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通用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1
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课去班主任办公室小憩一会,看见洪绍斋姐姐在看书,我就凑了过去,说姐姐你这肯定有很多好书吧,推荐一本让我也读读。绍斋姐姐就给我推荐了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她说这是一本很好的书,你要认真去读,于是,我就开始认真阅读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中,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沙拉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书中说爱子秘籍的宗旨:爱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爱要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爱孩子要追求高质量的爱,在家庭教育中,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父母之爱的孩子,往往是有人格缺陷的,但爱也是一种教育手段,爱的目的、方式和技巧不同,教育的效果也有天境之别。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家庭条件不错,身穿名牌衣服,可是不爱学习,跟他们聊天,隐约可以感受到他们父母就属于那种“孩奴”,“直升机父母”,一切替他们包办了,将来他们打下的江山给他们的孩子来继承。可是这种财富会世代相传吗?孩子们不学习创造财富的技能和素质,将来也就是个“啃老族”,有多少家业够他们挥霍呢?家长对儿女的爱,应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不做短线,他们做长期投资。
书中还提到了“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给家长提过这样的建议,我说你们太溺爱孩子了,孩子衣食无忧,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知道父母挣钱的不易。你们可以带孩子们去体验一些生活,比如带他们去捡垃圾,然后让他去卖,这就是你今天的必入,你来支配,让他体验生活的不易,他安逸的生活是靠父母的负重前行换来的。职业不分贵贱,但是你的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工作,那你就为之努力。他们只有真正亲身经历了,领悟了才会真正改变。
书中还提到了“有偿生活制”是家里所有东西不能无偿使用,包括餐食和服务,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从小懂得劳动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看到这我也打算明年女儿再大一点,尝试下这种方法。除此以外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教育方法,比如“延迟满足教育法,”“财商能力从娃娃抓起”“延迟满足让孩子理解家长”“参观爸爸妈妈的一天”“100分家长不如80分长”,“家长退居二线”让“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等很多方法,需要以后慢慢消化学习。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2
我知道这本书名是从读书会的群里得知,因为没有参加读书会有些遗憾,假期就买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的封面时,我就被封面上作者沙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书名所吸引了。紧接着就看到“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句话,当时我的内心就有了很大的触动,带着极为好奇的心开始翻看这本书。
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以色列总理接见作者沙拉时的照片,看过照片的介绍后就更加好奇沙拉的教育理念,我想着总理能够接见的人那肯定是不简单啊。看第一章里第一节“我的教育成就了孩子的富翁梦”作者沙拉讲述了她的三个孩子的长大的成就震惊了我,接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看到曾经沙拉也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妈妈,非常的溺爱孩子。但是因为沙拉婚姻的失败之后,她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她父亲的故乡以色列,在那受到犹太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沙拉的母爱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里对比写了中国家长与犹太家长爱孩子的不同方式。作者沙拉开始到以色列时不习惯犹太家长的教育方式,但她看到以色列孩子的能力很强时,她的想法慢慢地开始有了很大转变。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特别恨心特别爱”的三个理念:
1、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2、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而书中接下来的三个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观点通过举例自己教育孩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有“孩子管理能力栽培方法”、“延迟满足的技巧”、“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等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小技巧都值得学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再次强调了做父母对孩子要狠下心,同时也要用适当方式爱着孩子,而不是溺爱。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
细细的品味“特别恨心特别爱”这本书后,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新的定义。从小的教育与学习中知道母爱的伟大,但是我现在还不是一位母亲,不能够深刻体会母亲对孩子浓烈的感情。我在读这本书时,自己的内心不由自主就对比着自己的父母对我的关爱及教育。在对比的过程中我确实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我的溺爱,造成我很多地方的不足。我深知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自己的不足不能都怪罪到自己父母的身上。现在身为成年人的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来弥补。如果父母不学习,会给家里的孩子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那么身为老师的我呢?当然是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勤奋努力地不断学习!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3
最近一个月看了一本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特别狠心特别爱》特别有感触,在此也推荐给身边的你们。因朋友生了个男孩,正好周五我休息,遂带上这本书送给他,书里的爱子之道,在育子的道路上希望对他有一些帮助。
