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汇编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
自打记事以来,耳边就常常充斥着“快吃,要迟到了!”“快点儿做,看,都这么晚了!”“呦,你怎么会这么慢啊?”这一类的话语。没错,这些话基本上都来自于我亲爱的妈妈。“快”几乎就是她的口头禅,所以,我也只得在她的指令下,尽可能地快一点,再快一点。好像钟面上一根被拨快了的分针,更像一个不停被抽打的陀螺。所以当我拿起华人女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时,便被这书名给吸引了——就像封面上那金色的落叶般拂过我的脸庞,撩拨我的心弦。我忍不住打开它,慢慢的,慢慢的,看了起来。
当8个多月大的安安嘴里发出“啵”时,他的妈妈竟如没教养的女人般扯着喉咙高喊,这该有多么惊喜啊。不知道我牙牙学语时,说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我的妈妈当时是怎么的表情。可惜,记忆里,妈妈似乎从没有说起过。
安安的妈妈给他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时,安安突然用两只手指撑开妈妈的眼睑,惊喜地告诉她“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对!对!我也曾经在妈妈那不太深邃的瞳孔中看见过小小的我,甚至连表情都那么清晰真切,宛如一泓清水。安安的那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惊喜我能体会。
飞飞出生,安安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独享父母的爱了。他变得敏感,认为自己不如弟弟可爱;他有点儿紧张,担心妈妈更爱弟弟;甚至有些叛逆,不刷牙,不吃饭,只为能像弟弟那样得到妈妈的宽容。看到这儿,我忍不住会心一笑——安安的情感变化或许别人无法体会,但我却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家也有两个孩子,和安安、飞飞不同的是,我们是双胞胎。从小到大,除了无数次被提问“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外,还老被拿来比较:“来,让我仔细看看你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嗯,眼睛好像姐姐大一些,个子似乎妹妹更高一点。”大有一种不分个子丑寅卯誓不罢休的意味。好在我们的妈妈会摸摸我们的头,笑着说:“是啊,你看,老二的眼睛是不是特别有神?老大腿长,是班上的跑步运动员呢!”这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总让我们姐妹俩觉得很舒服。
于是,我的视线离开书本,向妈妈的方向望去。她正将米饭平整地铺在海苔上,做着我们爱吃的寿司。夏日的余晖透过窗棂照射在她的脸上,她静静地将黄瓜、蛋饼放在米饭上,用竹帘轻轻卷起……那样仔细,那样专注,竟察觉不到我就这样一直看着她。就如龙应台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那个五岁男孩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一样。这一刻,我感受到“长长的路,慢慢的走”这一句从容不迫的话中,饱含着的是一位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最浓烈的爱;同样的,“快一点,再快一点”里,不也蕴藏着满满的爱吗?只是,我的妈妈与龙应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2
这个寒假妈妈给姐姐买了《孩子你慢慢来》,想让姐姐看看。可姐姐没太多的时间,所以这本书被我“抢先”看完了。
《孩子你慢慢来》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写的,虽然没有太多的好词好句,作者却能把所有真实的事情和真实的语言都真真切切的描绘了出来,整本书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画面就在你面前似地。
这本书讲的是主人公华安和华飞(作者的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因为作者是台湾人,而她丈夫是德国人,所以华安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不懂的东西都会用两个国家的语言分别问一下爸妈。一天她遇到了长者一双翅膀和羽毛,两只瘦脚,一把尖嘴的东西,问家长这是什么?妈妈说是鸟,爸爸说是“Bird”。几个月后他看见一只大公鸡,兴奋的喊着:“啵!妈妈,啵!”妈妈看了看,这不是大公鸡么?嗯,和鸟相似,这不是Bird,啵,是什么呢?虽然安安把“Bird”说成了“啵”,可他还是很兴奋。是啊,一岁不到的孩子能记住一件事物就很不错了,说错了可以改,以后的时间多的是,要让他慢慢来,慢慢来……
自从安安的弟弟华飞出生后,安安犯得错误比以前多多了,比如把弟弟的衣服剪的全是洞,像个收破难的;比如让同伴去偷东西等等,可作者却耐心对待。是呀,几岁的小人儿你跟他凶什么呢?要让他慢慢来,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3
虽然我是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但从心底升起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感动。龙应台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本以母亲角度来讲述如何自己是培养孩子的书。它没有以华丽的词藻,而是将普通细小的事描写的细腻动人,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龙应台这样写道:“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觉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来,给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来,也让父母失去了很多!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闺中密友突然造访,她是一个有着一般中年女性没有的年轻美丽的单身贵族。龙应台立刻倍感压力!于是打扫卫生,化妆,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浓浓的胭脂,担心朋友说自己是黄脸婆。无奈,见面的第一句话,朋友还是惊呼:你怎么成了黄脸婆了?可龙应台竟没有失落和沮丧!她们谈过去,谈未来,谈愿望,作者龙应台的愿望有太多太多:出书、旅游、社会调查、制作电视节目……但,最终,为了两个宝贝,她都放弃了。
