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狼图腾》读后感

时间:2021-10-14 09:12: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狼图腾》读后感【推荐】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狼图腾》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狼图腾》读后感【推荐】

《狼图腾》读后感1

  基本上全书的最后10%可以单独成一篇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作者的观点,借助许多年后两位老人重返大草原时对谈的形式,应该说作者是先有这最后10%的观点,然后补充完整了之前90%的故事内容,以便让读者理解自己的观点时能够有所比照,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原因在于作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就是他所想要表达的观点太有悖于常理,与大多数人的“经验”不符,如果不通过形象的例子,很难在读者中形成共鸣,达成共识。

  作者的观点基本上围绕游牧民族、农耕民族、狼性、羊性来展开,论述了民族存在决定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的观点,并使用这个观点重新诠释和解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在狼性太多的时期,容易发生暴政、独裁,在羊性太盛的时期,国家便软弱无能,最理想的情况是狼性羊性能够达到平衡,狼性稍多于羊性,这样的时期国力强盛,整个民族开拓进取,国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和成就。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本书虽然篇幅并不长,但观点很独特,有很多触动到我,这对我来说是很难得的,所以我比较推荐这本书。下面罗列一下触动到我的一些点。

  1、鲁迅对中国‘人人性的说法:人性+狼性是一些民族的性格,而中国人的性格大抵是人性+家畜性。

  话虽然难听了点,但细想一下,统治中国思想界上千年的所谓儒家学说确实滋养了许多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举了很形象的例子,草原上绵羊是最胆小懦弱的物种,即使被狼咬掉后腿,都不敢大声哼一声,甚至在狼吃自己的同伴时,还傻傻地围成一圈围观,这一幕像极了许多国人的做法。我也深深感到自己身上的很多弱点,就像是家畜性,如果能用狼性来替换掉这些家畜性,我想那样的性格更完美一些。

  2、对“狗”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借助“黄黄”和“二郎”这两只狗的对比。中国人对狗有太多的称赞,黄黄几乎集中了狗的所有优点,它的忠诚、聪明、勇敢、机灵几乎使它成为一个“完狗”,但黄黄也有一个狗的致命的先天的缺憾,虽然之前不被人注意,但却非常重要,那就是狗之所以为狗,是因为狗不独立,必须依附于人而存在,狗的灵魂是不被自己掌控的,是交出来的,所以再完美的狗始终也是家畜,永远也成不了狼,只是人养的奴才和帮手,缺少了最重要的致命的独立性。而二郎虽然野了点,但这正是二郎的可贵之处。通过这本书,对一些词语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如“狗仗人势”,“丧家犬”等。

  3、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以前的理解大概是中华民族就是汉族加上55个少数民族。但事实上汉族是一个很笼统的称谓,因为首先汉族的始祖黄帝、炎帝均是少数民族,并且在这片土地上,随着几千年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已很难给汉族一个清晰的,区分于别的民族的准确定义,所以我更倾向于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称谓,汉、满、蒙、匈奴、突厥、女真、吐蕃其实很多年前根本就是一家。

  4、对龙图腾的理解,我认同作者的观点,龙图腾的崇拜经过三个阶段,即最早的狼图腾崇拜到饕餮崇拜到龙图腾崇拜。这个观点不知史学界有没有争论,我非常赞同。一旦认可这个的话,对本书的书名“狼图腾”的感情和认识都大不一样了,蒙族人的狼图腾崇拜和汉族人的龙图腾崇拜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这更印证了中华民族是一家的观点。

  5、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重新认识。对唐朝的认识、其实大唐盛世有一半游牧民族的功劳,对元朝、清朝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元朝和清朝属于亡国的两个朝代,以前面对这种说法虽然不认同,但竟无言以对,现在再看这两个朝代,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女真族,其实和在中原生活的汉族都是在中华大地上生存、生活的民族,本就是一家人,都属于中华民族,所以根本不能算亡国,不能以狭隘的民族观看待中华民族的历史。

  6、对命运的理解。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观点都需要辩证地去看,哪怕是坏人。在这本书里,额仑草原的内蒙人和“东边”的内蒙人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东边的内蒙人不懂得草原的自然规律,在草原上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退化然后又欣然接受了农耕文化的洗礼,在自己的草原上大肆开垦后又来到额仑草原上进行农垦,而额仑草原的内蒙人恪守着腾格尔赋予大草原的自然规律,小心翼翼异常艰辛地维持着游牧生活。就像作者讲的,如果没亲身感受过草原人的精神世界,我想很多人会认为农垦对草原人民来讲是一大进步,毕竟游牧生活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潇洒,而是非常非常的辛苦,马倌没日没夜地看护着马群,到最后也只能剩下一小半,羊群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游牧的内蒙人由于常年劳累大都寿命不长,而农垦后牧民可以过上定居的生活,相比游牧,肯定是农垦更舒服些。但真正的内蒙人却要选择游牧生活,所以内蒙人的命是苦命,或许这很荒谬,但我想毕里格老人讲的“草原是大命,其它都是小命”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解释了蒙古人的命运。

《狼图腾》读后感2

  在还没有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产生了写点东西以慰籍我那早已虚脱的灵魂的想法,可是越往后,心里就越凝重。脑海中思绪万千,但一种沉重的失落犹如一团发锈的棉花,塞住了我的气管,堵得我胸口发闷,涨得满脸通红,好像有千言万语要对某个人、某个对象表达和倾诉,可是又无从落笔,无从开口,以至于我用了2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却花了整整50天的时间来理清思路。可是到现在似乎还是不很清楚我要说什么,犹如面对一个我钦慕已久的姑娘,恨不得将自己的心都掏出来给她看,可是又不知从何处落刀,着急得满头大汗,面红耳赤,却不能移动半步。面对这本书,我羞愧难当,我觉得我的手中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群高大威猛的狼站在不远处的山岗上,冲我一阵阵的嚎叫,一阵阵的嘲笑,又仿佛是在唤醒我那早已麻木的灵魂,怜悯我而让我加入他们的队伍,随他们一同去迎接明天初升的朝霞。面对狼群,我热血上涌却犹豫不决,二十五年的奴化,已使我陷入这个空虚的世界不能自拔,好像一只关了很久的小鸟,明明笼门开着,却不敢展翅高飞,害怕明天会饿死在荒野山林般!

  我知道,狼是不会嘲笑任何事物的,能动的生灵都将是他们的猎物,他们也不会嘲笑我的,更不会怜悯,要是怜悯,那他们会像对待那些受伤严重的伙伴一样,用他那古老而神圣的法器,将我送往腾格里,然后仰天长嚎,通知世界的主宰,又有一颗星星陨落划过天际去祭坛报到了!我不知道我的陨落会不会像哈雷彗星那样,赶路时能留下一道长长的尾巴,让人遐想万千,也非常害怕都赶不上普通的流星,陨落时连瞬间的闪光都不会有。

  长期以来,我一直想着出人头地,我以为只有那样,才能将我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写的更精彩,只有精彩才会发光,才有可能走向永恒。这许多年,我一直在彷徨和迷茫中度过,我在苦苦寻觅能让我发光的事情,也做过许多,努力了好久,但是却没有找到,到现在仍然是两手空空。有时候我想这种状况对我这么固执的人来说,会不会是老天在和我兜圈子,用一些“酷刑”磨炼我?而且冥冥之中是否有许多眼睛在看着我,看我到底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将降大任于我?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挫折过后,我发现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阿Q。心理承受到极限时,我开始慢慢地消沉,越发地懒惰,并且有些痞了,一个十足的市斤混混,满口粗话,衣着不整,并且胆小如鼠,壮志不得酬的苦闷使我那仅存的一点点人气日渐淡漠,更别提有什么斗志和勇气去继续追寻我那渺茫的闪光。

  每每夜阑俱静的时候,我独自听着这首《谁伴我闯荡》,回忆这许多年来的经历,感慨万千,当前处境的艰难使我觉得前途异常的灰冷与暗淡。当那孤独的旋律从漆黑深夜的远方缓缓飘来,阵风吹着竹林沙沙作响时,我觉得我就像一只到处游荡的孤魂随风漂泊,没有同伴,也听不到鼓励,心里充满了胆怯与恐惧,对下一处安身之所的焦虑使我越加地疲惫和憔悴,梦想着有那么一天能够结束这孤身闯荡的生涯,但是每每低头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双脚,也只能感慨世事的难料和现实的残酷。

  望着窗外远处绚丽的霓虹,耳边那红墙外马路上车辆喧嚣而过的嘈杂,再抬头看看夜空中闪烁的群星,我发现我与这个世界是那么地格格不入。如此空虚的一个世界,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我却继续坚守心中的那份真与执著独自闯荡,犹如一头孤狼滇步在群山丛岭间,急急赶路时也没有半分的安宁,总是那样的提心吊胆,生怕在不知名的角落里或者大树后面,有一管黑洞洞的枪口对准我,随时都有倒在血泊中的可能。当战战兢兢地又度过了一天,望着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隐没在山后边的时候,心中才能有片刻的安宁,眼中才会出现那种少有的安详与慈怀。当冷冷的月光洒向寒夜里整个大地时,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看脚下闪闪发光的白雪和山脚下被白雪覆盖的森林以及远处的层层山峦,我仰天长嚎,对着蒙蒙的月亮诉说我的辛酸与孤寂,一声声的嚎叫穿透云雾,向远方传的久远久远……,孤狼的心声有谁能够明白,又有谁能够听的懂?

