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有感汇编1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论语心得》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论语心得》有感1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我们同是龙的传人,长着乌黑的头发,黄色的皮肤。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作文一个明亮的星球又被那人类遭蹋。800字作文我会像杨利伟一样环绕地球十圈,!同学们庆贺着,好象李先永的成功就是大家的胜利。我们看见操场外边有着一圈冬青树,它们像一位位正待检阅的士兵,排得整整齐齐。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
读《论语心得》有感2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朴素的人生态度;原来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方式解读《论语》,并从中获得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从容淡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纷繁复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各种思潮交替激荡的时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大背景下,《于丹〈论语〉心得》的出现犹如一缕清风吹开了眼前的迷雾,吹进了迷惘的心灵,让更多的人以更简单、朴素的方式得以再次聆听那久远的心灵之声,重新走进古圣先贤的思想世界,并重新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个人坐标。
作为社会个体的人,总有一个活动的圈层,现代人交友之道,择友标准,应是怎样的呢?于丹在论语心得中,肯定地说 “《论语》里面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孔子所言的,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我想即算在今天一个人,如能以孔子“益者三友”标准为参照,去选择朋友,那么用于丹的话说无疑就是选择了一种有品位的生活方式,一种趋向高尚的人生境界。
因为,“道不同,不相与谋”,一个人有什么样朋友圈层,就有什么样的情趣与爱好,不如此,总是无法聚在一起,结成圈子的;再则环境改变人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浸润于什么样的环境中,其品行相应就会有某种倾向,这些都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古人说,择交如求师,当慎之又慎。
对于孝顺,我过去有过误解,就是赡养好老人,使他们衣食无忧,按照我们的意志、想法,提供好的环境,营养的食品,足够的零化钱,就叫孝顺。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才知道,这不叫孝,《论语》上孝就二个字:无违。就是顺着他(她)。每一个人的此刻,都是他历史的总和,爱一个人,就要尊重他的所有习惯,包容他的所有历史。想想生活中,明明是关心老人,却经常惹得他们不愉快,甚至生气,我们自己也觉得委屈。现在知道了,顺着老人,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常在身边,常与之聊天,这才叫孝,所谓“常回家看看”是老人最大的心愿。《论语》在讲到孝时,又说了二个字:“色难“。色就是脸色,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并不难,难的是老给长辈一个好脸色。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尊敬的,除了被称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有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那怕是一只小蚂蚁,一棵小草,也有它生存的权利和存在的意义。我们最终所要建立的和谐世界,便是这样一种天、地、人共荣共生、和谐快乐生长的状态。读《于丹〈论语〉心得》,我们学习的不仅是处世为人、修身齐家的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敬畏万物、顺应自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我们要把《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我们心灵的鸡汤,让心得到滋养,在宽容别人、帮助别人、给予别人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在自己的内心中,拓出一片乐土。心态决定状态,思维决定行为。当我们给予别人、帮助别人、温暖别人的时候,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的心灵,你会感到周围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人们因信赖你而把你作为托付,回馈你真诚、友谊、热情、尊敬。你会因为他人的快乐而快乐,因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这时我们会感到心中有一座教堂,这教堂与我们的名誉、地位、财富无关,它关乎我们的内心,关乎我们的生命,关乎到我们一生,活出了多少好时节。
读《论语心得》有感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能打动一个人,一本好书能感动一个人。很幸运,我发现了这本书,很自豪,我阅读了这本书——于丹《论语心得》。
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哪怕再忙也要丰实自己的羽翼,让厚积薄发成为自己的习惯。细细品味这本书,于丹教授用她理性的头脑和独到的思考,把《论语》加以分析,把其中的真谛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联系起来,警示后人。众所周知,《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教授的精心的提炼,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刚读完前三章节就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因为有太多的感受。在“天地人之道”这一章中,于丹把孔子的圣人一面解读的非常深刻、透彻。如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太度。想到自己有时会对学生声色俱厉,经常职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真是羞愧难当。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真正的好老师应该会像孔子那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样一种歉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生活在他生活得这片土地上的,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孔夫子的温柔敦厚之美在的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感谢于丹老师让我这样深刻的了解了孔子。让我懂得如何当一名好老师。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于丹论语心得》第二部分中剖析的非常深刻,我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和谐,我们努力创建的和谐社会,就是要人民幸福的生活安居乐业。要有信仰,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什么叫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候,学一个字、两个字,就够用一辈子。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
这使我想到了我自己,我常常这样想,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不要管别人如何。也因此把自己发座右铭定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不仅应该尽自己的的本职工作,还有尽可能去帮助别人,所谓的“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心灵之道的解读,让我们学会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论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心得》所给予我的最大感受吧!