龙应台把她在阳光里喂奶的照片放在书里让我们欣赏,说明她是多么喜欢这张照片!看她如何描写自己喂奶──
“总是坐在落地窗前,远看观音山与淡水河。婴儿贪心地捧着妈妈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觉妈妈的温软和心跳。我哺华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弛,真想再来一次。”
有的母亲说:“这是最美的风景!”为了母乳丰盈够量,富有爱心的妈妈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无顾忌的吃喝。龙应台陶醉于这种吃喝:“我很快乐,觉得自己从头到脚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没有一寸头脑,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幸福。”母亲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身材,将身体膨胀得像球儿一样无论是呵护,还是责骂,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我们的家人都为了我们而过早地背上了重担。
我们的调皮、任性都给他们添加了汗水。那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母亲,家人做些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认真品味爱,好好尽自己的努力,不要让他们失望,长大后回报他们。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4
寒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慢慢的,似乎还有很多的话,很多的言语,但是全部已经不重要了,作者龙应台已经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来欣赏……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着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台湾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现在有些家长,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龙,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时间做回家作业,时间紧张极了。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孩子学不好学校里的课,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课给没有学进、学透,这样,又花钱,又花时间,还在弄个体力透支,这样又有什么用?
这些家长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应该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可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5
先前我对龙应台这个名字一无所知,更没有读过她的书。后来在李镇西老师的博客中多次出现此人(开始还以为这作家是个男的,呵呵),一时来潮网上搜索,发现此人的影响力还不小(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
读了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她那颗母爱的心便永远的停留在了我——一个父亲的心中!“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龙应台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说出了父母亲的心声。想想自己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看到宝贝女儿,疲惫,烦恼都没了;即便晚上10点回到家看到宝贝甜甜的进入梦乡,心中泛起涟漪。想起书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仅仅是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就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叩问心灵,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吗?有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的耐心吗?作为父亲,至爱自己的女儿,但有些时候在教育孩子时却会失去耐心而对她恼凶成怒。(也有些时候看着她要掉泪时,禁不住要笑,女儿太可爱太善良了,真不忍心骂她)。的确,自己潜意识里把对生活的期许,梦想的实现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她将来怎样怎样,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成长需要肥沃的土壤。
看过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善良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生命善良的本性。爱需要艺术,爱需要学习,更需要有一颗慢慢等待的心。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不能代替,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孩子是上帝派来指引成人生活的天使,教育应该是慢的艺术。作为教师,也爱着班上61名学生,但很多时候有些孩子爱不起来却恨之有加。我总希望学生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横加指责。静校晚自习的时候,期望学生个个不随便讲话,高效的学习;做作业考试的时侯,希望学生个个独立完成得高分……看着班上学习上不优秀的孩子,却忽略了他们身上很多的闪光点:他们阳光,他们自信,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待人处事从容文雅,他们生活上不用你操心,还会倒过来劝解你、安慰你,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为什么仅仅因为他不适应应试教育而责备他?
