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坏小孩》读后感

时间:2021-10-13 14:40: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坏小孩》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坏小孩》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坏小孩》读后感

《坏小孩》读后感1

  不同于《解忧杂化店》的温情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各种亲情,友情,爱情,家庭,梦想的烦恼,都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解决;《坏小孩》,则恰恰相反,讲述三个孩子内心情感的压抑,讲述他们自身能量的弱小,面对困境做出的一系列看似非理性的抗争行为。尤其是最优秀的那位小主人公,他无力直面现实像大人一样去进行反抗,他的内心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纠结,甚至不敢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强迫自己在同学关系从中容忍,在家庭关系里顺从...因为他小小的心灵实在充满了太多担忧,太多顾虑,太多恐惧了。课本的知识,学习成绩的优秀并不能帮助他的内心真正强大和成长起来。结果,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并且发生得很是惨烈,那些亲情,友情,爱情,家庭,梦想的矛盾,全部通过最阴暗,最残忍,最暴力,最血腥的罪恶方式释放,如火山般喷发出来。

  《坏小孩》,这是一个特别悲伤的故事。我最大的感触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家的小宝贝的同时,也应多关注身边那些从小单亲,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们。关注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一起健康成长。为孩子培养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不要惧怕人性的阴暗。环境能够造就一个人。我之所以开始阅读这个故事,是因为在六一那几天,想通过小说再体验一次童年,去感知自己之外别的小孩曾经的小小世界。虽然,结果感受到的却是他们内心的恐惧,悲伤,冰冷,绝情。但也引发了我更多思考,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对他人的理解。读书笔记.如果不曾经历,你不可能理解,这些少年纯真的心灵被恶意和恶蚀的多么千疮百孔。而这些少年们的行为,欺诈,暴力,勒索,甚至谋杀。用坏小孩来形容都似乎轻了。但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去审判他们,他们仅仅不到14岁,他们不是天生就心存恶念。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纯真的,即使他们骗人,大人们也最多置之一笑,不会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尽管,他们自己也曾经是小孩。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坏小孩”的?

  家庭的支离破碎,亲情的貌合神离,同学的栽赃陷害,邻人的冷嘲热讽,还有私欲膨胀的孤儿院院长,谋杀者的影响。一桩桩,一件件,逼得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因为他们太过弱小,他们需要生存,他们需要有更多成长的空间。由于自身能力无法解决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那些情感问题和现实问题,于是,他们不得不通过很多非正常的办法去为自己谋求一条生路,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所以,他们到底是无辜还是恶意的?大人们是用爱还是用恨在教育和影响着他们?他们所处的环境又是一个干净安全还是邪恶危险的.世界?都值得我们深思。

《坏小孩》读后感2

  一起爬山吗?这句台词占领了整个6月大部分的热搜。

  由小说《坏小孩》改编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正在冲击国产电视剧高峰,开局9.1高分,充分说明品质的过硬。全员演技在线,小演员演技吊打鲜肉等热门词,反映出观众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国产剧。

  相比电视剧,原著小说在豆瓣评分仅处于中上水平,剧情上电视剧启用了明线处理,调低的人物黑暗部分,对于框架改动较大。小说的剧情则比电视剧更加偏成人黑暗,也更突出了各个人物的冲突与剧情反转。

  一个小孩能有多坏,这是往往大人们都忽略的一个事实。借用书中的原话: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能马上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当过小孩。

  这里只想谈谈我对主角朱朝阳的感受

  朱朝阳,学霸,本来会是个富二代,却早年家庭离异,只跟妈妈生活。由于妈妈工作原因,平时都是自己独自生活,在学校里都是独来独往,从不主动与人交往,在别人眼里就是个典型的内向性人格。爸爸也有了新家庭,再加上后妈嫌弃,等于自己生活在双亲半去世状态上,孤独感由此而来。正是如此,当见到普普丁浩的那一刻,就像一束光照重新照进了自己的生活,被释放出了新的生命力。三人的命运是如此的相似,哪怕他们都是杀人犯的子女,也让自己有了可以依靠的同类。死而向生,那些自己从来不敢僭越的黑暗,也在侵蚀着少年的内心。

  少年内心的转变

  1.第一次是在不情愿下和爸爸逛商场。父亲仓促中给自己买的球鞋,是少年内心的炙热感,也是后妈眼中的一粒沙。父亲对于妹妹疼爱有加,对于自己是更多的漠不关心,甚至不愿公开承认儿子的身份。对于父爱的偏离,后妈的不待见,和对妹妹的嫉妒,恶的种子已经生根。

