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孙子兵法》读后感(集锦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孙子兵法》读后感1
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警句,如篇首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又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千年来已成世人口语,足见其深入人心,并将其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感悟与指南。但较为系统地阅读全书十三篇,并有名师指导评点,还是第一次,虽属初涉,但书中要文经反复揣摸领悟,越觉其深奥而又贴切于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
孙子兵法的开篇为“始计第一”讲到在军事上必须“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体现出孙子用兵之道乃“以计为首”。现代社会战争已较为少见,但“商战”却愈加无情与惨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样是“不得不察也”。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处于卖方市场,很多商品均呈现短缺状态,企业愁的是资金与产量不足,无需太顾及市场的反映。而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遍及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而要使企业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经营者必需从产品选择定位,内部各种机制的建立,市场的开发与跟踪等各方面都要弹精虑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计策,因时而变,因地而变,甚至因人而变,稍有不慎,则祸及企业,与“兵道”比较,实际上现代商业角逐同样是智慧之争了。
现代商业机会不可谓不多,但并非每个机会都能创造财富而利于企业。如何去捕捉住有利的机会呢?孙子兵法中“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未战之前,一定要做周密的分析、比较和谋划,“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现代的商业机会多,诱惑大,但如果不经细致的分析策划,对于经营目标、经营的计划、方针以及实施程序、各项监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做好谋划,做到心中有数,操之有度,才能使这些机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利益。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对现代企业的领导人同样也是根本素质上的要求。试想一个企业的负责人,如果不懂经营,不知趋利避害,那么这个企业绝对难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企业的领导人必需在人才的搜罗选择与使用上有深刻的认识。“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我们选择与使用人才,现在都讲究以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作为用人之道,必需因人而异,因才而用,以适当的人选去承担适当的责任,做到人尽其才,而企业才能因这些人才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而得益。
同时,企业领导人也应努力提高自己选人用人的技巧,提高驾驭企业的能力。“将者、智、信、仁、勇、严”。“智”能发谋:有智者,当能多谋善断,抓住机遇,做出战略安排,使企业这艘船能沿着正确航向驶向发展壮大的目的地。“信”能赏罚:通过严密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的每个运行环节,有功者赏,有错者罚,赏罚严明,达到“治众如治寡”的境界,那企业团队精神合一的竞争能力必然大增。“仁”能服众:治理企业,当以诚信,公正待人处物,这样才能使同事员工心系企业,共同努力工作,言与行服从于企业的利益。“勇”能果断:现代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有时真的容不得优柔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然也不能“勇”字挂胸前,不审时,不度势,胡乱决策酿成错误。“严”能立威:现代企业,靠的是规章制度的框架支撑,但并非有了规章制度就万事大吉,要靠严格的执行去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而且领导人的'“严”,还体现在处事公正,不因亲疏远近而处事有别,这样的“严”才能立“威”,才能保证威信的建立与运用得当。觉得上述这些“将”的素质要求同样可以作为对现代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追求。
孙子兵法十三篇,襄括了兵战之中各重要方面的问题,以朴素的辯证分析了兵战中应采用的方式与方法,其中形成的系统观点完全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来,兵法提出军争中应对道、天、地、将、法,“五事”,主孰有道?将孰有能?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的“七计”相等于现代企业的投资策划,综合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分析等相一致。孙子的“道”列首位无异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需符合客观实际。企业综合要素和科学民主决策,同时兵法中提示的“仁心为本”、“佐以权谋”、“水形兵势”、“将为核心”这些系统的观点,完全与现代企业参与商业竞争时所必需具备的人才、智慧、诚信、谋略,对商业形势变化的掌握和准确分析等综合要求一致。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企业和领导人素质的提高助益良多。
《孙子兵法》读后感2
下午看书太卖力,四点钟就饿得跑去集天吃半价餐了。一个人点了两个菜吃得有些撑就回宿舍看了一下侯子的博客,想休息一下再到教室看书。没想到他竟写了《孙子兵法》的《计篇》读后感,我忍不住洋洋洒洒写了千余字的评论,而且又一口气再读了一遍《孙子兵法》,一直看到十一点四十多。呜呼,内心矛盾得很,我什么时候能管住自己的野马性格啊。
春秋吴国孙武后学所辑的《孙子兵法》,不仅阐述高度概括的兵法理论,而且在行军、火攻、用间等篇章中提出多种具体的战略战术。虽然只读过孙武和孙膑的兵书,因此无从全面比较,但内心还是很愿意认同《孙子兵法》作为“兵学圣典”的说法。
作为数千年前的古代兵书,其中很多作战方式早已不适用现代战争,但是它的思想和基本原则,却在生活中常青。现在的社会,无处不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诸如篮球足球围棋象棋等各种运动和竞赛、残酷的商业竞争、利益争夺的外交谈判、针尖对麦芒的'法庭辩论,以及各种求生存求发展的地方。有战场,就有兵法的用武之地。我读兵学圣典,就是想在各种战场中百战不殆。我要将兵书中的思想原则古为今用。
黄朴民先生认为《孙子兵法》一书至少包含四个层次内容的观点,我很赞同,转引概述如下。(参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序言》,中华书局20xx年版,第2-4页。)1.战争观念,即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本书提倡“慎战”、“备战”为核心的“安国全军之道”。开篇即表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强调“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但同时也要未雨绸缪以有备无患。2.战略思想。孙武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兵伐谋”攻略;作战行动上强调“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其疾如风”速战速决的刚性战略;在谋略背后,又讲究实力政策——“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若以镒称铢,…,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3.孙武的战术思想是全书的精髓。“出奇制胜”、“致人而不致于人”、火攻、用间等战术。4.其治军思想至今在军事、商业等多种领域仍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如将帅的要求、部队的训练、士兵斗志的调动、和谐军队队的建设等等。
