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2-07 09:44:0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下面是中国人才网为您准备的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自xx年秋季以来,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在全国四个省份进入实验阶段。

  东山区有幸参与了这次课程实验。本着“积极、稳妥、渐进”的原则,我们围绕着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程资源、质量管理和教研方式等五个方面,积极开展教改实验和研究,不断推进课改实验的深化,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东山区中学参加高中英语课改年级的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完中 9 所(不包括省属、市属的学校),参加课程改革(以下简称课改)年级的教学班共有66个,学生人数为3296人(借读生不计算在内)。其中开设有特色班或重点班共有17个教学班。全区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共有32人,平均年龄29.9岁,其中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有6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9 %;第一次任教高中的教师有14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44%;曾教过高三毕业班的有12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38%。在所有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中,具有二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19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59%;具有一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8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2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有5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6%。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高一教师都基本上参加了课改前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参与培训率为98%。高一年级英语课每周周课时为5节,个别学校4.5节或6节。各校备课组每周集体备课时间为1小时至1.5小时。在已经结束的第一和第二模块的综合评价中(模块过关测试和形成性评价),共有475个学生未能一次性通过,占东山区全体高一学生的14%,需要参加学校自行命题的补考,或者需要重修。

  二、实践与反思

  英语学科的课程改革关键在实践。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着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从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我区主要做了如下的实践与探讨:

  1. 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我们坚持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教学管理,认真细致地跟进各校高一英语备课组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困难和困惑,并加以思考和研究,与上级教研部门以及专家们保持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并回归教学一线加以实践、反思、完善。

  鉴于新课程的要求和我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队伍的情况(高一年级的青年教师占的比例超过80%以上;第一次任教高中的教师的比例占44%以上;刚从示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有5人,占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的19%。),应该加大区教研室下校调研、听课评课,以及与教师对话和交流的频率和力度。

  过程监控方面由四部分构成:①常规教学的跟进与指导;②每一模块的过关检测(先期培训有关命题人员);③监测后的质量分析与反馈(收集各校的检测题和质量分析,了解全区的面上情况);④根据以上的调研形成教研员的教学建议并召开相关的会议。

  具体措施:

  1. 建立东山区高中英语新课改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2. 建立东山区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制度,包括有抽测和联合调研。

  3. 严格执行课程政策,严肃英语学科学分认定的程序和纪律。

  4. 提出东山区中学高中英语必修模块学分构成的建议和意见,包括:

  (1)形成性评价:目的着重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依据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标准中对6级目标不作单独描述,要求参照7级目标)。

  ①评价项目

  ②评价的方式

  (2)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

  (3)模块考试的组织

  (4)模块考试的命题建议

  (5)相关要求

  2. 加大“区本教研、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力度。

  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落实“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新课程理念,学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质量不断提高,老师们深入研讨、分析教材、教法。许多富有指导英语高考备考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严格把握教材中高考必考知识点的过关,而青年教师积极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探索,在集体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作课件,整合教辅资料,资源共享,课后反馈及时,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力求做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具体措施有:

  (1)每一必修模块全区集体备课(具体做法略)。

  (2)加促青年教师的成长,着重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讨课等,同时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标、课程观、学生观和教材、教法的深入思考、实践和反思。

  (3)区教研室中英科加强指导。在学期初段和中段分别召开会议,进行教材分析;提出区教研室在必修模块认定的形式和内容、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测试等多方面的具体建议,供各校在具体操作时参考使用。

  3.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致力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新的课程理念必须转化为教师个体的教学行为,并付诸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的操作上,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在下校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三种较普遍的现象:

  (1)英语教师往往习惯于“就教材论教材”,“就知识讲知识”,自觉不自觉地把知识与技能看作是单独的目标,而不是把知识与技能看作是融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三者不能分割。

  (2)部分英语教师还不能适应新的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教学需求,认为新的要求“难操作”。

  (3)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态度很认真,情感很投入,并且很着意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上讲台演示等活动,甚至课堂气氛也很热烈,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些教师的生本意识,但操作上却没有体现交流、体验,操练停留在机械层面上,缺乏高层次的学生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平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低。

