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时间:2021-04-03 16:46: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少有人走的路》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书,非常好,收获不小!自己表达能力差,这是另外一位读者的读后感,分享!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谈判的勇气 每年春节后,都会迎来辞职的高峰。

  大多数人辞职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见的有两条:

  (1)待遇问题;

  (2)发展空间问题。 现代社会,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是,经常有人辞职的时候一边感谢公司的栽培,一边私下对人说出自己的抱怨:原来是如此,如此! 如果是换了我。在我确认离开之前,就要先找上面的头儿,谈一谈。 一般的人,觉得谈待遇很难,其实,如果头儿有决定的权力,这个反而是最简单的。直接说出自己期望的要求。公司的代言人,肯定会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解释或搪塞的。

  发展空间的问题,略微不同。可能有这么几种状况:

  (1)信息不对称,你不了解公司的运作,这时候,需要认真评估自己的短期收益和长远受益;

  (2)公司发展很好,但现在的定位有问题,希望调整;

  (3)不喜欢公司的人文环境。 无论怎么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做决定。离开有时是一种方法,但或许不是最好的结果和时机。 工作多年,我遇到不少人,为了工资上增加几百块钱跳槽,放弃了大好的发展前途,不值得。说实话,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实在令人遗憾。

  (二)学历依赖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人好好的在发展,突然觉得想读研考博,读了几年书出来,不仅收入上比以前退步,而且失去了大好的发展时机。这样的机会成本太高。 学的多,以后就一定赚钱多,发展就一定好吗? 错! 当你还沿着传统的思路一条道走到黑的时候,有你哭的时候!有些人非常擅长考试,以为考试就是今后的一生的保障。书读的越多,你今后的生活之路就越难开始。 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过是希望高学历给自己带来工作的保障,一种看上去很稳定的依赖性! 但是,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鬼才知道! 无论你怎么推迟走向社会的那个时刻,那个时刻最终都会到来。该来得都会来得!社会的经验只能在社会中获得。 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准备“充分”,才走出第一步。其实,要抛弃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只需要诚实和少许的勇气。 如果今天不能面对就业的事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一定有更多的麻烦需要面对。

  (三)宠物病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老人养,然后年轻人也养。然后,开始在街上,看见被抛弃的流浪狗。 养宠物的目的,是出于排解孤独,出于爱的渴望,或好玩什么的,但很少是出于爱。 人可以安排宠物的生活,训练宠物,带他们锻炼、洗澡和散步。宠物付出的代价是顺从。一旦宠物生病无用或咬他们一口,立马被抛弃。 人在宠物上投注情感越多,对自己的感受就越深。他们一想到自己的付出,就骄傲和激动。 人对动物如此,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四)爱的名义 有一次,去儿子的学校听心理健康的公开课,家长们都去了。 有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他的父亲,因为他考试没有达到要求,而用皮带抽他。他一直都记忆犹新。 孩子的家长按耐不住,跑上讲台,说道:我也心痛啊,我也是为了他好啊! 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棍下出好人。那意思是,不打不成器! 我想,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这一代,我们的孙子这一代,还有多少的棍棒的教育,要以爱的名义进行! 孩子就是家长的宠物,家长的面子,或是未来。 以未来的名义,以爱的名义,家长们怎么样的行为都可以得到解释,可以得到谅解。 但是,这时候,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爱是一种权力,一种单方面的要求; 意味着:爱是强制的,暴虐的,严格地近乎苛求,让人感到没有人性! 意味着:在压力下,对权威的盲从。 意味着:不关心对方的独立存在,只关心自己内心的结果。 明白了这些,就会理解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满或不幸: 他们已经习惯于按部就班地前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却不敢或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和想象。