其实,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允许孩子犯错。我们应当给予孩子在学习上更多宽容和耐心,让孩子有自我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只想对学生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坚强地向前方走去!在其儿子华安写的《放手》中,他回忆母亲是一个“集责任于一身的严格的教育者,但是又充满温暖……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她一方面极其严格,督促我努力学习,认真做事,一方面却极其讲究自由尊重和理性思考……”。
“慢”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已开始被我们遗忘的教育真谛。一切都以“快”字当头,这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特点吧。但是,教育是需要期待的,它是一种坚守,一种责任;是一份信任,一份宽容。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功利让我渐渐地疏远了这份耐心,渐渐地不再习惯于等待。“孩子,你慢慢来”,这样的慢慢与速度无关,却是真实而真诚的态度。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诲、在“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慢”的过程就是信任和责任,是孕育惊喜的历程。做父母的做教师的应该对孩子多点耐心,多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给自己一个信念: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般的父亲和教师!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6
龙应台的文字,读来如冬日阳光,字字温暖,如三月春风,字字轻柔。每一位准备要做母亲的、已经做了母亲的、不想做母亲的女人,都应该来读一读,看一看,作为一个母亲的幸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陈旧的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有着我的"专属"座位,那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小椅子"。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一直是妈妈用自行车推着我,从村子的一头到另一头,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还有"一万个为什么"在妈妈耳边晃悠,就这样和妈妈边走边说,直到再也看不见夕阳,直到我早已忘记为什么哭泣。
"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还记得我刚读高中的那会儿,第一次远离家,离开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一起把我送到学校宿舍,妈妈一边帮我理东西,一边嘴里唠叨着:晚上睡觉毛毯盖盖好、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多吃点水果、多交几个朋友……爸爸妈妈走后,顿时觉得--"凄惨",我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也只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三天后,给妈妈打电话,我大哭了一场,据说,妈妈也哭了。但我当时在电话里没感觉到。读了龙应台的文字,我才意识到也许妈妈比我伤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都早已习惯了类似这样的别离。我要来上海找工作,妈妈说:去吧!当时还觉得妈妈怎么这么狠心,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现在想来,或许应该感谢她,因为不知何时,妈妈已经学会了放手,放手让我自己去承担该承担的一切。()每一位妈妈的内心都是柔软的,都是细腻的,但唯有作家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绵柔。我的妈妈不能,但我依然爱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是她的女儿!
"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选择幼儿教师,只是因为打从心底喜欢孩子,喜欢孩子天真的笑,喜欢孩子无邪的话、喜欢孩子纯真的脸、喜欢孩子小大人似的语气和神态……喜欢他们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细细的、软软的、小小的,做起事来慢悠悠的,但我愿意做他们的妈妈,愿意等着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7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在面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面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耐心可以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这就是耐心的老师吧。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教师也是这样。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8
细细回味我曾经匆匆流逝的那些时光,好似白驹过隙。从我仓促地降临于这个众彩纷呈的人世,在渐行渐远的日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痕迹,也习惯了生活中细微的美好,逐渐融入那默默无闻、碌碌无为的人群之中。偶然间记起了不久前阅读的一部温馨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让我再次感受到这世界的与众不同,生活的清闲自在和孩子眼中五彩缤纷的一切事物。
简介的开头写道:“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款款深情。”确实如此,龙应台既有着东方特有的个性,也有着西方的教育体验,从她的第一个孩子,华安,由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和之后成长历程的每一个可贵的阶段、细小的瞬间,她都用母亲的极度温柔和耐心去教导华安如何去发现这个世界不一般的美好。无疑,华安是幸运的。
