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时间:2024-06-08 12:30:12 宜欢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通用10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的鸭蛋》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通用10篇)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1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的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

  品味着汪曾祺老人的《端午的鸭蛋》享受着阵阵民俗文化的魅力,不由想起最热闹的'端午节,心中不由涌起阵阵涟漪。

  “端午节,我们那里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有姑姑或姐姐用彩色的丝线打好了络子……”

  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着孩子们挂着鸭蛋络子,额头上用雄黄写着“王”字奔跑着嬉戏着……回忆着自己童年时的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帖五毒、帖符、喝雄黄酒……想想当时玩得不亦乐乎啊!

  曾经的端午热闹而丰富,如今的呢?

  作为现代都市的一员,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过起了“洋”节日。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早已被抛之脑后,扔给历史作记录,取而代之的是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

  记得去年的圣诞节,大街上,树上都挂满了彩色的小灯泡,孩子们都兴奋的向圣诞老公公要礼物,所有人看起来都十分的充实和开心。而端午,确实在寂静中度过的。有些人早已忘记了端午节,只有一些老人在吃粽子,在给自己的小孙子孙女系百索子。而其他人已沉醉在城市的喧嚣中不可自拔。

  端午寄寓着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寄寓着我们祖先的人们,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今的端午,而今的古文明已经和现代文学产生了冲击,致使人们在慢慢的忘记。可是,这些文化这些民俗忘记吗?

  我们的风俗,是历史演进中不断沉淀的宝藏,所以我们在发展进步的同时,拾起那将被丢弃的文明吧!

  去年的端午,大家丢失了传承文化的机会,今年我希望可以看见往日的繁华。让民俗,让文明在我们这一代传承、升华吧!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2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3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等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小孩儿们还用鸭蛋络子挂起鸭蛋,又给美味增添了许多明亮的色彩。

  而作者描摹的一切,在我童年的回忆找到了熟悉的画面。我也是江苏人,与作者汪曾祺是老乡,而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我是江苏扬州人,而高邮是扬州市里的一个县级市,所以,我的童年自然也少不了高邮咸鸭蛋的香味。

  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这种感觉已逐渐忘却了,不知何时才能再吃上家乡的咸鸭蛋,我又不禁后悔为何没有早点发现这生活中的'精彩呢?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粽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原来童年进的我,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正在怀念这平日的时光呢?哪里还会想到几年后的我想勉怀生活中精彩,却因记忆模糊而感到一阵失落呢?

  珍惜现在身边的精彩吧,不要等到以后,失落地在回忆中翻箱倒柜。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4

  作者写了儿时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唱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里我喜欢的是“放黄烟子”,因为我喜欢放烟花,噼里啪啦的,而黄子更好玩,只冒出烟,还有香味。作者写了“丝绒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而现在的百索子,质量特别好,还有上面的小挂件,小葫芦、小斧子、小如意……你想要的都有。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五毒分别是,蛤蟆、毒蛇、蜈蚣、蝎子、蜥蜴。听说,有人会把五毒做成了蛊,再加上咒语,让一个人吃下后,听自己摆布,是一种巫术。在大连有一种习俗是把艾草枝和桃枝捆在门窗上,桃枝最好带几个嫩嫩的小桃。在门上的桃枝旁还要捆个用绒布做的小猴,是看门猴。把厄运堵在门外。

  后面作者重点写了鸭蛋,对于鸭蛋,我也有过感受,一次我在大连一家普普通通的面馆吃面,点了一份咸鸭蛋,像作者说的'那样,发干,发粉,吃完后嘴巴很不舒服,很难吃。然而高邮的鸭蛋是红的,还冒油,太羡慕了!但妈妈说老家长海县的鸭蛋也是红的带油的。说完我特别想吃,后来我想了想,海边的鸭子很有可能是吃了海鲜,把身体补得棒棒的,这样鸭蛋黄才会红吧。

  我一定要尝一尝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5

  从题目我就看出这篇文章是写端午节的。可是看完了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并没有写粽子,反而写的他们家乡高邮的鸭蛋。作者的家乡是水乡,鸭多蛋也多,而且高邮人还特别善于腌鸭蛋,于是高邮的咸鸭蛋就出了名。而且高邮的鸭蛋和别的地方不同,别的地方双蛋黄鸭蛋很少见,而高邮的双黄鸭蛋却可以成批输出。不知道为什么,高邮的鸭蛋是红色的,正常的鸭蛋应该是青绿色才对。小孩子们用吃完的鸭蛋壳,在里面放萤火虫,作小灯,非常好看。

  我们丹东过端午节的时候也有两个特别的风俗,一个是门口挂猴子,一个是吃桃子。门挂猴子是因为布猴在民间有“看门猴”之说,布猴手拿扫把,寓意为将一切瘟神,妖魔及不祥之物全部扫地出门。而吃桃子的'寓意在于团团,甜圆圆,甜蜜蜜。

  通过阅《端午的鸭蛋》我体会到大作家就是不一样,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发现情感,在小小的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的魅力所在。文章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思念。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6

  看到题目《端午的鸭蛋》中的“鸭蛋”二字时,我就眼前一亮,因为我对鸭蛋也情有独中,所以我就想知道作者笔下那颗被“称讼”的鸭蛋,又是何等的美味呢?