  (五)心智成熟的旅程 未来生活的所有不幸,都来源于我们糟糕的家庭教育,跟学校收钱多少没有多大关系,跟高校扩招也没有多大关系。 上学完成的只是知识的学习,而心灵的成长,只在家长的手中。 只要我们不关心人的心灵,读再多的书也是白搭,上面那位孩子的家长是一位研究生,自己的事业也算小有所成。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心智和他的智慧好像不成比例。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不能有这样的一些课程,去教会孩子们: 如何去观察和发现周围的一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变故,说出不,和老师讨论教材的错误和立场? 如何去倾听朋友的谈话和倾诉,和家长探讨和交流? 如何没有限制地想象和赋予自己神圣的使命? 回首人生,我们需要一种心灵的力量和支持,我们到底要学习怎么样的一种本领去面对:恐惧、懒惰、威胁和爱的压力。在我读过的心理学书籍中,除了马斯洛的书外,我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给了我想要得一切解释和行动的指南。在这本伟大的通俗心理学作品中,处处充满了沟通和理解的气息,它跨越了20年的时间限制,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教诲我们成为更加称职,更有耐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告诉我们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它带领我们去如何面对艰难甚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识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进取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坚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趣味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便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便,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境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进取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进取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本事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本事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当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坚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异常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3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4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我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学习期间,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他在心理学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幸拜读了他的代表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在字里行间我又认识了坦诚的斯科特,他敢说大家不敢说的话,把大家隐晦的内心感受付诸通俗的语言,给我不少的提醒和启示。“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长。”这句话久久在我耳畔萦绕。成长之旅应该等同于人生之旅,心智的成熟是人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制高点,如此艰辛难道我们就望而却步吗?少有人走的路虽然艰辛,但是斯科特的文字却不会让我们恐惧,他带领我们在经历艰难中提升认知高度,让我们拨开内心的阴霾去获取阳光。

  一、揭开问题的面纱,学会自律不逃避

  书中说: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扪心自问,确实如此。还记得初中时,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因为做错了什么事,被母亲呵斥,感觉十分委屈,转头冲出家门,向海边跑去,泪水随风而去,委屈也渐渐淡了。当跑到海边,回过头来远远望见母亲在能见到我的地方驻足远眺,心中又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之后对于这件事,我和母亲都避而不谈,可是我却将这件事深埋在心底,因为当时我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即使一闪而过,但也的确有过。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我怎会冲动到这种地步!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要自律。“自律”二字说来简单,但做到却不易。看看我们的学生,长时间玩手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手机一到手,坏处早就抛到了脑后。再说说我们自己,阅读有益于开阔视野,积淀见闻,可是我们能做到闲暇时间以书为伴吗?斯科特说:“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自律往往让人不是很惬意,甚至会忍受痛苦,但是忍受住之后会获得成长的快乐。加入雪梅读写成长团队以来,我逼着自己每天坚持阅读,每周写一篇文章,一定不掉队。当手机“滴滴”传来大家在群中闲聊时,我也想观望和加入,可一旦滑开手机,心就会被牵引而去,于是我把手机拿离身边,虽然不舍,却能换来一段时间心无旁骛的阅读,当时间随着读书而流逝时,会收获文过留痕的欢愉。坐在电脑前,随着键盘的敲打声,将自己的心情故事、读书感悟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也是痛苦的,有时文思泉涌却不知从何处着手,有时黔驴技穷但必须按时完成,也有时苦恼于无法用恰当的文字表达自己最深刻的感受……当夜半钟声响起的时候,搓搓红肿的双眼,看着自己完成的“佳作”,真是痛并快乐着,偶尔文章见报,苦尽甘来的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也会激励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心智就会不断成熟。

  二、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承担责任促成长

  子不教,谁之过?责任在家长,也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如何抓住契机帮学生解决问题呢?

  拖拉是不少学生存在的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有或重或轻的“拖延症”。作为任课教师,我最苦恼的就是不停地追要学生未完成的学习任务,班上那几个拖拉磨蹭严重的孩子,肯定是点名率最高的。斯科特也曾接待过“拖延症”严重的患者,他的处理方法给了我克服学生拖拉习惯的灵感,那就是推迟满足感。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快乐和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于是,我计划对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奖励其用节省的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班级书柜和学校读书角会为他们开放。

  小学生告状是最常见的现象,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告状时,总是先数落他人的不是,却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斯科特认为这是很多人会存在的不敢承担责任的心理问题。避之唯恐不及,认为“这不是我的问题”,肯定于事无补;指望别人解决自己的问题,也不是明智之举。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所以,今后遇到告状的问题,我会让学生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其先解决自己的问题,再点出他人的错误,以此来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抓住解决问题的契机,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应变力,书中的很多案例是学生也会存在的心理问题,读过之后,让我面对学生的问题更多了一些经验的储备,我会努力以平常心来应对,帮助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

