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业园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也是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的平台。为了搞好“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旗工业园区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关于我旗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巴林左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巴林左旗工业园区在旗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园区工作在基础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巴林左旗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30,838亩,现园区由南塔工业园区、上京工业园区和凤凰山工业园区三个园区组成。
(一)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1、南塔工业园区。南塔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5238亩,基础设施总投资为1548万元,其中道路1,666米投资为66.8万元,桥涵投资25.1万元,供水投资为376.1万元,供电总投资为790万元,征地投资为89.2万元,平整土地投资为200.8万元,现园区有6.6万伏变电所一座,园区内已实现“五通一平”。
南塔工业园区是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制造、化工、煤炭加工配送、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为主的园区。现入驻企业有7户,固定资产总投资为48,346万元,其中XX年底前入驻的有: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完成投资1,120万元;红烨库博股份公司完成投资8,000万元;红烨库博股份公司三期扩建工程投资12,000万元;平煤公司完成投资350万元;南塔自来水公司投资376万元。XX年新入驻企业有3户:阿旗鑫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30万吨/年水泥粉磨生产线项目;白音罕山矿冶集团投资18,000亿元建设的6万吨/年铅冶炼项目;内蒙古源源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的煤炭加工及货场项目。
2、上京工业园区。上京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000亩,基础设施总投资为631.7万元,其中道路2,608米投资为47.5万元,排水2,100米投资为117万元,供水投资为320万元,征地投资为120万元,园区拉电27.2万元,电话光缆已经开通,已基本实现“五通一平”。
上京工业园区是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兽药、纸制品加工等轻工轻纺为主的绿色环保型工业园区,现入驻企业7户,固定资产投资为5,667万元,其中XX年底前入驻的有:赤峰向阳兽药厂完成投资127万元;赤峰市百利造纸厂7,000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为1,100万元户;左旗龙翔肉禽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200万元;左旗日升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360万元。XX年新入驻企业有3户,其中:巴林左旗古城乳业投资700万元建设10吨/日鲜奶生产线项目;巴林左旗郑和木业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设的木材加工项目;巴林左旗鑫达种业公司投资580万元建设的高粱米加工和玉米种子包衣项目。
3、凤凰山工业园区。该园区是XX年新规划的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为22,600亩(约15平方公里),该园区主要以发展能源、电力、化工、建材产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从今年一月份开始该园区聘请有资质的专家进行规划,现园区规划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开展。目前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投资4.6亿元建设的10万吨/年铅冶炼项目已开始土建工程。
(二)园区效益
1、经济效益。开工企业产值和效益同步增长,截至6月底,入驻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7,718.3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实现销售收入30,372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0%;实现工业增加值9,132.1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63%;实现税金805.9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69%,占全旗工业1-6月份总收入9,529万元的8%;实现利润920.2万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其中: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24万元,实现利税856万元;红烨库博股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598万元,实现利税1,066万元。
2、社会效益。(1)园区共安排再就业职工750人,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职工收入的提高及生活水平的改善。(2)预计为当地居民可创收3,000万元以上,为左旗经济发展做贡献。就龙翔肉禽有限公司按年屠宰600万只鸡,2元/只计算,可为农户创收1200万元以上。(3)使工业园区注入新的招商项目,使左旗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4)能带动左旗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对科学养殖和深加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旗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园区缺少高标准总体规划。由于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园区内道路无法定位、所有管网没有规划设计,园区建设缺乏明确长远目标。
2、园区基础设施滞后。由于缺乏建设资金,目前,园区内供排水、弱电管沟(通讯、有线电视等)、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或做得很少,特别是排水系统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3、入园企业不多、投资强度不高。(1)入园企业不多。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仅有14家,其中,规模最大的吉安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1,120万元,规模最小的赤峰向阳兽药厂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127万元。(2)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低。入园项目普遍存在投资强度较低的现象,入驻的14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13万元。(3)部分入驻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
4、园区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与园区建设相关的旗直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为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搞好服务,影响了企业主的投资积极性。
5、园区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1)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对土地依赖性较强,在征地、拆迁等方面不能积极配合,阻力非常大。(2)服务企业意识不到位。尽管园区的总体服务水平较好,但因园区工作人员较少,存在着工作效率低、服务企业不到位的现象。(3)治安环境有待加强。园区综合治理基础工作薄弱,部分企业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不足,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我旗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我旗的工业园区建设,应把“核心抓招商”工作思路与工业园区发展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我旗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借鉴外地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进一步在连片开发土地、集中经营管理、优化招商环境上下功夫。
(一)规划先行,进一步加强园区建设的前瞻性。工业园区是工业布局调整的载体,其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交通环保、消防治安等规划配套起来,立足于规划先行,注重与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有机结合,做到长规划、短安排。在明确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的同时,一是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园区的配套建设;二是要对入园企业的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上交税收等都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二)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园区建设的重要性。园区建设无论从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还是形成工业区域、合理规划建设城镇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一流的园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客商投资兴业,促进生产项目集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说到底,加快园区建设是为了“筑好巢,引来凤”。因此,园区要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生态型方向发展,能够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从而形成优势板块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科学指导,进一步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
1、合理优化布局,高起点抓好园区规划。
一要充分体现规划的综合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使三个园区的布局、产业定位、生态建设及配套设施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超前性。
二要以特色的思路来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园区特色优势,构筑园区龙头地位,凸现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三是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树立长远目光,着眼于园区的长远发展,防止园不成形、区不成块的现象发生。
2、立足因地制宜,高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适度超前。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适应长期的发展需求,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适度超前抓好园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因为资金制约就降低建设标准。二是梯度推进。要依托项目建设园区,根据入园项目的多少、规模的大小,科学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防止空地、白地,防止开而不发。
3、运用市场法则,高水平抓好园区经营管理。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统一负责园区管理。
(四)全力支持,进一步发挥园区的积极作用。
1、核心抓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的生命线,园区建设目的在于有利招商引资,而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又系园区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议旗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我旗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中小、内外资项目一齐上,在较短时间内引进一批项目,较快地树立园区形象,开创我旗园区工作的新局面。