读《论语心得》有感4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句话是于丹《论语心得》对《论语》的总结。那么要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有一个好心态,不然,尽管你富有,你也不会快乐。这是我读了《论语心得》后的最大收获。
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许多不尽人意使的事,可用不同的心态去对待可能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结果。这一点,从《论语心得》中的例子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对比就可以体现出来。
于丹《论语》心得中举例说“一个外国足球明星,小时候他妈妈去医院拔牙,因为心脏病突发,死在了拔牙椅上。这一切,儿子都看在眼里。小男孩长大后,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只是,妈妈死在拔牙椅上的阴影在他心中始终挥之不去。他不敢去看牙医,牙痛时自己默默忍受。但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有一天,他终于忍受不住牙疼了,它把牙疼的事告诉了家人。家人对他说:“那快点把那颗牙拔掉啊,总疼也不是事啊!”可他却说:“我妈妈死在了拔牙椅上,我会不会也和她一样。”家人安慰他说:“不必担心,我们把牙医请到家里来,我们在一旁陪着你。”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勉强答应了。当那个牙医到他家准备拔牙工具时,那个足球明星已经死了。”牙疼,本是一个人人都会有的小病,可他却用对拔牙的恐惧心理,杀了自己。我爷爷20xx年年底查出被人们称为不治之症的胃癌。爸爸妈妈一开始瞒着爷爷,怕影响爷爷情绪,可爷爷却心知肚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很快做了手术,还在20xx年3月开始化疗。在第三阶段化疗中,由于药物的作用使爷爷变的满头白发。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满是掉落的白发。一天,爷爷去医院抽血化验,身体虚弱,本应好好休息,可爷爷却依旧顶着烈日去学校接我妹妹,爷爷回到家,只见头上大汗淋漓,面无血色,竟险些晕倒。家人都劝告爷爷:“化疗不行就做到这,不往下做了。”可爷爷选择了坚持,最后爷爷圆满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化疗。不仅如此,爷爷还天天坚持早锻炼,一个星期还到郊外钓一次鱼,再加上奶奶的精心调养,爷爷的身体越来越硬朗。是好的心情好的心态让爷爷战胜病魔,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从足球明星和我爷爷的事对比不难看出,心态的好坏决定事的成败。
读《论语心得》有感5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读《论语心得》有感6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读《论语心得》有感7
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百家讲坛上看到于丹的《论语心得》,我就被其中的故事折服了,深深吸引着我看完了她的每一篇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读书体会。于是,在余味未尽的情况下,我马上买了她的这本书,拿回家好好地再次享受一番。我这人有从来看不完一本书的读书历程,但是我却一口气把《论语心得》看完了。我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于丹这个人还是喜欢这本书,总之,我是被这种特有的魅力折服了。每看一次,我都会有新的收获,心灵都能重重地受到启迪。
又是一个寒假,趁者这稍微空闲的时间,我再次打开自家的书柜,伸手便又拿了这本《论语心得》。于丹的《论语心得》让有机会和没有机会读《论语》的人,都近距离地接触了一次圣人。这个只有圣人形象的孔子,突然变得亲切,成了一个可以去触及,可以去请教的老者,孔圣人的见解再加上于丹的二次理解和创造,成了一种可以修身养性的处事原则,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这种观点的介入,可以让很多人学会平和,得到精神上的舒缓。初读于丹的心得,只要你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净化,这种感觉是其它书本是不能给的。
一次又一次地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虽然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确实触动了心灵,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心胸狭隘,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读了它,使我变得从容大度,这中感觉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此的心境,如此的平和,除了于丹老师的引领,又有谁能给呢?佩服于丹老师的出口便成章,更佩服她给我带来的别样心态。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主要讲了天地人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做人的道理。于丹老师真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解读高手,她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走进了我们的心里。看过"天地人之道"和"心灵之道"部分,我懂得了怎样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和谐,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坦然处世。