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读《呼兰河传》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呼兰河传》有感1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最近,我喜欢上了被作家茅盾这样评价的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随着它,我慢慢走进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的一个边远小城呼兰河。
女作家萧红就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河畔。她半生漂泊,命运多舛,年仅31岁就去世了。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小城三月》和《呼兰河传》等。写于一九四零年十二月的小说《呼兰河传》,是她的最终一部著作。
在这本书中,萧红介绍了家乡呼兰河的景色、习俗和自我小时候的生活。呼兰河的景色优美,习俗很多,像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等,都让人感到十分新奇。小萧红的童年生活虽苦多乐少,每一天都要忍受父亲的冷漠、母亲的恶言恶色,还被外祖母用针扎过手指,却也和童心未泯的外祖父,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像后花园和储藏室,都是小萧红的“天堂”。在后花园,她把玫瑰摘下来,一朵朵插在外祖父的草帽上。
外祖父不明白,还说:“今年的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直到回到家,被家里人笑,这才明白是怎样回事。在储藏室,她找到了一把小锯,便椅子腿上锯一锯,床沿上锯一锯。吃饭时,她还用这小锯锯馒头;睡觉时,做起梦来也会喊:“我的小锯哪里去了?”在那里,我们能感受到小萧红的活泼、淘气和欢乐,也能感受到慈祥的外祖父对她的爱。在她不幸的童年中,这种温暖十分可贵。
当然,这本书也讽刺了当地人的无知、迷信和各种陋习。像老胡家的童养媳,天天被婆婆打骂,变得神志不清,疯疯癫癫。婆婆却以为她是鬼神附身,用抽贴、跳大神一类的办法来治她,还把她按进滚烫的开水里洗澡,结果反而把她给“治”死了。这些描述不禁让我们对这位童养媳,以及书中其他遭受陋习迫害的人,增加了无限的同情。
《呼兰河传》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明白了呼兰河一带的风土人情,“看”到了可爱的小萧红,更让我了解了偏远地区人们的迷信以及各种陋习的可怕之处。我喜爱《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喜欢小萧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人的回忆与同情,我更盼望有一天能亲自去呼兰河看一看。
读《呼兰河传》有感2
我买了本《呼兰河传》,一到家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起初我并不是很喜欢,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就丢到了一旁。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再拿起它读时,才读出了它的精彩。
灰色的基调,平静的叙述,黯淡的画面,这就是作者笔下的呼兰河。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而引发的种种灾难,让我不知该如何去评判哪个值得我同情,哪个值得我痛恨……
书上的第一章就使我感慨:在东二道街上有一个大泥坑,一下雨就会蓄满泥水,人和家畜常常在这里遇难。人们说什么的都有,可是就是没有一个人想过把坑填平。多么无知的人们啊!这样逆来顺受,最终受苦受难的是自己!他们为什么就不能想办法改变社会,避免灾难呢!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唯有民魂是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但愿我们都能学习好的民魂,抛弃这些愚昧无知的惰性!