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悟人生,沙拉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讲述了她通过犹太人方式的爱子秘籍培养出富豪的经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端着饭碗追着已经半大的孩子喂饭,被追的孩子往往手里还拿着什么玩具,吃一口,玩几下,跑一圈,再吃一口,直到饭凉了,还有一大半没有吃。而家长会感觉特别心疼,因为宝贝没有吃饱。而犹太家庭的孩子,如果过了饭点你不吃,那可能就没得吃了。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明确规范的家庭,家中的长辈都争着对孩子施爱,唯恐孩子不快乐、受委屈,但是却忽略了给孩子从小“慎于始”教育的家庭,往往就是这样的。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放肆,那么不理解父母。你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他越会巧妙的借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你。就像马圈内的马儿,可以在马圈的东头吃草,可以在马圈的西头吃草,给足你自由的空间,但是你要跑出马圈来吃草,一开始(“慎于始”)就要毫不犹豫的说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只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母狮子对两只小狮子说:“孩子们,现在我要教你们捕猎。好了,辛巴、高福,现在就去追兔子吧!”他话音刚落,两只小狮子就开始奔跑起来。突然,稍大的一只因为跑得太快摔倒了。母狮子心疼地对她说:“孩子,你以后就不用捕猎了。”每天,母狮子都带老二去捕猎,让老二吃饱了之后就把剩下的肉给老大吃,老大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大和老二都长大了,母狮子有一天病死了,老大和老二只好出去捕猎。追着追着,它们俩走散了。老大想找食物吃,可是它什么也不会。过了三天,老大倒下了。它对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恨你!”看完这则故事,你有何想法?父母如果心太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往往容易造就懦夫和懒汉。“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只有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在人生的海洋中去搏击,孩子才能经得住风浪,而不至于被淹没,这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中国孩子很像故事里的老大,适当的年龄里,除了学习其他什么家务都不做,家长就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可你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这样,就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时,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不能只把学习成绩视为孩子成功的终极体现,孩子的生存能力必须放在心上。
犹太家长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他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不是中国家庭的“小皇帝”。孩子们经常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房间、做简单饭菜、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犹太家长认为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程。而我身边看到很多小孩子,从不打扫卫生、从不自己打饭………平时只有学习,周末刷抖音。国内近年来流行“素质教育”,可惜很多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这些艺术教育错当成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世,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之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问题,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拒绝培养“啃老族”。
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中国富人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生活条件好、环境氛围好的贵族学校。而犹太家长会送孩子们去一些特别的贵族学校吃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创造的是一些艰苦的环境,用来磨炼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太多的溺爱,就会容易不动脑筋,从吃穿用到上什么学校、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都有家长格外关照。遇到不顺心的事、受一点挫折时,他们就眼泪汪汪,满脸委屈,表现出“草莓族”外表鲜美,却禁不起挤压的特征。家长要学会放手、学会撤退一步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我爸偶尔会对我说,“富不过三代”,你们觉得这句话是对是错?我们一富,就想富孩子,就想让他“躺赢”,重活累活不让做、所有的一切都被父母包办了,毕业了也是传达不要你吃一点苦的理念,而不是去激发你的潜能,去鼓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的去努力奋斗,去追求心中的梦想,这样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注定富不过三代。而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传承的,其实传承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髓。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怎么爱。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人人需要学习。如果父母不学习,没有正确的观念,可怜的结果也必然会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以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它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得更理性、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迷茫。有时候父母会提到,十岁出头的那些出门在外做生意没有陪伴在我身边的岁月,表达了一丝愧疚和歉意。但是我想说的是,脱离了父母的保护伞,学会自己煮年糕做早饭、洗衣服等生存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光的磨砺,才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我。溺爱是种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相信这一点天下父母都有共识。然而很多深陷在溺爱误区中的父母,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干将,自己正在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有偿生活机制的建立很有必要。在中国,孩子财商教育相对欠缺。犹太家长把培养孩子的财商作为一种生存能力随时随地加以培养。