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20 06:21:5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联村联户调研报告范文

  联村联户是实现富民兴陇的一项重大决策。本文将介绍2016联村联户调研报告范文。

2016联村联户调研报告范文

  2016联村联户调研报告范文一: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按照省、市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灵台县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我本人联系独店镇姚李村,同时联系3户贫困户。通过近一段时间深入全面的走访了解,以及与乡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对独店镇姚李村发展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共同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姚李村全村7个社450户1640 口人,其中,贫困户41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2.6%;全村有劳动力926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40岁以上的劳动力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相对欠缺。全村有耕地4707 亩,苹果园面积525亩。姚李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经济发展落后,全村无实体经济,无集体经济收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1个山区社,立地条件差,群众吃水、行路困难。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缓慢,群众增收致富路子不宽。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对姚李村280户(占总户数的64%)群众进行入户调查摸底,对群众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从劳动力情况来看,调查的1131人中,16岁至60岁以上的劳动力为729人,占64.4%,且85%的长年外出务工,其中38%的农闲季节外出,长年在家的劳动力大部分为女性和接近60岁的老人。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调查的1131人中,文盲占到15.8%,大部分接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偏少,仅占8.1%,而且95%以上的为16岁以下的学生,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有一技之长且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众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群众从事以建筑、搬运为主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低。

  从农业种植业结构情况来看,2011年全村4707亩耕地,除2047亩退耕还林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80亩,其中小麦1830亩,玉米250亩;栽植苹果树525亩;种植油料、豆子、蔬菜等经济作物55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80.3%以上,果树面积仅占19.7%。户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亩,果园1.21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2亩。无论从农业种植业结构还是户均情况来看,群众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上,果园定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小,粮食作物经济贡献率低,仅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开支,群众仍然没有摆脱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束缚。

  从群众的收入构成情况来看,调查的280户1131人中,有171户289人依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占调查人数的25.5%;从事农业种植业的64户,且大部分以粮食作物为主,发展果树、经济作物的较少;从事养殖及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极小,群众的收入大多依靠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和国家强农惠农资金等转移性收入,且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农户仅占7.5%; 2-3万元的农户只能维持正常生产生活,家里没有积蓄;2万元以下的农户占到50%以上,家庭生活困难,入不敷出。

  从贫困原因来看,214户低收入家庭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7户,占7.9%;因缺少生产发展资金致贫的80户,占37.4%;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24户,占11.2%;因缺少耕地林地致贫的13户,占5.3%;因子女上学致贫的88户,占38.2%,这是部分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返贫的主要因素。

  姚李村群众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客观条件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不高、劳动力缺乏等主观方面造成的。归纳起来,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思想保守是最大的障碍。大多数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满足于自给自足,自主投资创业的主动性不高,有想法,没办法。姚李社孙建新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入不敷出,有发展

  养殖业的计划,但缺少资金、技术,只能等待观望,依靠政府扶持,不能想办法自主创业致富。以苹果产业发展来说,大部分农户习惯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予外出务工,群众对发展苹果产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技术欠缺,肥料投入不足,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造成苹果产业发展缓慢,增收后劲不足。在发展养殖业上,虽然大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敢闯敢干的意识,以零星的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二是知识匮乏是最大的矛盾。从入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劳动力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捕捉致富信息、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不足、意识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大部分群众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模式;一部分群众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不仅自己不愿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而且对子女职中、高职学习不重视、不支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浪费财力。对政府倡导的产业发展方面的培训,觉得自己没有发展产业的打算,有热情就参加,没热情就不参加,思想落伍,知识、技能匮乏,致富本领不强,造成事与愿违,收入增长缓慢。

