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5篇(必备)
在现在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从能够吃饱,吃好,并开始要求吃得安全,吃得健康,食品卫生和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作了一次调查,从目前掌握的食品安全情况来看,我市食品安全状况不令人满意,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几点治理对策。
一、我市食品产业现状
(一)食品监管网点多。监管面涉及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业和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监管面广量大。
1、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我市近年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实施农产品“358绿色行动”为抓手,以规模化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质量认证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初级农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现有省级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产地面积13。8万亩;放心菜示范基地4930亩,城市蔬菜基地12206亩;海水养殖3196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107公顷。
2、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全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90家,16家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逐步得到规范,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已建立生猪定点屠宰场10个,其中(半)机械化屠宰场6个,全市定点屠宰率达到95%,基本满足全市人民“放心肉”的需求。
3、食品流通及消费情况。全市共有食品经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5560户,在全省“万村放心店”建设中,已有730家农村小商店被授予首批“示范放心店”;现有农贸市场52个、副食品市场2个;饮食业1336家,集体食堂123家,食品从业人员5856人。20xx年餐饮业监督合格率90。35%,体检合格率达98。34%(该指标不包括无证摊贩从业人员数),餐具消毒合格率为50。35%。总体呈现出食品经营网点多,流动摊点多,质量意识差的现状。
二、当前食品安全所存在问题
(一)食品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市食品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养殖业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且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农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规模偏小,管理和技术水平都较低下。这些因素造成食品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客观上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二)食品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市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农、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我市现有工商部门设立的菜场检测点12个,每点每天平均检测七八个批次,仅占市场食品数量极低的比率,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市场真实情况,且该部门检测结果不具法律效力,可以出具法律依据的疾控中心又不参与到市场检测。虽然从事食品安全检测职能的机构有:卫生部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部门的畜牧兽医站、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所,但实际上仅卫生部门能作部分食品的常规检验,如农药残留、瘦肉精、蛋白质含量等检测工作,且未能形成完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三)食品消费环节的问题仍很突出。一是学校周边的食品卫生安全较为突出。学校周围的小吃店、副食品商店等,经营质量差,进货渠道混乱,特别是“马路作坊”、露天加工的,卫生条件更是不堪入目;有的学校食堂管理混乱,给学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状况不能令人满意。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工作比较复杂,是否存在食品加工者擅自添加或多加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杂掺假的现象很难发现;三是食品包装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大量回收废旧物品制成的食品包装容器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其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可忽视,如方便袋、快餐盒、一次性口杯等。四是餐饮业和集体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特别是工地食堂流动性很大,使监管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凸显。
(四)食品监管职能部门分散,食品监管力量薄弱。从目前监管职能来看,虽然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食品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农业、贸粮、公安、教育等10多个部门,但重复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如食品经营环节,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都分头在管,大大影响食品监管效率的充分发挥,造成有效监管资源的浪费。同时我市专门从事食品监管人员严重不足,且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与全面完成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要求还有差距。
(五)食品安全协调工作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无执法主体资格。国务院赋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的查处”,但法律法规没有直接赋予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利,使监督协调流于形式,缺乏力度。二是法律法规不配套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还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一部完整全面的食品安全法规来规范,造成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是经费缺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成立后,虽然增加人员编制,但相应的经费没有投入,形成组织协调难、综合监督难、组织活动难、收集信息难的尴尬局面;相关职能部门检测经费严重不足。
三、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监管链条长、难度大。通过各职能部门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上述诸多不足,纵观这些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够。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在我市起步比较晚,旧的监管体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呈现条块分割现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更是各自为阵。一是宣传范围不广,仅局限在“3。15”、节日等大型宣传活动上发送宣传资料、张贴一些宣传标语等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咨询台、宣传车、发放科普资料等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广泛系统的普遍宣传。导致部分消费者“不分食品坏和好,只管自己肚子饱”,有卖则买,能吃则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能力。二是未能形成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渠道。有的部门仅凭某种食品几个批次的抽样检验结果或凭感观判断得出目前市场某种食品的合格率、不合格率,这不仅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公众的导向作用,反而使老百姓无所适从和深感忧虑。
(二)食品经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方式出现多样化,有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了谋求生活出路,纷纷走上街头,从事各种各样的食品经营活动,形成一支条件简陋、从业人员复杂的食品经营“游击大军”,他们常常是夜出昼归,无固定摊位,无证照经营,成为管理中的“老大难、钉子户”。
3、食品经营人员守法意识较差。食品经营潜在的利润空间,使一部分无业人员挤身于这一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行业。这些人员低文化,低素质,法律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钻法律空子,忽视食品安全和卫生的管理。
四、对策
为使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一)强化领导责任。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方针是:“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食品综合监管合力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是突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每季度或半年应召开一次联席会,任务明确,情况清楚。二是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使各地、各部门感到肩上有责任,心中有目标、工作有思路。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职能部门责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检查。
(二)保证经费投入。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就是经费不足,市财政应将食品种植、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监管所需经费列入预算予以保证。包括保证食品安全源头治理经费,以强化农业投入品和食品加工环节的综合监管;保证食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经费,实施食品流通环节全程监控;保证食品综合监管经费,加强食品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三)理顺部门职责。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和责权一致原则,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统一信息发布。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加大企业失信惩戒力度,综合抓好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建设等。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分析整理,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形成统一审核、权威发布的格局,从而改变部门分头发布,消费者无所适从的局面。
(五)加强队伍建设。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是基础和重点,只有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整合执法资源,成立由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联合执法的检测中心,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食品安全监督格局,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
(六)加大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一是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针对全市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二是由政府组织有关执法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各自的范围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活动,如在“3。15”、春节、元旦、“五一”、“十一”前后,进行联合宣传、联合检查、联合打击,形成强大攻势,进行专项整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镇、街道和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打造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2
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我国食品领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解我们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看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小组展开了关于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
组长:
xx
成员:
xxx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现况的认识。
方法:
自行编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第一师范学院小教大专部10个班,共53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05份。研究对象中用于食品的月支出100元以下的占0.5%,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占36.7%,500—1000元的占5.9%,1000元以上的占0.6%。在是否买到过不安全的食品中有60.9%有过买过,但很少。有32.3%的同学经常购买,仅仅只有6.9%从来没有购买过,在一年以来,您本人或家人是否有因食品问题而致病或致伤的经历?有32.8%的有过这样的经验,67.2%的没有这样的经验。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同学们担心的主要问题中,同学们最担心的为非食用油(如地沟油、泔水油、垃圾肉油)流入餐桌和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这两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5.9%的人喜欢到当地大型的正规超市及商店购买食品,有30.7%的人喜欢到学校的商店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有27.1%的人喜欢到食堂购买食品,有9.4%的人喜欢到流动商摊购买食品,还有6.9%的人选择了其他。针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形式,有24.7%的人认为有问题存在,但尚在控制范围之内,有6.3%的人认为没有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有45.9%的人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呈恶化趋势,需加强治理,还有23.1%的人选择了不清楚。为了搞好食品安全,大部分人认为严格检验检疫、普及科普消费知识以及诚信经营是很重要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加大处罚、行业自律以及曝光典型事件也很重要。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有9.4%的人认为到位,有25.8%的人选择了一般,有64.8%的人认为做的不到位。认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要由生产加工厂家负责的人数占61.2%,认为由中间商负责的人数占3.3%,认为由物流及配送企业负责的占2.7%,认为由批发及零售市场负责的占8.7%,认为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的占34.1%。对于目前食品安全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是管理体制的占38.3%,认为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占40.6%,认为是处罚力度的占20.1%。最后,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同学们普遍认为生厂商要提高自身素质,不要赚黑心钱,同时希望国家能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论: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法》的认识和了解不够。