  前面是那方,谁伴我闯荡?沿路没有指引,若我走上又是窄巷;寻梦像扑火,谁共我疯狂?长夜渐觉冰冻,但我只有尽量去躲!谁愿夜探访,留在我身旁,陪伴渡过黑暗,为我驱散寂寞痛楚,寻觅没结果,谁伴我闯荡,期望暴雨飘去,便会冲破命运困锁,几多天真的理想,几多找到是颓丧,沉默去迎失望,几多心中创伤。只有淡忘,从前话说要如何,其实你与昨日的我,活到今天变化甚多,只有顽强,明日路纵会更彷徨,疲倦惯了再没感觉,别再可惜计较什么,始终上路过……

  当我的嚎叫没有任何回应的时候,我还是习惯性地漫步走下山岗,脚下踩雪嘎吱的响声,又唤回了我那天生的高贵和与众不同,狼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战斗的细胞,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即使明天依然艰难和不可预见,但是还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勇气去战斗不息。

《狼图腾》读后感3

  对这本书我是再了解不过了,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初中的时候,至今已经读了三遍。书的写作方式很新颖,正如作者当年明月说的那样:“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作者一直遵循着这一宗旨,语言流畅幽默,偶尔略带调侃,可谓是轻松读历史的佳作。

  “以史为镜,可以知进退。”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镌刻在了历史长流之中;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在这急流中漫无目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明朝那些事儿》犹如一部历史剧,从朱元璋到朱由检,由兴到衰。无数人物出现,无数天才的博弈。这三百年中有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于谦,也许在之前我们只知道他一首的《石灰吟》,但就是这样一位书生却以一己之力,挽救大明危亡,力挫来犯之敌。还有那位坚守孤城,凭借着心中那顽强的信念坚守,任有多少凶残的来犯之敌,也只能羽铩而归。正因为有了这一个个不同的人物,才使明史能够更加丰富多彩。这其中令我最佩服的人物就是徐阶。

  也许很多人在之前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他对于三百年的明朝历史来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功绩也是无法磨灭的。徐阶的一生都为了正义而奋斗。嘉靖六年,面对丧心病狂的当朝首辅张璁要除掉孔圣人的封号时,满朝唯有当是的小小翰林学士徐阶一人挺身而出,上书反对,一句“我从未曾依附过你。”让张璁颜面尽失,被发配到蛮荒之地。我看到了徐阶的勇敢。嘉靖二十七年,一生为民,心系天下的夏言被严嵩使用卑鄙手段杀害,作为夏言的学生的徐阶忍受住了无数人的鄙视嘲讽,一言不发,默默地隐忍下去,因为他深知现实的残酷,这时候的反抗是毫无意义的,但他内心始终无法忘记夏言,更无法忘记严嵩,此刻我看到了徐阶的决心。之后的日子里,徐阶谨慎做事,不与严嵩争执,他在观察,他在等待时机??就连狡猾暴戾的严嵩都对他放松了警惕,自己也逐渐得到皇帝的信任,经过十四年

  的伏蛰与忍气吞声,他抓住了严嵩的疏漏一举将严嵩扳倒,完成了致命一击,将满朝的严党一网打尽,为老师夏言报仇,更为那些耿直进言的人报仇。此刻,他却没有杀掉严嵩,而是用了一种更残忍的方式——严嵩被放逐回家,整日以乞讨为生,两年后死于荒野。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虽然他本人也不干净,但他与严嵩的最本质区别就是他心怀万民,重用人才,严惩贪污,使得大明王朝再一次恢复了活力和生机。他手握大权为了年轻时的志向而努力,报国救民,他从未消极怠工,尽心尽力。为了能让大明王朝更加兴旺,他早早就寻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张居正,悉心培养,言传身教,可以说日后的张居正改革离不开他的努力,为大明王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在他的地位和威望达到近乎顶点的时候,他选择了主动退休致仕,放弃了无数人都想得到的首辅的位置,他是睿智的,他看到无数首辅后半生的凄惨生活,此时见后就收,城府不可谓不深,此时的徐阶是幸福的,他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一切,微笑着离开了这里,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宽慰的地方。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更多的则是欣慰。

  四十八年前,他十八岁,家住松江华亭县,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叫聂豹的七品知县,听从了他的教诲:“我将致良知之学传授于你。”

  四十五年前,他二十一岁,来到北京考中了进士,在大明门前,他见到了首辅杨廷和,听到了他高声的预言:“此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辈之下!”

  三十八年前,他二十八岁,面对首辅张璁的怒吼,他从容不迫地这样回答:“我从未曾依附于你!”然后他前途尽毁,家破人亡,被发配蛮荒之地,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残忍。

  二十年前,他四十六岁,看着自己的老师夏言被人杀死,不发一言。因为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报仇雪恨也好,伸张正义也罢,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年前,他六十二岁,经过十余年的忍耐与经营,他除掉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政治家,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最终他得以善终,活到80多岁。徐阶已经永远的消逝了,连同他的时代,尽管他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但这并不影响功绩,不影响后人对他的推崇,也不影响我对他的敬意。

  在本书的结尾处当年明月表达出自己对于成功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人能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无愧一生就是最好的。

  最后用一首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的《临江仙》做结尾,表达我对演绎出精彩历史的明朝无数英雄天才的敬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狼图腾》读后感4

  看完《重返狼群》感慨万千,贝姑娘推荐让我看一看《狼图腾》,其实这本书刚出版那会我就看过,只是忘了什么原因看了半拉没有看完。这几天断断续续在手机上看完了。如果说看完影片《重返狼群》后感悟到的是尊重生命与尊重大自然的万千感慨,那么读完《狼图腾》就是一次深深的震撼,在这本书里,除却对草原上一切生命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尊重外,更多的是明白了草原人、草原狼、草原马、草原黄羊等等草原上一切生物之间以及世间的万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完美配合的生存逻辑,明白了环境是如何对一个民族的存在产生影响,继而民族的存在又是如何形成民族性格,这样的民族性格又决定了怎样的民族命运,通过草原人、草原狼了解了狼性与人性中的狼性,并且被这狼性的魅力深深的折服。

  认真的读完本书,从开始的跌宕起伏、好奇、惊奇到慢慢的深入其中想要一探究竟的欣喜、愉快再到后来的逐渐明白、懂得与面对一群不懂草原、不懂草原逻辑的农区干部对草原狼、獭子、野兔等草原生物的猎杀,以及他们破坏草原逻辑却无能无力的难过、沮丧、郁闷、愤懑到最终的伤心、愤怒、痛苦、悲哀与深深的无奈。跟着陈阵一路来到草原、接触草原、了解草原到迷上狼、研究狼、喂养狼(想写豢养或者是饲养,又觉得那么桀骜不驯的狼岂是人能豢养或者饲养的?找不到确切的词语姑且就用喂养吧)、爱上狼、迷上狼性、爱上草原逻辑,了解了蒙古民族的性格,理解了成吉思汗如何能在马背上打下那么大的江山,更深刻的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我这人太过感性,看个《狼图腾》都能哭好多次(捂脸啊,不知道谁还看这本书哭过),为所有生物伟大的父爱和母爱感动着。看到大狼群攻击马群,儿马子护群和母马护驹与草原狼展开生死搏斗时,我哭了,我为勇敢的马爸爸和马妈妈感动哭了;看到草原人打围,头狼为了保护狼群与人斗智斗勇,一直到最后像一名勇士一样战死的时候,我又泪湿眼眶,都说狼凶狠残忍,有多少人痛恨着狼、厌恶着狼,殊不知它也只是为了生存;看到陈阵养的小狼受伤,我的心也跟着一起疼痛,最后小狼死去,我竟然哭到不能自抑;看到兵团里的人开着军用吉普想要把狼赶尽杀绝时,我的心与陈阵、与毕力格阿爸、与所有的草原蒙古人民一起难过;当白狼王带领着残余的狼群成员越过边境,回头望着曾经水草丰美的家园时,我和毕力格阿爸的想法穿越时空完美的重合了,狼群再也不会回来了!

