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群调研报告

时间:2024-04-02 16:21:52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群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群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群调研报告

人群调研报告1

  饮料行业是中国消费品中的发展热点,目前的人均饮料消费量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料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补营养、补餐、增强体能和智能、休闲等饮料的开发会更加凸显饮料市场的未来潜力。AdTime为此发布《饮料消费人群数据调研报告》,本报告基于饮料目标用户形态以及线上销售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立足于此行业客户实际,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及建议。

  统计数据显示,对于纯净水/矿泉水、茶类饮料,消费者在习惯上没有明显差别,这两类均属于最受欢迎的饮料品类。男性在碳酸汽水饮料、机能饮料方面的消费比女性有更多的需求,女性对于果汁、蔬菜类饮料、含乳类饮料有更大的消费需求。AdTime的数字营销建议为,男性与女性在对饮料品类的偏好上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不同的垂直媒体上投放相应的广告,能够更精准的定位客户群,如果针对女性用户的饮料,可以更突出卡路里/热量。

  消费者对饮料品类的偏好按收入和地域方面的统计为,收入低消费者对于碳酸类饮料有较多的消费;高收入消费者对于咖啡类饮料有较高的需求。不同收入消费群对于茶类饮料、果汁、蔬菜类饮料差异不大,深圳人更喜欢喝纯净水/矿泉水,上海人更喜欢喝茶,北京人更喜欢喝咖啡。AdTime的数字营销建议是消费者行为因地域因素有所差别,因此在进行广告活动时,可以进行地域性的区分,以达到最优的广告效果。

  对于不同性别消费者电视媒体仍为消费者获取饮料信息的主要媒体渠道,互联网已超过户外广告、杂志/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体渠道成为第二大信息传播途径。另外,饮料信息传播的渠道还包括超市、商场促销活动、朋友或家人推荐。女性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以上两种渠道的广告信息。AdTime数字营销建议女性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口碑传播,结合相应的垂直网站媒体、BBS、微博,进行EPR推广,将会是较好的选择。

  中等收入消费者对超市/商场促销方式获得饮料信息较为敏感;电视仍为最有影响力的饮料信息传播渠道,对于低收入消费者明显。互联网媒体传播的信息对于高收入人群有更明显的效果。AdTime数字营销建议互联网比传统媒体能更有效的覆盖高收入的人群,结合垂直专业网站和BBS论坛进行互联网推广,硬广配合口碑营销,能提高转化率。

  不同地域消费者的品牌偏好为纯净水/矿泉水是饮料产品中最大的消费品类,农夫山泉的品牌认知度及受欢迎度为第一,广州、深圳消费者对该品牌偏好略低;上海地区消费者最偏好的果汁品牌为味全每日C。北京、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认知度最高的是汇源果汁,广州、深圳地区对美汁源品牌的偏好最高,全国(除上海)普遍消费者最喜欢的茶饮料品牌为康师傅、统一、加多宝,在上海地区最受欢迎的茶饮料品牌为三得利、麒麟(午后红茶),均为日系品牌。碳酸类饮料中可口可乐消费者中最受欢迎的品牌,百事在上海、广州、深圳的品牌欢迎度更高,含乳类饮料中,蒙牛、伊利的品牌知名度为最高,上海地区最受消费者喜欢的含乳类饮料品牌为光明、味全,光明为上海本地乳品品牌。咖啡类饮料中,雀巢咖啡是各地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其次为星巴克,机能类饮料中最受喜爱的是脉动,其次为佳得乐。

  男性消费者在上网时更喜欢访问新闻资讯、财经类、体育类、IT数码类、汽车类网站;女性消费者则更钟情于休闲娱乐类、时尚美容类、网上购物类、母婴亲子类网站。AdTime数字营销建议:使用不同类型的媒体,覆盖不同性别的消费者,优化广告活动效果。

