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

时间:2023-03-18 08:33: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这样教语文》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1

  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一书是初一时小组内统一购的书,当时看就有不少的启发和感悟,只是没有写出来关于它的文字。现在重读这本书,不少旧思和新想都一股脑地冒了出来。

  余映潮老师一直强调语文课堂上阅读情趣兴趣的激发,而且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朗读方式。

  分层推进式朗读。一般的朗读没有多少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指导,更没有对文本的反复咀嚼。而余老师在《纸船》的朗读设计就很有创新:

  1、请大家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

  2、请大家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

  3、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按照这样的朗读步骤走,学生很容易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品味一首感人至深的.好诗。

  微型话题式品读。就是老师在文本基础上提出一个一个的话题,由此将学生带入品读情景。

  如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的微型话题涉及就很好:

  请大家自选话题,发表见解:

  1、课文内容简介;

  2、美丽的罗布泊;

  3、恐怖的罗布泊;

  4、胡杨悲歌;

  5、塔里木河的呻吟;

  6、课文中的数字;

  7、课文中的忧患意识;

  8、四个“盲目”用得好;

  9、悲剧还在上演;

  10、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

  11、梦回仙湖;

  12、假如我是一位百岁老人……

  妙点揣摩式欣赏。就是讲课文中的精妙地方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并且让学生从该点出发进行自由发挥。

  如《口技》的妙点设计:

  请学生用一个“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学生会说:“善于”字在文字生动,如“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善”字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拖”、一“撤”,言下之意是说别无他物,全凭技艺;“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又有侧面的尽力烘托,等等。

  一个“善“字,贯穿阅读欣赏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拓展迁移式创编。这是从听说读写等方式将课堂引向深入,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对哲理的领悟等等。这样的课堂可以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领域自由驰骋,获得更多的感知和理解。

  余映潮老师从课堂细节入手,从引导学生读和悟的出发点着手,总结出许多对课堂大有裨益的品读方式,让我们获益。今天我再次将这些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来并稍加评点,以和大家共勉。

读《这样教语文》有感2

  今年我教一年级语文。虽然对于低年级教学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当我真正踏上这三尺讲台,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时,我仍然倍感压力。之前听过一些关于统编教材的培训,但拿到课本,面对一篇篇课文时,仍然会不知所措,只能按照已经写好的教案来教。一学年结束之后,对于教材处理、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方面,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感觉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在于教学方法上。这个暑假我读了曹爱卫老师的《低年级应该这样教》这本书。读完后顿觉以后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方法了。因为这本书不是光讲理论,而是从曹老师的长期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还有具体的实例供老师们进行参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

  这本书主要将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这几个板块。这也十分契合目前的部编版的低年级教材的编写体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识字写字这一块的。就目前的教学过程来讲,生字词这一块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而目前来讲,一二年级的教材主要倾向于扩大学生识字量这一块,每一篇课文都还有十几个二类字,一类字的话,一年级上学期每篇课文大概是有4—5个,下学期至二年级每篇课文大概是810个,甚至更多。与以往的苏教版教材相比,识字量要扩大很多。这对于低年级的老师和学术都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老师要能熟知多种教学方法,能针对每个字进行教学。学生要有很高的预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因为目前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文本体量比较大,两天一课的教学不适用,很多老师都是一天一课,也就是说最多三节课就要上完一篇课文,学生要在三节课里面认识并记住这么多的字是比较难的。

  而集中识字的过程一般来讲就是老师领读学生自由读去拼音读说一说记忆方法开火车读或者齐读,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十几分钟里面认识这些二类字,关于识字的教学目标能不能达成姑且不说,这个过程也是比较枯燥的.、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失去了汉字之间的逻辑和意义,比较容易打击学生的识字兴趣。而随文识字也容易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割裂开来,而且随文识字也会比集中识字花费更多的时间,具有无序性。读完曹老师的这本书后,我发现曹老师是一个很有文化的老师。曹老师在教授学生集中识字时的识字方法除了一些常用的偏旁归类、字谜识字、儿歌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更多的是使用象形识字这个方法。象形识字更多的是关注图画、古文字、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记汉字,领悟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感受汉字背后的文化。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的《金木水火》这篇识字课文,一幅图对应一个汉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象形识字这种方法。教学中,老师根据图形与汉字的演变过程来讲解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初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领略汉字的字形之美及文化内涵。又如下学期的《古对今》这篇课文,课文中有一些汉字比较难记,如晨、朝、暮这几个字。这3个字里面都带有日这个字,如果光用机械的加一加、减一减、作比较这些方法来识记的话,很容易学生混淆,出现记忆偏差或混乱。曹老师教学时是紧紧围绕日字符的表义作用,用课件演示太阳一天的行走轨迹,结合日字符的位置来讲解这几个字。比如说朝是日躲到草丛中间了,草丛中间藏着一个太阳,而这时月亮还没有下去,这是天刚亮的时候,是清早,也就是朝。晨:日在最上面,太阳升上来了,人们要出去劳作了。早晨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暮:太阳从草丛中落下去了,表示这是一天的傍晚时分。因此,傍晚就是暮。像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识记生字,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传承传统文化还有一定的帮助。在教授学生偏旁时,曹老师也是讲解偏旁的历史渊源,让学生了解偏旁的来源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意思,帮助学生进行偏旁的归类识字。进而习得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做到自主识字。而在课文中,曹老师大多是采用随文识字,但这种方法与传统的随文识字方法(讲讲字音、字形、组词)不同,曹老师的随文识字也会引导学生借助汉字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享受阅读的快乐。在随文识字中,曹老师也大多是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或者通过汉字的构造规律来帮助学生进行识字,然后通过整合,进而理解课文。

  例如一年级下册的《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曹老师通过讲解孤单两个字的字理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孤单两个字的意思,然后抓住孤单来走进文本,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除此之外,曹老师还会设计很多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我是小小播音员、争做识字小能手、报数排队等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益。语文教学需要老师们吃透教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也会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文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