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教师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读后感1
一本好书就像一粒幸福的种子,可以在阅读者身上开出美丽的花朵。莫源秋教授的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这本书,就像这样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到我的心底,平凡细腻的笔触让我感动、反思。这本书阐明了爱是双向的,只有教师爱幼儿,没有幼儿爱教师的爱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这本书中让我受益颇深的是这样两个观点。
一、幼儿犯了错误,不需要大家帮助。
教师想赢得幼儿的喜爱,除了为幼儿营造充满爱的环境,还要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许多教师容易走入这样一个教育的误区,即一个幼儿犯了错误,让所有的幼儿都来“帮助”他。其实,犯错是幼儿个人的私事,有时更是幼儿个人的隐私,不需要大家都来关注,更不需要大家都来批判和“帮助”。否则,大家都参与进来,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幼儿在他人面前失去尊严。
诸如小朋友经常会出现“尿裤子”的现象,如若老师处理不当,孩子很可能会因为担心被同伴取笑而厌学,在全班面前失去尊严,我们如能运用“高超的手段”保住孩子的面子,尊重他们“犯错误”,不公开羞辱孩子,教师肯定会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尊重,尊重不代表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更意味着幼儿之间的相互尊重。回想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为帮助某一特调皮,缺点“一大筐”的孩子改正错误时,往往会动用集体的力量,开场白往往是“某某小朋友实际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他身上还有很多的缺点,今天我们帮他来找找吧。”通过阅读此书,发觉自己的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教师应该和相关的幼儿私下“了结”,或者让幼儿自己“了结”,在别人不知不觉中改正,过于张扬幼儿所犯错误,不仅不利于幼儿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幼儿的心理降,使幼儿过多的去关注别人的短处,如果过多关注别人的短处,孩子的心理不会十分阳光,过多关注别人的孩子多了,班级的心理氛围决不会和谐。
书中“缺点”属于孩子的隐私,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莫老师还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老师在家长来接孩子时,先将孩子的进步之处大大肯定了一番,然后想将孩子存在的缺点也告诉家长,家长也急切地想知道,但该教师却直接将缺点偷偷告诉了幼儿,让幼儿暂时保密,等改正了,再向家长报喜,我觉得此教师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当作隐私来保护,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激励幼儿在无人知晓中快速地将自己的缺点改正,进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在平时,我要树立一种保护幼儿隐私的意识,只要是影响到幼儿降发展的事情,都应该视为幼儿隐私,都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和保护。
关注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在幼儿园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幼儿园就会成为幼儿向往的地方,教师就会成为受幼儿尊敬、喜爱的人。
二、做个富有幽默感的幼儿教师。
幽默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儿也特别喜欢 “幽默”的教师,幽默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而且能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教育,获得发展。
平时多使用幽默批评,许多时候,幽默化的间接批评比直接批评更易于接受,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天,喝完牛奶,自由活动时间,好几个幼儿都爬到桌上,老师没有生硬制止,她幽默地说:“小淘气们,快下来,要不都要变成小猴子了,变小猴子可要长尾巴的啊。”听老师这么一说,孩子们马上笑着爬下了桌子,天天说:“我可不想长尾巴。”老师的话使幼儿的“违规”行为在笑声中消失,因为孩子更乐意接受寓于幽默的劝导,老师的幽默也使师幼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可让幽默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教师或幼儿轮流讲一些幽默的故事,进行“说与做的不一样”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充满趣味性,又有一定挑战性,对幼儿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的训练都有一定作用。
幼儿不喜欢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教师,更不喜欢一本正经、没有言笑的教育和生活,他们喜欢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喜欢能给他们创造幽默感的教师,喜欢幽默情调的教育。因此,今后,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幽默意识和幽默能力,以一种积极、乐观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受到启发,获得发展。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是的,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自己心中有阳光才能给孩子带来阳光的幼儿教师,定会受到孩子的爱戴。所以,我愿意做幼儿喜爱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幸福地成长!