《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我各用几句话叙述一下这次阅读的每个篇章的所感。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概述战争的性质、原则及其决胜条件。先曰:“兵者,国之大事……”以及“兵者,诡道也”,开宗明义。再曰,出战前应“庙算”,“多算胜,少算不胜”。本篇重点讲述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基本原则“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作战篇第二》、《谋攻篇第三》、《形篇第四》、《势篇第五》,分述各大作战战略。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思想和“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主张;谋攻篇: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谋略;形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实力谋划;势篇:随着情况变化而改变变化无端、出敌不意以及正规一般的战法,从而出奇若“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从而出奇制胜。
《虚实篇第六》、《军争篇第七》、《九变篇第八》、《行军篇第九》、《地形篇第十》、《九地篇第十一》讲的都是战术。唐太宗曾评价:“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意即《虚实篇》是战术讲述之最。“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避实而就虚”。而《军争篇》是我最喜爱的篇章,“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九变篇》与《九地篇》讲的都是九种地形的行动原则和应变处置、攻防进退的具体策略。《行军篇》论述行军作战、处置军队、判断敌情的几十种方法,其实这篇我没有认真看下去,因为感觉太繁琐具体而且并不适用于现代战争和现代社会了。本篇孙武还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兼用的治军原则和赏罚适时适度的军事思想。
《火攻篇第十二》和《用间篇第十三》,以“案例教学式”讲述了火攻和用间的种类、条件及其实施方法。火攻,真令人不寒而栗,实为战法中最惨烈狠毒的方法。用间,是不见血的最锋利的鬼刀。孙武在书中对使用间谍津津乐道,并总结曰“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简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我想起了《007》和《无间道》,大热天里也寒颤。看来我有妇人之仁啊,这样,能在天地间驰骋翱翔吗?
说这些,无非是纸上谈兵,甚至都还谈不上,因为并未真正领略其深意。经典,常读多读,必每读获新知。
《孙子兵法》读后感3
因为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看了两遍之后好想看第三遍。因为喜欢《三国演义》所以就想看《孙子兵法》。想多了解古代时期人们的智慧,看完了《孙子兵法》后真的让我觉得惊叹,前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忽视,《孙子兵法》真的是兵家经典啊,它是在春秋末年写的但很具现实意义,里面一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的却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因为我文言文的功底不太好所以要看看翻译才能理解到里面的深刻含义,“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的却如此,现在发动的战争大家都有目共睹,哪一方是正义的必然会人心所向必。得到“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后感4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中国古籍的经典之作,通读全篇,有一点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中华文明主要讲求“仁义礼智信”的深刻儒家文化氛围里,有这样一部“兵者,诡道也”,这种仁义并不占据核心地位的著作传世至今,这样的差异很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否正是这样才说明了孙子兵法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具有实用性的著作呢?其实这种差异是求同存异的。
儒家和孙子兵法都是要完成目标,不同的是,儒家的最高目标是平天下,如此宏大目标的实现方法最终一步步推演到“人”这个核心上,“仁义礼智信”都是对人的修行要求,通过人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的修行,最终实现平天下;而孙子兵法更讲究竞争性,讲究的是做事的道天地将法,人不是成事唯一因素,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互动同样重要。
因此,相比起来,孙子兵法更有直接的实用价值,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只要是有纷争的地方,孙子兵法都有用武之地,而现今,除了国际关系外,最大的纷争场就是商业战场了。
上文提到“道天地将法”,联系商业,就是经营企业要符合道,即符合社会运行规律。天,是掌握好时机;地,是要深刻了解市场需求环境,规避劣势;将,是要有专业能力的.可以带团队的核心人才;最后是要运用好方法。非常符合当今战略所说的外部、内部环境分析以及战略选择。
孙子兵法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写就了13个篇幅,在讲述道天地时直接融入相关的将法要领。全书主要有五大内容:一、战略运筹,二、作战指挥,三、战场机变,四、军事地理,五、特殊战法。
我重点阅读的行军、地形、九地和火攻篇,就是军事地理和部分战场机变的内容。行军篇分别从地理位置、敌军状态和军队管理三个角度讲述了处军相敌的要领,地形篇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采取相应的战术,火攻篇讲述以火助攻的方法。
这四块内容如果联系到商业,我做了以下思考和对应:
行军篇强调的是在竞争环境下,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的竞争风险管理。文中提到的各种地理位置对应的是企业当前所处的客观环境,因此企业运营要像孙子兵法一样划分不同的环境,预测风险,并准备应对方案;这些应对方案有一些共同点,就是最好要“视生处高”,就是站在高处是最有生机的,也就是说对竞争风险的管理,最好占据当前环境最有利的位置,站在高一层的层面来看待竞争风险,因此也就出现了当今的头部效应和赢者通吃,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市场的领头羊是竞争风险管理的方法之一。
竞争风险管理不能只管理自己的位置,还要摸清敌军的状态。敌军状态这一部分对应的就是企业竞争对手的状态,孙子兵法提供了一个从现象推演竞争对手实际目的的模板,对企业而言就是在暂停抢占市场的运营期,要摸清各种对手的行动作为预警信号,并建立起预警体系。而这个体系的良好运行还需要团队的力量,孙子兵法在此提到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与制度之间的抗衡与联系。
除了企业的日常竞争风险管理,接下来企业面对的就是市场,进入了地形篇。当今在全面互联的市场环境下,在国内范围看,地形对商业竞争并无太多意义,但其实它可以理解为客观的消费群体特征,企业可以学习孙子兵法构建消费群体特征画像。本篇还强调了做这些工作需要合格的将领,商业中就是这个专业模块的团队领导者,并且职责划分要明确。
九地篇则从市场竞争者角度描述市场占有的格局,在我们以地形篇分析消费群体后,还要了解这些消费群体市场已经被哪些其他企业所占领,读后感·九地篇的思维就是如何选择细分市场以及如何进入细分市场的思维。虚与委蛇,迷惑竞争对手,以及合理利用管理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是有效的进入细分市场手段之一。
因此,地形篇和九地篇可以说分别是市场营销理论中很重要的初始部分,分别对应分析市场机会和选择目标市场两块内容。
火攻使用了君子善假于物的思维,比如借用机构资金、找到风口。更重要的是在接近于整篇文章的尾声的时候,强调战争的目的,在读者可能沉浸于各种道法之时,不忘初心:战争应时刻以国家利益为准绳,竞争应为企业目标服务,不能出现将领为了邀功只考虑一场战役的成败,而是这场战役是否能够有助于实现企业目标,并且考虑战役之后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守住和管理好新获得的市场。
综上,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道天地将法,实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因此,对敌我信息的完全获取非常重要,所以产生了最后一篇,用间篇,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多的收集对手信息。这引出一个新的问题,收集信息固然重要,但是收集所有相关信息其实是不现实的,这就像求最优解一样,理论上收集了所有的信息就能求出明确的解或者无解,但还要考虑收集信息成本与做出决断时刻的均衡点。
