我国条件及现状限制,我们做不到那么完美。但至少可以做到:纸、塑料瓶的回收。也许你不缺卖旧纸的钱,但至少可以让这件事做得有点温度:把要丢弃的旧纸放整齐捆好,不要让它与其它垃圾混在一起,方便他人的回收利用。这学期在我班,我放了一个蛇皮袋,用来回收旧纸,半学期下来也装有大半袋了。它不值几个钱,但从中我们收获了自律。如果这样的自律能更多的放在学习和纪律上,那么我们将走得更远!

  有人说:“自律的程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愿我们都能够自律,以攀登到人生的高峰。这样的人生天下无敌!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4

  在看了《菊与刀》后的感想:从语言来说,我是这样看这三种语言的:

  中文—自在

  日语—自律

  英语—自由

  当然,这同时也内在的反映了三个国家的不同之处。

  总体来说,这三个国家中,中国和美国的相似之处是大大多于日本与其它两国的,中美两国的最大共同之处在于包容性。这几乎可以说是所有社会进步的源泉,可日本恰恰在这一点上是个致命伤,日本太缺乏包容性了。在二战后的一些年里,由于美国和西方的支持,日本的非包容性—即社会的同一性发挥到了极致,结果给日本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和世界第二的GDP,可日本人忘了一点,这所有的前提是有美国的支持在后面。当日本经济发展触犯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很容易的通过广场协议使日本进入长期的萧条。所以日本战后的发展有其必然性,目前和可以展望的未来的萧条,也有其必然性,而且这种必然性会更持久深刻的影响日本社会。

  菊和刀的作者也提到这一点,即日本社会的非包容性—当然书中的许多观点,作为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人来看是片面的,但这一点我很认同。究其原因,我想还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日本列岛的地理环境中优胜劣汰的结果,导致了日本人性格中,追求同一,做事极端的个性。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的时候可以像日本高度发展时期那样呼风唤雨,反之则是灭绝人性的军国主义的横行。

  而中国和美国则更多地反映了大陆环境下所具有的包容性。只是历史更长的中国,把包容演变的到了“自在”的境地,有些过犹不及的意味。倒是美国,在既定的法律条条框框之下,给与充分的自由,如中国那样去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的感想,希望有能力的中国人,如果期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尽量避免日本或是日企恐怕是个明智的选择。在日本企业里,尤其是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企业里,我所看到的极少数的成功的中国人,无非有两种情况,技术超强—这个很少,第二就是做和中国有关的工作—需要中文所以没有可替代性。

  这并不是否定日本的一切,事实是,我在日本工作时熬夜3天3夜最终完成工作时的兴奋是和日本同事分享的,我刚到日本是由于环境不适,在电车里突然鼻血直流的时候给我递过来纸巾的是日本人,我所见到的很多美丽善良的女孩也会是日本人—虽然我从来没有想和日本女孩陪伴终生。作为朋友,作为同学,甚至是作为公司的上司都是可以的,但是,和日本人作为同事或者是成为其下属时,最好要慎重考虑了。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5

  这是社科类领域一向力荐的书籍,美国人写的,语言上我觉得有点罗嗦,挺考验耐性的,但不影响他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服又恼怒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好新。

  这些特点全都有极端的表现。”这是书中归纳的日本人的本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所以用菊与刀来形容再生动不过了。这些特点用专业的语言解释可能会比较枯燥,换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会通俗一些:一个人同时拥有九阴和九阳神功,两种至阴至阳的功力融合在一个身体里,如果这个人没那个运用自如的能力,掌控不了,两种力量在他体内乱窜,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不把他折磨死也得精神上备受摧残,心智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如果能使用至阴的力量那更恐怖了,周芷若那样的天才要不是后来向善了,那得是多大的祸害!从把一招九阴白骨爪运用的炉火纯青的梅超风身上就可见一斑;要是发挥至阳的力量,一个张无忌横空出世,具有普世情怀,那这个世界可真是阳光明媚了;只可惜,日本只有前两种情况出现过,至少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后者是没看到。

  二十一世纪之前各个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变态及禽兽行为暂且不提,即使是现在的基本和平年代,一个岛就让他明媚不起来了。日本人性情极端,矛盾的融合在一起,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不同需求有不同表现,了解日本国民性,是为了知道怎样与之交往,然知彼容易知己难,能够知己、愿意改变自己更难;当我们放眼天下洞察世界时,也要经常闭上眼睛好好看看自己,知己知彼,我们与其交往或交手,趋利避害,因势导之,因利用之,因事击之,因害避之,有进有退,方才可以保持关系平衡;拥有九阴神功也好,九阳神功也好,或二者兼而有之也好,都未必是好事,因为凡是绝招都是致命的!就算不想有绝招怎么也该有一招半式让人忌惮的吧!如天龙八部少林寺里的那个扫地僧一般也行啊!尤其是当人性面对的既非善亦非恶,而是家与国、战争与和平、生存与自由、责任与权力的时候,又当如何判断如何表现?感性的说一句,当我国人受辱,国土被犯,以恶对峙是为恶?以善对之是为善?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6