洛克菲勒共有五个儿女,家庭财力远非普通人家可比,但他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却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按照年龄发放: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录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给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1只耗子得5分,洗菜、拔草等也能得到若干奖励。这种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犹太家长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和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账面上所有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的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等。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相对越高。因为财商能力起步早,事业意识萌生早,投资概念醒悟早,日后正式加入就业大军越容易先声夺人。
好的家庭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对孩子施加软暴力。很多中国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家长呢?因为中国家长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父母满足、迁就孩子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拥有高智力、高自尊、高自信等优点,但也有很多弱点。当代父母是最坚持“儿童本位”的父母,是最理解孩子意愿的父母,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的越多,表明我爱得越深。这就造成了孩子没有机会切身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没有机会感受父母提供的幸福来之不易,没有机会滋养出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
俞敏洪谈其他的孩子,也提到“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再给他买。我女儿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诵下来三十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对于“延迟满足”,在我身上也有一件事。几年前,我已经在医院工作,因为医院离家不是太远,电瓶车15分钟车程。我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那时候不是没有经济实力购买汽车,而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汽车是消耗品,除了购买汽车需要一笔费用之外,每年需要油钱、车险钱、保养等各项开支,延迟购车的话,不仅省下了这笔钱还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一进一出差别就很大。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个社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骑自行车、骑电瓶车上下班。哪怕冬天真的很冷,到了单位脸上、眼镜上都是薄薄的冰,别人能吃得了这些苦,我难道就不行吗?我希望用这些点滴来更好的磨砺自己,来深切的感受这个更真实的社会,勉励自己,生活不易,你要更加努力,同时不可以乱花钱。同时我也知道一旦我买了车,我很难回到曾经骑小毛驴的生活状态,因为习惯了舒适的生活,要想回到原先艰苦的生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选择了“延迟满足”,后来有一个冬天,我发觉膝盖有点疼,可能是被风吹的,我才下定决心买了辆车。
犹太人认为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但能满足的只有很少,许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们要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的享乐范围是有限的,花出一块钱,就要发挥百分之百的一块钱的功效。即使钱再多,也不买不必要的东西、不合适自己的东西。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首先你要有这意识和决心,其次,你按照这个原则来做,还有可能受到周围人的不理解,有人会觉得你抠门,有人会觉得你小气,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遵循坚定内心的信念以及对待金钱的原则来处事的!要想满足更加奢侈的愿望,获得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借由他人的手。沙拉的女儿说,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她用“延后享受”的观念来爱我们,让我们把不该花的钱储蓄起来,到了想投资的那天,账户一打开就有资本。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100分家孩子那个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中国家长在刺激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常常给他描绘一个美好的远景,由家长为孩子设定的远景可能对他的激励作用比较小。然而沙拉的小儿子辉辉的远景是在家长的激励下,由他自己设置的,因为辉辉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他的这个远景不是别人的远景,不是虚无缥缈的,是非常具体的远景,在家长的激励下,他的这种远景更容易唤起他的奋起。家长不后退,处处为孩子做决定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父母觉得医生收入高,所以让孩子报医学院吧,孩子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为了收入而做医生,迟早会后悔的。医生行业极其辛苦,没有治病救人的理想,只是受金钱力量的驱使,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名好医生。所以,你得让他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后再作出选择。对于烟瘾重或者酒瘾重的人,外人再怎么叫他戒烟戒酒,他都很难改变的。唯独的方法是唤起他的内心,比如医院的体检,他对自身健康引起高度重视,内心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戒烟戒酒。爱因斯坦说:“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父母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指挥孩子该如何成长。21世纪,孩子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与不可预知的局势,拥有独立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竞争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看完本书,也满满的记录下了249段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文字,真的写的太好了。感恩格局赵老师推荐此书!感恩此书为我新增了家庭教育的理念,为以后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为可能!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4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是沙拉,她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1992年,在上海结束了不愉快的婚姻,带着三个孩子移民以色列。这位母亲育有两子一女,本书记录了这位母亲培养教育子女的手记,阐述了爱子秘籍,两个国家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究什么是真爱,什么是能帮助孩子获取人生长远幸福的真经。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检视自己的教育方式,感悟别样的跨国教育,走出教育的误区,学会如何科学、理智、智慧,有质量的教育孩子。这本书太给力了,对于在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示。