  AdTime综合营销建议:消费者对于购买饮料时最注重的是口味,其次为品牌与营养价值。女性消费者偏好果汁/蔬菜类饮料、乳品类饮料,对热量/卡路里更为敏感,偏向健康的.饮料产品。男性消费群体对于品牌或产品的忠诚度较高,通常选择固定品牌,女性则容易受广告影响。年龄较长的消费者更偏向于茶饮料,年轻消费群对碳酸汽水类饮料有更大的偏好。北京、深圳及二三线城市对国内品牌偏好度较高,上海和广州消费者偏好进口类品牌,高收入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比中低收入消费者更关注品牌,低收入消费者对价格较敏感。

  电视仍为消费者接受饮料广告信息的主要渠道,互联网仅次于电视,已超过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等传统渠道。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对饮料的品类消费略有差别,二三线城市对于品牌的偏好有异于一线城市。

  不同性别消费者对于饮料产品的主要需求差别不大,部分需求略有不同。女性消费者更偏好于健康类饮品,果汁/蔬菜类饮料、含乳类饮料较受她们的欢迎;男性对于碳酸汽水类饮料、机能类饮料的需求更高。同时,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如朋友推荐、广告等因素影响而尝试新品牌或产品。

  不同年龄消费者对于饮料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年轻人对碳酸类饮料有更大偏好,消费者随年龄增长逐渐对茶类饮料的需求及偏好也逐渐加大。年轻人更喜欢在便利店购买饮料,随年龄增长,消费者更多会在大型超市购买,这部分消费者主要进行家庭购买集中采购。

  年轻人相对年长的人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容易接受新品牌、新产品。针对女性消费群体广告可采用口碑营销方式推荐。对于不同年龄层的消费群体,广告主可在分类广告网络进行投放。例如针对年轻人的饮料品牌可以选择年轻人比较集中的网络上进行投放。

人群调研报告2

  中国身家5亿元以上的富豪到底有多少呢?昨天,中国民生银行与胡润百富榜在京联合发布了《xx-xx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报告预测,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总计资产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群中以企业主为主。

  报告显示,中国超高净值人群84%为男性,平均年龄51岁,主力人群40-59岁。从学历来看,5%是博士,6%在高中以下,42%是研究生,47%是本专科生。从生活习惯看,这些富豪休闲时喜欢看书、旅游和家庭活动,平均每年拥有假期22天,平均睡眠时间为工作日6.4小时,周末6.5小时。

  从地区分布看,富豪们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的占比最高,均超过10%。他们所拥有的企业近六成已成功上市,其中在国内上市的比例超过七成。富豪所处的行业以制造业、房地产和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为主,占比近一半,其他服务业、投资、重工业、制药和能源也是占比较高的行业。

  调研显示,富豪们对企业经营环境持较乐观态度,半数左右认为未来三年内企业的融资便利性、整体经济形势表现、企业家社会地位表现会更好;而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看法则相对保守,43%认为差不多,23%认为会更糟。超过八成高净值人士表示未来有海外投资需求,而目前已有半数在进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目的以企业国际化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为主,二者分别占49%和46%。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投资风险评估和了解当地法律税收政策,二者分别占49%和47%。而银行和社交平台成为获取海外投资信息的首选渠道,二者分别占29%。富豪也是慈善活动的主力,其平均捐款金额占平均资产的1.6%,达到2800万。

  如何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搞好精神疾病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对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我院作为苏州市民政系统唯一一家精神病院,主要承担着对社会弱势群体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职能,是苏州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伴随着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院的服务职能进一步调整和明确,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立足民政服务对象,强化管理,认真履行职能,切实服务好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为苏州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精神病福利院是苏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统最高级),1984年更名为“苏州市普济医院”;为了区别于“管办分离”改革的市属医院,经市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和市编办批准,改称为“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挂“普济护理院”牌子;市慈善总会在我院设立慈善病床15张,至增至110张(实际开放65张),用于城区特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3月,市残联在我院成立“苏州市精神残疾人庇护中心”,为社会特困群体中的精神残疾人士提供庇护。

  主要职能:负责收养治疗市区内“三无”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复军人、退伍军人;对市区部分社会特困精神病患者开展慈善医疗;负责治疗与护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无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并对其中超过6个月以上的转为“三无”精神病患者进行收养治疗。

