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有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孔子》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孔子》有感1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孔子是一个善施教化、充满智慧的人。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水,竟能被孔子说出这么多的特点,说出如此富含哲理的宏论,真让人难以想象。孔子以水育人,也真让人难以想象啊!由我看来,水不就是水嘛,洁净透明,除了这个特点炎外,我也找不到别的特点,但在孔子眼里,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还善施教化。孔子真是聪明过人,让我们啧啧赞叹,敬佩不已啊!孔子认为,大自然就是书本中的知识。
孔子不仅善施教化、充满智慧,而且还很谦虚呢!
上完这篇课文,我还上网查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我就选其中两个来谈一谈吧!从前有两个儿童在争辩太阳在不同时段离我们近还是远,孔子听了,也没有说认为我是老师,我的说法就是对的,而是在认真听两个儿童到底说的对不对。还有一个故事就是《孔子拜师》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他真是谦虚、精益求精啊!
我认为孔子还是一个平等待人的人。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只有有钱人、当官的人家才能上学,那些穷人就不能读书。但孔子不这样认为,都是人,我们应该不分贵贱、不分卑微、不分富有和穷苦,都应该接受平等教育,而且穷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啊!孔子这种有教无类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读《孔子》有感2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观察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奥妙。再往远处看,那娇艳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风中摇摆。于是,我拿起一个小型的烟花;涂上了美丽的颜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谋,老狼便从身上拿出一颗蓝宝石对奇奇说:“你可别小瞧这颗蓝宝石,它能给你变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逢凶化吉,请你收下吧。
这两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记得我曾经在数学小测验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题目都不会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这时,妈妈拿了一本我已经读烂了的书,告诉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气馁,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静下来,万变不离其中,多看书,仔细想一想,肯定能做出来。所有的题目平时我要多做一些练习,关键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去战胜它。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论语》,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当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难,只要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当我们学到了知识本领后,长大后才能回报祖国。
读《孔子》有感3
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孔子带领弟子们去泗水河畔游赏,借水来教弟子们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孔子说的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中。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句话写出了水好像人一样温文尔雅、百折不挠、求真求善求美。孔子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
孔子是借物喻人,让自己的弟子学习真君子,他借水谈论弟子们的志向中。让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更加明鲜了,子路是个性格大方直爽的人,颜回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子路是个有福同享的人,颜回是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他们受到孔子的教育,更确定了他们自己的志向中。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做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要温文尔雅、百折不挠,还要多多学习,要学而不厌、见贤思齐、有教无类。孔子是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孔子采用了托物言志喻之以理。我们要逝者如期,川流不息,我们要做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读《孔子》有感4
夜,静得出奇,我在灯下认真地读着〈孔子好学不倦〉这个故事,它对我的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好学的精神。孔子60岁了,还拜师学琴。他学琴与别人不同,别人总是迫不及待地要求换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空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练就是十天,明明已经弹熟了也不肯换新曲子。他不但把曲谱弹熟,而且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揣摩出曲子的精髓和主人公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所有的同学和老师 。
