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奇迹》有感

时间:2021-06-30 16:40:5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奇迹》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奇迹》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奇迹》有感1

  蜜儿说:“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奇迹,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世界的唯一。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发现他们的潜能;行动的目的应该是发挥他们的潜能;行动的目的应该是发挥他们的潜能。”然而,如今的学校,是这样的吗?

  现在,在我的眼中,学习的目的是考试考好点;行动的目的是放松一下。在红宫学校的学生眼里,学习的目的是名次在前面些,行动的目的……在蜜儿来到之前,他们没有户外的行动,只有教室里的,就是上课。红宫学校的学生不喜欢公布名次表,名次排在后面的学生觉得太没面子,名次排在前面的学生又太累了,而且,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他们的潜能。

  相比之下,我们学校要好得多,因为我们学校不会公布名次表,这样就能留住面子。但我仍然害怕考试,因为我总担心考不好,一紧张就有些害怕,而且,每当快考试时,老师就会特别强调,使我更加紧张,幸好考出来的成绩还不错。

  在考试这方面,我就一个请求:在考试前请多鼓励我们一下,因为自信是很重要的!

读《奇迹》有感2

  在这个漫长而又愉快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名叫《如果远方有奇迹》。

  《如果远方有奇迹》是新生代儿童文学家商晓娜,商晓娜从1998年起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就成功塑造了诸多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闪闪发光的人物形象。商晓娜把写作当成乐趣,留恋童年。

  《如果远方有奇迹》这本书讲述了; 裴心瑜觉得生活陷入到一团乱麻当中——期终考试成绩很糟糕,妈妈和爸爸无法沟通,好朋友看起来都那么靠不住……置身于豪华而孤独的大房间,她决定逃离眼前的一切。她从寒冷的北方来到了温暖的深圳。亚热带城市的旖旎风光和淳朴人情,让这个内心混乱而孤独的小姑娘慢慢平静下来,开始重新审视和找回自己,最后裴心瑜在美丽的深圳找回了本就美丽的自己,自信地踏上归程。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生活是一面镜子,它忠实地反映看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困难﹑挫折和失败是生活的家常便饭,与其抱怨与对抗,不如换一副达观而智慧的眼光打量,你会惊喜地发现,它居然还给你一副自信的快乐表情。

  我通过看这本有意义的书,不仅从作者身上学到了写作的乐趣,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读《奇迹》有感3

  各大报纸有消息报道,全国首例肝移植后怀孕并生产的妈妈出院了。她的名字叫罗吉伟,云南盐津人。这类消息不过占报纸的一角,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无关,但是,又有谁了解,在这背后,一个母亲所创造的生命奇迹……

  这个女人原来得了严重的肝病,如果不抓紧接受肝移植,就只能再活一个月。所幸,她找到了合适的供体,命保住了。两年后,她成为人妻,可是,一年后当她再次来到医院进行手术后的常规例行检查时,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她此时如果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那死神将再一次与她牵手,这一切,她当然都懂,但是,她拼上命也要做母亲。几个月后,医生发现胎儿胎动明显减少,便立即给她做了剖腹产手术。这个婴儿很脆弱,只能靠呼吸机存活。她自己也没脱离危险,不能去看儿子,只能靠丈夫传达孩子的情况。在丈夫善意的谎言下,她的病很快好了起来。可是当她去看孩子时,才发现孩子根本就没丈夫说的那么好。她走到氧气舱里,看到皱皱的、皮肤青紫的儿子浑身插满了管子,她无声地落泪了。她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抚摸着珍宝般的孩子,突然间,孩子在母亲的抚摸下睁开了眼,此时,那个一边为孩子揪心、一边又只能在妻子面前强颜欢笑的男人,已经泣不成声……几天后,她抱着用命换来的孩子,用爱唤醒的孩子平安出院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天下所有的母亲敬佩至极。在灾难来临之际,她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拼死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平常是淘气还是乖巧,学习成绩好还是坏,她们总会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在学习上,她们容不得孩子有半点马虎,一旦发现错误就会严厉地纠正。我们为此还和母亲吵过,还赌气不和母亲说话,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母亲对我们严厉是为了要我们改掉马虎的毛病,是为我们好!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母亲的爱宽广而光辉,她用爱包容了我们的过失,她用爱治好了我们心灵的创伤,她用爱帮我们解除了麻烦,她能用眼睛看着我们而不必开口,就能表达:“我爱你们,我理解你们!”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畏的,是伟大的,我们也应该爱母亲!让母亲也能感受到回报的爱!