  二、加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随着苏州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我院服务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对我们的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重点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收养收治工作。按照政府赋予我院的职能,在认真做好“三无”、“低保”、“优抚”精神病患者收治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救助管理站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切实抓好“慈善对象”的收治,服务古城区,面向新市区,尽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的收养收治,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日常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等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的满足服务对象的疾病治疗和身心康复的需求。以来,累计收治各类精神病患者720人,其中三无对象21人,低保对象90人,救助对象577人,慈善对象32人。目前在院服务对象达412人,其中三无对象163人,优抚对象2人,低保对象178人,救助对象38人,慈善对象31人。鉴于近三年我院收治对象绝大部分为救助对象,我院每年多次举办与公安局精防网络、卫生系统专科医院(传染病院等)、市残联、社保管理部门、救助管理部门及民政条线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会,加强同相关单位的联动,商榷解决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年来,经我们积极有效治的治疗使患者病情好转,并帮助他们联系到家属而出院的有463人,受到救助患者家属及各方的好评。

  2、实施规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法规、制度开展工作。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依法执业,诚信服务”活动,狠抓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多年来,我院始终按照二级专科医院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落实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病历书写、病例讨论等核心医疗制度,聘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国内知名专科机构专家、教授来院查房授课,指导工作。同时还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取得uks证书(由世界最权威的质量管理认可机构之一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证书)。近年又在同级专科医疗机构中率先引入his系统、电子病历、办公oa系统等,推进数化医院建设。我院继取得市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后,已实现了相城区、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医保定点全区域覆盖。连续多年获得市社保局医保定点先进单位。,在接受市卫生局医疗机构年度校验的145家单位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州市依法执业、诚信服务a级信用等级单位称号,并且处于获此殊荣的9家单位前列。

  3、全面整合资源,推行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把帮助提高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和自理能力,作为医疗护理康复业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医、护、康、社、教、养“六位一体”模式。一是优化医疗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推行团队服务模式,对病员实施多人(医生、护士、社工等)参与、相互协作的小组服务工作,并积极开展音乐放松疗法、催眠疗法、脑电治疗、森田疗法、心理治疗和可视音乐治疗等,进一步健全院科两级质控组织,完善各项医疗制度。二是重视细节管理,深化护理服务内涵。以构建“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为一体与“援助、自助、互助”相结合的“整体护理援助系统”为目标。实行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并举的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个性化护理并逐步推进服务对象个案护理计划,分类服务开展率达100%,分级护理率达100%,个性化护理率达100%。针对病员生活能力状况开展自理能力再训,并引入互评互比激励机制,激发病员参与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三是探索社工介入,完善康复治疗体系。将社工工作全面介入精神病患者康复辅助治疗体系,尝试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帮助休养员自行开展小组工作。相继成立休养员缝纫组、腰鼓队、电脑之家等11个兴趣小组,每天安排病员开展收看电视、下棋打牌、阅读报纸等活动,每周定期组织书画、器乐、手工和功能训练等康复活动,每月举办中大型工娱疗性趣味活动,如组织生日聚会、放映电影、卡拉ok等,在各大节日举办拜年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登高等联欢、庆祝活动。此外,积极联系工疗加工活,拓展康复辅助项目,并通过各类途径将休养员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四是设置特教课程,推进特殊教育工作。将休养员思想文化教育列入日常康复服务项目,开设教育培训课程,开展健康宣教,普及消防常识。同时,对精神残障儿童、青少年设置特教课程,开展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为一体的特殊教育。五是完善保障机制,强化生活照料服务。重点抓好病员的膳食供应和饮食营养,聘请专业营养师调配花色品种和科学膳食,对糖尿病、痛风等疾病对象专门供应特殊饮食,每月给三无对象发放零用金,用于在阳光超市内购买零星食品。同时根据季节变化,及时添置和更换在院病员服装,做好冬季保暖和夏季防暑工作,确保病区空气流通、地面整洁,尽力保障好休养员的在院生活。