现在已读到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给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犹太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而非知识的灌输。“他们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一个和社会接轨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职业学生。职业学生很可怕,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期待。”读到这不得不反思自己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研究生毕业,自己究竟收获的是什么?欠缺的又是什么?深知自己身上的不足,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改变了教育策略。注重从小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如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孩子快五岁了,我从来都没有想着让她获得多少科学知识。虽然周边的孩子会认识很多的文字、数字,而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一方面而焦虑过。个人认为只要一个孩子智力正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取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对于一个孩子能力的培养,则是应该从娃娃抓起,过了发展的敏感期再开始培养,只会事倍功半。甚是习惯一旦养成,会伴随终身。
3-6岁是孩子参与家务活动的敏感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让孩子力所能及的参与家庭事物,孩子长大后便会好吃懒做,缺乏生活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很早我便有意识的让闺女做一些事情,比如洗袜子,小内裤等这种小件的衣服,虽然刚开始她不知道如何使用肥皂,会把肥皂泡在水里面,盆里面的水也会溅一地,弄的乱七八糟,更别说可以洗干净了。可我还是坚持培养她自己做这些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最近发现她已经会把衣服搓的很干净,洗完之后可以把用完的盆放在架子上,然后利索的把地拖干净。此时已不需要我再去帮忙,更不用偷偷的把她晾好的衣服拿回来再重新洗一遍。看到这一切,我甚是欣慰!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例子,孩子在生活中点点的变化和进步,让我很欣慰。同时我会在她完成一件家务事情之后,酌情给她画上几颗小星星,如果表现的好,会比当时商量好的数目上多画一两个,非常肯定的告诉她这次表现的非常好。当然,闺女也会很开心,等攒到一定的星星之后,会根据她的要求买她喜欢的小零食或者小玩具。
对于闺女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仅体现在生活中,更多的还体现在她的幼儿园生活中。从最初幼儿园的选择上,我就没有考虑公立的幼儿园,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闺女天天在幼儿园小手背背后的约束,我希望她可以在一定的约束下获得更多的自由。考察了众多幼儿园,最后给闺女选择了一个蒙氏班。我心里很明白,虽说是提出蒙氏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有很多局限性。但我想,总还是比传统的幼儿园还是有些区别。果不其然,从一入园的自己签到、换鞋、叠衣服、打饭等等,处处体现着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教育理念。孩子周一到周五的每天工作区域也不一样,锻炼的能力也不一样。我最喜欢的是水区,闺女也最喜欢这个区域,问她为什么,她总说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好吃的。在家里,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是不容许她拿刀切菜的,总觉得不够安全,怕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可在闺女的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孩子拿刀切菜的照片。孩子们在幼儿园使用的刀肯定是特殊材料制作的,使用起来也是很安全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天的变化,我也是看在眼里。从最初的那个早晨入园都羞涩的低着头不肯和老师们问好,到现在能够大大方方的与老师问好,放学时开心的和老师们说再见。最近接她放学时,老师们还常常夸她现在可以争着举手去台上表演节目呢。看着孩子一天一天点点滴滴的变化,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是漫长的,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蕴藏着每位妈妈的辛苦付出。我深知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自己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在必要时刻给予引导,而不是孩子的占有者和拥有者。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5
当时接触这本书源于我初为人母。当其他妈妈都追逐于孩子的敏感期、如何读懂孩子等一类家庭心理健康书籍时,我则选择阅读如何培养孩子财商的书籍。书本的`作者沙拉,是一个出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的犹太人后裔。她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一个中国人。1992年,中以建交,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向以色列政府提出了申请要回以色列,以了父亲心愿。这位有着犹太血统的犹太妈妈,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她成为世界知名钻石公司的首席代表,还吸取了犹太人教育子女的方法,成功的培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她的两个儿子都在30岁以前就拥有了亿万资产,成为世界富豪。