在食品安全知识、购买食品情况和就餐情况得分低,反映其食品安全现况较差。
就餐地点主要为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和周围环境总体食品卫生评价一般。
主要以方便快捷和口味选择就餐地点。
建议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及相关知识教育;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学校食堂应在饮食营养、食品安全和口味三方面并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馆和街边小摊的卫生管理及对饮食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以确保大学生饮食安全。
建议:
1 、不要吃街头小吃,注意卫生。
2、少吃学校附近小店里卖的零食。
3、少吃没有绿色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质量安全标志、产房地址的食品。
4、少吃油炸类食品,比如:薯片,薯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麦当劳”等。
5、不吃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型店铺里销售的“垃圾食品”。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3
为全面掌握当前全县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情况,永善县教育局、工商局、食药局等部门抽人组成了两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大兴、黄华、务基、桧溪、细沙、溪洛渡共6乡镇的学校,对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组工作情况
调研组对各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学校落实校长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情况,以及组织机构、制度建立、食堂管理、食品采购、安全工作、应急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乡镇对工作情况的介绍,分别深入中学、中心校,抽查了8个村级小学,检查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现场操作,查阅相关档案资料,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
二、乡镇、学校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自全县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启动以来,特别是4月20日全县学生营养餐现场会后,所抽查的务基等6乡镇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一)责任落实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分别成立了以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各乡镇中、小学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校长亲自抓,一名副校长具体抓,落实了具体工作管理人员,任务落实,责任明确,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宣传发动到位。各乡镇通过召开乡(镇)、村、组干部会议,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学生及学生家长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贯彻学习了学校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氛围良好。
(三)工作措施到位。为全面推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务基、黄华等乡镇党委政府及中小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拟订了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作管理制度》、《营养餐工程资金管理与使用制度》、《营养餐留样制度》、《食品采购制度》《食品进货查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办法,为实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6乡镇自黄华现场会后,认真开展了自查整改工作,所有中小学均采取食堂供餐,停止向学生提供成品类食品,提高了食品安全保障。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乡镇各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监督检查、指导不到位。虽然乡镇人民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签订了责任书,但各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仍然不够,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痕迹资料不齐全,档案管理滞后。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的档案相对规范,但各村级小学基本没有建立档案,各种资料散乱混放;各学校基本都没有食品安全负责人对食堂的日常监督检查记录。学生营养餐与“一补”两项资金整合后,一些乡镇或村没有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或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程序,没有相关痕迹资料。
(三)食堂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村级小学仍然存在食品原料、作料采购未索证索票,进货、出货验收记录不完整(无生产日期及有效期等),部分学校仍未建立进货验收台账;餐具消毒无记录,食品留样不规范(标签无具体时间、菜名)、无记录;对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从业人员衣帽,有的配备了没有穿戴,食堂、个人卫生较差,个别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体检;多数学校未办理食堂餐饮经营许可证或到食药局备案。
(四)学校饮用水困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学校缺水,比如大兴镇的梨园小学、锅巴小学,核桃小学,溪洛渡望城小学等,有的学校有水但是存在水质安全问题。
(五)部分学校购买蔬菜困难,食谱单一,比如有的学校蔬菜以洋芋酸菜为主,洋芋长时间放置长芽,存在安全隐患。
(六)学校资金困难,食堂硬件设施简陋薄弱,大部分学校食堂都是改建的简易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堂紧邻厕所、垃圾堆、污水沟),如溪洛渡望城小学食堂属平房,没有抽油烟机和换气设备,工作人员无法承受刺鼻而令人窒息的气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务院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必将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
(二)加大食堂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排除简易食堂安全隐患。加强食堂设备配置,保障工作需要。
(三)高度重视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工作。乡镇、各相关站所及学校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形成合力,确保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各级领导、各站所工作人员到各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同时,大力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常见病预防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注重档案资料及痕迹管理。要按相关要求建立规范的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档案资料,食品安全负责人对学校食堂要认真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并做好学校食堂日常巡查记录,对供货方的相关合法证件、产品质量检测报告、采购食品登记、票据、食品“进货”台账、食堂“出货”登记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应落实专人管理,规范存档。
(五)各级学校要实时动态掌握从业人员(包括健康体检)情况,做好统计,及时上报各乡镇政府和县营养办、食药局,从业人员调整后,必须进行体检和从业知识培训。
(六)开展学生过敏体质情况调查,县卫生局要及时组织对学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七)各级学校提前三天上报下周学生食堂菜谱及需采购数量和金额,由县营养办审核、把关,批准后方可实施。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4
品流通环节是消费者接触食品的第一道主要环节,同时也是牵涉消费者数量最大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至关重要。温县工商局围绕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实现食品安全长效监管,近期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县共有涉及食品经营的单位和业户445家。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个体食品店(含部分经营副食的百货店)375家,有限公司1家,超市(商场)5家;“食品放心示范店”93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126家,食品统一配送率70—80%;无照经营70家。
这些经营单位是全县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主体,直接为百姓提供食品来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监督、管理好这些经营单位,就管好了全县人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就为百姓创造了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有效促进了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目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基本令人放心,经营单位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不合格食品退货制度、购销台帐制度有效落实,食品安全基本实现了无缝隙监管。而在农村食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水平仍有待提高。
今年我局组织了10余次食品类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取缔无照食品经营户67户,查处各类食品案件27起,其中无证经营业户84%在农村,食品案件90%发生在农村。检查结果显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较城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县设立12315消费者投诉站(点)547个,在全县各行政村聘请一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262名,制定了义务监督员制度,定期召开座谈会,集中听取他们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达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改进食品安全工作的目的。农村是食品流通环节安全问题的多发地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是需要着力破解的难点。虽然县政府每年均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且在食品监管方面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二是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四是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五是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六是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二是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
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
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三是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二、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虽然我单位基层执法人员均为国家公务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三)强化食品源头监管。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四)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五)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5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对外贸易的发达和交通通信的便利,食品的方式层出不穷多种多样。但与之同时,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层出不穷。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仍然难以杜绝;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等。目前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食品安全是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健康发展、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xx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xx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xx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xx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xx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
1、20xx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人民不敢任意买吃买喝,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自20xx年“三鹿事件”发生后,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把食品安全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xx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xx年2月,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确保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责任分工和统一协调。20xx年4月,“20xx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论坛上明确提出中国将把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xx年8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建立了我国首家食品安全的全国性法治研究机构。这些都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同时谁该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进而在面对食品安全的严重威胁,政府、社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我认为首先,监管力量薄弱、尴尬;政府制约乏力,企业道德缺失是最主要原因。我国目前企业大多小、散、乱。而且其并不仅仅存在于农业领域,中国的食品工业的现状也是企业分散、技术薄弱、装备落后;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跨地区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整合的食品龙头企业,食品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造成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认识相对较弱。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是市场竞争加剧,为了生存,降低直接的生产经营成本,在利益的驱动下,非常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各种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