读完这个故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深感惭愧。孔子这种好学的精神,把我深深打动了。他不像别人一样,急于求成,到头来学不到什么。而孔子,不但把曲子弹熟,还揣摩着曲子,这种好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自己。我平常一碰到难题,不愿意费时间去想,就去问家长、老师,不然随手一扔,干脆不理它。比起孔子,我这种不好学甚至偷懒的行为太不认真了。记得有一次,我碰到一道难题,怎么也想不出答案,一点思绪都没有。突然,我想起一本参考书上有答案,大喜过望,就不懂装懂地把答案抄下来,并交给老师。第二天,作业发下来我得了一个鲜红的“优”字,老师还重重地表扬了我一番,还让全班同学向我学习。我十分得意,也没有听老师分析。可是,现在翻开本子一看,好像“优”字上多了一个小黑点,这个小黑点仿佛在问我:“你懂了吗?”我越想越难受。《孔子好学不倦》这个故事让我又想起这件事,提醒了我,作为一个班干部和班级的骨干,在学习上不能不懂装懂,这样只会对自己不利。
《孔子好学不倦》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学、好学,长大后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孔子》有感5
“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读了《影响世界的人——孔子》之后,我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意义:圆梦的过程中,坚持必不可少。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孔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恢复周礼,让天下太平。那时战火纷飞,战争的硝烟在各地弥漫。要想恢复周礼,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孔子却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孔子在外漂泊十几年,历经艰辛,但没有一个国君肯用他。孔子最终失意地回到故乡,忧郁地去世了。孔子虽然没有实现梦想,但他用毕生的精力让“仁”和“礼”的儒学思想留在了中华大地上。
我的梦想是当一位作家,这个梦想似乎有些异想天开,因为我缺乏想象力,而作家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我并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我也没有想过向困难和命运投降。我要学习孔子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往成功的路坎坷不平,充满荆棘。困难和命运会随时与你作对。贝多芬说过:“人就应该卡主命运的咽喉!”坚持是把宝剑,获得成功,就全靠它披荆斩棘,战胜困难与命运。
孔子,这位影响世界的伟人,给了我取之不尽的生命财富,并照亮了我的梦想之路。
带上坚持的信念,我们出发吧!
读《孔子》有感6
寒假生活已经结束,谈起充实,可算是读了本好书,那就是鲍鹏山老师的著作《孔子传》。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在家搁置了好几天,都不曾翻开,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介绍孔子的书无外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堆砌,看起来艰涩难懂。另外,圣人的思想高高在上,非我等平凡小辈所能理解的,所以我有些抵触情绪。终于有一天,我闲来无事,翻开了《孔子传》,它竟深深地吸引了我,再难合上。
书的扉页是孔子讲学的一幅图画,更吸引我的是另一页附的一首诗《仲尼》,它顿时把我领进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知识的殿堂。感谢作者鲍鹏山老师,把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祖先孔子的思想这么深入简出地介绍给我们,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给普通读者看的”。在文中既有孔子思想精髓的原文,也有通俗的文言文翻译,还有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孔子不再是只能顶礼膜拜的大人物,而是洋溢着人间气息,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他的广博学识和伟大成就,后人固然难以企及,却有一种强烈的亲切感,可以产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愿望。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虽然他有治国之才,但他一生在政治上并不得志,不为国君所重用,最终周游列国,兴办私学,设教授徒,培养出许多有用之才。通过读《孔子传》,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孔子传》以完整的传记形式讲述了孔子从青壮年时期到七十多岁去世的事,包含遵循母训、立志学礼、兴办私学、周游列国,到政途失意、潜心授徒、著作春秋等故事。
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孔子坚信“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他坚持道义,为理想而奋斗终生。仁义礼智信,如果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当时的鲁国政局混乱,孔子对此很感失望,这才带着弟子开始周游列国,生活十分艰辛。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孔子与其弟子们的艰难处境,特别是当他们到达陈蔡交界处时,已无丁点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即使是在没有粮食可吃,而且有人病倒、有人离开的情况下,孔子仍不间断地弹琴歌唱来鼓励弟子们。在弟子们的疑问声中,孔子说到: “没有经历忧患与挫折,就不会思考得久远;身体没有受到节制,就不会智慧深广。怎么能说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境不正好是我们的幸运呢?” 在困境中,孔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乐观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之后尽管遭误解冷落而被迫周游列国,历经磨难十四年,但最后鲁国迎请他回国时,他还是非常乐意地带弟子们回国传授正道。孔子回鲁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对他尊崇有加,季康子尊他为国老,朝廷给他以优厚的待遇。但孔子却依旧“不知老之将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实践。孔子——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家园!