  三是产业滞后是最大的难题。从入户摸底的情况来看,280户家庭中,发展苹果产业的仅有64户,规模面积达到5亩的12户,10亩以上的仅有3户;发展养殖业的仅有9户,且大部分为家庭养殖模式,没有形成产业化。加之,受技术、资金的影响和群众科技知识的制约,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增收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家庭每年至少有1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家庭主要劳力全部外出,参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劳力极少,大部分群众对发展农业、增加收入的信心不足,觉得发展农业费时费力,而且收入不高,种一亩小麦或玉米,除过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外,净收入仅为300元左右,遇到风调雨顺,也只能收入500元左右,造成群众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大。

  四是基础薄弱是最大的瓶颈。群众居住条件比较差,全村450多户1600多人,没有一处小康文明生态家园,30%的农户还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部分村社道路由于受当时村庄规划的影响,路面狭窄,小弯较多,特别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困难;目前有两个社变压器容量不大,承载力低,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果园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不强;村级卫生所设施配套不到位,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2016联村联户调研报告范文二: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双联行动是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最好平台,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好抓手。但面对静宁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实际,要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继续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一根本目的,突出务实创新,找准落实六大任务的着力重点,注重在吃透情况、破解难题、完善机制、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更加全面、更加均衡、更加有效地推动联村联户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双联行动不断推向深入。

  一、基本情况

  静宁县属全省5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2011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63元,有各类贫困户7.9万户33.4万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共安排省、市、县、乡四级162个单位联系215个贫困村(2个社区),5608名干部联系11467户贫困户。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双联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多级联动,上下结合,突出重点,真联实扶,各项工作行动快、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注重从思想上引,不断激发了群众思富求变的内生动力。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广大干部重点围绕五大类77项农村政策进村入户宣讲对谈,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县级主要领导分别在甘沟响河村、界石铺赵岔村、古城乡二堡村、李店镇蒲岔村等联系点,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辅导讲座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农办先后多次深入联系点原安乡原头村,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集中宣讲和干部进家入户“面对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林业局、农牧局、人社局、检察院等单位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不仅在所联系的李店镇蒲岔村、贾河乡王沟村、四河乡王岔村和新店乡小湾村开展政策、技术、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倾斜技术力量,在全县所有的贫困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对群众等靠要等方面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贫困村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致力在产业上扶,不断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深入生产一线,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苹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县农牧局充分发挥农口部门行业优势,按照“基地联农户,产业促富民”的帮扶思路,以苹果有机园建设为主攻目标,在联系帮扶的贾河乡王沟和剪岔两村,兴建有机苹果园和幼园套种示范两大基地,建成5000亩有机果园示范基地,3200亩新植果园及幼园间作套种小拱棚西瓜、疏菜、洋芋等作物,涉及18社576户2755人,贫困户282户,1234人,通过果园间作套种,改变当地农户蔬菜种植技术落后,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全村仅果一业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司桥乡牟沟村在双联行动中,结合村情实际,及时确定了牛、果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果园新植面积1300亩,累计达到2200亩,人均1.6亩;在小曲社和张河社建成养牛小区两处,新建暖棚40座,引进基础母牛60头,建成大中型青贮池14座全村牛饲养量达到520头;种植全膜玉米1800亩,人均产粮719公斤;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42.46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235.25元(种植业收入1038.45元,养牛收入196.8元),劳务收入805.76元,惠农政策收入483.45元。这些都充分说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助贫困村寻找发展思路、确定特色产业,进而寻找突破、迈开步子、加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切实从紧需处帮,有效破解了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全县以双联行动为契机,按照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十万头养牛大县、十万名劳务输转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做好贴息贷款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等配套性文件,其中大都侧重于对发展缓慢乡村的帮扶和引导。我们调研的响河村是去年全县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示范村,也是县委王书记和县委办的联系点,阳坡川社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大多数群众建房资金短缺,帮扶单位和联户的领导干部立即联系县信用联社,衔接危旧房改造农户贷款66户228万元,广大群众改造危旧房的积极性高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倍增。同时,县上认真落实政策,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群众贷款难这一突出问题,一是在财政部门建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落实妇女小额贷款,2012年共发放贷款规模1.03亿元,惠及2179户农户;三是严格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补助,已累计发放贷款数额7798万元;四是整合资源,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有力有效地破解了全县农村资金缺、贷款难等重大难题。同时,大部分联村单位积极协调,千方百计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帮助联系的村社、农户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如省审计厅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587万元,在帮联的原安乡姚河等6个村,建成姚河村至八原路口等5条道路硬化24公里,新建维修塘坝4座,争取到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荞岔村进行坡地改梯田工程改造2500亩,建成了姚河村民文化中心,帮助成立互助资金合作社6个,为姚河等6村各投入10万元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台并购置了相关环保设施;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筹资58万元建成八里镇郭罗村村民服务文化中心,砂化道路3.5公里。省烟草专卖局筹资100余万元,为联系的界石铺镇魏湾和祁岔两村建成大桥一座,实现了两村群众多年来的通路梦;在今年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又为该村无偿提供抗旱水车一辆,保证了当年新植果园的苗木成活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联系的司桥乡庙咀村新建养牛暖棚20座,鸡舍6座;砂化道路3.5公里,同时加强旱作技术推广、果园栽植等技术培训,使全村面貌大为改观,为此,该村退休教师邵国政编写了《联村联户联民心、治穷致富报党恩》的快板词,在当地广为传唱。2012年,各级联村单位自筹共落实帮扶资金2600万元,帮办各类实事816件,实施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特色产业开发等帮扶项目126项;今年,已开工建设各类农业项目45项,投入资金3800万元,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条件。

