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2-04-20 08:05:2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1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14篇)

西游记读后感1

  网络、电视等平台的出现,让许多人感受到潮流的魅力。然而,在午后恬静温暖的日光下,细细品味一部经典著作,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很多人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那精彩的画面一幕幕展现,扣人心弦。到了剧场高潮,时常令人赞叹连连,拍案称绝。不得不说,经典的亦或是新拍的《西游记》电视剧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三代人的记忆。当我接触到吴承恩笔下细腻的文字,发现其虽然不像荧屏一般予人视觉激烈的冲撞,但却如行云流水,每一处皆藏着精彩,透着绝妙。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下,朝游峰洞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形象生动的描写把石猴的初始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行走跳跃,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仿佛眼前就有这么一只灵动的石猴,予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现在的青年,多半与手机为友,电脑为亲,少有一份闲情任自我思考,体会名作中奇妙的意境。

  无论是粗看还是细读,《西游记》的文字都经得住推敲。于细微处变化无穷,情节精彩处跌宕起伏。当我翻到《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这一章时,很难想到作者竟用如此丹青妙笔将哪吒和悟空的斗法描绘得使人真假难辨。“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那一个蒙差来下界,这一个欺心闹斗牛,斩妖宝剑锋芒绝,砍妖刀狠鬼神愁;缚妖索子如飞蟒,降妖大杵似狼头;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似乎真有二人决斗眼前,电光火石,刀剑相拼。

  越往后读,越能得到一种用言语无法说出的喜悦。悟空拜师学艺,大闹天宫,直到终于走上正途,随唐僧一道前往西天求取真经。这其中回环曲折,历经艰险,不需我多说,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品读一部经典名著,自己的心会慢慢沉淀,随着情节发展在不觉中感受文字的妙谛,融入自己思考的空间。《西游记》中的人物折射出的正能量,恰恰是现实所需。

  唐僧在取经途中,诚心向佛,从未改变。而现在有几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做到像唐僧一样的始终如一呢?又有多少人中途易辙,轻易就动摇了?说唐僧是偏执也好,顽固也罢,逐梦路上我们需要像他一样的坚持,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纵然再多‘妖魔鬼怪’前来阻挡,也抵不住你坚韧的决心,向前的脚步。

  八戒好吃懒做,但却心地善良。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心里悄悄多了些许恐慌和急迫,少了一份温暖和平静。看着老人摔倒在地,外国人晕倒在座,我们首先不是伸出友好的双手进行帮助,而是在游移不定,我能不能帮?我该不该帮?社会慢慢缺失了信任,抹煞了善良。也许多方面的原因让我们受到了影响,但无论何时,保持一颗像八戒一样的赤子之心,装载善良,心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扬帆起航。

  沙僧略显愚钝,却安于天命。反观当下的求职者有着希望自己如鹰一样高空腾飞的理想,但只有蛇一般爬行的能耐。理想与现实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却不甘于认命,眼高手低,永远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安于天命,是一种睿智,一种豁达,勇敢地看待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这才是真正的不平凡。真正的智者安于天命,不被浮华所累。

  孙悟空聪明绝顶,神通广大。我们应该学习的是他身上的勇敢正直和乐观自信,但许多人只学到了他的毛毛躁躁,不具耐心。其实悟空知晓天下,睿智过人的能耐才是我们应当践行的,绝不是怀着一颗妄自尊大,好高骛远的骄傲之心。

  读过这些文字,对人物性格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愈能发现情节的妙趣横生。平凡的文字在作者笔下串成篇篇精华,细腻的笔调下流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总是说自己很忙,没有空闲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通读一部名家著作。然而,只要是真的有心,手执书卷绝非一件难事,任书页清香在鼻尖萦绕,心无杂念,精神集中在文字所传达的思想上,实在是人生最愉悦身心的事。

  人们总在各种屏幕和霓虹灯下不断奔忙,手指在键盘上翩跹起舞,很少有人醉心于青灯白卷的享受。不知不觉,我们失去了太多,心被大量的琐事占据,却又显得空空落落。这时候,我们仅仅需要在全面放松的状态下,给予自己一个放飞的空间,在流溢的墨香中找寻内心的安稳平静。

  读一本好书,给我的不仅是在阅读中获得的乐趣,更能接触到一种思想,一种名家的思想,启发我去思考,去探索,发掘古籍名著中的妙义,这便是读书的最佳感悟。

西游记读后感2

  看了几天的西游记,突然感觉吴承恩写的,其实也是悲剧。四大名著全部都是悲剧,《红楼梦》当然首当其冲。《水浒传》写尽了平民的疾苦,《三国演义》说完了历史的沧桑,而《西游记》,几乎是用喜剧的手法,写了一个本来应该是悲剧的故事。唐僧几乎是个小丑,最终当了最大的官(四个之中);孙悟空才是真正的主角,结局却只是个“能打胜仗的佛爷”。大闹天宫的威风,被一个金箍、一段行程、一个正果,彻底抹杀了。

  孙悟空可谓对师傅尽心尽力了,而他的尽心尽力,却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只被贴了“驴”字标签的狮子。只因久居其中,慢慢地被磨了锐气,灭了精神,见到玉皇也会下拜了,见到观音也能俯首了,连个小小妖精也消灭不了了。我一度崇拜孙悟空,但如今,竟有一些害怕,害怕成为他的样子,在自我感觉良好当中一步一步堕落:消灭一个白骨精,都需要劳动揭谛功曹。五行山压了孙悟空五百年,但比起孙悟空的长生不老,五百年又算个什么?然而,所谓的取经,甚至所谓的正果,却是一座无形的山,压了他整整一辈子。山中道士海上神仙,看起来那等的逍遥自在,然而非个中人,谁又知道个中艰辛?