  提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脑中立刻会闪出这几个词:划龙舟、吃粽子、系彩绳……每逢端午清晨,我还在呼呼大睡时,我的手、脚腕上早就出现了四条彩绳,在乡下姥姥家不仅我们带,小猫小狗也带,甚至连门把手也要给带上呢!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系彩绳,但我从中感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下一次我也要选个特别秀气的淡青色的高油鸭蛋,系上彩绳挂在身上炫一下。

  我很好奇为什么端午要吃鸭蛋呢?所以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古人认为鸭蛋的样子像心脏,吃了就能让自己的心气神不受损,鸭蛋还可滋阴清肺,可以治疗咳嗽,噪子疼……鸭蛋还有这么多好处,我也是头一次听说。

  我特别喜欢作者引用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鸭蛋我实瞧不上。”只是一枚小小的鸭蛋,作者却把它的`“帽子”戴得何其之高呀!下次我介绍家乡特产时也要用上它。

  作者又特别祥细地描写了高邮鸭蛋的与众不同,让人垂涎三尺。我决定放下书就上网买点高邮鸭蛋来尝尝,同时更能看出作者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热爱他们的家乡呀!

  当他写到掏空了蛋壳装萤火虫时,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下次也要试试一下。

  生活中只要你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鸭蛋也能变“金蛋”!会给你带无穷的快乐与幸福!

  整个文章看似平淡无奇,却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故乡满腔深情的热爱与赞美。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7

  “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叫作“端午的”鸭蛋,其它时间的不行吗?鸭蛋又和端午节没关系呀!

  在作者的家乡,系彩绳叫系百索子。不仅名字不一样,他们那边的彩绳竟然还掉色!这得是质量多差的彩绳才会掉色。贴五毒和贴符我们这边是难得一见,而喝雄黄酒则是听过,没喝过。

  至于放黄烟子吗,有在端午节放鞭炮的呢?就算有,那也很少见。

  读到第三自然段,我想:既然高邮出双黄蛋和咸鸭蛋,那能不能把他俩融合一下,弄一个双黄咸鸭蛋,那吃起来肯定很香。想着想着,口水不自觉地就从我嘴边上流了下来。

  再看第四自然段,刚开始读我的口水就流了下来,质细而油多这不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完美鸭蛋黄吗?改天我一定要买来尝尝。但当我发现咸鸭蛋的蛋黄竟然是红色的,那我这十年来吃的'咸鸭蛋都是假的吗?

  看到倒数第二自然段,以后我再吃咸鸭蛋要把蛋壳攒起来,再一个个放上萤火虫,那场面一定很好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8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作品中汪曾祺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无限的热爱之情。

  读了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我能感觉到在作者小时候过端午是一件特别好玩儿的.事情,在手腕儿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上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清,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要用“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鸭蛋结”,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鸡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晚上做捉个萤火虫放里玩儿。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和平时没什么不同,只是吃粽子了,好像也是白索子,香包之类的,但妈妈从来没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作者介绍说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还有成批输入的双黄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平时我吃的鸭蛋都是淡黄的,没觉得多好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觉得高邮的鸭蛋一定好吃,什么时候我也要去邮,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9

  这几天我细读了一下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我发现这篇文章作者的语言很有特色,体现了汪曾祺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家的特点。本文的口语色彩浓厚,还用了一些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更加典雅之美。

  本文用小小咸鸭蛋让我们品尝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想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

  我也很爱吃鸭蛋,我每次吃咸鸭蛋时,妈妈总会轻轻揭开鸭蛋头的壳,用筷子向白嫩的蛋白里一戳,红油就一下子冒出来,这时,妈妈就赶紧叫我来吸红油,吸得我满嘴都是,再挖开蛋白,则露出了红彤彤的'鸭蛋黄,再配上糯糯的大米粥,真香。

  《端午的鸭蛋》让我懂得了要热爱生活,充分感受生活,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 10

  第一段写了作者家的习俗,我觉得作者家的习俗可真多呀!比大连的端午习俗可多多了!这些习俗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放黄烟子。我认为黄烟子是一种像烟一样的东西,飘出来烟的味道应该是带着些许酒味,小孩子还能用它画虎子。我感觉作者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如果我也可以到高邮去体验一下民俗就好了。

  通过第二段,我感受到高邮的鸭蛋很出名。别的东西销售到外地,都不会单独把产地给放在名字里,而高邮鸭蛋却单独把高邮放进了名字里。高邮的双黄蛋还多,在我们大连,100个鸭蛋里也选不出来1个双黄蛋,而在高邮,双黄鸭蛋却可以成批出产,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汪曾祺认为高邮鸭蛋比其他地方的鸭蛋好吃,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从老家邮给我的鸭蛋。老家凌源的鸭蛋个头比高邮的鸭蛋大一点儿,鸭蛋黄很大,用筷子一扎,红油就会冒出来,比超市里买的鸭蛋好吃多了。作者觉得高邮的鸭蛋最好吃,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凌源的鸭蛋才是最好吃的。

  高邮的孩子们太纯真了!一个很普通的鸭蛋装在很朴素的`络子里,就能成为孩子心爱的饰物,而且吃掉了,孩于也不会大哭大闹向父母再要。

  孩子们很珍惜鸭蛋壳,就是为了用它做灯。我觉得只要你有一颗美丽纯洁的心,任何事物到了你手中,都会变得精巧、美丽、美好的。

  读完最后一个自然段,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古时候用萤火虫的光可以读节,而现在用萤火虫的光却什么都看不清,原来是因为古时候的字写得很大,现在字小呀!

  高邮鸭蛋虽然是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但在作者眼里却不平凡,因为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

【《端午的鸭蛋》读后感】相关文章:

端午节鸭蛋文案06-27

课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精选14篇)08-04

八年级语文《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通用04-18

鸭蛋的营养价值和功效10-09

端午节分为大端午和小端午的原因07-17

过端午_端午节日记02-15

端午节读后感01-03

端午的心得07-01

端午的句子02-06

端午发给朋友端午祝福语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