《孙子兵法》读后感5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七部分,守其所不攻。。
一、兵法解析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意思就是:防守而必然能够稳固的,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不易进攻或不敢攻的地方。孙子在《虚实篇》中对“守其所不攻”这一谋略作了详尽的阐述,概括起来有三种方法:
一是重点防守在敌人“示形”时的不攻之处。兵不厌诈,敌“示形”时的不攻之处,恰是其真正的“必攻”之地,所以要“守而必固”。
二是退却要快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退却是防守的重要一环,当不利于进攻时,要及时主动退却,速度要快,使敌人追赶不上,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三是“画地为守”,“乘其所之”。孙子说:“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画地,即划地,这里表示没有修筑营寨工事。乘其所之,即改变敌人去向,把他引向别的地方。此句意为:我若不想交战,即使是画地而守,不做防御,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那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东汉永平十六年,北方匈奴大举进攻云中,云中太守廉范奉命抵抗,可是手中的部队只有匈奴兵的一半,怎样才能守住阵地呢?
部署建议廉范赶紧向友邻求救。廉范怕远水解不了解渴,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抗拒敌人。
夜晚,廉范让士兵每人拿一个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头,其余三头都点着火,然后分散站开,在军营中来回巡逻。这样,给人的感觉一个人成了三个人。汉军的数目顿时增加了三倍。
和汉兵对峙的匈奴人见廉范军营里有这么多火光移动,以为汉朝的援兵到了,天一亮赶紧撤离。
廉范乘势追击,杀敌数百。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践踏,又死了1000余人。从此,匈奴再也不赶进犯云中。
面对强敌,廉范巧用无中生有之计,骗敌诈敌,使匈奴落荒而逃。正所谓“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除了“画地而守外”,“守其所不攻”还强调防守要注重敌人“示形”不攻之处。孙子“守其所不攻”,用于战场上的防御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一谋略的要义也可运用到其他领域。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上一些不愿做又盛情难却之事。如果巧用“守其所不攻”,就会摆脱麻烦。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事业。英国生物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地方邀请他去演讲,记者采访,电台录像,忙得他无法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工作。
这使他十分苦恼,后来他印制了一种万用谢绝书。
上书: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赠送相片,阅读您的文稿,为您治病,作一次报告,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发表广播讲话,担任主席,在电视中露面,充当编辑,充当证人,接受名誉学位。
这一招特别有效,那些想去麻烦克里克的人一见这份谢绝书,望而却步了,克里克因而从众多的社会公务中摆脱了出来。
孙子说:“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是说退却是“守其所不攻”的重要一环。
当不利于进攻时,就要主动退却,速度要快,使敌人难以追上。克里克巧妙地运用了这一退却之策,那份谢绝书对事不对人,既能使自己不被打扰,又能让对方理解自己这么做的苦衷,可谓“退身而术”。
二、古今联想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就是说:
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一方就主动、从容,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一方就被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孙子的这段话阐述了主动权在战争进程中的重要性。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牢牢地掌握“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韬略,稳操行动的自由和自主权,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先开发出新产品,谁就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反之,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就必须牢牢地把握技术进步这把竞争的利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样才能够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三、感悟
守其所不攻。
这篇文章读起来说实话,有点烧脑,不过我总结了,就一句话,在合适的时候做主动防守。
当然防守是为了保存实力或佯装,然后给对方敌人以致命一击。
在《孙子兵法》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技术,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技巧。
《孙子兵法》读后感6
度假区中心小学《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放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最大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
《孙子兵法》读后感7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
孙武的生卒年月现已不可考。他本是齐国人,后移居吴国,因擅长兵法,被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庐。孙武将其所撰兵法13篇献给吴王,阖庐遂以孙武为将,出兵西破强楚,北威齐晋,扬名诸侯之间。孙武最后终老于吴国,葬在吴都巫门外。
《孙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题思想,但又构成一完整的思想体系。
《计》篇论述的是能否进行战争的问题。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地”、“将”和“法”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五项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与统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昼夜、晴雨、寒暑等气候时节和天命、人事、道义;“地”指土地和地势、地形的高下、险要、平坦、距离的远近,攻守进退的利弊;“将”指将帅的智谋、赏罚必信、英勇果断和军纪严明;“法”则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职责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从这五要素出发,根据国君是否贤明,将帅有无才能,“天”、“地”二方面的条件如何,法令能否贯彻实行,兵力强弱与否,军队是不是训练有素,和赏罚是否分明,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和相应的行动。
《作战》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进行战争。战争的消耗和战费的开支是十分庞大的,战争旷日持久势必危及国家的存亡。所以,他主张速胜。此外,为弥补己方的消耗和削弱敌国,他又主张“因粮于敌”,“胜敌而益强”。
《谋攻》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形》篇主要讲如何利用物质之“形”来保全自已,取得完全的胜利。只有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时机,才能夺行战争的胜利。当取胜条件不足时,应采取守势,当取胜条件具备时,则应采取攻势。