  2.第二次是在书城的意外遇见,眼前这个跟女儿小手牵大手的男人,转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对于少年,父亲只是悄悄做手势让他闭嘴,生怕被妹妹发现。炙热的阳光下,是少年寒冷的心,连‘爸爸’这个字眼都不能喊出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痛心着,恶的种子开始发芽。

  3.原本以为,妹妹的去世就会挽回父亲的特爱,以为自己是爸爸唯一的血脉,但现实却更加残酷。在后妈多次上门找茬,被泼油漆,甚至泼粪的情况下,却是父亲一次一次的请求原谅后妈,甚至为此打了自己的亲妈,原来自己在爸爸的眼里只是一个外人,甚至还不如一个外人,邪恶之花已经绽放。

  4.以为还爱着自己的爸爸,在最后时刻,还在偷偷录音与自己对峙。在爸爸眼里,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一个真正的犯人。即使妹妹去世,也挽回不了缺失的父爱。少年意识到,自己始终是一个孤独的人,那一刻恶果已结,心亦封存。

  从西方的《伊甸湖》到东方的《告白》《白夜行》,影视剧作品越发关注少年犯罪,多面性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选择。选择哪一个,对于成人已是无果,至于少年,则更无奈。

《坏小孩》读后感3

  一开始,张东升不是恶人,而人性的善恶不就只是在一念之间吗?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借着朱朝阳说出的那番话:大人总是很傻,觉得十八岁以下的都是孩子,孩子嘛,手段很简单,他们能够看穿孩子的一切。但实际上他们远不了解,他们眼中简单的孩子可以坏到什么程度。

  我们中国人看东西有一个习惯,看书也好,看电视剧也罢,都喜欢一个团团圆圆的结局,希望坏人可以得到惩罚,正义可以得到伸张。可是这种结局一定是好的吗?其实好像也不一定。就像公主不一定是善良又美丽的,魔女也不一定十恶不赦。说实话,其实悲剧或者是没有结局的结局反倒更吸引人,让人眼前一亮。

  虽说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改编自《坏小孩》,但是我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像它们是共存的,又是独立的,像是同一位母亲的两位孩子。一个温情,一个狂野。一个是缓缓诉说着人生的不易,娓娓道来;一个是用刀割伤了自己,然后把血淋淋的伤口不作任何装饰地让你看,触目惊心。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给我先入为主的是有一种阴森的感觉,而丁浩、普普、朱朝阳三位少年因为家庭的不幸,使他们的个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丁浩的叛逆与任性,普普的心思深沉与淡定,朱朝阳的抑郁与缜密,彻底地打破了人们对孩子的印象。

  在朱朝阳的日记中有多少真多少假只有他自己知道,而所有人的命运在他的笔下失去生命。日记中,他始终只是被胁迫的那一个圣人。朱晶晶是被丁浩推下楼的,自己的父亲和王瑶的死是张东升做的,而自己却是旁观者,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日记。但所有的案件都是围绕着自己展开的。

  在遇见普普、丁浩前,他是那个会在日记中写到“朱朝阳晚安”的少年。在遇见他们后,他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自己的无辜,甚至都骗过了经验丰富的丁浩,丁浩与朱朝阳的共鸣和同情早就开始动摇了他的心。

  朱朝阳嘴上说着普普和丁浩是他最好的朋友,其实也不过是因为他俩对自己有利用价值。他可能是对普普有真情,但他的爱也仅限于此了。当他对普普的爱跟自身利益相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在自身利益这一边,哪怕是牺牲掉他这些最好的朋友的性命。信任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从一开始就算到了,但没有阻止。眼睁睁地看着普普和丁浩死去,甚至在他们死后还将一切罪行推到了普普、丁浩身上,好让自己脱身。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希望普普和丁浩死去。

  可能最后严良并没有打这个电话,因为严良并没有那个能力拆穿朱朝阳,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警察相信了严良,朱朝阳也未满十四岁,并且严良好像也并不想毁了朱朝阳的一生。

  如果不是朱朝阳日记的最后一句是“好想做一个全新的人啊。”可能他会成为犯罪天才。换个角度来说,朱朝阳愿意和丁浩、普普合作可能是因为小孩是最能守住秘密的人吧!

【《坏小孩》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新读后感03-25

大学读后感03-25

郑人买履读后感03-24

狼道读后感03-15

叶公好龙读后感03-17

《智慧人生》读后感08-28

智慧人生读后感11-19

封神演义读后感04-01

鹬蚌相争读后感03-28

班长下台读后感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