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有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庄子》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庄子》有感1
读《庄子》,总会感觉自己心里坚持的信念在一瞬间坍塌。
《马蹄》这一篇,在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但事物总有其矛盾之处。庄子的言论之中总有贬斥孔子、伯乐等众多名家大儒的内容,但庄子仍是一位名人,后人仍对他的思想趋之若鹜。究其原因无非是他的思想带给后人的惊异,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我们要学的,要做的.,便是取其精髓。
人活在这世上,匆匆的一生中被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束缚,但这些规律究竟是什么?尊善灭恶?但,何为善?何为恶?这些都是说不清楚的。人的心灵在一瞬间便会闪出无数的念头,但表面却可以纹丝不动,人们的有些举动只是做给外人看的。
纵观千古,功成名就的人何其之多,他们中的哪一位有的都是自己的思想。而我们今天的思想却固化了,有一些东西一定是对的,有一些东西一定是错的。但是何为对?何为错?何为美?何为丑?何为成功?何为失败?正如天之大,地之广,但天与地也不过是这广阔宇宙中的一粒微尘。
我们要做的不是人云亦云者,而是敢于打破,敢于真正创新的人。一方自由,首先心要自由,人才会自由,思想才能自由。
读《庄子》有感2
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在古今中外阅读过的所有作品里,最难忘的莫过于——《庄子》一书!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价值,还有他的充满幽默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沁人心碑的一个个寓言故事,以及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观和生命价值观。在他的眼里,名和利全是过眼云烟,生和死有如春夏秋冬的转换;重要的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
庄子的名利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够看透名和利这二个字!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无论在国企还是在私企,人们难以脱身的就是利益的纷扰和困惑。常常因为职称的评定,岗位的选拔,职位的晋升,以及绩效工资的考核和生活福利的待遇等等因素使人们陷入困顿,使原本萍水相逢的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陷入困惑甚至无限的困扰之中。
可是“利”这个词是困不住庄子的心的,魏王多次要重用他都被他一次次拒绝了,他认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顺其自然地做自己想做的才活出心安理得。
“雁过流声,人过留名 ”对利不屑,同样对名亦如此,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尽管他有超常智慧,但他不愿多说。
庄子的生死观
死亡历来是为人所不能接受的。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晚年为了炼制长不老的丹药而荒废朝政,追求永生。汉武大帝刘彻,对中国的历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晚年,同样为了长生不老药而炼丹药。从古至今,可以说,想要永生的人数之不尽。不用说那些名人,就是平常老百姓,哪一个不都俱怕死亡的。但是,面对生死,庄子却说出了:“生死,命也”
庄子妻子死时,他两腿伸直坐在地上,鼓盆而歌,也许,这在常人来说难以接受,但对庄子而言“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是跨过了怎样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呢,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但是,庄子对待“生”却是以诚相待,严谨认真的。他身体非常的好,而且活到八十多是无疾而终的。不像我们很多人对生活不负责任,胡吃乱喝,无节制的加班熬夜,还有精神上的污染等因素造成体弱多病,郁郁寡欢。相比之下这是怎样的讽刺啊
庄子的情感观
有多少人知道著名的“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名言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
原文是海水干了,二条鱼相互用自己的唾沫舔着对方的嘴唇来生存,这看起来故然感动,但庄子看到却说,与其这样艰难生存,还不如放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生活哪怕忘记对方的好。这个故事相比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的世人来说是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警醒吗?曾经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单位有一对夫妻,男的因与岗位上一个女同事因工作原因经常在一起加班回点的,久而外之关系自然走的近点,加上世俗的流言蜚语,这妻子便认定了是要破坏他的一队狗男女,夜深人静时把男人杀了,……之后在翻男的日记时才知道他们原本是纯洁的,可是为时已晚,酿成了大错……庄子的情感观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庄子的生存观