书中除了这些让人感慨和愤怒的事情之外,还有作者童年的一段欢乐回忆。那是她的祖父给予她的。在祖父出场后,我的心情也快乐起来了。作者以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整天与祖父玩耍在后园里,除草时把麦子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捉美丽的蝴蝶;摘下花儿偷偷别在祖父帽子上……这美里的后园,这美好的童年,这难忘的回忆,让我这个城里的孩子羡慕不已。拥有这样的童年和这样慈爱的祖父,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如今掩卷而思,有愉悦也有沉痛。我随着萧红的脚步,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体会了美好童年的幸福。如果萧红还活着,不知道再回到故乡时,看到现在故乡的变化会有什么感触呢?我想,她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人们,会笑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3
喃喃自语般平静的叙述将我们领进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东北,一个衰落的村庄。整个村子里面,到处都是萧杀,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整个村落就像雨前的天空一样,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那么多交替出现的人物,我甚至都来不及辨认出哪个是我应当同情的,哪个又是我该鄙夷的……呼兰河人遵循着一种“屏息低头,毫不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死相,说话就放肆”(鲁迅语)的生活规则。偏偏小团圆媳妇正是这种极度卑琐低下的生活方式的背叛者。她本性天真、善良、活泼,走到哪儿永远都挂满了笑容,打破了呼兰人所遵循的生活陋习。因为她“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因为她“太大方了”,“一点也不知羞”,所以她被人们认为是“团圆媳妇不像一个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正常的欲求和需要,但在这个人性扭曲的世界里,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在这种非人的环境中,她的本性始终被压抑着,她希望尽情展示自己的本性,不愿像其他人那样屈服,过着卑琐低下的生活,所以她感到苦闷。她的苦闷、沉默被认为是一种病,她的婆婆按照习俗请了大神并按大神的指示把她扔进开水缸之中,用开水烫。这个“奇闻盛举”招来了很多的看客。这些人还七手八脚帮忙,直到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
如果童年的花园和爷爷带给了她许多的快乐,那么和她差不多年龄的小团圆媳妇那一章节,让人看得透不过气来!让人悲哀!12岁,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本该在父母面前撒娇,却千里迢迢到这里当童养媳,因为活泼,不像媳妇,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变得更懂事更听话,这打持续一个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顿,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我也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她婆婆这样说,打她是为了让她懂规矩!后来女孩子给他们折磨得快发疯了,他们就听跳大神的话请人给她洗热水澡,滚水,昏过去用冷水浇醒再洗,洗了三回,就这样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读《呼兰河传》有感4
近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开始读前两章的时候,觉得作者描绘家乡的语言不是太吸引我,但当我静下心来慢慢读时发现了它那种特别的味儿。
作者的语言简单,把我带入了他们的年代。在我看来,那时候整个社会没有半点色彩,就像文中所说的: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大也就算了。
这里的人们被动漠然地对待生与死,关于生命的珍贵,死亡的悲哀,他们毫无感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想想,12岁啊,跟我们的现在的年龄差不多,12岁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年龄,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要拼命的干活,还有忍受各种打骂,还要被人们“治病”的借口,惨不忍睹的折磨,最后惨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婆婆的愚昧吗?不,是整个呼兰河城人们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
封建迷信,苦难生活,使这个小城尽显落后,而冯歪嘴子的顽强生命力,又让我感受到了呼兰河城的希望。
唉,真希望社会上多一些像冯歪嘴子这样的人,可怕的封建迷信,正是《呼兰河传》,给后人敲响的警告啊!
读《呼兰河传》有感5
看了萧红以直率朴拙、平易近人的手法塑造出的沉闷、迷性而又有色彩、很有趣的《呼兰河小城》,我万分感慨。在呼兰河小城中,人们过着简单、平凡、朴实的生活。大家总是把陈旧的事摆出来当作新鲜的事,对于自己有好处的事,置之不理,抱着一种随它去的心态;而对于自己有害的事,就担惊受怕,一会儿扯到神,一会儿扯到鬼,花了许多冤枉钱,真是可笑啊!每到小城隆重的节日,街上热闹非凡,人们对此谈天说地,言人人殊。还有主人公这个平凡家庭的各种令人牵肠挂肚的悲欢离合,更加详细地讲述了这些人们的品格。我觉得,做人不应该做只从个人角度出发,不顾别人感受的事,这样损人利己是不好的,就算别人不说,自己心里倒也愧疚。做人还要做得勤劳朴实,虽说这样有点辛苦,但来日方长,看到了沉甸甸的硕果,又何必在意这之中的分分秒秒呢?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好好珍惜生活。在呼兰河小城的普通家庭中,买一块豆腐也要忍痛割爱,还要痛心上一整天,相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花钱大手大脚,钱像尘土一样挥出去眼也不眨一下,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们现在有电视、电脑、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来娱乐,、了解新闻,而他们什么都没有。因此,我们在这样好的环境中成长,一定要好好学习读了《呼兰河传》,我有了许多感触,这些有意义的感触,我会努力去实现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6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心中深有感受。她用童年的视角,谱写了一方水土的风情人情,一部凄婉的歌谣。