  跟随《少有人走的路》一路走来,我在正视自己的问题中获得行动的动力,在反思教学中触碰出点点智慧的火花。打开心之窗,虽然是一段艰辛的旅程,但是只要肯打开,就一定会有阳光照进来。这本书给了我勇敢面对问题的力量,我携着这份力量出发,在自我勉励中也要把这份力量传递给我的学生,让我和学生一起获得心灵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5

  看这种最大的感受是它纠正了我狭隘的认知,说的大一点,看完我觉得会重新修正自己的三观。尤其对爱的认知,书中告诉我们哪些是真正的爱,哪些是错觉。好的爱情应该看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书中是这样定义爱的: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书中最先开始讲的是自律,要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这句话。在书的最后部分讲的是恩典,可能受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这部分我读起来觉得比较乱,没有理清头绪,但最后的主题是落脚在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这跟书的最开始讲的自律相呼应。最根本的是要克服懒惰。

  读完这本书,本身就可以让自己的心智多一些成熟,但要做到书中所写的那样,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践行。希望自己可以走在这心智成熟之路。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6

  今天摘抄和理解关于书中爱之“爱的定义”的读书笔记。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成长。

  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爱需要付出努力。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爱是一种意愿。想爱不等于去爱,爱的想法不等于爱的行动。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7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 are a kid? ”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Always like this.”

  (总是如此。)

  这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经典台词。

  在中国,还有一句同义的俗语“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人生总难尽如人意,生而为人,一生都不断地在困苦中寻找希望,然后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望。

  除了杜康,又何以解忧?

  寻寻觅觅,我在一本书中找到了一味解药。

  《少有人走的路》,20xx年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这本书是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的杰作,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热销,给那些迷茫痛苦的心灵带来了安慰。

  今天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心智成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回避问题,逃避痛苦。

  斯科特开篇便言人生苦难重重,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不顾一切的逃避问题和痛苦,不仅错失了解决问题和推动心灵成长的契机,还会使我们患上心理疾病。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我们要求自己和孩子自律,其实就是在培养双方如何忍受痛苦获得成长。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斯科特总结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与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不懂先苦后甜的人,最终会饮恨而终。拥有足够的自制力,避免贪图的一时安逸,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承担责任是解决问题和成长成熟的基本前提。每一次面对问题时,我们都要勇敢的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都是有责任感出现问题所致。与外界发生矛盾时,神经官能症患者认为错在自己,人格失调症患者则把错误归咎于旁人。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我们必须完全自愿和主动的去进行这种反反复复的自我审视。只有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敢于承担责任,让心灵充分成长,心智足够成熟,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美国黑人作家阿尔德里奇·克里佛言道:“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忠于事实是自律的第三条原则。如果我们追求健康的生活和心智的成熟,那我们就要坚定不移的遵循这条原则。生活中,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这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得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既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条原则。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做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这种痛苦的冲突,取决于所放弃东西的规模。小规模的放弃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痛苦之大的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候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放弃。放弃已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个人欲望,放弃用惯了的处世态度,破旧立新,放弃的过程就是心智完美成长的过程。当然,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佛教在全世界源远流长,自开创之初便有苦行之风。它源于释迦牟尼出家后,于雪山苦行六年,在尼连禅河沐浴,端坐于菩提树下成佛。这种苦行是相对世间安乐而言,僧人舍弃诸如好衣、三餐、多眠等世间贪欲,精进佛道,修行自我。其实这不也是一种自律的方式吗?

  在印度和尼泊尔还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奇异的群体——苦行僧,经千年而不衰。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剥离欲望。当然部分修行者过分残酷的行为,有违背人伦的一面。但从它的出发点来讲,这种修行有积极的一面,它让修行者磨练意志、保持虔诚隐忍的心态,通过把物质生活降到最简,全身心地投入精神空间。这验证了斯科特所言: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先贤孟子曰:“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某个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所以,做人要自律。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心灵的成长,把心灵的痛苦降至最低呢?斯科特回答:答案既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说它是否定的,是因为没有完美的人生。说它是肯定的,是因为如果能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种意义上痛苦就不复存在,同时我们不断学习自律可以使心灵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接近于尽善尽美。

  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翻开这本书,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自律自强,那么人生的种种痛苦就有了意义,就能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8

 永远不要说再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永不之地。既然不可以永不长大,但愿永不苍老。永不苍老也是奢望,那么,可否永不孤单、永不害怕、永不忧伤、永不贫穷、永不痛苦?有一天,当我们幸福地在心中那片永不之地登陆,我们或许还是希望永不失去。