前面说过,庄子对生存的态度,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中过隙……
庄子的生存观主要体现在他的《逍遥游》作品中:北海能养大鲲得益于长年累月的积厚,人在奋斗过程中,若想一步步提高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在现代社会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所以现代社会同样要树立持之以恒的积厚人生观,
庄子逍遥游的思想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所留下来的瑰宝,它既有轻名贱利,积厚,豁达等积极人生观的一面,又有隐世,心如止水等消极人生观的一面。现代人生观同样如此,有积极进取的一面又有过度功利的一面。两类人生观各有利弊,吸收其轻名利重奉献的人生观,摈弃其以无用之用避世求安宁的人生观,吸收其志存高远的人生观,胸无大志的人以此反思,等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现代人生观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逍遥游》在开篇展示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恢宏阔远的气势挟带的一个广阔无边的意境:一条叫鲲的巨大怪鱼悠闲自得地游弋在浩渺无边的大海。这怪鱼是如此之大,也许动一下都会翻起巨大的波浪,可是因为有广阔无边的大海和深不可测的海水承载,大鲲可以游得无比的惬意和舒适这种逍遥思想,其中蕴含着催人奋进、敢于问天的求索精神,引导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庄子的挫折观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生活的变迁所造就的,在庄子的寓言故事里,他借用了一个个身有残疾或外形丑陋的怪人,来展示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在《人间世》中写过一个叫支离疏的人,在《德充符》中写过一个叫衷贻它的丑人,用充分的事实列举了他们面对生活的艰难所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比我们有着健全四肢的所谓正常人,反而觉得真正内心残疾的恐怕不是他们吧?!
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那样,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坚持到底,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反对。
苍茫世界,浮华人生。当我们身心疲惫打拼生活时,当我们不辞劳苦追逐名利时,当我们应接不暇面对挑战时,当我们抑郁失落逃避困境时,读庄子,是对我们内心一个最好的安置。读庄子,使我们浮躁的内心归于平静和淡然,让我们清醒,让我们悠然自处,怡然自适。难怪傅佩荣教授说:真正读懂庄子,你会知道世上总有路可走!
读《庄子》有感3
且站在人生之上看人生,脱于红尘之外看红尘。书卷之间盛满他的反弹与觉醒,黑暗中,无为亦无言。
人类生而平凡,何不从俗,去尝那平淡中的欣喜呢。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背若泰、翼若垂天之云的鹏,仿佛掌握了天地间最强大的力量。但是莫忘了,鹏徙于南冥,须借海运之机,季风之猛,方得扶摇而上。
故而,何不成为风,自随朝自随暮去,于婆娑烟波中,四海游走,无为,无言。
世间有许多事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不如无为,顺其自然。春去秋,冬暖夏凉,因而春种秋收,辛勤耕耘。若是逆流而上,逆风而飞,这等连鲲鹏如此巨物也做不到的事,大概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闽南一带台风袭击时,竹柏顺风折下腰,“俯首称臣”,虽弯不伤根;而坚硬笔直的松与芒果树,却因不愿弯腰而被连根拔起。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固然可贵,但于庞大的力量面前,这实在是一种愚蠢。
人生你要抓住的东西太多了,两只小小的手掌如何捉得住呢?且丢了机心、成心与分别心,有所舍弃,能放得下,才能游刃人生。是言“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无为即是理智权衡,有失才能有得。恰如指尖沙。抓得愈紧,溜得愈快,不如张开手掌,任它们缓缓溜去,留下少许堆积手心中。道家守一思想言,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为何梅不于暖春开花?春是一个舒适安逸的舞台,但春之后是酷热的夏与干燥的秋。梅放弃了春之舞的机会,选择了静静修养,于深冬饱含生息之时,绽颜一笑,傲然而立,旷世皆香。成与败,得与失,一念之间无绝对,该弃的、该留的皆为身外之物,且顺它而行,沿途采撷。
无为而治是乐观而快乐的本质,因为顺势而为才能无忧无己。“无”字的.甲骨形似一个人手持鼓,一边敲击一边起舞,古义便是“学而知其乐”。因而庄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便是追随自然的脚步,“以天为徒”,从平淡与寻常中探求道。为何孩童总是欢声笑颜,快乐无忧?不是因为那年纪没有悲伤的事,而是因为他们能及时把痛苦放开。孩童的眼永远是明澈的,他们没有控制世界的非分之想,没有驾驭别人的野心,亦没有对声名权势的热衷。而成人却因想得太多,常常患得患失,沉浮于尘世嚣嚣中,找不到片刻清闲快乐。这便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孩童之道吧,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方能知其乐,品其乐。