也许很少有哪一本书像《孔子传》这样深深地震撼我的心。孔子的形象,谦和敦厚而又聪敏睿智,如大地能承载一切,如天一般刚健进取,如水一般真诚明澈能照万物,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形容,只能如《中庸》上说“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与其说孔子是一个思想上的名师,不如说是我心里的一盏灯,现在的我,坚决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走下去,只要选择了,就要无悔的走下去,像孔子一样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读《孔子》有感7
这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发了《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看着看着,我觉得这本书好有趣,下面还有注释。这本书里讲了我不知道的孔子小时候的事情,比如说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死了,还有孔子小时候很谦虚等等一些事情。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的故事:《第六章走向成熟的道路》,这张章讲的是孔子自从经过老子之后,他就把过去的一些偏于主观的做法有意识的减少了一些,他遇事也能冷静的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就是使得他更为人们所钦佩了,于是他的弟子多了起来。他很从容的对门徒们说:“学会的东西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有乐趣吗?有很多志同道和的朋友很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研究学问,这不是令人高兴吗?自己有本领,可是没有什么人知道,但也没有什么不愉快,这不是有涵养的人么?”这就是孔子一时期的心情,就是他从孤苦伶仃的童年起,经过挫折,经过自我教育,学了一些本领,又接触了有阅历的先辈老子,自己已经从事着教育事业,同时对从政又有一些希冀时的孔子的心情,这时他还不到三十五岁。读到这里,我就心里暗暗敬佩孔子:三十五岁之前就有这么多本领,怪不得孔子有这么大的成就。如果现在有人都像孔子那么勤奋,那这样的人肯定是人才。虽然孔子很博学,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还谦虚的说他只会赶车(一个全才的人必备的本领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里头赶车是认为最低下的),这点我们就要向孔子学习了,他的道德、文学高、品质优良,还很谦虚,我们也要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
读《孔子》有感8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历史悠久,何其辉煌,那些辉煌被记载在一册册书中。可从未被尘封,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一直活在人们心中。
今天看了关于《孔子》的历史的电影,它狠狠的抨击着我的内心。将近两小时的影片,却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文字,从他口中说出的一句又一句经典无不刻画了一个鲜活的形象。
最打动我的有两个镜头,孔子被放逐出境,当时连老天都映衬着孔子的处境下着倾盆大雨,气氛沉重又让人不禁揪心,抛开妻女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多么不易。马车走了半路,车轮陷进了泥中,孔子师徒试图拽马使其摆脱泥淖,却不料被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释然,又令人悲悯,这是一个失意之人最后的畅然!
第二个镜头,孔子及其弟子驾着马车过一个大冰河的场景,不料,冰面开裂了。竹简都掉进了冰河里。颜回想都没想直接跳入湖中捞取竹简,天寒地冻,下着鹅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层冰霜,在这极寒的地方,别说跳入湖中了,生着火都觉得受不了。
颜回一刻不曾停过,他极力摆动双臂在冰湖里游动,将一卷又一卷竹简打捞上来。竹简都捞回来了,可颜回再也没有上来,永远被封在了冰层中。孔子一声又一声绝望地喊着颜回的名字……牵引着人们的心灵,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孔子后来的生活是在风餐露宿中度过的。就连一碗清可见底的汤,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惨的,可以是光辉的!
跳进历史的长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个标点,结束最后一个长卷。不让光鲜的背后只剩空白!
读《孔子》有感9
《孔子》这本书是属于世界伟人传记丛书一类的,它主要介绍了一些世界名人的一些事,《孔子》就是其中一本。
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而受古今中外人士所景仰的伟人——孔夫子毕生的事迹,就可以从这本书中统统知道。
孔子从小就聪颖过人,固然四得自先天的优良条件,但立志向学,却是得自慈母的谆谆启导。由此,我们可以相信“伟大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这本书从孔子不平凡的的诞生写起,以至周游列国、问礼从政,最后献身教育、流芳万世……原原本本,细述无遗,能使我们对孔子的一生可有概括的了解。
孔子教导弟子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地表现出他的尊严伟大;对于礼、义、廉、耻的推崇,更为备至。论语就是将他当时对弟子们所讲的话汇编而成的。
尽管世界日新月异,科学突飞猛进,我们对于“至圣先师”的一言一行,仍当奉为圭臬,才不致失去“文明国家国民”的美誉。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一起去了解伟大的先辈,一起去向他们学习吧!