  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拥有个性化的人生体验。

  1.照理说心智水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活了一大把年纪却根本不懂自律不懂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把失败都归咎于命运不公的人;也能惊艳地看到那些年纪轻轻却很有想法,并把想法付诸于实践的人。

  这在于每个人的选择的道路:做一个随心所欲的小孩,还是选择一条自律自觉自省的道路。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不断迈进,或早或晚,都要经历需要放弃的重大时刻。

  2.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

  3.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地敦促。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恐怕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4.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他们痛苦地说:“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没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或者还有什么乐趣?我是多么爱他(她)啊?”你描述的不是爱,而是过分的依赖感。确切的说,那是寄生心理。没有别人就无法生存,意味着你是个寄生者,而对方是记寄主。

  你们的关系和感情,没有自由的成分。你们是因为需要而不是爱,才结合在一起的。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选择一起生活罢了。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我们圈养宠物,只是希望它们永远不要长大,乖乖地陪着我们。我们看中的,是宠物对我们的依赖性。

  爱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爱着与被爱着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5."坠入情网,可以造成“爱是永恒的”这一幻觉,这一事实推动了婚姻和家庭的运转。这一幻觉的起源,多半来自童话式的浪漫爱情。

  王子和公主享受世人的簇拥和欢呼,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一生一世,相亲相爱。浪漫的爱情神话使我们相信,世界上每个青年男子,都有属于他的惟一恋人。每一个青年女子同样如此。他们认定这是上天注定的,除了对方,他们找不到更适合的伴侣,因此一旦相逢,必定坠入情网。

  既然我们的相遇是天作之合,就永远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和伴侣有了摩擦和冲突,如果曾经的激情慢慢消失,那么必然错在我们当初的选择———我们可能违背了上天旨意,错过了最适合我们的人。

  事实是: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当成永恒的爱。这是一种错觉、一种误会,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一辈子痛苦,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来自双方心灵的意愿,而不是一时冲动。

  真正的爱,是自我决定和选择,无论爱的感觉是否存在,都要奉献出情感和智慧。时刻都有爱的感觉,诚然是一件好事,而爱能否持久地延续,取决于我们是否有爱的意愿,是否有奉献精神。

  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

  6.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使局面更加混乱。

  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

  7.许多父母都会对子女的独特性视而不见,似乎孩子不过是遗传基因的复制品。

  作为运动员的父亲,逼着喜欢读书的儿子走上足球场;身为学者的父亲,迫使喜欢运动的儿子苦读书本,这样只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误导,使孩子的内心充满痛苦。

  最终,父母在教育上功败垂成。

  好吧,后边的内容我看不懂了。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9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的书,读完本书给我最直观的的感受就是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本书的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书中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自律这部分。书中开篇就是以“人生苦难重重”最为阐述的根本,人们只有了解到这点,并接受这点,才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不是叫苦连天,也不是希望拖延时间,希望问题自行消失,人生本就是困难的`、坎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心灵就会得到真正的成长。自律和随心所欲之间是以相互矛盾的,随心所欲的结果常常是苦果,后悔过后又忘记,再次品尝苦果,直到懂得自律,承担起责任,然后才获得相对的自由。

  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读《少有人走的路》,一起踏上成熟之旅。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0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全书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职责感,直面属于自我的职责,自我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仅有直面自我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自我释放,承受苦难的心智才有可能逐渐变得越发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是心理医生派克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在目睹各式各样人生困苦、历经心灵创伤后写出来的一本书。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这种正面直视问题并袒露真言的魄力是有力量、有震撼力的。

  开篇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正如俗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些不是用来安慰人接受痛苦现实的话,而是世界本身就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甩锅他人:“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应对自我的问题……我们是否评估过自己的责任?是否把他们的问题包揽在自己身上?或者是把问题推给他人,让别人处于痛苦之中?窃喜于免责的侥幸中?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不是问题不存在,是我们怀揣着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小心思,但问题不及时处理,终归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斯科特在书中激励我们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中找到平衡,在忠于事实的情况下不断对固有的思维进行觉察、质疑、修正。并深刻体会到只有理解挑战,才能够带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应对自我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应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应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能够去选择逃避,可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没有勇气去应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应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十分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仅有你自我能解决,除了你自我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应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自律是我们面对人生痛苦和问题的一种途径,我们可以每一天都规划好自我要干什么,每一天把自我要学的东西,及时更新完成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一天都按照自我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生活。这也是一种既定的生活态度吧。

