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三部曲》读后感(通用1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
翻开旧社会的古籍,历史的烟云又舒展在我的眼前,悲泣的芳魂已逝,悲瘁的芳华宛在,一曲曲悲歌在岁月的烈火中涅槃。
这,是一条路,一条浸淫着无数女性血和泪的路,一条满是冤屈的路。
《激流三部曲》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旧社会的摧残下消逝,她们有些就像一朵花苞,还未盛开在最美的芳华中就已凋零。淑贞,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在父母的打骂和制度的束缚下选择用一口深不见底的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究竟藏着多少哀愁,在跳井的那一刹,那到底有几分愤怒,几分幻灭在她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心,在瞬间轰然坍塌。古代的女子们让三寸金莲剥夺了自由的权利,让愚昧的思想成了限制思想的枷锁,更是被制度摧残了原本能生活在沃土雨露中的芳华。
一个个女子重蹈覆辙,一缕缕芳魂随风而逝。
愿天堂,是你们的一方净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青年们睁开了自己蒙蔽的双眼,尽一己之力推动历史的车轮,迎接早春的来临。书中梅的时代即将泯灭,取而代之的是琴的时代,是许倩如的时代。
惊鸿照影的窈窕身姿只是她的附属,而渊博的才学在她的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那一颗早已埋下的种子,在她心灵的沃土上逐渐萌芽: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选择和男学生们一起读书;加入周报社,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畅所欲言;与周围的人齐心协力,共同把即将面临泯灭的淑英于水深火热之中及时拉出,将她送入了光明的春天。在琴的身上,映入眼帘的是她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她的未来必然一片光明!
悲泣的芳魂在孤寂的乱葬岗哭诉着自己命运的不公;燃烧的芳华长久地炙烤着华夏儿女的心扉。如今,世界已走向平等,但制度的余烬还未彻底的毁灭,梅和蕙的经历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在新的时代,就让我们用智慧的泉源去浇灌梦想的种子,用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光芒,照亮世界上黑暗的角落吧!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2
巴金曾在《激流·总序》中说道,生活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是为了征服生活。
看巴金的《激流》,我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这其中满渗的是我复杂的情绪。可是同巴金一样,我相信生活并不是悲剧,因为在悲喜交加的生命长河里,总有一股激流是代表着希望的。
巴金通过描写高家的故事展现了我国二十世纪初期封建势力笼罩下的一幕幕“压迫”与“反抗”的图景。他的笔调因其鲜活细腻而显得真实,在他的文字里,满绘着封建制度残酷、伪善的嘴脸。为了维护封建制度最后的威严,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甚至不惜牺牲年轻一代的幸福和生命为代价。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有的人成了无奈的弱者而惨遭迫害,如鸣凤、梅等;有的人顽强地反叛着,为光明生活的道路探索着、奋斗着,觉慧等人便是典型;而另一种在新旧势力夹缝中生存的人,如觉新,他的内心是最痛苦的,他也曾有过美好的憧憬,他也有清醒的头脑,可是面对封建旧势力时,他总是和颜悦色地服从,而他的“作揖主义”给自己带来的却是一幕幕悲剧的上演。
当看到书中年轻的生命和美好的爱情被毁灭时,我有的只是对封建制度的深恶痛绝,而并不想去评判任何人的是非,因为生活是这个样子,每个人的生存都不容易。
要生存,就会有压力,要更好地生活,就要去征服它,与它“搏斗”,而首当其要的,便是与自己抗争。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由以上我提到的三类人的生活方式,我想到了现今人群的三种心态。