读《孔子》有感10
现当代,孔子文化世界行,纪录片《孔子》,孔子网,孔子奖,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孔子,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忙忙碌碌的暑假期间,我也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
在几个夜晚舒心的阅读后,我认为,《于丹论语心得》无疑是一本好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这个曾经被捧被批的圣人,因为朝代的更替主权的轮换曾遭受过天与地的对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却如此亘古不变。这一次,他又借着于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性的成长。
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很不服气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一个简单的故事,使我如梦初醒。作为一个功课繁忙的高中生,常常会在学习中对一些安排充满了怨气,总是会想,为什么我要在这埋头苦学,他却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为什么只让我做这个没意思的功课。我想,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一种问题,在我们同学中,也常常听到朋友们这样的牢骚。刨去青春傍身,年轻气盛,我想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我们的心胸还不够宽广,对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虚心的态度。我们急于成功而盲目的与他人胡乱对比,总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顺利对比,不能心平气和的接收他人的辉煌。是啊,书中写的多好,佛像能让千万人去膜拜是因为他曾接受了千刀万剐的考验,而作为一名年轻的学子,我们还有很多经验等待去积累还有很多技能等着去考验,怎能如此心浮气躁呢?这便是《论语心得》带给我的思考。
孔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这种人生轨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有许多启迪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涉取这种智慧,我们从小就应该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历练,逐渐地提升自己。这样就走到了“三十而立”之年,这个,首先是内在的立,有了成熟的思想,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适应这个社会。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可以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等等。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接近不惑的状态。“四十不惑”之年,能自觉按照中庸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使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你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五十知天命”之年,关键在于一个“知”字,当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知道这一切都很自然,那么你就能理性把握,平静应对一切。 “耳顺”的境界,其实就是外在的天地之理在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作基础,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在快乐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无怨无悔。这就是论语,这就是圣人的智慧,也许有些我还不够明白但希望我能在这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吧。
圣人的智慧就是圣人的智慧,品完后我如此喜悦;圣人的智慧也终归是圣人的智慧,品完之后发现自己如此不足。
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在浮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清醒,我相信,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不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智慧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温暖照亮整个人生!
读《孔子》有感11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读了本课后,笔者感慨颇深:没想到二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就有着如此进步的教学思想!它对我们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下面例举课文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感想。
片段一: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给翩翩起舞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清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中要有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
随感:多美的景色呀!盎然的春色为下文孔子论水作了铺垫,这美好的风光陶冶了师生的情感,引发师生体会“水是真君子”的意味!现在,我们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精心制作的课件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情景中,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乐起来。同样,我们用音乐、画面、生动的语言等手段所创设的情景,也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念,以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象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毫无惧色,它好象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感:孔子利用司空见惯的流水,说出了如此深奥的道理。他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水到渠成。孔子真是个善教的老师,他充分利用了“水“这一课程资源。确实,我们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样教学设施、每一个教室,到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及网络,从高山、流水、鸣蝉,到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课程资源能以它的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起到传统教科书无法代替的作用。
片段三: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联想: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要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感:孔子让颜回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志向。孔子先是侧耳倾听,何其专注!进而是手舞足蹈,何其投入!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倾听是一种接纳,一种信任,一种激励,更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师生关系是平等、理解的双向的人际关系。这种交往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参与和构建,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景和精神氛围;这种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读《孔子》有感12
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有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来,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但是鲁国有个孔子的弟子把别人赎回来后并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而换得了人格高尚的美称。但孔子指出,由于这个弟子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回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后去报销领奖,人们会说自己不仗义,不去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只好假装没看见,客观来讲就是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不愧为一代先贤,他能够透过看似高尚的现象看到负面的影响,从一片叫好声中看到隐藏的危害。所以,告诉我们看问题,必须考虑它对未来的影响与负面的影响。
这篇文章还告诉了我们,凡事不应该只局限于一事,我们必须像孔子那样在一片叫好声中道出其负面影响!做人做事都应该考虑到其对未来的正面与负面。
点评:我们看问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人,才有智慧!