  前些日子看了《肖申克的救赎》,看到那些被判重刑的人如何在狱中生活,如何坦然的面对典狱长的奸邪、警备队长的罪恶。那是怎样的环境,饭里见到一条肥蛆,都高兴的像得了宝贝。刚刚进去的时候,他们哭喊着要出去,久而久之,他们竟然哭喊着要留下来。人性的麻木,希望的消逝,无一不让人慨叹。老爱尔兰人瑞德创造了一个词,叫做“体制化”。他说他被体制化了,很多判了重刑的人,都被体制化了。老布,一个在狱中呆了五十年的老囚犯,居然因为获得保释而差点杀人。他出去了,获得了自由。他失去了监狱的羁绊,羡慕吗?但是,他却被生活这个无形的牢笼紧紧地囚禁着。别人的眼光、生活的艰难……牢笼随着他走过每一个角落,他可以走街过巷,可以不用按时回牢,但他永远也摆脱不了那种感觉:不安、罪恶、乃至一些别的什么。最后,他自杀了,在那个狱友眼里的“仙境”中死去了。

  《西游记》写到取经归来,就再也没了下文。孙悟空成了“正果”,不再是个“散仙”,加入了真正的“神仙”行列。俗人们羡慕啊,两只眼睛都快要蹦出来了,做梦都是自己拿个金箍棒,一路降妖除魔。我不知道孙悟空会如何,但是,孙悟空决计得不到他想要的“幸福”。修成正果,意味着他“体制化”了,意味着他不再拥有自由。一个佛爷,怎么能领着一帮猴子精作威作福?一个真神,怎么能同那一帮妖魔称兄道弟?五行山没了,金箍儿也退了,但是,他再也不是“齐天大圣”了,他叫“斗战胜佛”。孙悟空终究玩不过如来佛,因为他看不透,看不透天地之间,五行之内的这个“局”。就像哈利波特与伏地魔,你死我活,打得轰轰烈烈,最终不过是邓布利多的几个棋子;孙悟空与那仙界众神,也不过是如来佛的几个棋子,而已。可怜悟空,一上仙界就动了痴心,一心要当玉皇大帝,殊不知真正得到了时,却要用一辈子的天真快乐来交换。

  《红楼梦》是悲剧,悲在“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水浒传》是悲剧,悲在聚啸山林的一群好汉,终也难逃宿命;《三国演义》是悲剧,悲在成败纠纷、是非功过,也不过是史海浮沙;而《西游记》的悲剧,却超越了这些体例。没有悲苦,没有哭啼,欢欢喜喜的一部书,合上想想,字里行间,竟都是深远浩大的人性关怀:对自由人格的向往,和对人性失落的痛惜,以及对价值观蜕变的慨叹。

  悟?谁能了悟?芸芸众生之中,但凡追求功名者,但凡妄图正果者,永远都不能了悟。“圣僧”不过是个名号,唐僧何圣之有?不过是如来看上了他的痴心,料定了他对正果的欲念,故而找个跑腿的而已。此世也好,来生也好,不能了悟者,注定见不到那一片美丽到人心底的沙滩,注定得不到肖申克的救赎。

  肖潇:对自由人格的向往,和对人性失落的痛惜,以及对价值观蜕变的慨叹。如果这一点,能再放大,以此破题阐述。就完美了。一出西游记,一世人生经。类似这个味道。

  邵晓薇:关于西游记,有很多的说法,这一种,还是比较新颖的,别样的角度,说明了很重要的问题。开头,抓住了读者的心。好有力!爱死这篇文章了!

  马伊蕾:言简意赅,见解独特,笔锋干练,我喜欢···

  陈忠国:作者的看文章的角度出人意料,带动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文章甚至事物的积极性。

  落落:到底是人性的进化还是禁锢?儿时崇拜的英雄形象剥开层层光环演绎舞台上小丑的角色,笑笑闹闹散场看着西去求经的讽刺,求取的不再是辅助终生的“真经”而是原始灵魂脾性的枷锁,自己又何不是如此?谁又能真正敞开心性率真而活?眼界限于那道无形的枷锁又如果得到真正的超越?人,更多的时候不是别人不放过你,而是自己不放过自己。

  卞秋露:西游记其实就是现实社会最好的缩影。

  申志刚:媲美于丹的《论语心得》,拜读。

  王甲再版建议:《《西游记》的悲剧》不知作者是否真的精读过《西游》原文,我总以为作者未能完全看懂。还是借《西游》之感,控诉体制耳?删!

西游记读后感3

  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求:三千字左右的西游记读后感。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他们取得真经靠的什么?靠的是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大慈大悲的胸襟,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只因为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具有高超的武功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辨别什么是妖怪,什么是普通的凡人,孙悟空与唐僧彼此间产生了许多矛盾和误解。

  比如说,《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非常狡猾,他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成功率很高。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回答者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读后感《求:三千字左右的西游记读后感》。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记得小时候,常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总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头,说:"你啊,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我想,大概每个孩子都得到过这样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孙悟空。

  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的童年,捧着一本《西游记》的连环画,津津有味地看着,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这只活蹦乱跳的小猴子就好像是我们的化身。当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时候,就象征着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当他在花果山上无忧无虑地和群猴们玩耍时,就好似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

  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就好似一个调皮的孩子,不小心跑进了大人们的世界,并且搞得一团糟,大人们想哄住他,便封了他个弼马温,没哄住。又封了个齐天大圣,还是没有哄住。而后如来出现了,伸出他的飞掌将孙悟空束缚在五指山下。严慈的父亲,终于压服了他调皮的儿子。度过了漫漫的五百年后,观世音的出现给了孙悟空新的希望,踏上了漫漫西天取经之路,也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路。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

  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

  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西游记读后感4

  在我小的时候,伴随我走过童年的便是那让我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看的《西游记》了,其中的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在这个寒假。

  我曾经认为,看电视剧多好啊,既简单易懂,又有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何必拿起一本厚厚的书去钻那些自己不懂得文字。现在看来,我当时是大错特错了,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书中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师徒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的四个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唐僧诚心向佛,心地善良,顽固执著,同时又因心肠太软而显得有点懦弱和迂腐;孙悟空正义大胆,勇往直前,聪明机灵,对师傅忠诚,全心全意,法力无边,让所有的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猪八戒虽贪财好色,又懒又馋,但从不缺乏善心;沙僧忠心耿耿,憨厚严谨,乐安天命。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在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他在这个时期是最顽劣叛逆的,但却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使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一人物形象,也许是因为他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向往——自由。他破石而出,无父无母,没有世俗的各种羁绊,他是自由的;他看到老猴的死亡便决心到远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法术,他在追求自由,摆脱死神的束缚;他大闹天宫,是因为玉皇大帝限制他的行动和自由。正因为他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获得彻底的自由,他才显得那么可爱,当众多天兵天将对他束手无策,玉皇大帝被迫请求西天如来佛祖的帮助时,让人有一种泄恨的快感,给人带来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我清楚地明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完全的自由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有许多的无可奈何,孙悟空最终还是受惩罚而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但这并不说明他有错,只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毕竟他是孤军奋战,也许正因为双方的力量悬殊,他输也输得悲壮,尽显英雄本色,让人惋惜,敬佩。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至少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包容天地,翱翔宇宙。在历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深深蕴含着人们长期以来最渴望的自由精神,这是它和孙悟空这个人物广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五行山下出来后的悟空,戴上了紧箍圈,从我行我素变得行为规范、听话了,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报恩的人。