《势》篇主要阐述如何造成有利的态势,来压倒对方。只要选择有才能的将领,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基础,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有力态势,士卒就会勇猛无比地战胜敌人。
《虚实》篇主要论述指挥作战如何争取主动权,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
《军争》篇论述的是如何通过机动掌握主动,先于敌人造成有利态势和取得制胜的条件。
《九变》篇主要论述如何发挥指挥上的灵活性。灵活性的基础在于对利弊进行全面的衡量。
《行军》篇主要讲述了如何配置、组织军队,观察判断敌情和团结将士。
《地形》篇主要论述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如何指挥军队的行动。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将帅应重视地形,善于利用有利地形,避免不利地形。在此基础上,将帅如能做到知己知彼,正确判断敌情,以夺取胜利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并能使全军上下团结一心,服从指挥,那就能无往而不胜。
《九地》篇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指挥作战的原则。在不同的作战地区,将帅应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动。用兵的原则在于善于发现敌人的可乘之隙,乘其不备,迅速行动,集中兵力,抢先攻占其战略要地,以压倒敌军的抵抗。
《火攻》篇主要指出火攻的目标、种类,发火的物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实施方法。火攻只是辅助军事进攻的一种手段。所以,火攻者应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军的骚乱,适时发起攻击,发展并扩大战果。
《用间》篇主要论述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是否了解敌情对战争的胜负具有重要影响。要先知敌情,只能求诸间谍。只有大圣大智大仁大义之人才能使用各种间谍,获得广泛的情报。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它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武在其书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不仅深受战国以来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和推崇,对他们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内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科学价值。《孙子兵法》虽不可避免地受到它所处时代的限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瑕不掩瑜,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它的光辉,丝毫也无损于它的伟大。
《孙子兵法》读后感8
初次读《孙子兵法》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有着少年独有的“虚荣心”,为了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硬生生看了不少文学名著。现在再读《孙子兵法》,感受到了许多幼时不曾感受到的触动。
《孙子兵法》距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历史的长河冲毁了许多“昙花一现的经典”,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着许多“坚如磐石的经典”,它们经受住了千百年的磨难,依然顽强地存留在那里,饱受磨砺的它们更是沉博绝丽。《孙子兵法》存世两千余年,从千年来的代代相传,可以窥见其内容的精妙之处,否则也不足以支撑它的赓续。
在我个人看来,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自己的见解。把原著翻译成白话文或许更容易理解,但是想要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读原著。虽然原著使用的文言文相较于白话文更难理解,但可贵之处在于,每个人不同的翻译方式得出的不同结果。我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孙子的思想,但是在探索中无限接近,也可以视作一种乐趣吧。
《孙子兵法》讲的是战争策略,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但是,通过学习与解读,它不仅仅可以适用于战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可以运用到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这是一本兵书而错过了一本好书。《孙子兵法》共十三章,分别从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特殊战法五个大的方面讲述孙子的军事思想。
在第一篇《始计篇》中,孙子提出,作战在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只有君王重道,百姓信服,天时地利皆在,将领忠心智慧有谋略,兵马充足,制度完善,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第二篇《作战篇》中,孙子讲究速战速决,忌讳作战时间过长,过度消耗人力物力。第三篇《谋攻篇》讲到不费兵力使敌国投降是上上策,是最高明的。此外,还要有高明的将领,能做到知己知彼,用多于敌人军队的数量打败敌方。第四篇《军形篇》中,注重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第五篇《兵势篇》讲述作战中的偶然因素,兵力的合理配置、士气的高低,都对作战有影响,最好是出奇制胜。《虚实篇》讲求创造机会,使两军对战时我强敌弱,以多胜少。《军争篇》注重作战先机的重要性。《九变篇》讲究随机应变,对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战略。《行军篇》讲述行军途中的准备。《地形篇》讲述不同的地形要采取的策略方法是不同的。《九地篇》通过地形对我军作战的优劣,将九种情况对应的地形分为九个,逐一分析不同地形对作战的影响。《火攻篇》从名中即可看出这一篇着重于讲述以火作战。《用间篇》则讲求作战要智取,注意间谍的使用。从孙子十三篇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孙子讲究的是以多胜少,有十足的把握才进行战争。同时,战争要利用有利条件和注意使用谋略。通过用最小的国家消耗来取得战争的胜利;利用优势,出其不意,获得战争胜利。
通过研读《孙子兵法》,发现其中的一些思想拿到我们行政学中也是可以使用的。任何领导者都应掌握审时度势、通权达变之道。领导者在管理时,恰当地使用策略会使团队更加团结向上。领导者要清楚所处行业的知识以及企业的知识,对于竞争者更是要了如指掌,正如书中所讲的知己知彼,才能一举将敌人拿下。领导者还要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九变篇》中的战略战术可以参考。但是有一些方法放在今天就不是那么合适了。《孙子兵法》第十三篇中,提到使用间谍,但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间谍活动是违法犯罪的活动,是不可以进行的。对于其中的内容,我们要有取有舍,找到适合自己的并且将它变成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并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用到这些知识。
通过将《孙子兵法》与行政学的联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本书籍的优秀之处。好的书籍不仅仅对当时时空的人有启发作用,在过了几百年几千年之后,仍然对人们有着启发作用。在学习行政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多学习像《孙子兵法》这类的书籍。在学习课本内容之余,丰富自己的见识,加深对行政学的认识,更好的了解行政学这一门学科。也希望我对于《孙子兵法》的一点点认识,可以激起您对于阅览这本书的欲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人与我讨论学习本书,一起体验不一样的乐趣!
《孙子》就是《孙子兵法》,齐国人孙武所著。孙武曾经在吴王阖闾手下当军事顾问,写了这本十三篇的兵书。后世的孙膑就是他的子孙。中国自古就有写兵书的传统,黄帝李法,周公司马法,姜太公六韬都已经散轶。《孙子》作为后世能看到的最全的古兵书,历来是名家研究的重点。曹操、杜牧等都做过注解。杜牧甚至把自己注《孙子》作为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