不管是在工作单位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面对重重压力和矛盾时,我们的心里往往会有多个自己在相互抗争,其中,聪明的自己会随大流而行,为自身赢取名利,另一个自己会潇洒地反叛,去征服生活,成为生活的主宰,还有一个夹在中间徘徊的自己,如同觉新,这样的自己是最善良的,也是最痛苦的,却是不值得同情的,因此,若要得到救赎,唯一的方式便是把其中的一个自己彻底打败。
虽然现在周遭的生存面貌不同于封建思想肆意时的黑暗社会,没有过多的封建礼教束缚我们,个人的身心是自由的,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发型和服饰,可以为自身钟爱的事业大胆拼搏,可以不顾地位的悬殊与所爱的人相守,等等。可矛盾却总会以变相的方式存在,我想每个遇到过生存或生活困窘的人都曾深有体味,而我用这粗糙的文字又怎能道明,又怎能说尽?到底是与自己抗争,还是与生活抗争,还得我们自己说了才算,不过这其中却容不得丝毫犹豫,果断地选择让一方胜利,便是希望的所在。
生命中的激流时刻都在前进,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就像《秋》里面所提到的,秋过了,会有第二个春天的到来。
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3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4
今天下午看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这是一部能让我的情绪跟着起伏的作品,很喜欢这部书,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这部书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弊害,撕开了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是呼吁民主、自由、人性解放的一面伟大旗帜。
万恶的封建制度吞噬了鸣凤、李瑞珏、钱梅芬、蕙表姐、淑贞这些年轻女性如花的生命。对于一个个善良灵魂的逝去,我感到十分痛心。封建制度把这些年轻女性逼上了绝路,她们没有社会地位,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她们没有自由,这对于女性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处于这个时代的她们,处于封建制度的她们是不幸的。
封建家族的家长们是如此的愚昧,相信所谓的“血光之灾”,相信西医不会治疗内科,人已经病入膏肓了还不愿意请西医就诊,我彻底愤怒了。
当我看到蕙表姐已经病得不轻了,郑家坚持不请西医,就连蕙表姐的父亲也不同意,说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话,虚伪的面具下是一个个肮脏的灵魂,这群见死不救的混蛋。蕙表姐去世后连买块地安葬,郑家人都不愿意,任由蕙孤零零地在破庙里,而郑家却是忙着续弦,多么可悲。
淑贞,这个我同情的孩子。她寂寞地生,寂寞地死,在这十五岁的年纪,她像一朵未到开花时候就被打落的花苞。这个孤寂的孩子需要爱,然而没有人可以给她适当的爱,她只能一个人走向毁灭的道路。
什么封建礼教,这都是吃人的玩意。上代人的腐败,却要下一代人去承受。没有勇气去推翻旧制度,不愿承认旧制度的错误,最终只能走向灭亡。这些封建家长们,这些封建卫道士们,他们是被自己害死的,没有人可以拯救他们,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深深荼毒了。
《激流三部曲》有结局吗?不,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些丰满的生命形象还在继续他们的人生道路。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5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既然是“世界读书日”我当然就得谈我第一次阅读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感悟。当年巴金写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是27岁,因为年轻,作品从字里行间,从思想上都透出冲动的激情,字字如血,句句如针,时时刻刻刺痛我的心,让我不停的思考,“我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自己的长篇小说?”
