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幸福的方法》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
王子公主的故事总是以“他们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结局。在一起之前的曲折、美好描写地很详细,婚礼之后的故事却省略了。
三毛说,如果爱情不落到洗衣、做饭、数钱、带孩子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长久的。“任何幸福的生活绝不是源于某一件重大的事情,幸福的生活是累计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泰勒在《幸福的方法》里说。
所以,要幸福,就要创造和珍惜这些瞬间。“当我们关注幸福的时候就更容易发现幸福”。
这本书有三章,围绕“什么是幸福?”和“怎么才能幸福”来展开的,但不要指望这本书会直接让自己变幸福,因为“通常,一位老师或是一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一件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最终,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长和我们的幸福,却都是来自于我们认识自己以及向自己提问的能力”。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集合,没有意义的快乐不长久,没有快乐的意义也没持久的动力。快乐是当下的快乐,意义是未来的意义。所以幸福是以未来为导向的活在当下。
不管我们的忙碌和工作是为了金钱还是权力,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都最好是幸福,要不然容易苦行无果、贪图享乐或是灰心绝望,分别对应着作者说的三种人生的汉堡模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
我们要做“感悟幸福型”的人。可以偶尔的奔波忙碌,偶尔的为了快感放纵自己,偶尔地陷进“最终赤裸裸地化为尘土、一切皆空”的思绪里,但还是要“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和奋斗”,因为“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爬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具体地,作者给的建议是,面对学习,要享受美好地学习时光,主动沉浸而不是被动接受,拥有明确的目标,注重心流体验。面对工作,赋予其使命感,而不是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不能当做是惩罚。
下次我不能对学生说罚写单词或罚背文章了,应该是赏。
回到正题。该说面对亲密关系了,亲密关系是幸福感最大的来源,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情感需求。亲密关系需要我们无条件地爱对方,不是牺牲,有付出和妥协,但前提是爱对方的核心价值,即内在的稳定的价值,人品和精神属于这一块。读后感·还有就是不要想着“被认可”,而是想着“被理解”,自己认可自己就行了,允许差异,但要用心沟通。
最后,作者强调了,幸福面前人人平等。要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幸福。心怀希望,是一种幸福。希望我们的幸福都是进行时和比较级。心怀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所有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2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很幸福的。我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群友好的同事,一帮优秀的朋友,以及爱我的家人们。对于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我都以真心的去对待,真诚的向他们表示感激。
泰勒博士让我明白了,心灵的成长靠的是减法而非加法,幸福也并非是牺牲所有而换来的。幸福是如此的简单而单纯,要拥有长期的幸福感却是如此的真实与美丽。我曾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追求我的未来,我的幸福,认为我的心灵是如此的坚强,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目标。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取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这是安妮·弗兰克的名言) 要知道我们追求金钱,追求名誉这并不算真实价值,就像泰勒博士认为的那样,至高财富是幸福,是所有目标的终点站。
我们都想做一个幸福的人,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就像泰勒博士说的一样,信念是自我实现的语言。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这个目标会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要明白任何一个获取成功,或说是追求幸福的人,他必须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追随生命的喜悦时,不仅可以享受人生,也会更加成功。
或许很多人和我一样,曾经对现在的工作有过偏见,而此刻的我,却已经明白了这样的偏见阻碍我的发展,限制自己追求幸福的潜力,自我的实现不是根据自我的方式去走,而是在正面与负面中交错成长,在工作中我们要明白,只有真正的在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体会到工作幸福感。现在,尝试着去改变对工作的态度,把工作视为一种特权,而不是责任,这样我们不但会感到更幸福,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有更好的表现。我始终相信,即使是在最受限制,最乏味的工厂里,员工一样可以为工作赋予新的意义。虽然心理学家亚伯拉希写道:“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同时获得报酬。”但是这种运气却很难降临。这样的话,很多人在工作中就会很难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有的人为了权利和金钱而工作,有的人为了声誉和名气而工作,却很少有人能把工作看成一种使命感,或许你并没察觉到这有什么不对,但是在自我实现中,这种行为就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有使命感的人,他们的内心有着无穷的力量,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恩典,而不是打工。
从现在开始,去寻找自己的使命感吧,那是我们最内在,最真实的呼唤,也是引导我们走向幸福的声音。问一问自己对你有意义的是什么?什么给了你使命感?你觉得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什么能带给你快乐?就如泰勒博士说的这几个问题或许能在宏观和微观方面帮助指明寻找使命感的方向。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想向泰勒博士表示感谢,感谢他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感谢他给我们追求幸福指明了方向,感谢他为我找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爱这个世界,我爱我的生命,我爱我的工作,我爱上帝赐予我的一切,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因为我怀着感恩的心,怀着对生命最美的追寻,我珍惜当下,因为幸福就在这里。过去的所有,未来的所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当下的内心。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3