这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得沉浸在那欢乐的时光中。看那笑盈盈的小女孩,玩累了,就在屋子底下随便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可它也是短暂的。小萧红也正式如此。当她出生不久后,母亲就死了,祖父成了她唯一的快乐,当萧红出生时祖父都六十几岁了。5、6岁时祖父都将近七十了。十八九岁时祖父早就走了。虽然祖父走的早,但也在小萧红的心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祖父有个大园子,里面种着许多菜有着许多昆虫。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小萧红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到处玩耍,自由自在的……
总之,这时一本难得的好书,它是美丽的,更是令人辛酸的,幽怨的,苦不堪言。
《呼兰河传》就是一个悲喜交加的诗。
读《呼兰河传》有感7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一本课外书,我想起了课本中《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它的作者是萧红。于是,我便买了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写的是萧红小时候的故事。萧红的故乡在呼兰河城,那里生活着一群自私冷漠、迷信愚昧的人们。小说用灰色的笔调描绘出了溃败的呼兰河城。看这本书时,时而令我爆发出大笑,时而让我感到难过,时而令我沉思。
呼兰河城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无知,有的性格古怪。小说中的一处令我愤怒,说的是团圆媳妇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却被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她刚来时温柔,善良。可婆婆却打她、骂她,甚至自己丢了一件东西也要把她抓过来打一顿。在这样的折磨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姑娘就在惋惜中死掉了。死时她的婆婆竟在为她治病时花掉的钱感到惋惜。看到这,我不禁攥紧了拳头。
在萧红短暂凄凉的一生里,她的祖父大概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次,萧红采了一大堆玫瑰花,她把玫瑰花放到祖父戴的草帽上,因为玫瑰花很香,祖父还以为是今年雨水太大,导致自家的玫瑰花特别香的。萧红这时便捧腹大笑起来。看到这,我再想到她的人生,不禁也为她感到欣慰。是啊,这大概就是萧红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亮吧!
读完这本《呼兰河传》,我也对童年产生了新的看法:童年是我们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童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读《呼兰河传》,像吃一块巧克力,有苦涩,也有甜香。
读《呼兰河传》有感8
这学期,我学了一篇课文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查阅资料时,我得知这篇课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叫萧红,且她只活了三十几岁,我开始对萧红和她的作品有了想了解更多的愿望。暑假刚开始,我便把这本书借来读了。
原来这本书讲述了萧红生活的呼兰河畔的一段经历。一拿到此书,我便找到描写我和祖父的园子那一章,仔细读起来,我再次感受到院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就连我这个书外人也觉得有趣:如书中描写的在房顶上采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顶采蘑菇,却不小心将鞋子掉进了锅里,把一锅汤弄成了一锅“泥浆汤”。还有一次,作者把花儿插在了祖父的帽子里祖父却没发现,还笑着说:“今年花儿真香,隔着几十米都能问道香味”。还有作者描写园子里的景象: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多自由啊!我最喜欢这一段,上这一课时就喜欢,已经背得出来了,童话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感情,既简单又活泼,把作者童年的快乐写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我都有些羡慕萧红了。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命运,和萧红比起来胡家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悲惨多了,12岁!花一样的年龄,当和她差不多大的作者在园子里快乐的玩耍时,她!却成了人家的童养媳,还要被公公用鞭子抽打,被婆婆用烙铁烙,直到把她折磨到死。哎!真可怜啊!再想想12岁的我,正无忧无虑的读书,无忧无虑的玩耍,自由自在的跟父母撒娇呢,而她却这样可怜的死去了。我是含着眼泪读完这一章的,读完后我感叹:相似的年龄,不一样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呼兰河畔的故事既有趣又沉重,呼兰河畔的人们既善良又愚昧,呼兰河畔的生活正如矛盾说的一样: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画,是一串凄婉的歌。
真是不一样的童年啊!我突然觉得:我的童年就像一颗糖,甜甜的……甜甜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9
起初是因为它的清爽的书面包装吸引了我,让我有了读它的念头。一面清一色的白,下面是冰原的图片,几行小字在正中央,让它在千万书丛中脱颖而出。
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书的第一、二章讲的都是这个地方的一些事,且是一些很琐碎的事。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让我有些疑惑,人们既然被大泥坑子害了无数回,却从来都不把它填平,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更心安理得地吃降了价的猪肉?
