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14 15:16:2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

  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大家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

  参观完网师园的下午便紧接着步入了留园。留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在这留园的弯弯绕绕里确是让我看见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在现今的建筑里,我学到的便是交通应该具有便捷性和引导性,最失败的应该就是让人迷路了吧。但是在这苏州园林里,我想交通已经不再是交通了,它的目的已经不是要通往某个地方,它的意义就在于当下所处之地的所见所感。我想也是,古时的小姐们无法见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家里的园林做得直来直去,几步就走完了,那么她们岂不非常无聊。为了将这游览之路延长,园林除了弯弯绕绕的曲折,还会随时随地有停留稍歇之所。停留稍歇之地有四种类型。

  其一、是停留时间最长的类型,即在游览路线之外另辟的一块空间,可以是独立的亭、阁等建筑物。

  第二种、便是廊道的一种变形,像是高速上的紧急停车带一样。

  第三种、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种便是在交通的转弯部位延长其中一者,设置一些类似盲肠末端的尽头,这些尽头不会被经过,因而成为可以停留的地方。

  第四种、便是最最简单的直接在路边停留。因为廊道边上一般都设有石质或木质的椅子,既起围护之用也可稍作歇息。

  留园另一打动我的便是中这一光带。这或许可以归入上文网师园中提到的那类空隙中的最小的一种。狭长的走道形成的黑暗与狭长的空隙引入的光带的对比,下雨时在屋檐下还有垂下一层薄薄的雨帘,淅淅沥沥,行走于其间,虽难免会被雨水打湿,却又别有情趣,欲罢不能。

  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们逛的所有园子里最大的一个,因此整体布局显得的开门见山了。虽然古代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大门口建一个照壁来挡住煞气,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隐私,免得大门一开,别人就把自己家里给一览无余了。但是在门口放一座假山的还是第一次见。但是与其说这座假山是为了起代替照壁的作用,我倒宁愿相信,这座假山是因为有文化的主人家突发奇想跟工匠说自己想要一个开门见山的效果,然后工匠就率直在家门口直接放了座假山来得亲切可爱。

  在逛到小飞虹和小沧浪时,老师说,在园林里,没有两根线是严格平行的,都是非常随意的。而且在人的感知中是否严格平行,是否严格成直角之类的几何意义上的差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几乎无法被感知。所谓的正交只是为了如今工业社会的高效罢了。是的,过去的工匠既是设计者也是施工者,许多事情都是在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的,兴之所至,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如今,设计与施工成为了两个环节,两者之间的交接,便注定了设计的结果必须是明确且完善的。如果设计师在某个角度上模棱两可,便会导致施工者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在如今由于产业链的存在,大家的技能都过于明确,加之现实的浮躁与功利,各种责任与纠纷,施工者便成为了只会照着图纸做被明确要求的事了。以前的工匠是在真实的建造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而现今的我们则只是在1:100或1:200等缩小过的模型或电脑建模中调整。前者能够使设计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对景、风向之类的处理都会更加真实细腻,但是存在不够完善、考虑不周的问题(因为真实的建造难以推倒重来)。但是后者虽可反复琢磨,但虚拟与现实终究是差了那么一步。

  退思园

  在逛园林的时候,会有许多导游带团路过。便会经常听到一些有趣的介绍,导游说这块铺地叫做“五福捧寿”,五福即那五只蝙蝠。“留”字像桌子上放着两个酒杯,所以“人”因为喝醉,都歪了。但是留人不如留心,所以“人”又像是少了两点的“心”。还有拙政园里面长得像宝瓶一样的门洞,取“保平安"之意,这些无处不体现着古人的小情趣。这让我联想起建筑中的象征主义,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给予艺术造型某种象征意义,例如悉尼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厅。在进行建筑的专业学习之前,我一直以为建筑的评判在于其外观。我甚至一度希望,待我成为建筑师,要造一座类似某种动物的住宅,让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开始学习后,我渐渐觉得这种“像某种东西”抑或说是只注重于拗造型的想法是非常肤浅可笑的。但是在园林中,主人家在自己的宅子里,将自己的一些愿景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在一些小东西上是无伤大雅的。所以我想也不能完全否定这样一种象征的做法,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尺度,像是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就做地太过头了。

