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调研报告怎么写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展会调研报告范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会展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核心内容。它既对促进内外贸易、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对推进对外开放战略、提升城市影响力、促进城市文明有着特殊的意义。
此次区人大常委会以主任会议的形式,专门听取会展办的工作开展情况,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常委会对我区会展产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上个月,我和城建环保工委的几位同志到会展办就我区会展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专题去义乌进行了学习考察。刚才我们实地参观了会展中心和体育馆,并听取了区会展办主任潘建华代表区政府所作的《关于柯桥区会展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下面,我结合前期的调研、考察和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就我区会展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谈几点想法:
一、初步成效
1、办展体制逐步理顺。一是创新了工作机制。2014年,区会展办被确定为负责柯桥会展行业管理和中国轻纺城会展中心、体育中心管理运营的区政府直属相似正科级事业单位。这种运作模式,在周边地区尚无先例可循。会展办第一时间确定了组织架构方案和职责分工,并根据会展中心和体育中心存在淡季和旺季这一特点,创造性的实行了下属展会公司和体育公司打通运行的双岗制新模式。通过这些举措,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比常熟、昆山等同类场馆人员减少近一半,有效减少了用工成本。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会展办坚持月度办公会议制度和部室工作交流制度,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讨论和明确,下属公司各部室负责人就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个月工作安排进行汇报交流。三是营造了工作氛围。会展办通过每周学习和定期培训等形式,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加强对体育中心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引导全体人员形成“以上率下,以老带新,靠作风吃饭,凭实绩说话”的工作氛围,着力打造一支讲奉献、有追求的经营管理队伍。
2、办展优势逐步显现。一是区位交通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设施是一个城市发展会展产业的条件和基础。我区地处杭州湾经济圈中心,比邻上海、杭州、宁波;杭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高铁)、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绍诸高速、104国道、329省道、杭甬运河以及在建的杭绍城际轨道交通等穿境而过,境内交通发达、物流便利。二是产业特色优势。柯桥区曾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区,纺织产业和中国轻纺城牢牢占据国内龙头地位,黄酒产业历史悠久,黄酒小镇更是独树一帜,焕发着时尚荣光。住宅产业化、创意设计、装备制造、休闲旅游、汽车装配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三是硬件配套优势。占地4.62万平方米的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是一个集展览、会议、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展览中心, 室内外可容纳近1500个标准展位, 拥有一个1.5万平米的室内最大单体展馆。与会展中心周边配套的体育场馆、酒店、商场、瓜渚湖公园等一应俱全;中心周边星级酒店近 30家,具有充足的客商接待能力。
3、办展影响逐步扩大。一是注重会展宣传。近年来,区会展办专门组织招商人员分赴全国各重要面料二级批发市场、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内各大面料、服装展会开展纺博会宣传推介,同时每年投入三百余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国日报》、《国际商报》、《中国纺织报》、《中国服饰报》、《香港文汇报》、《纺织服装周刊》、全球纺织网、中国纺织网、中华纺织网、中国服装网等多家电视台、报刊、专业杂志、专业网站发布展会信息,开展招展招商。二是加强会展服务。认真做好全年会展项目的审批、落户和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展会档期,注重谋划展会主题。重抓各类会展活动会前、会中、会后的全程服务和监管,落实办展责任,确保展会安全,实现办展服务零投诉。三是培育会展品牌。作为主导会展的轻纺城纺博会是国务院批准、国家商务部重点支持的全国性纺织品专业展会。经19年的连续创办,纺博会已成为与上海面料展、广交会面料展并称的国内三大知名面料展之一。与此同时,区会展办还在产业展和消费展上引进、培育出了一批诸如省运动休闲旅游节、车博会、家博会等上规模、有实效的20多个会展项目。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会展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宁波、义乌等其他会展强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合力不够。一是会展人员力量不足。义乌市旅展委专门从事会展产业的行政、事业人员10人,且义乌商城集团下属的商城展览公司还设有场馆运营部、展览部、招商部和管理部等多个机构,人员近200人。会展强市厦门更是设立了会展局,下设了展览运营处等10个处室,人员70人。我区从事会展产业的行政、事业人员8人,会展办下属展会公司和体育中心公司53人,且因政策扶持、国企体制等原因,每年都有招展招商人员离职,相比之下,柯桥会展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组织策划、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更显短缺。二是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会展产业是一个规模性强、牵涉面广的产业,办好一个成功的展会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义乌在办的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装博会、APEC技展会、世界采购商大会七大政府主导型展会分别由商务局、文广局、农林局、旅展委、经信委等相关对口产业部门牵头,各自对接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和省级相关部门;广交会、华交会和境外展都由商务局负责组织。但目前我区会展产业发展仍处于个别部门单打独斗的状况,各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尚未明确,没有形成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行业协会作用有待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在有效配置会展业的市场资源方面比政府机构更具有信息优势、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在发展会展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义乌市注重培育政府主导型、协会主办型、企业自办型三级办展体系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义博会等政府主导型展会为龙头,五金会、框业展、美容美发展、家居展、汽配展、汽车展等行业协会主办的品牌展会为支撑的会展格局。柯桥产业实力雄厚,行业协会众多,但在如何鼓励行业协会创办行业会展,引进、培育会展人才、会展机构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产业功能配套不齐。随着柯桥会展业的不断发展,展会规模日益扩大,展会数量逐年增加,我区会展产业功能配套的问题逐年显现。一方面是展馆硬件设施的差距。在义乌,与会展相关的宾馆、餐饮、物流、海关、商检、金融、保险、广告、旅游、翻译、出入境等服务体系非常完善,全面与国际接轨。义乌拥有全国一流的专业展馆和国际会议中心,可提供室内国际标准展位6500个,展览馆规模位列全国第八。但目前我区仅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一个专业单体展馆,室内仅可容纳近1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在承办较大型的展会时不得不在展厅外搭建室外馆,展馆面积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不齐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会展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会展配套服务的差距。义乌现有会展服务企业90余家,其中会展机构32家,会展直接从业人员超1000人,展位搭建、广告设计、会展礼仪等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健全;而我区会展业尚停留在以多收取“展位费”为主要目的的状况,与为会展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的联动仍相对不足,由此也导致了近年来我区会展机构的逐渐流失,相关办展机构已从原有的8家减少到了目前的4家,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区会展产业与义乌的差距越拉越大。