  4、积极探索创新,打造苏精福特色业务工作模式。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和保障好收养收治对象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加大业务建设力度,拓展视野,创新思路,探索实施四大特色业务工作模式。一是住院患者的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一个病室的患者中,其病重、病情、病程等分别有明显的差异,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并带有群体性的康复医疗活动颇为不利。初,我院根据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躯体情况等将病人相对分类。这样就从客观上为分类管理创造了条件,继而对全院患者按康复需要对不同对象给予不同康复措施。分类管理既可以保证不同功能的康复医疗措施能顺利展开,又可使群体性的康复活动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零乱,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二是模拟社区生活情境模式。本院住院病人中半数以上为慢性精神病人。长期的住院生活,使这类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减退,“衰退”倾向日趋严重,为此,我们参照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院内开设了诸如“休养员阳光超市”、“复康工作坊”,成立了“休养员阳光工作室”等一系列模拟社区和生活场景,以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及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体现到自身的价值。同时对室内外的墙面及活动场所、病室等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温馨的舒适环境。三是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随着我院收治对象中流浪救助精神病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日渐增多,由于他们的医疗、护理、康复及教育具有特殊性,下半年,我院成立了省内首个儿童青少年精神科,致力于儿童自闭症、精神发育迟滞、学习困难、多动症、抽动症、注意、情绪、睡眠、进食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常见精神、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干预。同时还将逐步向社区拓展和延伸服务,为更多有需求的精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四是特色老年精神科。围绕老年科的业务工作,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关怀服务。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医疗(精神科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自助、互助或介护等)、康复(肢体康复、心理康复等)或其他服务,侧重个性化,做好个案,为我院及苏州市老年精神科医疗工作提供一个理想的服务模式。

  二、特殊人群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家民政精神病院,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逆水行舟,艰难行进。就我院近几年收治对象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看,目前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治对象的快速增加与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缺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从我院及兄弟单位近年来的收治情况来看,无论是新入院病人数还是在院病人数均呈快速上升趋势,如我院在前,卫生行政部门核定的床位数为264张,但住院病人却经常性超过300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我们的核定床位扩大到360张,但收治病人数增长更快,平均在院病人数达到382人,更达到414人。而医疗资源方面,无论是场地、设备还是人员都难以再有增加。

  2、病人压床,床位周转缓慢。住院病员病情日趋慢性化,趋向退顿,加之家属和社会的原因,一旦入院,就较难出院(而本院与各区民政部门及家属鉴定的协议住院期为3个月,我院医生也经常性敦促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以致长年滞留院内,长期占有床位,影响继续收治(每个区都有为数不少的慈善对象在排队等待)。这使得慈善床位的效率、作用未能最大化,对整个社会特困对象来说,也有失公平。

  3、精神病患者并发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时转诊治疗困难。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由于增龄、器官功能减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等原因,并发各种传染病及严重躯体并发症的情况日渐增多,同时由于社会目前普遍对于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偏见,一旦这些患者需要转诊时,卫生系统综合医院又面露难色,不愿接收,以致此类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救治。

  4、社会接纳度低,家属、监护人配合不够。一方面与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于精神病患的认知、关注、关心不够有关,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家属也多为弱势群体,客观上根本无力来关心患者,一旦将患者送来我院治疗后,则再也不闻不问,甚至当被告知患者并发严重躯体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需转诊治疗时,也是不予关心,或是显得无可奈何,甚至表示让他(们)任其自然。

  5、法律保障相对滞后。流浪精神病人是城市救助中的弱势人员,也是民政精神病院收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他们大多由于病史不详,或认知障碍,无法提供有效信息等,难以进行及时、正确的疾病诊断,从而无法确定是否住院监护。而国内目前尚缺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日后家属起诉,院方利益将难以保障。如何做到救治过程中既保障救助对象的权益,又防范医疗纠纷、医疗缺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给医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6、人才引进困难,技术力量薄弱。民政精神病院大多由于名称(多冠名精神病院、福利院等)、收治对象、医院条件、工资薪酬等原因,人才引进困难一直都是一个难题,即便勉强引进,往往也难以真正留住人才。相对于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业务技术力量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服务需求带来压力和挑战,所有这些都使单位建设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不相协调,甚至对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成为制约民政精神病院发展的瓶颈。