  出现诸如此类教学行为不能与英语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偏差,究其原因,有教学观念的因素。新的课程观念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未能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落实在操作的层面上。但要深究“未能转化、落实”的原因,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能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们首先应该明确,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一名教师所需要实现的哪些转变,具备哪些专业素质;要在哪些方面付出努力。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努力,而这种努力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能始终保持“学习”与“思考”的良好状态。根据以上思考,区教研室中英科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内容包括:

  (1)选择并整合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势,根据英语教学中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

  (2)善于对教学行为策略进行选择和整合,优化每一节课的教学实施策略。

  (3)教学反思。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教学中进行的教学反思,固然极为重要,它能使教师逐步提高教学的规划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能使教师逐步提高教学过程的调控能力,形成教学机智,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后的反思,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可以涵盖前两个阶段的教学反思内容和功能。它以教学的结果为起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分析,使教学经验理论化,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与自我超越的意识。

  因此,我们大力倡导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工作,及时记录教学状态,写下自己的片思偶得,或是成功的体会,或是失败的遗憾,特别是及时录下从中得到的启迪和由此引发的教学设想。这些来自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和思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极为宝贵的财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的学习和思考中,才能清晰、客观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学行为转变,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交错反复的活动中,就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实现自我提高和超越。日积月累,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也就可以形成了。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师自我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在操作层面上的新思路,必须得以强化。

  4. 加强对英语课改方面的原始资料的归档,为实验的跟踪、总结和反思提供依据。

  三、特别关注的几个结合:

  1. 课改与科研相结合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面上教师已经经历了新课程的通识性培训。通识性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但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教师尽管对新课程能说出一些观点和新名词,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时仍然感到困惑或者不知所措。教师想要真正让新课程走进新课堂,需要实践的培训,而实践的培训又能进一步深化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并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因此,针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我们要求教师们积极开展新课程的行动研究,确定行动研究的专题,开展学习,反思、研究与交流活动。采取以研促教策略,以促进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一体化。在这一方面,区教科所应牵头参与,要求学校和科组要以课题为先导,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课题。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开发、边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科研课题在校本研训中的推动作用。基于这样的考量,从课改周期一开始,区教研室中英科就发放了理论学习的推介书目,供教师们在实践中参考使用,并发放2004年7月广州市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培训英语班关于高中英语课改教研课题指南,向老师们提供撰写论文或开展科研的题目和方向,包括有:

  (1) 课改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研究;

  (2)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

  (3) 分层次(走班教学)教学研究;

  (4)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和方法的研究;

  (5)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研究;

  (6) 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7)优化教学内容、取舍教材和资源利用的研究;

  (8) 不同教学模块或学段学习策略的研究;

  (9) 英语学科学生个性张扬与发展的研究;

  (10) 校本教研与年级备课组的完善研究;

  区教研室中英科要求各校高一年级备课组选好课题,提高研究实效。课题的选择(1)基于校情;(2)源于课堂;(3)考虑学生发展。要在备课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上报个人或集体的课题方向或论文题目,在适当时候进行阶段性的成果的交流。至今为止,我区各校高一年级的教师已撰写出10篇论文或正在撰写的论文和课题有7篇,题目包括有:《“任务、学习、评价、反思”高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报告》;《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校本探索》;《来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启示—-浅谈新教材(人教版)之我见》;《学习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中新课改单元评价初探》;《高中英语阅读课的任务设计个案》;《基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高中新课改的认识与实践》;和《高中课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渗透》等等。

  2. 课改与队伍建设相结合

  我区任教高一年级的教师大多是青年教师,平均年龄29.9岁。加强对高一教师深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开展和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1)成立教学沙龙,不定期的区级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示范、模仿、情景体验、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参与、分享、合作交流、任务驱动、形成共同的问题意识,问题探究、主题组合、自主学习、教师论坛等活动。

  (2)发挥教研室的指导和协调功能,由教研室作桥梁,把生源相近的学校分成对口学校,在校际交流方面扩大合作空间,如常规教学;把高一学年四个必修模块定下统一课题,分派到不同学校,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听课、评课;尽最大力量支持各校模块过关试题的命制、甚至联考,提供优质服务;信息交流;选修课的制定(目标、内容、教材、学分认定)和教师自身的准备等。