庄子梦靥中所幻想的巨鱼与巨鸟,尽管拥有强大,却没有无上的力量。却是无形无言的风,默默掌握了控制世界的把柄。
庄子一辈子没有说过话。他在看,在听,在思考,云游在天地之间,以无言的姿态,抒写有言而不言的神韵。
读《庄子》有感4
近读《庄子逍遥游》,有些感想。
在这部分的几篇文章中,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说人应当脱离外在束缚,让精神处于优游自在、毫无挂碍的境界(即他所说的“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庄子杜撰了“鲲鹏与小鸟”的故事做铺垫,来证明“小知(智)不及大知(智)”,也就是俗人与圣人在境界上的差异。又在《限制与自由》一文中把俗吏、宋荣子、列子的境界进行了比较(胜任一官之职而自以为了不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乘风而行犹有所待也),指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彼且恶乎待哉?”,继而指出他认为最高的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用“尧让天下许由不受”来说明“圣人无名”(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用“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来说明“神人无功”,用“去除成见”的故事(惠子与庄子关于用大的对话)来说明“至人无己”。
那么,人真的能让精神脱离物质的束缚日达到逍遥之境吗?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物质和精神相互依存,这是毫无疑问的,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不知道当庄子穷困潦倒之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的时候,他还能逍遥得起来吗?他的这种理论,只是一朵不结果的花,“看上去很美”,对芸芸众生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在他看来,人只要有精神就行了,一味地追求精神上的自我陶醉就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由此观之,其主观唯心主义的本质一目了然。
无己、无功、无名之论,说穿了,是庄子消极遁世的一种借口。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是“有己”。是只追求自我精神享受而不管众生疾苦的.“不作为”行为,是极端个人主义的集中体现。就因为自己不愿意当那个漆园小吏,而把自己的想法让天下人接受,那可能吗?
当然,我们还是要感谢庄子。他为我们芸芸众生的人生修为指出了方向——尽量不要因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损害自己的精神世界,以防人的异化。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多少人因过分追求金钱、地位、名气而好大喜功,私欲膨胀,甚至铤而走险,锒铛入狱。这些年,许多官员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戒。
读《庄子》有感5
20xx多年前,中国进入了长达5xx余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期间,诸侯乱战,连年不休,战事之惨烈,亘古未有,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的同时,也给思想家以最深刻的思考,各家学派都在这被血浸透的土壤上绽放出绝美的思想之花,其中有一朵一直被视为异类,却奇迹般地一直没有凋谢,反而愈开愈艳,一直开放到中华民族血脉的深处,这朵花就是“道”,我最喜爱的古人庄子,就是这朵思想之花的养护者。
每次读起《庄子》,我都能看到一个干瘦倔强而可爱的小老头,用他犀利豪华的语言大声呼号:人啊!停息名利的争斗吧!我们心灵的家园已长满荒草!他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使那个疯狂的世界稍稍平静一些。然而,他自己的心在战争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是无法平静的,为了直指人心,庄子不惜用偏激的语言来深刺人们被物欲迷失的内心。正因如此,许多人误解了庄子,只看到庄子非凡的文采和消极的思想,却看不到他那悲天悯人的、因无人理解而狂乱的心。庄子是不幸的,我们读了两千多年还不能读懂庄子,我们更是不幸的。
那时候,诸侯都急功近利,都想通过“霸道”来强大自己的王国。庄子虽有大智慧,也无法改变这残酷的现实,但他还是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下重剂以图治沉疴,否则他完全可以独享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安逸,而不用让天下误会自己。孔子说:“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果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庄子追求的不是真正的无为,而是反对人们为了物欲而无所不为。
庄子的精神是高傲的,他不与万物相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的志向是远大的,他化身鲲鹏,风云起时可扶摇直上千万里;