2、要利用园区的特色优势招商,进一步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做好园区的包装和推介,“走出去,请进来”,积极举办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不断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公认度。要探索招商新办法,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重视发挥网络信息在招商引资中的突出作用,开设园区招商网站,把各种信息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发布出去,力争园区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3、落实优惠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要对现有的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完善,并认真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大通报和反馈的力度,对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确保优惠政策真正能够体现“优惠”。同时,要搞好政策研究,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抓住重点,制定更为灵活有效的政策。
4、营造良好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特色的投资氛围,是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旗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要使我旗真正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创业者的乐园”,还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建设工业园区是工业兴旗的战略性举措,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还需要认真地去研究和探索,进行严肃缜密的科学论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切忌盲目。打造好建设工业园区的平台,创造好软、硬环境,以诚信换取回报,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相信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定能给巴林左旗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2
一、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现状
(一)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已发展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尤其是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更名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争创了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鹰潭市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金字品牌。
(二)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超20亿元,建成道路约50公里,建成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成,水电供应能满足企业需求,银行、通讯、商住小区、学校、卫生院以及各类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工业园区正由框架型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
(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入园。引进了兴业、宏磊、红旗、光宝、万宝至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铜加工企业,美的贵雅、贵光科技、阳光照明等节能环保企业,大道乾坤、龙虎山生态运动养生园、“碧海蓝天”等旅游商贸企业,以及眼镜、微型元件等传统产业,为引领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发展环境的决定>的通知》,从创优政务服务环境、市场和经营环境、创新创业成长环境、法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全面完成,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制、限期办结制等制度。我市xx年被评为首批浙商(省外)投资城市,xx年被评为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
二、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发展硬环境尚难适应创新超越发展的要求
产业布局科学性不强。园区区域分布多、散、小。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白露片、龙岗片,余江有邓埠片、中童片、锦江片、洪湖片、潢溪片,贵溪有罗河片、铜产业循环基地等。产业类别方面过于注重引进工业企业,而对其配套的服务设施、第三产业有所偏略。产业布局没有形成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存在企业选地入园的随意性。
园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建园初期建设资金由各级财政先期投入,之后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筹措,以致园区从一开始建设水平普遍偏低,推进速度缓慢。目前,园区的土地征用补偿、七通一平、绿化等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二)园区承接产业集聚的优势不强
入园企业体量小,引领效应差。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超60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入园企业中,世界500强或与世界500强合作的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行业龙头企业12家,企业产品在规模效应、创税能力等方面带动能力不强。
生产链条普遍偏短,聚集度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偏低,普遍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
产业多低端,对外影响力有限。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
(三)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土地供应紧。土地报批指标少,平整场地工期长,供地难以满足落户企业需要。
融资难度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由xx年的14.5%提高到目前的21%,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越来越难;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审批权限上收,贷款门槛提高,贷款还旧借新时差拉长;获批开展担保业务的8家担保公司仅有2家正常开展担保业务。
生产成本高。银行利率不断上调,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达到6.5%,加上上浮的30%—40%,企业财务成本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上调,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再生资源行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部分企业影响很大。
科技支撑弱。科技兴园步伐不快,为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不多,招才引智营造创新创业的成长环境氛围不浓厚;科技经费不足,扶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更是有限;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全市没有一个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多数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招工留工难。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工人缺乏;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时对年龄、性别等方面要求高;企业工作条件差,业余生活单调枯燥,员工流失常年居高不下。
政务服务弱。有企业反映政务服务有弱化趋势,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时有发生。
三、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的对策
(一)开启城园一体化进程,高起点规划调整工业园区发展布局
尽快编制城园一体化规划。以超越发展的理念,按照城园一体化要求,高起点编制工业新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规划,使之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有机融合。
加速工业园区的整合提升。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将工业园区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借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机遇,提升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承载力,实现由工业园区向产业新城的转变。大力支持贵溪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支持余江工业园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
(二)加快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为推动工业新城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多渠道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园区贷款贴息。各工业园区要建立土地收储中心收储园区内土地,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20%用于园区滚动开发建设。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统筹推进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医疗、金融、餐饮、娱乐、治安等配套设施,使员工真正实现工作在园区、居住在小区、生活在社区。
加速搭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加快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大出口加工区、高新区、台商创业园、铜期货交割库等开放平台的申报力度,全力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产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各园区综合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园区供电设施的新建和扩容改造步伐。
(三)坚持招大引强聚群发展战略,大力优化产业集聚和升级的发展环境
实施“招强引优”,提升产业聚群质量,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进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两头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水平。大力推进“绿色世界铜都”建设,加快铜精深加工产业基地、水工业基地、节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建设速度,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眼镜等传统产业。
加速发展以物流业为纽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海关大楼、商检大厦、保税物流园区等项目的实施,尽快打通宁波至贵溪“无水港”的海铁联运,逐步形成“大流通、大、大口岸”的格局。
大力发挥政策引领和科技推动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环境。加快市级产学研联动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出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扶持一批优质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省级。
(四)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联动、诚信”的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继续一年一个主题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凝聚优化发展环境共识。大力提升机关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担当能力,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入园门槛提高与亲商安商、落实既定政策与客商攀比优惠政策三大矛盾。积极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成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实现xx年网上行政许可办理率100%。完善和落实创优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帮扶制度。