  7、对护理人员的规范化教育培训不足。目前,民政系统的精神科专业人员一般都是依靠卫生系统的精神病院提供培训,而提供精神专科护理员的培训机构更是几乎没有。在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江苏省目前暂未开设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养班,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培训。

  8、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流浪救助精神病人大多病史不祥,且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行为异常,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概率较高,而在院精神病人均为群居生活,且传染病大多有潜伏期,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9、外来救助病人交流沟通困难。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流动人口急剧增加,往往很多救助病人为外地来苏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也有一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文化程度低,还有很多为智障病人,交流成为最大的难题。希望能够有多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帮助寻找他们的家人。

  10、收治病人老龄化,护理风险增加。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老龄化,自然我们收治的对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老年人占到65%以上,因此生活护理量较重,与此同时,跌倒、哽噎等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这就更需要我们多培养一些全科护士来应对。

  三、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争取政府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病致贫现象日益加重,特别是精神疾病,使很多家庭成为社会弱势群体。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危害大,反复发作,需要住院和长期服药维持治疗。因此,对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精神病患者开展医疗救助,只有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多部门协调联合,列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中,要像养老中的“阳光计划”,残疾儿童中的“明天计划”那样,加大对精神残疾弱势群体的资助,使他们感受阳光和雨露。

  2、民政部门对民政精神病院要有明确定位。要正如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中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的那样:“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民政精神病院要立足服务民政保障对象,真正履行好民政职能。

  3、争取社会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场合和条件,开展多种活动充分进行宣传,征得社会的同情和关爱,赢得社会支持。

  4、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结合民政精神病人的特点,逐步将封闭式管理向相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大力加强人性化服务,把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服务模式转变;要从重视疾病治疗向重视病人身心康复和社会功能全面发展的转变。

  四、民政系统精神病人服务工作与社会支持

  民政服务民生,民政工作尤其是精神病防治这一重任需要依靠公众与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加强病人管理,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建档工作。各区、街道要安排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发现、建档、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督促实施。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报告、登记管理制度,基层要建立病人档案,加强分级随访管理,并定期向社区管理人员汇报。可借助我市实施的中央补助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工作开展病人的诊治、随访、健康教育等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病人管理档案,为我市掌握重性精神疾病资料及开展病人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随访指导工作。为有效实施好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内容,建立健全我市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医疗机构要注重对精神卫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的师资培训,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力度。适时对社区精防工作人员、民警进行专门培训普及常识,加强对有危险行为倾向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有效组织实施病人随访指导,切实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管理工作。

  3、加强部门配合,做好肇事肇祸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积极主动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加大对肇事肇祸病人的应急处置和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建立部门协同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单位要在建档、管理精神疾患病人的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群安全。与相关部门联系,及时了解当地精神疾病患者信息,通过应急处置、入院就诊等方式减少肇事肇祸率。

  4、加强心理咨询,做好人群心理健康认识和疏导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对重性精神疾患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工作,将心理咨询纳入各卫生医疗单位精神疾患病人管理工作内容之一,有条件的社区可开展心理援助热线咨询服务,由通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热线接听,参照卫生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技术指导方案》开展热线服务。通过认真宣传教育,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我院已成立了首个社区心理咨询室,着手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将我院的专业服务推向社会,服务苏州地方和谐社会建设。

  5、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精神疾病患者和躯体疾病患者一样,也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帮助。因此,作为政府机构或市民政精神卫生机构,我们都应向社会做好宣传,呼吁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对患者应负有照料和监护责任,不仅不应该嫌弃、遗弃患者,还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负起照料和监护责任。社区不应歧视精神疾病患者,要创造条件帮助患者康复。单位和学校应该理解、关心和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只有全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为精神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回归创造条件,使患者及其家属的社会羞耻感减少,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患者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人群调研报告3

  xx市困难人群主要由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六十年代精减下放老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困难群体组成,统称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做好弱势群体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施政手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困难人群的基本构成

  1、城乡低保户

  这部分困难人群是因为下岗、失业或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家庭收入明显减少,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需依靠政府给予救助方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全市有8551户、19216人纳入城市低保;有46270户、81547人纳入农村低保。到2005年,我市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2、农村五保户