对他人要做到"恕"字,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多考虑别人的感受,要感同身受,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对待同事,朋友,都要以一颗仁爱之心去为他们考虑,要充分体谅别人的难处,这样才能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同,这点,我从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论证。记得刚看到我这个班级的时候,在我的眼里什么都是那么不堪入目,学生的行为习惯就没有一个让我觉得顺心的。那时候,我的心情无法平静,总觉得孩子们做的都是错事,做了太多的错事。我会以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强制他们,结果他们学得并不舒心。是啊,我考虑过孩子的感受了吗?我又一次忘记了《论语心得》。记得它的时候,我去考虑孩子的感受,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我的教学也因此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在师生的进一步融洽中生活得快乐起来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需要这样的《论语心得》。
《论语心得》还告诉我们对待自己要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或大或小,当他们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很难受,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但我们要难受多久呢?一辈子?不能,当我们汲取了应该学到的教训的时候,我们应该坦然地接受它。不要一直放在心上,坦然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慰藉,生活的路还很长,我们也许改变不了别人,或者是外部环境,但是,我们要正视自己,改变自己,正所谓"仁者不忧"。当你的胸怀无限大,这样很多事情就变小了。是的,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辛苦,自己的工作确实比别人多,当时,我想自己并没有摆好心态,我没有用那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但是,慢慢地,我学会了适应,学会了努力,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我的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少了些抱怨,多了些快乐。我想,这正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带我走进了这种境界,使我的心胸变得宽阔起来。当工作上出现坎坷,一定要学会坚强,心灵想到的不是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而是自己又从中学习了多少。圣人的光芒就在这里,他们可以生活得并不富裕,然而他们却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样去生活。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都蕴涵着生活中最朴实最真实的道理,我也常常沉寂于这些故事,引人入胜,看着看着,自己就慢慢懂得了于丹老师是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于丹老师的水平是如此让人折服。当我们逐渐把自己融入书中的时候,我们就仿佛开始与于丹老师进行对话,那是一种相当幸福的感受。从她的故事中我们获得了多少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苏轼与佛印的故事,心里有眼中就有,我们眼中满是嫉妒,都是不公,我们的心中也就只有这些,是豁达不起来的。是啊,心里有什么,眼里就有什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心中如果有的是孩子的优点,我们看到的就是孩子的长处;如果心里都是对孩子的挑剔,我们眼中的孩子自然就不称心。回归到我们现在的教学,又有多少老师能做到彻底地看到都是孩子的优点呢?我想,老师或多或都会对学生存在这么一点那么一点的挑剔。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爱,更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没有这双眼睛,所以我们的心里就有了更多的不称心。就是这样一个个精简的小故事,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读,让我们从对人、对己、对物都有了一个明确的原则,做起事情来才会有条理。通过自己不太深刻的感悟,我明白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在告诉大家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会善待别人;学会选择朋友;学习做一个君子;学习面对困苦;学习自信和诚信等等。
真的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透露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因为接触了这本书,真正认真读了这本书,我的心也因此变得从容豁达起来。现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悲哀,我的每一天都是笑呵呵度过的,我学会了从容宽大,也因此渐渐地长大了。于丹称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她的乐观带动了国内外许多人,使我们大家也学着乐观起来。我们用最快杰的方式去读懂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使自己学会了好地对待人生。我们用孔圣人的话理解生活,努力创造自己的快乐人生!
这就是论语,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就是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教会我们的东西。让我们在圣人的智慧照耀下学会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追求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快乐人生吧!