读《奇迹》有感4

  奇迹是什么?是在绝望关头坚持不懈迎来的曙光。而就在《奇迹》这篇文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奇迹”的含义。

  记得在《奇迹》里文对他爹说的一句话“爹,我想复读一年。”在被父亲拒绝后也不放过所有的希望,用着自己的全力去争取到复读的机会。最后,他感动了他的父亲。

  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就算知道父亲的顽固,文也不曾放弃,找过了爷爷、找过了赵伯、找过了姑父,直到最后一刻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就是因为他这样的坚持执着的精神感染了他爹,而产生了奇迹,在他绝望关头向他伸出了手的奇迹。就如同文章里的最后一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装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我们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路程中就经历种种挑战与磨难,在他尝试了无数种材料都无果后,很多人都对此抱着了不看好的态度,可他却还在咬牙坚持,最后为世界做出了贡献。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是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和精神,那么创造出奇迹的将会另有其人。

  就像之前说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把握在手中,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扩大希望。我们要懂得迎难而上,用希望创造希望,往往会产生奇迹。

  我们也许会经历很多的失败,也许会遭遇巨大的困难,也许会受到许多的伤害,也许痛过、哭过。但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持了。坚持去改变、坚持信念,让它们化作飞向蓝天的希望,让希望创造奇迹。

  我们的学习上,也要有这样的坚持。面对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如果只是看一眼就否定自己的能力,那么一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为什么不多停留一会,让大脑运转起来,让笔尖动起来,去改变最开始的否定。就算真的跌倒了,至少我们还坚持过。

  文的奇迹,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奇迹,永不言弃,锲而不舍。

读《奇迹》有感5

  夜深了,变静了,雨在刷刷的下着,时光撑着一把雨伞离我远去,在密密的雨中,只瞧得见它那朦胧的身影。时间冲淡了我对它的印象,带走的是欢乐,留下的是无比的眷恋。曾有一个故事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我的脑海里,它使我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让我体会到什么才是人世间真正的爱……

  这个故事叫《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它主要讲了一位父亲与儿子乘船去找他的妻子共聚天伦之乐,在船上他正为儿子削着苹果,由于船的一个巨烈的抖动,使刀子误插到了他的心脏。这时他的头脑里一片空白,心想我不能就这样死去,于是他拔掉刀子,强装着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他也变得越来越虚弱,当船抵达目的地时,他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人群中。最不可思议的是,由于伤口的缝合,因此为他输送了三天的血,许多专家认为,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不禁想到了长征时的红军。那时由于粮食的不足,许多人饿着肚子,啃着树皮与死神拼搏,就在希望出现时,饥寒交迫的人抵挡不住死亡的手爪。安详地睡觉了。

  是什么让他们能忘掉苦楚,与死神做拼搏呢?没错,是坚强的意志。正因为这股无穷的力量,让他们一次次地延长生命,只要你有坚定的意志,胜利之门将为你而开!