当在当当网发现这本书时,它超高的评价以及购买度使我迫不及待的将它收入囊中。我们父母那一代的家长,重视的是智商。成绩就够了,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而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妈妈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心理,不会再像上一代的父母那样凡事都填鸭,学习是第一。本着让孩子们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理念,让他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成长。家里的事一概不需要他们管。其实这样是挺好,说明中国的年轻妈妈们没有闭门造车,以迅猛的速度被西方教育理念影响着。在将近20年的转变中,妈妈们的心态发生的改变,但当把我们的中国孩子放到其他国家的孩子中去时,仍然是显得那么的柔弱。为什么呢?还是因为当代的父母不敢放手,不够狠心。犹太人教育孩子之所以这么成功,我总结了几点:
1、孩子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很多中国妈妈认为孩子18岁前都和赚钱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在犹太家庭里,任何一个人都与赚钱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是他们拜金,而是他们认为学会了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在沙拉还没有回到以色列之前,她与她的三个孩子就同无数个中国家庭一样,吃饭、洗衣、整理书包都由沙拉一个人包干。当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以色列后,一切都发生的改变。受到犹太教育的影响,沙拉改变了,她的孩子们也改变了,家里从此没有任何免费的照顾和食物。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2、教育孩子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沙拉的家庭有偿制,她的三个孩子各有各的“生意经”。沙拉鼓励孩子用正当的方式去获取财富,即使是失败,也绝不担当孩子的保护伞。她认为,作为家长不过只是孩子的军师和拉拉队罢了。生活理想和责任感应该存在于每个孩子的心中,而不是由父母帮他们去谋划。
沙拉说:“与父母共同奋斗、为家庭分担责任的孩子,才是具有完全人格的孩子。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管在哪里做什么,都能做好。有偿生活的目的,不是催促孩子赚钱,而是让他们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他们树立生活理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强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
中国的妈妈把帮孩子代劳任何事看做是一种爱。口里说着不能惯着孩子,手里却抓着孩子自己能背的书包,自己能穿得鞋子,自己能盛饭的碗。到底还是几十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犹太家庭里,当他能直立行走时,走路成了他自己的事,当他能识别货币时,家长便还是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在他们眼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比培养孩子弹琴、跳舞来得更实在,更重要。犹太教育不是虎爸虎妈的行为,只是他们特别狠心特别爱。
无论这本书是不是鸡汤,犹太人也是在上千年的危机磨练下成就的极致,无法复制,但有很多启迪。我认为开放教育计划,应先针对父母,赢得更多的支持和相关者,只有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才能成就更多独立,有责任感的孩子。待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延续并磨练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6
今年寒假,在家里很无聊,妈妈知道了我的苦恼,就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名字叫《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在上海出生的犹太人后裔沙拉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以华,二儿子辉辉,小女儿妹妹,在中以建交后,放弃了上海的美好生活,回到战火纷飞的故乡以色列。在那里受到犹太家长的启迪,改变了“中国妈妈”式的教育,当起了“犹太母亲”,亲手把孩子培养成了富豪。
在书的背面,有一段沙拉的经典的话:中国人为什么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因为,中国父母一富就想富孩子,在我的教育实践地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世代传承,其实那传承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父母怎么爱。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犹太母亲和中国妈妈的区别。中国妈妈看似“冷酷”的母爱,却成了犹太人的爱子秘籍。
这本书本应该是家长们看的,但妈妈却推荐给我看,起初我还不明白妈妈的用意,我想是妈妈更想让我自己深刻地体会到才能越走越远,让我学会做人,学会负责,学会生存、学会独立。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7
说实话,如若不是陈老师的推荐,我或许不会看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的方法千千万万,而孩子本身就是千千万万个独立的个体,所以许多人所谓的“成功的育子经验”,其实并不实用。但后来一想,似乎是我忽略了自己“过滤”的能力,“经验之谈”应该是别人说来听听,然后自己挑有用的拿(两个千万富翁的妈妈的话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适用的)。于是,在自己边读边掂量的过程中。
感谢沙拉女士,写就了一本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有着重大影响和震撼的书籍。更感谢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典范对世界人民的影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审视高效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对比我们自己的“草莓族”、“啃老族”孩子。“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教育孩子却是另外一回事了。”曾经看到过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上唯有一种情感是不以聚合为终极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以分离为代价的。就像当初你把他产下,连着你们的脐带必须剪掉一样,你要离开他,学会放手,这样他才能飞翔。在读这本书时,这段话总会时不时的蹦出来,好像在嘲笑我:看吧,这些道理你都懂,但正真做到并成功的是沙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犹太父母对儿女的爱以终生受益为目标,他们常常比喻自己的家教方法说:我们不做短线,要做长线投资。犹太家长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他们把爱藏起一半,让能力让独立成为孩子的拐杖。他们只做参谋、引路人,至于如何做靠你自己去体验,去获得。这样孩子有了坐标和愿景,自然就有了原动力并积极地为实现自己的愿景和理想而脚踏实地的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困惑、失落甚至是惨败,但这正是进行挫折教育最好的时机,为孩子们的心灵加筑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他的抗挫抗压能力将增强,这样他才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至于跌倒后一蹶不振,永远卧倒。