读《论语心得》有感8
随着百家讲坛这样一个面向大众的学术交流平台的推出,让我们认识了易中天、于丹等文学大师,他们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刻划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为我们重新定位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地位,正如于丹所说: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于丹用这种朴素的心态为我们描述了孔子的思想在当今也能普遍适用的法则。
仔细回想起来,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是离不开这些生活的理论的。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孔子主要提出了几大建议:
一、做事要有分寸,要有公正的心态。
在做事分寸上,孔子认为“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过犹不及”嘛!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待所有人的过失,“以直抱怨,以德报德”正是一种分寸的体现。如何保持分寸呢,就是用公正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
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需要有一种习惯,去问问自己,这样做合适吗,这样做公平吗?有时候为了完成个人工作,而破坏公司的规章制度,表面上看是为了让工作更有“效率”,实际上则是对公司制度的践踏,破坏了现有的工作流程,将会让更多的人失去应有的“效率”。
二、做事要积极,说话要谨慎。
孔子鼓励的是少说多做,其实也是避免“言多必失”。
在当前以服务为主的技术型公司里,需要我们随时保持积极的工作作风,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世处理,因为同处一个团队中,无论问题是否是由自己的原因引起,事不关己的作风只能导致团队竞争力的丧失!
三、做事要谨慎。
在软件开发中,谨慎是一种必需具备的工作态度。因为在开发中,实现最终结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方法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认真恒量每种方法的缺点,并找出弥补的方法将会使开发过程逐步成熟而易于控制。
记得前不久公司举行拓展训练,其中就有个“过电网”的项目,在同一个队中的十多个成员,需要钻过大大小小的网孔而不能触网,而我们队幸运的全部过关,
不得不说这是团队全体成员齐心配合,谨慎行事的结果。
四、做事要尊重别人。
不尊重别人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就象小男孩钉在木板上的钉子一样,钉子拔了,你可以道歉,但是那个洞永远不能消除了。所以,做事前,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取得别人尤其是客户方面的认同才会得到相应的肯定。
事实上,孔子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无论何时,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带给我们的将是真正的成功和内心的愉悦。
读《论语心得》有感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非常感谢机关团委能够提供这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人生如书,书伴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书籍,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嗜书如命,有的人读书为消遣,愉悦精神。宋代诗人黄庭坚认为“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
可憎。”现代文人林语堂则认为“如想真正得到享受,读书必须出于完全自动。”因此,每个人对读书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借此机会,就我个人的一点读书心得,向大家作个简单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工作、生活》。
可能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社会,面临着竞争、就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焦虑、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样始终围绕在现代人的身边。如何在这个全面加速度的社会里,合理释放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认为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古人云:开卷有益。英国学者科利尔曾说:书籍,在青年时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后就是娱乐。这句话,可以说将书籍的两重身份说的十分透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每一本好书都是我们良师益友,它不但可以给人以愉悦,还能给人以启发,让人受益良多。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当作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的《论语心得》就是这样一个良师益友。对于《论语》,学生时代曾学习过一些,特别是对一些经典章句也曾背诵过,但真正去理解、去感悟儒家思想却很肤浅。作者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用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通过读《论语心得》,不仅让我重温了那些经典语句,而且了解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更对如何运用《论语》面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于丹教授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读者怎样才能过上自己所需要的快乐的生活。
时下,很流行测算幸福指数(或快乐指数)。所谓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从《论语心得》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感悟。你幸福,你快乐吗?谁都觉得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要认真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时,人们对快乐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升了职,做生意赚了钱,买了房,买了车,就快乐了;有的人则认为这世界变化太快,生活节奏,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享受快乐,认为只有今后赚了钱或达到某一个成功的目标后,自然就会很快乐了。这些理解,就是认为只有那些有钱人或成功人士,才是幸福快乐的。但据有关方面调查,财富和幸福没有太大关系,经济更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的居民,其幸福感比杭州、成都的居民要低。于丹也总结到: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因此,一个富翁不一定就会比一个擦皮鞋的幸福指数高。可能有些人会说,如今天天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读书呢?想想,似乎确实这样,但人们都在忙些什么?没时间读书,却有时间喝酒、打麻将,其实,忙只是个借口而已。我们对读书的理解,其实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因此,于丹教授说: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读《论语心得》有感10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众多人中,家家也都有本难念的经。那他们又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
《论语。颜渊》有录: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夏称自己名为商,劝导司马牛说,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都由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说,人首先要能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问天问在,这样只能加重你痛苦。其次,要尽可能用自己所做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那就如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将错过星星了。”一种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少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生命的质量。比如:当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吸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二氧化碳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既然生活中遗憾不能避免,那么如何对待遗憾的心态和方式就尤为重要了。这里也就是我写这篇博客的中心意义,那就圣贤们早就在千年之前用文字告诉我们,无力改变事实,却可以改变看待事情的态度。那就是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所有儒家理论的核心无非常三个字:仁、智、恕。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放得下,就是恕。你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马上就去做。什么人最重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已及人地,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所谓拿得起放得下,除了仁、智、恕外,还要有“勇”,有大勇。如此,内心有约制,得失在心中。一切苦难均可以笑傲。