庄子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大海一样不停地向里面灌注也不会满溢,不停地宣泄也不会干涸;
庄子的乐观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笔下的子舆应该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丑人了,但子舆却乐观无比地说:“若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我就用它来报晓;若把我的右臂变成弹子,我就用它来打斑鸠,烤着吃;若把我的尻骨变成车轮,把我的精神化为骏马,我就乘着它走。
孔子说过:“邦无道,富且贵者耻也。”庄子在混乱中甘守清贫,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并告诉人们如何在混乱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今天的现实,众生在物欲横流中贪婪、焦躁、迷惘、沦丧,更需要庄子为我们指点迷津,寻回早已迷失的自我。也许有一天,我们才会发现,现在的世界比2xxx多年前更需要庄子为我们守住心中的最后一片宁静。
读《庄子》有感6
暑假里读到了《庄子传》这本书,我开始喜欢上了庄子。这是我对庄子的思考,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这本书中写到的庄子不像孔子、老子、墨子等只谈仁义礼乐之人,他视天下如弹丸,视官位如粪土,傲视王候,本可做各国大官,却只是以做草鞋为生,非礼非仁。他的寓言让人十分容易理解,在他看来,这是抛开一切束缚,游于天地无穷之间,如果得道的人,就像醉汉一样,物不能伤他,也可长寿。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道,不像我们正常人的理解,物处不分,善恶美丑也不分。其实十分好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材,可是这成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会,就如漆树一样,正是有用,才会被人毁灭而取有用的'部分。有人会说:如果一只鹅会打鸣,另一只不会,不就无用的要被先杀了。对于这问题,庄周说:“成材与不材之间虽会相似,但还是不能摆脱被杀的危险,就像我们种的物一样。达到道之人,没人夸奖,没人抵毁,像龙一样善变,如蛇一样机灵,会真变化,能主宰别人,而不会被奴役,不会有被杀的危险”。
我爱这本书,我更爱庄子这个大哲人。
读《庄子》有感7
——关于“大”的人生智慧
最初接触庄子,是在高中时代,来自于他的一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么大的鱼,化成鸟,也还这样大,大到遮天蔽日,这位庄子用尽了我所有的想象。直到我看到电影《大鱼海棠》,那鲸鱼在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不时发出阵阵悠长的低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哀时,我才深刻感受到庄子在他《逍遥游》里,鲲和鹏的大。不过,与电影不同的是,庄子所描述的大,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大,那是一种自由而辽阔的大,那是一种爽朗的大。
再接触庄子,是我突然出现在他与楚国大夫对话的情境中。他持竿不顾,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当时年幼,一心立鸿鹄之志,心中不免暗讽,好一个狂人,入世为官,多好的机会呀!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在暖暖的阳光下,曳尾于涂中,是心累疲劳后的奢望,如果有这么一个好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不会像他一样,淡然的拒绝,恐怕还是要掂量许久。这样的洒脱,连陶渊明也稍逊几分。陶渊明身在仕途,心却呼喊“既自以心为形役”,而他却一句“往矣”的拒绝,简单明了,将宦海沉浮看得清清楚楚。
再次走近庄子,是因为他的“荒诞之举”——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学了心理咨询师后,才知道他不是荒诞,而是通达。以前,外婆去世后,我分外思念,甚至想去另个一个世界,去见外婆!我深夜遥思,想到了外婆做的豆包,想到了外婆的笑容,想到了外婆去世前的一晚……想到这些,心痛不已,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想到了妈妈的做事风格像外婆,外婆的七个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外婆的身影,我才开窍,以后想外婆,就看看妈妈和姨妈舅舅他们。而庄子直接不需要寄托,因为他把死看成了人生的其中一段旅途。用心理学中毕生发展观来阐述,那就是死亡的过程也是人们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也许真正体会过死的过程,才会明白生的伟大与充实。贫困交加时的庄子,是在接近死亡后,才有这么透彻的领悟吗?我大胆揣测。
至此,我对庄子的“逍遥”才有深刻的体会。他的逍遥,不是简单的出世或避世。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呼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相比,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读《庄子》,我只能说,“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读《庄子》有感8
他负手而立,已是知天命之年,容貌虽有些衰老,却并非一派衰败。颌下蓄两三长须,长发作髻,已见稀疏银丝。双目炯炯,依稀见得眉目舒朗,似是远望天边。一身灰黄长衫,清风盈袖,袍子猎猎作响。宛若无拘无束之游龙,逍遥洒脱于天地之间。