进一步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企业外来人员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对招商引资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确保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在户籍、居住、子女入学和服役、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享受优惠,使我市成为外来人员宜居宜业的投资热地。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强化政银企合作,推动各商业银行给予企业融资倾斜政策;支持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尽快完成组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业;做大市、县两级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同时鼓励现有省金融办准入的担保公司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借鉴宁波的“政府推动、银保合作、保险机构共保”模式,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渠道解决融资问题。二是提升用工服务水平。宣传动员本市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拓展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派出小分队协助企业赴外地招工。引导企业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保障合法权益等营造用人留人的良好环境。三是缓解建设供地困难。积极争取将一些重大高新项目用地“挤进”国家、省统筹范围;提高新建工业项目用地门槛;加大项目评估认定,确保符合产业导向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用地落到实处;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依规收回闲置土地。
进一步加大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的整治力度。一是加大监督力度,组织行政效能建设监督员、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对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全天候、多侧面监督。二是健全投诉机制,对投诉举报的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为,加大督查督办力度。三是严格实施行政问责,严查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行为。四是加大查处力度,认真查处在手续办理、执法检查、中介服务等方面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投资者的行为。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3
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位于南部,毗邻某某,某省道穿境而过,区位优越。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资源特色,坚持走以工促农发展之路,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和扶持板材初深加工产业,形成了结合部最大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之一——工业园区。
该园成立于年月,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建成面积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近年来园区的承载力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一是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修铺道路千米,架设高压双回路千米,建成日供水吨的水厂、KV变电站、移动通讯塔等设施。园区内建有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和市新型乡村工业园。 二是主导产业良性集聚。园区以板材初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不断扩大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现有芯板加工个体户余家,深加工企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家,年加工原木万立方米,实现产值亿元。
三是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园区累计入园企业家,其中投产企业家,在建企业家,规模以上企业家。20xx年实现产值
亿元,销售收入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创造利税万元,带动就业人数人。
二、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瓶颈
(一)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园区形象和品位亟待提升。近年来,园区建设主要依靠 筹资解决,而 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财税返还和借款、垫资,无法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的基本需求,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园区提档升级。
2、园区自身产业层次和整体规模有待提高。板材加工总量不高,产品层次单一,产业链条相对较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协作制度需要逐步加强;龙头企业较少,企业技术装备、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相对较弱,自主品牌科技进步和品牌效应尚不明显。
3、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园区政策和其它园区相比没有特别优势,特别在税收政策、用地政策、金融政策、劳动保障政策、部门帮办服务政策等与 作为产业集群镇、扩权强镇试点镇不匹配。
(二)主要瓶颈
一是用地瓶颈:主要体现在有项目无土地、有土地不敢用、开发后不能办证。一方面是老企业供地,迫于当时条件大多采取光行上车,只是兑付村民土地租金和青苗补偿,企业无法用土地、房产抵押融资,影响了后续扩张能力;另一
方面是新项目供地,受用地指标和报批费用影响,无法获取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一些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难以按照计划顺利实施。
二是融资瓶颈: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服务产品门槛设臵高,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介服务和民间资本运作成本过高。
三是用工瓶颈:主要是由于园区开发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综合服务功能不配套,务工人员保险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部分企业对用工条件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用工难。
三、主要对策和有关建议
(一)主要对策
1、正在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用地难。
一是加快辖区内土地整治,实施社区新居工程。通过对大王楼村整体搬迁,可新增耕地亩,争取形成的挂钩指标用于园区建设。
二是加大对辖区内存量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和使用,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对原废弃泡花碱厂改造有效利用土地亩,通过对原村委会和学校整合有效利用土地亩,分别安排大型板材深加工项目个。
三是强化优化集约用地意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严把土地入口关,对投资强度大、能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的项
目,给予土地安排。另一方面,对早期入驻园区的产能落后企业,动员搬迁,“腾笼换鸟”。再次,不再审批居民宅基用地,给予优惠条件引导群众向镇区和中心村搬迁。
四是加大用地指标的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包装大企业,力争在“供地”计划上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包装投资亿元的数条生产线覆膜板项目、投资亿元的电动车产业园项目。
五是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企业创办。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基础上,按照农民以土地自愿入股的原则,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参与板材加工企业利益分成。
2、正在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缓解企业融资难。
一是积极争取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为园区内全民创业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小额贷款。去年县邮政储蓄银行为工业园区芯板、板皮加工户贷款万元。
二是园区积极开展了金融诚信企业创建活动,为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积极争取市县担保公司为企业担保,去年成功为木业和木业融资万元。
四是组织专门人员编制企业融资项目库,积极参与各类银企对接活动。
五是利用 产业集群镇政策扶持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去年为木业争取资金万元。
3、千方百计为企业用工提供保障。
一是发挥园区劳动保障所的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摸排登记。
二是发挥镇村干部的优势,加大对本地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就近就业。
三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指导和培训。
四是积极为企业争取就业政策的扶持。
(二)有关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现有的几个主要 特色园区建设的意见,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在资金和项目方面给予倾斜。譬如在安排落户项目上,本着开发区、 特色园区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便于产业集聚和升级。譬如资金扶持重点倾斜已初具规模的特色园区。
二是建议政府对园区每年新增税地方所得税部分,全额奖励给园区作为园区发展资金。
三是建议政府加大金融部门对特色园区的信贷支持。 四是建议政府对本 土地整治形成的挂钩指标均用特色园区的产城建设。
五是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小城镇规划内依法取得的符合综合利用总体规划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租售的方式,在经济园区内兴办企业、参与经营性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四、对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和建议
坚持总体规划、园区发展规划、交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四规划”的有序衔接,力争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联合,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今年我镇尝试与集团签定了板材深加工项目和居民新村建设捆绑协议,目前两个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推动了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的同步建设。
五、20xx年园区工作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主要思路:20xx年工业园区将以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增量扩容、美化亮化为目标,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发展综合品质,加快推进功能配套建设,不断优化涉企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和谐园区,全力推进园区“工业新城、贸易新区、工人新家”的进程。
(二)下阶段主要工作举措:
1、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形象。努力克服建设资金短缺、投融资困难等因素,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建设园区,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行引进公司开发制模式建设园区,遵循“合作双赢、发展共享”原则,大力推行“合作建园”。
2、挖扩容、挖潜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克服用地空间、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多措并举全力破解用地瓶颈制约,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一是全力引进大项目,争取国家“供