  孙悟空的高超技艺在这时才用在腐朽的天宫王权意识中正义的用途上,他一路保护师傅到西天取经,途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他全心全意,奋不顾身去化解的,在这期间,最让人不平的就是他为了保护师傅,三次打死幻化成人形的白骨精,而唐僧却始终不相信他的解释,认为他顽劣不堪,无可救药,狠心地直念紧箍咒,疼的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他断绝师徒之情,他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

  但是他心里并没有怨恨师傅,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往肚子里吞,而且心里总是念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师傅的真心与忠诚和不怕艰难险阻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最终,他和他的两位师弟猪八戒和沙僧终于把他们的师傅送到雷音寺,取得真经。他也最终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从中可以悟出邪不胜正,真理永存的道理,在困难面前只要不气馁,不妥协,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勇敢向前,就能向成功的彼岸更进一步。

  但是,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和头上被套上紧箍圈,都有上当受骗的成分,我心中始终不明白,如来佛祖既然法力无边,为何不干脆一点,直接收拾孙悟空,而要和他比试呢?观音大士为何不在悟空对她有感激之情的时候直接把紧箍圈套在他头上,而要让唐僧引诱他套上呢?还有,在大闹天宫的时候,所向无敌,众神仙都拿他没办法,为何在取经途中,一些妖魔鬼怪手中从神佛界偷来的宝贝,他就对付不了了,最终还得去请求那些神佛的帮助,神仙们为何一开始不用那些宝贝来对付他呢?实在是太奇怪了!也许是自己的领悟能力还不够强吧,或许在几年之后再次翻开这本书,会有另一番见解,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西游记》是经久不衰的大作,能让众多读者百读不厌,它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神话小说的巅峰,不愧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读后感5

  小时候,爸爸买了好多碟片给我看,如《忍者神龟》、《西游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猫和老鼠》、《奥特曼》、《三眼童子》等等,我都很喜欢,然而,我最喜欢看的却是《西游记》。

  署假前,老师要求我们好好利用假期时间多读些文学作品。放假后,我在家里书橱中翻来翻去,啊,找到了一本《西游记》,我最喜欢看的《西游记》,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可是,书中有好多的繁体字,我不认识,很扫兴!爸爸看到我不高兴的神情,就说:“不要急,我给你到书店买一本儿童读本的《西游记》”。不一会儿,一本厚厚的《西游记》就摆在我的面前了。

  读了一遍又一遍,我深有感触,书中描写的内容比在碟片中看到的更精采、更丰富,文中曲折的情节、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都在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惊叹不已。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本领高强,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有大英雄的非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玩皮好闹。而他的特点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敢打敢斗。连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都拿他没法子,只好给他个“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不但敢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有些妖怪不但本领大而且有法力强大的宝贝,可孙悟空没有什么宝贝呀,这时孙悟空就智取。他斗不过铁扇公主的那把宝扇,可是他想法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把个铁扇公主治得服服帖帖,乖乖交出宝扇,送他们师徒四人过火焰山。他那种大胆正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一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习气。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沙僧是个真正的老实人。取经路上,他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不计个人得失,没有非分之想,不象悟空那样好名,也不象八戒那样贪心。沙僧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如“登山牵马”之类,这些琐碎平凡之事,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遇到妖魔鬼怪时,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马匹,但一旦直接参加战斗,就从不象八戒那样临阵脱逃。“四圣试禅心”时,唐僧要他留下招赘,他表示“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沙僧是个十足的善良人。唐僧虽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从佛教的教条出发,难免是非不分,人妖不辨,总给人做作的'感觉。而沙僧的善良,却是发自性情的真情实感。八戒贪色,做了一夜“绷巴吊拷女婿”,“沙僧见了,老大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绳索救下”。

  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火气攻心,是沙僧跳进水中救出悟空;见到悟空“浑身上下冷如冰”,他便不由得“满眼垂泪”,痛哭失声。唐僧被妖怪变成了猛虎,又受到悟空的“揭挑”,是沙僧“近前跪下”,恳请悟空“万望救他一救”。这种出自内心的或者说是潜意识的善良,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总之,无论老实,还是善良,都是追求正义的结果。这也说明,他的调和不是无原则的“和事”。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唐僧师徒历经磨难,他们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西游记读后感6

  (一)

  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

  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

  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二)

  读完第二章后,我的感触有如下几点:

  1)为了自己树立的明确目标要坚持不懈;

  2)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中寻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努力;

  3)知恩图报,尊师重道是人之根本。

  孙悟空为了能“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漂洋过海,登界游方十数个年头,其中所吃之苦自不必说。任何事情若想成功不付出辛苦是万万不行的,这自是世人皆知的,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会有所努力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着众多的艰难与诱惑,能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目标不放弃,始终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却极为稀少。也就是所谓的圣人立长志,凡人常立志。

  孙悟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长生不老,躲过阎君之难”,他也是一如继往的向着他的目标努力。在求仙过程中,他开始访了无数的地方都没有访到仙家,如果他中途放弃或者改个目标,学写武术就算了,也就不会最终学得仙道。就在他拜了菩提祖师为师后,祖师问他要学什么道时,他也是非能长生者不学,甚至不惜惹怒师傅。孙悟空可以坚持自己的志向不妥协,可以为了自己的志向奋斗终身,他的执着是众人所不能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另外,凡事除了努力外还要有这方面的天赋。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情是你倾其所有都做不成的。天赋其实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无色无味无形却又实实在在存在。有些人轻轻松松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人费尽力气也不过表现平平。孙悟空在学道过程中,因非长生者不学而惹怒师傅,师傅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若不是孙悟空有此悟性,知道师傅是让他三更从后门进入,秘处传他道法,他也学不成如此仙道。

  做人一定要尊师重道。孙悟空虽然性格乖戾,不服管束,但对自己的师傅尊重有加,师傅睡时不敢惊动,师傅传道叩头礼拜,就连师傅赶他走时也是无奈拜辞。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懂得尊师重道。

  我希望能从每章的西游记中品味出一些人生哲理,这样它能对我今后的工作、生活有所激励,能使我的心平静下来去做好每一件事。

  (三)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第二章,第二回,感触很深。

  石猴不愿碌碌无为的活着,也不愿别的妖魔鬼怪来欺负,它下决心拜师学艺,学长生不老之术和武艺,它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三星洞,拜师学艺。

  它的师傅看它吃东西像一个猢狲,就把狲字的“犬”旁去掉,说:“你就姓孙吧。我门下有十二字排行,到你正当‘悟’字,你刚开始学艺,什么也不会,称之为‘空’,你就叫-----孙悟空吧。”石猴有了姓名。

  孙悟空的师傅让它干了八十多年的零活,看它学艺真心,就开始传输它真谛,孙悟空勤学好问,很快学会了长生不老之术、武艺和驾筋斗云。

  通过阅读这一章回,让我感悟到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想成功必须要靠坚持、细心、努力来完善自己。