远方像是有一只极大的鱼儿,迷迷瞪瞪看不清晰,在湖海里翻腾上下,吞吐山河;忽而幻化作同等巨大的鸟儿,翅膀巨大,好像一挥舞就可使天地异位。他揉揉眼睛,定了定神又继续看,却找不到它的踪影了。老者扯开嘴角笑了笑,眉间的皱纹舒展开来,双目又带上流溢的光彩。他四处翻找,展纸提笔。——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逆】
你是否听过别人对你努力的讥笑?是否也恶毒的如此这般的嘲讽过他人?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说的不错,有那么多更好,更舒服的方式摆在你眼前,为何不用呢?
你的眼界到底有多广,你是否有资格去做这个不被所有人看好,被某些人讥讽的决定?
我有,因为我知自己。我了解我自己,自然胜过他人。我曾经一意孤行,自己一人选择了不被多数人看好的学校,我也曾被人义正言辞的数落过。“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这些话,我都听多了。
那时候的我,就好像是孤身一人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长路上,拖着装满了梦想与对别人的不待见的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挪,像是想逃离这里。我的眼界宽泛,我不愿曲折在这一方小小天地,我有何过错?
后来我知道了鹏。这世上有那么多那么多像蜩与学鸠一样的人,他们或叉着腰或双臂交叉环绕在胸前,站在那看着你,嘴里迸射出冷漠又刻薄的话,向你投来一次次不屑的目光。可是如果无论你怎么办他们也不会改的话,不如就放过吧。就像鹏一样,背负青天,翅下有风,傲然自立,飞入云巅之上,令后人折服,前人惊叹。
不入流的始终都不入流,入不了我眼的始终都不入,何必为其心烦意乱。
只一人,做好一人,足矣。
【转】
我自小就不是个省事的主儿,总好像是不一样。小时候曾试过把上好的饭菜喂给自家的大黄狗,面对母亲的责骂只能低下头悄悄的笑;每当夜色降临,小院里的小孩子们总会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那个发着亮发着光的正方体——等待动画片的准时放映。而我却总是拖出一张凉椅,端端正正的摆在门口的槐树下,看漫天繁星,看云起云落。
我还喜欢一个人快步走在山中。我曾和家人一起爬过家乡一座不知名的`山,小孩子们都畏畏缩缩,直唤着要大人抱,而我却一个人自得其乐的快步跑着,看那山山红叶飞。
长大之后,忽的变得些许叛逆。我总是忤逆老师和家人的命令,总是不屑于遵守规矩。仿佛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刺猬。只留浑身的刺以面对人们。
后来才明白,许多许多的想法不过都出自爱。
我讨厌聒噪,也讨厌别人聒噪。我愿意自己逍遥在自己的世界里。暑期中曾和父亲坐火车一路北上,车厢中的另两个人像是麻雀一般叽叽喳喳,吵得我脑仁发疼。
世界好像很小,可是无理由吵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当一条新政策出来,总有那么些不和谐却又没有道理的声音出现;当某位明星发生了什么事,总有些人喜欢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他。世界在飞速发展,可是人们的思想却不一定飞速发展。不请自来的喧嚣,才是真正的不礼貌。
我不敢说我真的看清了这个世界。毕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不妨多多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是不是每次看的感觉都会不同?我看云,看云卷云舒,看云来云去,看天色苍茫,看我的远方。我们总会天真的以为眼见为实,可有时眼见的还不如耳听的。
我见过外表美丽的女孩,明眸皓齿唇红齿白,打扮十分入时,娇小的身躯挽着男友的手,吐出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脏话,一串一串的话语圈成一团团乌云,围绕在女孩身边,使女孩的光鲜亮丽黯淡了几分。
我见过外表丑陋的老人,身体衰老得如同一段失去水分的枯死的树干,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不干净的,东一块补丁西一个破洞,却一步一步弯下腰来拾起地上的垃圾,脸上依旧是恬淡的笑容。
世界不简单,而世间万物亦然。我不能说我完全地遵守着这个世界的秩序,但我在尽力,也在维持它。以貌取人,是人之本性,我们第一眼所见的,往往是他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正所谓“眼见不为实,耳听不为虚”。若是想要真真正正的看清,又岂是单单靠这一双眼?我的双眼看到的永远只是她的双眼能够看到的内容,若要撇清浮华虚禄,便要用心去探明。遵循本心,独善其身,用心便好。
【结】
我渴望逍遥,可我也希望人们都能在各自的世界里逍遥,使世界逍遥。
读《庄子》有感9
偶然的机会,从朋友的介绍中,初识了这本《于丹庄子心得》。细细咀嚼,慢慢品读,在静静的夜晚轻轻的与心灵对话,感受到了生命宁静中的颤动之姿,摇曳中的沉静风骨。牐
《庄子》与我并不陌生,或许应该说有些老庄思想以于不知不觉深入人心了。《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从人对寓言的最直接的“觉”,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懂得用心生活,体会超越的“悟”。我认为人生有许多“觉”的过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过程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现,寻找内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觉”与“悟”的联系