《孙子》整体上是一本教人怎么胜利的读物,世事的规则往往大抵相同。胜利既可以是行军作战的胜利,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胜利,端看读者自己要如何运用。整本书不算注解只有将近六千多字,短小精悍。但其中所凝聚的智慧火花即使穿越两千年也没有丝毫褪色,使人获益匪浅。特整理笔记。
《孙子兵法》读后感9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在深刻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孙子在开篇即提出了作战取胜的五个重要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好的.出兵理由,使民心倾向你这边。道是为了得民心,做到上下同欲。“天”、“地”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说的是领导者的策略、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 “ 凡 此 五 者, 将 莫 不 闻, 知 之 者 胜, 不 知者 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在计篇中孙子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孙子战争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表明孙子对于是否进行战争相当审慎;“兵贵胜,不贵久”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则表明孙子对如何进行战争相当谨慎。 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不单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它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的决斗。战争是以有生力量为主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智力斗争,使用诈术是它的特征。用兵作战以欺诈为原则,要领在于诡诈(欺骗)。其诡道思想在“诡道十二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诡道十二法”:1、能而示之不能2、用而示之不用3、近而示之远4、远而示之近5、利而诱之6、乱而取之7、实而备之8、强而避之9、
怒而挠之10、卑而骄之11、佚而劳之12、亲而离之。诡道“前四条”是以相反的形象迷惑对方,使对方不辨真假。“后八条”是因势利导造成不利于对方而利于我方的假象。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 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孙子 》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它提出一些正确认识战争情况的原则和方法。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
2、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
3、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孙子兵法》开篇就强调战争是国之大事,必须慎重对待。其后,它又不断强调难关,“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告诫君主和将帅,对待战争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凶战危,“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它强调不需要战争,就使敌人俯首称臣,这是战争的一种不战而胜的思想。这样就不用伤害百姓人民、下属甚至自己。其实这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
得到很大的启发。
千古流传的《孙子兵法》凝结孙吴必胜的智慧和心血,全书共十三篇,贯穿他全部的谋略智慧,留下了重要的战略思想。“兵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保而全胜”等经典的战争论述,是我们这新一代的人们对孙武不禁肃然敬。《孙子兵法》没有最高境界,只能靠心去领悟,书中有很多思想不仅可以在战场上用,而且在商场上同样适用。
《孙子兵法》读后感10
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的第三部分,诡道/用诈。
一、兵法解析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意思就是: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求做到:能打却装作不能打;要打却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却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却要装作要向近处。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注意防备他;敌人兵卒强锐,就暂时避开他;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他;敌人谦卑谨慎,就设法使他骄横;敌人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他疲劳;敌人内部和谐,就设法离间分化他。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发动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时采取行动。这正是军事家指挥艺术的奥妙精髓,是不可预先传授说明的。
孙子认为“兵以诈立”,认为用兵打仗靠诡诈多变取胜,要根据利益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根据兵力的分散和集中进行变化。
孙子的“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思想,高度概括了战争行为的本质,兵无谋略无以为战,这构成了孙子军事思想的主体。
正因为诡道反应了战争的指导规律,后世兵家对孙子“兵不厌诈”推崇备至。《十一家注孙子》中。
曹操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李签说:“军不厌诈。”
梅尧臣说:“非谲(jue)不可以行权,非权不可以制敌。”
张裕说:“用兵虽本于仁义,然其取胜比在诡诈。”
可见诡诈是杀敌取胜的法宝,在战场上,不用诈就难以克敌制胜;不施谋略就等于把自己军队送进坟墓。
仅以中国古代战史为例:
西汉初年,冒(mo)顿(du)单于示弱诱敌,尔后突然出击围困刘邦于平城白登山,是“能而示之不能”
三国时,吕蒙称病隐退,麻痹关羽,一旦得逞,即白衣渡江,进占荆州,是“用而示之不用”
笠泽之战中,越王勾践声东击西,侧翼佯动,中间突破,大败吴军,属于“近而示之远”
楚汉战争中,韩信正面牵制,迂回进击,木婴渡河,平定魏地,是“远而示之近”
其他如“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等诡道战法,也都受到后世将帅推崇。
诡道之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但千条诡计,万般奇谋,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其中最突出的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示行动敌”,即通过伪装、欺骗、造成对方错觉,调动敌人,战而胜之;
二是“量敌用兵”,即兵家根据战场形势,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因敌变化,随机处置,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不打,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上述两点,是孙子“兵者诡道”之术的精髓。
战争是智谋的较量。感性的直观容易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特洛伊人没想到精致的木马中会暗设机关,被西农(希腊人的间谍)花言巧语所蒙蔽;曹军也以一般的作战心理对待赵云的空营之策,这是“木马计”与“空营计”取胜的主要原因。
《投笔肤谈·持衡》云:“善制敌者,愈之使敌信之,欺之使敌疑之,韬其所长而使之玩,暴其所短而使之惑。”意思是说:善于克敌制胜的人,愚弄敌人,使其信()以为真;欺骗敌人,使其产生怀疑;隐匿我军长处,使敌人疏忽;暴露我军的短处,使敌人迷惑。这就道出了兵家的权谋诡道的真谛,在于使敌失误,步入圈套。
《十一家注孙子·王哲》说道:
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
信者,号令一也;
仁者,惠抚恻隐,得人心也;
勇者,徇义不惧,能果毅也;
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
五者相须,阙一不可。
对今天的领导者而言,
