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读后感

时间:2020-12-26 19:37:3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语文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读后感

语文读后感1

  最近读了《史记》这本书,我们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自己的笔墨,为后世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绚丽夺目的画面。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后,忍辱负重,以心灵和血肉之躯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以后的几千年里,这部伟大的著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长河之中,后人无法超越也难以企及,这个人就是司马迁,这部史学著作就是《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传统国学精品中,唯有《史记》是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鲁迅先生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这部巨著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他发表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又对矛盾现实给予了有力批判。这样一部既具中史学价值又具文学价值的著作的成功,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见识,而且通过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两千多年来,《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的学习典范,而且也是文学家学习的典范。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在文学上最伟大的成就是它那形神兼备、跃然纸上的人物描述,开拓了我国传记文学作品的先河。它的成功在于采用文学手段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其所记载的人物形形色色,众态纷呈;其所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司马迁描写人物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将人物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去表演,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二是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三是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四是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五、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文读后感2

  《发现语文—--孙建锋对话教学》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孙建锋老师的一本新作。孙老师抓住“对话”这一现象,深度解读,让老师回归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生,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学生学习的快乐感。

  师生之间为什么要进行对话?孙老师说:“课堂上,师生既是一种生命相遇,又是一种精神相遇。”“对话是一种生命的内在诉求,对话是一种语言的诗意馈赠,对话是一种心灵的深度倾听,对话是一种分享的存在讲和,对话是一种人权的良性恢复,对话是一种唯美的精神相遇,对话是一种艺术的生命唤醒。”这种对话是必须的,是重要的,因为教学本身就是双向互动,教学分离的状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本书里,孙老师分得特别细:上篇主要是抓住课堂现象进行对话,而下篇则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对话的意义,更方便教师操作,更有实用性。

  在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点头称赞,时而陶醉其中,时而被震撼到,时而因新奇而瞪大双眼……读完之后,对孙老师是满满的佩服:一个“对话”怎能有如此全面深入的分析?在这么多的对话中,我想就“静课对话”“自我对话”谈谈自己的感受。

  “自我对话”,书中指出:“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所以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从别人课中收获到的经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等等这些信息,都需要返回内心进行自我对话,进行整合,从而以学生易学、乐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都是需要老师静下来,沉进去,把自己当成学生,反问内心,这样的投入,在课堂上展现的效果肯定是精彩的。

  而“静课对话”则是课堂的归属。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模式,个人见解的抒发,最终都要回归到“静”:静下心来写好每个字,静下心来读好每篇文章,静下心来写出自己的心声,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正是有了这样的静心过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提升。并且从我的感受出发,一堂热热闹闹的课堂下来之后,会让我感觉到疲惫,而一堂有动有静的课堂,会让我觉得舒服,回味无穷。

  我希望今后在教学中,能够像孙建锋老师一样,经常进行各种各样的对话,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享受教学,让学生爱上上学。奔向这个目标,乐此不疲。

语文读后感3

  我们每天都在为感情这事而悲伤,回忆着当初,意想着未来,凭着最美好最纯真的意境去幻想着爱情。渴望的只是希望得到一份属于自己内心当中的爱情。

  荷花,它被世人所称赞,所期待,所仰慕,是由于它的美和清纯。它的美,多姿多彩、绚丽娇艳,与其美相比,它那种居淤泥而不染更具影响力,这是自古以来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的。有多少人又真正去欣赏过它呢?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爱情这个话题而争论不休,殊不知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我们都为了幸福而竭尽所能的去追啄着爱情,而荷花为了博取人们的赞美,努力追求着它的完美,生于污泥之中,但又是如此冰清玉洁。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做到荷花的那种精神了呢,我想谁都会沉默吧……

  曾记得有一位作家,是这样评价荷花与爱情的,“真正懂的欣赏荷花的人,才真正懂的爱”当你真正去领悟了荷花,真正明白了荷花的时候,我想你就会明白爱情的真正含义了。爱,不需要你的忽悠和欺骗,而是全心全意,真心的去面对,真诚的相爱,真正的爱是连缺点也爱,当然,完整的爱也包括失恋。

  爱荷花的人,不但爱它的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秋季的凋落,甚至觉得它的污池,也污的有些道理,而爱情呢,又有多少人真正像荷花一样,真心的去对待,勇敢的去面对了呢,又有多少人经的起社会的压力,网络的虚伪,TA人的诱-惑了……

  也许由于心中过度不满,也许是心情的阴郁,为了一些可笑愚昧的问题而争辩不休,他人的那淡然轻责,我除了赧然一笑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在自己孤独寂寞的时候,去欣赏别人的的孤寂,有人说这是一种罪恶,其实,孤寂也并不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去怪罪他,其实,兴衰无非不是生命过程当中的一部份,今年花事一残,明年依旧会由根而茎而叶而花。

  寂寞是一种病吗?我曾努力去寻找找心中那一朵荷花,可总以失败告终,放眼四顾,仍只见孤独的气息,什么未曾看到。迷惘的生活,殷切的期盼,依旧在寻找着我心中那朵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荷花……