  但面对人性中的懒惰和童年已形成的策略,要做到自律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作者认为自律的原动力是爱,我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十分睿智豁达,也十分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我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只有从爱的根源出发,我们才愿意去关注自己、关注对方、愿意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心灵地图,找到自己的频率,再帮助我们的伴侣、孩子找到他们各自的频率,然后像不同的琴弦共同奏出和谐乐章。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必须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忙他人提高,也能帮忙自我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梦想,甘愿应对困难承担职责。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必须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应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我的选择”。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坚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貌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仅有靠我们自我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我。每个人都有自我应当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我应当应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期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1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忙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能够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能够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所以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所以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一样的心理疾病,只可是得病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我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职责、尊重事实、持续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欢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应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欢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并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此刻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可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应对现实,放下搞笑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可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简单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简单,当我写完之后,感到情绪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用心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并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用心应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此刻就吃也能够。可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能够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可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应对糖的诱一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潜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欢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仅是付出,不仅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我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我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我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职责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潜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就应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我的观点,所以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并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务必持续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个性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应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一习一,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到达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且值得一精一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2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自律、爱、成长与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爱”为中心,书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爱的本质,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获得心智的成熟。

  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而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问题的倾向,因此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无几。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锐指出: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本书开篇即说: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连串的难题。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其中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们不愿意推迟满足感的心理。直面问题,会让人感到痛苦。而问题不会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而且可能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大的痛苦,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例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读后感,其实已经拖了很久,总觉得有个事没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写永远不会有。当我面对现实,放下有趣的游戏和小说,虽然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但是静下心来去写的时候,,心理上却感到很轻松下来。也许需要绞尽脑汁,没有了玩乐的轻松,当我写完之后,感到心情舒畅,好像放下了一个包袱。而类似的事情其实经常会出现,有时候会我们能够直面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而有时则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过且过。而且越是安逸的时候,越是不愿意积极面对,也就是不愿意推迟满足感,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

  记得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给几个四五岁的孩子每人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够等到明天早晨还没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然后观察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坚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块糖。在这之后,实验人员跟踪观察这些孩子,发现那些坚持住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都获得了成功,成为杰出人士。想想就会明白,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能够面对糖的诱惑,做到了推迟满足感,这种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长中会给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动力则是——爱。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快乐的极致。爱,就要不断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心智的成熟。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奉献,更重要的是你的爱是否令自己获得成长,同时使你爱的人也得到成长。就像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但绝不愿意将他们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让他们去搏击风浪,在风雨中变得更坚强。而那种处处包办代替,时时嘘寒问暖绝不是真正的爱。因为在包办代替中,是责任心的缺失;在嘘寒问暖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因此使人在看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精辟的观点,凝练的语言,读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灵必须保持中立,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悖论,特别不要轻易受到伦理观念的影响。”

  “勇气,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而且值得精读的书。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3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自己内心感觉彷徨无助的时候看的,我想这本书,它给予我最多的是勇气,它告诉我人生苦难重重,人生错综复杂,人生悲喜参半,它告诉我应以勇气,以责任感,直面属于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逃避他。只有直面自己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才能超越自己,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慢慢的变得越来越成熟。

  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也是一本伟大的心理学著作,在这本书里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他第一次说出了人们从来不敢说的话,提醒了人们从来不敢提醒的事,这就是: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几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而已。

  在现今社会,很多人一遇到难题,就双手一摊:“这不是我的问题。”是他们果真技不如人,还是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故步自封,逃避挑战,可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不管现在如何变化,我们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逃避挑战是人类的本能,但不意味着它是恰当的态度,不意味着我们无法作出改变。我们必须超越自然。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已经发生诸多的变化,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与生俱来的本性,发展第二天性。人之为人,或许就在于我们可以超越本性,乃至改变本性,尝试去做不合本性的事情吧?

