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时间:2023-09-07 16:00: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1

  吴正宪是一位乐于助人、有思考又负责任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引路人。她以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人格魅力,影响了许多老师。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让读者走近吴正宪老师,了解她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和思想引领,感受她的善良品性、豁达的胸怀、她的正直和淳朴,分享她和老师们享受数学教育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学习她如何做人和做事,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吴正宪老师是如何成为一名成功的、优秀的、受学生爱戴的数学老师,吴正宪老师以对儿童和数学的热爱,创造了儿童喜爱的数学课堂,并指引年轻的教师一步步走向成功。吴正宪老师善于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童心去感悟童心。她尊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尊重儿童成长的权利,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她成为儿童最重要的朋友,儿童学习的引路人。

  从书中,我们不仅学到了教书育人的本领,还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教书育人环节中,吴正宪老师走进作者的课堂,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场合,帮助执教不同课程的老师们解决问题与困扰。

  吴老师和他们进行教学上的探讨,讨论教学难题的解法,分析学生们的兴趣和需求,探究数学教学的本质,观点碰撞,思想交融,脑力激荡。不仅让授课的老师受益匪浅,跟让我们这些读者看到教学的.方式方法。

  吴正宪老师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老师的好老师,更是老师的好朋友。人们称她为美丽的百合,阳光下尽情的绽放。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走近她,了解她多彩的人生,感受她的人格魅力:善良的品性、豁达的胸怀、正直淳朴的为人......

  我们要像吴正宪那样以高尚的人格、仁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广博的知识引领儿童学会学习,实现发展;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人道的对待每个儿童,自始至终充满温情,努力唤醒儿童内在的良好愿望,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2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管住自己的嘴,自己能少说就少说一点,要留出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是的,这句看似简单,但是在课堂上想要完全做到却是很难的。记得有一首歌叫做《有一种爱叫做放手》,“鱼归大海、鸟归山林”用在课堂上就是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成为配角。唯有放手,让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

  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这节课时,这部分的内容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总结计算方法。如:在教学例3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前面咱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把例3填写完整吗?例3呈现的是不完整的竖式计算过程,只给出第一步的计算方法,余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完成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一说每一步的计算含义和结果书写的位置,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验算,通过交流展示,比较各种验算方法,突出利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老师在本堂课中只是起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做到这些,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呢?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让学生只是简单看看课本变为主动有效地预习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主动预习体现了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渴望、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而老师就应抓住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找好点子。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题不要多,但要有思考空间和可行性,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就能获得答案。其次,新知识要和旧知识相结合,这叫做温故而知新。最后,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完成。

  二、上课时,在合作中放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展示,我觉得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你一个人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地讲,你自己也累,学生听地也乏。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那么教室里出现的是不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几个学生在一起学习合作,这样,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成了现实。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充分表达展示出来,即指导他们如何精炼的总结。这样把课堂的教师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学生畅所欲言,尽显其才。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欲望得到激发,创造潜能得以发挥。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形成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这样的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滋润着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一定要反思

  课堂反思是对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予以反思总结。特别对于班级的的“弱势群体”一定要加于重视,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鼓励较弱学生向优等生学习,可以分为小组,优等生带领较弱学生一起学习。

  以上这些是我在读《跟吴正宪学做教师》几点体会。新课程也指出了,新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火起来,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3

  趁着五一假期这几天,我继续品读了学校的漂流书——《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是“这节课少了点什么”。我们平时节后也经常会问,这节课结束了,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总是说说而已,很少寻根问底,找出答案,这里面为我们总结了三点。

  少了点儿“说让学生能懂得话”。高深莫测不如简单明了,吴老师的课堂就是这样,“要想知道这个数,就要先拐个小弯弯儿。在拐小弯弯儿的时候……”“小弯弯儿”多么形象啊,就是这样形象、易懂、亲切的话太少,我的学生才经常兴致不高!

  少了点儿巧妙的“煽风点火”。吴老师的课堂不仅有机智的捕捉,更有“煽风点火”式的巧妙利用,吴老师在讲授《解决问题》时,针针“3+4+3=11”和“3+4=7”两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的生生之间的小小辩论会,利用学生资源,“煽风点火”让课堂高潮迭起!