  第6篇: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

  关于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有感的写法,可以参考本页面的所有内容。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它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十分感动,同时我也深受启发。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主要讲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女儿去和美国的妻子会合。父亲正在给他的女儿削苹果,突然船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把刀扎在他胸口。但他却为了让母女团聚,多活了三天,等他看到母女团聚时,他已经仰面躺下,一位老医生将他尸解后,人们惊讶极了,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父亲为了不让女儿感到孤单,虽然他被刀刺中了心脏,但他还坚强地活了三天,这就是父爱!我们都在爱中长,而我们的成长无时无刻都牵挂着父母的心。

  有一天,我急急忙忙地背着书包走到学校,到了下午,我感觉上身和脚都冷得动不了了,正在这时,父亲来了,他给我带来了两件衣服和一条裤子,我顿时感动极了,父亲工作这么忙,但他怕我冷,竟然不顾自己多忙,都抽空来给我送衣服。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父爱。

  父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

读《奇迹》有感6

  今年寒假期间,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书中四部分共录入18个真实的故事,细细读来,每个故事都让人刻骨铭心,让人深深震撼。书中讲诉了一些当代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蠢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的父母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就算是出生智力低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只要给孩子付出所有的爱,孩子就一定能够成才,而不是变成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他们做到了,他们成功了。其实,这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个个令我难忘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一个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为了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字贫民窟长大的孩额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奇迹》有感7

  怀着欣喜的心情,我读完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最初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份希冀:带着每一个天真快乐的孩子,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度过多彩而欢快的童年。年轻人的激情总是来得热烈,也容易在挫折中退却。当在工作中总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孩子,并且多次努力无果之后,无奈渐渐取代了当初的希冀,我也成了众多平凡中的一员。而雷夫老师用25年的坚持告诉了我。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业,小小的教室的也能创造出奇迹。他让我知道了“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这个简单而又崇高的教育境界凝聚了多少关爱与智慧。是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雷夫老师不仅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更重要的是他让孩子有了积极向上,认真做事的人生态度。“Be nice, Work hard.”是他们的班训,也是孩子们受益终身的人生信条。从雷夫老师的身上,我学会了很多,也思考了许多,改变了许多。这本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的孩子们获益非浅。

  我学会了宽容。“在第56号教室,我们不取笑或揶揄他人,无论我们做什么,这个原则不会变。”“犯错的队友需要我们的支持,而非嘲弄。”是的,犯错的学生也需要我们的帮助,而非呵斥。班上的孩子总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对于这种现象,我一直认为,从管理层面来讲这样的现象有利于老师管理班级,但从学生发展的层面来说,这种行为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和谐。如何处理好这种现象,我一直很为难,置之不理吧,纵容了学生的错误;管了吧,又滋长了打小报告的不正之风。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终于想出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那就是鼓励学生以帮助的心态,平和的语气提醒犯错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被别人指出错误的学生也要接受别人善意的劝解,不任性。同时,禁止学生直接向老师打小报告,但是可以告诉老师,今天我帮助谁改正了错误,或者是告诉老师哪个同学不听从别人的劝告。对于接受别人劝告改正错误的同学,我会给予表扬。而对于拒不接受别人劝告的同学,我会给予严厉的批评。孩子自制能力不强,容易犯错是正常的,只要他不任性,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他终有一天会不再犯错误。

  我学会了赏识。“‘失败’是由身为老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每个班上都不可避免地有那么几个后进生。这些学生往往是成绩差,习惯差,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瞧不起,以至于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家长也失去了期望。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学会了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评价也由以往的看成绩改为了看态度,我相信,只要有积极向上,认真做事的态度,即使成绩不好,将来走上社会也会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学会了以身作则。“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好好做。”一直以来我都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做好每件事”,我也一直告诉学生“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会尽量给学生做好榜样作用,认真做好每件事。我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学生个人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会提前布置,认真准备选拔,并对参加比赛的选手细心指导,从不让学生仓促应战。现在我们班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每个人都尽量做到最好。