  许多人看完这本书首先会想到生态保护,《狼图腾》从草原的一面完美的诠释了生物链的重要意义,通过草原逻辑来让人们理解大自然逻辑,理解保护环境与尊重大自然的重要性。草原非常脆弱,多少年来草原能够一直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因为有懂草原逻辑的草原人和草原狼以及所有的草原生物,千百年来遵守着腾格里的旨意,爱护着草原上的每一寸草地,爱护着草原上的所有生灵,草原才能经久不衰的年年岁岁一望无际,才能像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般的存在。还有草原逻辑教给我们一切问题都要辩证的去看,不能片面、一刀切,就比如人们憎恶的狼,草原上如果没有狼群,兔子、老鼠、獭子就会大量繁殖,脆弱的草原就会遭殃;反过来草原上如果没有兔子、老鼠、獭子,狼就会来祸害牛马羊,草原上的人们就没有了野味,没有了额外的收入,所有皮具没有獭子油也不会结实耐用了;再有作为交通工具的马与拉车的牛,对草原的伤害很大但是却不能没有。就好像人一生遇见那么多人,你喜欢的、你讨厌的、你憎恶的,都将会在你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生里给与你不一样的能量,所以辩证的看待所有问题,你的烦恼、郁闷、压抑与痛苦都将变得云淡风轻、直至烟消云散。

  还有毕力格阿爸总念叨的让农区干部管理牧区草原,纯粹是胡闹,我也觉得纯粹的瞎搞,你都没在草原上生活过,你都不明白草原狼在草原上的作用,你都不懂草原上的所有动物植物对草原人的意义,你都不知道草原逻辑是什么,就依一己之见去猎杀所有你认为是破坏草原的所谓元凶,自以为是、不计后果的去赶尽杀绝,到最后沦落为破坏草原的千古罪人,就好比没有调查你就没发言权,没有草原观念你就闭嘴收手夹起两腿滚回你的农区大肆开垦拓荒去。

  其实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还是狼性的巨大魅力,草原狼的狼性与草原人的狼性以及对狼虔诚的尊崇,蒙古民族横扫欧亚非不是没有原因的,说实话以前孤陋寡闻的我总是对草原蒙古、匈奴、鲜卑、羌狄、犬戎等游牧民族很不屑,觉得他们都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哪有我们大汉民族生的聪明,现在才发现大汉民族的祖先应该就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智慧、才能、狼性、遵循自然规律以及对腾格里的虔诚信仰最终将他们推上了历史的重要舞台,成吉思汗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人种,我觉得都得有点狼性,适度的释放和高超的驾驭人性中的狼性,学习狼性中的不息、不淫、不移、不屈精神,学习狼性中的忍耐、坚持与团结一致,努力在或长或短的人生中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

《狼图腾》读后感5

  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刚毅之魂。《狼图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它展现给我们的是辽阔草原上艰苦卓绝的生命争锋,更有原始与现代的搏杀!

  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里,我们一直自称是龙的传人。然而,龙图腾只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的象征,一种寄托。而蒙古人信奉的狼图腾,不仅是一种象征。狼从古至今都是蒙古人的好老师,狼教蒙古人打架,给蒙古人带来智慧,是蒙古人的老师。奔跑、跳跃、速度、力量,我无时无刻不感到书中的文字在我的脑海中激荡。一部描写狼的旷世奇书——《狼图腾》,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草原上的这些精灵。

  难忘《狼图腾》中狼的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也更难忘狼为了胜利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牺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义。

  一、团队合作意识

  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团结的群体。这种团结是在千百年实地作战的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为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蒙古狼争夺食物的战场就是死亡的前线,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

  为了获取猎物,狼可以等上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他们团结,从不丢下老弱病残,而是将食物平均分配;他们从不单独行动,而是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它们是兵法的创始者,进退自如,行动神速,可以说《孙子兵法》就是来源于狼的智慧

  为了集体的胜利,狼的牺牲精神更让人钦佩有嘉。当发现猎人时,为了保护大批的狼群,会有两只狼做诱饵把猎人引开,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还有丧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杀式的攻击方式重重的悬挂在马的侧腹做最后的殊死的拚杀。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可敬可佩。

  人类社会,我们也是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狼的团队精神呢?我们也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放弃自己的小利益。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不逞英雄主义,不好大喜功,不脱离集体。在行动上,要中心明确,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团队作战的最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无坚不破。

  二、危机意识

  危机,是锻炼强者的摇篮。狼的本领狼的智慧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也是在几千年艰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炼出来的。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在冰窖雪窖中储存食物;在捕杀猎物中学会了气象与战术;在生存的危机中学会了选择生育地点的隐蔽与逃生;在精装减负中选择了残杀弱病伤员。狼,凶猛、强悍;狼,也更智慧与善战。在生与亡的死亡线上,强者存,弱者亡,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

  所以,危机存在于每个事物中,也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法则。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只要你有丝毫的放松,就可能会被社会淘汰,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残忍。所以我们也得有狼的危机意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给自己加压,正如张瑞敏所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势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正是这个道理。

  三、策略意识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纵横捭阖,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人不是狼,狼的种种策略也是在艰苦的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但我们的确可以从狼身上借鉴很多东西,但学习草原狼也不能拘泥于具体的战术,而是要锻炼自己勤于思考、善于应用策略的能力。主动的去观察和学习,积极的思考,在面对 不同的情况时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四、生态平衡意识

  草原,腾格里,狼,毕利格。他们彼此孤立又互相关联,他们共同造就了《狼图腾》的精神盛宴。他们之间构建了一种微妙的相辅相成的惊人和谐,而人与自然,人与狼之间的“余地”就是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基础!狼杀黄羊,不杀绝。人杀狼,不杀绝!

  看完这本书后,我忽然觉得很悲哀!几千年来,草原人掌管他们自己的草原,他们的草原繁荣过,昌盛过,也曾黯然失色。可是都不曾像现在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汉族人错误的指示令85﹪的草原退化为沙漠!让蒙古狼在草原上消失!让天鹅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享受死亡!

  连狼都知道保护的草原生态平衡,我们聪明的、高智商的人类不是更应该保护生态平衡,为我们后世的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吗?有树才能抵御风寒,有水才能净化空气,有草才能减少风沙,我们的地球,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生长在地球上,我们就有义务让这自然的生态平衡更趋于自然啊!

  狼图腾,我学到了很多我应该具备的品格。少有一部小说让人如此印象深刻。少有一部小说让人看后久久沉思。少有一部小说让人为动物为植物落泪。少有一部小说让人不知因何而起的感动。少有一部小说让人看后如此向往草原生活。少有一部小说让人感觉如此遥远而又如此亲近。

  狼图腾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一种。愿这种狼图腾的精神能永远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永不衰竭!

《狼图腾》读后感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迷上了狼。可实际上,我对狼是一点也不了解,可狼的野性、杀气,以及人类永远也达不到的精神境界,深深的折服了我,令我不由自主的跪拜在狼的脚下。

  小时候对于狼的印象,都是从那些稚幼的童话故事里描绘出的。像《狼外婆》、《小羊和大灰狼》这些耳熟能详故事里,狼都是凶狠险恶、阴险狡诈,都是遭人唾弃的动物。到了上学的年纪,像什么“狼子野心”、“狼心狗肺”,无不以狼作为人们嘲讽的意象。渐渐地,我开始不相信狼真的有那么可恶,难道他们能比人更加的残忍吗?我要寻找,寻找对狼真实的描述。终于,我找到了一本真正解释狼的书——《狼图腾》。

  在茫茫的内蒙古额仑草原上,生活着一群纯血统的草原狼,这里是唯一一个狼没有被杀绝的地方。故事以陈阵——xx时期一个被下放了的知青,一个痴迷于狼的人。以他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他掏狼崽到养小狼再到送小狼到腾格里的故事,讲述小狼的同事贯穿多个有关狼的故事,情节跌宕揪心,每一个故事都令人潸然泪下。

  我对于小说中印象最深的,当属那狼群血洗军马的故事。被人类偷走过冬食物而忍饥挨饿的狼群,被人掏了狼窝而痛失子女的母狼,都携手为了复仇而拼上性命。它们虽没有在一起战斗过,但却纪律严明,服从指挥。即使急速奔驰,也依然保持着整齐的方阵。狼凄惨的嗥叫,令人胆颤心惊;母狼自杀式的攻击,令人毛骨悚然;更有被踢破肚皮的狼,龇牙咧嘴的爬向倒地未死的马,撕咬吞咽着这最后的晚餐来填满那永远也填不满的肚子,如此场面令人战栗不止。