幼儿教师读后感2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是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一开始打开这本书,看目录就让我心中一震,书中主要从家长沟通的心理效应、与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与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性格的家长、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存在不同教养误区的家长、不同年级幼儿的家长、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家长、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方法,这九大方面展开讲述。而每一大方面又分的很细致,数了数,光是家长的种类就有43种。看起来要做的功课真的很多!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面对与家长交流,确实有些无所适从感,读了本书后,获益良多。幼儿园家长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群体,不能用单一的方法沟通,应根据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说与妈妈沟通,现在的妈妈可能通过网络杂志书籍对育儿心得头头是道,但是不排除这些信息有不正确的伪科学,我在将来的工作中会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家长说话,一些育儿理念可能还是我不知道的也可以向家长学习。
还有妈妈与祖辈的教养观念差异,两辈人各有所长,我会鼓励妈妈们以平和尊重的态度跟祖辈沟通,双方各取所长,以"家和万事兴"为基础。爸爸有四种类型,不管型爸爸、严管型爸爸、溺爱型爸爸、伙伴型爸爸,要向不管型爸爸宣传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帮助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帮助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让榜样型爸爸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与祖辈家长沟通时宣传"生活即教育"的教养观念,有些祖辈家长潜意识里生活就是生活,教育是教育,因此他们认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环节不需要教育,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缺乏寓教育与生活之中的教育观念。还有些祖辈家长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会,事事都要包办代替照顾周全,并且认为这是种爱护孩子对孩子好的表现,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试一试想一想,做事情可以家长做一半给孩子留一半,有时候可以巧妙的装懒,让孩子分担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性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晏红老师还告诉我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则侧重情感沟通,赢得孩子对老师的热爱情感也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孩子越爱你这一位老师,家长也就越信任你。每一个家长的合作意识不同,教师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晏红老师同样密切联系幼儿教师日常工作实际一一举例、一一剖析,所给出的案例都能引起共鸣,解决方法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给我一种豁然清晰的感觉。
书里的一个个案例给我的启发很大,促使我思考、重视该如何做好家园联系工作:那就是要"理解"、"信任"、"合作"。如书中有个例子,一位妈妈为了照顾孩子把工作辞去,全职在家,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喜欢说甜言蜜语,每天打扮的干干净净,很讨人喜欢,但是她自己动手的愿望不强,每次让小朋友自己洗手吃饭总落到最后,并且对老师说:"老师,你帮帮我吧。"老师说;"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得的事自己做。"她就说:"就帮我这一次嘛,求求老师妈妈了。"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家长,没想到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觉得孩子很可爱,说着"谢谢老师了。"还有另一个情况,孩子不肯好好午睡,总是影响其他人,老师告诉妈妈才了解到,孩子跟大人保持着一样的作息时间,晚上到十二点才睡,然后跟大人一觉睡到自然醒。妈妈对老师的态度很好,对老师的建议却不在意。本书首先分析了这类家长的心理特点,全职父母由于生活交际圈子狭窄,教育孩子便成了她们的首要任务,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她们表示认可,会对她们产生很大的鼓舞,然后再把孩子的情况跟实际联系起来,而不是只空讲大道理。比如,提醒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推迟孩子的睡眠时间,影响孩子第二天的午睡,可以将一些国外的研究报告告诉家长,孩子睡觉时会分泌一种叫褪黑色素的荷尔蒙,它与预防癌症有关,分泌最多的时期在一至五岁。通常情况下,22:00开始分泌,23:00逐渐上升,凌晨2-3点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所以家长要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我想自己也会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磨练,积累更多的沟通经验,成为幼儿与家长欢迎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教师读后感3
这个月,读了莫源秋老师的《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感触很深。《做幼儿喜爱的魅力教师》一书,阐明了爱是双向的:幼儿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爱,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同样需要幼儿的爱。它告诉我们,做幼儿喜爱的教师,我们要努力使自身具备幼儿喜爱的条件:热情、友善、宽容、幽默、有才能、会关心人等。书中除了谈到了理论知识,还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借鉴性。
幼儿教师能否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仅关乎幼儿教师自己的幸福,而且关乎幼儿的幸福。因为一个视幼儿教育工作为不幸和煎熬的人,很难承担积极的、温暖的、充满生命情怀的幼儿教育任务,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与幼儿进行广泛的交往。只有由衷地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乐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乐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乐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才会充满热情,才会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去感染幼儿,让幼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自然,他们也就成为了幼儿喜欢亲近的教师。书中的最后一章,从七大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看完之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重视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就成为名师。"书中谈到了反思应该成为幼儿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特别作为新教师,活动后进行反思更是不可缺少的。书中讲到教师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即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反思,自己平常在写反思时较忽略活动前的反思,书中的方法是可借鉴的,如:在设计教育活动内容时,我们应思考:如果幼儿学习这项内容,可能会有怎样的理解?在幼儿学习这项教育内容活动内容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或经验时,我能提供怎样的帮助,从而使幼儿的理解或经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点是平常自己在反思时较忽略的,在今后活动中应学习。同时,同一活动类型的活动可进行再次组织,再次反思,设计、组织完一次教育活动后,坐下来稍做反思,对得与失大致有所体会,进而思索如果再设计与组织同样或同类的活动时,应该如何设计与组织才能做得更好,这样在今后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中就能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设计、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二、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习她人正确的人生观
书中说到:让微笑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习惯。我想平时我们也该确实如此,就如歌词所唱的一样: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笑是善意的象征,也是轻松的标志,它能给人带来内心的愉悦,使别人乐意与我们相处;见到同事,主动打招呼,主动微笑,与同事有了矛盾,要主动化解。除此还要真诚地帮助别人,真诚地与同事相处,当同事遇到困难时,尽我们的所能尽量帮助她们,只有这样,当我们自己遇到困难也才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
平时,要多向积极追求进步、工作成绩显著、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幼儿教育专业能力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受到他们那种健康的、不断追求进步和事业成功的应世态度的感染,这样,不仅有利于我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工作心态,而且有利于我们在分享这些同事们工作的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不断地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想享受到工作中的快乐和幸福,就应该向那些快乐地工作、幸福地工作的同事看齐。
三、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幸福是一种个体的内心体验,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理想得到实现后一种持续的心情舒畅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个人幸福体验的是个人的幸福观,而非自己拥有名利的多少。一些人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是因为他们具有与其现实生存状况相适应的幸福观,相反,一些人很少有幸福的体验,是因为他们的幸福观与其现实生存状况不相符合。可以说,一个人改正其错误的观念,就可以改变其对生活的体验,进而获得与之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幸福体验。书中举了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看了这个例子,让我意识到幸福与否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没有幸福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不正确!这时,如果我们能换个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食物都往积极的地方想,那么,我们就一定能过上充满幸福感的生活!