  (四)坚持在关键处干,进一步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广大干部坚持在关键农时、重要阶段联村入户,察民情、解难事,从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全县以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民情恳谈等“六项活动”为抓手,广大联户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进村子,到农户家里去,到田间地头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谋划脱贫之策,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共培训农民9.5万多人(次),梳理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3100余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60起,化解2117起,免费就诊和医疗咨询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捐款捐物共计12.6万元,广大联户干部在真心帮助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中得到锤炼、转变了工作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贫困地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为民’工作方式,不愁‘富不了民’”。

  (五)积极在效应上拓,带动了全县工作的整体推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五村联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手抓贫困村扶贫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注重联村抓产业、联户促增收,积极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年初确定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扎实推进,在工作中注重释放多方面的效应,“三农”工作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县新植果园8.7万亩,落实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40处,种植蔬菜11.7万亩、马铃薯38.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高效旱作农业技术76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2元,增长18.9%,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2.5万农村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5.6个百分点。今年,已完成新植果园10万亩,补植5万亩,果园春季修剪60多万亩;40个养殖小区已完成规划选址、技能培训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建设。38.5万亩洋芋种植已调备脱毒良种3500万公斤,将适时开播;建成蔬菜拱棚100座,全县完成瓜菜种植3.6万亩,春季农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力有效的推进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进位赶超势头强劲。

  双联行动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县推进扶贫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一年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深化认识,统筹推进“六项任务”和“八个全覆盖”的落实,实现党心与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受益。二是必须坚持务求实效的理念不变调,在理念上引导群众,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机制创新的方式不懈怠。坚持把单位联村的重点放在促进共享上,把突破口放在农村发展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把干部联户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上,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塑造新农民形象。四是必须坚持为民富民的劲头不松懈,把双联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富民上,大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既要找准贫困的原因和症结,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又要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帮扶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帮扶力量、规划制定、任务落实和典型推广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行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和帮扶成效的不断扩大。(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不够到位,虽然进行了对接,但只停留在认门认人、问数填表的较低层面,没有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没有开展有效的帮扶活动。从调研情况来看,个别单位认为双联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慰问了,户入了,任务基本完成了,对双联行动缺乏系统安排,指导推进不力。

