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1
赞一下翻译。
国外社科的中文译本我也看过几本,比如《万历十五年》、《枪炮、细菌与钢铁》等,但这本《人类简史》我觉得是翻译得最好的,用词贴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另外,根据译者在前言里所说的,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候,针对不同国家都量身定做了一版,所以中文版里作者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这让我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2.总结一下这本书。
(1)认知革命。最开始智人和其他人种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7万年前,智人迎来了认知革命,这场认知革命让智人获得了虚构的能力,也就是说故事的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让智人大规模组织起来,走出非洲,横扫世界。
(2)农业革命。智人进一步繁衍,在一些地区,原有的狩猎采集模式已经无法提供部族需要,因此出现了定居和农业。农业产生了剩余的粮食,养活了官员和专业人士,政府和贸易系统出现了,宗教也从泛神论走向了多神论和一神论,也就形成了文化。宗教、帝国和贸易三个想象的秩序,进一步组织起更大的智人群体。值得指出有两个:①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不是必然的,如果光靠狩猎采集就可以活得很好,就不需要农业。②农业革命是一场骗局,农业革命后人类的总量确实变多了,但是大多数人不得不从事劳动生产才能生活,个体生活反而变差了。农业社会是一个零和游戏的社会,只有通过兼并,国家和社会才会强盛,我认为马尔萨斯陷阱也是零和游戏的产物。
(3)科学革命。以工业革命为序幕的科学革命,打破了零和游戏。科学技术发展了新的能源和材料,把社会蛋糕做大,人们开始相信明天会更好,愿意投资“明天”,因此出现了资本主义。这个时候开始了人文主义宗教,也就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演化主义(纳粹人种论)。帝国、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一同改变了世界,在整体上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并形成一个由民族主义和经济连接成的全球性帝国。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是,资本家愿意把利润拿出来进行投资,招募更多的人,生产更多的利润。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引用马前卒同志的公式,对于每个企业来说,产品价格=利润+工人工资+非人工成本,这里非人工成本就是其他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因此对于全球公司来说,公式就变成了产品价格=利润+工人工资。也就是说,工人工资永远买不完产品,因此就会出现产能过剩,到一定程度也就是经济危机。因此出现共产主义思潮,把利润分给工人。)
(4)未来。世界总的方向是一体化,原子弹的威慑也足够大,战争的成本越来越大,收获越来越小,总的来说是和平富裕的,但人类社会也存在严重的不平等。人类现在已经掌握了改造自己的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仿生工程、人工智能等),未来人类将改造自己成为神。我想到那个时候人应该会更自由,更富裕更平等,有望进入共产主义。很期待《未来简史》的论述。
3.和《枪炮、细菌和钢铁》(简称《GGS》)的比较。
这两本书都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畅销的人类历史书籍,《人类简史》的作者也在最后特别致谢了《GGS》的作者。这两本书有相同也有不同,《GGS》主要论述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它的论述和《人类简史》中“农业革命”相关章节一致。所不同的是,《人类简史》还说了更多的故事,农业革命只是一部分,而《GGS》只专注于农业革命,毕竟农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今世界格局。另外要说的是《GGS》对于观点的论述十分严密,这让我看到人文学科的逻辑性绝不亚于理工科。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从认知革命来叙述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对社会运转做了解释。翻译也很给力,推荐阅读。
人类简史读后感2
本书主线是“三大革命”,即“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人类简史》从这个角度切入,来反思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历程。通过结合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知识告诉我们,那些历史事实为什么会发生。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全书不仅是站在某个民族、国家或者人类的角度,而且也站在动物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从数百万年前讲起,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了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认知革命是指距今7万到3万年,人类出现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能够通过语言传递事实和信息。认知革命以前,人类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认知革命以后,传说、神话、神及宗教出现,人与人之间通过这些虚拟的想象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纽带,协作和活动范围大幅扩张。认知革命以前,人类只有生物学上的特征,认知革命后,便产生了历史学,有了文化意义上人类历史。