其次,多头管理难成合力。多方调查研究机构都各行其事,很少在一件事情上的行动上达成一致。政府,质检局,公安局各方进行介入,管理虽多但是并不到位。并且多少存在一些受贿放水现象,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在我国,科研落后,认识不足是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拿转基因食品来说,在国外已经明令禁止食用转基因食品,因为转基因食品变数太大,并不能确定能给人体造成多大损害。但是在我国转基因食品却市场广阔,对于一些食品的认识不足也是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整个社会各方面整合程度低、社会文化失调、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消逝的综合结果,任何单个个人、团体无法负全责;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创新、文化进步、思想教育学习三方面下手,系统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制度方面: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逐步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当前食品安全执法主体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执法监督体系尚未完全理顺,职责分工不明;二是各部门在食品安全体制建设,检验、监测体系建设,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中,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从管理源头做起,尽早成立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机构专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组织、协调、管理与食品安全有关各部门的工作,逐步建立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实施科学的协调一致的监测、监控、执法、科研、教育计划,就可以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和进出口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从科学文化方面,我们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全社会进行公示。不仅使执法部门之间标准一致,信息共享,执法有章可循,而且增强全社会公民的防范监督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部门检测机构的作用,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核,逐步面向社会,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实现检测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从而保证上市销售食品的卫生质量符合健康标准的要求。
从思想教育方面,食品安全危机背后是信任危机,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自律对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流通企业行业信用标准,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监管信用档案,强化食品加工企业、食品市场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实施上市销售食品安全责任制,推动食品市场建立经营者和商品“黑名单”、“黄牌警告”制度。制定和完善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和诚信教育,督促企业提高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守法经营的自觉性,从而建立健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更好地对消费者负责。
最后,加大思想宣传教育。大力促进一些食品卫生安全的普及知识。不让人们对于所食物一问三不知。要让人吃得有底,吃得有数。但是,不论市场如何发挥,企业如何调整,最关键的解决方式依旧在于政府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即政府监管者的问责。因此,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强化对监管者的问责。在中国目前的治理结构中,行政权占据主导地位,这既是我们的优势,也是一些问题的根源所在。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又尽可能地避免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治理问题,就必须要严格执行对监管者的问责,这是整个食品监管体系的牛鼻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监管问题。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一、强化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法律制订得再多再细,如果不严格执行也是不行的。要想从根本上遏制造假行为,就必须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让造假的成本远大于造假的收益,进而使造假者望而却步。但是,要想惩戒违法者,首先必须得能找到违法者,这就要求进货渠道以及生产商都必须有明确,之所以食品安全时间屡屡发生,我觉得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些危害食品安全的物品是从哪儿来的,怎么来的,只知道事后去解决问题,我觉得肯定不如事先预防问题,这就犹如治水一样,堵而不疏是不可行的,哪里出现问题就扑灭哪里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真正的治本的方法就是明确生产商和进货渠道。在国外,基本上每一件商品都会有一个标签,通过对标签的查询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货物来自哪儿,是谁生产的,是谁加工的,是谁运送的,这样一来,就算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很快的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严厉的惩治力度,很少或者说没有人敢于在这方面耍小聪明,犯大错误,因为他们知道不可能说出了问题找不到他们头上,一个小小的标签就能很好的起到警示的作用。
反观我国,对于这方面的投入和重视就远远不足了,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在某些监管方面的经验还不成熟,但是,食品安全无小事,这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如果能对没意见商品都能实现实时追踪,都能反查到生产商,加工商等等,一旦出问题,立刻追究责任,从源头抓起,辅以严厉的惩戒措施,我相信,这样一来,必然能极大的震慑造假商贩,因为在这种体系之下,不存在什么黑暗的角落,一切的阴暗面都荡然无存,没有了生存空间,造假商贩自然不可能再存在,到时食品安全肯定会得到极大地改善。
二、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这个第三方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广大消费者,但由于消费者过于分散,所以独立的媒体监督往往就成为消费者的最佳代理人。尤其是网络媒体,具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舆论压力大等特点,实际上近年来多起食品安全事件的舆论监督主力都是网络媒体。
三、我们必须要能给广大的消费群体一个方便快捷的反映问题的渠道,食品安全的案件大多还是发生在我们普通的百姓之间,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对谁说这件事,而谁又能对我们负责,为我们问责,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在当前,我们遇到了问题能向谁说呢?消费者协会?报纸?媒体?还是什么别的?我觉得用处都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就拿消费者协会来说,因为它所拥有的权利不大,导致尽管我们反映了问题,但是协会并不能为我们解决问题,只能说我们会处理,但是一般就没有了下文,这样,我们就需要一个手握权利,能清楚地听到百姓的呼声和问题,并能快速的解决问题的机构,这样一来,群众能及时的反映问题,政府也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而不是只有等到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时候才会发现早已存在的,但是无人问津的问题了,所以,这样的一个机构在时下也是一个很有必要建立的机构。最后,综合上述,我认为要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三、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四、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五、建立完善,快捷的饰品追踪体系
六、创建一个能及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机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不断的进步,开拓,我们也可喜的发现食品安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民众开始重视,政府开始重视,企业也开始重视,还是那句话,人命关天,不可儿戏,因此,无论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投以多大的重视都是不为过的,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下,每一个人都能放心的食用自己在随便一个地方买到的食物而不用去想这安不安全,电视上关于食品安全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一个孩子都能喝着放心的奶粉茁壮成长,这也是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的希冀和梦想。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及其实施条例,全面了解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我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我站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现状调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保证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现将我站调研食品企业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食品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企业数量上看,我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户14家,目前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家,证(卫生许可证)照(营业执照)齐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家。从产业结构上看,目前我镇生产加工种类所涉及到的有:桶(瓶)装饮用水、面粉制品、果冻、食用油等,小作坊是糕点加工和酱油生产。从产品知名度上看,我镇除了思思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皇子米线”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以外,其他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销售渠道窄,营销网络小,对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较低。以上反映出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种类少,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一)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以上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出,我镇食品生产企业。
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差。我镇的14家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小企业占的比重较大。这些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不强,加之小企业的基础设施、厂房、生产工艺落后。不少企业负责人片面追求利润,随意生产,产品质量管理薄弱,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低下,控制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有所欠缺,但产品销售方向主要是批发市场,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企业食品生产条件差。卫生状况较差、车间堆放杂物或废弃物、工人上岗不着工作服、不按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晰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个问题主要存在于小企业和夫妻小作坊,例如穗兴糕点加工店,属于夫妻小作坊,其生产条件差,主要原因是企业负责人不注重管理,加之从业人员流动快,企业的自身教育意识缺乏,管理力度小。
3、企业食品产品检验能力不足。产品出厂检验水平不足,主要是一些企业检验人员素质低,不能熟练从事检验工作,企业只注重数量、注重效益,不愿在产品检验上过多投入,直接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提高。
(二)实行措施。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认真剖析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调查摸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从健全企业档案,掌握企业产品质量动态入手,认真调查了解,切实督促企业把好从进货验收、配料生产、储存检验、出厂销售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针对生产意识差的'部分企业,要求强化企业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管理和生产技能,提高负责人守法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深入巡查了解,加大监管整治力度。针对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现状,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依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要求,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确保持续获证的条件。与之同时,对我镇14间食品企业划分巡查等级,规模小、工艺落后、生产管理环节薄弱的企业,相应增加巡查次数,加强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发送整改通知,限令整治,致力提高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3、形成强大合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密切关系,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站、工商局谢岗分局、综合执法局谢岗分局等部门,集中执法力量,在个各管理辖区建立健全和完善食品生产监管网络,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打击、早控制,同时,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提早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质监站