西游记读后感7

  不知他人作何想法,但是年轻时的我,是想要成为悟空一样的英雄的,这样的意愿不仅强烈,而且贯以行之,因此半生挫折起伏,骨气铮铮,且不肯磨于现实,非要秉着一股傲气,在凡尘晃荡。

  也许便是因为从少年时就中了《西游记》的毒吧,想那猴子,天地生养,不知何所来,又不知何所去,然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时值青春无畏之际,心中便自有一股不平气,左冲右突,贯穿天庭,以为“齐天大圣”,世间再无有可阻自己心意者。

  无论妖魔也好,神仙也罢,只要不合真理的,便要举棒千钧,冷笑嘶喊: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但终究,生活的现实犹如佛陀的五指山,一落五百年,教我知了天外有天,再恍惚,红尘蹉跎弹指间,四处碰壁已不再是少年。

  半生再回首,倒是看到自身的困顿,除了毫无用处的骄傲,我原来和英雄二字无缘无份,毫不沾边,倒是身上的习性,却是和八戒有得一拼。

  所以如今便拿了这份感悟来,与诸君分享,看看世间与我如出一辙之人,又有多少;这凡尘里,本想当那悟空的,却终究活成八戒那样子的,又有几成。

  八戒最深入人心的模样,肯定就是贪吃了。连那宝贝人参果,也是被他三两下吞下肚中,到最后却是滋味都未曾尝到,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那诸位可是贪吃的?以我观之,世间不贪吃的人,少之又少了。爱美食的,可谓遍布中华大地,那路边摊上狂吃小龙虾的身影里,可有你?

  也许有,也许没有,但在贪吃这一点上,反正我是必中的。

  说完好吃,接下来自然要讲八戒的懒做了。但若是客观地讲,八戒其实也算不上有多懒惰,因为一路西行,整天都在赶路,只是偶尔偷奸耍滑,才能得空休息一下。

  而这样的心理,有没有像极了工作中的你,平时总是兢兢业业,但心里总还是对工作有些抵触的,偶尔便要偷懒一下,而且偷懒之后,还暗暗窃喜。

  老实地讲,我便是这样的,对于工作和事业都不算特别努力,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总是要在自己的舒适圈呆着,安全温和,不肯多踏出一步,走到冒险之地去的。

  所以,我成不了悟空。

  八戒又是贪花好色的,在天上做天蓬元帅的时候他就敢调戏嫦娥仙子,做了妖怪之后呢,就硬要做高老庄的女婿。及到取经路上,见了美人,往往便挪不了步,收不了心,于是就总是中计,被妖怪所欺骗。

  但若是仔细分析起来,八戒在美人身上其实半点好处没捞着,还惹了一身的骚。

  而在好色一事上,是男人就没什么不好承认的,连圣人孔子都说“食色性也”,更不要说我等凡人了。

  当然,在这一点上,我倒是能骄傲地,盖因我对妻子,端的是忠贞不二。虽然看到美人,我也是要驻足观赏,但是贪念却是没有的。

  八戒又是胆小怕事的,一有危险,又总是想逃的。对于困难,也总是避开的多,面对的少。

  在这一点上,世间如此样者,不知凡几吧。所以,世间也许还是有“鼠胆英雄”的,但是如果不做梦,清醒一点的话,就能知道自己确实不是英雄的料了。

  不过有必要给八戒正明的是,八戒其实倒是善良的。虽然有些小心机,小自私,贪些小便宜,但他从不主动去伤害别人,终归是善良的。

  而且猪八戒的嘴特别甜,总是能把唐僧哄得开心,所以唐僧倒也是最宠他的,而悟空辛苦勤恳,开山劈水,平时却不是受宠的,只有战斗时,唐僧才能记得,要呼喊“悟空救我”。

  猪八戒又是个有情义的。

  他对嫦娥都要念念不忘,对高老庄也是经常心中惦记;而对唐僧又很是尊重,视为珍宝一样的吃食也是往往先递给了师父;他也从不欺负沙僧,总是好言好语的;而对于悟空,因为老是被欺负的缘故,总是要顶顶嘴,但心底却是服气的。而整个取经团队一旦有了危险,他虽然胆小害怕,却也总能硬着头皮去战斗,不会真的抛弃逃离。

  所以写到这里,诸位倒是可以比对比对了,喜爱美食,偷个小懒,善良有情,又有些许小心机小自私,又不是特别肯努力上进的,是不是活脱脱的又一个你?

  因此我再看《西游记》的时候,看到八戒的种种所为,有时就会想:“啊,原来我也是这样呢。”

  于是对于这样的八戒,非但讨厌不起来,反而觉得真实,还有些可爱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我发现自己虽然活成了八戒的样子,但是很不幸的是,现实生活的结局却远不如八戒圆满。

  猪八戒这家伙,跟着英雄孙悟空,拍着唐僧的小马屁,最后却是混了个净坛使者的身份,可谓是不愁吃喝,无忧无虑,比之我等还在红尘中挣扎奔波,确实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所以,孙悟空的英雄梦,这辈子是别指望了;猪八戒的好日子,倒还可以努力努力去把它实现了。

西游记读后感8

  中国有四本书非常有名,它们是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还有《西游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大闹天宫,偷吃仙桃仙丹,不把玉皇大帝放在眼里,还自封“齐天大圣”。用他的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惹怒了如来佛祖,便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唐僧救了他,他便跟着唐僧西天取经。为了师傅的安危奋不顾身的他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各路神仙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其次是二师兄猪八戒。他贪财好色,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还特别爱吃,每次孙悟空叫他去找食物,他总是打着找食物牌子,却总是在半路睡觉,或者是找到了食物在回来的路上也吃得一干二净了。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虽然他很贪吃,但是也非常护主,丝毫不比孙悟空差,一旦唐僧有危险也会那把九齿钉钯奋不顾身的去救他。

  然后是三师弟沙悟净。他心地善良、安于天命,他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最后是师傅唐僧。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而且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自我要求严格,坚持原则,规范严谨,善于发现问题,低调不张扬,遵守时间。

  就是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西游记名著最新读后感作文4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西游记》,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精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四人,真是艰难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大家都受尽了煎熬!