地”土地政策;二是加快农村土地整治,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解决新增建设用地不足;三是内部挖潜,推进集约用地,对闲臵土地多、投资实力弱、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大清理处臵力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3、抓源头、强招商、增后劲。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突出招大引强,积极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努力做到引资、引企、引智的有机结合。
4、突重点、强培育、提品质。继续推进园区支柱产业板材加工业的产业升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二是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要围绕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通过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配套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的完善;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区域品牌,提高工业园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额,提升工业园区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5、优服务、强举措、促增长。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外延,提升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落实项目帮办、跟踪服务制度,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以优质服务和诚信建设,打造政策洼地,推动园区快速发展。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4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商丘神火铝厂投资10亿元,于20xx年成立,目前年生产能36万吨,年销售收入54亿元;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底,总投资16.7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15万吨,其中铝坯料10万吨,装饰用带材1万吨,PS版基材3万吨,空调泊1万吨,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9亿元。目前,一期5万吨铸轧生产线已建成并投产,一期5万吨冷轧生产线已基本建成,马上即可试车生产;商丘东南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总投资4000万元,20xx年正式投产运营,目前日生产各种型号铝棒材3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15亿元;河南鑫源铝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目前,日生产铝棒材150吨,可见现年销售收入7亿元。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08年底,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08年底至09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09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09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努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识,抢站发展制高点,一定要抓住历史战略机遇,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互促,产业开发与行业发展互助的发展路子。要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业来不断调整我区产业结构,不断壮大铝加工业园的规模,不断增强其在我区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5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来抓,各工业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工业化进程中的排头兵。目前,全市10个工业园开发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33.2亿元,入园企业898户,其中投产企业569户。园区内引进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企业,形成了以济民可信、仁和、海尔思、博士达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兰丰、华厦、红狮为龙头的水泥产业;以清华泰豪、英田汽车、龙工齿轮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宝成鞋业、匹克鞋业为龙头的鞋革业;以××纺织和××服装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旺旺食品、青龙高科、金源农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今年1-8月份,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8.8亿元,实现税金6.33亿元,安置就业人数13.9万人,已初步显现出工业园区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
一、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问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一是在发展经济定位上旧的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农业经济的烙印深刻,对发展工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认识不足;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受地域、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畏难情绪产生。
二是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发展工业园重视和抓落实不够。比如,有的地方对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和谋划统筹等方面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经过严格论证的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
三是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认识不足,还有局部利益影响大局的情况。一些部门、一些单位在为客商服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一些部门为了维持或获取更大的利益、权利等,给招商引资设置人为的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2、现行的管理机制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软肋”。
当前,我市所沿用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仍旧是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由园区的党委及管委会负责管理。但这样的管理机制,使得园区党委及管委会无权定事、无钱办事、无政策行事,只是利用财政拨付很少的办公经费来维持日常工作的运转。因此,在协调园区范文大全内企业之间的关系、园区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能显得捉襟见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健康发展。
3、宏观谋划相对薄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市县领导层都能充分认识到搞好工业园区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真正落实到位,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的不是很多。有些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园区起步较早的县市,规范工作相对做得比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但还有一部分县市可能是园区企业不多,既上不了规模也上不了档次,骨干企业支撑不够,功能区域不明显,规划编制工作也仅仅才摆上日程;有的地方虽然也搞好了初步的规划,但前瞻性不够,科学性欠佳,档次偏低。
4、园区企业生产链条短、集群效益不明显是制约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目前,大部分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间没有自发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网络关系,企业间及其与支撑机构间缺乏有效的合作,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大部分园区内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少,产业关联度偏低等问题。
5、资金支撑脆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县市一般处于吃饭财政状况,仅仅能维持工资的发放,再搞工业园区建设,搞基础设施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使得部分园区建设水平偏低,建设进度缓慢,园区吸引力不强,集聚效应难以形成。
6、电价贵、用地紧、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难题。
电价贵主要表现在:一是电价高,上高旺旺集团在全国11个省区有1XX年家企业,电价最低的只有0.22元/度,而上高电价达到0.72元/度,在集团内位居第二。其二,电价调整幅度过大过密。据上高工业园反映,XX年5月至7月接连电价“三级跳”。其三,有的工业园区电网设计滞后,时常出现电网超负荷大面积断电,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
用地紧主要表现在:
一是用地手段繁杂,不仅报批时间过长,而且增加了测量、评估等费用。
二是土地开发运营成本过高。
成本高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业不配套,部分工业园区企业间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客商的配套要求。
二是物流体系不完善,造成运价偏高,加上许多路段限速限载,对超速超载实行重罚,人为地增加了运输成本。
7、融资难、招工难、服务弱是制约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融资难,主要体现为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招商引资新入园的企业,流动资金十分困难,这些企业到宜春后银行要重新授信,导致难以从银行贷款。招工难,主要是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范文大全量大,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年轻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后,流向沿海地区。服务弱,主要是在服务环境上,客商反映,块块管的部门比条条管的部门要好,非权力部门比权力部门要好,有些部门对企业有“两多一少”现象,即罚款多、检查多、服务少。
二、破解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瓶颈的对策
1、坚持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经济腾飞的良策。
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一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措施,但在领导机构设置,职、责、权、利的划分方面还没有形成可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和办法。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快出台关于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管理办法,对今后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其次,各县市区要尽快成立高效务实的工业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及时调解存在的问题。第三,建议在党委、政府把握好大方向的基础上,向园区进一步放权,给园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包括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政策、园区软硬环境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园区财政。暂时不具备建立园区财政的,可由县市区财政设立园区建设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实行项目管理,使他们真正有权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能办好事。