沙拉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家教中成长起来的。她的二儿子辉辉在做事情的体验中,学会了管理时间、管理金钱、管理自我,在这个过程中辉辉体会了劳动乐趣,赚钱的技巧,交际的多元,辨别判断的能力。大学毕业后他受到钻石公司老总的青睐,被考查了两天(第一天让他记账,他从小就记账,所以不成问题;第二天让他给钻石分类,他早有准备在大学辅修的就是此业,所以也不成问题。)就这样,他成功地进入了高门槛的钻石行业,并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到三十岁时就拥有千万资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翁,并交给了妈妈一把当年许诺的房钥匙。
简单的拿自己做一下对比,似乎拥有这些能力都太晚了,十年二十年,直到步入社会多年才体会这些,这样看来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由此看出,犹太家长培养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终生受益的能力,中国家长只图眼前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反倒是害了孩子。其实,中国有着几千年来优秀的教育典范“孟母三千”、“孔融让梨”、“曾参杀猪”等等,这些可贵的精神粮食,我们不可丢弃。现在,大家越来越会调侃中国式教育了,很多家长已经渐渐意识到“包办”的弊端,只是在“回来”的路上走的比较缓慢。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8
在周末里,我读了沙拉女士写的书《特别狠心特别爱》,感触颇深。沙拉女士真实得指出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况,现在的父母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牺牲精神,爱孩子爱的最无私,最赴汤蹈火的父母,成了事事包办的电饭煲,洗衣机,清幛机妈妈,是名副其实的孩奴。我们的孩子被“超前满足”、“超量满足”“即时满足”久了,更容易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觉得深爱自己的父母做着是天经地义的,从而理所当然的唯我独尊心里,我们培养出了啃老族,草莓族,成了社会问题。与尤太父母相比他们为孩子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唯恐孩子缺乏家范走上“伪贵族化”的歧途,很多犹太富爸爸(们经常安排自己的孩子去参加“饥饿体验”。比如带孩子一起去非洲的贫穷地区参观做义工,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尤其是有意识培养孩子的情商、逆商、财商等等,足以让我们的灵魂深处思考如何才能为人父母的问题,让我再次感慨犹太人真是了不起。
我们中国一些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自宫图,是缺乏智慧和艺术的迷茫之爱。犹太父母爱孩子的画面像一副篝火图,父母用篝火点燃孩子的人生和前程,他们就像一轮新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
21世纪,孩子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与不可预知的局势,虚拟子宫的爱子方式,是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很多深陷在爱的误区中的中国父母,丝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自己正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的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偏执、困惑、沉重、迷茫。这真是一本好书,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推荐这本书给家长们看,希望爱孩子的父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性的帮助和领悟,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9
最近我刚读完作者沙拉的一本书,书名是,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作者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
作者结合中国的教育现状和以色列的教育理念,通过自己的教育尝试,采用她对孩子的“延迟满足教育法”,“适当不满足的教育艺术”和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独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方法,使自己三个孩子的教育成长获得了成功,书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读后确实感人。
读了这本书后,对照自己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现状,感到真如书中所说的,中国的孩子许多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许多应该自己能料理的事都指望家长,上学连书包都依靠家长背,缺乏自理能力,任何事只求顺利,惧怕挫折,对照书中的成功者的成长历程,反思自己的生存现状,要想增强自己以后的生活,学习适应能力,我们应该吸取书中成功者的成长经验,有意识地去锻炼,培养自己。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 篇10
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名作——《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文中的一些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有偿生活制”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有偿生活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展开他们的事业。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成本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延迟满足教育法”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我们可以在原则面前对孩子说“不”,不要一味地去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文中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陪伴、鼓励、引导,其它的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完成。
4、“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
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爱孩子,用“逆境体验教育法”“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法”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希望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相关文章: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作文01-03
特别的爱作文06-16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演讲稿范文03-18
《特别的爱》阅读答案12-26
特别特别文艺的语句集锦12-18
你很特别读后感01-10
特别的面试给特别的你02-13
关于《特别的爱》阅读答案01-18
“六一”特别礼物:感谢妈妈的爱!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