故事是这样展开阐述的:《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时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怎么达到对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断进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无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从有到无到游刃有余的过程吗?先是规划人生,但未免有点像站在山底去规划登山的路径,显得路途遥远,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种“无”的精神,能够超越山的最高处,才能最终将“有”和“无”结合起来,达到“神”的境界,既能超脱一切而又能顺应一切,顺其自然地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无限的最朴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联想到了我们的职业岗位。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是这样,“觉”的事件和过程是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在学习中什么时候表现的最有兴趣,他们是怎样看待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当他们高举着小手是在渴望着什么……而这时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引导者,囫囵吞枣,一笔带过的结果便是“丢失”了“悟”。进而是丢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机,升华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学生喜欢在游戏中学,那么你就会去有意的创设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更好的调动情绪的环节;如果你理解老师的一句肯定会在他们的脸上浇开一朵花,那么你的课堂将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从他们高举的双手中读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课堂就是充满互动、灵动的……其中这或许便是悟的瞬间,它是基于积极的思考,经验的不断累积而成的。
“觉”到“悟”的成长
《于丹庄子心得》还着重描述了内心的力量,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生历程,需要你不断的倾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让你随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对现代物质化愈来愈强的社会,它常让我们在潮流的浪尖,迷失双眼,终而脚步零乱的踏上肤浅,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质的本质,我们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鹊的名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生,成为中国名医的代称。扁鹊去见魏王。魏王说:“我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擅长医术,你跟我说说,你们三人中,谁的医术最高明啊?”
扁鹊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大哥医术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医术最差。”魏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天下闻名,而他们两人却默默无闻呢?”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给人治病,总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个人得病但还没显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给消除了。这个病人就像没得病一样,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给人除预先的病。我二哥治病是在病兆起初之时,他用药就把病除了。大家总认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发展下去那会要命的大病啊!”
扁鹊能够在自己名声大扬之时说出此番事实,而不以别人的看法去认识自己,实属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要受别人的观点和束缚。教学是我们的生命线,汲取从一次次教学反思中认识自己的浅层表现,挖掘其内在的知识漏洞,用一双从懂得倾听到善于倾听的升华!一次公开课的成功,往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别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实细思中,我们只关注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却没扣响迎向朝阳的那扇大门:及时地反思,挖掘内在成功的宝藏,善于倾听总结,运用到更多的实践教学中,这便是缺失了对现有位置的“悟”!