  其实,我们学习也像取经,有些人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儿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的念头。我们有的同学也是,遇到难解的题目毫不畏惧,一定要不断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来,也要找老师弄懂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诚恳老实,对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总是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像孙悟空,活泼好动,足智多谋,特别聪明,对学习有很强的兴趣,回到家,总是把当天所学的复习一遍,把没有学的预习一遍。如果大家都像唐僧、沙和尚和孙悟空一样,有对学习有坚定的决心,就会像他们一样,“取得真经”。

  看着师徒四人的坚定不拔,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是自形惭愧。

  6岁那年,瞅着别人如小鸟般在溜冰场上“飞翔”,我也禁不住动了心,非缠着妈妈要买一双溜冰鞋。妈妈拗不过我,便说:只要你学会了滑冰,我就给你买。”“好!一言为定!”不过,当我摔了几脚后,就气呼呼地把溜冰鞋给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瞧着别人溜冰时轻盈矫健的身影,我也只有望“鞋”兴叹啦!可唐僧师徒呢?一十四年后才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妖魔鬼怪、艰难险阻也没有放弃。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西游记读后感9

  在西游记里面,我们是不是觉得如来佛祖是最牛逼的,其实有个人比如来佛祖还牛逼比他更高的,最牛逼的这个人就是孙悟空的师傅菩提老祖,孙悟空算是优秀,唐生算是卓越,观音菩萨算是辉煌,如来佛祖做了个局让他们西天取经叫神奇,佛陀是在哪里开悟的?是在菩提树下开悟的,菩提老祖不但是孙悟空的老师,还是佛陀的老师,整个西游,就是菩提老祖做的局,孙悟空为什么会大闹天空啊,孙悟空为什么会学72般变化呀,所有的一切全是菩提老祖做的局,来讲讲悟空的故事吧,让你们第一次认识一下真真正正的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蹦出来以后,那些猴子都不搭理他,说他是异物都不跟他玩…,后来孙悟空就想,我必须得跟他们玩啊,看到一个山洞,啊...流着水,就跟那些猴讲,有没有人敢隔着这个瀑布蹦到那个山洞里,猴儿们都说没有,孙悟空说在下我也不敢蹦,这样吧我提议啊,如果有猴敢蹦过去,而且没死的,咱们就拜他做美猴王,如何?其他猴子不敢蹦啊,说行,谁敢,孙悟空说,那既然都没人蹦,我来试试吧,有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孙悟空虽然是个底层的,虽然是个普通人,但是他是拥有优秀素质的人,他不是瞎逞能,他蹦水帘洞是为了夺回整个美猴王的宝座,结果悟空一蹦,成功的蹦进了水帘洞,他成为了美猴王,整个猴山所有的资源全是他的,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带着猴子猴孙们玩,那可过瘾了,说句不好听的,这已经是猴群里的首富了呀,就在这个时候,悟空没有满足,悟空突然看到有一只老猴喝酒喝着死了,生病了...肚子疼了,悟空马上就问老猴....哎他们是怎么了,老猴说,是猴都得经历生老病死啊,悟空说那可不行,我要长生不老啊,生老病死太痛苦了,怎么样才可以长生不老,那得跟神仙学习啊,那神仙在哪....?

  不知道,反正咱这个猴岛没有,但是那个老猴说了一句话,传说咱飘洋过海到了东海岸那个地方,东方有个智者,那是个大觉者,那是神仙下凡啊,那个老猴知道这件事,但是那个老猴从来没有行动,但是这个时候悟空做了个决定,飘洋过海,就搞了个竹筏漂啊漂,这一漂,在海上漂了整整八年,真是九死一生啊,结果终于飘洋过海来到了海岸,有没有学到菩提老祖的真本领呢,没有,不是菩提老祖不想教真本领,你们有没有发现,所有的真本领,都是私底下一对一传授的,叫衣钵传人啊,追随才能获得精髓啊,这个时候悟空就发现了,听公开课是开悟不了的哈哈哈,悟空就在想....,怎么样能得到老师真传,结果想着想着走神了,老师看他走神了,就走到他后脑勺上敲了三下,悟空好好听课,不能上课玩手机,就这一敲,悟空知道了,没有机会我也要创造机会,晚上三更就跪在老师门下,不走了....,师傅说何人在外面喧哗,悟空叫着师傅师傅,师傅说你来做甚,悟空回答师傅不是你说的吗,晚上三更要我找你,你传真本领,师傅说,没说啊,悟空说你在我后脑勺敲了三下呀,反正今天你不教我我就不走了,师傅一看这猴子不好糊弄,师傅毫无保留因材施教,问悟空你想学什么,悟空说我就想长身不老,那为师传你一个72般变化,再传你个筋斗云,一个跟斗就十万八千里,但是为师把丑话说在前面,学会了我的真本领不得人前卖弄,如果被为师发现你在人前卖弄,我将将你逐出师门,这在干嘛?这是在种心矛啊,为后文做铺垫,讲完这句话悟空就开始学了,很快就学成了,学成以后悟空没有想去人前卖弄啊,他没有人前卖弄,但是就有一帮师兄弟问他,学到什么本领了,悟空不能展现啊,你能听懂吗,师兄弟调侃他说你看被骗了吧,你看后悔了吧,悟空受不了,悟空一想:变变变变…这一变不要紧,师傅来了,悟空,为师不让你人前卖弄你还人前卖弄啊,你回去吧,师傅说,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将来一定会闯大祸的,给为师脸上摸黑,从此以后,不得跟别人说你的老师是我,凡在人前提出为师的名字,被我抓到挫骨扬灰,其实这都是在给悟空种心茅啊,悟空结果就很沮丧啊,没办法就回到了花果山了,注意啊,悟空在花果山待了十年啊,从来没有听说过花果山这一带有妖怪啊,结果自己回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一帮妖怪在大闹花果山,那悟空学了真传本领,马上就把妖怪三下五除二降伏了,降伏了那些妖怪还忽悠孙悟空,大王你就牛逼,但是你这…,你这身上穿的衣服不行,穿身铠甲好,那什么…称手的兵器也没有,后来就去到东海龙宫,这一步一步你们有没有发现,仿佛就是被人设计好的,那些妖怪哪里来的,那些公开课的学员去挑拨悟空显真本领的学员,哪儿来的?

  其实那全是局,就是为了让悟空大闹天空,让悟空被压到五指山下,再去西天取经,换句话讲,整个西游你说是如来做的局,不如说是菩提老祖做的局,菩提老祖才是真的神啊,神奇的上面才是什么,才是真神,是神,什么是真神,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没有发现西游记前几集都在讲菩提老祖,结果后面再也没有了,曾经悟空想师傅,还专门跑回他曾经上课的地方找师傅,可是师傅没在了找不到了,菩提老祖从此以后再也没出现过,写到到这儿,懂了吗?一个猴都知道学习你不学习,你连猴都不如呀,如果悟空没有学习,他怎么可能成为齐天大圣,更不可能后来成为斗战神佛钢铁侠,对不对,真真正正的做局者是自己做个局自己根本不在局中,没有人知道这个局是他做的,这才叫最高的做局者,到这儿以后才发现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都白看了,哈哈哈!