20xx年11月30日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7
小学生食品卫生教育:
1.不要随便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冰棍,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膨化食品、豆腐脑、熟肉、羊肉串、麻辣等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随便乱喝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3.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手洗干净。
4.不要乱吃零食,要时刻保持口腔卫生,这样才能长出坚硬、整齐、洁白的牙齿。
5.在购买食品时应认真看清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6.家里的餐具经常消毒,厨房要避风,防止发霉。
7.不要偷吃果园的水果,可能有喷洒的农药,以免中毒。
小学生食品安全调研报告
近年以来,商务部会同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等十二部门联合实施了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为全面掌握实施情况,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3号)精神,商务部组织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主要成效:
(1)上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好转。
据有关部门监测,我国食品内在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改观,食品卫生平均合格率20xx年为88.6%,20xx年为89.5%,20xx为90.45%,20xx年预计为92%左右,呈逐年上升态势。20xx年37个城市第五次监测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3%,比20xx年提高30.5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9.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1.9个百分点学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20xx年4月份,16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检出率仅为1.2%,在20xx年大幅下降基础上又下降了1.4个百分点。5城市水产品氯霉素残留检测均为0。
(2)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得到加强。
目前,全国年销售2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市场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得到实施。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
调研发现,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工作报告。20xx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4)食品流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观。
经调研,目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占38.56%,其中上海高达52.4%;27.9%配备了速测仪,10.59%配备了色谱仪,3.6%购置了检测车;43%配备了污物处理设备,其中,12.92%拥有垃圾分类处理设备,9.53%设立封闭式垃圾楼,8.9%配备污水处理设施;24.79%建立了配送中心。连锁超市中,大多数已把食品冷藏柜作为营业设施中的基本配置,辽宁、福州、青岛、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地城市在肉类食品市场上配备冷柜的超过60%,部分企业也配备了简易的检测设备;被调查的超市全都对垃圾污物进行分类,集中处理;90%以上的连锁零售企业建有配送中心,截止20xx年6月末,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已达2845个。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8
食品是民生之本。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近年来全国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令人怵目惊心,一次又一次冲击着国人脆弱的神经。为了全面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献智出力,八月中旬至九月底,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集中调研和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由副主席李克欣、邓方安带队,到我市部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交易市场和餐饮服务单位,对全市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56户,产品涉及27类31个品种,其中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404户;食品经营户9544户;各类餐饮单位8200余户。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制度规范,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抓好日常监管,深入开展整治打击,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渐趋规范,群众反映强烈的蔬菜、肉、粮、水果、奶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未发生过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在近年来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的综合评价中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市政府始终将食品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力量,由市长担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主任,26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落实了食安委日常办公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成立了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调整并明确了各监管部门职责任务,完善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规范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制。各县区也先后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协调和日常办公机构,充实了力量。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上下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2、建章立制,规范监管。市上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线索举报人奖励制度》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制度规章。按照“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各部门、各县区结合各自职能及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规章,为规范监管奠定了基础。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市县区监管部门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开办各类培训班,加强对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发放宣传册、制度上墙、送法上门,不断加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日、法制宣传日、科技之春等平台和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社会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市共举办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类培训班30余期,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培训和宣传对象达3万多人次。
4、日常监管,各司其职。药监部门切实承担市食安委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认真履行综合协调监管职能,及时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和督查协调。今年接管餐饮服务业监管工作后,尽力克服人员不足、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等困难,组织开展了对重点食品、特色食品、生产经营餐饮等重点区域的各种治理活动,确保了监管工作不断、不散、不乱;农业、水利等部门相继开展了种养业产品和农资打假等行动,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农产品食用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等配套保障制度,保证了源头产品质量安全;商务、经贸等部门不断强化肉类市场监管,规范生猪屠宰秩序,让市民吃上“放心肉”;质监部门严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在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监督抽查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委托检验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扩大了监管覆盖面;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推行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者自律、驻场监管、“星级信用”评定管理等制度,开展了“两创建”活动,建立食品安全联合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流通领域监管效能。各县区也做了大量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工作,如汉台区为“菜篮子”设立安全网,南郑县推出“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创建”等,保证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落实。
5、专项整治,消除隐患。监管部门密切配合,联合行动,抓住食品行业重点品种、热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学生营养餐和问题乳粉清缴,地沟油、瘦肉精、辣椒及其制品等一系列整治,查处了一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检查整治农药饲料经营户1100户次、兽药经营户560户次、规模养殖场539个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90户次、食品经营户21300户、餐饮单位4100户次,取缔无证照食品经营户128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个,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00余起。有力地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消除了许多食品安全隐患。
6、应急反应,快捷得当。在切实做好监管和整治工作的同时,未雨绸缪,建立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如卫生部门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唯一、快速应对”的原则,建立了食物中毒预警机制、三级报告网络和应急处置预案,在去年4月勉县等地发生的疑似与蛋奶质量相关的学生群体不适反应事件中,迅速进入应急反应程序,由市委、市政府统一指挥,调动各级相关部门介入,及时查清了原因,妥善作了处置,维护了社会稳定。尽管事件原因不在我市,但市政府以此为戒,事后及时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专项大检查,有效杜绝了类似事件发生。
二、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保持着良好的食品安全记录,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部分食品企业法律意识淡漠。一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淡漠,诚信道德低下,目无法纪,唯利是图,生产、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而且手段不断翻新。有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卫生环境恶劣,食品质量不能保障。
2、食品安全源头监管薄弱。个别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指标,对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严肃查处,对违法犯罪行为未能有力打击。个别监管人员玩忽职守,不作为甚至乱作为,致使有的食品企业有机可乘并铤而走险,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
3、一些环节监管职责不明。目前食品安全由多部门分段监管,市县(区)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总协调,但由于这一监管体制刚刚建立,存在着各监管部门工作衔接不紧密,有些职责不明确、不具体等问题,在实际监管中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同时存在,有时在发现问题后有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4、监管配套规章滞后。食品监管工作需要的一些规章制度还存在空白。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需要地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操作办法,予以配套,加以落实,比如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管理办法等。有的地方特色小吃还没有安全标准,有的同一种食品不同监管部门的标准不尽一致。
5、检验检测资源共享差。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的部门多,大部分都单独设立自己的检测机构,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共享差,发挥效能不够。与此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必需的高端设备无力投入,现场快速检测能力也不适应实际需要,导致我市食品安全总体检验检测能力不强。此外,各监管部门同时抽检,造成了重复检查,资源浪费,也增加了食品企业的负担。
6、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点多面广线长,构成复杂。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食品监管部门普遍感到专业技术力量、管理工作人员、检验检测设备和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基层和一线的监管力量非常薄弱,开展工作困难。
三、对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
1、加强行业自律,强化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食品安全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食品企业缺乏道德、诚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食品行业人人都是食品的创造者,也是食品的享受者。因此,必须首先加强食品企业及人员的道德诚信和法律法规教育,牢固树立“诚信至上、以质取胜、守法经营”的经营理念,将社会责任观念融入企业经营决策之中,主动承担起企业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其次是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行业公约、行内规范和从业承诺等方式,引导约束行业企业加强自律,促进行业良好风气的形成。三是建立食品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守法守信企业大力宣传褒扬,对问题食品和问题企业公开曝光,并列入“黑名单”,逐步健全守信受益、失信受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以信用为凭证的行业准入机制,使失信企业失去生存空间。