“智”就是战略智慧,有先见之明,审时度势,能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指定方针、计划,“智”的.意义在于“胜人以智”,处处棋高一筹,才能在工作中稳操胜券。
“信”就是诚实和信用,领导人的言行要使人深信不疑才有可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是所谓“服人以信”。
“仁”即为领导对部属要有仁慈之心,关心职工的感情,保护职工的利益,才可使组织有较强的凝聚力,这就是所谓的“得人以仁”。
“勇”就是勇敢果断,知难而进,不怕失败,不避风险,处事果断明快,决策及时敏捷,这样才能及时抓住机遇,实现“趋时以勇”。
“严”就是要严明纪律,赏罚分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而且不仅要严一律人,更要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自己持身以正,才能做到“驭众以严”。
二、读后感
读完这一部分,受益匪浅,不过在我看来,诡道是把双刃剑。
这一部分,我不禁初步了解了诡道的大致思路,更加懂得如何避免被他人诡道的方式,俗话说得好,只有充分了解敌人,才有可能充分取胜。
后半部分,再一次的重申了将帅的智、信、仁、勇、严五大特征。特别是对于今天的领导人而言,五者相须,阙一不可。
《孙子兵法》读后感11
略读《孙子兵法》,似懂非懂,只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作者孙武,字长卿,他对战略战术的总结主要有:避实击虚、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而后求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是众寡只用者胜。全文共十三篇:兵势、军形、行军、九变、谋攻、军争、虚实、作战、始计、用间、火攻、九地、地形。
《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短短十三篇,却是孙武呕心沥血地花十年创作而成,给后代的我们留下一大笔财富。
作战讲究的是战术,《孙子兵法》开篇第一章为计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正是出于此篇。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真是不变的真理。战场,要分胜负,考场,要分输赢;官场,要论升降;职场,要论得失。当今的商场不正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如果拼的只是老本,只是旧定式,那么很快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所以说很多企业便在创新及高科技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就学习而言,难道不需要多变的计策吗?自学的时间多了,老师也不会像高中那样压着你,看着你,于是乎有人开始遨游在游戏之中,有人却在暗自奋斗;有人很快就能掌握好新的知识,有人却绞破脑汁还是一知半解。沉迷游戏者忘记了虚实,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只图一时的快意,孙子的作战篇和形篇,不正是告诫我们要运筹帷幄,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道理吗?第八篇——九变,讲的是随机应变,出神入化的观点。孙子曾得出这样的结论——通于九变之利者,只用兵矣;讲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在孙子看来“通变”的重要性不言可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用计,又要变通,好的学习方法胜过埋头苦干,在用知识全副武装自己的同时又要学会寻找通往成功彼岸的捷径。
孙子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患等。《孙子兵法》认为,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正确地认识战争情况。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说明了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才可以找到方法去对付。如果只是有勇无谋,那么只会是杯具。古有项羽对刘邦,赤壁之战,都是以弱胜强的鲜明例子。
2、“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即善于根据战场敌情的变化,去运用适宜的战法。为此,作战必须要预有准备,“先为不可胜”,但决不能墨守成规,一切都要以敌情的变化为转移。
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孙子》认为:“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两军相争,双方都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危险的一面。聪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把利弊俩方面都考虑到,而不能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有害的一面。
4、要善于观察敌人并了解敌人行为的本质内容。
《孙子》认识到既要了解战争中的现象也要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要了解本质通常要费一番功夫。“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它强调认识战争情况必须把一切不易注意到的细微现象都收集到,全面了解敌情,并且要对收集到的情报“微妙”一番,即经过认真的思索,以抓住本质,抓住敌人的真实意图。
文章里说过“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指的是民心。“天”、“地”则强调作战的天时、地利条件。“将”指的是作战的谋略和领导能力。“法”强调法规纪律。“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在古代,将领只要熟知上面五点作战的时候就可以取得胜利。
读《孙子兵法》真使我受益匪浅,一遍已不足矣!《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战略宝典,它已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作用。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不过,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仔细揣摩。
《孙子兵法》读后感12
书柜里面的书不下上百本,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本博大精深的恢宏著作《孙子兵法》,可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首先,喜欢《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其作者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作为一个双腿残疾,行动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力、对待自己的人生理想永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对我个人有着超强的震撼力。工作的艰辛、繁琐经常会让我失去耐心,业主们的不理解,也会让我在事业的追求中迷失方向感……这一切和作者的经历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在这条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其次,《孙子兵法》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并成为美国高级军校的必修书目;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的必读书。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军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
当然,《孙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逻辑紧密严、韵味无穷。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对我个人来说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懂得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是可以借鉴运用到工作中的。