于是,我在1994年26岁创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鸡架山》,十年后我又创作了《山里人》、《妻姐》、《爸、你何苦呢!》、《残垣》,我在《残垣》总序里就写过“中学毕业的那年,当我第一次拿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就好像当年巴老拿到《复活》那本书的心情一样激动、伤感、痛苦与兴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认为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语言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追求,让读者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欲望,让读者有一种对人生、命运敢于探索、敢于抗争、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激情和动力,让读者从自己的作品中读到善良、正义,读到主人翁对爱情、生活、人生、事业勇于追求,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我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里获得了我想要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许这和巴金当年写这部长篇小说的年龄有关。我们都处在年轻时代,他在《家》的新版后记里这样写:“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里面不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鼓舞的泉源。”“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这就是一个27岁巴金创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动力。
从《家》、《春》、《秋》小说人物高觉慧、高觉民、梅表妹、琴、淑华、淑英、瑞珏、海儿的身上看到三十年代中国青年活着的悲惨命运,时间过去了85年,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依然还出现在我眼前,高觉新很爱梅表妹、可他又无奈的娶了瑞珏。爱能融化一切,可是觉新并没有得到他自己应该得到的幸福,梅去了、瑞珏去了、海儿去了,他始终没有勇气面对他自己的人生、爱情、家庭、生活中的不幸留给他的依然是痛苦,觉新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永远不会也不可能得到幸福,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就不允许他有幸福的生活。上一辈人把他们的不幸悄然的压在他们年轻人头上,反抗不反抗又能怎么样?由于高觉新的软弱,他深爱的梅表妹因为婚姻的不幸遗憾的去了,他的妻子因为封建制度礼教难产去了,他深爱的海儿夭折了,面对这一切惨痛的打击,他只能默默的承受、无奈的忍受,然而,高觉慧、高觉民、琴、淑华离家出走了。
读书日了,我再次读《》,心情还是和当年一样疼痛,现在,我和大家分享(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十二章,第344——346页):“琴转述的梅的话又涌上了他的心头:‘多活一天,只是多受一天的罪,倒不如早死了好。’虽然这样的话是从她自己的口里吐出来的,然而看见一个脆弱的可爱的年轻生命的消亡,也不是一件容易忍受的事。他的脑子里一下子来了许多痛苦的和愤怒的思想,他按下自己的激情,冷冷地说了一句:‘看,这儿又有一个牺牲者了!’他知道觉新会听见他的话,而且会明白他的意思,于是回过头来。他看见觉新的痛苦的眼光落在他的脸上,便自语似的说:‘苦恼还没有完结!还会有更可怕的事情。’这句话也是说给觉新听的。”
觉新走出房门,觉得头有点昏,身子没有力。他连忙提起精神走了几步。他忽然觉得心里有什么热辣辣的东西直往上冒,他极力忍住,但是喉管象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发痒,他终于忍不住咳出一口粘腻的又甜又腥的痰。他无意间把眼光往地上一扫,看见这是一口红红的痰。他好像落在冰窑里似的,身子马上冷了半截。他把手压在胸口上,正打算走回房去。但是他马上又改变了主意。他不作声,默默地用脚把那一口痰拭去,勉强支持着,继续往外面走。”
他心里想:‘梅还会感激我吗?她为了我才到了这个地步,是我害了她的。’他走到她床前。梅安静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头发飘散在枕畔,瘦削的脸象纸一样地白,额上那一条皱纹显得更深了。她的嘴唇微微张开,好像要说什么话没有说出来就断了气似的。嘴唇是红的,还有一点血迹,好像已经揩过了,但是没有揩干净。一幅薄被盖在她身上,遮掩了她的手和下半身。
“梅,我来看你了,”觉新低声说了一句,他的眼睛就被泪水迷住了。他心里痛得厉害,他不能不想:‘我们就这样永别了吗?你没有给我留一句话。我为什么不早来?早来我还会看见你的嘴动,还会听见你的声音,还会知道你心里想些什么。’他又暗暗地祷告:“梅,我来了,我在这儿,你有什么未说的话,快说呀,我听得见!”