2、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构建动态、全程、高效监管体系。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政府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的基本方针,监管部门要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硬任务,采取硬举措,考核硬指标。监管工作必须突出一个“严”字,严格实行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测,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一是应科学合理划分监管部门职责。对食品监管领域和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划分,按权责统一的原则,明确细化各监管部门职能责任,将交叉模糊、职责不清的环节明确落实到某个具体监管部门,实行分片分段定责制,着力解决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中的衔接问题,既要避免职能交叉,又要防止监管空白,保证监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二是进一步抓好市县条条监管和块块监管的统筹协调。加强政府的责任,使其切实承担起法律要求的“负总责”的责任。进一步强化食安委职能,树立其权威性,严格落实联席会议等制度,完善监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职能互补、功能齐全的强大监管合力。三是健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执行监管责任考核和失责追究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四是建立快速联动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情况下快速反应、应急指挥和协调保障的能力。五是建立全面有效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按照政府监管、行业约束、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制度和规范,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真正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动态、全程长效监管机制。
3、整合检测资源,实现食品检测信息共享。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摸清底子,打破部门属性,逐步整合组建一个设施设备齐、技术水平高且与各监管部门独立平行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全市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权威性机构(可在各县区或片区设立分支机构),独立对食品特别是日常监管中发现问题的食品进行检测,对其检验检测数据结论在全市范围内赋予通用性和唯一合法性,实行检测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管理、风险检测评估和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确保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准确、传递迅速、评估科学、预警及时。同时,增加检测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加强监管经费保障,逐步改善监管条件。
4、加强教育监督,营造追求高品质食品的社会氛围。确保食品安全需要企业、政府、消费者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共建。要树立“宣传教育也是监督”的理念,以宣传教育唤起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共同监督意识。应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的要求,尽快编制我市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规划,建立宣传教育网络体系。报纸、广播、电视应主动承担起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责任,深入持久地进行宣传;市食安委应开办“汉中食品安全网”和“食品安全讲坛”,并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新闻发布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扩大市民知情权;监管部门应通过图片、摄像、文字、实物等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应把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日常教育与专项教育、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融合,让食品安全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头脑,使食品企业人员不断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道德诚信意识,使执法监管人员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使广大群众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传统饮食观念,增强现代食品安全意识、监督维权意识和识别有害食品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奖励和消费者维权机制,充分发挥“12315”和“12365”等投诉热线作用,畅通食品安全投诉和消费者维权渠道,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维权活动。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使食品宣传教育与社会监督密切结合,形成全社会重视食品安全、关注食品安全、崇尚食品安全、保证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营造一个生产高品质食品、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社会文化氛围。
5、加大打击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安全监管要严格执法,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食品安全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食品生产经营的源头管理和治理,对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化肥、农药的行为予以整顿;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大力推广食用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提高组织化程度,从源头解决食品不安全问题;对问题多发易发、群众反映强烈的学校及其周边、农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生产、加工、餐饮等重点环节,肉类、生鲜乳、豆制品等重点品种,要强化监管力度,集中力量持续深入地开展专项整治;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的研究,进行质量安全分析,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检测、评估和防控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重拳出击,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做好行政惩处与司法惩处的衔接。大大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对问题食品和问题企业从重惩罚,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以罚代刑”,应依照《食品安全法》从重从快判决,以震慑违法行为。同时,应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的失职、渎职、不作为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对监管执法人员的违法行为也要严厉惩处。
6、创新发展机制,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食品质量和安全既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资源配置、管理现状、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集成的硬实力的体现,又是法制环境、文化教育、价值理念、诚信建设等多种因素综合反映的软实力的体现。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机制,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是按照“监管与服务并重,整治与建设并举”的指导思想和“清洁、低碳、安全”的发展要求,科学制定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推进全市食品产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发展机制。加强与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和食品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行政资源配置,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食品质量与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缺陷产品召回和销毁制度;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设立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赔偿基金,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受害人得到合理及时的补偿。三是通过集中配置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建立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基地,建设现代化食品工业园区,为食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创造条件。四是下功夫改善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的生产经营条件并规范管理。借鉴外地做法,修建餐厨垃圾处理厂,实行餐厨垃圾“统一收交,集中处理”,对餐饮企业产生的餐厨垃圾排放、收集、运输、处理各个环节严格规范管理,控制餐厨垃圾的流向,切断被不法商贩利用的途径。同时,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处理,转化为饲料、肥料和燃料,使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彻底杜绝餐厨垃圾变成“地沟油”后回流餐桌。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确保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9
所谓“民以食为天”,近年来相继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食品安全。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一)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16%,女59.84%。
(二)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下的占3.15%,18-30岁占31.50%,31-40岁的占23.62%,41-50岁的占21.26%,51-60岁的占12.60%,61岁以上的占7.87%。
(三)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20.47%,601-900元的占8.66%,901-1200元的占14.96%,1201-1500元的占9.45%,1500元以上的.占19.69%。
(四)学历情况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28.35%,中学学历的占64.57%,专科学历的占5.51%,本科学历的占1.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00%。
二、当地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一)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28.3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55.12%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16.54%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关注。
(二)对当地区食品市场的总体感觉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45%的人对于当地区食品市场感觉非常放心,45.67%的人对于此表示比较放心,同时有40.94%的人对于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当地食品市场表示非常担忧。
三、调研分析
(一)对当地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
当地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关注,其中女性居;在购买食品时有45.67%的人总是会看所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等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学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历越高对此越关注,家庭收入越高对此也越关注;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处于31-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二)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三)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四)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1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五)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0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点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方面,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本科生;食品安全;问卷调查;解决方式
一、调研目的
食品安全是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而在校本科生是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其身体健康和成长发展。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究在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点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方面,以期为学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二、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某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在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在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为滞后。其中,有6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而只有37%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对食品安全有一定的了解。这说明在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还有待加强。
2.在校本科生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校本科生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食品中毒、食品过期、食品加工等。其中,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是在校本科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占比分别为36%和23%。
3.在校本科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
在校本科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主要包括:选择安全食品、自己烹饪、关注食品新闻、注意食品质量等。其中,选择安全食品是在校本科生最主要的解决方式,占比达到了61%。
