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之路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之路读后感1
室友建亚将他在过去八年中的博文和生活感悟编辑成了这部内容丰富、文笔细腻、情感真挚的散文集。散文集不仅详尽记录了一个勤奋上进的学生、一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学习及成长历程中的喜悦和酸甜,也表达了作者对相关话题独到的见解。读来别有一番悠长的滋味。作为大学室友,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四年青葱岁月。期间,我们相互鼓励,彼此学习,偶尔也会搞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恶作剧。我们一起分享着这些美好难忘的记忆。
建亚刻苦勤勉的学习精神,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广博的学术兴趣令人敬佩。工作后的建亚一如既往地坚持着他勤奋认真、博文广识的态度和精神:他博览群书,并将读书过程中点滴的所得记录下来,积累成了一册内容丰富的读书笔记。这种读书的感悟不仅是作者自己的财富,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得到了启发,更为他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他对学生充满热忱,在教学上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同时致力于学生在思想上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便是对他付出的最好回报。记得有次高考后他来兰州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期间我们一起聊天时他接到了单位的喜报,说他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表现不俗。建亚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也有幸共同分享了这令人振奋的喜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工作五年多来,建亚已数次带过高三毕业班,并帮助众多学子圆了大学梦,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散文集中学生们对高中生活充满深情的回顾是对一位有责任感的老师最真诚的褒奖。引导学生认知幸福、理解幸福、走上幸福之路也是一位教师自己幸福之路上最重要的幸福之一。
正如建亚在文中所言,这本散文集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我期待继续阅读建亚优美的文笔,分享他的感悟和独到见解。祝福建亚的“幸福之路”越走越顺畅,愿《幸福之路》如美酒一般越酿越醇香!
幸福之路读后感2
实践理性在其真正含义上的最好的发展阶段,是人使用理性所达到的最高峰,也正是人与自然最显著的区别。这种最高峰正是斯多噶派智者所追求的理想,也如同罗素在其哲学思想理论中发生与本质并不是讨论道德,而是一门追求理性生活的指南。
他们的共同目的是通过心神的宁静而获得幸福,正如中国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境界,在理性生活中,美德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斯多噶派智者就是获得幸福,也如罗素的哲学观点,美德的全部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而这种和平宁静的唯一目的是德行,也就是所谓美德是最高的善的含义,然而,如果逐渐在手段上忘记了目的,而执著于美德,就会产生一种与本人幸福完全不同的志趣,这两者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矛盾。因为扰乱我们内心的、带给我们痛苦的,既不是人类的'恶,也不是求而不得的善,而是能够逃避的和能够获得的两者之多少,因此思考和探讨幸福的过程,自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只是,罗素采用了逻辑思维的工具,拥有更高的觉悟摆脱痛苦。
也许有人会问,幸与不幸,满足与不满足是否可以用善和恶来区分?而且这一观点引起斯多噶派、亚里士多德派、厄壁鸠鲁派的长期的争论,事实这两者的基础完全不同,而且根本无法比较,他们却由此产生了完全相反的不明晰的观点,并且互相辩驳。
与自己和谐的生活道德原理过于空洞,形式化,后来他们补充了一句生活必须与天性一起这一观点,这个问题就变得更长久了,因此而引入了中庸的讨论,实践哲学家把理论带入生活是最幸福的,因此幸福的人生其实也是一种矛盾。
所以罗素在结篇:所有的不快乐是由于某种分裂或者不一致造成的(王小波也说过),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缺乏协调就会造成自我分裂,快乐的人是没有这些分裂或者不一致所带来的痛苦,他们的人格既不会对抗自己而分裂,也不会对抗世界而分裂,这样的人因此而能够找到快乐。
【幸福之路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之路读后感5篇04-18
幸福读后感04-18
幸福读后感15篇04-18
幸福读后感(15篇)04-18
求职之路哲理故事08-22
幸福读后感集锦15篇04-20
幸福读后感精选15篇04-20
幸福读后感(汇编15篇)04-20
拥抱文明,幸福成长读后感04-19
我的腾讯求职之路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