  小狼,一个人为一只狼起的名字。它很幸运,能成为兄弟姐妹中唯一能看到世界的狼;他很倒霉,不但丧失了自由,还失去了代表尊严的狼牙。在它还未睁开眼睛之时,陈阵和猎人的忽然到来,迫使它们不得不接受死亡的审判。陈阵希望能养一只狼,如今抓到这窝狼崽他也有份,自然要一只狼也不为过。最强壮的小狼自然被选中了,免受被做成狼皮筒子。可这也使它丧失了奔跑的在草原的自由。

  草原上的狼越来越少,小狼也越长越大。终于有一天,中国唯一狼的聚居地——额仑草原,从此失去了狼的护佑。腾格里失去了狼,便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万物衰败,牧场荒凉,鼠灾频发,饱受自由折磨的小狼无力的倒在地上,血液从喉咙里流了出来,顺着铁链流到地上。难道小狼只能如此卑微的死?陈阵内疚的看着地上奄奄一息的小狼,或许很久以前它就不该在这个世上。比起现在这个样子,死亡应该是作为狼最光荣的事吧。陈阵含着泪,悄悄地抓起半截铁钎,趁小狼没注意闪到小狼后面。小狼还在艰难的站立,前腿因为虚弱而不停地颤抖。陈阵高高举起铁钎,用足全身的力气砸向小狼的后脑……小狼倒下了,没有发出一点声音,这或许是它还有狼性时最后的尊严吧。

  小狼,为自由而活,又为自由而死。它的魂一定能归腾格里,那里有它的兄弟姐妹,和它向往的自由。

  盲流,草原的终结者。他们为利益,不惜以毁灭草原为代价。别人的劝告他们不听,因为这草原不是他们。他们没有固定场所,只是不停迁徙,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额仑草原的狼间接的会在了他们手里,额仑草原直接毁灭在他们手里。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愤恨。然而,以当时的社会背景——xx,或许历史发生的特定时间早就如今不堪的局面。就像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统治而使得中华文化蒙受巨大损失。这些盲流为了生存,不惜一切能赚到钱的手段去赚钱,来养活远在他乡的亲人。而同样故事里一个鲜明的任务,生产队主任包顺贵,杀狼是为了保护牛羊,保护生产。当然,他不知道狼对保护生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等到狼绝迹了,鼠成灾了,才会发现自己的鼓动打狼的错误决定吧。

  我们不得不承认,狼的精神完全是人类的理想之精神。团结协作,坚毅不拔,为了集体随时准备杀身成仁。它们友善,一切的杀戮,只是为了生存和能有个安稳的家。给狼强加的贪婪,那或许只有人才有,因为狼从来不会贪图享受。它们能在冰天雪地蹲守一夜,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敌人致命;在最适当的时候,团队一起全身而退。每当队友战死,狼嗥总是响彻山谷,让人整夜难以入眠;每当捕获猎物,脚印踩实雪地,勾勒出标准的圆来感谢腾格里。

  狼之魂,是我们的榜样。中国要想富强,就要像狼一样,强势而充满野性,令人畏惧而不敢侵犯。而不是像绵羊一样,任人宰割。充满狼性的人不是残忍,而是懦弱的人不敢张扬。或许人永远也做不到狼之精神吧。

  但是再也没有额仑草原,没有草原上的狼…

《狼图腾》读后感7

  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刚毅之魂。近日,拜读了20xx年十大畅销书之一《狼图腾》,心灵被作者描写的蒙古草原及蒙古狼深深震撼了。

  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图腾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

  读过了《狼图腾》,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草原狼把我从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带到了西部草原的深广与另类的生活感受,让我觉得我的血液在扩张、在膨胀、在向往----在环环相扣的“狼故事”的紧张氛围中,蒙古狼卓越的智慧、机警的作战、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忠义、浓厚的亲情历历在目,还有以毕利格老人为代表的蒙古草原的游牧文化也是文明悠长。主人公陈阵养的小狼活灵活现,把狼性的热爱生命与顽强的忍耐力更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对待食物上,小狼对喜爱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观察在偷袭;对烈日的暴晒,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隐藏身体;对脱离家园的迁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宁死不屈的和牛马车抗争也不妥协。

  对着野性十足的小狼,我却油然而生敬意与怜爱之情。难忘《狼图腾》中狼的自由强悍的进取精神,也更难忘狼为了胜利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牺牲精神,在狼性中,我感悟到了人性生存的精神意义。下面,我就从三方面谈谈我从这本书中得到的感悟吧!一、发扬团队精神草原上,草原狼是最团结的群体。这种团结是在千百年实地作战的经验中得出的生存之道。因为在强者生存的大草原上,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蒙古狼争夺食物的战场就是死亡的前线,群狼有组织、有纪律、有忍耐、有章法、有配合,在头狼的指挥下,从容作战,不抢功,也不贪利,个个凶猛强悍,杀气腾腾,这种气势就压倒了弱者。

  “在雷电和黑暗的掩护下,狼群以飞箭的速度直插马群中央,随即中心开花,然后急转掉头,又冲向四周的马群,把马群冲的七零八落,冲成了最有利于狼群各个击破的一盘散沙。”“暂时后撤的狼群行动有条不紊,它门不急于去吞食已经倒毙的猎物而是趁马倌和儿马子重新整队的时候,分头追杀东南方的散兵游勇。”从书中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狼的集体作战攻势锐不可挡,对战果也是力求最大,也决不盲目贪多恋战,不乱阵脚。狼群在头狼的统一指挥下,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为了集体的胜利,狼的牺牲精神更让人钦佩有嘉。当发现猎人时,为了保护大批的狼群,会有两只狼做诱饵把猎人引开,以牺牲自己来保全集体;还有丧子的母狼,可以用自杀式的攻击方式重重的悬挂在马的侧腹做最后的殊死的拚杀。

  这种不计较个人利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度集体主义精神真是可敬可佩。人类社会,我们也是生活在集体的大家庭中,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是不是也要学习狼的团队精神呢?我们也要以集体利益为重,放弃自己的小利益。在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不逞英雄主义,不好大喜功,不脱离集体。在行动上,要中心明确,一切行动听指挥,发挥团队作战的最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无坚不破。二、危机意识危机,是锻炼强者的摇篮。

  广阔的草原,危机四伏。草原狼在冬季漫长、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中学会了在冰窖雪窖中储存食物;在捕杀猎物中学会了气象与战术;在生存的危机中学会了选择生育地点的隐蔽与逃生;在精装减负中选择了残杀弱病伤员。狼,凶猛、强悍;狼,也更智慧与善战。在生与亡的死亡线上,强者存,弱者亡,这就是自然的生存法则。所以,危机存在于每个事物中,也是我们人类的生存法则。国家要富强,企业要发展,也必须学会在危机中强盛。因为世界也选择强者。国家不强就要被列强瓜分;企业不发展就要濒临破产。而人呢?不进取,也就是自甘被淘汰。所以,改革,就是要把人变的更强。不要惧怕改革,我们要学习狼的“不息、不淫、不移、不屈”的狼的精神和狼图腾精神,以更坚韧的毅力对待改革,接受锻炼,在危机中成长,壮大。三、生态平衡的意义从蒙古草原的食物链上,我们看到了蒙古狼的自然价值。狼是捕杀大批黄羊、旱獭、老鼠的杀手,从而保护了草原上最珍贵的草资源。狼对动物的腐尸也是乐此不疲,既清洁了草原,也预防了病菌的传播。 草原有草,才能抵御风沙、大旱;草原有草,才有牛羊的食物,才有人的生存啊!

  所以,在草原上,狼杀黄羊不杀绝,狼打旱獭专打大不打小。蒙古人打狼、打獭子更是不赶尽杀绝。这些草原的规矩,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连狼都知道保护的草原生态平衡,我们聪明的、高智商的人类不是更应该保护生态平衡,为我们后世的子孙留下美好的家园吗?有树才能抵御风寒,有水才能净化空气,有草才能减少风沙,我们的地球,就是我们美丽的家园。生长在地球上,我们就有义务让这自然的生态平衡更趋于自然啊!狼图腾,我学到了很多我应该具备的品格。狼图腾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坚韧向上的进取精神的一种。愿这种狼图腾的精神能永远在我们中华大地上扎根,永不衰竭!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

  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也是合作的社会,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所以我们得像狼一样有团队意识,充分的信任工作伙伴,各司其职而又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图腾》读后感8