四、调研结论
通过对某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校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还有待加强。
2.在校本科生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
3.在校本科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式主要包括选择安全食品和自己烹饪。
五、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可以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在校本科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认知程度。
2.学校可以加强对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等关键问题的监管和管理,保障在校本科生的饮食安全。
3.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饮食指导,鼓励在校本科生自己烹饪,保障在校本科生的饮食安全。
六、总结
本文通过对某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本科生对食品安全的认知程度、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点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方面。通过分析调研结果,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旨在为学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促进学校的饮食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1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自6月以来,调研组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期间,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个层面座谈会;听取了县食安办关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走访了县内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和县市场监管局下属分局、中心所等地,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安吉县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62家,其中麦吉士、圣世生物等规模以上企业 17家,各类食品流通企业3927家,其中大中型商场超市6家,餐饮服务单位3373家,其中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76家、小餐饮单位2173家(含农家乐家)。近年来,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将食品安全这一重要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市场监管局等24家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并发文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近日,政府办专门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施方案》,提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以及四个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推动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乡镇(街道)年度综合考核;每年,县镇村三级自上而下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考核倒逼、定标定责等方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监管网络。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监管网络建设提升。同时,根据监管对象、人口和区域实际,依托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等载体,全县共设置乡镇(街道)大网格15个、村(社区)中网格208个、自然村(居民小组)小网格454个,聘请乡镇(街道)食品安全专管员15名、协管员208名、信息员454名,建成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监管网络。 2.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不断深化。一是强化过程监管。县乡两级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牢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等重点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加大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使涉及食品安全的市场准入制度、认证制度、检查检验检测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制度在日常监管中得到有效落实。二是紧盯重点领域。近年来,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针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城郊结合部、学校周边、农家乐等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以粮油、肉及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蔬菜、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持续不断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行业整治与违法行为打击,进一步规范食品市场秩序,有效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合法权益。三是突出专项整治。先后深入开展排雷”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餐桌安全三年整治行动和“三小一摊”专项整治等10余项专项治理,做到排查整治有重点有力度有效果。如,开展豆制品小作坊整规提升,先后关停不符合生产要求豆制品作坊、建成豆制品集中生产加工中心,实现豆制品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查处火锅店回收口水油案件,对14人采取刑事措施,该案成为今年湖州市首个具有影响力食品犯罪案件。上半年,共查办案件53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2次,刑事立案5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四是提升保障水平。全面开展省食品安全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双安双创”活动,深入推进农家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治理提升创新试点工作,其中,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完成验收,县内主要食用农产品近三年省市例行监测合格率98.5%以上,全县近十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同时,结合创建工作,在制度和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如,执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启动城区厨余垃圾处理工程,推进农家乐、农村集体聚餐以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险等。
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不断拓展。一是强化经营主体责任意识。通过定期集中学习培训、签订责任承诺书、执行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约谈制度等方式,提升业主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建立食品安全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完善食品金融征信体系、构建食品安全联合奖惩机制等措施,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二是发挥社会公共监督作用。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四个你我”等各类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监督员、志愿者作用,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投诉举报互动等机制,推进全社会群防群治。三是借力舆论媒体监督作用。市场监管局联合新闻宣传中心打造《民情实验室》这一首档食品安全民生类栏目,通过科学实验,解读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通过官方微信、微博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先后阻击“肉松棉花”、“注胶杨梅”等网络谣言,有效遏制民众恐慌情绪。
二、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我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形势向好,但对比法律法规要求和群众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破解,主要是:
1.政府监管责任还需更好落实。一是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在“三合一”改革后,食品安全监管由原来分段管理模式转为市场监管、卫计、农业三个部门共同监管。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各部门如何更好地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等机制问题需进一步理顺,有时在监管上仍有环节多和管不全面等现象、在执法中还存在职能交叉和信息不畅等矛盾。二是监管力量还存在不足。目前,全县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在岗干部143人,其中下属分局、站所83人(正式编制),要监管全县近4000家食品流通企业和3300多家餐饮服务单位,任务相当繁重,而在体制调整后,部分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许多工作人员还身兼数职,这就造成监管力量与繁重监管任务、专业操作和监管要求之间不相匹配,影响食品安全专业化监管。三是社会媒体宣传仍不够。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主要以分发资料、张贴标语、制作展板、电视广播报道等为主,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解读,案例曝光仍有顾虑,宣传内容不够丰富,宣传效果还需提升。
2.食品安全监管还有薄弱环节。一是隐患依然存在。虽然近几年食品安全形势良好,但傍名牌原浆酒、火锅店回收口水油等案件仍给我们敲响警钟。当前,校园周边小摊小贩屡禁不止,城郊结合部监管难度大,微商制售私房菜、水产品添加孔雀石绿、牛肉注水、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依旧存在,部分中小餐饮企业废弃油脂、餐厨垃圾未有效处理而成“地沟油”制售隐患等,这些隐患点和薄弱点仍需进一步大力整治、有效改进。二是机制尚需完善。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如何通过制度约束来实现长效管理,仍需要思考和探索推进。现阶段,农产品交易市场准入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不紧密、村级农贸市场农产品准入制执行不严格,食品安全追溯网络不畅通、使用率不高,举报和信息公开渠道不宽等问题,还需要更加重视和全力推进,加快建立长效化监管体系。三是检测能力还要加强。随着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下辖监测中心逐一整合,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改造投入使用,中心现有编制22人,实际工作人员19人(含编外6人)。从运行情况看,存在检验检测技术和装备设施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现实监管需要。
3.生产经营和消费安全意识不强。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有所欠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尤其是小作坊、小餐饮、小食品店和流动摊,法律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安全措施投入不足,环境卫生脏乱差,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二是消费者防范意识还需提升。广大消费者在监督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防范方面,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缺乏主动和依法维权意识。三是食品安全谣言屡辟屡传。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对专业知识缺少了解和信息不通、不对称,食品安全谣言借助微信微博等平台快速传播,给百姓饮食带来负面影响,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情绪。
三、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成败系于毫发,质量重于千斤。如何更好地让全县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下阶段工作,调研组建议:
1.凝聚合力,有效增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要健全监管体系。政府要更加强化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统筹指导,健全食安委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推动各职能部门信息互通、职能互补、管理互促,真正形成监管合力;要进一步明确部门权限与职责,加大考核倒逼力度,更有力督促监管责任落实。二要提升监管能力。要无缝衔接行业监管与属地监管,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按照部门分工和目标责任,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完成;要加强对乡镇(街道)食安办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各乡镇(街道)要依托“四个平台”建设,整合基层监管力量与资源,规范做好辖区食安办建设提升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协管职责,进一步增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要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确保及时有效打击行业犯罪;要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发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市场准入准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等制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水平;要落实违法失信管理、联合奖惩等机制,切实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2.突出重点,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质效。一要加强源头与全程监管。要从养殖、屠宰、种植等源头抓好治理,落实产品准出、品质检验等制度,加快定点屠宰场整合提升,强化投入品管控,努力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要紧盯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研究各环节规律与特点,完善监管链,细化监管措施,确保做到监管对象无疏漏、监管环节无缝隙、监管区域无死角。二要抓好重点与难点整治。持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学校周边、农贸市场、茶厂食堂、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整治力度,做好对“三小一摊”难点环节和高风险节点的'日常巡查和治理提升,科学防范区域性安全风险;要加强对乳制品、粮油、食品添加剂、畜禽制品等重点食品监管,做好产品抽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要切实加大严格执法力度。要做好各部门的监管执法合作,加强各类信息共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对非法生产经营食品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严厉打击,加大惩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进一步规范食品行业市场秩序,保障群众消费安全。四要提升检验检测水平。加快推动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标准和能力提升。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和诚信信息数据库,持续推进智慧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
