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1-02-10 19:08:4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2017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关于2017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关于2017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一: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14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14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二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14]72号(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14]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二)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二: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年度工作要点安排,4月15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霞同志带领由人大教科委、研究室有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在县教育局长邱春力的陪同下,对全县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察看了平邑镇常柴希望小学、温水镇中学、铜石镇中学、白彦镇后河完小、流峪镇中学、平邑镇东阳完小黄草教学点等单位,召开了由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教师代表、学校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听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基本掌握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乡镇中学20所,288个教学班,在校生14437人,现有在编教职工1865人;小学175所,1542个教学班或教学点,在校生58455人,教职工3850人。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挖掘教师队伍潜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进步。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有计划的引进优秀教师,包括考录应届大学生和在职优秀教师。自2003年开始,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安置,采取“逢进必考”的机制,严把入口关,目前,已选拔了336名大中专、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了乡镇中小学。同时,对撤并学校的教师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

  二是师德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县以“师德标兵”评选为抓手,以师德报告会为主要形式,狠抓了师德培训、师德考核工作,并把师德师风建设与各类评先树优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业务骨干和师德标兵。目前,全县农村中小学有山东省特级教师9人,齐鲁名师1人,沂蒙名师6人,市级教学能手81人,县级教学能手437人,省级优秀教师42人。

  三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从全县乡镇中学教师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教师833人,占教师总数的44.7%;36至45岁教师603人,占教师总数的32.4%;46—60岁教师425人,占教师总数的22.8%;乡镇中学中青年教师占主体,并形成了合理的梯度。从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教师1019人,占教师总数的25.9%;36至45岁教师579人,占教师总数的15.3%;46—60岁教师2327人,占教师总数的58.8%;教师年龄梯度不明显。

  从乡镇中学教师职称结构分析:有高级职称340人、中级职称942人,初级职称554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5%、51.3%、30.1%,职称比例比较合理;从农村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分析:有高级职称30人、中级职称3032人,初级职称853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76%、77.45%、21.78%,教师职称比例基本合理。

  二是制度建设不断强化。近年来,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全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规定》等10余项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定,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坚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规模培训现有教师,形成了继续教育、学历提高教育、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全县教师队伍建设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全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6岁,30岁以下教师只占15%,51岁以上教师占42%。自2003年至今,小学教师队伍中离岗人员已达704人。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已达845人。以白彦镇后河完小为例,全校共有教师17名,50岁以上的教师达14人,年龄最大的58岁,这种现象在村级小学比较普遍。如果根据省里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我县农村小学教师超编,但由于农村小学教学点分散,任课教师年龄偏大,不能在教学第一线的人员较多,因此,我县农村小学实际缺教师300多名。为满足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教师的缺口只好由代课教师来补充。如平邑镇常柴希望小学共有24个班,按规定至少需要50名教师,而全校只有20名正式教职工,年龄超过50岁的有18名,为了开好课,镇里和学校只好聘用25名人员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按省里规定的“开齐课程,开足课”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同程度上存在。如白彦镇后河完小的一个教学点就有一名小学教师教授语文、数学、品德、美术、体育和社会六个学科,这种做法不仅加大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小学教师队伍第一学历中专以上的人数不多,有一部分是转正多年的民办教师,年龄多在50岁以上,大部分是凭经验开展教学,自身知识更新缓慢,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教法的能力较弱,与当代小学生的代沟越来越深,已经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是教师职称福利待遇较低。一是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全县共有农村小学教师38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0名,所占比例仅为 0.78%。职称比例的失调,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教师们很难接受。二是教师工资福利低。仅在工资表上看,同样学历、教龄和职称的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就比县直中小学教师低两三百元,而且福利待遇更是明显低于县直中小学教师,这给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平邑镇东阳学区黄草坡教学点的刘校长说,他在这所学校工作了12年,除教师节全体教职工在一起吃顿饭外,12年加起来的福利只有200元,平均一个月不到1元4角钱。另外,代课教师工资仅300元,可是,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这些平均干了20多年的代课老师将要被辞退,如何辞退,辞退后学校如何办下去?都是问题。

  (二)从乡镇中学教师队伍来看,教师资源不均衡,有的超编,有的缺编的现象比较突出。全县共有乡镇中学在校学生14437人,现有在编教职工1865人。按新标准师生比核定编制,超编300多人,特别是县城周边中学富余教师较多。如温水中学,现有教职工82人,学生88名,出现了师生比例接近1:1的情况。而有些乡镇中学缺老师,如流峪镇中学,24个教学班,在校生1365人,现有在编教职工71人;根据省里有关规定,该校需要在职教师104名,目前,该校缺33名老师,为了开展工作,只得采取教师跨学科教学、非专业任教、播放磁带等不符合《山东省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的形式开课。

  产生这种教师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县还未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教师的工资、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由所在乡镇负责。教育系统调配教师,个别乡镇政府担心工资福利支出负担重,存有不愿接纳的.问题,致使乡镇之间的教师交流,难度大、问题多、教师资源不均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三、建议

  (一)要尽快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完善并认真实施《平邑县乡镇中学教师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对乡镇中学超编的学历较高、相对年轻的教师,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最终实现全县范围内教师合理配置。

  (二)要创新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要解决乡镇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县政府一是要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坚持新进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和相应的学历条件,所有教师必须持有相应层次教师资格证书上岗;要优化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尽快改善我县教师队伍结构。二是要建立新教师年补充机制,为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县政府应根据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情况,在计划内,通过考试的形式公开招聘新教师,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和部分学科教师缺额现象。三是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5%—10%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四是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为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当称职的教师,在教师职务评聘、评先树优、年度考核等活动中,要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尽快解决我县教师队伍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我县目前实行的双重管理、以乡(镇)为主的教育体制造成农村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之间的教师工资、福利等存有较大差距的问题,这种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在全市已有7个县区得到解决,我县也要尽快研究解决。要以“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同等的教育”为目标,提高农村中小学代课老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依法做好清退工作。为解决农村小学缺乏年轻教师的问题,县政府可借鉴国家实施的西部支教的方法,给在农村任课的教师特别是偏远地方的教师发放生活补助、交通补贴等配套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到农村任教。

  (四)要加大对危房改造力度。我县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投入相对不足,新增和潜在危房较多。在我们调研看到的三所小学中,常柴希望小学和东阳完小黄草教学点的教室,在2006年前就被定为D级危房,至今没有改造。建议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彻查我县学校危房数量和面积,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资金,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千方百计地筹集配套资金,加大对校舍升级改造、校舍维修、设备维护等基础建设的投入,尽快完成危房改造工作。

【关于2017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01-04

关于县运政执法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12-24

山区农村小学调研报告12-15

农村饮水调研报告范文01-14

农村计生工作调研报告02-22

农村抗旱调研报告范文02-16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02-05

农村合作银行调研报告02-03

农村社会状况调研报告04-03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