虽然平时我们对工作会有怨言,但是想一想,现实中,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我们应当正视现实,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过好每一天,反正"快乐也一天,痛苦也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生活是精彩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工作中有很多很多的快乐。
幼儿教师读后感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湖光山色中流连,在楼台庭院中徜徉,在轻歌曼舞中陶醉,在诗词曲赋中自得……美是人们的生活理想,是人们的力量源泉。追求美,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幼儿教师的一切也应该是美丽的。如何做一名美丽的幼儿教师,是教师的形象塑造问题。教师的形象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不具有教育性: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幼儿也通过与教师的接触,从细节中学到很多东西,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幼儿教师的形象应该是美的。美好的形象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是外在美的本质和灵魂,外在美是内在美的外在表现。幼儿教师的外在美包括仪表美、语言美和行为美等。
幼儿教师的仪表要美。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形体、容貌、服饰、表情、姿态和动作等。我们都知道,幼儿教师的仪表应该直接传达给幼儿美的信息,每一位教师都应把仪表美作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据调查,家长、园长、社会群体心目中理想的幼儿教师的形象是这样的:外表端庄、自然、亲切,服饰整洁、稳重、美观,声音温柔、清脆,态度耐心、和蔼。另外,幼儿教师的面部表情要自然而真诚、丰富而适度,微笑要发自真心。幼儿喜欢琢磨教师的每一个神情,特别是在活动时,幼儿教师丰富、适当的面部表情与所讲的内容相结合,能更准确、生动地传达所表现的情绪。欣赏幼儿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我常常感叹他们就是天生的演员,丝毫不逊于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幼儿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颠倒众生”,因为一个抚摸是直达幼儿心灵的安抚,一个肯定的眼神是重树幼儿信心的开始。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体态语言。比如,我们可以在早晨迎接幼儿入园时,用美丽的微笑、温暖的拥抱、“××小朋友,早上好”,让幼儿顿时产生像对母亲般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使其乐意留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在下午护送幼儿离园时,用同样的微笑和拥抱,再道一句“××小朋友,再见”,让幼儿跟着家长安心地离园,并回味幼儿园里一天的愉悦。
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美。幼儿教师应十分重视自己的语言美。第一,语言要简洁、规范、温和、悦耳、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语调要亲切、自然,语速要舒缓、柔和。第二,谈吐要文雅,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要常挂在嘴边。第三,依据面临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有童真、童趣,这样教师才更容易和幼儿进行情感的交流。
幼儿教师的行为要美。幼儿教师的行为美既有对自己及生活的美化,又有对自身生活环境的美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姿态、动作,修饰、打扮要合乎美的标准。因为在幼儿的心目中,幼儿教师既是母亲,又是导师。幼儿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神圣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接受教师的一切言行,并加以模仿。
幼儿教师美好的形象绝不仅仅限于美丽的外貌,更主要的是内在的气质和精神。正如罗丹所说:“我们在人体中崇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形象,而是那种能使人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心灵的东西才是幼儿教师外在形象的源头,如果说我们觉得一个幼儿教师具备所有的外在美,那这种美绝对是源于心灵的。内在美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灵美,它是一种源自人内心世界的美,是一定的思想道德、情操及文化素养的最好体现。心灵美是一种道德之美、品质之美,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幼儿教师心灵美的主要特征是融灵魂美、精神美、思想美于一体并形成无私而又伟大的师爱。教师应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应真正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孩子,不管他的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的长相是美还是丑,不管他是听话还是淘气,甚至不管他是否喜欢你。幼儿教师的心灵美在于宽容每一个孩子,原谅他们在成长中所犯的错误,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在于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发展;在于尊重每一个孩子,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在于尊重孩子们独特的想法,尊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于教师自己所具备的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工作是非常繁杂、琐碎的,教师既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又是他们学习中的导师。由于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幼儿教师承担了其他年龄段教师所无法想象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很多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懒懒散散地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这不仅是对幼儿不负责的表现,更是对自己青春和生命的极度浪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不断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当你睁大双眼寻求美的时候,请相信那些简单做事,认真做人,并享受着充实而美丽的日子的幼儿教师是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幼儿教师读后感5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户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
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发榨取内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例如丽莲。凯兹博士强调儿童发展的适宜性,明确提出了“适量原则”,如要发展幼儿湿度的自尊,避免幼儿日出现“自恋”的倾向;强调幼儿发展的目标不只是知识和技能,尤其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培养,这些更应该成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方面。丽莲。凯兹博士还提出了评价幼儿发展的11项观察指标,特别是就儿童好奇、情绪状态、同伴友谊、对成人权威的态度、爱的表达以及能否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等,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精辟的见解,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普遍使用行为改变技术,丽莲。凯兹博士强调要分析幼儿外显行为背后的深层次的内部原因,谨慎而不盲目使用行为改变技术,这些深刻而读到的认识对于我们审慎地正视幼儿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幼教实践中的失误,都是富于启迪意义的。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
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以客观、中性地观察分析幼儿,并给予幼儿适宜的发展空间。同时,她结合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行为。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她主张注重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增进家长的支持合作与加强社会对幼教工作的认识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无论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审视、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而言,更谈不上教育的学术气质和精神。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幼儿教师读后感6