农业革命指大约1万年前,人类通过种植、驯养等方式,由狩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通过发展农业,人类获取食物来源更有保障,为养活更多的人创造条件。人口大量增加,人类开始定居,农业社会形成,出现了商品交换,出现了统治阶层,进而出现了村镇、城市、王国。关于农业社会有两个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第一,到底是小麦利用了人类还是人类利用了小麦?从生物角度看,一个物种繁衍的速度加快,规模扩大,则意味着这种物种在物竞天择中取得了成功;反之,濒临灭绝的物种则意味着物种失败。因此,人类大规模的小麦种植活动对人类繁衍和发展的确有很大作用,但同时,小麦自身也因此获得物种的大发展。这样看来,人类利用小麦加快繁衍生息,但从小麦角度来看,却是小麦利用人类扩张到全球,是共生的结果。
第二,人类大规模耕种到底是增加了幸福还是减少了幸福?一方面,大规模农业耕种使得人类拥有更多粮食免于饥饿和痛苦,也使人类得以定居并发展出商业和文化,无疑是好事。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农业耕种使得人类牢牢地被土地和作物束缚,不得不日复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进行农业生产,比游牧采集为生的辛劳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样,原本为了增加幸福而进行的农业活动,反而使得农民劳累不堪,难言幸福。
科技革命是近代以来,尤其是17、18世纪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引擎,科技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并征服世界。如今,科技不仅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极大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
《人类简史》不是简单地把人类历史此般概述一遍。书中阐述“想象的世界”这一独特视角,是构成本书独特魅力的绝妙之处。《人类简史》阐述了人类文化、方方面面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构建民族、社会和国家;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经济规则;想象构建了公司、货币和金融;想象构建了政治、经济、文化;想象构建了昨天、今天和明天,想象让人类从动物变成了主宰世界的上帝。
当今社会仍处于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之中,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脚步日益加快。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要一味的追求科技带来的“财富”,我们的科技应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而不是牟取私利的工具。历史从来都是由无数的偶然造就的,正如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真正的指向是何方。只有现在,且行且珍惜。
人类简史读后感3
思考的代价。题目很有意思,思考事情需要什么代价呢?编者(夏老师)认为,这是在说在250万年前,人类处于食物链的中游,获取食物比较困难。那就只有通过减少自身消耗来减少食物需求。而人的大脑需要大量营养来维持,导致食物需求上升,而人类相对于猛兽,抵抗能力不足,因此狩猎采集工作难度加大。这就是思考的代价。
作者举例说明人和其它动物大脑的区别。60公斤重的哺乳动物大脑的平均容量为200立方厘米。而250万年前最早的人类大脑容量约600立方毫米。而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在1,200到1,400立方毫米。这就是说,人的大脑进化了。但这种进化并非不费力的(no—brainer)。
作者认为,为了维持大脑能量消耗,人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找食物,同时肌肉萎缩。
大脑为什么能量消耗大?现代人的大脑只占身体总重量的2%到3%,但身体在休息的时候却要消耗整个身体所需能量的25%,而其他类人猿则只需要8%。
那为何肌肉会萎缩?编者认为逻辑是这样的:人类相对于其它凶猛动物来说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因此人类只有减少活动才能避免被猛兽袭击,虽然生存了下来,但人类肌肉因此而退化萎缩。作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无尾猿可以轻松地将一个人撕成碎片,就如同撕一个布娃娃一样。(编者注:人类不仅面临猫科大型动物的猎杀,还有同属于人属下的其它人类!)
作者说道,现在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只要有一把枪就可以杀死一头猛兽。人类初期即使智力上有优势,但也不过是制造出一些精致的小石器,这种优势对于猛兽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的,人类的大脑又是如何进化的呢?