  我学会了豁达。“付出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奖赏。再多掌声也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以及为了使每一个演出不同凡响所付出的努力。过程就是一切。”是的,能够成功的毕竟只是少数人。就像比赛一样,你不能每次都拿第一,你也不可能在每次努力之后都会成功。所以每次参加比赛,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学生们尽力了,我都会对他们大加赞赏。同时,我也会告诉孩子们,只要努力了就是好的。努力一次或许不会成功,但努力得多了,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更重要是它让我对工作充满了希望,这种希望不是年少的激情,而是坚定的信念。我一定能够让我的学生文明、有礼、乐观、向上。我相信,只要理想还在,我们就可以用爱心和智慧创造奇迹。

读《奇迹》有感8

  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我看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觉得很疑惑,奇迹的名字怎么会叫父亲呢?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文章讲的是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女儿,坐船去和美国的妻子回合。一天早上,父亲在削苹果,船却剧烈地摇晃。父亲摔倒时,刀子插进她的胸口,他的生命垂危。可此事他想到的是:我不能死,我要把女儿安全送到她母亲的身旁。三天后船到纽约港,父亲看见女儿安全到了母亲的身边。就在此时,父亲也永远的倒下了。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明白了“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的意思了,原来是伟大的父爱创造了一个医学史上的奇迹。 老师说:“妈妈的爱香水一样温柔,爸爸的爱像山一样深沉。 读了文章我的眼前不由自主的浮现出我爸爸的身影。爸爸他整天辛苦工作,挣钱养我长大,供我上学,让我衣食无忧,在幸福和宠爱中长大。记得一次,我放学回家就躺在床上,爸爸问:“你怎么了?”“我有点不舒服。”我回答到。爸爸摸了一下我的头,就赶紧被我去医院,医生说:“只不过发烧而已,而且体温不高,打个针就行了,不用担心。”爸爸还是不放心,一直问我:“好点了吗?好点了吗?” 想到这些,我更加理解“父亲”这两个字的伟大,我也更叫爱我的爸爸了,我想回家对一直默默爱我的爸爸说:“爸爸,我爱你。”我想对全天下的人说:“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

读《奇迹》有感9

  最近,我读完了汤素兰奇迹系列的《奇迹花园》。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童话作家在一个叫“奇迹花园”的原野发生的故事。这片叫“奇迹花园”的原野在星沙城的郊外。这片原野被一圈树林包围着。一条清澈的溪流从树林里流出来,穿过原野流向远方。树林里经常能看到狐狸、刺猬、獾跑来跑去,看到红松鼠在树枝上跳跃,猫头鹰在树枝上打盹。在这个原野中央有一幢小楼,不知什么时候这幢小楼里住进了一位童话作家,他每天都可以捡到一些故事。自从他住进来之后,这个花园里就跟从前不一样了,这片原野得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奇迹花园。

  我最喜欢读5.7章,第5章讲蛤-蟆先生的飞碟,一开始蛤-蟆先生说出这件事大家都不相信,可是有一天晚上,它亲眼看见了飞碟是月亮的影子,它跳了上去,影子居然飞了起来!当时一些小动物已经起床了,可是它们都没有看到蛤-蟆先生,只有底下池塘里的青蛙们看见了。它们唱着“飞起来,飞起来,跟着蛤-蟆先生飞起来。”一边跳上荷叶也飞起来。这一下,蛤-蟆先生相信了自己真有一个飞碟,可是这个飞碟别人坐上去会散掉。第7章也讲的是蛤-蟆先生,这时,冬天到了,蛤-蟆不愿意冬眠,想看看冬天的雪景,于是,它就借住在田鼠家。它总是睡觉,谁也叫不醒它,如果好不容易叫醒它,它就会问“下雪了吗?”如果回答“不”,它就继续呼呼大睡。可是有一天,终于下雪了,田鼠们叫它起床,它醒不来,田鼠们把它拖了出来,它还是醒不了。小动物们开始堆雪人了,可是小兔子们发现草坪上无缘无故多出一个雪人,那个雪人只差一个红萝卜鼻子了。只听见雪人打了一个喷嚏!结果大家发现是蛤-蟆先生!“我看到雪花了!我看到雪花了!蛤-蟆先生叫道。没有人能想象一个冬天不冬眠的蛤-蟆会这么高兴!