《论语。宪问》记载: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要做到让内心真正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清身外之物有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称为:“鄙夫”。
《论语。阳贷》中有录: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出,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鄙陋的人。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划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论语。公冶长》所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君所众知,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很率性,对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孔子有次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是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云了。到时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到这话很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论语。阳贷》中,子路师:“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无勇而无义为盗”意思就是说子路真去问老师:“君子应该不应该崇尚勇敢呢?”孔子说,君子崇尚勇敢没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乱犯,一个小人会以勇敢沦为盗贼。试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杀人越货,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这种没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而这个“道”“道义”却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
《论语。里仁》有记:子曰:“以失约之者,鲜矣!”意思正是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假如一个人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更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苏轼曾在《留候论》中论过这种勇敢,并称其为“大勇”。原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论语》中,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要经历千锤百炼。
于丹说,其实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还有社会年龄。如果我们在二十岁、三十岁能提前感悟到四十、五十的境界,已经建立了明晰的内心价值系统,已经能把社会给予的压力变为一种生命反张力,已经可以做到从心所欲那样的一种淡定从容,那么我们说,这样的生命,才是有效率的生命。
因此,《论语》中睿智的人生经验,穿越千古沧桑温暖着我们,光芒着我们,照亮我们心中的暗夜。品着孔子,微笑中受益的心智再次开朗,让我们不断有勇气解剖自己,征服自己,超越自己。
读《论语心得》有感11
近读于丹《〈论语〉心得》,感觉如一挚友,用轻松的语气、自然的语言,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等向你娓娓道来,不经意间让智慧得到增长,让心灵得到净化,让品性得到升华……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细细读来,又有些许新的启发和思考。
勤学立本
《论语》开篇即讲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纵观全书,对学习有着较为深入的阐述。关于学习态度,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关于学习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关于学习目的,孔子认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同样,对组工干部来说,学习力也是一项核心竞争力。组织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常干常新的工作,需要主动加强学习,及时关注和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自觉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并广泛涉猎、汲取各学科有利于组织工作发展的先进知识,不断拓宽视野和眼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眼界最宽、思想最新、知识最丰富的干部。
实干立功
对待工作,孔子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每个人不管干什么首先要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工作中,要讲求原则,一切按照本岗位的要求合法合规地处理日常事务,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即所谓“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工作的方式上,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即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样才能多一些成功,少一些遗憾。当前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工作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组工干部具备创先争优的意识、争先进位的激情和勇于开拓的魄力。要始终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要求,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勤奋工作,高标准地完成工作任务。要坚持原则,规范严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程序规定办事,努力做到细致、周全、稳妥,确保各项工作没有漏洞。要经常深入第一线创新思、办新事,善于把握组织工作的新形势,发现新问题,探询新思路,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修身立德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在他看来,君子不仅是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即是说做人要正直磊落。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孔子还提醒我们,要结交益友,就是对我们有用的人,所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而对组工干部来说,就要胸怀大志,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实现党的伟大事业、服务人民群众作为自己一生不懈努力和奋斗方向,孜孜以求、无怨无悔。要始终保持一身正气,对上尊而不谀,办事公而不偏,与人交往做到言谈有据、举止有度、自信从容。要多交事业、工作和生活上的益友,提倡积极、健康的友谊,远离庸俗、低级的关系,时刻展示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读《论语心得》有感12
【论语十篇】是我们学校发给我们五、六年级的书,里面内容丰富,我很喜欢,一有时间我就会拿来读读,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四处讲学,有一天,他正坐车赶路,却被一个小孩堆的一座土城挡住了去路。孔子下了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小孩子抬起头来,镇定地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哪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决定考考他,就问道:“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树不长丫杈?”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井水,萤火,枯木。”说完,小孩又反问了几个问题,结果孔子一个也答不上来。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要不咱们赌一盘吧。”小孩马上拒绝了,说:“天子好赌,就无心治理国家;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的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读书;小孩好赌,就会挨揍。赌一博原来时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一听,顿时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于是拜他为师。这个7岁的孩子就是项橐,从此,这个7岁的孩子名声扬,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
我从这个故事中了解了橐小时候的故事,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含义。
读《论语心得》有感13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
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我们也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生活中愉快地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读《论语心得》有感14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我们,使我们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诠释了《论语》的真谛!