3.深入宣传,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共治氛围。一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进行业协会、保险机构、金融征信等社会组织的协同管理,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二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咨询,认真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为载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鼓励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和保障食品安全。要对执法人员、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等有针对的开展教育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负责、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共治格局。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2
一、基层工商所食品市场监管的难点
(一)工商所人少事多,监管难度大。以僰望山工商所为例,全所工商干部共5人,辖区的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500余户,其中食品经营户300余户。食品经营户主要分散在辖区乡镇所在的公路沿线,而且多数经营户的经营规模较小且非常分散。尤其在农村地区,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小卖部、小吃店、果蔬小贩、流动货郎等,呈现分布范围广、驻地偏远、交通不便等特点。
(二)经营者的能力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偏低。农村食品经营者及消费者由于文化层次偏低,接受食品安全、卫生宣传少,大都食品安全意识欠缺,对正规食品的商标、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日期等行业标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分不清产品质量的好坏。当前,在农民朋友的消费过程中,消费取向主要还是“价格优先”。价格低廉、销路较好的食品,通常会成为农村小卖店的常备商品。
(三)检测设备性能差,导致监管手段落后档次低监管内容较为单一。就目前工商所的人力和监管水平而言,要完全对每一户食品经营户都实施相当有效的监管,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完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监管干部一般都只能对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限、是否有霉变腐烂等明显变质、经营户票据索取等易见的问题进行检查,对于散装食品、食品内在质量等重点内容,往往由于多种原因反而疏于监管。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说起来容易,具体操作起来却非常困难。虽然有上级配发的“简易式食品检测箱”,但受其功能单一、检测性能差等局限,对部分假冒伪劣食品不能有效检测。日常监管中,执法人员判断“问题”食品大都还是用“一看、二闻、三触摸”等传统原始手段,加之人力、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基层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问题”食品很难做到令其销声匿迹。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对策
(一)以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素质为目标,全方位打造高素质的监管执法队伍。提高工商所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认识,重点学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工商部门应该履行的职责、执法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提高对食品监管风险点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推动食品监管工作任务的落实。整合有限的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各基层工商所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探讨先进的监管理念和方式。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为食品监管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强化执法,严惩违法。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其原因,一是利益驱使,二是法律法规的打击效力不强。对于一般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基层工商所一般都本着和谐执法、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当事人的`承受能力作适当处理,但是很多经营户在受到简单处理后,并未真正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以后的检查中依然会发现有过期食品销售等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行为,应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从重处理,不但对当事人更能对周边的经营户起到警示作用,切实提高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提高工商部门监管技术手段。工商部门应增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技术机构、编制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适当配备快速、高效、简便的检测设备,以改变仅靠眼看、手摸、鼻闻、询问等手段判断产品质量的经验作法,使其有真正具备承担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3
1. 中、小学校的基本情况
铁东区教育局下属共有中小学校36所,其中小学23所,中学13所,共有学校食堂36所,调研发现,近年来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区教育局对学校食堂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多次开展的食品安全整顿和学校食堂专项整治工作,使得铁东区的绝大多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得到持续好转,无论是从硬件设施方面,还是从软件管理方面均比几年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以及其它多种因素,使得学校食堂不能全部得到改善,还有部分学校食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食堂面积不足,布局及工艺流程不合理;还有个别食堂,由于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人员素质较差等等,致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进一步改进。
2.目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食堂基础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状况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经过调研发现,铁东区的中小学校食堂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卫生设施硬件不“硬”,基础设施不全,除部分学校食堂配有学生餐厅外,绝大多数学生食堂均没有餐厅,学生需要在教室用餐,这样又增加了饭菜在运送过程中保温、存贮不当而受到污染的安全隐患;另外还有很多学校食堂,虽然各功能间比较齐全,但由于食堂的总面积不足(人均约0.8平),致使各功能间的面积均较小,根本不能满足正常的加工操作的需要,这样就不得不违规操作,经常有各功能间之间混用的现象,这样又增加了食品受到污染的安全隐患;还有的学校食堂,由于建设比较早,多来年一直没有再投入使得食堂的布局及工艺流程不合理,卫生设施设备陈旧或数量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也是不可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
2.2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大
调研中发现,有个别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有部分学校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按照管理制度去很好地执行。具体表现为购销台账不完善,不能及时、全面对购进及销售的食品进行登记;食品原料的索证索票不齐全,虽然目前铁东区中小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全部是由区教育局统一招标配送,但由于供货商不愿积极配合,有些管理人员也不太重视索证索票工作,使得食堂的索证索票工作一直做得不好;食品留样工作也欠规范,有的数量不足,有的时留时不留;学生使用的餐具也不能完全达到消毒的效果;日常的加工操作不规范,不能完全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去做,这些情况均表明学校食堂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
2.3从业人员卫生安全意识不高,专业知识匮乏
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卫生意识较差,专业知识匮乏,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去做,怎么方便怎么干,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有一些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知知甚少,这主要是由于食堂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经常是来了一批新人,没干几个月,还没等养成良好习惯,就又换了一批新人,致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还有极个别的人员,岗前没有参加健康体检,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现象。也有的从业人员虽然参加过培训,但对他们自身来说,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结束一切照旧,因此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2.4监管力量不足,工作中存在一定困难
多年来,由于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少,只有2-3人,要承担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的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学校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以及各种大型会议、活动、重要接待等,同时还要代管高新区的相关工作,工作量很大,加之近几年全国食品安全问题较多,专项整治工作难度大,从不同层面和层次上说,卫生监督力量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整改意见和建议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铁东区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逐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系统工作,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学校食堂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机制,依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学校负责人不仅要讲教学,还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3.2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
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制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特别是在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等环节必须按工艺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原料)的交叉污染、变质,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在聘用人员时,学校应尽量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加强业务知识、业务技能、食品安全常识和食物中毒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完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严把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大力推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监督其落实索证索票、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督促学校食堂定期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食堂卫生监管落到实处
学校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履行好各自职责,充实卫生监督队伍力量,政府加大工作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食品监测设备,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
3.4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社会关注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力度,采取集中培训和开展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学生及家长中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学习食品安全基本常识,使学生养成卫生、科学、健康、安全的膳食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监督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为全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进餐环境。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4
今年,为有效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县辖区内食品企业现状
截止XX年4月15日,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共有15家,食品小作坊64家,食品生产从业人员395人,餐饮企业638家,其中包括学校食堂128家。餐饮从业人员3510人。
二、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XX年3月26日,我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XX年工作任务,与全县8个乡镇及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传培训教育计划,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按照《红河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截止XX年4月15日,我县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14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36家次,整治重点地区29个,整治重点单位64家,整治重点品种52个。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按照分块负责的原则,全县各职能部门分别加大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抓好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