  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力的书!

  《奇迹花园》的奇迹真多呀!住在里面的男童话作家早上起来看见自己的小房子飞到意大利去了。老鼠爸爸看了《青蛙王子》的故事,马上告诉青蛙,让男童话作家漂亮的女儿亲一下他,他就会变回王子,娶到小公主。你知道结果怎样了吗?虽然没有娶到小公主,但是他娶到了美丽的青蛙姑娘。獾先生有一床“星星被”盖上去可暖和了......

  读了这本书,我就想,如果我有一幢像男童话作家一样的房子那该多好呀!我整天想着再去巴厘岛,会飞的房子说不定会带我去呢!这样就不用花钱买机票了呀!哦,不行不行,如果飞到太阳上了,那该怎么办?那我不就会变成人肉干了吗?再说飞到月球也不行,白天热得要命,晚上人会冻成冰块儿。看来,会飞的房子不能要。“星星被”还差不多,冬天盖着又松软又暖和。对了,必须还得让小星星们非常听话。夏天,小星星们得散开一点儿,盖着就很凉爽。夏天,小星星还可以变成一条闪闪发光的裙子。裙子一闪一闪的,可漂亮了!到了秋天和冬天,小星星也可以变成一件闪光的衣服。“星星衣服”既美丽又暖和,谁看了谁羡慕!人人都想有这样既漂亮又暖和的裙子呢!

读《奇迹》有感10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有一本书,名字叫做《如果远方有奇迹》,这本书里面充满了对少男少女内心苦闷,成长艰难的理解与抚慰,是一本不可错过的正能量书籍,能够温暖治愈,润泽心灵。当我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心中的感触却是极深的。

  文中的女主角裴心瑜的家里很富裕,住在大豪宅里,又有保姆伺候。在此之前,我也羡慕这种人,只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就不怎么羡慕了。其实有钱人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好,文中的裴心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爸爸在外工作,只有周末才回家,妈妈虽然在不在外面,可平时却只是忙着工作,对女儿裴心瑜的一切都不管不顾,甚至连她的学习也从来不过问。

  在那别人眼里所谓的豪华大房间,在裴心瑜的眼中简直就是一个牢笼,整天对着那跟她没有共同语言的保姆和窗外的来来往往的车辆还有一块接着一块拼接在一起的隔音板——她感觉十分的孤独。裴心瑜后来因为期末考试成绩很糟糕,被班主任数落了一番,又不想整个寒假都呆在那个大牢笼里,她不想孤独,不想一个人天天望着窗外的隔音板或是车辆发呆。于是,离开沈阳的念头一下子从这个12岁的少女心里冒出来,之后,便从寒冷的北方来到了温暖的南方城市——深圳。在这里,裴心瑜认识了一个个性阳光向上的男孩,他叫周一。

  从前,裴心瑜是一个动不动就郁闷,烦恼的女孩,可自从认识周一之后,她就被周一身上这一种眼光向上的气质感染了,从此变得外向,开朗起来。裴心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找到了原本就美丽的自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是这样,他们看起来让人十分之羡慕,但其实他们自己的内心却是十分孤单的。也许,看上去他们的父母努力赚钱,没有时间陪孩子;又或者,他们漂泊在外为的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虽然没有时间陪我们,可他们也是为了我们好呀!也许我们是可以不用依靠他们,任何事情自己去做的。我们孤单,可以去寻找快乐啊,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不再孤单啊。有钱人看起来富裕,令人羡慕,可实际上,富裕的人也有自己的苦衷。

  所以,不要去羡慕别人过得有多好,生活有多宽裕,我们只有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读《奇迹》有感11

  《奇迹》这篇故事是肖定丽老师写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描绘了一位老人以特别的方法寻找她旧日挚友的故事,使我深深地感动了。