  到目前为止,全区高一英语教师面向全区、全校,全市,甚至来自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峰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回访组的专家等的公开课和专题研讨课共开出8节。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锻炼,东山区高一级的青年教师进步明显,团队精神好,真正体现出与课改共同成长。

  3. 课改与区本、校本教研相结合

  区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认为:教师的动力,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持续;教师的情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健康;教师的智能,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激活。当合作研究伴随解决教学问题成为教师的一种共同生活方式时,校本教研无疑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区本教研、校本教研的管理贵在三落实:1)组织落实;2)制度落实;3)督查落实。在区本、校本教研的策略上,我们采取了两种基本形式:1)营造学习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2)把握研究形式,探索实践的基本流程。在区本、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上,我们采取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模式;在开展区本、校本教研的基本流程上,我们是这样规划和实践的:

  (1)问题———学习———设计———反思;

  (2)发现问题———组织团队———学习准备———设计实施———总结反思;

  (3)从问题需要出发———学习反思,引出观念冲突———新观念指引下新设计———实施、观察———反思、修正。

  四、问题与挑战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倡导“自主性学习”的新课程改革带给中学教学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冲击,问题与挑战陆续“浮出水面”。

  1. 老师压力空前,心理准备不充分

  老师们表示,新课程要求教学要“活”起来,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更像一个节目主持人。为了能够更到位地指导和点拨学生,老师备课时就要多花时间和心思,不但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尽可能多的与课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文化材料,而且要对已掌握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整理。要把一堂课上得又生动又实用,至少要提前准备一星期。教材信息量大,在教学设计时需结合本校的校情和生情做出二次开发和取舍,但教师们疲于奔命,忙于各种各样与教学关系不大的会议和其他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教材和教法做研修,急切渴望给教师们减负。

  2. 教师培训迫在眉睫

  教学内容及模式的变革,给老师们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在第一线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老师都是接受应试教育的一代,过去文理分科的教学模式,令他们知识面相对较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他们不仅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必须尽快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中师生关系的调适。边教边学是目前的教学特点。自从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老师中间形成了一股学习热潮,课间互相求教的情景随时可见。主要的原因在于,老师的角色正从以往的讲授式向现在的引导式过渡。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点拨者,不但要知识面广,对各种信息的消化力强,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跨学科知识点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因而,教师培训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新挑战。我认为,教师的培训不能走短期突击培训的路子,对教师的培训要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明确,重视在课改的实践中反思,不断矫正教师的教学行为。

  3. 与课改相相关的配套改革不到位

  尽管新课程开展的轰轰烈烈,然而有一个问题却一直揪住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高考到底怎么考察新课程的教学?现有的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实际要求,而与新课标相配套的高考制度和方案尚未出台,很可能成为制约新课程发展的瓶颈。课标六级的要求比较宏观,但具体到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的把握教师们还心中无底,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教师们希望早点出台新课程2007年的高考考纲。今年学习新课程的高一学生将在2007年参加高考,但2007年的全省高考方案尚未出台。正是出于这种担心,个别实施了新课程教学的学校和教师,怕教学内容与日后出台的考试标准不相符,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走“老路子”,强调应试能力和技巧。

  4. 教学资源和设施准备不足

  如果多开几门选修课,教室就不够用了。这是一个正面临的新问题。新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其中学校获得了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及课程安排的自主权,很多课程都受到学生的欢迎。然而学校的场地有限,除了没有很多教室可供上选修课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频繁使用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设施也未能配备完善,学校之间没有达成资源上的共享,可以说,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的进展速度。

  五、结束语

  反思我区英语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我们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就是实践,因此课程改革就是问题解决。它要求所有人都直接面对自己所面临的问题,采用实践的逻辑,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尽自己所能,把这一方案付诸现实。在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当中,没问题是不正常的。因此,新课程需要每一个人都成为敢于负责、富有创新的问题解决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批判者;同时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在课程改革中一起获得新生。

【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08-03

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02-28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调研报告12-15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范文11-2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04-26

关于市场的调研报告04-07

关于企业的调研报告05-21

关于调研报告范文01-30

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02-27

关于电商的调研报告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