龙应台作为一个母亲、作家,以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认知、定位所谓的美好童话,那些看似幸福的结局和正义的裁决,却暗藏残酷生存之道的虚拟世界,她不愿意让华安过早看到这世界的刻薄残忍,也不愿意华安过早丢失了纯真的童年。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一个具有传统思想的女性,她没有龙应台的家庭背景和文化修养,她只能以她过去的经验向我指出这个世界的残缺与不美好,教育我如何去辨别黑白与是非,至于彩虹,她愿意任由我去描绘、去发挥。尽管这是两种完全相悖的教育方式,但不可置否的是,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源自于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意与关怀。
《孩子,你慢慢来》笔者用简单和细腻的手法,通过她对生活的描绘与理解,将母爱浅浅地藏于字眼中,表露她对世界的热爱、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真情流露。我真诚地期盼所有的母亲以及将成为母亲的女性看看这本书,愿它能让你感受到世界的美妙,生活的悠然和孩子的天真与可爱,愿你们相遇那个小小而坚强的生命时能打从心底对他说句:“孩子,你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9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题记
刚拿到这本书时,它的封面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混血的小男孩穿着厚厚的蓝色外套,红红的裤子,认真的走在一条落满金黄色叶子的小路上,在封面上还写着“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我就在想,龙阿姨在写什么呢?难道说这是一本励志的书,还是在写书面上这个小男孩的某些方面过于急于求成,告诉他要慢慢来,我带着种种猜测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本书。
原来这本书写的是龙应台阿姨见证她的孩子成长的过程,记录了对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充满母爱和童真的片段,与其说这是一本散文书,不如说它是一本日志,34岁的龙阿姨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孩子,从安安开始说话时,她就开始做安安的导游,带他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当安安提出每一个问题时,她都能巧妙的回答他,在朋友来欧洲拜访她时,安安想听故事,她还得满足孩子的愿望,给孩子讲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他的名字叫做‘人’”里面的“快乐”。龙阿姨和她的丈夫吵架,安安就问妈妈怎么了,妈妈回答她不快乐,安安却摸着她妈妈的脸颊说了一句话“妈妈不要不快乐。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安安的这么一句话让我充满了羡慕,多么友爱的`一家人,我多么希望我能有那么一个完整的家。
母亲是这么一个温暖的字眼,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个通情达理,充满耐心,并且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在我看来,母亲的陪伴变为了一种奢侈品。在我才两岁的时候,我便和奶奶一起生活。当时家里也比较贫穷,父母就在外地打工,奶奶要一个人照顾我和家中一个生病的大伯。他们都说我是奶奶的小跟屁虫,奶奶在哪,我就在哪。在五岁以前那是我最快乐的童年了。在我快有六岁的时候,奶奶去世了,我不敢相信,我站在奶奶的床边,摇着奶奶,“奶奶,我是茜茜,你睁开眼睛看看我,我以后再也不淘气不让你生气了”。泪水已从眼眶夺泪而出,我知道,奶奶再也不能陪在我身边了。之后我就被送到了小姑家,姑姑待我很好,但就突然有一天我回到家,他们每个人都怪怪的,并且说了许多奇怪的话,“告诉我,你以后一定要懂事”。果不其然,他们告诉我,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判给了爸爸。我变得异常冷静,仿佛世间万物都被静止了,我梦想拉着父母的手,他们带我去吃好吃的,带我去游乐园,带我……一切都已破碎。那时我才六岁多,小姑姑们要去外地打工了,我被送到了大姑姑家,读到四年级又被接到了大姨家,读了一年的书,就被送回老家的一个封闭学校。就这样,我一个人在老家,一个人生活直至现在。是的,我没有安安那样童年妈妈的陪伴,没有人教我成长,没有的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有一个人的童年,只有什么事都要自己去解决,任何事都得靠我自己。
读完这本书,我多希望我是安安,他能让他妈妈陪他长大,他能陪他妈妈慢慢变老。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慢慢的成长,孩子,你慢慢来。
——后记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0
偶然,在书店翻到龙应台著作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下子被封面上的这段话吸引:“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段文字,让我温暖,也让我感动,更让作为班主任的我思绪万千。
记得那是高一下学期的某天,上午课间操结束后,我去教室里溜达一下。一进门发现平日班级里那个调皮捣蛋的学生H蹲在地上,手里拿着几张沾满血迹的纸巾,面对他的是班级里一个平日不怎么爱说话的孩子Z,鼻子里留着血。看到这个情况,我未加思索的就大声训斥H,你怎么弄的,是不是又调皮捣蛋了,怎么把人家弄出血了。H一脸委屈的说:不是的,老师。而我,没有继续听他说下去。转头问候流鼻血的孩子怎么样了,要不要去医务室。那个孩子却告诉我:老师,是我鼻子有点发干,自己弄碎的。H给我拿纸巾,帮我呢。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思维定势认定了H的不对,却不想是我自己错怪他了。在帮着Z清理好鼻子,确认没事后。我把H叫到办公室,诚恳的向他道了歉:老师错怪你了,你在做好事,却被老师误解。是老师不对,向你道个歉。谁知H笑嘻嘻的对我说:没事,老班,我都习惯大家这样看我了。说实话,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有一片蓝天,只属于他自己,从未让别人看到过。如果我当时能有耐心一点,先听他讲完,或者当时我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用定势去贸然判定一个人,或许会让他的这片蓝天更开阔明亮。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我在教室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讲了H今天做的好事以及我做的错事,真诚的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品质,我看到他羞涩的微微笑了,也看到其他同学转头对他投去了肯定与微笑。再后来,我时不时的让他为班级做事,慢慢的我发现,他越来越自律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皮来皮去,对老师非常礼貌,成了同学们愿意主动找他帮忙的红人。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更大的天空。我知道,慢慢的,H会越来越好,教师对你有耐心。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时,难免会控制不好情绪,对孩子们有一定的冲动和训斥,对孩子们缺乏耐心和等待,缺乏爱心与关怀。细细品读《孩子,你慢慢来》,让我更加坚定:我们应该学习作者所表达的那种母子之间的相处理念,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带的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慢慢的变的越来越好。