  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两位老太太,一个叫杏,另一个叫桃。在许多年前她们是一对好朋友,形影不离,不过,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她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杏过的日子非常无聊,于是,她决定去街上卖气球。白天,杏奶奶把黄气球放在家,只卖另外的。晚上,就躺在床上与黄气球说话。她在黄气球上写上字,让桃来找她,他把手一松,黄气球就出发了。黄气球被树枝挂住了,被开车的大叔扯下来带回家里,被他家里四年级的小孩带出去……途中,它不断地被路人捡起读上面的字,重新写上新的字。摸它,揉它,挤它……有一天,有个小女孩捡到了它,看了看这个密密麻麻的字,好不容易才读懂它。女孩的奶奶研究了一下,说他认识桃,是杏写给她的。其实这个奶奶就是桃!第二天,桃奶奶拿着黄气球,上了火车,然后,下车开始步行,特意买了一大束气球,一大束气球载着桃奶奶飞起来,在黄气球的带领下,桃奶奶正好碰到了杏奶奶。终于,她们见面了……

  杏奶奶的黄气球仿佛是一个有生命的气球!这个气球就像是一定要实现杏奶奶的愿望,永不放弃。而我呢?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记得有一次,我用折纸来折一条小船,第一次折的时候,不小心把纸搞破了。第二次,我又把步骤搞反了。第三次的时候,我实在没有耐性再折下去了,就把纸一撕扔到垃圾桶里。唉!我真的连个黄气球也不如……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奇迹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只有你有恒心去努力实现它,奇迹一定会出现的。

读《奇迹》有感12

  《就是没有奇迹》说白了,它并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个笑话,只不过很长而已。不过也就是这个长篇笑话给了我很大的觉悟。故事是一位老师看见自己的弟子学习机灵,脑子灵光,便想让他懂得什么叫做奇迹,于是问他:“有个人爬上山顶,不小心摔下来,但他却没有受伤,这是什么?”“是偶然。”他不假思索地说。老师知道他并未悟得道理,又问他同样的问题。他哼了一声:“是幸运。”老师摇了摇头,再问他。他说:“是习惯。”至始至终,他仍然没有明白奇迹是什么。其实奇迹就在他身上,尽管他脑子再聪明、学习再机敏,可仍旧不懂得奇迹是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我们的生活里也充满着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奇迹。7月,三架飞机接连坠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你有没有关注到,其中有10人面临重重困难,最终克服了危机,成功被救援。这不就是一个奇迹吗?还有,前不久株洲出现了一个奇人,被车撞后尽然毫发无伤,仍旧身强力壮,没半点被撞的迹象。这怎么不是一个奇迹呢?说不定在你身边正发生着奇迹呢。

  奇迹无处不有,可又令人匪夷所思,奇迹是令人开心令人欢喜的,所以,便让我们创造奇迹般的奇迹。

读《奇迹》有感13

  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那一年,无意间在当当网上看到了这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奇迹”,教育真的有奇迹吗?我想让我的教学也与众不同,我想让我的课堂也出现奇迹。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在图书飙升榜排名前列的图书。

  书一到手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文前尹建莉说“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这本书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雷夫教师能用一年的时间使他的学生受用一辈子,他的秘诀在哪里?带着这种对正确教育的期待,我走进了这本书,真希望它成为开启我的教师之门的钥匙。

  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做老师的一条原则,像我这样一位温柔型的教师很难做到,但也要争取的。而书中提到的第一个重点词是“害怕”,消除学生的恐惧。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老师就是拥有了: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

  雷夫老师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几年来,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爱心,建立学生对我的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努力做到这一点。看过一遍之后,再没有拜读过,或许因为没有时间,或许工作很忙,总是能找到种种的借口,没时间、没有理由再读。这本书在我脑海里已经销声匿迹了。