2、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认真搞好规划,而且要经过科学论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项目投资的集聚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特色不明和规模较小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各园区要本着土地节约、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3、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搞好工业园规划,降低工业园的建设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支持,投入适当的启动资金,为园区的贷款提供担保机构。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确保园区的初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将园区内企业所创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和园区土地出让收入留给园区用于滚动开发建设,从国有资产出让变现或营运获得的净收入以及各级财政安排的企业改革与发展资金中专门安排一部分用于园区开发。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园区主干道及水、电、气、通信设施,应由相关部门或小组发动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金融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和担保(质押)方式,简化审贷手续,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要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转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4、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延伸产业链群。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名牌产品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品牌延伸等办法,培育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发挥产业集群吸附效应,以配套产业集群吸纳龙头项目的落户,以密集的、庞大的生产需求市场吸引原材料生产供应商和国际物流企业、采购商的入驻,由零及整,不断延伸充实产业链。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拓展,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合工作。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品牌经营,积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拓展品牌效应,建设品牌企业舰队,使品牌的无形资产在运动中增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主导产业的聚集和成长,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更密集、产业竞争力更强的经济板块。
5、坚持园区市场化运作,实现管理机制的创新。
园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
二是建立一套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融资机制,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及其项目的建设。
三要成立工业园区发展公司,架构银企合作平台,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信用担保机构,保证企业能够贷到必要的生产流动资金。要建立一套鼓励企业创新、激发内在活力的激励机制,通过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和制订各种激励政策,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园区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服务至上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工业园区要有新思路,要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环境优势,特别是软环境。
一是各级行政部门简化手续,减少审批环节。
二是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收费行为,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部门、收费范围,实行集中统一收费。合法收费应通过园区规定的渠道统一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直接向园区内的企业收费。
三是破解招工的难题,
一要实行市场化运作,设立专门从事工业园区企业劳动力的资源储备,对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劳动用工招聘服务;
二要设立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拓展县外、市外劳务招聘窗口;
三要健全用工服务网络,完善市县级劳动力力市场,健全乡镇劳动事务所,设立村级劳动力转移联系点,发展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用工服务网络。
四要供电部门要加大园区的网络建设,增加用电负荷量,保证企业的用电需求,实行电价听证制度,防止随意涨价,保护企业利益。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6
为研究破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园区建设,早日实现“工业强县”,根据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生态发展,主攻三区建设,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要求和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县人大常委会、政协xx县委员会园区建设工作调研组于8月24日至9月10日通过实地察看、部门调研、走访座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了解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考察学习了其他地区在园区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讨论和探索了促进我县园区建设的工作措施和方法。现将调研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xx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县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三年来,共累计完成征地拆迁2949亩,其中沙水产业转移园1303亩,东湖坪制笔研发基地686亩,马市工业园960亩。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园区实际面积已达6950亩,形成了以东莞石龙(xx)产业转移园为主,黄花园、东湖坪、马市、江口等各片区为辅的“一园五片区”的发展格局。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xx)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1、园区绩效逐步显现。近三年来,随着园区新签约项目纷纷建成投产,园区绩效逐步显现。xx年,园区新增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8.8亿元,实现税收2173万元,对我县GDP贡献率逐步提升。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xx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距韶关市55公里,距广州248公里,有国道323线、省道1912线,随着韶赣高速的贯通和正在规划修建的韶赣铁路、粤湘高速等交通设施的完善,今后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xx。
2、资源丰富。我县拥有林地面积25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毛竹20万亩,蓄积量2200万条,年产毛竹100万条,能为家居生产、造纸等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全县水电蕴藏量11.81万千瓦,小水电总装机容量累计已达9.5万千瓦,能充分保障企业用电。同时,我县拥有相对稳定的4万富余劳动力,能较好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从近三年来新引进的39个项目整体来看,呈现整体发展缓慢,各自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截至xx年7月,建成投产企业12家,占总引进项目的30.77%,在建项目23家,占总引进项目的58.97%。同时,由于缺乏对入园企业的有效监管,部分企业未按期建设或投产,影响园区的整体进展和效益,园区整体绩效不明显。从20xx的园区绩效来看,企业实际税收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还未能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三年来,新增企业税收总额分别为155.62万元、370.55万元和2173.01万元。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六)加大力度,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的方法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提高部门和个人参与和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自觉性。二是要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新时期周边县、市、区的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更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xx。三是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逐步从“全民招商”过渡到“专业招商,高位招商”,提高招商成果和项目质量。四是要提高招商质量。在招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园区产业规划和《xx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始府办〔xx〕42号)的有关标准,为园区发展引进高质量、高产出的企业。
(七)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园区建设生态化。一是设立环境保护准入制度,适当提高入园门槛,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项目应限制入园。二是对入园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在园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做到立项之前要预审,动工之前要环评,投产之前要验收,生产过程要监管。三是提前统一规划和布局入园企业排污处理及环保措施,把工业园区建设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园区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7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二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记者了解到,该《调查报告》对全国205家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调研,为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园区和企业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1家物流园区中有10家物流园区认为,在园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之一是来自规划不充分,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2%以上。可见缺乏科学规划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首要因素。
物流园区自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出现以来,被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德国、英国、荷兰、法国都规划并建成了一大批物流园区。近几年来,随着物流园区的概念进入我国,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两大主题。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业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推动地区、区域和城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工程,纷纷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发展和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筹建物流园区,还有数不胜数的城市、乡镇甚至街道办事处也要发展物流园区。特别是20xx年前后,由于缺乏对物流园区的清醒认识、科学界定和规划控制,又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各地区出现了物流园区项目大量上马,项目规划盲目跟风现象。甚至以建设物流园区名义而圈地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可是,这些仓促上马的物流园区项目是否经过了详细的调研和考察?是否经过了科学规划和严谨的论证?这里面有多少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难说清楚。发展现代物流,真的需要建那么多园区、基地、中心吗?建一个物流园区,占地动辄就是几百亩,投资起码也要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项目上马之前怎可不三思而后行?