  (二)规划制定不科学。部分单位没有经过实质调查研究,制定的规划计划缺乏深入思考,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千篇一律,没有长远打算和明确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没有围绕落实“六大任务”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没有算清增收账、拿出硬措施,对联系村、联系户脱贫致富缺少长远谋划,缺少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和具体项目支撑,缺少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帮扶力量不均衡。一些单位帮联力度强弱与村户贫困程度不对应,职能特点与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不对应,干部多少与帮联村的特困户多少不对应,在开展帮扶行动过程中,所能投入及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不尽相同,形成了帮扶力量的不均衡。有几十人包一个村的,使帮扶面达到总户数的80%,也有三五个人的小单位包一个村的,导致一些贫困村联系户占不到总户数的15%,对省市县三级没有联系到的村,乡镇兜底压力较大。如县直机关工委、资金中心、邮政局分别只有2名干部,石油公司仅有1名干部开展帮扶联系工作。

  (四)任务落实不全面。个别单位和干部对全面落实“六项任务”简单化、片面化,简单地将行动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单纯给钱给物给项目,在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方面关注的多,对政策宣讲、反映民意、强基固本等任务的落实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五)总结典型不深入。一些帮联单位没有组织得力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去发现、在农民群众的参与过程中去发掘、在生动的实践中去提炼落实六项任务、干部作风转变、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迹。如响河村新农村建设模式、李堡村李国忠能人带动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及时宣传推广,典型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联户干部和基层群众是双联行动的两个主体。双联行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认识。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全面领会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促进发展的能力,同时,支持联户干部在合适的农时季节同群众同吃同劳动,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经受基层历炼。二是进一步引导基层群众正确理解行动意图。通过教育引导,转变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群众提高改善发展条件、提高致富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依靠自己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二)在调查研究论证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规划制定不科学的问题。今年“双联”行动一项主要的任务是完善和制定“两规划一计划”,建议动员和督促各帮扶单位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行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开展新一轮调查研究,把握规律、推动工作,进一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分析贫困村、特困户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增强帮扶成效,真正以完善的规划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以具体的项目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帮扶力量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和外力援助的多种帮扶机制。我县农村贫困面大,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众多,现有的帮扶力量不均衡,需要倡议和引导全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团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按照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分配到帮扶力量薄弱的贫困村,进一步扩大行动覆盖面,使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同时,动员和鼓励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积极衔接争取省外单位和个体支持参与我县双联行动,争取更多的外力援助。建议通过参观学习武山县北顺村或会宁县钟岔村“双联”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近距离感受“双联”行动带来的显著成果。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图表式管理,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随进随退方式,适时调整帮扶联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对收入达到或超过扶贫标准的逐步减少扶持,将帮扶力量安排到返贫或应帮未帮的贫困对象上,做到扩大范围、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动态监管。

  (四)在务实创新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任务落实不全面的问题。把帮联的重点放在措施的落实上,重点围绕“八个全覆盖”,办好“五件实事”,各联村单位从各自实际出发,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从当前抓起,针对联系户要帮助解决的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家庭住房、生产生活等相关问题,办成几件群众认可的实事,解决几件群众关注的难事。二是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改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走出一条单位长期帮扶、助农稳定增收、群众长期受益的路子。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和情绪理顺工作,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道德素质,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四是修订完善双联行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年度重点任务的考核权重,在考核指标的制定,考核内容的设置,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充分体现全面性和科学性,做到六项任务相得益彰,整体推进,全面落实。

  (五)在总结提炼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典型推广不深入的问题。督促各单位各乡镇在联村联户方式创新、联村干部情系群众、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面貌变化明显、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等方面,善于发现、总结和及时推广典型,特别是要在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点上,组织力量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树立一批模范践行双联行动的干部代表,为推进联村联户联项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建议今年每个乡镇至少确定3个不同层面的典型,每个单位和部门至少确定1个典型,通过典型的培育,引导和推动贫困乡村发展,让典型成为温暖民心、增强信心的样板,成为转变作风、联户连心的样板,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样板,成为令人信服、可看可学的样板。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联村联户工作总结05-20

联村联户个人工作总结03-17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自查报告04-13

联户自查报告04-13

村委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0-22

联村工作总结03-03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1-06

调研的报告02-07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2-18

学校调研报告学校调研报告怎么写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