  留园另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经常会在某一不经意的地方开一个形状各异的门洞,里面或布置一块石头,或植入一些草木(,度上,人虽能够进入,却不会进入。应该是用于增加空间层次,寻求变化与乐趣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逛完四个园子之后,感觉确乎如此。这一次较为集中的园林游赏使我接触到了与如今大不相同的设计与建造模式,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得以从自身贫乏的小世界中觉醒。古今虽大不相同,各有优劣,但仍有可借鉴学习之处,获益匪浅。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支教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5-15

村委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0-22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1-06

调研报告[精选]06-20

调研报告05-19

调研的报告02-07

调研报告(经典)06-22

教育调研报告的个人教育调研报告04-07

学校调研报告学校调研报告怎么写10-29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2-18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苏州,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气质婉约,这是我未见它时便有的期待。是在许多城市高楼阔路的雷同反复之后,见到苏州的矮房、流水、白墙,并不抱太大希望的我确是被其与我期望的重合度给震惊了。第一次对一座城市这么有好感。因而,对于次日的园林之游便多了几分期待与信心。

  网师园

  我们首先去了网师园,坐个公交,进入一片居民区,走过一条窄巷,它就那么静静地出现在了眼前。就像一座普通的民居,不显山不露水,真真地应了那句“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网师园很小,因而当我们一百多号人涌入时,里面便显得分外局促,难以体会古时小姐一人在园中散步时所领略到的独特韵致。我们的到来倒像是一群凡俗之客对这一片静谧的鲁莽冲撞了。

  进入网师园,一回首我便注意到了这个场景,说实在的,我有点被它的精致复杂给震惊到。我觉得这显示的是古人的一种生活节奏。静下心来精雕细琢,并不深究其必要性,只是按照一种惯例,再适当加以挥地做下去。最终在他们手中诞生的是一件工艺品。而我学习了两年建筑,学习的则是对于空间的一些处理,角度较为宽大。也许我会觉得古人的这种做法充满了匠气,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该学着将目光放在细部上,静心地去琢磨一件小事,将其做到极致。即使结果是无意义的,但至少耐心是可贵的。网师园震撼我的另一个场景便是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让人眼前一亮,给我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至是一种神圣。在园中逛逛,会发现多处这样的明暗对比,特意在屋顶与墙或者屋顶与屋顶的交接处留出一小片天空,将一束光引入。在这极小的天空下相应地还会种上植物。我觉得这是一小片土地的引入。有天有地,合起来便是一个微缩的世界。但是在有些地方,工匠们在交接处留出的天空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营造的便不再是一种明暗的对比了,而更多的有一种景观的意味,就好像一个自带天光的放大版的盆景。相对于前者,这一种类型的透气性更强,且更加舒展。照此推断,交接处再扩大一个等级,便成了大家可以进入、观赏、驻足的喜闻乐见的院子了。

  留园

  参观完网师园的下午便紧接着步入了留园。留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迷路了。在这留园的弯弯绕绕里确是让我看见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在现今的建筑里,我学到的便是交通应该具有便捷性和引导性,最失败的应该就是让人迷路了吧。但是在这苏州园林里,我想交通已经不再是交通了,它的目的已经不是要通往某个地方,它的意义就在于当下所处之地的所见所感。我想也是,古时的小姐们无法见到外面的世界,如果家里的园林做得直来直去,几步就走完了,那么她们岂不非常无聊。为了将这游览之路延长,园林除了弯弯绕绕的曲折,还会随时随地有停留稍歇之所。停留稍歇之地有四种类型。

  其一、是停留时间最长的类型,即在游览路线之外另辟的一块空间,可以是独立的亭、阁等建筑物。

  第二种、便是廊道的一种变形,像是高速上的紧急停车带一样。

  第三种、也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种便是在交通的转弯部位延长其中一者,设置一些类似盲肠末端的尽头,这些尽头不会被经过,因而成为可以停留的地方。