接下来就是一些“精神上的盛举”,这些东西我从来不曾听过,所以感觉十分新鲜有趣。特别是“野台子戏”,这并不是人们聚起来看戏这么简单,而是回娘家、找儿媳妇儿、续姻缘的好时机呀!
之后就是写祖父和自己的园子里的一些事儿。“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这几句话反复出现,让我阅读的时候似乎心上结了一层薄冰。可是荒凉体现在哪里呢?这里拄着漏粉的人,养猪的人,拉磨的人,还有赶车的一大家人啊!
当我看到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被吊起来打,被烫脚底,被滚烫的开水烫死的时候,我只想愤怒的唾骂:“残忍,太残忍了,怎么能这样呢!”而作者却依然用叙事的方式平平静静的把它写出来,不带任何谴责的词语。仔细想来,其实作者一定对故乡怀着一种感情,所以才能宽容地原谅他们的愚昧行为。这更能说明就中国社会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
好在如今改革开放,社会向前发展,男尊女卑的观念渐渐消散。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不是做一个“低头族”、“懒癌患者”。
也许,明天的阳光将更鲜美。
读《呼兰河传》有感10
德国的思想家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最近读完了一本令人回味无穷的好书--《呼兰河传》。
这本书是民国女作家萧红的绝世之作。作者朴实清新的语言仿佛一个少女以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们,慢慢地给我们讲述她的童年经历。
在这本书中,第三章令我难以忘怀,作者讲述了童年时期与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溜土、浇菜。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作者也抢过来浇。奇怪的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空中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这样细腻生动的语言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走进了作者的童年,和她一起玩耍。
可惜这些游戏在当今社会中变得不起眼了,网络游戏成为了“新宠”,人们只会待在家里,守在电脑前饶有兴致的玩着。许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时尚,也许这种游戏的确十分刺激,但缺少了与家人和朋友的精神交流,人与人之间变得非常冷漠。我还是有一些羡慕书中的那些孩子们呢!他们可以在春天迎着暖风在粉红的桃花雨下放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夏天可以拿着网子抓知了,在草丛间听蛙鸣;在秋天爬上树摘下一个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个个灯笼一般的柿子;在冬天看着万物银装素裹,抓起雪球,和朋友打雪仗。这样和朋友一起玩耍,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作者的童年有悲有喜,有朋友的陪伴,也有家人的疼爱,《呼兰河传》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明白了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读《呼兰河传》有感11
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灰色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生活在呼兰河小城的人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在重复的,一年四季没有新鲜事物,最大的新闻也不过是谁家在“跳大神”,谁家的牲畜闷死在大泥坑里。那个六七米深的大泥坑,无论在晴天还是下雨天,人们都会遭受灾难。大家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把大泥坑填平。多么愚昧的人民啊!他们的脑海里就是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我真替他们感到悲哀啊!
文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团圆媳妇,这么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可她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了童养媳。她在那个家里连一个小动物都不如,经常受到她婆婆的打骂,没过多久就死了。她是被万恶的封建社会害死的。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社会里就像是司空见惯的。对一个生命的离去,他们的态度非常冷漠,反而觉得她们是自作自受,是没有办法可以挽救的。这就是封建社会对女人的不平等。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灰色的。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那个荒凉的大花园。她没有地方可以去,没有玩具可以玩,只有她的祖父、后院的玫瑰花、樱桃树,给她的童年带来了一点温暖和爱。和她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我们可以自由的玩耍,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我为我生长在新中国这个大家庭而感到幸运!!!
读《呼兰河传》有感12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13
呼兰河,遥远地去了,那血雨腥风的日子末了,那愚昧的封建时代更显得遥远,一份永违的单纯也被掠走了......