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颗平常心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不同的恩赐,使得其所才是个人价值所在。“外化而不内化”这是获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门!从认识自己的“觉”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这些有着厚重内心价值的不鸣不已的平常人。
每个人都能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觉”,从觉中“悟”!
读《庄子》有感10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孟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书中显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梦。而在你的梦中我所探寻到的不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难以想象的骷髅。你不是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扰死后你愿让蛆虫蚀尽你身躯上残留的最后一点余肉让野狗啃尽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头让秃鹫啄食你的双眸。热你始终躺在天地之间无力反抗却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动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复你的身躯让你重回人间还你父母妻儿送你回故乡再做那个逍遥的孟子怎么样你愿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读《庄子》有感11
千古一逍遥——读《庄子》有感作文他们的光线辐射会让人的眼睛产生疲劳,长期与它们交手会使你的视力就会呈直线下降趋势;尽管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但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只见林则徐的塑像气宇轩昂地耸立在那里。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社会大潮流中,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不被人类抛弃,才不会惨遭淘汰;
……
于是,你悟到了你人生的最高境界,无为界。
意起思行,神游天地,无拘无束,你是人间逍遥的神!
然而,又有几人把你看的明?后世的学者,追不上逝去的风,只能握着卷卷残集,望文生义:
你,成了消极避世的人。
可笑,可笑他穿不过千古的时空,望不到你头上的天,踩不到你脚下的地,却偏又说了不负责任的话!
后世的人用后世的思维观念,总以为自己是最聪明,可也知一时当一限?那是千年前的你!此"无为"非彼"无为",你的."无为"怎能用今世的"无为"来定论?
而你,却又穿越了千古,你的"无为",在那战乱的年代,是最理想的完美境界,这不正与我们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知道我的解说是多余,你就是你!精神的巨子,心灵月亮的守护神,又怎会管他后人如何评论?
历史长河滚滚东逝,你在风尖浪口依旧高唱: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试问,有此境者,当有几人?
千古一逍遥,你,庄子,当之无愧!
读《庄子》有感1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轻轻朗诵着。心中不禁有感而发。
君子友谊是心与心的交流。一种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这样的.友谊最为珍贵;小人的友谊是鸡鸭鱼肉的交情,我认为,这种友谊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谊常常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有2个人。其中一人常常请另外一个人吃大餐,就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和对方的感情十分亲近。便成为了一对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俩在一座陡峭山上骑自行车,刚一起步。发现前方有一个急速弯道,只能容纳一人,就在这时,靠里面的一个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随着一声惨叫,那人已掉下山去。。这样的游戏往往不可靠,这便事小人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轻轻朗诵着。
读《庄子》有感13
在你的左角有个国家叫触氏,在你的右角有个国家叫蛮氏。触氏和蛮氏为了争夺你那渺小而又肮脏的壳,竟发动了战争,直至伏尸百万,流血漂杵。
他们在争什么呢?那一个小小的蜗牛壳。我们感到他们争得可笑,因为他们所争的太渺小了。
而我们不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吗?我们的欲望不也是很渺小吗?我们一世不过百年,这与宇宙的百亿年相比不是太短了吗?我们的生存空间与宇宙相比不也是如一粟之于沧海吗?这样想来,我们的欲望不也像蜗牛角上的触氏和蛮氏那样可笑吗?蜗牛告诉我们:个体的欲望其实是渺小的。
骷髅
你痛苦吗?腐虫咬着你最后的肉,野狗啃着你的骨头,秃鹫啄着你的眼睛。而你躺在那儿无力反抗。我祷告上天,恢复你的.肌肉,还有你的妻子、儿女、父母和朋友,你同意吗?
不,千万别这样。我死了再无欲望干扰着我,我不再为它们劳形伤体。我在这里与天地同寿,享南面之尊。我怎么会回去呢?