  辛卯年六月,临近毕业,翰文兄临行前赠我一书——《狼图腾·姜戎》,意在唤醒自己灵魂深处的狼性。利用工作休息等闲暇时间,每到共鸣处,发人深思触动心灵处,都会勾勾点点,浓笔勾勒,加以标示,以便日后重读。历时一个多月,已于今日拜读完毕。除《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后,此为我所拜读第二部小说。期间,有些许感触,给予表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阅读之前,我曾经听说过这本书,以及其他的一些以狼为题材的书,在同龄人口碑好的还有《狼道》《藏獒》之类的书籍小说。出于翰文兄的强烈推荐,又兼翰文兄的亲笔签送,外加霸气的赠言,我试着开始了这段心的路程。 这是一个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的近乎真实的故事。在那个年代里,作为一名知青,陈阵自愿来到当时仍过着游牧生活的内蒙古大草原,接收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文中的“陈阵”“张继原”“高建中”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所以读此书犹如在读作者的草原日记。每一个场景的描写犹如亲历其境,多有让人阅读起来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以至于自己感觉好像沉溺在了小说营造的大草原氛围之中,经历着陈阵同样的经历——与狼共舞的草原原生态生活。从记述陈阵来到草原和毕老人一起看蒙古狼打围黄羊,到自己掏狼崽,养狼崽,再到建设兵团剿狼灭狼,再到自己亲手把精心养大的“小狼“送上腾格里,以及二十年后重回草原看到的人与事。其间,作者一边记述这段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一边从一点一滴的经历中阐述游牧民族文化与农耕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优劣,一次次展示自己心中汉文化与蒙古民族文化的强烈的思想冲击,一次次被

  腾格里的自然规则所折服,自己也渐渐成了理解草原这片热土的少有的汉人。文中作者从一个个血淋淋的事件后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感悟,每一次对比后产生的结论都使自己汗颜,深深的折服,同时又发人深思。起初,阅读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产生了和陈阵一样的想法,也掏一窝狼崽,也能打打草原蒙古狼。这也萌生了想去草原,想去内蒙古的冲动。可是,随着阅读的加深,我知道我的这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了。因为随着农耕文化对游牧文化的侵入,草原已经破败不堪,大面积沙化,原有的腾格里相传千年的古老法则已经失效,狼的诸多优点也不会再展现在中国境内的草原上。如文中作者的感慨一样,以后很难再见到千年不变的腾格里了。如他所言,二十年后鼓足勇气重返草原,草原已经物去人非。与狼共舞的岁月成为陈阵今生弥足珍贵的回忆,小狼的结局也成为陈阵一生的遗憾。我想草原的今天给陈阵带来的创伤,或许能让他再撰写一部著作。知青下乡再学习的期间,陈阵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喝奶茶、吃羊肉、淘狼崽、蒙古包还有还有套马竿,养狼的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期间的那些所思所想,这些足以让陈阵珍视一生,他的人生也因此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因为我们这些后辈们根本没有了这样的经历,根本没有了重返草原,享受原始腾格里美好而自由的原始游牧生活里得机会,更难有再享受原始蒙古人的豪放与热情。草原的变迁,不仅是陈阵的悲哀,更是我们后来者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再也没有窥视狼图腾的奥妙,洞察狼带给我们的一次次刻骨铭心的“课

  堂”。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是悲哀的,作者是幸福的。作者的经历是让人心痛的,也是让人羡慕的。草原没了,还有人惦记着那片曾经的热土,还著了书,从这个方面讲,我们又是幸运的。所总之,作者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同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时间已经远去,事情每天一直在发生,草原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狼也再难回到腾格里,这是狼的悲哀,是草原牧民的悲哀,也是华夏民族的悲哀,更是你我的悲哀。为了不让这种悲哀不再继续,请审视你我自己的言行。 除了在书中读到作者对狼的痴迷,以及作者对很多问题阐述背后深刻的含义以及狼的野性与“诡计多端”之外,我还读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人往往被自己的高大所迷醉,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无所不用其极。然则在大自然面前,这些显得很愚昧很自大。而往往在没有恶果到来之前,总是倔强的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可是结果往往超出人所能辖控的范围,三门峡的烂尾工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实例。书中的外来户所作的“恶行”带来的后果,从作者的痛心疾首,言辞凿凿,大篇幅的抒情描写不难看出作者对此的深恶痛绝。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不得不算是推广“发展要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的好教材。

《狼图腾》读后感9

  小时候听过《狼来了》、《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等关于小动物们如何与狼作战的故事,于是,狼的凶狠、残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姜戎先生撰写的《狼图腾》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这让我十分好奇,最近有机会我也拜读了这本《狼图腾》。

  原来,这本书就是讲述着草原人与草原狼的故事,令人觉得新奇神秘。主人公陈陈是姜戎先生的化身,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长达11年。在草原上,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他与狼的这份感情,让我对狼的看法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也使我对狼性有了不同的看法。

  狼在战斗中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特别是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联想到了和平时代的我们。在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有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背弃了做人的原则,也有的人只顾自己奔小康而对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视而不见,更有人认为是生逢其时不思进取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狼虽然凶残,但狼只有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再看看我们人类,去年夏天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水质异常,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然而这是一场天灾吗?不,这是“人祸”。生活污水的排放;工业污染、工业排放;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污染物,这些都是造成太湖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的落后,农民们只顾自己致富,各企业只关心自己的利润,相关部门又各自为战,互不干涉,与己有利就多做,与己无利就不管。如果政府能制定好规划,并且认真实施,如果农民、企业为环境保护能牺牲一点个人的利益,那么,这种人祸就不会出现了。

  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狼的狡黠与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军事才能。狼顽强不屈的性格,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使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而我们人类有如此坚忍不拔的狼性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真正是狼性的最直接的描写吗?在这么激励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我认为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它那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现在的时代,单打独斗已成为历史,此时,扪心自问,我的团队怎么样?我在团队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事实上,我们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狼性”,缺少的是吃苦耐劳,缺少的是像狼一样的性格和狼一样的精神。

  想一想,为什么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竟然仅用区区十几万骑兵就能横扫欧亚?消灭西夏几十万铁骑、大金国百万大军、南宋百多万水师和步骑、俄罗斯钦察联军、罗马条顿骑士团;攻占中亚、匈牙利、波兰、整个俄罗斯,并打垮波斯、伊朗、中国、印度等文明大国?还迫使东罗马皇帝采用中国朝代的和亲政策,把玛丽公主屈嫁给成吉思汗的曾孙。是蒙古人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答案是唯一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与狼共舞的环境里,我们不仅看到的是狼的精明,勇猛,更令人震撼的是“狼”这样一个团队所特有的团结协作,非凡的沉着镇定,为了团队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一种精神。

  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纯朴了。“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似乎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单位有任务要加班,员工考虑的是加班费;同事有困难需要帮助,员工之间谈的是私人交情。

  毫无疑问,蒙古人更多的是从蒙古草原狼那里学到了更多的军事才能,也是蒙古草原狼造就了很多可与偌大一个华夏民族相抗衡的小民族。

  我们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就会明白中国近代屈辱的百年历史。

  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猛兽般的勇气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亲、筑长城、投降称臣当顺民和超过鼠兔的繁殖力,才能让自己苟活下来。狼图腾的精神比汉族的儒家精神还要久远,更具有天然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儒家思想体系中,比如“三纲五常”那些纲领部分早已过时腐朽,而狼图腾的核心精神却依然青春勃发,并在当代各个最先进发达的民族身上延续至今。蒙古草原民族的狼图腾,应该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狼图腾》读后感10

  随着《狼图腾》电影的热映,又勾起了想在读一遍这本小说的欲望。分公司“学习在青春·读书促成长”活动第二阶段图书推荐恰巧有这本书,我便又静下心来,温习了一遍。

  小的时候,妈妈和我讲她小时候村子里面是有狼的,到了晚上,小孩子们都回家了,谁也不在外面乱跑。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狼是凶暴的、危险的、会吃人的。

  几乎没有人喜欢狼,狼也很难融入我们的生活。有人喜欢养宠物,像吉娃娃、泰迪、哈士奇、鹦鹉、鱼……但没有人把狼作为自己的宠物,和其玩耍。在童话故事中,狼是大坏蛋,兔子和小羊都是打败敌人的机智英雄。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灰太狼扮演了一个傻傻的、邪恶的侵略者,而喜羊羊却成了羊族的保护神,无论灰太狼想出什么花招想吃掉小羊,最后都被喜洋洋用智慧打败了。“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许多成语也都在骂狼,却没有几个人能看到狼的优点。

  但是,在我读过《狼图腾》这本书后,我对狼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在书中,狼是腾格里派下的草原保护神。它们的策略、勇敢、团结都让人们吃惊、敬佩。草原人从狼身上学到不少打仗的本领,没有狼就没有成吉思汗,也就没有现在的内蒙。在鼠灾来临时,是狼消灭老鼠保护了草原;在黄羊群发疯地啃食草场时,是狼把它们驱逐出境;在草原人死后,又是狼把他们送上腾格里。