作者没有继续讨论一下,而是话锋一转,讨论起人类的另一个优势,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解放了人的双手,也让人的双手得到巨大的发展。最终,人可以用双手完成非常复杂的任务。比如制造出精密工具等。
但直立行走也有其缺点。人最初是四肢爬行动物,要实现直立行走,患上了背疼,脖子也变得僵硬。
而女性付出的代价更大。直立行走需要盆骨更窄,因此繁衍后代受到了影响。死亡率变高。孩子生得越早,由于其头部比较小和柔软,因此母亲更容易活下来。这就导致孩子早产。读后感·作者说到,人类幼崽需要依靠大人多年的照料,才能独立。而小马驹刚生下来就能跑能跳,小猫仅仅在生下来几周后就能离开妈妈觅食。
因此,人类培养出非凡的社交能力,也产生了社会问题。(编者注:因为人类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生存下来,所以产生了部落,也就是社会。)作者强调,人和其它动物不同,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作者接着说道,虽然人具有较大的脑容量,会使用工具,高出其它动物一等的学习能力以及复杂的社会结构,但在200万年中一直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100万年前的人类生活在被肉食者追杀的恐惧中,也捕捉不到什么大型动物,主要靠种植植物,采挖昆虫,偷捕小动物,吃腐肉为生。直到40万年前人类才开始捕猎大型动物,10万年前人类才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不过作者指出,人类之前其它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其进化是漫长的,持续数百万年,而人类进化太快,整个生态系统无法逐渐调整,人类自身也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整。人类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对于保持在食物链顶端的地位充满恐惧和焦虑,这让人类变得凶残和危险。而人类历史上的许多灾难,从伤亡惨重的战争(编者注:英法百年战争,一战二战等)到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的浩劫(编著注: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海啸,物种灭绝等),都是由此而来。
编者对最后一段的真得觉得很赞,不愧是历史学家,从历史进化的角度剖析人性,观点独到!
人类简史读后感4
本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讲述了作者认为的人类历史历程的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可以看出,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历史却脱离具体历史事件的讨论,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出抽象概念进行分析。以下从四个部分分别讨论。
在“认知革命”中作者提到,在百万年前存在许多人种,而一万年前却只剩下了智人,其中缘由作者归结为认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语言为代表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大发展。智人良好的语言能力使得彼此间可以交换更为复杂的信息,加上记忆的发展,使得跨时间、跨空间信息交流不再困难,更容易形成集体性的知识库,大大增加了在原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伴随智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其他动物集体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阶层”、“地位”的划分,但智人的社会结构由于语言等交流手段的广泛运用而在此基础上更加庞大、复杂,可形成上百人的集体,集体成员间的联系由于跨时空交流和表述虚拟概念的可能较其他物种也更为紧密,这些都是智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人种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类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认知的发展,跨时空交流在一些智力水平较高的物种身上也能看到,使智人最终区别于这些物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虚拟概念的充分表达。在人类的幼年期,虚拟的“神”即成为部落认同的基础,由集体认同进化而来的社会组织较其他物种而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身体机能并非十分发达的智人凭借集体的力量生存了下来。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虚拟概念的表述,现代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在一些方面上远远超过了物质生活,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社会信息交流需求的注解。
作者认为,使人类脱离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反而是一场骗局。作者描绘了一幅农业革命前原始人悠哉游哉生活,农业革命后封建社会农民整日工作、自由受土地限制的图景。这一点其实是大可商榷的。对一种社会的过度美化描述往往出现在对它知之甚少的群体中,作者也犯了以今求古的错误,将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后的当代社会图景想当然地套在了生活物资堪称贫乏的原始人身上。没有农业革命解放生产力、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原始人每天睁开眼都要考虑今天食物从哪来,哪有作者所说的那样悠游自在啊。原始人之所以开发农业、之所以投入人力物力发展农业,不就是为了稳定的生活吗?也正是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后,社会结构相应地发生变革,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体开始发展,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
人类的融合统一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者给出了很精炼的概括。货币的广泛使用代表着商业需求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对已知范围之外可贸易材料和对象的寻找促使了历史上多个远洋寻访事件的发生,可谓融合的开始;帝国的建立大都伴随着域内人群的融合统一,局部的统一为整体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宗教尤其是全球性宗教的发展为信徒提供了集体认同,传播信仰的需求又进一步促使了不同人群的融合。
科学革命无疑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科学体系的建立使得集体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共同经验的增加,科学共同体本身也成为人类融合统一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科学革命之后,人类正式成为地球霸主,对整个地球自然资源的掌握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与繁荣的经济,人类的需求随之更上一层,精神层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快乐吗?对幸福快乐的需求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是否会引发下一场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科学的发展使得创造更发达、更聪明的生命成为可能,科学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的可能会将人类引向何方,智人将继续进化还是被自己创造出的生命形式所淘汰,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人类简史》总体上来看为我们看待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是一种新的观点。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将来发展的道路。