《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05家物流园区中,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最多,有128个,占62%;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有51个,占25%;企业自主开发的物流园区有26个,占13%。
物流园区要发展,关键的一点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如果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不但不能减少费用,还会使成本加大,甚至还会重蹈一些地方搞开发区“开而不发”的覆辙。现在有些地方建设物流园区前缺乏足够的论证,建成后企业入驻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地方为了使项目不致荒废,甚至采取行政手段或优惠条件逼迫或诱使物流企业入驻,导致进入物流园区的企业无法保证利润。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进驻后,囤积土地,转而投向房地产,使周边地产价格急剧攀升,造成短期内商务成本快速上升,进而损害当地的产业竞争力,造成其他产业逐步转移、投资环境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全国层面由中央政府加强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地方层面由地方政府顺应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在做物流园区(基地、中心)规划时,政府主管和行业协调部门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推动,而不能追风赶潮、推波助澜。决不能将物流园区当做政绩工程,把园区土地出让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将物流园区变成了市场区和房地产区,造成商业设施比重过大,取代了物流设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既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又要坚持政府的协调引导。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选址原则。物流园区区域物资集散地的作用,决定了其地理位置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应拥有大规模的物流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有大宗进出口贸易,雄厚的生产制造业基础,大量原材料、产成品的贸易活动等。其二,要靠近重要的交通位置。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园区,大都位于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大都依托雄厚交通基础设施,例如海港、内河码头、铁路交会处,空港、公铁、公水铁联运。此外,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还需考虑物流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条件因素。市场需求是决定任何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缺乏物流园区建设的必备条件,无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距码头远,距消费地远,会导致物流量和消费量不足。物流园区的建设要与物流市场需求相适应,不能脱离需求盲目发展。只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物流需求,才能吸引国内外有影响的物流企业进驻。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8
**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接受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实现产业转移的主平台。近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功能还相对滞后,已对园区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
一、**工业园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
1、编制了一个前瞻性发展规划。为策应省市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发挥沿江岸线优势,从20xx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着手谋划**工业园建设,县十四次党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对接主城区、融入大**、决战新工业、做美沙河城”的全县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重大决策之后,**工业园成为我省沿江开发战略中的重点开发四大板块之一,我县重新编制了**工业园控制性详规,规划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九码快线,西临**,东与城西港区相连,规划总用地40平方公里,近期3——5年内,集中建设核心区约22.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2平方公里。将围绕装备制造、轻化制造、高新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和机械电子六大产业进行布局规划。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增加。近几年来,**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10亿元,完成了“万亩土地平整”、**联圩除险加固两大扩园项目,新建了日供水3000吨自来水厂、日处理污水6000吨的污水处理厂、11万伏变电站、环境监测站、消防二中队等配套设施,新辟了长坪公路和港湖大道两条入园主干道,新建园区道路15000米,整治河道4300米,绿化3.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130盏、铺设管网5411米。
3、园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高潮迭起。到今年年底,园区共引进项目44个,其中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5个,签约项目10个。投产规模较大的项目有东正木业、汇泉酒精、邦利益康、雄基钢构、中盛钢构、新茂化工、乾元纺织等;在建项目主要有投资浙商皮革、赛湖机车、宝利源粮油、富美家装饰材料、奥普新实业;签约较大的项目登喜鸟纺织服装、亿安**水上游乐、金峰兴铅银加工、高新科技产业园。20xx年,**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园区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5亿元。逐渐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4、园区发展前景预测。根据规划22.5平方公里核心区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3年后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400亿元,用电量将达到6.8亿度,用水量4万吨/日,货物吞吐量约600万吨,产业工人约需3万人,园区总人口将达到6万人。
二、**工业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产业人口的集聚,园区基础及配套服务功能滞后的矛盾逐渐凸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园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几年的建设,**工业园已初具规模,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但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铁路专用线、长江码头仓储物流基本处在规划、谋划之中,企业货物吞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供电能力只有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园区天然气管网尚未建成;自来水供应成为园区发展的制约瓶颈;污水处理厂未能正常运转,且规模小不能满足园区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同时,污水管网建设也严重滞后。
2、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有待加快推进。由于前期入园项目投产不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矛盾尚未凸现,但按照园区项目推进速度,未来生活服务需求将明显加大,目前园区生活服务设施推进速度较慢,没有宾馆、酒店,企业老总只得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到**居住,对企业洽谈业务、生意交往造成不便;没有商业服务网点、企业职工要买上一点生活日用品都非常困难;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职工文化生活单调,难以留住生产工人;企业职工公寓做得不多,企业职工住宿难。
3、园区社会公用事业配套不够健全。消防设施虽已建成,却没有正式启用;公安、医疗、教育、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机构未进园区;园区内及外接交通不便,从沙河和**没有到园区的公交车,企业职工出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招工难”和“留人难”;园区环境保洁措施未落到实处,造成道路保洁和园林绿化管护困难。
4、园区行政管理功能不够健全。**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但**工业园管理局人员配置过少,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容易造成重建设,轻管理,服务质量跟不上;事关园区企业发展的工商、税务、安监、环保、质监等行业管理部门都未入园,没有一样手续能在园区办结。
三、**工业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上述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前期园区规划面积小,规划层次低,没有充分预计到项目建设和园区快速发展造成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园区建设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1、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园区控制新详划和配套服务区详规已经制定,一是要为园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一次性规划,分步建设,细分园区功能区块。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园区基础设施,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二是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要严格遵循规划要求建设,不能随意改变规划,降低建设标准,坚决避免目光短浅,不顾建设时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为。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园区发展基础先行的意识,抓紧建设一批当前企业生产所急需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此同时,要借鉴沿江其他工业园在发展初期的经济以及所走弯路的教训,凡关系到企业生产保障性的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系统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中。一是**工业园要把安全保障放在第一位置。确保圩堤防洪达到50年一遇标准,排涝达到20年一遇标准,**化工企业多,确保消防设施配套,严防次生灾害发生,提高**工业园及园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统筹考虑建设新的污水处理厂,实行雨污分流;二是加快建设园区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码头和铁路专用线一定要利用这次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修编机遇,列入江西省沿江开放开发规划,启动码头建设。由政府主导解决园区供水瓶颈;建议供电部门超前规划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提高园区供电能力。