读巴金的作品,我自己好像活在那个时代,我就是主人公觉新,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寂寞、痛苦、无奈、软弱,时刻鞭策着我,这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的一部优秀的作品,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作家用心灵在倾诉。读到觉慧、觉民、琴,他们那种敢于和封建制度抗争,敢于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对抗,敢于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事业。
“我要想写出自己的长篇小说,就得不断的阅读国内外文学名著,学习国内外每一个作家的写作、语言、故事情节、人物心里描写的技巧。”
读巴金的作品,让我的心灵始终都充满着超时代的气息,给我带来一种永远奋斗的精神。只有阅读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作品,认真思考,不断总结,才能写出自己的好作品,今天我有幸和大家再一次分享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心里感到十分荣幸,希望大家喜欢这部小说,谢谢大家!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6
时隔一个暑假后,终于下决心又陆续从书店把《春》《秋》带回了家。捧着那书,心里好激动埃终于在学校忙里偷闲花了2个星期看完了,意犹未尽埃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喜欢“家,春,秋”,同学都说不怎么感兴趣,当我很激动地跟他们讲书中情节的时候,他们听得云里雾里的。真想让他们都去看一下啊,当然我极力推荐了,呵呵。下面就回归正题吧。
本以为对觉慧的印象应该是最深的,可没想到到头来却是觉新。或许悲剧人物比较可以抓住读者的心。
总感觉对觉慧的印象自“家”以后就慢慢淡下去了,只是怀有一种欣赏,一种敬佩。大概是因为后来的“春”“秋”里面觉慧不大出现了,或者只是从几封信里面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所以注意力就渐渐地被觉新和觉民引过去了。还有后来出现较多的淑英和淑华。
不明白觉新为什么一直那么懦弱,因为他的懦弱,他又一次失去了心中所爱。慧表姐和梅表姐一样,一样成了封建的牺牲品。明明那么鲜活的一个的生命,转眼就成了烟云。如果觉新可以说出口,如果觉新可以用行动来阻止慧表姐那场悲哀的婚姻,也许慧不会死的那么悲惨,也会有很幸福的生活。我这样讲可能太片面了,我也知道把责任都归给觉新是不对的,毕竟他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事实上就连觉民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更何况是觉新呢。可是真的好气愤,气他的没用,气他没有行动,气他的妥协,同时也为他感到悲哀。尤其是看到海臣突然发病的那一章,我看的心都纠起来了。(本来,我以为海臣会是高家最后的希望,会是觉新最后的依靠,毕竟海臣那么聪明,那么懂事……我甚至读到那儿都不敢往后翻了,就怕看到说海臣死了,可就算再怎么不愿意,还是会看到。看到一个我不想看到的结果——海臣死了。说实话,我很难过,甚至眼泪都在打转了。那时我就在想,为什么巴金先生要这么残忍呢,既然塑造了这么可爱的一个海臣,为什么还要让他死去呢,还那么突然。)觉新一直是那么矛盾的一个人,气愤之余,更多的是同情吧。作为封建家族的长房长子,他的担子本来就比别人重,正如他说的,觉慧和觉民闯祸了,有麻烦的是他。他只会逆来顺受,以至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在我看来是很恐怖的,尤其放在觉新身上看,更是如此。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怜的;一个有思想而不能坚持的人,是可悲的。而觉新,两者皆有。谁能拯救他呢,也许只有他自己和自己挣扎了。
一直盼望着他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当看到最后翠环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点点的欣慰吧。虽然翠环以前只是一个丫鬟,可至少有这样一个人真心关心他也是好的,至少他以后不会再是一个人,而且,破除封建,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两个人,根本不存在身份的差别。关于觉新的将来,书中有这样一句他自己的话“我的上进之心并未死去”。也许是可以期待的吧。(前不久看到巴金先生在书中提到,觉新的原型——他的表哥,其实是在要把家春秋给他看之前就自杀死了,很悲惨地死去了。他还提到如果他的表哥能看到这三部书,或许不会那么早的死去……还是很庆幸书中的觉新有一个不算很好的好的结局。)
谈到觉民,应该是羡慕吧,因为他活得那么自由,那么精彩。当然也有为觉新的不平。因为有时候,觉民并不了解他的大哥。而且也因为有觉新,觉民才可以更加的自如。他一直以为自己了解觉新,其实不然。每个人对弱者都会带有一定的同情,但对于亲友之间,仅仅是同情是不够的。为什么觉民不可以再尽一点力呢,或许可以早点把觉新从封建的沼泽中拉出来,不至于看他越陷越深。(也许是带有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吧)。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很像觉民。当努力后没有成效的时候,就想要放弃了,不想再执着了,因为觉得就算再怎么努力都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还不如花时间去做别的事。人之常情吧!觉民曾很惋惜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哥,你有这种牺牲精神,为什么不用来做点正经事情”。是觉新的悲哀吧,旧家庭的空气已经把他薰得不像一个正常人了。