读《孔子》有感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长。人常道“钻孔钻孔”,先钻后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剧的推出,孔子的老师却被认为钻子,然而,撇开一系列的喜剧笑话,以真诚的态度去读《论语》,却别有一番体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想这是我们所接触的内容中最简单的一句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语,却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态度,不耻下问,人人会说,当真正要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为自己怕被别人笑话,不曾尝试抛开面子,虚心请教。反之,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与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也不失为对学习的一种劝勉,诚诚恳恳的学习态度是至观学习的重要因素,只学习不思考,对于总结出的规律死记硬背,无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实践才成为人们所景仰的学者,而对于孔子,教育学生要有勤学好问,温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大学问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响至今。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孔子静心总结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会发人深省,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想拥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却也是做到勤奋、多问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读《论语》的同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无疑是我们求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读《孔子》有感14
他,是鲁国人人敬仰的国相,也是周游列国的乞丐,更是东方的智者。他,是孔子。
孔子这一生曲折悲惨,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孔子的才能被各个国家看重,但他向来不为所动,始终效力于鲁国。可惜的是,孔子被奸人所害,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十四载的周游列国的旅途。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上天竟如此不公,这般对待这个圣人。
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在四处奔波时,途经卫国见到南子,说了一句:“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之人。”孔子也被南子的美貌惊艳了,但她始终是用理智控制住了自己。最后南子一改轻浮态度跪拜孔子,孔子也拘礼回拜。
在十四载的奔波生活中,孔子饱尝人情冷暖,经历了离别之痛。天寒地冷的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行人在冰面上行走,冰却突然裂了,竹简落入湖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奋不顾身地跳下湖水捞竹简。不幸,颜回终是与世长辞了。孔子抱着颜回的遗体就那么呆坐了几个小时,一言不发,直到其他弟子把颜回抬走。孔子爱颜回比爱他的儿子甚至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继承他的血液,而颜回却可以传承他的大道。
最后,鲁国那个曾经陷害过孔子的人,把孔子请回了鲁国。“我回去是可以的,但我只专心讲学,别用政事打扰我。”这是孔子回鲁国前留下的一句话。
在当今这个没有战乱的年代里,拥有孔子这般高贵品行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修行到孔子这个境界确实不容易,你若心无旁骛,不合乎“礼”的坚决不做,遵循礼义仁和。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孔子中华文化的缔造者,华夏历史上辉煌的英雄。他如一杯美酒,越品越醇,他如一轮明月,越久越清;他,如一点火光,照亮整个华夏民族。
孔子,一袭布衣成就传奇,一本《论语》流传千古。这,就是孔子。
提起儒家思想,无人不想起孔子。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才有五千年历史;正是因为孔子中华文化才会灿烂至今;正是因为孔子,我国如今才得以辉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看完《孔子》我沉思了许久……
读《孔子》有感15
今天,我读了《孔子拜师》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孔子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不远千里从山东曲阜来到洛阳,向老子拜师、学礼。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决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学习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孔子本身学问就很渊博了,但是他知道学无止境,还要向比自己更有学问的老聃学习。以后,我上课要更加认真听讲,遇到不会做的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我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二是学习孔子吃苦耐劳、一心求学的坚定意志。孔子为了求学不远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到洛阳拜师。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吃多大的苦,我都要有恒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终的成功。
三是学习孔子勤学好问的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除了勤学之外,我还要养成好问的习惯。学问学问,既学又问才是学问。我要不耻下问,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请教别人,即使是一字之师也要拜。这学期,我要把《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看完,增长自己的知识。
【读《孔子》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