3、产业扶持力度不大。一是缺少认识高度。会展业内有一句经典行话:“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会展活动,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的上空撒钱”,它形象地描述了会展业对于城市经济1:9的拉动作用。去年、义乌市举办各类展会131个,其中商业性展览37个、展览超面积90万平米,参会客商151.5万人次。而去年我区各类展会只有20个,展览面积20余万平米,参展客商24.6万人次,办展规模、档次也与义乌差距甚远。“十二五”期间,义乌累计举办各类展览、会议、论坛、节庆等会展活动706个,其中经贸类展览165个、展览面积357万平米,参展商总数6.4万家,展位16.5万个,采购商577.6万人次,实现贸易成交额2011亿元,展览业直接收入近10亿元,拉动经济发展达90亿元左右,会展业已成为推动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二是缺少政策保障。 义乌市紧紧围绕打造重要的国家级会展平台的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义乌市会展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义乌市展览活动管理办法》、《义乌市促进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对优化环境,促进义乌会展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我区只把发展会展产业作为轻纺城三次创业的一项内容,缺少深入研究、系统规划和相应的政策导向。三是缺少专项扶持。虽然会展业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面对会展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政府扶持政策的缺失会给起步阶段的我区会展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为加快扶持会展业发展,义乌市专门出台了《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近3年来义乌市用于扶持会展业(含展览和会议)发展的财政资金分别达6000多万、7000多万和8000多万元。而我区目前没有专项资金用于会展业的发展,财政扶持的缺失,很难吸引各类专业会展机构来柯桥办展,同时也难以引进、培育和留住优秀的办展人才。
三、几点建议
1、要正确定位,在合力发展会展产业上下功夫。一要统一思想。会展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行业带动性强,是高效无污染的产业。因此,要切实增强加快会展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把会展产业作为发展柯桥城市经济、实现“服务业强区”的战略举措来抓,下大力气把柯桥打造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类会展中心和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会展城市。二要加强整合。要积极整合我区轻纺产业、黄酒产业、印染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会展资源,组建若干个专业会展企业,培育柯桥会展产业的龙头企业主体。要加强与上海、义乌等知名会展城市以及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等知名会展企业的招商对接,争取以中国轻纺城名义合作举办各类展会,谋划举办“纺博会”境外展。要加强交流、沟通,整合各会展企业的会展资源和创意、策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发挥各自长处,更好推进柯桥会展业的发展。三要齐抓共管。作为实施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会展业的发展必须凝聚全区的智慧和资源,形成发展的合力。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会展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构,制定会展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要建立会展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工作会商、协作,及时科学决策、及时解决会展工作的实际问题。
2、要扶持激励,在培育壮大会展经济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柯桥会展产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二要培育会展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落户柯桥,扶持一批服务水平高、经营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地专业会展企业。支持本地中小型会展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鼓励会展企业联合办展、共创品牌。三要推进绩效改革。实行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完善分配机制,不断改善专业会展人员的报酬待遇,更好调动办展人员积极性。
3、要丰富业态,在提升扩大会展品牌上下功夫。一要加强招商营销。充分利用区内外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推介我区会展业和会展活动,扩大招商招展影响。要积极学习借鉴义乌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招展的经验做法,千方百计利用部门对外交流渠道开展招展营销。二要打造主导会展业。要按照“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共促繁荣”的会展业发展思路,坚持“做精纺博会、做强产业展、做优消费展”,集中精力办好纺博会,引进拓展窗帘窗纱、家纺、纺机、印染设备等产业展,以车博会、房博会、农场品博览会、黄酒博览会和家居博览会等消费类展会为基础拓展特色品牌展会。三要“会议”“展览”并重。要重视展览经济和会议经济的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全国性、国际性纺织专业会议、论坛,积极争取永久落户柯桥,定期举办活动。充分利用国际会展中心,轻纺城体育中心等设施资源,大力引进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申办、承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和全民体育活动。要围绕“三个柯桥”建设,以中国轻纺城为平台,积极发展以时尚展会、时尚论坛、时尚文化等为重点的时尚产业,积极争取承办“世界纺织大会”、“世界时尚大会”、“亚洲时尚大会”等高层次的时尚盛会,通过会展业的大力发展更好展示柯桥的产业形象、生态形象、文化形象和城市形象。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20xx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2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20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20xx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2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20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20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20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20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20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20xx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20xx年和20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xx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20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 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20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20xx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20xx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0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xx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20xx年,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20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政府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平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20xx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政府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政府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中国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政府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政府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20xx年和20xx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平发展蓝图。建议市政府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政府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政府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展会调研报告怎么写】相关文章:
调研报告的开题报告怎么写02-14
怎么写开题报告04-29
文科开题报告怎么写02-22
专科开题报告怎么写02-22
博士开题报告怎么写02-22
怎么写工作报告04-01
怎么写论文开题报告09-24
工伤离职报告怎么写04-01
员工述职报告应该怎么写03-18
珠宝员工职报告怎么写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