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20 17:50:24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1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带着这个问题,我和驻村工作队对我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增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团包子村基本情况及村民外出务工现状

  团包子村属纯彝族聚集村,平均海拔高度1300米,幅员面积38.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163户735人,其中农业人口109户615人,以养殖为主导产业,现人均纯收入9341元;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户242人。该村属省定贫困村,现贫困发生率为1.5%。团包子村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主要地形为山地,与美姑交界,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交通相对闭塞,第二、三产业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农业、畜牧业也难以形成规模化。要加强团包子村民增收的自我造血功能,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途径无疑是外出务工。

  全村现有适龄劳动力300余人,其中在外省务工5人,在省内务工40人,在县内务工10人,在家务农250余人,外出务工者仅占总劳动力人口约16%。在外务工者主要务工地点为福建、阿坝州、贵州、云南、重庆等地,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体力工作,如隧道建设、建筑业、制造业、搬运等,人均劳务收入20xx—6000元/月不等。本村外出务工总体呈现出劳动人口低学历,工种低技术含量,收入不稳定等特点。

  二、对外出务工现状的分析

  经驻村工作队长期走访调查分析,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尤其在各种脱贫政策的普惠下,部分村民安于现状,对外出务工缺乏热情。另一方面,不少青壮年劳动力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如果夫妻同时外出务工则无人照料老人和儿童。

  综合数据分析以及与村民座谈,如果外出务工,务工收入将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部分,而且是农民增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一个贫困户家庭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外出务工劳动力,那整户将实现高质量脱贫。村民通过外出务工,提高了生活水平,实现了消费升级,增长了知识经验,从而也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干渴陈旧的农村社会势必会注入新鲜活力。如我村一组村民吉怕小龙,从部队退伍后到成都务工,从事高铁隧道建设,在部队和大城市增长了不少见识阅历,回乡后从事货运、养殖等产业并带动一批村民共同发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将其吸收为预备党员和储备干部,以其先锋示范效应在全村作宣传引领。

  三、所做的工作

  1、为让打工经济成为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和驻村工作队多方联系,引导爱心企业四川雅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团包子村建立劳务输出关系,至今已动员近30人到成都及周边地区务工,从事搬运和生产一线工作,平均家庭年收入预计增加3—5万元。

  2、努力在全村营造“外出一人,致富一家”的良好氛围,定期召开外出务工人员专题会议,年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典型进行表彰,邀请优秀农民工代表参加,认真听取他们对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3、积极优化外出打工途径,加强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因人而异,为村民及时联系、提供各类县内外务工资源;在农闲时组织村民参加有实用价值的.培训,努力提高文化技能水平。

  4、完善社会服务,尽量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针对外出务工衍生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等问题,组织本村纳入公益性岗位的村民,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属施加照顾。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2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xxx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x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

  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驻村帮扶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驻村工作调研报告01-04

驻村调研报告02-29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02-07

驻村调研报告范文03-07

驻村工作队调研报告11-18

驻村帮扶工作自查报告03-15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2-14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7-11

驻村帮扶工作总结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