西游记读后感10

  ★《西游记》之梦斩龙王读后感:

  《西游记》第九、第十回中说了件有趣的事,泾河龙王为使袁守诚预卜落空,私改降雨时辰,雨量,西游记第八回感悟。又以所占失准捣毁袁守诚卦铺。袁守诚断言龙王因违旨将被唐丞相魏征处斩。并让龙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唐太宗梦见龙王求情,许之,命魏征入朝随侍,使其没空斩龙。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打了个瞌睡,梦斩老龙。老龙王最终还是一命呜呼,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我觉得龙王该斩,一是瞧不得别人能干,嫉贤妒能,无事生非;二是为了私利,忘忽职守。倒是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却不辨好坏,一味地做老好人,令人大跌眼镜。

  ★《西游记》之五行山下读后感:

  如来祖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唐僧玄奘在观音姐姐指点下,立愿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在五行山下,唐僧解救被压了五百年的孙悟空,并收为徒弟。悟空接受劝告,立誓保护唐僧,戴上了紧箍咒。读到这里我有些心酸,一代英雄终于被束缚在一个小小的铁圈里了!这或许是他为取经这个正义的事所做的牺牲吧。

  ★《西游记》之收复小白龙读后感

  唐僧与悟空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观音召出小白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小白龙也曾经是叛逆者,现在加入了取经的行列,从此将默默无闻地驮着唐僧,奔驰在前往西天的崎岖道路上,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埃

  ★《西游记》之高老庄读后感:

  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太公之女,欲收复妖怪。妖怪取出九齿钉耙与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是取经路过此地时,便跟悟空去拜见唐僧,原来他是天上被贬的天蓬元帅,错投猪胎,后经观音点化,愿保唐僧取经。唐僧给他取名“猪八戒”,真是天上掉下个猪八戒,有了他西游变得搞笑多了。

  ★《西游记》之流沙河读后感

  流沙河中突现妖怪抢走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至此,西天取经组合总算凑齐了,各位做好准备,好戏就要开演啦。

  ★《西游记》之人参果读后感:

  万寿山五庄观中有仙树结人参果,据说味道鲜美,功效神奇。悟空偷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被二童子发现,大骂唐僧。悟空怒将树弄毁。观主镇元子神通广大拿下唐僧师徒索赔。悟空请来观音救活果树。作者真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出这么可爱的人生果,真想咬上一口,不过没经主人同意就偷吃总是不对的,而那二个童子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好像也不符合“行为规范”哦。

  ★《西游记》之勇斗黄袍怪读后感: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放了唐僧。唐僧为公主传信给国王。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去战黄袍怪,沙僧被擒。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化作宫娥,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用激将法从花果山请回被师父赶走的悟空。众人努力打败了妖怪,使唐僧恢复原身。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西游记》之观月悟禅读后感:

  第三十六回中,在一个月圆之夜,师徒四人来到一座破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我觉得面对相同的事物,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对世间真理的追寻,最终会殊途同归的。

  ★《西游记》之降服金银二怪读后感:

  取经路上,唐僧师徒遇到了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率众妖的阻挡。这两妖怪法力高强,而且拥有厉害的法宝:葫芦、宝扇、幌金绳。悟空斗智斗勇、屡败屡战,终于降服妖魔。却原来是太上老君受观音之托,让二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这种考验后面还有好多,最终,他们经受住种种考验,取得了胜利。“工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但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西游记》之真假悟空读后感:

  这是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悟空打死谋财害命的强盗,却被唐僧赶走。于是假悟空出现了,打倒唐僧,抢去包袱,并声言自己将去西去天取经。真悟空闻讯与假悟空怒斗,两个悟空挥舞金箍棒上天入地一番恶战。一时间真假难辩。后来如来指认假悟空是六耳弥猴,使他现了原形,悟空一棒将其打死。假作真时真亦假,谁真谁假谁能辨?一善一恶,或许正是悟空心中的善恶相斗。其实,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有克服了恶的心魔,才能显现出善的本源。

  ★《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读后感:

  取经路的前方有火焰山挡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灭火,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不肯出借,还与牛魔王联手跟悟空大打出手。经过三次斗智斗勇,悟空终于取得芭蕉扇,扇息山火,师徒继续上路。其中,悟空变虫子巧妙地钻入罗刹女腹内翻腾,让她只得将扇借给悟空,这一节令人叫好。看来要打败敌人,战胜困难,除了勇气、力量之外,还需要一点智慧。

  ★《西游记》之通天河遇险读后感:

  第九十九回,唐僧师徒历经艰险终于取得真经,观音姐姐发现距九九八十一难之数尚缺其一,就让四众返程时重过通天河。老鼋驮四众渡河,但因唐僧忘记向如来问他所托之事而将师徒四人和马匹抛在水中。由此可见做人应该讲诚信,要千金一诺,承诺的事就该认真去做,不要言而无信。这也是我读《西游记》的一个领悟吧。

西游记读后感11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愿望,但一个人的愿望却由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了解、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不同而会不同和变化。在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心中,他的愿望是种臆想,既空洞又乏力,总是伴随着自身心态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不定,幻想着的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在心中也不知道自己该去为自己做些什么,因而一直得过且过,拖拖沓沓地过日子。平凡而美好的愿望是一个人为了家庭和个人的安宁幸福而自觉地努力和把握住可能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的愿望的实现而行动。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因为内心里有一个心怀的不懈的人生愿望引导着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获得转机和成功。

  不论一个人的愿望是什么,愿望的本质是“空”的;它是一个人在现在对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和渴望。因而有必要在现在里自觉地作出朝着自己所设想和渴望的方向努力于自我实践的和完善。——这种朝着自己的愿望自觉努力的行为和过程就是奋斗,必然会发生内在成长。当一个人始终如一地继续这种努力,那么他的设想和渴望就会从其长久的自觉努力中蒂结而出。但是,一个人的设想和愿望往往被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好存在所支配和诱惑,——把它当作自己人生要去实现的目标,从而错过了出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的人生愿望。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愿望是来自自己内心中的自我肯定和信任,所形成的自我期许,而不是依据自身的客观状况产生的目标才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也会因为知道自己人生为的是什么而不会被生活中存在的其它美好事物所诱惑和支配,会自觉地予以回避和抛弃、甘愿被他人称之为“傻子”和“懵懂”。