  除了狼的本领外,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人与狼之间的感情。养狼,这听起来都觉得吓人。咬、撕、抓、吞,这些在吃食时的动作在我脑海清晰地浮现,我不仅为陈阵担忧。都说狼本性难改,狼牙又有毒,这不是找死吗?可看着看着,我也想养一条小狼,像书中那样和它玩,给它喂食,还可以像给小狗挠痒一样挠它的肚皮。我本以为陈阵可以和小狼一直快乐生活,可当小狼被拔了牙,被铁链控制了自由后,我不忍心往下看……

  小狼死了,黄黄、二郎也死了。狼群都被人打光了。老鼠、黄羊、旱獭成灾,把草原啃得只剩土皮。我伤心、愤怒,却流不出眼泪。因为我知道,那些像小狼一样的狗、狼们会在天上找到自由,而那些破坏大自然的人会受到惩罚。

  这本书改变了我心中关于羊与狼的位置。我也终于知道为什么草原上的人们要把狼作为图腾了。

  狼,这种动物,原来在我心里只是一种凶恶的野兽。“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这些成语无一例外地在贬低狼。可是当我读完《狼图腾》后,我对狼的看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狼,在广袤的草原被奉若神明,被视为一个民族的图腾,当地的牧民在死后要进行“葬”,即被狼吃掉。他们相信用这种做法能使自己的灵魂升上腾格里(天)。一开始我感到十分吃惊,狼在我们民族是狡猾、残忍的象征,怎么能成为一个民族的图腾?用这种“葬”法,不是违背了我国传统“入土为安”吗?

  这些谜团终于在我读完后得到了解决。原来草原民族的这种做法也不无道理。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反而,它是一种十分智慧的动物:它们会利用各种地形来进行打围,成功率很高;它们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要留一些才能让明年也丰衣足食。它们会把食物储存在“雪湖”中,十分有远见;它们还能识破“野兽克星”捕兽夹;它们的毅力很好,有耐心,为了一顿饭常常会等上一两天来选择时机;它们是草原大害——野兔、旱獭、野鼠等的天敌,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它们用这些胜过《孙子兵法》的手段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万年,成为了草原霸主。它们舍弃“小命”,保护草原“大命”,是草原的守护神。它们这种强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草原人民的崇拜,成为了草原人民心中的图腾。

  然而,书中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额仑草原千百万年的平衡。他们只看到草原狼猎食家禽,就肤浅地认为草原狼对人类只有害,没有益。于是,他们大肆地杀狼,用枪打,用车追,用火烧。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图腾的老牧民,如毕利格阿爸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却引以为荣,变本加厉地捕杀狼甚至捕杀草原的其他物种,最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在书的最后写道:额仑草原严重沙化,旱獭、野鼠成群,丝毫看不到往日的美丽风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正视自己的弱点,向狼学习是中华民族崛起必然的要求。让狼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扎根生长,做勇敢不屈的炎黄子孙。

《狼图腾》读后感11

  好久没有流泪了,今天晚上,泪水再一次的涌出了我的眼眶,心里那种酸酸的,苦苦的,痛痛的,一种窒息的感觉,一下子让我喘不过气来,好想好想大哭一场,可是不能,宿舍的舍友都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坐在电脑旁边,抒写着自己的情绪,因为此时此刻,我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面对这一页白纸,让震颤的心灵在双手敲击键盘的.过程中平静下来……

  这一切的根源,只是一本书——《狼图腾》。

  狼,草原狼,额仑草原的狼,此刻,我真想自己能生出一对翅膀,飞到内蒙古的大草原,去感受一下草原的气息,去感受一下那高高在上的腾格里的伟大,可是却不能……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知有《狼图腾》这本书的,学校图书馆里的没有借到,只能在网上找到了电子版的,真的很遗憾,因为书和电子书,真的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感受到作者凝结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故事从阵阵一个来到草原插队的北京知青和毕利格老人的一家开始,毕格利老人,一位真正的草原人,用他像草原一个宽广的胸怀,接受了这个什么也懂的知青,在他的引领下,让阵阵走进了草原狼的世界,让草原狼融入了他的灵魂,让他来到了神圣的腾格里面前。

  喜欢狼的这种野性,源自于那本《旷野的呼声》,而对于狼的了解,却是来自于这本书,狼的智慧、坚强、高贵,让他理所当然成为了草原的王,而狼,却在那些无知的人,在那些“先进”的灭狼设备前,输了,灭绝了,失去狼呵护的草原,让一层又一层的黄沙掩埋。此时,我真的狠那个主任,狠那些所谓促进狼灭绝的人,如果我是一条狼,我那锋利的钢牙一定会咬破他们的喉咙,用他们的血,去祭奠深埋在黄沙的额仑草原,去祭奠那高高在上的腾格里……

  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就像毕格利老人一样,是一个虔诚的草原人,但是我没有他的智慧,他的胸怀,更加不能体会到他的心境。草原,在一位位像毕格利老人一样的草原人的领导下,一代一代,过着幸福的日子。而在所谓的文明面前,却倒下去了,我想我能了解一些老人离去之时的那种心痛,看着自己心爱的草原,消失在自己面前,那种痛,才是让老人带着赎罪的心情去见腾格里的真正原因。

  小狼,本书的核心,从阵阵把它从狼洞里掏出,不顾牧人的反对,把它养大,从恐惧到喜爱,到建立浓厚的感情,到最后为了维护狼的尊严将小狼杀死,再到二十年后,阵阵和杨克两位老人在当年掏出小狼洞里的祭奠,一幕幕,从我的眼前晃过,我似乎觉得自己也伸手触摸到了草原狼那厚厚的毛,似乎也听到了那一声声的狼嚎,似乎看以了蒙古包前高高挂起的狼皮,我觉得自己也融入了那种野性。

  看了此书,我这么几点感慨:

  一、人的愚昧无知

  记得在看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狮王争霸时,电影里那个外国人,这样对关之琳扮演的十三姨说:“我们是把文明带给你们,给你们带来先进的生活”。而看完这本书的感觉和听到那句话差不多。何为文明,何为先进,难道遍地高楼大厦,一抬脚就是汽车飞机,顿顿鸡鸭鱼肉,就是文明,不是的,文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他的物质表现。孙子兵法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一群不了解草原的人,不尊重的草原的人来治理草原,把本来的牧场硬要开垦成耕地就是文明,就是先进吗,难道让一片碧绿色的草原变成黄沙是文明吗,开机杀死天鹅是文明吗?

  二、农耕文化带来的人的劣根性

  在书的末尾,在阵阵的文稿里,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了这一点,从鲁迅的痛骂麻木,到现在的呼吁道德,呼吁和谐,这一个过程,全是对汉民族身上的劣根性的批判,可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究竟改变了多少,不得而知。面对这,我也反省自己,批判自己。

  三、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并不是说要靠天吃饭,而是在尊重的基础去利用,去开发,在保持自然世界原貌的基础上,给人类带来最大的便利。从报纸上,杂志上,新闻上,我们可以容易找到那一串串血淋淋的数字,多少物种灭绝,多少森林被破坏,多少……

  这些数字究竟还要持续多长时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危害,病毒带来的恐惧……还有多少我们人类将要遇到的可怕的事情,这一切与过分的开垦自然资源没有关系吗,这一切难道不是不尊重自然而带来的恶果吗?可是面对这一切,为什么还不知道改变,为什么收效远远跟不上破坏的速度?

  一口气说出来这么多,心情平静了不少,平静之后带给我深深的深思,带给我沉重的反省,但愿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但愿更多的人能在看完这本书之后能产生和我一样的心情,能从草原狼的身上学到更多的智慧……

《狼图腾》读后感12

  暑假期间时间拜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一改以前"畏狼如虎、憎狼为灾"的看法,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狼在农耕民族看来是危害人和家畜的坏蛋。我们小的时候都听说过狼外婆的故事,大灰狼是农耕民族谈之色变的危害极大的动物。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我看了,《狼图腾》一书后我的观点改变了。是啊!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正因为狼的威胁,奇特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草原上没有了狼群,就要得“瘟疫”,所以,狼使生态相互于一种平衡状态,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有的纪律的族群,狼的十大特点: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顺水推舟、同进同退、表里如一、知己知彼、狼也钟情、授狼以渔,以及狼的“团队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而最值得我们称赞的是狼的战斗精神、协同作战、顾全大局,为了胜利,不惜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狼是游牧民族的图腾。比我们农耕民族的龙图腾有过之而不及。狼在游牧民族心中是神乎其神,无所不能。书中讲到了“狼的作战,生活,本领,母爱,及群之间的协作团结及狼在草原的巨大贡献。把狼看作了比人还要高尚,比人还要聪慧的动物。”

