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0-12-30 12:26: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

  所谓得者,获也。获之于身,获之于心。夫义,道之所在,天理之谓也。

《论语》读后感

  此句出于《论语》,为子张所云。人生于世,得之岂寡耶?孺子得父母之食,少时得师长之教;成年,或科举得帝之恩,或务农得天之赐,或为臣得东之赏;从政,得官之禄;从军为将得退敌之功;志于学,得经之义;为君,得地之税;为臣,得君之俸;处世交友,或得之惠,或得之情。由是观之,人生在世,得之者众矣。

  然得,皆来者不拒耶?非也。故得者,必有授之者也。授之者或善,或不善,其途径或正,或邪。而所授之物,亦有善有恶,有是有非,岂能不辨而尽受之哉?故君子之得,当明其是非善恶,别其途径手段之正邪。

  然,何以辨其是非,别其善恶?曰:“义”也,此乃是非善恶之最高标准。义者,天地之序,万物之理,上帝之意也。实为天地宇宙之常理常道,乃儒者及士君子为人处事之本。故圣人云:“君子义以为质。”众人皆知“信”为儒之要道,不可不行也,当言出必行。而“信”非绝对之真理,孔子亦有不信之时,何也?故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由此可见,义乃万事之准则,不可不察也。圣人又云:“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故见得,则当思其义也!合于义,则受之,悖于义,则弗受。切勿见利而忘义,当见得而思义。前者,小人哉;后者,君子哉!故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官之人,故他人赠之以财帛,则须明其意图,若有不义之企图,则弗受也。而为君者,得百姓之力,亦当思其义,圣人云:“使民以时。”不可滥用民力,误其农时。昔秦始皇行暴政,抓天下之壮丁,以筑长城,尸骨累累,死伤不计其数,误农时,擅用民力以失民心,故一统江山十五载便命数已尽。何也?失其义也!此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故孔子云:“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故见得思义,乃为君之道,治国之道也。

  作者简介:周圣龙,深圳孔圣堂堂主周北辰先生之子,现年十四岁。随父亲学习经典三年有余。本号特选其近期习作几篇,供诸网友观阅,共辅儒门少年同道,感受少年胸襟气度和儒门青春气息。

  范文二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我最欣赏的,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华民族尊崇皇天后土,以大地为母亲,所以形成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体,以平和敦厚为特征的民族传统文化。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