  菊花温文尔雅,恬静自然,是日本皇室家徽,而刀生硬暴力,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采用两个对比如此鲜明的名词命名,也正说明日本文化的矛盾性。译者在序中举例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

  日本作为中国隔海相望的老邻居,无论是甲午战争到9·18事变,亦或是西安事变到七·七事变,都让日本同血腥、残暴等贬义词一起烙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许多日本人矛盾性格的表现,可以总结出日本的矛盾性格有这几个原因: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日本人的"情义观念"和"羞耻观",以及日本社会是如何训练、培养和继承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会生活和国际斗争中加以运用的。

  在日本人的文化中,等级制度可谓是非常重要。并且相比于中国来说,在封建时期日本的等级制度无疑要严格得多。在中国,科举考试成为了从一届平民到行政官员的桥梁,但在日本,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都通过世袭的方式固定了下来。在四个世袭等级之下的贱民大多从事各种污秽职业,不被人们当做人来看待,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后代也将从事这样的职业。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辈分,提倡"父权"至上。其他人必须绝对服从长者的主持。对于日本人而言,长子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除此之外,性别也与一个人在等级制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权至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便显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级制度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他们不得不无条件的服从比自己权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这突破牢笼的野心,而又对制度无可奈何。

  作者将日本文化概括为耻感文化。据说日本人有羞耻心而没有罪恶感。在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残暴和屠杀,表现出他们没有罪恶感,他们战败不愿投降而宁可自杀,便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俘虏是一种耻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义"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把"知恩图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他们看来,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有两种恩情却是他们必须报答而无法回报完毕的:一类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孝";另一类是报答T皇的栽培之恩,即"忠"。

  从古至今,日本多次引进中国文化,但日本人没有改变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忠孝恩情义的文化。日本文化的耻感文化,情义观念以及近代日本发展的如此迅速,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地去了解日本这一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7

  今天完整读完了《菊与刀》。加入了读书群以后的确对我读书有督促作用。

  书的附录有关这本书的学界评论说到:“综观各种评论,大体可以说: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角度评论者对此书评价很高,从哲学、历史学角度评论者则有根本性的质疑和困惑。撇开具体问题不说,就根本性质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文化人类学这个新兴学科的看法问题。实际情况表明: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民族、文化问题日益突出,文化人类学日益发展。《菊与刀》这本书也一直畅销。在日本,有统计说:这本书的日译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间重印超过100次,印数超过230万册,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拥有一册。在美国,《领袖周刊》有文章把这本书列为领袖必读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美国女学者,为了当时二战后美国社会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据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和访谈战俘以及在美国的日裔写成了这样一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令人赞叹!

  日本和我们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学习日本,小时候最初有关日本比较深刻的印象大概来自《血疑》,后来还有一部当时电视上播的日剧我记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说一个女孩没有听力但是却打乒乓球的,而记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剧,有个女孩练习钢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经常练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对我钢琴曲的启蒙,我第一个喜欢的音乐家也是肖邦。后来看了几部日本的文学作品,村上春树——抱歉对他的小说却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边淳一的几本书。这些年工作的原因当然对日本的经济、科技、社会管理,包括文化根基的兴趣与日俱增,今年初终于第一次到了日本。说实话,非常喜欢日本,离得也近,准备以后多去。

  《菊与刀》以前在几个书店翻看过几次,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出差回来在深圳机场翻看了一些,1月从日本回来买了一本纸质书开始读。认真读来发现这是一本稍微有些枯燥的比较学术的著作,但是作者对日本社会从历史和当代社会义理习俗的角度对日本社会的等级制、恩、义理、名誉、人情、道德、修养、儿童教育等等方面做了分析阐述,对于了解日本的历史,社会文化基础,更好的理解日本非常有启发。当然日本学者的评论也说,作者提到的很多都是二战前那个时代日本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习俗和事例,并且采访的社会层面有限,从二战到现在,尤其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有着深刻的影响,现代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菊与刀》仍然获得本文开始引用到的那么高的评价,可见读来对了解和理解日本社会仍然很重要,我也受益匪浅。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8