  书中几十个狼的故事有机连贯,一气呵成。情节曲折紧张,场面宏大而神奇。有大青马勇敢镇定地独闯狼阵,狼口脱险;有蒙古女人和九岁小孩与狼徒手搏斗,生擒恶狼;有蒙古猎人坐山观狼群设伏黄羊,渔翁得利;有石圈里的飞狼之谜,惊人推断;有狼群与军马惨烈的生死决斗,同归于尽;有白毛风和蚊虫的天灾人祸,生死存亡;有狗和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与狼的殊死较量,相存相依;有作者千辛万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运和悲壮的一生……。最后作者道出了对小狼的忏悔,对蒙古老人的忏悔,对草原的忏悔。震撼了我们现在已经不会轻意感动的灵魂,让我们在读过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无尽地思索。

  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群的中的友爱亲情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狼在捕食时表现的确极为凶残,但狼只有在饥饿时才捕食,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攻击牲畜和人。这比饱暖思淫欲,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了。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在这本书里狼性与人性的碰撞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1. 要有勇气和血性

  身处草原,就会置身于这个巨大的食物链中,各种生物都摆脱不了吃或被吃的命运,要想占据食物链上端的有利位置,就必须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练自己的神经,造就卓越的品质。草原残酷的生存状态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几千年过去了,草原狼顽强的生活了下来,靠的就是那股血性。当狼逃生时,它甚至可以咬断伤腿,刮骨疗毒是治伤,而狼是自伤,颇有壮士断腕的壮烈。当狼袭击马群时,它甚至可以选择最广告的自杀式打法。当搬迁时,小狼宁愿被勒死也不屈从,让人感慨训老虎易,训小狼难。狼与生俱来的血性和傲气,帮助它们在恶劣的草原环境中生存下来。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它动物,之所以只有狼独存,原因就在于此吧!

  工作中如果没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你就很难生存下去。有了勇气,还要有狼一样的血性,积极的主动的去迎接挑战。只有在不断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斗争中,人才能进步,才能体会成长的快乐。

  2. 要讲究策略

  《狼图腾》很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狼丰富多彩的杀敌方法。开篇就是一个草原狼围捕黄羊的大战役,波澜壮阔,动静结合,一气呵成。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耐心的伏击、精妙的设围、细致的观察,营造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紧张而又亢奋的氛围;而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的智慧、颇有些卑鄙却极其实用的狼抓黄羊的绝招,又让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精致的表现了出来。另一个经典的战例就是草原狼全歼军马群了,狼群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自然胜利在握了。天时,借白毛风肆虐的恶劣气候,发动闪电战;地利,将马群往大泡子里赶,与泡子地形成前后夹击的态势;人和,人们频繁的掏狼崽激怒了母狼、将狼群的黄羊偷走更是断了狼的退路,狼带着一腔的仇恨和怨气作战,自然格外的凶狠和残暴。哀兵必胜,古来有证。草原狼的进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战术安排的严谨、对天时地利的把握、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颇有战略家的味道。甚至我们会忍不住想,如果我是一匹草原狼,那工作起来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狼图腾》读后感13

  又一次打开《狼图腾》,我想起了初次读完它的时候形成的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去到额仑草原过上一段原始游牧生活,像陈阵那样去了解狼,了解游牧文化。之所以说它不可能实现,是因为在《狼图腾》的最后,草原上奔驰的就已不是威风凛凛的猎马了,一辆辆摩托、吉普驶入大草原,带起一阵阵沙尘,黄沙滚滚中一匹匹可敬的大狼倒地,古老而神秘的狼文化湮没在了密密的枪声之下。

  《狼图腾》,主角当然是狼,讲述狼的故事,讲述以狼为图腾的民族的故事,讲述狼生活的这片大草原及这片草原上其他生灵的故事。这里的狼,特指蒙古草原狼。

  说到狼,我搜肠刮肚,也联想到了几个与狼有关的故事。

  “狼来啦!”放羊小孩几次三番骗大人导致羊被狼咬死的故事,教导我们要诚信;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我们了解到狼的贪婪可怕,并从中学到了去看外婆的路上别跟陌生人讲话的道理;还有一本书——《狼王梦》,沈石溪的一本动物小说,以狼的视角叙述,讲述母狼紫岚的狼王梦。还有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这只狼是白眼狼;以及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里最后垂死的人与垂死的狼斗争的故事。

  我们生活里常说“色狼”“白眼狼”“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这些大概就是狼给我们的全部印象,总之,它在我们眼中是个不怎么光彩的形象。

  然而,这世界上真正与狼做邻居的蒙古草原人,却崇敬着狼热爱着狼,并把狼当做民族的图腾。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阵作为知青来到额仑草原插队,这是中国大陆内蒙古最后一块靠近边境的原始草原。在睿智的毕利格阿爸的引领下,陈阵对草原文化燃起了极大兴趣,尤其被神秘的草原狼深深吸引,于是他不惜触碰草原人的禁忌,不惜伤老阿爸的心也要养一只小狼。在小狼崽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在与小狼的朝夕相处中,陈阵慢慢熟悉着、探寻着关于狼的一切……

  作者姜戎以狼为主体,却并不是只讲狼,还讲草原,讲草原人,狗,马牛羊,兔子,獭子,老鼠狐狸,还讲蒙古包,讲套马杆……实际上就是在讲大草原这个世界里的人,事物,动物,这个世界作为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拥有的平衡法则。

  整本书读下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个点。

  第一个是几次大规模的打围,一开始毕利格老人带陈阵观看的狼群打围黄羊群、狼群打围军马群、人群狗群打围狼群,这三次打围就是人与狼的冤冤相报,每一次都描写得相当精彩。这其中提到人的贪婪其实并不比狼子野心小,正是因为那些目光短浅的人把埋在雪窝里的黄羊全部起了出来导致狼找不着食,并且大规模的掏狼崽活动导致母狼变得疯狂,狼群才会围杀马倌们最宝贝的军马群。

  第二个就是那片被杨克称为“伊甸园”的新草场。一片美得几乎让人窒息的处女地,满眼望去都是新绿,澄清洁净的湖水旁白羽天鹅优雅地舒展着身躯,黄羊自由畅快地奔跑。大鸟们对人的到来丝毫不感到惊慌,依旧盘旋在低矮的空中。最初它有多美,最后被毁坏时就让人有多憎恨,以包顺贵为代表的一群傻子进入了这片草原,他们几乎就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侵略者一样,就连优雅的天鹅也被他们折断了脖颈,成了他们的盘中餐。或许这片美丽的草原被人为恶劣地糟蹋掉,也象征着额仑草原最终的覆灭吧。

  最后一个,当然就是书里面提到的美食啦!一本脍炙人口的书怎么能缺少美食呢。我想像陈阵那样去额仑草原也有想像他那样吃到蒙古美食的原因。“毕利格老人和乌力吉,直接握着一条黄羊腿在火上转烤,烤熟一层就用刀子片下来吃一层,再用刀在肉上划几道口子,撒上盐、葱花和一点点辣椒面继续转烤”,“说是肥肠,其实一点也不肥,肥肠里面塞满了最没油水的肚条、小肠和胸膈膜肌肉条。羊肥肠几乎把一只羊身上的弃物都收罗进来了,但却搭配出蒙古大餐中让人不能忘怀的美食,韧脆筋道,肥而不腻”,啧啧啧,当然了,还有各种奶制品,以及超级纯正的奶茶。

  狼在这本书里充当着一种智慧的化身,平衡着草原生态系统,可能为了凸现平衡法则的重要性,作者过分地去赞扬了草原狼,而对“汉人”的顺服有所贬低,这也是这本书存在一定争议的原因。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姜戎通过这种半自传体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那么多精彩绝伦的故事,他的本意或许在于警醒我们,启示我们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仗着万物灵长的身份胡作非为。当原本水草丰美的额仑草原变得黄沙一片,沙尘甚至往下侵袭到北京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个自然平衡法则,狼能够尊重并应用,更有智慧的人却做不到呢?究竟是狼贪婪还是贪婪的本就是人?