  这部分困难人群主要是因为年龄偏大、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子女赡养的孤寡老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由政府给予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等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目前,xx市已有17202人落实了五保政策,其中8898人实行了集中供养,住进了农村敬老院,年人均供养标准达到了1920元以上,今年五保供养标准和集中供养率还将有较大提高。

  3、精减下放老职工

  主要是指六十年代精减下放老职工。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精减下放老职工2190人,其中,在城镇生活的有452人,在农村生活的有1738人。由于这部分人年龄偏大,失去了劳动能力,目前基本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助金。另有部分由企业发放补助金的老职工,补助标准未提高,再加上他们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因而生活困难程度更大一些。

  4、重点优抚对象

  xx市是优抚大市,现有重点优抚对象38598人,其中,“三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5371人,伤残军人7672人,老复员军人18528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7027人。全市重点优抚对象整体生活水平还不高,至少有10%左右生活、医疗等方面还存在较多困难。从人员构成分析,老三等以上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带病退伍军人占困难总数的91%;从分布区域看,其中有2535户集中在如东、海安、如皋三县(市),占困难对象总数的70%以上。

  困难群体一般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生活状况差,即居住及日常生活条件极差,明显不同于当地居民群众;二是家庭无明显固定收入或固定收入太低。

  二、困难原因分析

  1、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致困。如优抚对象,年龄都在75岁以上,且7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基本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占92%,年医疗费用3000-5000元的约占38%,5000元以上的约占5%,占优抚对象总人数93%的“三属”、三等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人主要依靠抚恤定补金生活,只能保证基本生活,一但患重病就无力治疗。又如城乡居民中无固定职业和劳动能力者、农村中的五保户等,一旦他们失去劳动能力,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主要救助对象

  2、因企业倒闭、改制,失去工作而致困。即城镇下岗、失业职工中年龄偏大,所谓40、50人员,缺少专门技能,再就业难度大,自谋职业门路窄、办法少,家庭收入减少,生活捉襟见肘,需要提供生活保障,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3、因重大疾病致贫、返贫。因为家庭成员患癌症、糖尿病、肾炎等重大疾病,不仅丧失劳力,而且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直致倾家荡产,继而又常年服药,导致家庭急剧贫困,沦为新的贫困一族。

  4、因残疾而贫。全市现有残疾人34万多,其中仅有30%左右的残疾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绝大部分残疾人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工作的能力很弱,有不少残疾人一点劳动能力也没有,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家人的照顾。有的夫妇都是残疾人,双方都有缺陷,有的子女又先天不足,属凑合型家庭,生活水平可想而知。

  5、因其它原因致贫。这些家庭因突如其来的车祸、火灾、工伤等天灾人祸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造成了家庭贫困。

  三、保障情况及存在不足

  从1997年开始,xx市对城市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困难群体实行低保,经费统一由财政供给。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由临时性救济向统一地区标准、统一发放时间(按月)、统一发放形式的转变,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从1998年开始,我市在试行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低保,从而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实现应保尽保。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是逐年在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普遍提高。但由于城乡低保资金不足,相关制度还不甚完善,与困难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困难群体收入不足。由于弱势群体的劳动能力、素质偏低等原因,他们很难通过发展生产来改善生活,也难以找到合式的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加上水电气价格及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还在上扬,使政府为他们增加的有限的低保补助,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后把这部分增加抵消殆尽,以城乡低保人群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标准不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是对困难群体的托底性保障,是扶助弱势群体实现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限度。低保月补差以家庭人均收入的核算为基础,来界定补助对象,确定补助标准;五保集中供养稍高的,生活一般还可以,分散供养的较低,生活相对困难;优抚补助由于县、镇(乡)两级财政紧张,负担较重,全面提高优抚待遇难度大,形成了地区间优抚对象抚恤标准有差距,同时也制约了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部分优抚对象生活困难未得到根本解决。