  到6月形势开始变化了。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过去两年半中最高统帅部将欧洲战场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现在没有这种必要了。对德战争已胜利在望。在太平洋方面,我军已在塞班岛登陆,这是一个预示日本最后失败的大战役,从此以后我军日益进逼日军。而且从新几内亚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缅甸的阿图、塔拉瓜和比亚克的战斗经验中,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同一个极其可怕的敌人作战。

  因此,在1944年6月,回答有关我们的敌国日本的许多问题就很重要了。不管问题是军事的或外交的,也不管是由最高政策引起的,还是由扔向日本后方的传单所引起的,每一种见解都是重要的。在这场和日本所打的总体战中,我们所要知道的不仅仅是东京当权者的目的和动机,不仅仅是日本的悠久历史,不仅仅是军事和经济的统计资料,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政府可能指望从国民那里得到多少支持。我们必须试图去理解日本人的思想感情、习惯和这些习惯的表现“模式”。我们必须知道在他们的行动和看法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强制力。我们必须将自己作为美国人而据以行动的前提暂且置于一边,尽可能不要轻易地迅速得出不费气力的结论,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我们会怎么干,他们也会怎么干。

  我所承担的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课题。美国和日本还处于战争状态,在战争期间一味谴责敌方是容易的。但要看出敌人通过他们的眼睛是怎样看待人生的,那就远为困难了。可是我们非得这样去做不可。问题是日本人将怎样行动,而不是一旦我们处于他们的地位将怎样行动。我必须试着把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动看作是一种有助于我理解他们的“本钱”,而不是作为一种“债务”。我必须观察他们从事战争的方法,还暂时得把它看作只是个文化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日本人战时也同和平时期一样,是按自己的秉性行事的。那么,从他们处理战争的方法中可以看出哪些显示其生活和思维方式的特殊征候呢?日本领导人煽动好战情绪的方法、安定惊惶国民的方法以及战场上的用兵方法——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们自认为可以利用的力量是什么。我得寻踪于战争的种种细节,以便看清日本人是怎样一步步在战争中暴露自己的。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9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日本人总是选择与强者为伍,虽然这种放弃并不一定绝对的好,但不放弃就意味着必然被淘汰。

  似乎祖先早在冥冥之中有指引,起步向来很晚的日本人,总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不论是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之时,还是摩登的欧美文化风靡全球之日,日本总会是那个弄潮儿,尽管总有人说什么。也许他们会为这些言语改变什么,不过他们对自己道路的信任让他们坚持走着该走的路。这点毋庸置疑。在东北生活多年的我,对日本必定没什么好感,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反日活动也都参加过,不过这也勾起了我对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的兴趣。虽然课本里说,日本真正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后,其实日本早在幕府末年就开始对西方文明研究,列强的侵华给当时的统治者很好的借鉴——肯定日本人打不过“老师”都打不过的人。

  近乎全日本,是用欢迎的态度来迎接美国人的。不过这种极度的转弯也为日本开始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序幕。这个序幕,开的似乎不只是一个强国,更像是一个传奇。地大物博的地方战火满天,这个狭小而贫瘠的土地却成了真正的“太阳”,这一切让人无可奈何,又毫不惊讶。有时候我觉得,日本的强大得益于其国土的狭小。我们常说绝境逢生,可能就是在说日本吧。央视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毋庸置疑,日本人心大得过这个宇宙。由于在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找得到,日本人特别怕被世界遗忘。而这种惧怕恰恰让日本有能力强起来、站起来,站得住、站得稳。似乎在国人的记忆中日本就是那个侵略者、那个传说中的帝国主义、那个危险地不能再危险的邻居;可是在日本的新闻中中国永远是头条,任何举动都会让国人第一时间抓住。当《菊与刀》还在中国的日学史上占主导的时候,日本以悄然研究中国的韩寒。有时候日本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看日本,更是看中国,看我们可能走的路,看我们可能的归宿,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我相信那句话“假凤虚皇者误国”,话难听但路对,道理都在逆耳忠言里,绝路都在谗言美句中。高速的经济带来的自大,正弥漫着这个正经历极富极贫的国度,清醒——也许更难得。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10

  首先,我对研究日本人的民族特征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买了很久都没有看。直到在某次课程上被歧视女性的法学教师气到,发誓回家以后就立刻把这书看完,顺便把读书笔记甩他脸上。不过了这么久我已经没有这种气愤了,懒得理。

  其次,这本书是二战时期美国为了研究日本战略而请一位学者写的书,这位学者并没有到过日本。所以这本书有时间上的限制,研究的是传统日本的社会状态,也有偏向性,并不是为了学术专门去研究日本。