  少了点儿针对性的激励评价。“同学们不仅看到有树,有桃子,有猴子,还能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对象,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同样,吴老师也很佩服刚才得7的同学,因为他们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学会了跟同学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他们还能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纳同学的想法,我建议,掌声送给他们。”

  可以看出吴老师的课堂是用真情唤起学生成长力量的课堂!真情不是千篇一律的表面的夸赞,而是立足于学生改进发展的针对性的积极评价,由此,学生不仅能收获自信,更能获得改进的方向,唤起成长的动力。

  少了点儿这个,少了点儿那个,归根结底是少了点儿吴老师所倡导的儿童观和儿童数学教育观,少了点儿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与了解,把课堂当作与儿童智慧碰撞、心灵交汇的舞台,为学生带来知识、智慧、思想、方法,才能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不可磨灭的数学印记。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 4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这本书,不仅是在教学上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与方法,还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做什么样的人等。吴老师对基层老师的指导、交流和帮助,对工作室成员的引领、指导,对一些地市教研工作的指导与帮助等,每次指导都那么认真,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她的指导不分时间,常常到深夜一两点还有电话的交流、教学设计的指导等,这些无不彰显着吴老师的热心、热情。无论是从吴老师对青年教师作课指导,还是示范举例,亦或是评课,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吴老师爱岗敬业,感受课堂的魅力。

  一、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平台,不是教师的舞台。如《估算》,不是专业性的进一法、去尾法等术语,而是“大估、小估、中估、大小估”吴老师不但没有否定,反而欣赏的将它们记录在了黑板上。再如《平均数》教学中,你对平均数有什么感觉?平均数是“匀乎”出来的数。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语言不是教师专业技能的展示,而是来自学生的内心的表达。正如书中所说,“有的孩子说吴老师的可有魔力,让自己不愿下课。这魔力之一就是对儿童语言的巧妙运用。吴老师脱下了数学‘高傲’的外衣,还给学生一个平易近人的数学课堂。这来源于吴老师对数学的准确把握,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课堂的无痕驾驭。”

  再如《数的整除》整理与复习吴老师把一堆零散的概念给了孩子,在学生选择自己整理的情况下,吴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好奇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概念串成线、编成网。小组汇报在吴老师助推下,在一句“不求全”的低级戒备心理下完成了。

  二、课堂需要深耕细作。如对千举老师《方程的意义》一课的指导,真让我明白,原来课前需要做这么多的地下工作,需要在此在小学生心中种下代数思想;方程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方程的教学价值,学生认识方程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惑和问题;教师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去教;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素材、工具、教学方法等。我原以为只要让学生明白----方程就是含有未指数的等式即可。原来上好一节课要思考这么多问题。再如对《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般都是借助分蛋糕、分图形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明确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就可以得到分数。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是老师告诉的。然而吴老师的课堂却有了你意想不到的一幕:

  老师往巧克力罐中先放入2颗巧克力,再放入3颗巧克力,问:同学们,你能把看到的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2+3=5

  除了这一种结果,还可能有别的结果吗?

  2+3=“1”

  怎么会得到“1”?这个“1”和刚才的5/2/3又分别有什么关系呢?

  此时,这个巧克力罐成了一个神奇的可大可小的磨盒。这个整体出现在学生寻找关系的过程中出现的,是部分和整体共同呈现的,凸显了分数是一种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从而把单位1从人造转化为自然,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悟。再有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五分之一,“1”是什么样?若这张长方形纸表示五分之二,“1”又是什么样?这样给分数找“妈妈”,再给分数找妈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分数单位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有“脱了马甲我也认识你30+() =50”对方程本质的认识。

  三、课堂需要真情呼唤。如《数的整除》整理与复习,吴老师这样说:”汇报时,我们不求全,能找几个就说几个,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说不定大家会有更丰富的认识呢。”一句“不求全”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扫清了学生的心理障碍,诗一句不求全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扫清吴老师下次您一定要再来啊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在自己的知识点儿上有建构了新的知识,在倾听交流中完善对知识体系到全面认识,完成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建构。完成了又局部到整体的建构。再如《吴老师,下次您一定要再来啊》一个表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学生,从来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还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吴老师的一节却让这个小家伙对课堂有了兴趣,禁不住说了一句话:”为什么喜欢的课堂时间会过的这么快呢?吴老师,下次您一定要再来啊!”这就是真情、真心和爱心。一颗充满了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的心。

【读《跟吴正宪学当老师》有感】相关文章: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吴正宪07-06

读《听吴正宪老师评课》有感02-20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建议》有感08-04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03-21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12-15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12-14

跟乔布斯学演讲技巧02-11

读《学弈》有感,读《学弈》有感作文11-15

跟马云学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