当我拜读完《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我心里为之一颤。为自己以前对工作的不满而懈怠;对学生的不满而愤怒;对他人的不满而耿耿于怀。心里就十分懊悔、沮丧,难过。但这天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仿佛释然了许多。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慰藉了心灵,我将用它的理论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
俗话说得好:“好工作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情绪。”的确,愉悦快乐的情绪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整天总是愁眉苦脸、郁郁寡欢。你纵使工作条件再好,职位再高,薪水再多,也是徒劳无用的。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情绪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自然就会怨声四起,抱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没有好情绪,如何将快乐传达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愉快学习呢
高尔基以前说过:“工作如果是快乐的,那么人生就是乐园;工作如果是强制的,那么人生就是地狱。”一个人之所以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往往并不是因为他的工作真的有多么的糟糕,而是因为他没有用一种良好的情绪,用一种用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我曾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一周的满工作量,再带班主任,常常搞得自己晕头转向总是抱怨不止,虽然已尽力但还是力不从心,总觉得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不对,工作说变动就变动,这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刚打好又被调到另一个年级,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这样扑灭了。抱怨不给自己机会,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了课堂,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焦头烂额,此刻回想一下,感觉心惊肉跳,怎样能够有这种想法呢醒悟的瞬间情绪简单了,工作踏实了,也不感觉累了,原有的热情与幸福感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不抱怨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常常听到周围的同事抱怨说:“某某同学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懂。”“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够聪明,简直太笨了。”“这届学生笨的太多,教的都感觉没有成就感”等等。这是教师常常抱怨的声音,当然侧面也表达出对学生的期望。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个人会让自己完全满意。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就应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总有他闪光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比如某学生热爱劳动,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充分调动他的用心性,培养其组织劳动潜力。某某生在音体美方面有特长,可为其带给他的展示机会等等。相信任何一个学生在爱的教育下都会有所收获,健康成长。
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让你一败涂地全军覆没,要么让你一鼓作气地扶摇直上。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个中关键在于不抱怨压力,而是找出压力,利用压力,以更加从容的姿态用心应对自己的人生,进而追求人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或许我们在工作中会觉得有很多压力很多不自在,不满足,不愉快的事情,客观的条件让我们颓废、悲观。但是,我要说,人不是万能的,七情六欲在影响着我们,教师是不就应唉声叹气的。我觉得,我们就应更用心地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光光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一个阳光老师,不抱怨的老师,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会简单而充实。
与其抱怨,不如埋头苦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时刻铭记身上的重担,把埋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质上,让我们以书中的事例为借鉴;以书中不抱怨的心态为行为准则;以书中改变抱怨的方法为思路,做一个不抱怨的践行者。
读了这本书,我会延续以前的做人态度,不悲不喜,不卑不亢,多工作,少抱怨。累了,伸伸懒腰;困了,望望远处的风景;烦了,想想人生是多么的完美,活着真好;厌了,找家人说说内心的苦闷,让倦怠从此随风而去。
我们要正确应对种种压力,用阳光的心境缓解压力,用用心的人生态度挑战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挑战性,在这三尺讲台上创造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还有时间抱怨工作,那么你就有时间将工作做好。若想有所作为,就要抛弃所有抱怨,学会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正能量时刻围绕在身边。
从今以后,努力做个不抱怨的老师,不抱怨孩子的犯错,不抱怨家长,不抱怨自己的选取!怀一颗宽容的心,静静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幼儿教师读后感7
在读书漂流活动中,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这本书,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大量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教育案例,以及非常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还有穿插了很多孩子活动的照片,照片孩子可爱的笑脸,灵活在身影,那样的熟悉亲切,照片里教师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提供都是一种启发。
本书内容则重要分为《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案例,每一个分析它都是来源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而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里面还有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第一部分《教师与儿童》系依据《纲要》对教师教育技能的基本要求设计的。纵观《纲要》,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它的一个突出特征,在字里行间都透出“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我们知道,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最直接的教育对象是幼儿,最首要的教育目标也是幼儿。当然,这不等于“儿童中心论”。教师和幼儿之间依然是辨证统一的,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幼儿是教育的主体。作为教师,无论我们开展的是哪一类活动,都要在亲身体验中感悟教育内涵,从简单、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掌握时间要点,努力以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予以投入。