近日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什么是幸福,如何寻找幸福,怎样获得幸福,一直是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对幸福研究的独特性在于,它超越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这本书旨在帮助你了解幸福的真相,并帮助你过得更幸福。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分为5章,介绍了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第二篇分为3章,讨论了如何把这些想法应用到教育中、工作上以及家庭生活里;最后一篇则包括了七个冥想练习,提供了一些关于幸福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位置的洞见。
幸福是什么?看到书名我第一感觉就是思考着幸福是什么?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换个说法也一样,生活中从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感受幸福的心灵。泰勒告诉我们,“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不要去羡慕别人的幸福,如果换个视角去看待生活,你就会发现,原来你也处在幸福之中,你也拥有着别人羡慕的幸福。
看完《幸福的方法》我也在反思,我幸福吗?也许我是书中所写的忙碌奔波型,就是不能体会任何生活中当下的快乐。从大学毕业到如今,也许我不应该用忙碌奔波来形容我的生活,我只能说我这一路走来都在追寻着我的目标,但是如今的我真的能体会到当下的幸福快乐吗?从毕业的时候顶着压力不找工作,在家里当个“米虫”考公务员,每天足不出户的复习着公务员书籍,当我通过努力终于考上了国税局,我是不是该说我很幸福了呢?
上班之后的我,又开始学习着各类工作业务知识,还是在学习中不断的朝着新的目标而努力着。慢慢的慢慢的我就在忙碌中忘记了所谓的幸福感,将幸福遗留在了某个角落。仅仅是在静下心来回味时,才发现其实一直以来努力过,付出过,回味起来这些都是幸福的。因而在我看来幸福是一种心态,你能在回味过去、活在当下、展望未来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幸福、能体会到幸福、能眺望到幸福,那么这样就够了。
但是有的人却并不是这样想的,例如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的蔓延也在加剧。虽然现代人(多数西方国家和一些东方国家)比前人富有得多,但我们却并不比前人开心。米哈伊·西卡森特米哈伊,一位积极心理学的权威问过一个问题:“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我们还不幸福呢?”快乐、满足这些字眼经常的和幸福牵扯在一起,但是拥有它们并不等于幸福。人们追逐的越多,就越会忘记了最初想要的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物质的多寡并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锦华衣服,钟鸣鼎食的人,未必就是很幸福;粗布衣履,粗茶淡饭的人,也未必就不是很幸福……幸福很简单,如果你不那么匆匆,如果用爱的眼光,如果你有足够的宽容,幸福真的离我们很近,幸福其实触手可及。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就是在享受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会的!那么怎样会更幸福呢?如果我们能把幸福看成是价值,下一步就是要在幸福身上建立相关的规律,养成相应的习惯,让幸福实现价值。让我们慢慢珍惜每一天的幸福,习以为常地做感恩回顾,可以让我们去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工作如此,生活也亦如此。
这段时间能读这本书,真的让我开始好好反省我的生活,有人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是能和闺密都在一个城市,并且有共同的品位和价值观。你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人陪着你。可是回想过去,一直以来我跟我闺蜜们都不在一个地方,特别是上班后,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面,总会一个人来承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个人走,一个人睡,一个人思索,一个人沉醉。一个人忙,一个人累,一个人烦躁,一个人体会。从希望到绝望,盼望到失望。从梦想到狂想,妄想到别想。难道这样子的我就该活得哀怨,去感叹老天的不公,去反问为什么别人可以幸福而我却不能呢?然而,我回想了过去,静下心来看看我现在拥有的,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只是我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而已。现在的我能感受到幸福感,也是成长的'一种体现。
当我们对幸福的看法是刻板时,当我们把努力和挣扎从幸福来源排除时,我们其实是忽略了一些追求幸福的最好的希望。在学校和工作上,我们疏忽和忽略了幸福的机会,在工作和学校外,我们拼命的把所有挑战给删除。结果,我们所得到的感觉是,幸福真的是遥不可及。其实并不然,幸福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得的。
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越单纯越幸福,越简单越幸福。幸福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所以不必去等待什么,我们随时都可以启程,去赴这份美好的邀约,给自己一份幸福感觉。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4
一本被誉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课程”的书,这是一本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真谛”的书,这是一本被称为“带来幸福革命”的书。这本书就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撰写的《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学博士——泰勒,从理性的角度,探讨研究了一个一般人认为庸常的生命话题——幸福。我们多数人认为人这一辈子总该去做些事,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不然活着会觉没意义,似乎消解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殊不知,人们很多时候只知做事是为了有意义,却忘记了去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做的事有意义,但我幸福吗?或许有时会觉得,有意义就够了,也就把有意义当成了生活目的本身,也就把有意义等同了幸福本身。事实并非如此。有幸福感才是活着的最大意义。不然不管你从事多么伟大的职业,你做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单是有意义你也不会有真正的满足感。只有既有意义又能让你快乐的事情才会带给你长久的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如何找寻幸福,泰勒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中揭示了幸福的事实,每个人都希望活的更幸福,但往往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幸福的含义和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有不少人把追求财富、名声、地位作为幸福的目标。不少家长还把这种观念灌输给孩子,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不能赚大钱,没地位。然而近期从媒体中获悉,全国有九位亿万富翁相继自杀。为什么他们终身奋斗,富可敌国,却要选择一条极端的结束生命来终止人生道路呢?泰勒博士的分析也许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只追求财富的人通常没办法充分地发挥他们真正的潜能。他们比其他人更有压力,更容易沮丧和焦虑。在身心合一方面,他们显得不健康,缺乏生命力。”泰勒博士因此得出结论:“财富、声望、知名度与其他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虽然人们的肉体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但是人们的精神却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有的富人,住着别墅,开着豪车,被大家羡慕,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能只是贫民窟。低层次的幸福在物质世界里,而高层次的幸福却在精神世界中。