  斯科特激励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不要逃避。直面问题,我们的心智就会逐渐成熟;逃避问题,心灵就会永远停滞不前。所有逃避者,都是阻碍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们的人生之旅都是从直面问题开始的。

  接受挑战,才可以爱来真正的安慰……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踏上了心智成熟的旅程。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里疾病的根源。”

  几乎人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说我们的心灵总会面对天性的弱点。比如只顾当下,比如懒惰。然而让人觉得释怀的是,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大部分人都是如此,都面对着如此的命运。

  然而想要成长为一个心灵健全的人,就绝对不可以去选择逃避,但是懒惰,抱怨,借口,却总是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时不时的还要面对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所以我们总是在和我们的弱点抗争,并且时有输赢。

  人生的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如果能以坚毅果敢的勇气面对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解决它,那么问题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将不在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笔非常难得的精神财富。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教给你的。你的问题只有你自己能解决,除了你自己谁也帮不了你。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但是要做到战胜恐惧,克服懒惰,就必须要学会自律,缺少了自律人生不可能会解决任何问题。

  每天都规划好自己要干什么,每天把自己要学的东西,要完成的进度都记在本子上,每天都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计划来进行学习,生活,工作,运动。我想这就是自律,通过自律,培养出自我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麻烦时,能够以坚毅果敢的态度去选择,去面对。

  自律的原动力是爱,觉得派克很了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得他非常睿智豁达,也非常平和包容。他所说的爱,并不是过去自己认为的狭义的男女之恋情。而是一种大爱。一种即包容自己,也包容他人的爱。自己越是爱自己,便越是爱他人。

  内心没有爱的人,心灵里是一定没有能量的。

  派克医生给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爱能帮助他人进步,也能帮助自己更加成熟。

  爱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使人有了信念,催发人生理想,甘愿面对困难承担责任。

  一个懂爱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自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

  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的和鲨鱼展开殊死的搏斗。

  因为心里有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明知有死无生,面对着强大无法战胜的史密斯,说出那句“Mychoice”。

  因为心里有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能够忍受长达两年被“姐妹帮”殴打,而不屈意志,保持尊严,历经将近20年,在长度约有3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中,逃出升天。

  因为心里有爱,红军长征二万五,等等,这样子的例子不胜枚举。

  然而这条心智成熟的道路又是多么艰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

  我想如何做到,也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上也说了,没有任何一位先哲会拉着你的手向前走。一切或许只能靠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经历的人生历程,都有自己应该面对的人生选择。

  少有人走的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会来走!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学习。

  痛苦很客观,它是一种事实。因此忍受他,承受他也很客观,事实,和显而易见。只要在痛苦来临的时候告诉自己,痛苦来了我们要承受,要顶住,就可以。

  既然大家都有痛苦,那么痛苦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也许也没有那么坏。我也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是自律的起点。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这来自于父母的爱。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有价值时,她就会用一切方法来照顾自己而不是自暴自弃。

  如何培养自律?

  人会面对问题,面对问题时有两个选择,解决问题,逃避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承担痛苦,先苦后甜。然后事物会更好。逃避问题可以先获得幸福,然后面对困难。

  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追求。是解决问题自,我生存的方式。

  自律也就是解决问题照顾自己的起点是认识到痛苦不那么难,他可以忍受,忍受他有好的结果。自律的前提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有价值,然后他会认为自己的东西有价值。那么就会去照顾自己的东西,照顾自己。

  而一个人怎么才能认为自己有价值,就要由不断的被爱,持续的被珍视的经历来获得安全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

  平心而论,我是个害怕麻烦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响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会选择视而不见,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决的时候。至于,别人口中所说的热心的帮助别人如何如何,基本与我无缘。我得承认很多时候,我是个冷漠的人。为了躲避很多无谓的麻烦,我会尽量避免跟别人有更进一步的接触。就我工作的环境而言,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你不是一个容易接近的人,有时候话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难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许,我该尝试着去改变一下,多和别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别人善意的邀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甚至,偶尔去请求一下别人的帮助。

  当我选择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的时候,大脑就会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压力,潜意识里swot分析法就会运作,自动选择一条针对当前环境下的最佳答案。当动力战胜惰性行动起来的时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会回来,而当精、气、神都有的时候,人离好运还会远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河南郑州职业倾向测试:有人测试少人相信09-18

求职不走寻常路的职场故事10-01

求职不走寻常路职场故事06-20

ofo创始人会走周航的路吗05-11

看看这几则求职故事,你能少走很多弯路07-21

形容知识少的成语及解释08-31

复活节的由来少字04-01

成功面试礼节不可少08-10

求职简历的哪些内容不能少写08-09

没魂少智成语解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