收起我的个人情感,正视觉民,毋庸置疑,他依旧有很多闪光点。他,有太多幸运了。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拥有心心相印的红颜,拥有充实意义的人生…他比觉新清醒,比觉慧冷静,或许在这三兄弟中,很多人都看好他。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觉民是个有思想的人,所以才不至于在封建旧势力的压迫下屈服。至理名言,“我思,故我在”。一个会思考的人,并能够坚持自己,,崇尚真理,即是一个成功的人。这是他与觉新最大的不同吧。觉民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因子,但在行动上,他讲究策略,更重行为结果。这即是他与觉慧最大的不同。有人说,在“家”中,他也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的一个物。(例如,觉慧临走之前请求他关注报社,觉民却犹豫不决,在觉慧的再三请求下才答应。)如果说在“家”中觉民的反抗思想是受觉慧的影响,那么在“春》秋”中,他的思想已经被彻底激发了,少了犹豫,多了果敢。或许也是有觉慧在激励着他吧。
读完“家”的跟同学争论了好久,对于书中觉慧这个人物,我们的意见不一。我同学认为,书中所描写的觉慧不如觉民。觉民勇于争取自己的幸福,而他却让鸣凤最终投湖自荆也许只要他能够坚持,鸣凤就不会死,然而我认为在那一个夜晚,如果觉慧知道鸣凤即将被迫出嫁,绝对不会让悲剧发生。也许注定要错过,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也只能是遗憾。而且毕竟是在那样一个家庭,独自一人承担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觉慧作为新青年,不可能只顾着自己的儿女情长,他的责任不是只有鸣凤一人。而且,在当时那样的情景下,可以说鸣凤的死是必然的。鸣凤一死,才可以彻底的把觉慧心中反封建的思想全都激发出来,并且没有什么可以顾虑了。文中隐约透露,觉慧曾对琴表姐有所好感,可最终没有向她表露。这一点也是我那同学所批判的。可我觉得也许这才是觉慧明理之处。毋庸置疑,琴是一个出色女性,所以,觉慧对之有所好感也是正常的现象。他明白觉民与之才是一对,所以也努力地为他们俩的事而奔波。自己已经有了遗憾,他不想自己的哥哥也和他一样。
觉慧是属于激进派的吧。好多读者都认为觉慧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人。大胆之于他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是投进高家这个死气沉沉大家庭的一颗活种,他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毫不顾忌、毫不害怕、毫不妥协。幼稚之于他对周围的一切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认为旧家庭里的一切就是一个复杂的“结” ,没有办法把它解开。不管怎样,觉慧始终是我们的榜样。在现在的社会,或许我们也很需要有像觉慧这样的人才。收起几分激进,大胆做自己想做之事,坚持真理。
很高兴在这激流三部曲中可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女性。在书中书所描写的环境下,她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比如琴,淑英,淑珍,程鉴冰……同时也告诉我们幸福真的要靠自己争龋尤其欣赏的是琴。她是觉民的红颜,和觉民一样,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在对待觉新问题上,她比觉民多了一份女性特有的温柔,更多的体谅。
回想“家”“春”“秋”里面,似乎每部中都有人死去,“家”里面印象最深的是鸣凤,梅表姐,“春”里面是海臣,慧表姐,其次还有剑云(值得好好说一下);“秋”里面是淑珍,枚……每次看到有人死去,就感觉特别的压抑,特别的愤恨封建。吃人的礼教,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耗失殆尽了。很庆幸现在的环境,相比之下,我们幸福太多了。时而提醒自己应该珍惜,只有懂得珍惜,才能有更加完美的人生。不让自己在遗憾,眼泪中渡过。
其实这本书还有许多值得好好谈谈的人物,比如淑英,剑云等等。现在的我,阅历不丰的我,谈这个感想肯定有许多幼稚的地方,许多不足的地方,而且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等到许多年以后,我再来重温这激流三部曲,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不一样的体会。相信时间会让我的思想变得成熟。《家》《春》《秋》真的很值得一看!!!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7
暑期中,我一口气读完了巴金爷爷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我感受到了其中描写的美,其中描写的丑。
《激流三部曲》分别为《家》、《春》、《秋》,虽然题名非常温馨,但是它却是讽刺当时封建社会的一把利刃,在字里行间,你将会读出一份哀叹,一份义愤,一份希望。
在书中,作者主要描写了高家的上一代人封建、阴险、口是心非、斤斤计较的丑恶嘴脸,与年轻一辈阳光、热爱祖国、批评抨击旧制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最欣赏的人物是高觉民,他正直,善良,不像他哥哥那样一味的“作揖主义”,也不像他弟弟那样冲动,而是平时做得规规矩矩,不给人留下话柄,但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会义正词严的站出来,痛斥他所不能容忍的行为,哪怕是强横的陈姨太也会灰溜溜的逃跑﹔他痛恨旧社会,与好友一起办出《利群日报》,呼吁广大的学生支持新革命,打击旧社会……真是好样的。