《约翰尿裤子了》则给予我很多启示,对于幼儿尿裤子现象,案例中的老师是怎么做的:鼓励约翰自己脱裤子小便,自己换干净裤子,在不断的表扬声中,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支架,让约翰尽可能自己做。这种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落实行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接受,不如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我想,再遇到此类问题时,我也会从这些突发事件中,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第二部分《教师与家长》根据《纲要》提出的“家长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的要求,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中,“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的意识还并不是很强,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是来接受教育的,孩子认识不够就是老师的责任等等。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出现分歧会使夹在两者中间的幼儿无所适从,而良好的家园关系形成的合力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咱也是老师》这篇案例,我开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张老师,我会怎么跟家长就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沟通。当然,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教育能力都是有差异的。我就设身处地地思考了在面对我们的家长时,我会怎么做?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孩子从呱呱坠地——呀呀学语——摸壁学走——行动自如,家长的引导随处可见,想办法让家长明确自己的多重角色十分必要。其次:我会通过家长会、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提供有效的策略,例如:开展亲子阅读让家长学会家教的方法和技能。其次,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就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家长却从不读书看报,只顾上网聊天看电视,那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让他们了解到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起着模范和指导的作用。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从构建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出发,针对教师参与社区早期教育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而设计的。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要有动员社会力量,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们每个月会进行散居幼儿活动,节假日组织亲子活动,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服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活动的宣传,如:园报、免费为散居幼儿检查身体、现场咨询等针对家长的育儿困惑和难题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的教育策略,受到很多启发,我相信教育的机智是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产生的,让我们边学边思、边思边做、边做边写,螺旋前进,利用好手中这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让它成为自身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阶梯。
幼儿教师读后感8
快乐幸福与否决定于一个人的观念,决定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前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快乐幸福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那我何尝不快乐地度过呢?”以前只是听听,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选择了不快乐地度过了一天,这些是什么?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对工作、生活的态度没有摆正:以前看到孩子们调皮捣蛋,会觉得心情烦躁,换个角度想想,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就该这样有朝气,有生命力;以前面对孩子们的犯的错误,会用严厉的态度要求他们改正,屡教不改的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久而久之满脑子都是对幼儿的不满情绪,这样恶性循环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换个角度想想,幼儿年龄小,难免会犯一些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正确引导,耐心教育,帮助幼儿改正错误,幼儿进步了,自己也开心了。“不能原谅孩子的错误,等于用孩子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应该会成为我日后工作中的一个指向标。
“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争取的!”“知足常乐!”这些富有深刻意义的话语都能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指引,愿我们每位幼儿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做一名幼师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这项工作,很多幼儿教师在“光荣地”做着,但是如何让自己幸福并快乐地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看完书之后,我认为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不是为了献身,而是对幸福的追求和实现,而幸福有着双重意义:一自己幸福,二是用自己的幸福去感染幼儿,让幼儿也感受到幸福。可是这“幸福”也不是容易就能体验的,需要有一个善于发现的眼睛和美好的心态:还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只要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就觉得幸福,或者每天早晨孩子一声甜甜地“老师早”就是幸福。但是时间越长,这些点点滴滴的幸福就会被我们忽略掉,取之而来的是一看到哭泣的小脸就心烦,一看到小朋友调皮就觉得心乱,只要有孩子磕着碰着了就会担心家长会不会有意见……就这样,幸福的感觉离我越来越远。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体现是孩子的成长和他们的真情回报,孩子的点滴进步都会让我感到愉悦和欣慰。看着孩子们有一个个蹒跚学步、任性、淘气的小娃娃成为懂礼貌、善交往、乐助人的小精灵,那种由爱的付出而收获的喜悦,能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会让我获得一种超越物质、超越生命的幸福。只要看到孩子们有了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感到由衷的快乐和满足,这也就是孩子们赠与我们的最好的礼物。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彼此之间很熟悉,一个眼神、一个拥抱甚至一个简单的手势,孩子们就会领会,如此的和谐美满,怎能不让人觉得幸福呢?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要常怀敬畏之心做一个谦逊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苍开放一己的内心,使人爱而诚恳,使人庄重而谦卑。
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本学期我选择了一本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这本书首先让我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干一行爱一行。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我想这时干好工作的第一步。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在出现问题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到幼儿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要学会感恩,知足。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我们年轻教师往往很急于求成,不够耐心。所以在工作中会对现实有所抱怨,不会调节自己的不良的情绪。
这本书也教会我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既是拥有幸福的基础,又是拥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来幸福问题一直是被哲学伦理学研讨的重要课题,但幸福是什么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应该认识到:幸福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财富,读书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以平常心来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求索心,来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幼儿教师读后感9
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好的书当然是要精心细读,细心品味。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只有细细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养才能充分吸收。