我县把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巩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考核办法、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确定了中枢镇为试点单位。该镇自开展工作以来,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实效,使创建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和创建的顺利进行。三是工作责任到位。明确各村委会、社区主任、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示范镇创建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综合执法到位。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把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保证监管到位;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抓好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
(二)工作目标。针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强化农产品、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对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监测,基本消除违禁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兽药防病治病,逐步建立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开展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督促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加强生产管理,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积极培育食品放心店,对集贸市场、批发企业、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进行整治,提高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打击制售不合格食品以及印制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
(四)加强餐饮业整治。重点对学校食堂、集体用餐、旅游景点餐饮业、宾馆餐饮业进行整治;推行红白喜事宴请申报、监督管理制度,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增强卫生质量意识,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中毒事件。
(五)开展肉产品市场大检查。加强城区生猪屠宰场所的监管,完善配套设施,规范检疫检验,坚决杜绝劣质肉、病害肉、注水肉流入市场,确保全县肉类市场流通健康有序。
(六)加强对薄弱环节及重点品种整治。开展食品安全薄弱环节、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的整治,重点整治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儿童食品、食用油、食用盐、酱油、醋、白酒及其他散装食品等。
五、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县政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今年各乡镇政府换届后,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组织协调职能。XX年4月份各乡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回顾XX年工作,安排部署XX年食品安全工作,为做好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了政府责任网。县政府通过与8个乡镇人民政府和6个县直相关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政府中心目标管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落实了群众监督网。建立了县监督员、乡协管员和村信息员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配备食品安全监督员19人、食品安全协管员8人、食品安全信息员81人,XX年食品安全乡镇协管员的工作经费补贴已经由州、县两级财政按人均每月100元标准发放完毕。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供应网。依托万村千乡工程,探索食品安全供应网络建设,目前已建成71个“农资农家店”120个“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组成的食品安全供应网络。
六、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
我县食品安全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但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监管机制不顺、不够灵活,特别是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强,安全隐患较多;食品安全执法主体分散,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到位,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不足,执法素质有待提高;食品市场发育不足,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不强,食品生产加工方式比较落后;种植业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屡禁不止,生猪定点屠宰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流通市场整治任重道远,无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经营企业进出货制度、索证索要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农村婚丧宴请、学生用餐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加强。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5
为了解现在农村食品安全情况,20xx年7月1日----20xx年7月9日期间科技大学“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国家未来”赴赞皇志愿服务小分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黄北坪乡的房村和石嘴头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地村民进行了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调查问卷分析情况结合调研人员在当地的见闻,形成了此次关于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人民的基本情况
1、性别比例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男40.16%,女59.84%。
2、年龄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18岁以下的占3.15%,18-30岁占31.50%,31-40岁的占23.62%,41-50岁的占21.26%,51-60岁的占12.60%,61岁以上的占7.87%。
3、家庭月收入分布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26.77%,300-600元的占20.47%,601-900元的占8.66%,901-1200元的占14.96%,1201-1500元的占9.45%,1500元以上的占19.69%。
(四)学历情况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占28.35%,中学学历的占64.57%,专科学历的占5.51%,本科学历的占1.5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0.00%。
二、当地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1、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28.35%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55.12%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比较关注,16.54%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不关注。
2、对当地区食品市场的总体感觉
随机调查中,被调查者中有9.45%的人对于当地区食品市场感觉非常放心,45.67%的.人对于此表示比较放心,同时有40.94%的人对于此表示不太放心,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对当地食品市场表示非常担忧。
三、调研分析
1、对当地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
当地人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仅有28.35%的人表示十分关注,其中女性居;在购买食品时有45.67%的人总是会看所购买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厂名、厂址等内容,而有一小部分人也表示根本不会看这些内容。这与当地人民的家庭收入、学历有密切的联系,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发现,学历越高对此越关注,家庭收入越高对此也越关注;同时,数据还显示年龄处于31-50岁之间的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其他年龄段的人高。
2、当地的食品渠道
日常生活中,当地居民的食品大多数在小超市购买,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食品由自家种植或养殖。当地人民在购买食品时绝大多数会选择塑料袋包装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密封或真空包装、纸质包装或无包装的食品,其中,家庭食品渠道与家庭的月收入与成员的年龄有密切联系,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到正规的食品销售市场购买食品,同时也回倾向于选择包装良好的食品。
3、当地的食品安全情况
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当地居民经常遭受散装食品卫生问题、食品无标签、标志和假冒伪略产品的困扰。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导致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主管部门责罚不明和购买者对假冒伪略产品的鉴别能力不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对失信工厂和个人惩罚力度不够和执法部门缺乏配合。
4、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仅有13.39%的人会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而86.61%的人却选择不投诉。选择投诉的人中,也只有一小部分得到满意的解决;选择不投诉的人,有37.27%的人不知如何投诉,有32.73%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也有30.00%的人认为投诉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愿投诉;同时,也有一小部分人表示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一定会投诉,但目前尚未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这说明在目前的.农村有一部分人的认识水平很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非常关注。
5、关于食品安全信息
当地居民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和亲戚朋友了解,当地较缺乏报刊、宣传画等平面媒体。并且当地居民还想要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儿童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营养知识;希望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让自己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等信息。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日常食品多为来自小超市的散装、塑料袋包装食品,卫生条件差,来源不甚明晰,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加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监管力度薄弱,当地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2、消费者鉴别假冒伪略产品的能力差,食品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并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信息来源渠道少,当地居民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
4、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对食品的检查检疫不严格。
5、相应的消费者投诉部门办事力度小,投诉程序繁杂,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不能很好地解决关于食品安全的投诉问题。
(二)几点建议
1、加强监管,提高颁发食品营业执照对从业者的要求。对食品营业超市、门市等进行定期排查,并且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引导和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向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食品。
2、加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科学消费知识及日常法律知识,以提高当地居民对于食品的鉴别能力,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加强农村信息宣传投资,拓宽信息渠道,强化广播、海报、宣传画、条幅等媒体的应用,积极拓宽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积极组织文艺下乡的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4、强化责任,切实做好食品各环节的监管。严格按照食品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强化企业责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5、在各乡镇公开设立投诉站点,简化投诉流程,合理安排,积极帮助当地消费者解决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彻底消除该类食品安全隐患。
6、整合资源,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一要整合监测资源。将分散在各监管部门的监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食品监测中心、县食品检测办公室、乡镇投诉站点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同时保证及时处理问题。二要检测资源共享。制定全市食品抽检计划,由安委会牵头对食品市场进行抽检,结果互用,信息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抽样检测。三要完善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机制,集中力量彻查大案要案,遏制违法犯罪。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4-17
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2-16
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2-07
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01-31
2016食品安全调研报告02-12
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12-10
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报告01-30
关于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2-08
2016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0-23
食品安全问题调研报告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