泰勒博士说:“我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有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即使有时经历痛苦的感受,人在总体上仍然可以是幸福的。
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读书学习、参加有益的活动、写作、绘画、解决难题、当义工、常回家看看等。泰勒博士建议“经常去重复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使其规律化、习惯化。”只有这样,幸福和快乐将伴你同行。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有意义的事即使价值再小,也比无意义的事有价值。”
然而有的人整天泡网吧、逛街、打麻将、讲吃讲穿。他们认为这样能带给他们快乐,而学习只能带给他们烦恼和痛苦。泰勒博士认为:“我们把工作和努力与痛苦绑在一起的恶习,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在学校和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经历困难可以让我们更珍惜快乐,不再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对生活心存感激本身也是生命意义和快乐的重要来源。” 把努力与痛苦、休闲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其实已经干扰了我们对于自身体验的客观认知。当我们开始把工作中的积极体验负面化时,其实也是在限制自己获得幸福的潜力,因为幸福并不仅仅是经历正面情绪,还要重视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
我在退休后来到上海,在享受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中,也承担了一份必要的家务劳动。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想继续绘画和创作是不现实的。只有寻找其他的精神寄托,于是我就尝试着写点文章,运用自己学过的美术专业知识,向大众普及一点艺术鉴赏知识、信息和方法。为提高中华民族文化水平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因此我经常在家人晚上睡下后,奋笔疾书,乐此不疲。熬夜是家常便饭,有时是整个通宵。第二天又很早投入正常的生活节奏。当写作遇到困难时会感到苦恼和烦躁,有时还会想打退堂鼓,但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很快就能挺过去。刚退休前,曾担心沉湎于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孙辈,会无所事事,降低幸福感。然而现在虽然辛苦但却感到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和有意义。
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设定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就像泰勒博士说的一样,信念是自我实现的语言。当我们下定决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许这个目标会成功,或是失败,我们都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要明白任何一个获取成功,或说是追求幸福的人,他必须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要自我和谐目标。所谓和谐目标就是要主动的去选择目标,而不是被加附在我们身上的,是产生于内心深处的的愿望,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取物质和名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到追随生命的喜悦时,不仅可以享受人生,也会更加成功。
在对“幸福是什么”和“如何实现幸福”的两大命题进行深入解析后,泰勒博士给我们带来了有关幸福的七大冥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幸福强心剂、超越短暂的快乐、自己的光去照亮世界、想象幸福、从容生活和幸福的革命——看起来依然和充满口号和标语的成功学讲坛没有太大区别,但泰勒博士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春风化雨一般的亲切讲述里,让我们自然而然跟随他的脚步,反思我的“幸福强心剂”是什么?什么领域会因为时间压力而感到幸福感消失?要做出什么改变才能更接近幸福?泰勒博士不仅在讲述在教授,他更多的是以具体化的问题和练习,发动我们一起参与反思,做出行动,在每一个问题都找到专属于自己的答案,在每一个练习中找到自己的处理方案,不同的人会在这同一本书里得到不同的幸福密码。
《幸福的方法》给读者带来的心灵洗礼,并不是我们读完就能马上体悟到的,这需要我们在物质横流的世界中静下心来慢慢思考。网上有评价说泰勒博士所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课堂上,“其奇妙之处在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幸福和快乐,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寻找适合自己的幸福方式。《幸福的方法》让每位读者去反思自己的内心渴求,学习去接纳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让你成为自己幸福的主宰者。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5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渴望……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解读。当人们处于贫困时,他们的幸福是过上安稳而又富裕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根据全球人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指明:在美国,如今抑郁症的患病率比20世纪60年代高了10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3倍,但是感到幸福的人却从全国人民的52%降低到36%;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可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同样在急剧上升。如果真如人们所认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带来幸福生活,那么又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时,他们却任然不感觉幸福呢?