人类简史读后感5
其实很早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听很多人推荐它,说很值得一读,一直想读,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感受还是很多的,所以想记录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推荐大家也去读一读,真的'不错!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哇,好厚(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不喜欢度很厚很厚的那种书),内心发怵,觉得可能读不完,于是没有马上开始读,就安静的放在那儿,每天下班,会看一眼,但是没有去读......,直到后来有机会去无锡图书馆,才能好好静下心来读这本书,一读就欲罢不能了,一直看了一个下午,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的读,直到昨天才读完。
这本书有点颠覆我的有些观念,可能是我才疏博浅吧,有些观点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比如里面说,进入农业社会其实是一种退步,因为在采集社会,大家四处迁徙,不用担心吃住,过得也开心,疾病也少些,说的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说就是一种退步哈,可能要辩证地去看。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的发展史,其实更多的讲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一步一步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产生的一些问题,还讲了社会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了解了这些之后,你会发现,世界原来那么大,那么丰富多彩,而自己却局限在自己的角落里,自怨自艾,实在狭隘。
书中有一观点让我又开拓了视野,那就是,人类社会的简历,就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比如古代的神话,西方的宗教等等,都是讲一个故事,然后大家都相信这个故事,于是就形成了一种制度约束着大家,这个观点很神奇,想想也确实如此,很多东西只有你相信了,你才会去听,会去做,会去遵守。所以你的思想是自由的,你需要选择你觉得正确的去相信,不必要被一些所谓对的观点束缚,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变得迷茫。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到,原来人类能够从那么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霸主,代价也很惨痛,多少珍稀的物种遭到了灭绝,包括我们的同类,比如尼安德特人,人类在征服地球的过程中,澳大利亚当时24种体重在50公斤以上的动物中,有23种都惨遭灭绝,18许多比较小的物种也从此消失。类似澳大利亚这种生物大灭绝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几千年不断上演,成千上万的珍稀生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实在令人痛心,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就是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史上第一波和第二波物种灭绝浪潮,知道智人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才会更积极保护那些现在还幸存的物种,否则最后,这场人类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
看着这些可爱的动物,是不是由衷的想要去保护他们,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永远有一颗想要保护他们的心,并且将这种观点传达出去。
这本书还写到了我们平时食用的家禽家畜,其实一开始他们是自由自在的,只有物竞天择,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圈在一个比自己身体还小的笼子里任人宰割,自从人类开始圈养牛羊鸡这些动物后,如今通过先进的技术,这些动物被拼命的复制,从种族繁衍的角度来看,这些动物确实是成功的,但是从他们的生存环境来看,恐怕他们宁愿种族惨淡,我这么说,看得人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只是大致的观点,书中描写的很详尽很生动,让人看后,都想做素食主义者了。
总之书中还有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不论对错,总归能带给人思考和启发,需要辩证的去看待。
太久没有写东西,现在再来写写东西着实有点费劲,但是后续慢慢会多起来的,也期待你来和我一起交流讨论。
最近还慢慢爱上了翻译,哈哈哈,所以把人类简史的简介翻译了一下,留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纪念吧。
人类简史读后感6
作者在第六章后半部分论述了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的各种法典条例是想象。
作者用标致汽车公司的例子说明“公司”也是出自于想象,是虚构出来的概念,之所以能够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为董事会这么相信,公司请的律师也这么相信,办公室的同事这么相信,银行人员也这么相信,所有人都这么相信。想要解决到现有的想象,就必须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才行,这就是社会的发展。本章最后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当你真正地意识到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钱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篮球遵守的规则是想象,你的亲密的人是想象,就连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许你能感受到一点点不同?释怀?自信?抑或感觉有趣?或者其他感觉?在高中的时候,自己也曾想到这些,也曾认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是自由的,但却不知觉已经忘却自由的概念,为身边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锢。
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然而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举例来说,许多赞成奴隶制度的人就认为,这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一种制度“、”如果你问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为什么赞成种族阶级制度,他几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绝地来场伪科学讲座,告诉你不同种族之间本来就有生物学上的差异。