《优秀幼儿教师教育艺术99例》,我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本书以“幼儿教育的起点是成全每一个儿童”为基本理念,通过具体案例的阐述呈现了教师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为及思考。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由衷地感到亲切,因为书中的许多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那些发自内心的感悟,一次次引发了我心灵上的共鸣,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位老师的行为背后都投射着真实的、自然的教育观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读罢此书,让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幼儿做好小事、关注细节开始的。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能树立“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观念,用心关注每个幼儿,关注他们的一切——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情感、态度、习惯、心理变化,等等,从各方面去发现、挖掘、引导和培养,那么,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书共六辑99例,通过99个例子讲述幼儿教师在工作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从而得出良好的经验。我认为该书最有价值的地方是:每个案例后面都附有教育小语和小贴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从而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爱育爱,爱满心田
书中的老师们一个个满怀“爱”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爱”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孩子们的心灵是那样的纯洁、善良和乐观;使孩子们的成长是那样的欢乐、健康和积极向上!作为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样,做到为人师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都要一视同仁,将爱心平分,耐心地、恒心地去教导、灌溉。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开心,无限的关爱。
二、教之有道,专业成长
这辑中的17个小故事,充分说明了教师不是天生的,任何优秀的教师也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教师的有心和自我钻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做个有心人,多动笔记录,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平时并未局限于开展完活动就抛在一边,而是勤于动笔,对每日活动坚持总结、反思,逐渐地,将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一日教学活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反思教育教学只是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祖师与开展过程是否合理,对于偶发事件,我的处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需要引以为戒的地方又是哪里。通过反思,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学之有方,持续发展
我们知道,学习是每个人的生存之道,幼儿的学习无处不在,作为教师不应授之以鱼,而要授之以渔,让孩子拥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动力。第36个小故事中的许老师允许孩子失败,鼓励孩子努力去尝试,就是让孩子自己亲身体验,得到直接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之球抛给孩子,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天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热爱幼儿,善于发现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随机教育。
四、教育智慧,无处不在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在这一辑中的老师们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温馨的环境,教师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采取了相应的教育手段。如对待给小椅子作记号的小“调皮”闹闹,施以合适的方法,接纳孩子的独特言行;老师通过愉快地谈话让尿湿别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采用转移注意的方法巧妙应对了有着分离焦虑的依依等等。其实,在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苦肉计”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砺……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师。
书中的精彩小故事还有数之不完道之不尽的情节与内容。99例教育艺术并不是99种教育的解决之道,而是99次对教育生命的审问、感怀和确认。也许我们更应该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许我们既活在未来,更活在无限的过去,在这些纷繁复杂却又朴素平凡的场景中,有最乐意的付出,有泪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写因而温润无比的爱。
从这本书中,我受到很多启发:幼儿教育无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师工作无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幼儿教师读后感10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幼儿教师读后感11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正开始发展、机体还比较弱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强烈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随机应变”,最好能拥像孙悟空般的72变。幼儿老师一定要拥有四种角色。那就是:
一、生活中的母亲
这个世纪的孩子都是在“6+1”的`环境中长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部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从小生活在被关心的气氛中。所以当一个孩子要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总是有很多的不适应。比如,孩子会觉得幼儿园里关心他的人很少;幼儿园老师的要求很多;幼儿园里不能挑食等等。这些问题攒多了,孩子就会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就要找妈妈。所以我们幼师首先要让孩子进园后就像在家一样感到塌实。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像在家呢?简单的想,就是在幼儿园里给他找个“妈妈”。这个妈妈是谁呢?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接待新幼儿时,我们一定要做到“蹲下来,微笑,温柔可亲的说声‘你好啊!我是x老师,你是谁啊?’”这样的开场白会让幼儿从第一印象上喜欢老师。接着老师就要开始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志向等问题了。要让孩子感到老师很关心自己,甚至他的全部。比如:天冷了,衣服掖好没?今天情绪不是很好,是不是哪不舒服,还是没有休息好?午休时被子盖好没有等等。特别强调的是对因胆小不敢说话而尿裤子尿床的小朋友,老师一定要拿出更多的细心与温柔去帮助他。此时的幼儿就如惊弓之鸟,他已经很害羞了,如果老师针对此事强加指责,这名幼儿一定会再也不上幼儿园了。可如果老师拿着干衣服,带幼儿去卧室里帮他换下湿衣服,并且边换边说:“怎么不和老师说呢?你想小便就告诉老师一声啊,别害怕。不然。弄湿了衣服,会着凉的。下次想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呀!”这样,胆小的孩子又不伤自尊,还会更加信任和喜欢老师,下次就记得小便的时候叫老师了。幼儿园实行了保教结合,所以幼儿老师就要先从保育着手,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到幼儿园里也有一个关心他们生活起居的老师妈妈。让幼儿觉得在幼儿园里就像在家一样安全塌实。
二、学习中的导师
3—7岁幼儿的教育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人人都知道幼儿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中的基础。适时的教育与引导可以改变人一生。可难的是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想象力极丰富,而授课内容较广。我们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让幼儿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确实是带有挑战性的。我们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具,更要精心设计多种教法。在我的授课过程中,经常要把自己变成魔术师、故事大王、画家、演员、舞蹈家、歌手、《十万个为什么?》等角色,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注意力。往往经过改变角色的课程,幼儿对知识的吸收会更好!