语文读后感4

  去年,在参加“省陪”计划时,我见到了吴忠豪教授本人,他的讲座使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我明白了为什么语文老师“出力不讨好”,懂得了语文老师应该干语文该干的事情,清楚了语文成绩不佳的原因。于是,我开始咀嚼他讲座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每一个例子。于是,我开始购买他的书籍,仔细品读。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是我近段时间一直在读的吴教授的书。这本书从“语文要用课文来教语文”“围绕课程内容选择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四个章节讲解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这本书是20xx年秋季“国培计划”中的12个研讨课例,这些课例是老师们最关心的课堂热点问题。是由学员们提出,在吴教授的指导下由学员们自己解决。

  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就像叶圣陶老人说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或者“例子”来教学生学习语文。

  从这本书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集体的力量”。比如第一章的第一节“理解”与“运用”并重的阅读教学,他们提出这个问题,开始主题研究,先定一位老师基于个人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内容,再团队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做课的老师在设计教案,上课,然后再研讨,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再上课,再点评。在每一次的研讨、上课中,吴忠豪教授都亲自精细指导。在这样的团队中,他们既分工细致又合作紧密,这样的“集体力量”既紧张而又不忙乱,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其中,收益较多。这就是使我想起我们的老祖宗总结下的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线多搓绳挑千斤。团结就是力量。

  我就在想,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如果我们能这样组成一个个由专家带领的团队,把每一课都这样研讨,实践,反思,再实践,那么我们每一位老师成长该多快呀!我们的课堂该多么得精彩呀!我们的学生该多么的受益呀!但是,诸多的原因不能如愿,不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能完成一些内容。

语文读后感5

  汉语,是我们中国的灿烂的文化。那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语言,一笔一划间,如同彩带在飞舞,如同一条翱翔在空中的龙,散发着中国宝贵的文化魅力和中国人拥有的伟大的智慧,是我们祖先艺术文化的结晶,是中国的瑰宝。

  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段语言,这一段语言从我们口中说出,即变成了汉语。以前小时候,我不爱写字,觉得这些文字就像一个个我看不懂的奇怪的符号,每次老师听写字词时,都要错几个,所以之前我觉得学汉字简直太难,可还要一笔一划地记住这个字的笔画,越到高年级这些字就越难。幸亏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好办法,比如说"翔”就像两只角长在一只鸟头上,鸟的右边还有如同两个羽毛,这样,这些很难的字就被记住了。并且自己还可以发挥想象,把很难的方块字拆成几个好记的字或动作,这样更方便我们记得这些不会写得中国字,后来,我学起语文,记起字就更容易多了。

  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接近一年的学习,我所积累的文字越来越多,口语表达能力却没怎么提高,比如给我几个很美很有意境的词语,让我造个句,我造的也比不上其他人造的优美。几个词语连成一个句话,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足以体现出汉语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其中奥秘。想要说出富有诗意的句子,则必须要有想象力。

  汉字,要想写得好看,写得美妙精巧,必须每天练,照那些名人所写得字,一日又一日,一年有一年,你写的字一定会有所进步。字体也有好多种,例如:楷体、魏碑、方正等。这些虽然结构不太同,但每一种都有每一种具有的独特风格。汉字,是我们中国人的母语,学好汉语,认识不同的汉字,是我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个一个的方块字,一句一句的汉语,我们用汉语抒发我们的理想,用汉语书写祖国灿烂的篇章,展示了祖国美丽富强的光辉一面。汉语,中国灿烂的文化,为中国掀开了新的世界,新的未来。

语文读后感6

  《送东阳马生序》写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期间求学的千种辛苦万般困苦,并拿厥后太学中的条件与之作比,以申饬劝勉“马生”刻苦读书;文章都让人强烈地感到,我们必需爱惜优越的条件,好勤学习,但是给予我最大震撼的工具并不是这一点——是宋濂的执著。

  执著的力量就在于此!它足以使统统不行能成为大概,使奇迹的孕育产天生为必然!纵观人类汗青的长河,从《资源论》到《相对论》,从《蒙娜丽莎》到《运气交响曲》,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项震撼惊寰宇的发明,哪一项惊骇世俗的创造,哪一种功在千秋的孝敬面前未曾凝聚着巨人们执著的追求以及为其支付的辛勤与代价。谁能说他们的乐成只是由于幸运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种无意偶尔——大概,由谁来创造奇迹的确是一种无意偶尔,但,创造奇迹的人一定拥有着执著的性格,这相对是必然!

  宋濂从小勤奋勤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亲手抄录,和他们商定日期归还。在十分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了牢固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怠惰、偷懒。当他出外去追随老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凉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而不晓得。他博学多才,终极成为明代的大学士。

  韶光过去了六零零余年,本日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六零零余年前相比,产生了不行等量齐观的变化。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色地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需要抄书、不需要长途跋涉,也没有寒冻之苦,但是,我们真正像宋濂那样用心求学了吗?