比如说,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天生更聪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奋“,但是事实证明,很多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当别人试着给你灌输思想的时候,你就当他们在放屁好了,听个响就过了,最终要有自己的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认知,坚定自己的立场。”正义“,这里在我看来不如说是”公平“,历史从无真正的公平,这点我始终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义部分,让我对于生命的意义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简单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快乐,这个和我之前的认知符合。对于快乐,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领入了另一个层级。什么是快乐呢?”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价值观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觉得养小孩就像是个悲惨的奴隶,得侍候一个独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觉得自己真是满怀着爱,正在培育一个新的生命“,”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论是你想要实现什么,最终你获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错觉。人类的生命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我们常说的,谁死了地球还不是照样转?哪怕有一天人类灭绝了,宇宙还是该怎么运行就怎么运行。所以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谓的快乐,就是让自己的价值观被集体的价值观所认同,换句话说就是让自己的想法尽量和身边的人的想法一致,这样觉得得到了认可,觉得生命有意义,从中得到快乐。”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我想现在是的,设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类了,没有价值观的束缚,没有他人的舆论压力,没有法规的约束,你现在所能想到的快乐是不是完全都没有意义了呢,因为在那时自我欺骗已经得不到快乐了,并没有人在乎你,也不会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让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没提到的章节也很耐读。本书能够让人重新审视人类,对生命的意义加以深入思考,对人类的发展也有所警戒,实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后感7
20xx年,AI人工智能几乎成了各行各业热议的“关键词”,在金融领域,Fintech科技金融的热度也是居高不下。无论AI还是Fintech,都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都代表着科学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金融领域从业人员,面对科技兴盛之下的经济形势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改革与创新,急需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方法论去思索和解释这些新问题、新挑战的价值内核与应对之策。前段时间,总行开展“三长荐书”活动,行领导推荐了以色列青年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丛书,该丛书从历史入手,展开了一场关于人类文明进程从过去到未来的宏大叙事,人类如何演化而来、人类如何影响自然、创造世界,科技又将如何引导人类未来的方向等等,都在尤瓦尔生动丰富且融合了多重学科知识的记叙中娓娓道来。书中看似戏谑实则犀利的观点,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思考人类价值以及未来方向提供了一种别致的分析角度。
常怀敬畏之心,顺历史潮流而上。按照尤瓦尔的记叙,在好几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与任何其他动物没有区别:在智力或生存方式上与某匹狼、某个长毛象没有区别,都是野外活动、既追逐食物又被天敌追逐;在对自然的影响力上没有区别,好几个人类群落的聚集也不会在地球上留下任何印记,但一场自然灾害就可能让人类绝迹。但是从7万年前的认识革命开始,我们的人类祖先突然有了非凡的认知能力和智力,迅速地与其他动物拉开差距并占据食物链的顶端,成为“智人”,开始主宰自然和其他动物的生死;近现代的科技革命更是让“智人”不再满足于“人”,而向着永生的“神”奔去,“智人”中的一小部分精英分子看来又要迅速地与绝大多数普通“人”拉开差距并占据永生的地位,开始主宰同类的命运。尤瓦尔对这样的发展路径表达了不认同和担忧,力量的强大磨灭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历史应顺流而上,人类更应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怀有感念与尊重。无论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还是历史发展阶段与社会状态,都应常怀敬畏。对于前者,大到国家的森林保护与污水治理,小到个人的低碳环保与垃圾分类,一点一滴都是对自然的尊重与回馈;对于后者,则更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独有状况,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大潮中,每个人的社会状态都是独一无二的,要顺应历史而上,更要有敬畏之心。具体说来,在中国当下,社会变革加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党内部反腐加压,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党员个人觉悟与素质要求亦在不断提高。无论是作为金融从业人员,还是党员干部,我们都应当更为严肃、更为认真的紧跟当下经济政治局势,积极地学习和适应最新的方针、政策,去了解和认同其中的原理和背后的动因,并积极地实践和落实。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对心中的信仰保持敬畏和忠诚,还应深刻认识到个人在历史潮流中的作用,与外部形成良性互动,贡献力量、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就金融领域而言,新兴科技的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是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我们应秉持从业人员虔诚之心,正确认识科技带来的金融变革与业务升级,以自身的专业积极应对和适应,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将好的一面发挥到最大,展示作为“智人”与众不同的一面。
如果“智人”成为“神”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当顺势而为,但绝不能因为力量的强大而磨灭了自己的敬畏之心,唯有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社会变革与金融改革的道路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精选20篇)08-28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09-02
人类简史读后感(通用40篇)08-07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04-02
《人类简史》初中读书笔记12-31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500字01-31
有关人类简史的学生读书心得10-15
《信息简史》读后感02-23
时间简史读后感06-20
《时间简史》读后感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