幼儿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一种白听不厌的感觉。会讲故事的老师往往是幼儿最喜欢的人。当然,讲故事也是要讲究方法的。直白的念故事并不会吸引幼儿,而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再加上自己的表演,幼儿就会欢呼“yeah!”幼儿通过故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模仿能力。因此好的故事就是我们教学中的无形帮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很强的语言功底。首先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再就是必须理解每个故事的主题;最后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发挥出演员的浅质,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眼神、夸张的动作去营造出故事的气氛。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非常强,老师只需有感情的讲一遍故事,幼儿即可模仿的惟妙惟肖,还会通过故事知道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因此我一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故事大王”。幼儿喜欢涂鸦,喜欢吵闹,喜欢欢呼跳跃,喜欢问为什么。作为幼儿老师就要随时根据他们的喜好去改变教法,这也能起到正迁移的效应。孩子们最爱模仿老师,或许老师的一个无意动作,就激发了某个孩子的浅能。因此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导航系统。
三、游戏中的伙伴
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器械游戏、玩具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因为我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无论课上课下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有关。幼师天天挖空心思的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大家一起玩”、“快乐一起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发展个体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
四、困难中的朋友
别以为孩子的世界就充满了欢笑与游戏。其实小小的世界中也会有不顺心的事纠缠他们。他们除了需要大人们的爱护关心、幼儿园里的玩伴,更需要一个能听他们倾诉和给他们帮助的朋友。
这四种角色,当然,每一种角色都不是独立存在,互不相干的。相反,我们幼儿教师更应该将其溶为一体,时时刻刻、分分秒秒扮演各种角色。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奇妙的想象力,运用各种角色去赢得幼儿的心。
幼儿教师读后感12
当我的眼睛扫过这几个字,心里默念这几个字,指尖触碰到这几个字时,我就对《幼儿教师必须修炼的10项教学技能》这本书充满了兴趣。修炼一般指修心炼神,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则解释为“道教的修道、炼气、炼丹等活动”。那这本书里所指的修炼是什么呢?
我带着好奇心翻开书本,从前言里了解到这本书是对教师的实践智慧,帮助教师梳理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有效的行为经验,并尝试将这种经验提升,从而内化为教师的一种教育思想,进而真正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该书分为十个章节来阐述,这一个个标题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看完目录后我觉得这十项教学技能修炼是一个全面的修炼。这段时间我细心品读,书中有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这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读”的书。
作者在阐述每一项教学技能时都会用很多鲜活的案例来作为引子,并且依据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在章节的最后还会有一些练习,让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在本书涉及的十项教学技能修炼中,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修炼十:活动现场灵活应变的技能,下面就从这项展开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我们所组织的教学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活动,但是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兴趣、经验、思维方式等会让教学过程充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章节里主要分为三块来讲述,第一块呈现了三个案例,都是我们平时就会遇到的问题,在活动中幼儿出乎意料的回答,意外事件的干扰等,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应变的技能。《纲要》里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的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确,这些意外事件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需要教师因人、因地、因景灵活的处理。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突然有几个幼儿发现了毛毛虫,对它充满好奇,一直在观察它,过了一会又有几个幼儿围过来看了,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围在一起就走过去问:“你们在看什么呀?”当这位教师一看到毛毛虫后马上用厌恶的表情喊着:“啊,毛毛虫,真恶心,快扔掉。”老师话音刚落,这些幼儿原本高兴的神情都消失了。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幼儿有效的学习,促进幼儿快乐的成长。如果这位教师能蹲下来和幼儿一起观察毛毛虫,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再根据幼儿的需要进一步提升,那就是很好的把握了时机。作者提到在教学现场遇到问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尊重、理解、顺应。看了这些原则的内容让我想到了朱静怡老师,她从事幼教行业几十年,是位幼教界的前辈了,我非常敬佩她。朱老师就非常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她曾在公开课上根据现场幼儿的情况临时改教案,而不是控制孩子,执行教案。
第二块主要是说教师在正确引导、巧妙化解的技术上可以试试的七种方法,分别是听之任之(尊重与包容)、趁热打铁(抓住与提升)、声东击西(转移与忽略)、顺水推舟(顺应与追随)、偷梁换柱(调整与修改)、欲擒故纵(利用与点拨)、金蝉脱壳(忽略与留下)。在讲述每种方法之前都会有一个案例,再根据案例进一步说明。这七种方法很全面,几乎所有典型的突发事件都在这里出现,在这些事件里,老师的行为与话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我看了这些案例与分析,再回顾自己遇到的类似的问题,这真的是一个个很好的借鉴。
第三块是一组练习,总共有三个案例要我们分析与思考。在这些案例中,幼儿突如其来的“怪”问题,幼儿的在某场景中的心理,我们的应对方式有很多种,但怎样应对才能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不伤害幼儿的情绪呢?我和几个同事一起讨论、学习,这个过程真的是乐在其中。
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修炼的根本目的在于修心、修情、修性、修行。曾看到过一句话:“教师啊,无论你是否伟岸英俊,是否靓丽动人,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气质,你的形象就会价值连城,只要你注重修炼自己的专业品质,你就会对学生具有百般的感动力,感化力,感召力。”
在《幼儿教师必须修炼的10项教学技能》一书中,作者从一个幼儿园实践反思性专家的视角,从细节入手,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案例,提供了可学可用的教学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这真的是一本需要细心品读的书,不是只把这本书“读”完,而是一生都在“读”这本书。
幼儿教师读后感13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在书中对我们常见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个例子都是以凯兹博士亲身经历的真实问题来撰写的,在阅读过程中引发了我的共鸣,因为我就是一个一线幼儿教师,她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内心。
第十六章《教学辅导的原则与策略》这一章节的重点在描述负责辅导老师在职进修人员的角色,这让我想到了学校里所进行的师徒结对活动,活动的目的都