  最后,这本书里日本传统社会的整个制度、价值观、社会结构都让我很反感。这是一种彻底的阶级社会,从底层至高层都发自内心支持的阶级结构,就连活的不如狗的草民都认为自己这样生活是理所当然。从我看书时对这种认知的反感,我反而认识到自己接受的是怎样的价值观,对,没有人能够完全客观,我选择的,或者说被选择的,就是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国家价值观,从小就被这种观念,哪怕与现实并不会完全符合,但面对不属于这个价值观的体系会达到生理性反胃的水平。

  不过这并不能掩盖这本书的优秀。最起码让我明白了很多以前很不解的地方,说到底是思维以及社会价值观的不同导致观念差异。这就像有的地方摇头代表同意,有的地方摇头代表不同意。而且并不是这么直观的表现,而是潜藏在思维的最深处,最终导致大相径庭。

  在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日本受中国影响很深,很多地方与中国有共通之处,但是最终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却完全不同,可以说中国的东西日本拿去了,然后改造成了他自己的东西。看起来似乎一样,实质已经变了。

  我相信现代日本并不完全是书中描述的状态,或许有相同之处,但社会是在发展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有机会去书店,我都会去搜寻一下有没有研究现代日本的书,很遗憾的是,虽然写日本的书很多,毕竟是与中国有着无数孽缘的国家,但是像这本书一样认真研究,从深层分析的书几乎没有。于是我添了一个新的疑惑,这是为什么?

  这本书算是看完了,后续并没有继续研究日本历史的读书计划,我还是对中国自己的历史更感兴趣一些,连自己祖宗的事都没弄明白呢,管邻居是什么样干嘛,嗯,我就是这么想的。

  当然,攻壳机动队我会补完的。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 篇11

  在拜读了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一书后,让我对日本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本书是作者受托于美国政府,为研究对日政策而展开对日本人的研究并最后著书出版,所以在其中对日本人的性格与理念的研究是比较深刻的。

  这本书一共有十三章,全书围绕日本的历史和背景,对日本人的性格和理念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记得在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日本人生性好斗又谦恭温和,崇尚军国主义的穷兵黩武却又同时具有耽美特征,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冥顽不灵而又顺从灵活,忠诚守信而又出尔反尔,勇敢而怯懦,保守而尚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矛盾的民族,就像书名一样,菊代表的是日本人儒雅,谦逊,温和的一面,而刀是一种武器,则体现了日本人嗜血,残暴,好战的一面。

  对于日本人的性格,我对各得其所,各安其分,报恩于万一,洗刷污名这三章的理解比较深。

  首先,各得其所,各安天分,体现了日本人心中和日本社会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上都存在这等级制度,日本人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一样,都是在用等级制的观念看待问题。例如:在过去,把世界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话,他们认为自己是站在国际等级的金字塔顶端。二战过后,西方国家取代了他们,但是这种等级观念在他们心中依然牢固。

  等级制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因此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有什么规定,在什么情况有哪些要求,日本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他们有一套及其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定。

  其次,报恩于万一,日本人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受恩者。自从一降生,就受到父母与T皇的恩情,这种恩是无法回报的,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而进入社会以后,受到的同事,朋友,老师的恩情是可以回报的,所以他们会尽全力去回报。所以日本人的心中都认为自己是负恩者,会用尽一生去回报恩情。但是在这里有一点不同于其他社会的是,人们都认为最初的恩惠来源于父母,但是日本人确认为是T皇,这也就是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右派的好战分子,鼓动国内士兵情绪,宣扬为T皇而战,来提高士兵的士气的原因。在战场上日本士兵更是以为T皇而战而感到光荣,一旦被俘或者战败,动不动就会以剖腹自尽的方式来报答T皇的恩情。

  最后,洗刷污名,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名誉的追求与珍惜。在日本人的思想中,名誉是至高无上的,是任何人都不能侮辱的,一旦被侮辱,他们会感到十分羞耻,而羞耻感会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珍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上司侮辱了自己的名誉,他们会毫不畏惧的与上司发生冲突,来保护自己的名誉,哪怕事后再向上司赔罪;而如果在竞争中落败的话,名誉扫地,他们会选择引咎辞职,以图洗刷自己的污名,这与在战场上剖腹自尽有些类似。

  名誉是日本人恒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他们获得尊敬的必需条件。

  以上就是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的日本人,对于日本这个充满矛盾与危险的民族,我们对他还有着很多的不了解,所以对他不能放松警惕,不要重蹈70多年前的覆辙

【《菊与刀》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刀与菊读后感精选201701-04

2015《菊与刀》读后感01-24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01-24

菊与刀读后感1200字01-24

《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01-24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01-24

《菊与刀》的读后感1000字01-06

菊与刀经典语录02-07

关于刀与菊读后感2000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