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鸿门宴读后感1
刘邦在得知项羽将要攻打自己时,开始有些惊慌,但很快能抓住机会,拉拢项伯,并且连续问了两次:“为之奈何?”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这体现了委曲求全、能够虚心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比如某些自称为英雄的人,无一不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最终自食其果。本文的项羽就是一个例子。他自以为自己能够打败刘邦,但却败在心软,听信了刘邦的话,最终错失杀刘邦的机会,让刘邦逃走了。
沉着冷静、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便是真英雄之品质。
鸿门宴读后感2
从古到今,由无数英才辈出,但真正能够独领风骚的又有几个?算得上是真英雄的又有几个?
在《鸿门宴》中,当刘邦得知张良与项伯由交情时,便马上要张良“要项伯”,并且还说“吾得兄事之”,而且“约为婚约”。刘邦为了博取项羽的信任,先从项伯身上下手,笼络项伯,让他在项羽面前说好话。这一招可谓高。刘邦懂得适时采取屈辱退让的策略,卑辞恭貌,试图换取项羽的信任。这就是成大事的第一步:能屈。倘若换作势别人,会有人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和面子去讨好别人吗?显然不会。但刘邦却能放下面子,这便使得他立国称王的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能屈”,便是真英雄之品质。
鸿门宴读后感3
刘邦是狡猾奸诈的。当听到项羽兴师问罪时,大惊曰:“为之奈何?”手足无措,窘相毕露,或许会被世人嘲笑,但刘邦不逞匹夫之勇,在项羽面前能委曲自己,甚至在部下面前,也不掩饰他的`恐惧。目的达到了,他就开始为自己的逃离做准备。可以说这是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也是作为个体的人的阴险狡诈。
在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成大事者,一个是狂妄自大者。二者谁是真英雄,大家有目共睹。
刘邦,乃真英雄也。
【鸿门宴读后感】相关文章:
鸿门宴观后感04-07
鸿门宴读书笔记(15篇)03-28
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15篇)06-11
《鸿门宴》观后感(精选25篇)03-21
《鸿门宴》高一语文教学设计03-03
《童年》读后感05-13
《匆匆》读后感05-09
边城读后感05-09
童年读后感05-09
简爱读后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