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书籍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籍读后感1
曾看过《三国》与《水浒》,我感慨兄弟之间的义气,才子非凡的智慧;又品过《小兵张嘎》、《两个小八路》,我崇尚他们年幼却不失勇敢的志气……但脑海中时常浮现那片荷花淀,它曼妙的格律却不失战士的刚烈,虽是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却还蕴含着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最爱的便是那篇令人颇有感触的《藏》。寥寥数语,却道尽了在革命年代,一个普通村民的美好心声。
“浅花”,一个淳朴的女人。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吃尽了苦,挺着快要生产的肚子,日夜奔波,东藏西躲,在鬼子的压制下,跪在冰凉的地上,举着石墩。她的脸已经没有血色了,眼里似乎冒着点点金星,飞着,落下,又飞起来,又落下……她依然支持着丈夫的抗日工作,钻进灰暗的洞中,暗暗地为他送去亲手做的饭菜。读到这里,我为之感动,为之仰望!
“浅花”,一个坚韧的女人。为了孩子,为了丈夫,为了抗日工作,为了所有的一切,她承受着痛苦的折磨。是怎样一种力量,让一个柔弱的女子,如此坚强,如此坚韧?是鬼子的压迫?还是丈夫红色思想的引导?哦,“浅花”——一个被红色思想浸染的女人!
我更感慨的是“新卯”的所作所为。为了抗日工作,他不分日夜,马不停蹄。那双眼睛似乎随着时间的流淌,正越嵌越深,就如同是一位战斗在前线的勇士。
“新卯”,他曾被多少人误解过,被多少人指责过,但他仍默默地工作着。为了家,为了村民,为了信仰,为了每一个中国人。我仿佛看到了他身后似乎有一条龙,一条中国龙,鼓舞着他,激励着他。正因为这样,“新卯”与“浅花”,才能如此坚强与踏实地走向消灭敌人的每一步。
也许,在革命时代并非独“新卯”一人为正义而奋斗,英雄无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如龙般的雄伟,如虎般的坚强,如狼般的精神……
捧着书,我感慨万千。那头的晚霞照在我的脸上,我思考着,感慨着。于是,拿起笔写了,我默默地写下了……
书籍读后感2
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只是依稀记得他的“大历史观”。由于孤陋寡闻,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大历史观”。最初我觉得历史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既然是发生过的事实,那么历史书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历史事件罗列出来告诉人们过去曾经发生过些什么。人们掌握的史料越详细,就越接近历史"真相"。后来才知道书写历史时还有所谓的"历史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历史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眼中的史实是不同的。大概这也就是方法论上的差别。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中很明白地指出他所持的是大历史观。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而不纠缠于具体的人人事事,因为所有人物的"贤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历史发展的程序"。
以前,屡次在书摊上和那本书擦肩而过,直觉固执地认为《万历十五年》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其实该书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
书,特别是一本沉淀了历史精髓的书,是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解读。拿到书的时候,装帧显得很朴素。相对其他小说类读物,淡淡的封面不禁渗透出深邃的历史。于是就一天看一点,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从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员海瑞、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到活祖宗万历皇帝,无不叙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饱受煎熬,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这些人最终都没有功德圆满,甚至身败名裂。张居正最终被查没,万历自己死后也无法同最爱的郑氏同陵,海瑞则在大家的摒弃中挣扎……“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引自书中的话。
书籍读后感3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我前些天就阅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这本书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小公主》。
它是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可爱的小女孩萨拉,因为父亲是上尉所以家庭很富裕,并且被送到明钦小姐的私立女子学校来接受教育。明钦小姐是个爱慕虚荣的校长,看到萨拉家里这么富裕,便对她十分关注,萨拉对待朋友非常友好、亲切,连小女佣也被她当做好朋友,学校里的其他小姐也都把她端捧得高高的,还有父亲库尔上尉常常给她寄去名贵的服饰、洋娃娃等,因此,萨拉过上了公主般的生活。可是在一次钻石业中,父亲彻底破产了,还得病去世了,并且没有留下一分钱。从此,人见人爱的小公主,成了毫不起眼的小女佣,冷酷无情的明钦小姐让可怜的萨拉受尽了苦头,天气严寒的时候,还得去大街上买东西,买不回来就得挨骂……唉!可怜的小公主,读到这里,我不由得眼睛湿润了。但是,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萨拉仍然拥有公主般高贵的品质。后来,和她父亲一起经营钻石业的朋友找到了她,于是,萨拉从此便又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她在大家心目中成为了永远的小公主。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学习小公主萨拉那种高尚的品质,她富有的时候,并不骄傲,也不像明钦小姐那么冷酷无情,看不起他人;遇到困难时,也不会害怕低头,并且像平时那样,拥有独特的高贵品质;在他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这不正是大家要学习的吗?
书籍读后感4
自从学校开展“百本红色书籍阅读”活动以来,我一直被这些红色经典中的人物感动着,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长征》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红军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红军长征路上,发生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那是在过草地的时候,许多同志都得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指导员便安排一位老班长来照顾三个病号。青稞面吃完,老班长就到处挖野菜给病号吃。后来发现可以钓鱼吃,于是便将缝衣针烧弯当鱼钩,每天晚上抹黑找鱼饵。以后病号们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而老班长自己却一点儿都没吃,只是嚼草根和病号吃剩的鱼骨头。最终,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倒下。在临死前,他也不吃三个病号为他煮的鱼,而是把鱼留给病号吃,并鼓励三个病号走出草地。
同是在过草地时,一位十一二岁的小红军掉队。当时他已经又冷又饿,筋疲力尽。但他为不拖累同样掉队的.陈赓同志,他骗陈赓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实他的干粮袋里只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这位可敬的小红军已经停止呼吸。
这些事迹多么令人感动啊!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崇高品质,永远激励着我!正如臧克家诗中的一句话:“有的人死,他还活着。”老班长和小红军虽然年龄相差很大,但是他们的精神是一样的: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让别人活下去,宁可牺牲自己。
长征途中,像老班长和小红军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东西我都是第一个拿的,从没有想过别人。到现在我才明白舍己为人的真正含义。与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现在我应该认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私,而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像老班长和小红军那样,做一个心中装着他人、一心帮助他人的人。
书籍读后感5
感谢上天造就了人类,但人又有很多种:有伟人、好人、坏人……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敬佩的人。我敬佩的人就是像詹天佑这样的人。而且我也会努力做一个像詹天佑一样的人。
今天上语文课时,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从我读完这篇课文开始,一种敬意从我的心里由然而起。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困难;我敬佩他是因为他不怕嘲笑;我敬佩他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想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敬佩他吗?下面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在这之前,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还用自己的智慧打通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并且设计了“人”字型线路。
詹天佑这个有着丰功伟绩的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他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若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他总是把这句话作为前进的动力,所以他遇到困难总是毫不畏惧。这让我不得不敬佩他。
再想想我自己,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像詹天佑那样想,也不退缩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务和学不会的知识呢?
詹天佑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做一个认真的人。
【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儿童书籍读后感11-13
爱国书籍读后感10-27
国学经典书籍读后感09-07
课外书籍读后感04-25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02-01
关于科普书籍读后感04-08
书籍读后感评语精选02-17
名著书籍的读后感09-07
关于书籍的读后感汇总10-11
政治类书籍读后感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