1.《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通过对比,我发现自己还不具备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能力,而工作中应当做到的赏罚有信还贯彻落实的不到位。自己仁爱部下、治军严明的管理理念更应该发挥的淋漓尽致。《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更独到之处,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者,我的理解是亲爱士卒,使其心甘情愿赴汤蹈火,与主将同生死。但亲爱绝不是溺爱,更不是放纵,而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阵法整齐、调度有数。
2、在《军争篇》中,阐述了两军对垒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对团体和个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因地生宜,灵活运用,让每一位量才而用,恰到合适,掌握适度,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
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团队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在物业工作中,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同时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实现激励效果。
初读《孙子兵法》时,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时,脑袋有几分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一书时,思绪万千,感悟良多。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的同时,多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经典,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孙子兵法》读后感13
孙子兵法读后感之谋攻篇:不战而胜!上一篇主要讲的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三部分,知彼知己,告诉我们“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思想。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三篇“谋攻篇”的第四部分,不战而胜。
一、兵法解析
军、旅、卒、伍是古代军队的编制,12500人为军,500人为旅,100人为卒,50人为伍。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意思就是:
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地降服是上策,而出兵击破它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制胜韬略,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其中最好的。
孙子透彻地阐发了全胜战略的思想内容。他一气说出五个“全”字,并用五个“破”字作为反衬,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主张对敌要尽量做到不战而战,这样才能全其国,全其军,全其旅,全其卒,全其伍,才能不战而胜。
为什么百战百胜却不是善之善者呢?因为孙子所追求的不是那种付出惨重代价的苦涩的胜利之果,而是要获得既迫使敌人屈服又使自己丝毫不损的“全胜”。
孙子认为,即使一方百战百胜,也要出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得千里运粮,这样日费千金,何况战场上双方拼杀,“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所以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如果“伐谋”“伐交”,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敌人降服,这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了。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从实行条件看,它是以强大的实力为后盾,这种实力不单指军事,还包括政治、经济、外交诸多方面。诚如张预所言:“明赏罚,信号令,完器械,练士卒,暴其所长,使敌人从风而靡,则为大善。”
其二,从运用的手段看,主要采用“伐谋”“伐交”。或以谋略瓦解敌军,或以外交手段分化敌国同盟,从而不虞而胜。
其三,从运用范围看,“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可以是一种大战略,也可以是一项具体的战术,大至敌国、敌军,小至敌卒,都可以兵不血刃使之屈服。
最后,从目的看,它是以最小的牺牲达到最佳的战争目的,这就是孙子所言“善之善者”的精艺所在。
孙子“不战而胜”的谋略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在商业经营中,为了争夺市场,也要运用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即不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硬拼的方式,以免两败俱伤,而是采用谋攻的方式,灵活使用各种巧妙的策略,迫使竞争对手屈服而取胜,战后日本商品占领美国市场即使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市场容纳了全球消费量的六分之一,谁都想打入这一市场,可竞争十分激烈。日本在战后初期,自知经济实力还不十分强大,便采用外围战术,先把产品打入亚洲市场,然后是亚非拉各国市场,并没有进军美国而不顾血本。
到了6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变得日益壮大,它开始向美国市场进军,但它采用的也是全胜战略。
如日本松下公司70年代末在美国设立子公司,一开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并没有盈利多少。
80年代初,为了提高美国松下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总经理山下俊彦改变方针,让美国松下子公司与美国国际通用公司(IBM)结成业务联系,共同制造小型计算机,其实是利用IBM公司的`先进技术,为其承包生产任务。
这一决策使日本松下子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使松下公司的其它产品也顺利进入美国市场,大受顾客欢迎。
不战而胜这一兵法准则使山下俊彦轻松地在商战中获胜。
二、古今联想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者,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意思是说: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用直接交战,夺取敌人的城邑而不用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需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谋略来取胜于天下。这样军队就不至于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完满地取得,这就是谋攻的法则。
这一谋略实质上体现了战争中兵家的本能和目的,即在打击和消灭敌人的同时,又尽可能地保全和发展自己。这一谋略在兵站中被称为低消耗战略,被兵家们广泛采用。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低消耗战略表现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即指企业在某一竞争领域中,始终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而取得行业领先的地位。与兵站中低消耗战略相类似,商战中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诸竞争对手的对抗中取得有利的市场地位。
三、读后感
不战而胜,选择最佳的取胜方式,运用谋略、技巧迅速取胜,这才是上上策。
作为创业阶段的创业者来说,不要总想着竞争,不要总想着干掉对手,在竞争的过程中,自己公司多多少少也会经历一些损失,为什么不去选择合作共赢呢?与竞争者站在一条战线上思考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创业游戏都是没有边界的,如果总想着干掉对手,那你是干不掉的,唯有与对手合作,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眼界才会不一样。
就像我之前跟某互联网公司高管聊天,他说,我们的定位不是传统某类公司!这是一个道理!
