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1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这本书是我偶然间在市图书馆发现的,读了以后,受益匪浅。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但是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书由案例和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孩子的敏感期至关重要。儿童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联想到在美国发生的32人命绝枪下的惨案,那个韩国学生的身心在儿童发展阶段一定是遗漏了某些阶段。
同时,我对幼儿的各个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幼儿对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事物感兴趣,八九个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剥夺了幼儿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童年锻炼用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成年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点钞……这和他们童年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障碍有关。还有儿童的执拗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个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往往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时大人也不能完全依着儿童的某些不安全的“执拗”。
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敏感期又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所以,在今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会了解到孩子在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敏感期,对于一些以前孩子“奇怪”的行为得到了答案。比如不断重复某种动作,学成人的动作或是讲话的语气,孩子在幼儿期都比较喜欢玩水,喜欢去探索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这说明孩子在这一阶段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让我感到孩子的心里世界原来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真正爱孩子的人,可以从孩子微笑或一个眼神读懂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教育更要做到因才施教,。“因才施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以“识别儿童的智能强项领域”为前提,以“培育儿童的智能强项”为手段,深度开发人的潜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上,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可行的方法,均衡分组,问题设计难度分层次,任务分层,小组互助等教学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最大发挥孩子潜能,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读完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我受益颇深。儿童的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虽然可以弥补,但是那个令人心动的瞬间却永远过去了,而且即使捕捉到了不能像物品一样握在手里摆弄,还要给予儿童准确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供及时的帮助。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得到成长!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2
原来是这样——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
这是一本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的书,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 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还有他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喜欢不断地重复做同一件事情等等。书中举了很多的案例,从0岁到6岁,以及6岁以后,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和作者精彩的剖析,让你一点一点的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很多疑问也不断地得到解决。
就说说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吧!班里有几个孩子特别喜欢用咬人来解决问题,以前总以为他们是凶、是狠的表现,觉得很恼火。看了书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是口腔的敏感期没过渡好,儿童口腔的敏感期应该是在半岁左右来临,由于很多的家庭原因会导致部分孩子的敏感期推后。当出现这个现象时,不必再大惊小怪,只需把他拉到一边,用平和的语气告诉他这是不行的,并且要为他提供一些较坚硬的零食,如糖果等,以满足他的.敏感期的需要,帮助他渡过这个迟来的敏感期。
两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首先他会用“打”来表示“他不按照我说的做”,“打”是儿童的心理语言,儿童用打表示“不愿意!”“走开!”,这里打的含义是排除,但这个时期会很快过去,接踵而来的是说“不”,什么都是“不”,做与不做都是“不”。在这样的重复中,儿童感受着“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
每看一次这本书,我都会忍不住感叹一次:“哦,原来是这样!”这对我了解孩子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一个个让我迷惑不解的问题都在书里得到了解释。
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有相对应的敏感期,当孩子的某一个敏感期出现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自由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好好的渡过敏感期。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3
幼儿的成长如同一把扣紧了的锁,需要找对一把合适的钥匙来打开,能打开幼儿心灵的这把金钥匙恰恰就是幼儿的敏感期。而所谓的敏感期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地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的通过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在书店初遇此书,内心十分欣喜,因大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时,对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几个“敏感期”或“关键期”就有了简单的了解。而当时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带班经验,面对“敏感期”这样的理论只是欣然接受,生搬硬套,并不曾多想。
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对他的教育理念及团队就有所了解,而今再次有机会拜读孙瑞雪专家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让我感触颇深,慢慢研读之余发现孙老师与她的教育团队用不同的真实图片和案例相结合,通过评析的方式向我们条理清晰的阐述了: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敏感期都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敏感期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幼儿因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期先后、程度也各不相同。此书不仅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怎样观察幼儿的行为(如吃手、乱扔东西、“打人”等)与语言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为怎样关心幼儿,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敏感期指明了研究方向,同时也给家长朋友们科学育儿提供了参考。
其实,在与大班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几个月,我发现我们班多数的幼儿对文字符号,特别是书写文字符号特别感兴趣,像宸宸、萭嫣等小朋友对书写自己的名字产生了独有的情感,平时只要有纸和笔他们总喜欢写写、涂涂、画画,针对这一现象在第六章中不难找到详细的案例与精确的解读:5-6岁是幼儿书写阅读的敏感期,幼儿对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在他们的心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时期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孩子们的书写阅读需求。
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建议我们: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通过真正的对《捕捉儿童敏感期》的学习与了解;通过再次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总、子目标,让我发现敏感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敏感期来了,幼儿的书(画)写俨然成了一种生活乐趣,这就是孩子们的书写敏感期。面对幼儿的“敏感期”,希望我们更好的帮助他,而不是抑制他、破坏他,敏感期来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强制便成了一种愚蠢的办法”,只要正确接受幼儿的“敏感期”,就会探寻幼儿成长的各种秘密。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4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解除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教师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5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习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成人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成人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习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相关文章: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
读《墨子》有感03-14
读《生命》有感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