3、完善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在加快生产性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一是综合配套服务区,要高标准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既要有政务中心、商业中心、宾馆酒店等标致性建筑,又要整合园区各企业需求,建设直接为企业职工服务的公租房、职工公寓以及新建学校、医院、幼儿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二是设立园区内公交,将园区公交与沙河、**公交线路对接。三是做好保洁工作,设立园区环卫所,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实行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为园区营造一个干净、优美的发展环境。园区生活配套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工程项目多、种类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和完善。
4、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巨大,仅靠政府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用足用活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一是政府重点主要是积极争取项目,实行国家、省、市扶持与县级财政投入相结合,搞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防洪体系建设、园区外接道路建设、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园区内的宾馆酒店、商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等,可由政府提供土地,鼓励园区内企业入股自建自营。三是通过土地运作和园区企业联建等形式建设商品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满足园区企业职工住房需求。()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保险、邮政、电信等部门提前进入园区。
5、健全园区服务管理配套体系。进一步明确**工业园管理局对园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职能,把**工业园打造成一级准政府。要做好与有关部门的业务衔接,协调发改委、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工商、税务、环保、质检、人事劳动、安监、消防、邮政、金融、交通、通讯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园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各有关职能和服务部门应尽快延伸到园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使园区企业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6、加强**工业园闲置用地管理。**工业园在前期招商项目中,有些企业未能按合同正常投产或投产后又停产的现象,导致工业用地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一方面是投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另一方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依据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收回闲置用地,破解用地瓶颈。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9
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总体上看,我区罗亭工业园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与全市其他工业园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规模比较小,核心大企业不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因此,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区委、区政府当前工作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我区周边几个工业园的发展现状
1、安义工业园区。江西安义工业园区是江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江西省昌九工业走廊的主体板块,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达10平方公里。目前,已有美、日、泰、港、台、粤、沪、浙、闽等地的客商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高新机电、铜材加工、精细化工、医药食品等六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新材料担龙头,建材挑大梁,纺织、机电唱主角”的产业布局,先后被授予“中国塑钢门窗型材流通示范基地”和“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截至20xx年8月,安义工业园共落户项目205户,其中投产企业115户,在建企业46户,筹建企业39户。20xx年1-7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上缴税收0.68亿元,用水397.23万吨,同比增长56%,用电10736度,同比增长23%
2、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昌市北郊新祺周,全区面积58平方公里,已规划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区内现有企业60余家,其中服务外包企业6家,高、中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20xx年7月,桑海开发区正式成为“国家南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园区规划3平方公里作为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已形成了以济生制药厂、桑海制药厂、三九药业、草珊瑚药业为龙头,杏林白马药业、江西民康制药、济顺制药、兴鼎科技等一大批医药企业入驻的产业集群。20xx年,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完成7.5亿元,增幅26%;财政总收入完成1.61亿元,增幅60.5%;地方一般收入完成7587万元,增幅6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亿元,增幅40.9%;工业投资完成5.02亿元,增幅4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3亿元,增幅32.6%。四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19.68%,现汇进资增幅60.91%,外贸出口增幅111.27%,工业项目现汇进资增幅142.18%。
3、永修县工业园。永修县工业园区由星火工业园、南山工业开发区,云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按照“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建材、新型电子、新型特种纸、新型仿生制药产业”的工作思路,园区强势推进星火有机硅一体化项目,致力开展产业招商、配套招商,不断延伸有机硅产业链条。预计到20xx年,将可实现有机硅单体产能突破80万吨,有机硅产业产值突破220亿元,新型建材产值突破80亿元,新型电子产值突破50亿元,新型特种纸产值
突破30亿元,新型仿生制药产值突破20亿元,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产值超100亿元企业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20家,税收突破10亿元的“5121”目标,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龙头带动、产业集群”的特色工业制造基地。
4、湾里罗亭工业园。罗亭工业园筹建于20xx年,是全省最年轻的工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为8平方公里,主要以南安公路为主轴,南北两侧自东向西扩建,东接桑海、西连安义,北靠永修。20xx年罗亭工业园开始正式对外招商,20xx年区委、区政府按照“四区互动、奋力比拼、富民强区、健康湾里”的总体战略,成立了园区(罗亭)项目建设推进指挥部,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园区征地拆迁、场平基建、招商引资和企业入驻同步快速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截至目前,罗亭工业园以南安公路为依托,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规划了新型材料产业区、生物医药产业区、物流仓储产业区和配套服务产业区等四个产业区。现有落户项目2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项目总用地约20xx亩,总投资30亿元,已有竣工投产项目11个,在建项目12个,实现工业产值1.38亿元,创税约720万元,解决就业600余人。
二、我区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应当说,我区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发
展中加以规范和解决。
1、园区规划定位方面。罗亭工业园缺少一整套高标准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园区道路建设为例,园区内三条纵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循环路网,由于缺少完善的路网建设规划,园区道路往往随着项目的落户而规划建设,导致部分路网地块标高不一,条块分割严重,同时,由于园区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存在“搞什么样算什么样”,“来什么项目要什么项目”情况,导致现有产业分布相对分散,彼此关联度小,集聚程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2、园区基础设施方面。虽然我区在近几年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园区项目建设,但鉴于区财力有限,园区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园区现有的3.5万伏供电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入和投产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银行、餐饮、住宿、娱乐等三产配套服务发展略显滞后。
3、园区用地方面。现在全市各县、区用地指标都非常紧张,我区每年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有300亩,用于园区项目建设的指标更为有限。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土地供需矛盾已成为限制园区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园区江中保健品项目、东升塑编项目及园区污水处理厂等多个项目因用地指标的限制影响了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园区用地指标缺口还将更大。
4、金融支持方面。区县级商业银行由于授权授信和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园区内新办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
的信贷资金支持,企业所需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创办单位的投资,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
5、招商引资方面。由于园区“户口”原因,难以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同时园区土地出让基准价高于周边,这些因素加大了园区招商引资的工作难度。
三、发展壮大我区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在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按“产业链”布局规律,结合湾里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形成有一定梯度的工业经济区域为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在园区发展规划工作中,要根据“规划先导,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原则,围绕“集聚化、规模化、特色化、城市化”的园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合理调整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在园区建设规模上,要一次规划,留足余地,分步实施,总体上要能满足发展需要,确保园区建设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园区发展规划的超前性、严肃性。