我相信,教育的成功,不是只盯住现在的一时,而是要放眼于未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力量,只是还未找到释放点。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肯定自己的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个优点,给与他们空间尽情释放,让他们心中的蓝天更蓝。而我们班主任也要与孩子们一起不断地改善自身的缺点,相互监督进步。与孩子们一起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1
机场上班的我,每天的快节奏已让我多年无暇顾及更多,生活全部是以女儿为中心,一切围绕她,孩子你慢慢来有感。加之性格急躁,对什么事都要做到所谓的完美,“快”字是我说话内容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整个生活高速运转着,令家人、朋友为我担忧。近日,友人推荐我看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朋友没有对书的内容做任何介绍,只是说你读读吧。在如此好意之下,我决定抽空看看。
书的卷首语便抓住了我的心。“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扪心自问,我有作者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儿时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和千千万万个家长一样,我也有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儿女一夜成才、考试成绩能代表一切的心理......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女儿,想想自己时常因生活、工作压力而表现出情绪上的不耐烦,甚至粗暴,“灭杀”了女儿多少的天真。对自己曾经没学的,甚至是现在的偏好,舞蹈、琵琶、书法、英语、奥数......认为女儿都应该学,林林总总课程填满和强压她的童年。每周休息的两天,只有半天在家还得写作业,更别提平常了。在女儿的日记里记录着“妈妈是机器人”“暴力妈妈”。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她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希望她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她有任何的退步。是的,我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女儿身上,希望她强大,希望她优秀,却忘记了她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
我终于合上了《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这本有太多的内涵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好书!仿佛与龙应台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育儿的经验、经历、感受和内心的美好憧憬,也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同时,我也在查找差距,并最终坦诚地承认:我很愧疚!是啊,我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有深深的反思和检讨,快快地“放手”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
也曾读过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但仍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过去看着学习上不是理想中全能优秀的女儿,容不得女儿偷懒,忽略了她身上很多的闪光点:阳光、自信、调皮、善说,还有很多自己的小想法。她接人待物从容文雅,有时还会劝解你、安慰你,她坚持自己的爱好,对她所学的肯努力……呵呵,现在,我面对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我要自己今后做像龙应台一样的母亲。是的,我不要做强人。就让我恢复温柔的本性,让女儿慢慢来:让她慢慢地学会识字,慢慢地与人交往,慢慢地观察世界,慢慢地......
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只想对女儿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妈妈和你慢慢地、坚强地一起走、一起长!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2
读龙应台老师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深有感触,不禁想到了自己孩子的一路成长的历程,我没有龙应台老师那样的幸运,可以身处国外感受自由开放的育儿的环境,但是,我对自己现处的生活也是满意的。
还记得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送他去的,当时我的心情如此的紧张,我中间观察了一下他,他好像比我更加的从容淡定,老师们让家长们稍作停留之后,便开始下“逐客令”了。
我想,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家长独自面对生活的,当天孩子回来之后,我与他交流了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他用稚嫩的声音说,“好多小朋友都哭了,快要把我的耳朵的震聋了”,我当时就笑了,问到“那你有没有哭啊”,他很自豪地说没有,他还安慰别的小朋友不要哭了,你妈妈一会就来接你回家。
回想起与孩子的每一次分离,孩子都会哭闹,小点的时候是大声哭闹,稍微大一点儿了便是抱住不放,现在孩子也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了,我不禁在想,孩子,我能陪你走多远呢?