  人生追求的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达成自身生命旅程中存在的真理,一切发现和创造、即一个人在社会中所确立的事业都只是这一过程结出的果实。它是根基于一个人确信自身具备无限的潜能、未来将要肩负和完成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业的动机上的人生自我期望所做出的长久的不懈努力的一个归结。因而他注视的是自己的品性才华、思想意识和人生体验(努力)能否帮助自己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自身所感知到的人生使命。每个年轻人都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人生定位、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求人生的奋斗目标,这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出路、寻找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无限心力渴望去达成的伟大事业。但这只有其在已往的生活中一直在始终如一地自觉努力中提高和完善自己,并准备好了自己在未来遭遇到来自生活环境中的极大诱惑、压力、是非曲直和看似不可逾越的人生障碍时不会分散、转移和放弃自己所确立的人生选择。那么,目前所寻求的生定位、目标才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自己真正的人生信念,否则,即使是找到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最终也会不堪寞社会观念的混乱、人生的颠簸、环境的压力而成为自身人生事业和人生选择的叛徒。——这根本上是他们的内在素质、品格和意志不协调的原因,他们在自身心的矛盾斗争中自己击败了自己,从而放弃了去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伟大人生和事业。

  毛泽东曾说:“如果一个人十年来未找到真理,十年都未立志”。找到了自身生命中存在真理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找到了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人生和事业,一个人如何才能人生定位,找到和确立自己始终不渝的人生信念和目标!这只能其从的人生努力奋斗中去探寻追问,只有其人生体验才真正包涵了他人生的独一无二、包涵着他生命旅程中的真理。他必须在其深心里问他自己:“到底我该生该干什么?!”你必然能干成什么!在你的人生努力中要真诚地执于自问。那么,在你的苦苦的自我追问之下,在所有的世俗社会所引发的人生愿望和目标全部消失之后,一个出自你内心深处的、综合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将会激励和唤起你去始终不移地去实现它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会自你心中升起!它就是你人生中、心灵深处升起的太阳。即使是在你未来的人生征途中处身黑暗,你都能看到人生和事业的依稀希望和光辉,它将唤起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去成就你这独一无二的伟大而辉煌的人生和事业。

  你与生俱来的、在你心中激扬流淌着的那股心力、内在力量,名之为悟空,行者就是你必须要以自己的行动在生活的实践中肩负和履行你的责任和道义,一个人对现实的关注和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生活能力名之为猪悟能,八戒就是自己为生活之所得必须要严格遵循的一定准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内心发生的矛盾冲突,因左右为难而容易导致人生的倾斜——能否行之于中庸、泰然和镇静——这种能力名之为沙悟净,和尚就是服从于高尚的目的和动机;对自己所觉知和把握的是和真理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和遵循,这种坚定的意志力称之为龙马;而在内心里始终如一地抱持一个自我期望的、要去达到的一心之所系的心愿和目标就谓之为唐僧。——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成就伟大的伟人和天才都具有的成就伟大事业的五种伟大的内在素质。正是这五种协调的内在素质,使人们一旦发现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始志不移地去达成它。——这就是牛顿何以在获得苹果落地的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马克思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获得了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发现了经济规律的内在原因,事实上,有广泛的人在苹果落地、衣食住行……中产生过困惑和启示,但人们不会把这个问题当真地去探索出个究竟,他们在真理召唤他的时候会放弃它,对它弃耳不闻。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五种良好的内在素质,他就会在自己的人生中不遗余力地去为真理而斗争。

西游记读后感1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溶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俗话说:“妖为鬼域必成灾。”西行途中的妖魔,决不仅仅是一般困难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一些危害人民、无恶不作的封建黑暗势力,具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的真实内容。过去曾有人把妖魔指为“农民造反者”,而现在仍有人把妖魔美化为“敢于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的‘娇魔’”。这些说法,实在很牵强。实际上,《西游记》里的妖魔都是一些超越了常人的“特殊”阶层,他们与仙佛一样,是可以长生的,是拥有法力的,而这里的所谓法力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中的权力。所以与其将他们看做是“农民造反者”,更实际的划分应该是将他们看做“神”这个大范围的一员,他们其实就是“神”里面的蛀虫。不但不为民谋福利,而且时常劳民伤财,大肆搜刮剥削。孙悟空,就是这些蛀虫们的克星。他对付这些人从来都不手软,尽管许多时候并不被唐僧所理解,他仍是义无返顾地将他们扫除。哪怕事后又被满天仙佛将“妖魔”领了回去,甚至招致唐僧狠心驱逐,除害护航之心全不曾改。

  从东土到西天十万八千里,遇到的妖怪头子就已经有几十个,但他一条金箍棒打遍西天世界,令妖魔鬼怪闻风丧胆。并且他同妖怪斗争,大多数都是主动进攻,只要一听说妖怪扰乱人间,就决不放过。收伏八戒之后,他就对引路的高才说:“以后但有妖精,多作成我几个,还有谢你处哩。”第六十七回驼罗庄主人请悟空捉妖,悟空当即向上唱个喏道:“承照顾了。”八戒在一旁就这样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很能说明悟空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作者一再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赞扬孙悟空“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在通天河畔,他不仅救下了两个“祭赛”妖精的幼儿,而且除灭了妖怪,免除了老百姓世代的灾害。比丘国、朱紫国等故事,都是孙悟空主动进攻,为民除害。他每次捉住妖怪头子之后,总要把小妖消灭干净,以免给百姓留下祸患。可见,孙悟空已经脱离了专为自己斗争的性质,而是为了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为了弱者而斗争。

  孙悟空的形象实质不仅在于敢斗,更在于斗则必胜,故为“斗战胜佛”。他取得斗争胜利有两个法宝:一是武艺高强——这在大闹天宫中表现得尤为精彩;一是善于斗争,亦即有勇有谋,斗智斗勇。他经常变成蚊子、苍蝇、蟭蟟、虫,钻到妖精洞里去弄清妖精的底细(如黄风怪);或者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的来历,然后根据这些妖怪的特点,寻找相应的对策(如黄袍怪);有时他又化为妖精的丈夫或妻子去欺骗妖精(如三调芭蕉扇)。或者赚来妖怪的法宝,反置妖怪于死地(如计盗紫金铃)。他还善于运用钻到敌人肚子里去的战术来制服妖精(如黄眉怪)。他机智灵活,随处设计,常常令妖怪防不胜防。

  最后,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五人中,孙悟空成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如来给他的“政治鉴定”认为孙悟空成佛是因为其“炼魔降怪有功”,可见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群体做出了贡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标。

  唐僧师徒4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最终,他们战胜了难关,取得了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恰当不过。而我们,只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也会取得最终的成功。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学习就好像是要去取得真经。在学校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像猪八戒,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都马马虎虎,有的则像沙僧,诚恳老实,踏踏实实。有的像孙悟空,活灵活现,足智多谋。而唐僧则是心地善良,不愿气馁的人。若我们在学习上能个个都是唐僧,孙悟空,沙僧,有对学习的信念,那一定会取得成功。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感谢吴承恩,是他用他那超凡的想象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西游记读后感13

  《涅槃经》有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法对世间因果报应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给予了客观的描述。