  也许是和这本书的缘分未尽,一面之缘太浅,本应与他深交嘛。

  20xx年寒假,学校奖励我们青年教师每人一本《第56号教师的奇迹》,除了版本不同,再次翻开此书,还会有什么神秘的收获吗?我有幸又与他结缘。

  书的首页是各个知名人士对此书的联合推荐,我从没看到过如此丰厚的推荐,难道是在作秀?学校为何推荐此书给我们,对我们青年教师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吧。顾不上这些了,反正我与他有缘,是缘分的力量让我不由自主地第二次翻看此书。

  习惯性地从书的前序开始读起。读到联合推荐里《纽约时报》中的一句话“雷夫是天才与圣徒,更是教育体系应该起而效仿的对象。和这位老师一年的相处,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说雷夫老师是教育体系应该起而效仿的对象可以接受,然而他真的是天才教师吗?我班里的孩子在和我相处的一年里,改变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我如何做才能让我的孩子受益终生呢?我的思绪越来越多。我多想成为这样的教师啊。

  第56号教室营造了另外一片天地。在这里,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而且无条件地相互扶持。这也是我的理想班级呀。作为教师,我们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可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得到更加理想的状态呢?

  从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雷夫来说,教书是一件让人觉得幸福的事。雷夫老师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他在书中写到的“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教育理念中令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

  雷夫,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颗赤热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们。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

  第二次拜读后,雷夫老师的教育行为更令我深思,在此我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书中的细节教会我我如何与学生平等相处。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真心付出是值得我膜拜的。成为雷夫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书,还在品读;收获,一次多过一次,我受益于这本书,我与这本书有无尽的缘分,是他指引着我。我会让他继续陪伴我。我能使我的学生在和我相处一年的时间里,受益终生,我不愧于此书,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

读《奇迹》有感14

  最近我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震撼。《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和老师。虽然这话有点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却的的确确会对孩子起着绝对性的作用。 要知道,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却在有意无意中,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的、令人痛心的“奇迹”!所以,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境。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要小心的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学生。

  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威廉从牛顿安静、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识地感觉到牛顿身上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牛顿,在期末考试中总是处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学就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舅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他经常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顿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师都能像牛顿的舅舅那样,耐下心来,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调皮好动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唱歌、画画,画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因此,多加观察孩子,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使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学生就如同是一株株幼苗,需要真心的关注,悉心的浇灌和细心的呵护。爱就如阳光一样给孩子温暖,似甘露一样给孩子滋润,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教师的无限关爱无论他是——“差孩子”、“坏孩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等。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爱是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引领,爱是一种责任。让爱走进校园,让爱走进家庭,让爱产生智慧,让爱留下岁月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让我们相信——教育,因爱而美丽!

读《奇迹》有感15

当我刚拿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这本书的题目很新奇,这个教室里到底有什么奇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看了起来,虽然是断断续续的还是还是有很多的体会。

  一间教室的容量是无限的,它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而决定教室的尺度是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这一年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进行一番验证……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好!”他在洛杉矶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长达20多年,这间教室被称之为56号教室。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作为一名教师,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对教育的热情和不求回报的付出让人感动。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取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的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无力者,这些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班里的学生确实天天叫苦连天,甚至连自己的孩子也成问题的老师身上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讲课的场所,他们天天站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

  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他的学生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愿放弃自己钟爱的电视节目,收起最爱玩的游戏机,每天早上提前两个小时到校进行学习,甚至主动要求周六、假期到老师家学习。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看过雷夫老师的经验之谈后,我期待围绕主题通过每节课的督促、鼓励能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我不奢望自己能成为雷夫式的教师,但我至少觉得自己可以为学生做些事情,而且能做好一些事情。

  这位令人敬佩的美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

  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读《奇迹》有感】相关文章: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03-21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3篇)03-24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3篇03-23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4篇)03-22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4篇03-22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4篇)03-21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4篇03-21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8篇)03-19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8篇03-19

读《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合集8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