  无论如何,感谢姜戎,他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永远都记得当我第一次看到狼群打围军马群那一段时的震撼,看到游牧民族那些习俗时的惊奇,看到最后暮色黄昏下黄沙将小狼出生的洞填满时感受到的荒凉……我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去到一个真正的草原,享受原始的自由与辽阔,但我看过了这本书,其实灵魂也就算飞向过那片广阔的腾格里了。

《狼图腾》读后感14

  最近,认真阅读了小说《狼图腾》,并在网上看了《狼图腾》电影,看到小说近一半时,就能感觉到小说的一个思想主旨:草原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在蒙古草原,草原——狼——黄羊、草原鼠、野兔、旱獭——人——草原牲畜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它的核心就是“平衡”,在这个系统中,哪个种群的数量都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不可逆转的毁灭。如果草原上人群数量越来越多,就会需要更多地粮食、牲畜和草场,这就给草原造成了极大得生态压力,人们为了生存,就会饲养更多地羊、牛、马等牲畜,直接导致草场的退化,一些农耕生活方式的人们还会开垦草原,种植庄稼,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草原的土壤层非常之薄,降水量又不多,过不了几年,草场就会退化沙化。如果草原狼群的数量增多,狼群食物的来源就会紧张,就会对草原人类及饲养牲畜造成威胁和破坏,狼群数量减少,草原上的黄羊、草原鼠、野兔、旱獭的数量就会大增,其中鼠兔獭繁殖能力极强,这些草食动物会对草原造成极大的破坏。我们看看文中草原精神导师毕利格老人的话语:“老人听得很入迷,他目光渐渐柔和,不停地念叨:兔子毁起草场可不得了,兔子一年可以下好几窝兔崽,一窝兔崽比一窝狼崽还多呐。到冬天,旱獭和老鼠都封洞不出来了。可兔子还出来找食吃,兔子是狼的过冬粮,狼吃兔子就能少吃不少羊。可就是这么杀,兔子还是杀不完。要是没有狼,人在草原上走三步就得踩上一个兔子洞了”。

  在这个生态系统和平衡中,狼和人出于生物链的顶端,其中狼对草原的生态系统平衡起着中心的作用,狼群制约着一系列草原食草动物——黄羊、鼠、獭、兔等的数量;狼群提高了黄羊、马群等物种的种群质量,狼群的不断威胁,使黄羊在自然竞争中不断进化发展,马群也在同群狼的竞争中,爆发力耐力战斗力等不断提高,成为世界名马;狼群超级的生存消化能力,草原腐尸也能成为它的食物,这样就起到了草原清洁工的作用,防止了瘟疫的爆发。但狼和人都处于生态系统的顶端,都为了生存需要食物,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草原的生存环境下,环境恶劣,人要生存,与狼争食,不可避免矛盾尖锐,人狼大战从未停歇。但是土生土长的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认识到人狼之间这种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维系了草原的生态平衡。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激增,大量向草原迁徙,并采用破坏的生产方式,开垦草原,种植庄稼,大量增加牲畜量,为了获取皮毛和保护牲畜,开展灭狼运动,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草原草场严重退化和沙化,我没去过腾格里,但是我却知道腾格里沙漠,真的不知道腾格里草原是否存在?

  “平衡论”在各个领域都存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在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系统也是需要平衡的,破坏了教育系统平衡,教育弊端问题就出来了。

  在教育管理领域,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是需要平衡的,政府权力过大,管的太多太细,社会力量对教育的过多压力和干涉,就会导致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萎缩,学校办学权力无边界的扩张,就会导致监管和评价的缺失,所以三方必须保持一种平衡,守住自己的边界,这样教育才能按照自身规律去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才能达成。政府管教育,管的多管的宽管的细管的死,是当今实情。而社会力量对学校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前一时期,一所学校因为需要搬迁新址,我看到家长群里,互相串联,搞民意投票,给学校制造压力,力阻搬迁,力量之大,让我震惊。家长以关注升学率之一斑窥学校教育之全豹,比比皆是。教育真是有心无力呀!我希望,如果用分值来衡量三方权力的话,我想学校占五成,政府二社会三,这样才能维系彼此之间的平衡。

  教育系统需要太多的平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需要平衡,我们平衡了吗?前几年,国家过多的重视高等教育,大学城一个接一个,大学校园之大楼宇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近几年,对基础教育开始重视,但是中等教育无良策,学前教育不作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平衡,我想教育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不禁止学前教育,要不严厉控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知识化;国家要花力气重视基础教育,这是“根”的教育,是其他后续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应有国家教育部牵头直接过问,中央财政直接承担,依托地方政府严格落实。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做实,重视技能,而不是一纸文凭和理论知识。

《狼图腾》读后感15

  寒假中一次路过影城,看到贺岁档中有部影片《狼图腾》,便停下来看了看宣传海报,还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这部小说我看过,很是想看看电影版是怎样的,但一直到电影下线都没有时间,只能作罢。于是我便把这部十年前自己还是学生时看过的小说找了出来再看一看。

  小说讲述了文革时期一个北京的文艺青年陈阵,因受不了当时的氛围,伙同另外三个意气相投的青年自愿下放到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在草原上,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展开了几十个有连贯的“狼故事”。这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的小说,给我们展示了在宽广、辽阔、深沉、静谧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对狼的崇拜,演绎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也从新的角度给我们探讨了狼性和人性以至国民性的深刻哲理。整本书最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便是作者关于狼性和人性的思考。

  从小我们听着“狼来了!”“狼外婆”的故事长大,上学时,又从书中学到《东郭先生和狼》,慢慢的认为狼是邪恶的、凶残的、贪婪的,没有一点好的地方。直到现在我都在用大灰狼来恐吓我的儿子。而小说中那群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狼虽然依旧凶残,但却不再是邪恶、贪婪的。它们受到“腾格里”的垂青,变得勇猛、智慧,更甚至是正义的。陈阵眼中看到的狼熟地形,知时节,有组织,有团队精神,更有超强的耐性,以及对稍纵即逝的机会的准确把握。首先,狼熟悉草原,熟悉草原的声音,才能因势利导地运用各种战术来捕获自己的猎物,躲避敌人的攻击。狼能利用大雪窝围捕黄羊群,能借白毛风的势全歼马群,能利用地形给小狼崽选择最安全的洞穴,这些无不是建立在它们对草原环境极其熟悉的基础上。其次,狼围捕黄羊群时,真正的作战时间不过十几分钟,但作战前狼群细致的观察、精妙的设围、耐心的埋伏,作战时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还有战斗力的黄羊而击其余部以及将没能吃完的黄羊冻在“雪湖”中以度过来年的春荒,无不彰显狼的智慧。再次,狼抓黄羊时,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才动手,这需要超强的耐性,那些取得温暖的黄羊,也正是死的最惨的羊。这动静之间,却将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组织性和纪律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狼对蒙古游牧民族具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崇拜狼,把狼拜为图腾,学习狼的生存精神和作战本领。使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理解了狼性,也就会明白为什么成吉思汗的铁蹄能够扫荡千军万马横跨欧亚大陆。用一种狼图腾的精神打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出于自然和精神上的征服。是的,蒙古人在利用着狼、崇拜着狼,但他们也杀着狼,或许这正是我们华夏民族这样一个羊性的民族所不能企及的。在残酷竞争的世界,一个民族,首先需要的是如狼般的勇猛和性格,无此前提,智慧和文化则无以附丽。民族性格一旦衰弱,就只能靠和亲、筑长城、俯首称臣当顺民让自己苟活下来。狼图腾比汉族的龙图腾更具有天然的延续性和生命力。儒家思想体系中,比如“三纲五常”那些纲领部分早已过时腐朽,而狼图腾的核心精神却依然青春勃发,并在当代各个最先进发达的民族身上延续至今。蒙古草原民族的狼图腾,应该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遗产。

  书中除了狼性外,毕利格老人的睿智也令我折服。他带着陈阵观看狼群围猎黄羊,“劫”狼的果实。与陈阵的对话中道出黄羊群大肆破坏草原,狼杀黄羊

  是为草原除害,保持草原上的生态平衡。他让人放生没被冻死的黄羊,狼有黄羊抓才不会侵扰人和家畜,遵循着草原上的可持续发展。教导巴图守草原上的规矩,要热情待客,照顾弱小。草原是“大命”,人,狼,黄羊等都是“小命”,大命没了,小命也都保不住。这需要何等的眼界与胸怀。这些话也让我看到了以毕利格老阿爸为代表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然而,以包顺贵为首的农耕民族的介入,打破了额仑草原千百年的平衡。他们只看到草原狼猎食家禽,就肤浅地认为草原狼对人类只有害,没有益。于是,他们大肆地杀狼,用枪打,用车追,用火烧。一只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图腾的老牧民感到痛心。但那些人却引以为荣,变本加厉地捕杀狼甚至捕杀草原的其他物种,最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后果。在书的最后写道:额仑草原严重沙化,旱獭、野鼠成群,丝毫看不到往日的美丽风景,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前车之鉴吧,物极必反!

  我时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去一次蒙古草原,驰骋在绿与天相接的地方,领略骏马在天地间飞奔的感觉。和陈阵一样,在最接近腾格里的地方,感受狼图腾的力量。但愿,我此生有这样的机会吧!

【《狼图腾》读后感【推荐】】相关文章:

《狼图腾》读书心得02-10

狼图腾读书笔记03-26

读书笔记《狼图腾》11-24

《狼图腾》观后感(15篇)03-26

《狼图腾》读书笔记(15篇)03-30

柳林风声读后感【推荐】03-29

【推荐】柳林风声读后感03-23

【推荐】《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3-15

我与地坛读后感【推荐】03-15

【推荐】水浒传读后感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