可以发现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探索如何得到幸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泰勒博士把自己"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著名教育专家胡敏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幸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提出:幸福的奥秘在于你的理解、你的心态、你的选择。确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纯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造就他们对幸福理解和定位的不同,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却依然无法将幸福具体化,无法从正面提出一个适合大众的能够实现幸福的具体方案。既然如此,从幸福的反面来看,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不幸福的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而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类型的人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校,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和老师就会给予奖励;工作时,如果表现优异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把达成目标后放松的心情错误的理解为幸福,这让人们更加认定:"只有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变得幸福"的错误观念,所以我们忽略了当下的感受,变得为了努力而努力,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变成一个"忙碌奔波型"的人。而"享乐主义型"的人则是错误的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放纵自己,并且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短暂的快乐过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空虚。而"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的人代表了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的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而这些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这些类型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那如何让自己不成为这些类型的人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没有那么困难!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于重复做着相同的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就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幸福与财富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但是他们却依然企图通过获得财富来取得幸福。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到幸福的最终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所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6
“人们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做这些事情既有意义又可以让我们乐此不疲,我们通常会在感兴趣的事上更努力,没有热情,动机便会削弱,有了热情,不但动机会坚定,就连效率也会提高。
瑞斯·尼斯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如果一个人只把工作作为一种任务及赚钱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任何自我实现,这种情况下,天去上班是因为他必须去,而不是他想去,除了薪水,他所期盼的就是节假日了。”
我觉得这就是在说我呀——每天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很少有想要特别做一件事情,即使有也是很短暂就能完成的,比如去吃一顿想要吃的美食,吃完就没有念想了,这个动力就消失。工作上也比较得过且过,没有太多的追求——比如升职和加薪,虽然也比较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自己也知道需要知识储备、咨询技能都有待提高,但是好像就是没有动力去做,买了许多的书,看的很少……总之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好像都没有体验过那种“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缺乏生活的激情,我不觉得不幸福,也不觉得幸福,读这本书当我看到“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时,我内心中对幸福的似是而非定义突然变得明确了,混沌的生命点燃了小火花,找到了方向。
那么怎么追求幸福呢?利用书中MPS模式——意义、快乐和优势,我发现学习和成长能能改变我目前的混沌的状态,并是我未来发展充分必要条件,当然这在以前我已经有所认识,只是现在我更加明确这一目标和方向,使我自己有了思路,有了一个指引,是生命中的一个小火花。
即使知道学习和成长会是快乐和有意义的,在某些时刻,也许仍然有时会觉得枯燥、学不下去的时候,这时需要“幸福催化剂”——“一些几个钟头甚至是几分钟的事,便可以给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不但在当下收益,也会影响到未来。”读后感·当然还有我在这次读书会打卡和学习强国学习中得到的体验——习惯的力量,仅仅是一种惯性使然,就可以持续去做应该做的事。
最后用书上的一段话做结尾:一个人在下决心前容易犯犹豫不决的毛病,容易退缩,效率降低,但重要的是,当你真正决定兑现承诺的时候,命运也开始帮助你。感谢这本书让我思考我的人生,找寻生命的热情,并使我找到方法。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相关文章:
读拥抱幸福的小熊有感04-18
读《做幸福的老师》有感04-02
读美丽中国幸福起航有感04-18
读拥抱幸福的小熊有感15篇04-18
读《拥抱幸福的小熊》有感(集合15篇)04-08
读《拥抱幸福的小熊》有感集锦15篇04-08
读美丽中国幸福起航有感(11篇)04-18
读美丽中国幸福起航有感11篇04-18
读《自立》有感04-16
读牺牲有感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