  3、配套措施少。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扩面进展缓慢,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率低,将会带来社会困难人群的增多。对困难群体,目前除了政府补助保障外,来自其他方面的相应照顾较少。在城市,困难群体的就业、住房等方面的优待政策还不完善;在农村,困难群体在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煤电水供应价格等方面和其它群众一样,尚没有相应的优惠照顾。同时,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来自社会其它方面的慈善捐赠较少,社会救助资金来源单一,对困难群体的解困工作难以实现“综合效应”。

  4、照顾照料难。困难对象人员多,分布广,战线长,管理照顾十分困难。现在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下来的都是老弱妇幼,有的自己生活都不便,很难再去照顾困难户了。对困难群体的管理基本上是以县、镇(乡)或街道民政部门为主,村组、社区干部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因镇(乡)街道拆并改革,人员精减,专职民政干部少之又少,除应付大量的日常工作外?熏无能力顾及困难群体的管理工作?熏因此?熏造成对困难群体的管理信息收集难,政策落实监管难,拓展服务配套难。

  四、扶助困难群体的对策

  1、加大解困力度。主要是建立城乡低保、优抚对象补助自然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公共财政体系,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优抚对象、五保对象、精减下放老职工补助标准,改善困难群体生活。仍需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完善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困难群体补助标准。

  2、健全医疗保险救助制度。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合理确定对象,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及长期失去劳动能力、常年就医的慢性病患者,帮助他们筹措保金,对拿不出钱来参加保险的特困户,通过组织垫、亲邻借、社会捐、政府济等途径,解决投保金问题,使他们在生病后能得到较高或全额补偿。从而防止弱势人员错失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带来新的生病失医、因病致困,同时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3、完善优待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努力减少未来老年贫困对象。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进行拉网式排查,摸准底数,分清对象,界定范围,明确是救助为主,还是帮扶为主,建立城乡低保与发展生产、促进就业联动的机制,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农村特困户,给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对城镇中就业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对象进行就业服务登记,并通过培训推荐就业或实现自谋职业来脱贫,以及完善城镇住房救助政策,建立就学救助制度等等。对精减下放老职工生活费、死亡职工遗属生活费等困难群体切身利益问题,适时统一调整他们的生活费标准,改善他们的生活,促进社会公平。

  4、发展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必要补充。目前,虽然我市大力倡导和开展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但起色不大,只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新风尚,争取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解囊相助,努力扩大筹资渠道,才能够让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得到更大的温暖。

  5、加大管理服务力度。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建设,切实解决基层民政力量薄弱问题。真正使面广量大的基层民政工作有人做,困难群体有人关心,保障工作及时到位。在管理服务方面,要发挥基层干部作用,在充实基层力量的基础上,通过当地镇乡、村组干部要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定期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扶贫方面,重点是完善落实三项制度,一是完善落实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制度;二是完善落实结对帮扶制度;三是完善落实联系走访制度,及时了解帮扶对象情况,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人群调研报告4

  80后人群收看电视时间显著下降的调研? 第13届上海电视节上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群正在成为中国媒介消费的主力,但“80后”上网时间越来越长,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显著下降。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张大钟在上海电视节“国际新媒体产业论坛”上介绍说,我国正处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趋向融合的时期。手机电视、iptv、网络宽频和高清电视等“下一代媒体”的优势正在显现。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下一代受众”已经形成规模,即出生于1980年后的年轻人群。

  张大钟说,“80后”正在成为媒介消费的主流人群,他们熟悉和掌握互联网,身处日益丰富的媒介环境中,主要通过互联网和各类新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满足视听娱乐需求。此外,在消费方式上,“80后”们也具有鲜明特点,更加张扬自我个性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电视观众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平均年龄超过45岁。而“80后”一族收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显著下降,每周少于18个小时。

  作为第13届上海电视节主体活动之一,第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产业论坛于13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据悉,这次由上海文广主办的论坛吸引了时代华纳、英特尔、微软、迪斯尼、尼尔森、摩根斯坦利等知名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与会,将纵论新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人群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村委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10-22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07-22

关于乡镇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01-06

中国跑步人群调查报告08-04

调研的报告02-07

学校调研报告学校调研报告怎么写10-29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2-18

企业调研报告关于僵尸企业的调研报告04-01

关于人群名言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