  有时候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窗外;对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我缺乏应有的兴趣和激情;父母不吝本身节衣缩食,为我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我却不知心存感激……与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当的距离。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学业没有大的进步,要是不是由于我的天资不敷智慧的话,只能归因于不如宋濂埋头和勤奋了。

语文读后感7

  海伦·凯勒说过: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在寒假里,我就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语文主题学习》这套书。

  《语文主题学习》这套书一共分为四本书,分别是《可爱的声灵》、《文化就流传》、《多彩的童年》、《我们的世界》。这几本书中,我最喜欢《可爱的声灵》这一本,它里面分成了好几个版块,有可爱的动物、植物的灵性、生灵的有情、中国寓言、外国寓言……其中,我最喜欢“中国寓言里”的《勇敢的骆驼刺》这篇文章。文章讲的是骆驼刺勇敢地在沙漠度过一生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什么也没有,更没有动物,整个沙漠看起来死气沉沉的。自然之神召集所有的树木来商量,看看谁愿意到沙漠里去生活。几乎所有的树木听了都吓个半死,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连连摇手,只有最不起眼的骆驼刺挺身而出,说:“我愿意到沙漠安家!”白杨树大惊说:“骆驼刺,你傻了吗?你不知道沙漠里的环境有多糟糕吗?”其他的树也七嘴八舌的说:“沙漠很难见到雨水,非常干旱,还有可怕的风沙……”而骆驼刺态度坚决地说:“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我会让自己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在沙漠中扎根成长!”于是,自然之神就把骆驼刺送到了沙漠。在沙漠里,骆驼刺在沙漠中扎根安家,很快,骆驼刺给沙漠添了点绿色。因为有了骆驼刺,很多动物都来到了沙漠,最后沙漠有了生机,自然之神高兴地把“沙漠勇士”的贵冠给了骆驼刺。其它的树都不服气,自然之神说:“面对困难挺身而出,这份勇气你们谁有?”众树才羞愧地闭上了嘴。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在生活中,我遇到困难就只会退缩,我觉得我不应该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像骆驼刺学习,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去沙漠看看骆驼刺先生。

  我喜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给了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语文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一篇《白公鹅》的文章,这只白公鹅为了让孩子不受到伤害,连牛也追着跑,人也不肯放过。虽然白公鹅平时凶猛,但在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下起了带冰雹的倾盆大雨,它张开翅膀让孩子们躲起来,其他大鹅小鹅都跑了,只有白公鹅没跑,最后,白公鹅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鹅们的生命,白公鹅这样为了孩子愿意牺牲自己的精神。

  读了《白公鹅》这篇文章,我联想起我的爸爸:天天保护着我,有一次,我和爸爸去游泳路上,一只狗向我追来,我害怕极了,可周围又没有什么可以躲避的地方。没想到,爸爸竟然勇敢的站出来,把狗赶到十分远的地方去。

  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无可限量的。我应该尊重父亲,因为父亲为我付出了太多,我真想说声:“谢谢!”

  一天,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突然一只白公鹅游了过来,在旁边游来游去,刚才要上勾的鱼都给吓跑了,岸边的芦苇也沙沙作响。

  我忍不住大声一叫:“你这只白公鹅,怎么能把我钓鱼的地盘给占了呢?”可是,说了有什么用?对这种动物简直是对牛弹琴,我这样想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它好象听懂了我的话,使劲用翅膀拍打着水面,好象在说:“我就是要在这儿,我就是要在这儿!”它的翅膀把水面拍得泛起层层涟漪。我气得大叫,可有什么用呢,它在水里,我在岸上,只能望洋兴叹。

  我正在想入非非的时候,突然,那只白公鹅“嘎嘎嘎”地乱叫,眼睛盯着天空,翅膀“呼呼”地拍打着水面,那种神态,不禁让我想起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可是,这只鹅往上在看什么?原来啊:天上有一群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呀,可羡慕了,可想飞了,可是飞不起来。看着那群渐渐飞走的小鸟,它还在不甘心的叫着。我不禁哈哈大笑,白公鹅,瞧你刚才的得意劲,怎样,心里不好受吧。

语文读后感9

  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语言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感动我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我觉得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看过课堂实录,至今记忆犹新,非常感人,不只是在欣赏她的课和个人的魅力,更多的是成为了她课堂上的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文本,进入了文本所表达的那种感人的氛围中,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今天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窦老师设计的开课经历了9次修改,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就修改9次?是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老窦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语文读后感10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良师。我和它的相识源于我实习时候的师傅老师,她订书了这本书,看得很投入,便推荐给我看。书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语文教师》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语文读后感11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我实在是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他们悲惨的命运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并没有过错,让人憎恨却是那种封建的传统观念。什么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么门当户对,这种思想真是害人不浅。这不,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阴阳相隔,想而见不着的痛楚。还要让贾宝玉受这样的欺骗。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唉,就是石头心肠的人也会被他俩的真情所感动的。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

【语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语文见习报告01-01

燕子读后感04-19

幸福读后感04-18

感恩读后感04-18

《IT治理》读后感04-16

《态度》读后感04-15

兄弟读后感04-12

《魔戒》读后感04-12

《早》读后感04-12

《鲸》读后感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