遨游在美词佳句中,我也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残忍,什么父母之命,什么媒灼之言,根本不考虑当事人真正的想法;什么当代大儒,根本不看看他们所做的可耻行径;什么长辈就是对的,看看许多所谓的长辈给他们的孩子树立的榜样。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旧的体制、旧的传统(部分),所以,十月革命覆灭了沙皇,辛亥革命击倒了5000年的帝制。
我非常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崭新的社会中,不受压迫、不受束缚,虽然如今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完美,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更加健全,更加完善,使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8
一百多万字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看完了,很有写些文字的冲动。近来却诸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
昨晚与一朋友通电话,她把自己比作《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一个人物。巴金的这三本小说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也曾多次遇到亲人对号入座的烦恼。其实,我现在想来,这也怪不得他那些亲人们。在读《激流三部曲》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找寻我自己的影子。
我更象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觉新?肯定不是。我无法分清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慧还是觉民。
我随着故事的跌宕起伏而心潮澎湃,或兴奋,或揪心,或愤怒。我为他们向命运的奋力抗争而欢欣鼓舞,为他们的命运担忧,为他们所受的不平愤慨。也许,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更能激起热血青年的抗争。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在当代的大背景下,在忙忙碌碌之中,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自己内心的理想?有多少人在现实中将斗志消磨殆尽?
八九十年前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上学的权利。一百年中国的沧桑巨变,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处的困境已比八九十年之前小的多了。如此想来,我们是否该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在深夜中,沉浸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风风雨雨之中,真的有种“心游万仞”的畅快感觉。
我不是一个豪气冲天的人,或许我更象故事中的觉民,追求一步步扎扎实实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有向前的加速度,不论大小,总有一天会达到成功的顶峰。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9
巴金的小说非常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系列,尤其以不合理制度下的牺牲者和叛逆者最为出色。在读完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深深感受到觉新、梅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的同时,又完美地塑造了觉慧、觉民淑英姐妹等一系列青年叛逆者形象,却又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巴金在写《家》时不断指出“要控诉”,他说他要为一个垂死的制度写一首挽歌,甚至后来的《春》、《秋》也不断揭露封建旧家庭、旧礼教的血腥罪恶。但是从作品看,巴金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控诉层面上。因为时代毕竟不同了。高家年轻一代不甘专制统治者的重压,蔑视封建家长在大家庭中淫威,勇敢地喊出了“应当给自己把幸福拿过来”的响亮呼声,纷纷投入了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作品便塑造了这样一组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形象。这组人物都是在“五四”新思潮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勇敢地向封建专制制度挑战,代表的是民主主义思想对整个封建制度的对抗。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叛逆性,具有反抗意识。
觉慧作为高家走出的第一个觉醒者,他的反叛仿佛是一把燃烧的火炬,在黑沉沉的家里发射出耀眼的光亮,成为封建家庭内部瓦解过程中一股最直接的冲击力量。最后,他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与旧家庭决裂,离家出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与社会上的民主革命斗争合流。他的行动反映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中的激荡和旧家庭内部新力量的成长,并为当时的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