  第四种、便是最最简单的直接在路边停留。因为廊道边上一般都设有石质或木质的椅子,既起围护之用也可稍作歇息。

  留园另一打动我的便是中这一光带。这或许可以归入上文网师园中提到的那类空隙中的最小的一种。狭长的走道形成的黑暗与狭长的空隙引入的光带的对比,下雨时在屋檐下还有垂下一层薄薄的雨帘,淅淅沥沥,行走于其间,虽难免会被雨水打湿,却又别有情趣,欲罢不能。

  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们逛的所有园子里最大的一个,因此整体布局显得的开门见山了。虽然古代大户人家一般都会在大门口建一个照壁来挡住煞气,同时也能保证一定的隐私,免得大门一开,别人就把自己家里给一览无余了。但是在门口放一座假山的还是第一次见。但是与其说这座假山是为了起代替照壁的作用,我倒宁愿相信,这座假山是因为有文化的主人家突发奇想跟工匠说自己想要一个开门见山的效果,然后工匠就率直在家门口直接放了座假山来得亲切可爱。

  在逛到小飞虹和小沧浪时,老师说,在园林里,没有两根线是严格平行的,都是非常随意的。而且在人的感知中是否严格平行,是否严格成直角之类的几何意义上的差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几乎无法被感知。所谓的正交只是为了如今工业社会的高效罢了。是的,过去的工匠既是设计者也是施工者,许多事情都是在施工时根据具体情况临时决定的,兴之所至,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如今,设计与施工成为了两个环节,两者之间的交接,便注定了设计的结果必须是明确且完善的。如果设计师在某个角度上模棱两可,便会导致施工者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在如今由于产业链的存在,大家的技能都过于明确,加之现实的浮躁与功利,各种责任与纠纷,施工者便成为了只会照着图纸做被明确要求的事了。以前的工匠是在真实的建造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而现今的我们则只是在1:100或1:200等缩小过的模型或电脑建模中调整。前者能够使设计具有更好的感官体验,对景、风向之类的处理都会更加真实细腻,但是存在不够完善、考虑不周的问题(因为真实的建造难以推倒重来)。但是后者虽可反复琢磨,但虚拟与现实终究是差了那么一步。

  退思园

  在逛园林的时候,会有许多导游带团路过。便会经常听到一些有趣的介绍,导游说这块铺地叫做“五福捧寿”,五福即那五只蝙蝠。“留”字像桌子上放着两个酒杯,所以“人”因为喝醉,都歪了。但是留人不如留心,所以“人”又像是少了两点的“心”。还有拙政园里面长得像宝瓶一样的门洞,取“保平安"之意,这些无处不体现着古人的小情趣。这让我联想起建筑中的象征主义,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给予艺术造型某种象征意义,例如悉尼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厅。在进行建筑的专业学习之前,我一直以为建筑的评判在于其外观。我甚至一度希望,待我成为建筑师,要造一座类似某种动物的住宅,让生活充满乐趣。但是开始学习后,我渐渐觉得这种“像某种东西”抑或说是只注重于拗造型的想法是非常肤浅可笑的。但是在园林中,主人家在自己的宅子里,将自己的一些愿景通过一些手段表现在一些小东西上是无伤大雅的。所以我想也不能完全否定这样一种象征的做法,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尺度,像是河北的天子大酒店就做地太过头了。

  留园另一有趣的地方便是它经常会在某一不经意的地方开一个形状各异的门洞,里面或布置一块石头,或植入一些草木(,度上,人虽能够进入,却不会进入。应该是用于增加空间层次,寻求变化与乐趣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逛完四个园子之后,感觉确乎如此。这一次较为集中的园林游赏使我接触到了与如今大不相同的设计与建造模式,像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我得以从自身贫乏的小世界中觉醒。古今虽大不相同,各有优劣,但仍有可借鉴学习之处,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