《孙子兵法》读后感14
书柜里面的书不下上百本,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那本博大精深的恢宏著作《孙子兵法》,可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首先,喜欢《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其作者孙武,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因有孙膑之称。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作为一个双腿残疾,行动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力、对待自我的人生梦想永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对我个人有着超强的震撼力。工作的艰辛、繁琐经常会让我失去耐心,业主们的不理解,也会让我在事业的追求中迷失方向感……这一切和作者的经历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自我的人生梦想,以及在这条梦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其次,《孙子兵法》是我们中国人自我的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礼貌的结晶。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并成为美国高级军校的必修书目;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的必读书。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军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
当然,《孙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资料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逻辑紧密严、韵味无穷。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对我个人来说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懂得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是能够借鉴运用到工作中的。
1.《孙子兵法》中的“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本事;经过比较,我发现自我还不具备足智多谋、勇敢果断的本事,而工作中应当做到的赏罚有信还贯彻落实的不到位。自我仁爱部下、治军严明的管理理念更应当发挥的淋漓尽致。《孙子兵法》在用人方面更独到之处,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者,我的理解是亲爱士卒,使其心甘情愿赴汤蹈火,与主将同生死。但亲爱绝不是溺爱,更不是放纵,而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阵法整齐、调度有数。
2、在《军争篇》中,阐述了两军对垒战争的决策者必须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景做出不一样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应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对团体和个人有了更高的要求。“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因地生宜,灵活运用,让每一位量才而用,恰到适宜,掌握适度,发挥出作用。那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
3.“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当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当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团队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在物业工作中,必须重视绩效管理,同时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精神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在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实现激励效果。
初读《孙子兵法》时,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时,脑袋有几分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一书时,思绪万千,感悟良多。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先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礼貌的精深的同时,多读读我们中国人自我的文化经典,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仅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孙子兵法》读后感15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脑袋会思考了,好象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想写点感悟,与专业相关的东西。
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
1、用人之道。
当今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孙子在兵法十三篇中贯穿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地位。在《始计篇》中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强调将帅在治理军队、领导部属时要赏罚分明、恩威并重;“智、信、仁、勇、严”是将帅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这里的“兵”是“懂得用兵的将帅”,孙子十分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与现代企业视人力资源为企业的珍宝如出一辙。又如,“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这些强调的都是将帅的重要性。其实,对于士卒,也强调了其作用。“视卒如爱子”(地形篇)企业强调团队合作,关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也是必要的。“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企业是一个团队,团队合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内部不能同心协力,必然使更多的资源浪费于内耗之中。
2、企业文化。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始计篇)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做周密的计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这点对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面对日益复杂、变化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组织内更高的员工要求,组住对战略已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规划是一种预测性活动,简而言之“算也”。一个年度开始时,企业要制定本年度的战略,对人员需求、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做好规划、未雨绸缪,就可以从容应付未来的发展变化。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在当今高速运转的市场环境中,势必淘汰出局!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军势篇)其中要点在“势”而不在“人”。正如将帅看到战争中的“势”一样,企业主管应把握商场上的“势”,及时组织合适的人力,抓住商机,而不是被动地对下属求全责备,人员的组织架构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须能因“势”的变化而变化,让合适的人才在合适的位置上,掌握好机会,发挥出作用。这里所讲的“势”与“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篇)中所强调的“势”类似。商场上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纸上谈兵、墨守成规、按图索骥只能被商场的大海所吞噬。敌变我变,关键在于谁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先发制人。
3、激励机制。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要使军队英勇杀敌,就应该激发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要想夺取敌人的物资,就必须借助于物质奖励。企业若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个颇具战斗力的团队,就应该提倡一种“同仇敌忾”的企业精神。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一样的道理。企业良好的'绩效管理还需要辅之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随着人们对需求的不断提高,从生理需要慢慢上升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有时候在会上的一番表扬可能来得更有效。这点于“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实篇)中强调的“避实击虚”的效果一样。企业在极力员工时,要尽量做到投其所需,避开员工已得到满足的需求,去满足员工渴望得到的需求,实现激励化。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孙子在治军上强调文武兼施,赏罚并重。在企业管理中,也只有文武兼施,赏罚并用,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人人争先,个个努力,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
《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