呼兰河,是灰暗的。灰暗的天空,灰暗的日子,灰暗的社会......旧思想贯穿着所有人,封建迷信更是少不了,跳大神,拜龙王庙等。团圆媳妇的走更是令人同情。她一个年仅12岁的小姑娘,却承担着那么多风风雨雨,尽心尽力,却还要遭尽打骂,被视为妖怪,用热水烫三次,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让天下多少无辜的妇女受尽了屈辱?团圆媳妇终于在打骂中,旧思想中倒下了,了却了一生一世的委屈。啊,多么可怜的孩子,此时,我的泪花不禁涌上了眼眶,怜悯已挣脱了我的怀抱......也许,在当时这司空见惯,但在现实中却能让我们泣不成声。
呼兰河,更是纯真的。人们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的,从不担忧什么。摘黄瓜,种粮食,采蘑菇,喂家畜......在那时都不足为奇,现在却稀少了。早晨,叫卖的,担菜的哼着小曲儿;正午,耕田的,喂鸭的拉拉家常;傍晚,人们在树下乘乘凉,聊聊天;每逢节假日,姑娘们梳妆着自己。这,就是呼兰河独有的淡雅,纯朴。
《呼兰河传》给我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我庆幸着自己能生活在这男女平等,比较和平的新世纪,但又不忍纯朴就这样去了,并一去不复返。啊,我感慨万千,现在的新时代与封建社会真是截然不同!但不经历风风雨雨又怎能使人类文明迈进一大步呢?正是过去了那么多事,历经了那么多兴亡朝代,才使时代变迁着,并日新月异啊!
找回那份纯朴,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许这就是“中国梦”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14
小学时,我就有幸阅读了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之后又读了好几遍。以前我经常感叹当时封建的社会。而现在,我更感受到了中国的“双面性”。
我认为这是一本两面性的“回忆式”长篇小说。
轻轻翻开乌黑的封面。第一面的情节是灰色的,毫无色彩,平淡的叙述,将我带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呼兰河城。呼兰河这个小城一定不繁华,也没什么特别美的,值得惊叹的地方。就像发生在这个小镇上的那些事一样平凡,甚至荒唐。这个小镇里,随处可见人们因迷信,愚昧,无知而发生的一个个悲剧,他们宁肯顺从天意,也不愿相信事实。他们每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如活在梦中一般。只是麻木的活着,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开始时不禁心痛的我现在根本不知道哪个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怜惜。萧红则将它们描写的好似凄凉的暗灰色纱布,不知不觉的笼罩着这整个小镇,笼罩着那群愚昧的人们。遮住了如阳光般灿烂的人的笑脸。读到这里的我有了一个梦想,我多么想改变人们的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让所有中国人携手迈进和平,真理,科学的未来!
而反之,《呼兰河传》这本书的第二面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这就像是个转折点,第一次读,我就被园子里的一景一物深深迷住了。风光是那么的优美而自然,祖父是那么的怡然又悠闲;那里的景物都是活生生的,像是有了生命,跃然纸上,充满着生机,充满了快乐,充满着自由!祖父的园子简直就如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记”般,是一个世外桃源。
祖父的园子就像是一幅明亮的、美丽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充满着爱。记得小学时学过这么一段话:“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花就开花,愿意结瓜就结瓜??”,完全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没有人去干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种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啊!我真向往我也可以有这样的生活。如果可以的话,我多么想变成花园里的倭瓜、黄瓜,做个自由的生灵??童年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快乐,那么的让人留恋!童年的小作者在园子中日日都无忧无虑的玩耍,充满了幸福与快乐,不禁也唤醒了我的童年记忆。
记得还未踏入初中校园之时,外公常常带我去农村玩,一进大门就是大片菜地映入眼帘。我跟外祖父去菜地,他种菜,采自己种的草药。我就一边看着,不时的捉蝴蝶,玩蚂蚱。祖父也曾教我拔杂草。但我懒惰的很,一直分不清哪是杂草,哪是庄稼,只把难看的,看不顺眼的拔掉了。可外祖父一点也不生气,总是笑呵呵的看着我,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小宝贝,小淘气??”。傍晚回家,或捧着采得的野花,或捏着捉来的蚂蚱,一路的欢声笑语??“祖父的园子”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又重新回到了乡村生活。不时的会有些伤感,我同样希望中华大地上也可以如此,每个人的脸上并不是写满了工作与学习的压力和劳累,而是幸福,美好。大家互帮互助,感受人性的光辉,合作的力量。
两面性的呼兰河不仅只是呼兰河这个小镇,它可以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些扎彩铺是为死人而准备的。人死了,灵魂就要到地狱里去,地狱里边怕是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马骑。活着的人就要为他做这么一套。用火烧了,据说是到阴间就样样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穷人都说“活着还没死了好”之类的话。在萧红年幼的内心里,有自由美好的园子,也有漫长的封建社会。而更多的,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兰河就是当时中国的写照。