是一样的,就是要帮助新教师能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岗位的教师角色。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像我这样一个承担着带教任务的辅导教师而言,可以说是启发颇大。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辅导的原则里凯兹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师对情况的了解,即最有效的在职辅导课程是能协助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更适当、更正确、更深入及更专业的了解,可以协助教师与在职训练结束后,仍能保留并应用所系的的知识、想法与见解。
这一见解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带教工作。在以往的带教工作中,当“徒弟”遇到困难、发生困惑时我经常会直接给予他“药方”,告诉她该怎么做,以解决当时的问题。效果当然很明显,这个“药方”迅速的发挥了作用,帮助其解决了当前的困惑,我也从中感到满足。但是当再次遇到问题时,“徒弟”是否能自行解决呢?答案是不确定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从凯兹博士那里得到的启示,直接的药方虽有价值,未能深植于老师的思想领域中。如果做师傅的能辅导徒弟着重于对情况或问题的剖析与了解,多问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有哪些解决的方法?”“每种方法会有什么后果?”这些问题,则可以引发徒弟的思考,帮助徒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并对事情或问题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看法。那么,长此以往,徒弟便会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以后即使师傅不在场,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适当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1、延缓纠正。
文中提到辅导人员有时在观察教师的行为后,会急着纠正老师,一方面是急于协助老师改进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专业权威。但是这种做法优势过于急躁,因为有时过早地纠正会让受辅导老师和辅导人员疏离,反而会丧失长期辅导该老师的机会。
不错,在带教的过程中,每当发现新老师有做得不妥或不够之处,我总是会及时的给予指正,自以为是给予她帮助,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师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凯兹博士告诉了我:延缓对老师的纠正能使辅导人员与老师间建立足够的信任关系,使得辅导人员的建议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协助,而不是一个专家所做的批评,这样才能促进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凯兹博士的提点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带教过程中的错误之处,也让我找到了曾经带教过程中产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实让我欣喜。
2、提出尝试性的建议。
在带教过程中所提的建议最好以尝试性的语气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可以试试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较有效!”这样的技巧除了凯兹博士所说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师在运用此方法失败后的挫败感,更有利于教师实验、创造等特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我觉得这样的说话方式也更容易让受辅导的教师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说话方式不是从上至下的,而是作为一个平等的伙伴式的建议出现,也更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师徒关系。
3、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师工作室活动时,为配合袁晶晶老师的一项任务,我准备了一些资料和自己的想法,当时袁晶晶老师回复我:“亲爱的,这真是太棒了!”为了这句话我窃喜了很久,能受到这么了不起的老师的称赞,自然是得意的。可见鼓励和赞扬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凯兹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师能力如何,有时勇气和热忱的的过度消耗会导致沮丧,让他们认为不论自己在怎么努力都不会有结果。不错,如果老是听到得是辅导老师的指正,换做是我可能也会认为自己无用,从而对工作缺乏信心和热忱!赞美之言人人爱听,我们要向对待幼儿那样,坚持正面教育,多给新教师鼓励、支持以及激励,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使她们继续维持工作热忱和努力。
当然,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鼓励,赞美新老师时,言词的内容中应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体指向,如:“你的回应很不错”“活动重点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话。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感受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谈理论还是说实践,自己都缺乏一种反思、观察、辨证和理性,更没有值得借鉴的教育策略、建议与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幼儿教师读后感14
暑假空闲时,读了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感触颇深。《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述。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在凯兹教授的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
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
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其中谈到了让孩子学习语言技巧(明确的词句对话技巧);社交知识,如社交认知,正义观念,旁观幼儿的理解与技巧的学习;气质的培养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避免抱怨及搬弄是非。
可见,老师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导幼儿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策略上。在这一章节中,丽莲.凯兹博士以一个幼儿园里经常发生的事件来说明专业人员与未受过专业训练人员不同的处理方式。专业人员的反映应该是运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见解来判断,着眼于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的反应大多视当时的情况,以在最短时间内来解决事情的方法来决定行为与反应,而不是以儿童长期的利益未目标。文中描述了一些幼儿教师所使用的专业行为,为儿童发展与学习尽最大努力。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这样的事情: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为一件玩具或者某个角色而争吵。反思自己平时在处理这些我们都认为的“小事”时,自己的反应处理方式是一名专业人员该做的吗,恐怕我们常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比如手头正好忙碌着,比如小朋友本来就有许多麻烦事……这些所谓的原因,使我们常常会出现许多非专业人员的处理方式,比如“说教”,比如“追究原因”等等,而每每这时,我们都还没意识到这些方式的不妥,也许,在这些我们通常都认为的“小事”上,很少会去考虑孩子的长远发展上。反复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让我有了新的的认识,现在我看了此书,知道自己其实可以利用这件事情鼓励幼儿发展社会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出世技能,这些才是对我们的孩子终身发展有利的。
我觉得,一本好书,更何况是一本非情节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书,粗略地浏览一遍,是不能很好地去解读它的精髓的,需要我们反复地阅读反复地领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这一次,我只是在网上粗略地看了一遍,而不能说是真正地读懂了它。我想,手头若是放一本的话,我们便可以随时地翻阅,遇到问题时,把它作为我们的导师,请教于它,必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幼儿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求职简历03-02
幼儿教师中班评语07-05
幼儿教师开学寄语08-17
幼儿教师励志寄语07-28
幼儿教师实习心得10-25
幼儿教师见习报告04-08
幼儿教师转正总结12-09
幼儿教师教研总结08-10
幼儿教师研修总结07-01
幼儿教师笔试经验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