她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看完这本书真的是受益匪浅,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他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和磨难,怎么样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对于我们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一些陈谷子烂芝麻的小事,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不必计较那么多。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看于丹《论语》心得体会到的是,《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心得,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启迪!
读《论语心得》有感15
一直以来,“宽容”一词是被我这样诠释的: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就是不与人斤斤计较,就是时时与人为善,就是宽恕别人的过失。再次很认真很仔细地拜读了于丹老师的《论语心得》后,我不禁为自己的知识浅薄而惭愧不已,我也终于明白了宽容的另一个真谛: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宽容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因为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于是我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中停下来对照对照,反思反思。
古人说: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西方人则说:“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的确,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对此,我是深有感触。记得我曾经的一位闺中密友,我们从小玩到大,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后来仅仅因为单位“评优”事件,她竟致多年的情谊于不顾,深深地伤害了我。当我得知真相后那种痛楚、伤心、失望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那次的打击使我开始怀疑我一贯的人生观和处事态度,我认为许多人在利益和友情之间选择的是前者,所以从那以后原本快乐的我变得沉默了,经常生闷气,脾气也越来越差,我甚至曾想过与她绝交、也想过对她“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善良的爱人却巧妙地告诉我遇事要理智、要冷静,要学会宽容,并让我学着宽容那位朋友。他说:“你现在就是在拿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所以你才会那么痛苦。要减少自己的痛苦,你要学会宽容。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宽容地对待自己,你就能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于是,在独自痛苦地思索和反省之后,我发现那件事对我而言并没有想象当中那样糟糕,因为它教会了我认识人,使我在今后的日子里走得更稳。后来,我一如既往地对待那位闺中密友。记得在我决定宽容她的那一刹那间,一直以来压在我心头的怨恨、愤怒、悲伤,全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宽容使我又恢复了以前的快乐。那位女友后来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向我表示歉意,并表达了她也要学会宽容待人,善待他人的意愿。多好的结局呀!它让我们都明白了,学会宽容,对别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我们仔细想想,为使别人痛苦,而自己的痛苦仍然存在,甚至比别人更痛苦,那又有什么快乐而言呢,有什么满足可言呢?要降低伤痛,最好的办法可能就只有宽容了。
因为学会了宽容,我给自己的心路找到了出口,我找回了失去了的快乐。所以,宽容别人,就是在宽容自己。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宽容自己,首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当我们不小心跌倒了,我们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趴在地上懊悔,而是站起来擦亮眼睛继续往前走;当我们的路走错方向了,我们也应该宽容自己,继而不停留在原地转圈,而是迎着日月星辰,明辨方向不动摇;当别人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宽容自己,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一切,而不须急于解释那一时难以说清的误会。
再读《论语心得》,我明白有了“宽容”随身携带在自己的左右,既宽容别人,也宽容自己,那么我们将是拥有了灵丹妙药,我们可以时刻施展妙手回春,让自己的心活得更健康,让自己的一生更加“顺水顺风”……所以,朋友,请带着“宽容”前行吧!
【读《论语心得》有感汇编15篇】相关文章:
读《冬天》有感汇编15篇04-01
读《灯光》有感(汇编15篇)04-01
读《灯光》有感汇编15篇04-01
读《将心比心》有感(汇编15篇)03-31
读中庸有感(汇编12篇)03-27
读《狗》有感(汇编15篇)03-26
读《皮囊》有感(汇编15篇)03-20
读《散步》有感(汇编15篇)03-16
读《贝多芬》有感(汇编15篇)03-16
读《贝多芬》有感汇编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