  《西游记》对宗教、神权做了一些讽刺,但并没有完全否定宗教,否定神权。作品中有许多地方宣扬了佛法无边、因果报应和宿命论。

  在第三十七回至第三十九回中写到乌鸡国,连年大旱,草子不生,民皆饥死。国王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虔诚,可还是三年无雨,河尽井涸。正在危难之际,从钟南山来了一位全真道人,他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真乃是乌鸡国的福星。大雨后,又是阳春红杏夭桃,万紫千红;盛夏鸟语蝉鸣,万木葱茏;秋天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冬天衣食无忧,举家欢庆。文武归衙,嫔妃转院,国泰民安,一派盛世景象。国王感激不尽,便与全真道人结为兄弟,同桌而食,同榻而寝。

  然而日久天长,全真道人对皇室的生活越来越仰慕,于是“邪从心上生,恶到胆边来”。一日,国王与全真携手在花园里赏景,到了八角琉璃井边,全真向井里抛出一物,金光闪闪,就在国王上去看时,全真一把把他推入井中,盖上井盖,堆上泥土,植一株芭蕉,紧锁园门。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了国王,掌握朝政,拥有文武百官,霸占三宫皇后,六院嫔妃。一晃就是三年。

  正是全真的贪恋人间富贵,才起了邪念。正是国王抵制不了金光的诱惑,和对全真的绝对信赖,才在不设防时,一命呜呼。

  唐僧乃金蝉子下凡,十世修行,被观音菩萨选中,由唐王派去西天取经,路途得了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更是降魔能手。

  乌鸡国国王三年水灾期满,自己是一幽魂,无法看到自己的前途,也无力抵抗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不得接近唐僧,夜游神用一阵风,将他送至唐僧跟前。这也是他的造化,他一直是一个向佛之人,好善斋僧,有较好的口碑,才有神来相助。国王在梦中给唐僧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请求唐僧派徒弟去捉拿妖魔,辨明邪正,归还自己的江山和子民。

  就在悟空与那魔王全真几近周折,将要一棒击中他的头顶时,文殊菩萨赶来,急喊手下留情。原来,这魔王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文殊菩萨收服了他。

  在《西游记》中,有好多妖魔都与神仙、佛祖、菩萨有关:比丘国国丈是寿星的坐骑白鹿;平顶山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护金炉、银炉的童子;通天河的魔头是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的司磬赤眉童儿;狮驼山老怪和二怪是文殊、普贤二菩萨的青狮和白象,三怪大鹏金翅与如来有亲;陷空山无底洞的老鼠精是李天王的义女;碗子山黄袍怪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中“奎木狼下凡”;玉兔精是嫦娥的玉兔等等。这些妖魔鬼怪都受到了主人的保护,为非作歹却不受半点报应、打压。就拿青毛狮子来说吧,文殊菩萨说他是佛旨差来的。这样侵夺帝位、霸占国土的妖孽,竟然还是奉佛旨而来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

  原来,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深得佛的欣赏,佛就差文殊菩萨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在当时的认知领悟里,佛是至高无上的,大多数人都想得道成佛,去极乐世界。可乌鸡国国王,怎奈他一心向佛,善行乐道,却与佛界插肩而过,也许是他的修行还不够吧。

  文殊菩萨不能原形来见国王,只能变成一位凡僧,向国王来化斋饭。文殊菩萨用一些言语来难为国王,国王肉眼凡胎,哪里认识文殊菩萨,一气之下,下令把他绑了,送在那街水河中,浸泡了三天三夜。自古以来,皇帝是不会有错的,他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容许任何人来顶撞,即使是“指鹿为马”,也要绝对服从,这种特权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一直没有人去触碰。

  国王的所作所为换来了灭顶之灾,如来知道文殊菩萨被如此对待,就派青毛狮子来推乌鸡国国王下井,浸泡三年,以此报文殊菩萨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乌鸡国国王正因为当初把文殊菩萨浸泡了三天三夜,才招来了三年水灾,这就是因果报应。从佛学的角度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乌鸡国国王三年水灾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也是对后人的一种教化: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们都知道,佛学提倡:宽厚、大度、仁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然而,文殊菩萨在乌鸡国国王不知情的情况下,以言相难,他的做法也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他有错在先,纵使国王的做法有点过激,但他们以牙还牙的做法,也非佛家宣扬的本真。如果说国王凭借自己的权威,滥用刑法,如来和文殊菩萨也有如此嫌疑吧?

西游记读后感14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书要数《西游记》了。光是电视剧就看了不下于十遍,每次看都有新的心得。第一遍看是看热闹,后几遍则是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品质。不得不说这真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名著”。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是根据唐代的玄奘到遥远的古印度天竺去讲述佛教的事而改编的。里面又加上了机智灵巧,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懒惰贪吃、忠心耿耿的猪八戒;任劳任怨、一心向佛的沙和尚。他们共同保护他们的师傅—唐僧去印度取得真经,在我国佛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片段,其中最耳熟能详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非常狡猾,她想长生不老,就想捉住唐僧吃唐僧的肉。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想借助孙悟空不在这一机会对唐僧痛下杀手,因为唐僧一向是以慈悲为怀,所以这个办法很容易成功。果然孙悟空去为唐僧化缘了,白骨精发现这是天赐良机,便变作一个年满十八岁的女子走到了唐僧面前,用花言巧语哄骗了唐僧和剩下的两个徒弟。刚要下手,孙悟空就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认出来是白骨精举棒便打,不料,白骨精把假尸留下,真身回到了白骨洞。唐僧本想把孙悟空赶走,在两位徒弟的劝说下,孙悟空便留了下来。故事中唐僧第一次误会了孙悟空。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的变化,都被孙悟空识破。到了第三次变化,孙悟空忍无可忍。举棒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以为孙悟空接二连三的行凶,把孙悟空赶走了。这次唐僧真的误会了孙悟空,本来孙悟空的目的是保护唐僧,没想到却错以为行凶杀人。只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而唐僧却没有,所以彼此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很多误会。

  《西游记》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各有各的特点。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人生旅途中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样,每走一步,都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艰难险阻不会吓倒我。对待学习,我要学习孙悟空那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唐僧的目标坚定;在生活中要像唐僧、沙僧那样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但有时,也应学学猪八戒的“懒”,忙里偷闲,给自己一点休闲的空间,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西游记读后感(14篇)】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读后感15篇04-13

四大名著西游记读后感04-14

《西游记》 读书心得04-07

【热门】西游记读书笔记04-15

西游记读书笔记【精】04-10

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03-31

西游记读书笔记【推荐】03-30

西游记读书笔记【荐】03-25

西游记读书笔记【热】03-19

西游记读书笔记【热门】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