当我翻到最后一页时,《呼兰河传》就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不禁意的又想起小学时的那段话: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读《呼兰河传》有感15
最近,我看了《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回忆了她的童年,还讲了她的家乡——呼兰河。书里的内容很吸引我,有美好的,也有一些落后的民俗,在当时,呼兰河是个很偏远的地方。
这本书讲的事件都很有趣,让人看了就想发笑。尤其是美食,看得我的口水就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还没有闻到味儿呢,要是闻到了,那我就不一定馋成什么样啦!例如她写的吃小猪:“有一天,一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时,那小猪已经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要了,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了,烧好了,祖父把小猪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轻轻松松地就把这吃小猪写好了,还挺有意思。
我既然读了这本书,当然就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萧红。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上学、订婚、逃走,1932年认识了萧军,第二年出版《跋涉》。确实是一路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上海,认识鲁迅夫妇,后由鲁迅作序的《生死场》出版,一夜成名,东渡日本、辗转武汉、临汾、重庆,和萧军分开,与端木蕻良结婚,最后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我可以感受到萧红的一生是很苦、很不幸的。她的悲剧就在于红得太快,红得太短。她有文学天赋,但这么年轻就去世了,真的很可惜。她英年早逝的最大凶手是——不会自理,因为她的祖父从小太宠爱她。虽然祖父为萧红创造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保护了她的天性,但同时也让她,有了依赖性,所以她的生活才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其实萧红应该是山东人,因为她的祖爷爷张岱闯关东来到了东北。由于来的早,所以有了一大块地,成为了大地主。到了祖父张惟桢这代就分家了,祖父得到呼兰一大块田产,他家院子很大,有三千多平方米,后花园儿有1600平方米,他读过书,经过商,但一事无成。萧红的父亲叫张廷举,学习很刻苦,毕业于黑龙江师范大学,担任过教育局局长。但他喜欢男孩,讨厌女孩。萧红有一个弟弟叫张秀珂,萧红的父亲很喜欢他,也很支持他上学,还让他在日本留学。而萧红上学上到初中,父亲就不让念书了。在萧红的心里,父亲是很讨厌的。但她很爱他的祖父,祖父对她很温暖,经常陪着她,过得也很舒适。通过这本书,我也感受到萧红的父亲脾气很暴躁,但祖父却厚道。
有一次,租萧红家房子的人交不起房租,萧红的父亲就把这家的马牵走抵账,但祖父却说,马对咱们家不重要,但对他们家却是命根子。最后把马又还给了这家人。这也让萧红留下了同情弱者的好品质。
众所周知,这本书写的是呼兰河的事情。在她笔下的家乡——呼兰河,土地肥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风厚道、祥和安静、无欲无求,地居东隆塞北,只有两条大街,很冷清、寂寞。这里还很落后。在精神上有不少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但是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重男轻女,这也是一种封建迷信。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团圆媳妇儿,她是胡家养的童媳,到胡家总是无故地打她,最后被折磨得生了病,又听了跳大神的意见,用开水给她洗澡,她被滚滚开水烫了三次,最后悲惨地死去。萧红也是这种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的受害者,所以在这本书里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对新文化的渴望,对乡情和善良的赞美,也表现了对做女人的不幸,和对父亲代表的强权的反抗。
这本书是在萧红生命垂危时,以最好的文字书写了她的家乡、她的童年,值得大家一看!
【【热门】读《呼兰河传》有感】相关文章:
【热】读《呼兰河传》有感03-23
读书笔记《呼兰河传》03-0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范文09-15
读水浒传有感【热门】03-17
【热门】读水浒传有感03-17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03-24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00字11-18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汇编15篇)11-13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集合15篇)05-26
呼兰河传读后感手抄报资料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