作者巴金出生于一个官僚封建地主家庭。五四的爆发,使巴金接触了更多的新思想,他开始憎恨那个封建大家庭对青春和生命的摧残,开始把封建家庭的存在与罪恶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其性格的反叛倾向,为觉慧、琴等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提供了生活原型。叛逆者形象作为一种人物类型,作为巴金人格结构的投影,表现出了巴金性格的复杂性,使巴金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融合,有着现实的生活基础,个个栩栩如生,我认为《激流三部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0
花了一个暑假和开学后的一个月,终于看完了这三本书。划过来,一个月只看了一本书,感慨万千啊不过这几本书的确挺厚的,并且很难理顺关系。
大家都说这些书就是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落,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大家族的衰落是注定的,因为这这几本书中,还有那些有着新思想的青年,他们不怕那些长辈,他们轻视那些长辈,他们与那些长辈为敌。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现代的社会必须由他们来建设才可以发展!觉民、觉慧、淑英、淑华、琴…
虽然这些人能够使我的热血沸腾,但是,也有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使我气愤至极,周氏的弟弟周伯雄,他害死了惠、竟然还执迷不悟,又害死了枚还有沈氏,动不动就打淑贞,难怪她跳井自杀…
我的表达能力差,不能把我心中的爆发的感情和支持的心情发泄出来但这三本书的确是十分好的,就是有些冗长。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1
读《家》、《春》、《秋》让你的内心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尔倍受折磨,时儿又满怀信心,不过腐败的事物总归是要消失的。总会有更好的来代替。在困境中一定要坚信美好的事物会到来,一定要满怀信心奋斗到底。
读《家》真的让人感到特气愤,那么多年轻的生命受旧礼教的毒害就这样离我们而去,然而没有人加以阻止,反抗,只知道愚昧的顺从,只信命,认为人的命是上天安排好的,真让人气愤,梅表姐、瑞玉等人相机死后,属于新主义的觉慧终于气愤的离家出走,开始追寻社会主义,这也是整篇小说光明的开始。
《家》中好多人已经意识到旧礼教的腐败,开始明显的反抗。和觉民一起的那些学生们可是反抗的主力军,他们发表稿子,各类文章唤醒那些愚昧的人,总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在她们的帮助下,淑英逃离了那条黑暗的道路,没有走旧礼教为他准备的路,三爸对她们也是毫无办法,说明他们是正确的,这也为新主义一定能打败旧礼教做了暗示。
在《秋》里面一味信奉“作揖主义”的觉新也在慢慢的改变,也有了走反抗意识的那条路,旧礼教中的大家庭是他非常失望,这些现象也是他不能改变的,那些人是非常自私的,他没有能力扭转这样的局面,是啊!制度该改变了。
这三本书的情节紧紧相扣,表达的思想也越来越高昂,从顺从到反抗,也让我们走了这么长的心理历程,让我们更加了解那时的生活现象,也告诉我们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如果一种制度越来越落后,那么一定会有新的更完善的制度来替代,不要愚昧的拥护已经跟不上时代的事物,要不断改变自己是自己永远都适应新的事物、观念。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满怀信心。相信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被别人认同的。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2
虽已读完了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我只是略知其一二而已,然而感触颇深,甚是感叹青年朋友们为从族权、神权中解脱出来曲折的诉求和斗争。
小说描述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史,结尾孕育了希望,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它是以二十世纪初期四川成都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矛盾和爱情为线索,通过梅、鸣凤、瑞钰、海儿、慧、枚诸如此类的年轻生命的血泪悲剧沉痛的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刻揭露了它的罪恶和没落,同时歌颂了年轻生命的觉醒与斗争。