我也是第一次做母亲,有了孩子之后,我与人生和解了许多,我也有了与这个世界重新开始的可能,孩子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责任,希望他今后平安健康。
今后,我也要对我儿子说“孩子,你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3
一本封面朴素唯美的书抓住了我的眼球——封面上有一片梧桐树林,金黄的梧桐树叶铺满了地面,一个看似5岁多的卷发混血小男孩,他穿着厚厚的蓝色大衣和一条大红色的秋裤,只留下一张充满稚气的小脸露在外面。小男孩边踢着树叶边一脸认真的慢慢走路,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照片下面写着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镜透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感到亲切和蔼的母亲啊!哦!这个作者叫做龙应台!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
我用了近半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阅读完整本书又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龙应台阿姨一家人——龙阿姨是中国人,而她的丈夫是一个德国人,他们互相用英语交流。而华安从小就会说中文和德语,就像一个小小的翻译机。在安安四岁时候有了飞飞这个小弟弟。这一对兄弟十分可爱:哥哥会因为认为妈妈偏爱弟弟而吃醋,把弟弟的衣服剪破;小时候安安和飞飞还没接触到生理学,没有这方面的认识,飞飞会把卫生巾说成尿不湿……安安和飞飞童年时,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事物因而产生的好奇心,经常会闹出笑话,使读者不禁笑出声来。可是也有些片段会让读者鼻子一酸,不禁想要流泪……
看着正过着童年生活的儿童们,他们的天真和好奇会使他们做出许多令人发笑的趣事和丑事,但是随着现在科技渐渐发达起来,孩子们总是会围着电脑、手机、PSP……电子玩具,让现在的孩子不会体会到更多童年的快乐。这些电子产品也使现在孩子的心理上比较早熟。而且电子产品对视力不好,过多使用会导致视力下降,严重的还会让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走上歧途。但是,电脑网络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使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与同学朋友交流更方便……所以电脑网络也被称为“双刃剑”。我希望以后,中国的孩子能适当的使用网络和电子产品,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美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梦!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4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斗量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龙应台则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从这就能看出她的育儿态度。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会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呢?
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其实都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却不能容许他人犯错和给予学习的时间吧!我们有事情忙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等一等”,“学会等待”,可是,我们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长步伐呢?父母慢一点,懒一点,孩子就有多一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便能成长得快一点。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成为母亲后,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变。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还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问题。从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儿的成长,一路走来,我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惊喜,虽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做产检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声,四个月后孩子的胎动,就连每个月增长的体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后的最后,这些音符组成一首美妙的华章。如果要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来处》。
倘若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没心没肺,肆意挥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学上课时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几岁才不是一个孩子?
我的回答是:当我自己成为别人的母亲,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15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作者对孩子打蝴蝶结时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由于还是个五岁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别的协调,因此,总是穿不进洞里,但是他没有着急,仍然不紧不慢的做着,仿佛这个杰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属于孩子的内心的平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中,第二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责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在爱河边跳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的纠了一下。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这段文字被放在这里的目的,也许是想说,若是这位教师能给孩子一个“慢慢来”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因为压力与鄙视而自杀;也许,是想让教师也能和作为母亲的一样,关心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低着头,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看似一个在落叶中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边的风景,又比如,枯树叶中的奥秘。《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夹杂着许多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它记载着一个个母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让我深有感触。作为教师,正如孩子们的母亲一般,熏陶着他们的审美,丰富着他们的学识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孩童般的心灵,他们为我们展示着这个社会各种的美好面。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赐的恩惠吗?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它能极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师、家长逼着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孩子还小,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万万不可着急,我们要耐着性子,让孩子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教育机构调整课程加速发展,千万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进斗金,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あいう”,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当听着家长们交流“成功经验”,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个,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艺自豪不已时,敢问孩子们是快乐的吗?那些被逼着学来的东西真的全都会被坚持吗?而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还是毁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今后会少了解更多呢?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成人们,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孩子是一个人,所以我们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们;孩子是一个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人,因此,我们又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对我们成人说的呢?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所以,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因为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学校的学生时,时常会有困惑:现在的教育急功近利,一年级要读二年级的学业,二年级要读三年级的学业……纷繁的早教机构、亲子教育无孔不入,婴儿出生后就面对了一个竞争如此残酷的社会,父母时刻被提醒着要为孩子的教育早作准备,让孩子学得快、学得多,恨不得一夜成才。父母们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难免会浮躁、会困惑——教育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种快餐消费呢?吃快餐的确能管快管饱,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消化不良、恶性循环。
孩子不是我们实现自我理想的工具,不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牺牲品,如果他们长大后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时能感到快乐,就足够了。
当宝宝跌倒时,不要急着上前扶他,看着他如何笨拙地从地上爬起;当宝宝搭的积木倒塌了,不要急着帮他拾起,看着他如何不厌其烦地重新搭建;当宝宝不原意和别人分享玩具时,不要急着教育他把玩具递给别人,看着他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学会与人共处……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同他一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享受这样的过程,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其实,孩子在不经意间,已经长大。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汇编15篇)】相关文章:
读《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04-05
读《告诉孩子,你真棒》有感5篇04-05
读举起你的右手有感04-01
读《你的孤独,虽败犹荣》有感04-13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04-03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5篇)04-03
读《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有感5篇04-03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集合15篇)03-27
读《冬天》有感汇编15篇04-01
读《灯光》有感(汇编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