啊,骷髅,你因摆脱了欲望而感到灵魂的大自在。而世人却为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骷髅的忠告:摆脱欲望吧。
大鹏
你扶摇直上九万里,你驾着六月的风飞往南海。小鸟嘲笑你,你不屑一顾。不是梧桐树你不停下来,不是银杏果你不吃,不是甘泉水你不饮。
你永远孤独地飞着,不顾世人的冷嘲热讽,寻觅自己美丽的家园——南海。你似乎在说:孤高之士应寻觅最纯洁的精神家园。
蝴蝶
你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阳春三月,百草丛中翩翩起舞,多么快乐的时光啊!你永无欲望,独享着阳光的温暖和百草的芬芳。你在梦境中说:只有摆脱了欲望,才能无忧无虑,享受天地赐予的欢乐。
小结
大哉,庄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隅,但我已想飞,飞出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我要在空中像你那样独自寻觅最美的家园。
读《庄子》有感14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轻轻朗诵着。心中不禁有感而发......
君子友谊是心与心的交流。一种天和地共有的默契,互相理解`配合,这样的友谊最为珍贵;小人的友谊是鸡鸭鱼肉的`交情,我认为,这种友谊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而小人友谊常常在我们身边徘徊,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有2个人。其中一人常常请另外一个人吃大餐。就这样。他们觉得自己和对方的感情十分亲近。便成为了一对好朋友,直到有一天,他们俩在一座陡峭山上骑自行车,刚一起步,发现前方有一个急速弯道,只能容纳一人,就在这时,靠里面的一个人把外面一人一推,随着一声惨叫,那人已掉下山去.....这样的游戏往往不可靠,这便事小人的友谊!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又轻轻朗诵着......
读《庄子》有感15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争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言,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观点。我认为在众多经典著作之中,最引人莫过于《庄子》。
《庄子》又称为《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 周,庄周被世人称为庄子。《庄子》全书共三十三篇,相传,书中内篇七篇为庄周本人所著, 而其余外篇十五篇与杂篇十一篇为庄子后学所著。
内篇多介绍庄子的哲学思想,外篇则介绍庄子的事迹来反映他的观点,让他描述的思想 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细细读来,《庄子》并不像现代哲学教研书那样枯燥,反而十分有 趣。《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大量如鲲鹏、小若蜩之间的对比,写出心怀大地之人与鼠目寸 光之人的区别。而斥 那无知之言令人发笑。用宋荣子的“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 不加沮”“列子御风而行”来反衬出庄子心目中能真正逍遥的境界。即书中所言“至人、圣 人、神人”的境界。从这些境界中,可以看出庄子对身体、精神,甚至某些更为玄妙状态下 的绝对自由的向往。读罢此篇,我突然发现,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十分缺乏对于这种自 由的追求思想。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境界,我对庄子追求极致自由的思想顿生敬意。
而庄子对于人类状态的思考,其角度更为精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庄子在 《齐物论》中,写出“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这样的.话。这种将人类与其 它物种相互交融,看成一体的想法确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他直接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在外篇《至乐》中写道:“庄子的妻子死后,惠子前去探望庄子, 想安慰他。但惠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但没有看见悲伤的庄子,反而看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 一幕——庄子正在敲击盆大声唱歌。”故事有些夸张,但这正是庄子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现。他说明了这样做的原因,那就是他认为人本是从天地间衍生而来的,而人死后不过是回归自 然天地,又为什么要为妻子的死而伤心呢?如此豁达,天地间唯此一人尔。
《庄子》可以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书。书中崇尚自由,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思 想让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它无疑是经典中的经典,一般有趣的哲学书。
【读《庄子》有感】相关文章:
读庄子有感04-28
读《庄子》有感(精选38篇)08-26
读《庄子》有感(精选63篇)06-09
读庄子读后感12-27
庄子的读书心得04-04
《庄子》读书心得01-30
庄子读书心得09-06
庄子的语录11-05
于丹庄子读书心得05-16
庄子读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