读罢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首先不得不想起《红楼梦》,时常感叹为何封建大家庭外边看起来富丽堂皇,内在的可怜的人们去受着封建压迫、不得安宁。深入了解便知一二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以封建统治为基础的,自身便同样要以封建思想为准绳,以此也就造就了一个个血泪悲剧。在内容上,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更为直接、强烈、尖锐的指出封建的罪恶,结构上,两者出入并不大,都围绕爱情从一个封建大家庭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站在历史的尾巴上,我们应翘首以望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是何等的高贵、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换来了今天的自由、民主与平等,是他们拯救了整个民族!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3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有志青年对封建社会的反抗与斗争,讲述了青年如何逃离黑暗腐朽的封建家庭,再到大城市中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女性的悲惨命运。对于男性来说需要逃离很简单,但是女性身性柔弱而且地位低下,需要更加坚定的思想才能够逃离封建社会的爪,可叹这样的女性实在是太少太少。
五四时期,青年们正是如同骄阳一般照亮整个中国大地,勇于对封建社会发起进攻,勇于为自由宣战。可是在老先生的作品中,依旧描绘了青年女性犹如天空中的一颗颗流星,一闪即逝,早早地消散于大地中。高家四世同堂,大户人家,一大家子本该其乐融融,却因为受到封建因素的影响,长辈们都喜欢附庸风雅,唯利是图,思想受到禁锢。在这样平和的表面之下暗藏了很多悲剧。封建家庭的贵族小姐就像被关在牢笼中的小鸟,,她们被封建思想和旧礼所禁锢,抬头一看见一片有边界的天空。如此一来,最终只会有一个下场:成为家族的牺牲品。没有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就消失了,就像一个过客一样,最后等来的是一座无人问津的墓碑。
作品中例如梅、鸣凤、瑞钰。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而且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惨结局却是相同的。作者通过对几位女子悲惨命运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的迫害。梅和鸣凤是最身受迫害的。梅多愁善感,与觉新相爱,但由于迷信和两家家母的恶,让相爱的两人不得不分离。即使同住一个地方,却被封建力量这面无形的墙分隔开来。梅对自己的命运看的十分透彻,但不是不反抗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心中。鸣凤虽小但是拥有了自己最美好的爱情,她爱上了家族的任务——觉慧,觉慧也爱她。但是封建主义的无情彻底断送两人的爱情。只因外来老爷看中了鸣凤,高家人为了交好就选择了牺牲一个丫鬟换来一份交情。最终鸣凤为了忠贞,投河自尽。可叹女子只求平平淡淡,却无奈最终走投无路。
在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通过对这些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一面,巴金先生在描述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够勇敢的和封建思想作斗争,努力去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去追求自由幸福的新生活,让女性的命运得到彻底的改变。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 篇14
盼望着,年假悄然而至。花开花落又是一个秋。收拾一下行装,梳理一下心情,踏着愉快的脚步,望着灵动的浮云,到师傅家拜年。
一年不见,友人重聚,心情轻松愉悦。似乎已是固定的模式,被让进书房,曾经是正襟危坐,现在是随意坐,寒暄几句,开始给我讲授一些生活的道理,虽朴实,却充满文人的气息,如沐春风。之后,便是送我几本书,叮嘱我好好看看。最后,伴着天边的火烧云和师傅那渐行渐老的笑脸和回荡在耳边的教诲,我抱着书踏上返家的路。
这次从师傅手中接过来的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一口气读完,感慨良多。这套书讲的是一个封建没落大家庭高家走向毁灭,同时新思想萌发,新的社会出现曙光的事情。
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大师刀斧。读到了一个大家庭中的种种丑态,一种制度下对人的残酷摧残。勾心斗角,物欲横流,黄赌享乐,靠祖上产业过活,丑态毕现;一个个年轻的活泼的生命被压制而亡,鲜血淋漓……
黎明之前,总是最黑暗的。时代在变迁,在进步,封建社会该完结了,这不是凭借某个封建家长的意志就能阻止的。顺势者昌……自然那套旧的东西会退出历史舞台的。随之而来的就是觉慧,觉民和琴这些年轻人的新思想,新作为,以及他们传播给更多的人的那种冲破旧束缚迎接新生活的希望!
那希望一种顽强生命力的体现,为了自己和更多人的解放而奋斗!
那么,现在的社会开放多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年轻人是不是应该走走风雨路,走出个海阔天空呢?
【《激流三部曲》读后感】相关文章:
激流三部曲的优秀读后感05-08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10-08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01-16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7篇10-08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6篇01-16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7篇)04-11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精选6篇)02-28
读《激流三部曲》有感(集合7篇)04-11
激流人生美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