2、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后劲。一是要及时进行土地总规修编。把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区、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规划和用地指标上向工业园区倾斜,优先解决入园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用地,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力度,每年有计划储备一定的用地指标,实行工业园区用地占补平衡,余缺调剂。二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强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积极跑省、市争取土地指标,深入研究土地政策,随时掌握土地信息,切实做好土地报批工作。
三要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按照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控制工业用地绿化率,切实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
3、进一步培育项目产业集群。扶持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相关配套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大园区产业配套招商力度,一方面鼓励已经入园的重点企业以商引商地引进配套企业,另一方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注重引进核心企业和与之配套的企业,使之做到同时引进,同期建设投产,以实现产业集群化。
4、进一步完善园区服务设施。一是加强园区建设,将整个园区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运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靠信贷吸纳银行投资,靠积累增加企业投资,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借助各方力量共同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二是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促进银企之间的沟通,争取商业银行对新入园企业授信服务。鼓励企业之间建立互信担保合作机制,特别是对于有业务联系的关联企业。对于经营好讲诚信的企业短期贷款,可由园区建设投资公司提供担保,但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三是要畅通绿色服务通道。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全区层面针对入园项目建立统一的办证服务平台,简化办证流程,缩短办证时间,实现办证服务一站式流水线操作。保障入园项目依法依
规快速建设。四是要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一方面要针对园区企业需求做好订单培训。在用工培训方面,要有前瞻性打好提前量,根据园区发展规划和引资动态,在企业开工建设时就要主动上门,了解其招工意向,以协助企业做好招工和岗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和先锋软件学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向园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人才,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同时也减轻了先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0
根据市政协七届十二次主席会议的决定,20xx年4月17日至26日,市政协副主席张俊昌、赵泽义带领经济委员会调研组到盘北经济开发区、红果经济开发区、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等就园区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建设成效初显
全市共有11个工业园区,即钟山经济开发区(红桥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两河新区)、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工业园区)、盘北经济开发区(鸡场坪工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水月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保田(盘南)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大湾、汪家寨、中箐园区)、发耳工业园区、路喜园区。11个园区现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通过近期各级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xx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15.2亿元,同比增长27.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9%;实现工业增加值154.6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4%。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水月、董地工业园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园区 8个。20xx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51.9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52%;实现工业增加值 45.57亿元,同比增长52.9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1.1%。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增加。20xx年,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99个,总投资140.7亿元,完成投资额60.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 101.3%。20xx年1-3月份,全市工业园区在建基础设施项目115个,总投资186亿元,完成投资额22.4亿元,同比增长134.5%,完成标准化厂房投资2.7亿元,占计划投资30亿元的9.0%。目前,红桥新区、水月园区已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红果、董地、盘北、木岗、大湾园区核心区域已基本实现五通一平。
三是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增多。20xx年,全市园区在建产业项目165个,项目投资总额861亿元,完成投资额120.6亿元,增长37.48%,建成投产项目44个,释放工业产值近30亿元,20xx年1-3月份,全市在建项目175个,计划投资771.8亿元。完成投资额32.9亿元,同比增长 1.86%。
四是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xx年3月底,全市11个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977平方公里(含开发区管辖),入驻生产企业150余户,直接和间接为园区服务的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预计实现税收47亿元,新增从业人员数1.2万人。
二、园区建设问题明显
(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受煤炭、钢铁、建材、电力四大产业影响,各园区在规划布局主导产业时,出现了明显的产业(主导产业)趋同,未能形成优势互补。如:水城经济开发区(董地、老鹰山园区)、红果(两河)新区、盘北(鸡场坪)产业园区、六枝经济开发区(岩脚工业园区)、大湾(汪家寨)工业园区(大河经济开发区)、水城县发耳产业园区等都把能源化工(煤化工)作为主导和主要产业来发展,产业布局不集中、规模分散,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煤炭、水、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得不到保障,甚至产生恶性竞争,还会造成工业污染源分散,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红桥新区、董地、红果(两河)、盘北(鸡场坪)也都着力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园区的主要产业来培育发展,培育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盲从性,未能找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易造成同业竞争,不利于产业聚集发展和形成区域竞争力优势。
(二)体制机制不尽适应。一是园区人员配备不到位。园区有抽调、借调的人员,但其工资关系、行政关系仍在原单位,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难以得到很好调动。部分开发区的公安、工商、地税、国税、国土等垂管部门机构人员不到位。二是部分园区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问题。尽管大部分园区机构成立,人员配备到位,但缺少项目、规划等行政审批权限,土地报批、交易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周期过长,对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影响很大。三是目前在11个产业园区中,仅红桥新区有完善独立的财税体系,能较好的满足园区发展需要。水城、两河、盘北、六枝4个开发区均由县区代管,尚未建立起真正独立运行的财税体制。其余园区也未建立与县区的财税分配体制,导致园区的责权利不明确,独立运行和造血功能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园区建设。四是项目落地激励机制不活,不能有效刺激项目落地。
(三)协调管理不尽规范。有关职能部门对园区的管理、调度过于频繁,使得园区管委会需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各类文件、汇报、会议、材料、调度、统计(重复)以及各类社会事务等,极大地消耗园区建设的精力。
(四)招商引资不尽理想。相当一部分园区的项目是存量多,增量少,有的项目是在园区划定时就已存在。目前,表面上谈的多,实际落地的少,有的虽然落地,但后续扶持指导力度不够,造成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业主不满意。
三、对下步园区建设的建议
根据市工业园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暂行)。为促进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工业园区管理,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议尽快出台全市园区管理办法。尽可能规范园区管理。
(二)成立专门的园区管理机构。为有效加强对园区的统筹、指导、协调力度。在市级层面,应成立一个较为独立的,有一定权威的园区管理机构,以便对园区的规划、土管、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进行统筹协调,避免盲目无序的散打和乱打,使园区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赋予园区一些必要的实际权力。
1、各业务主管部门应尽可能下放一定的行政审批权限。在不违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应大胆放权;在土地收储、项目报批、项目规划等方面,应将适当的权力下放到园区,减少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使园区成为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运行的经济主体。
2、允许园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落地激励机制,以便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
3、赋予园区一定的人事权。对园区的工作人员,应让园区自行选聘,已选聘的要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园区要建立用人的激励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应将各业务主管部门支持园区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1
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机遇也会毫无用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一些项目,我们最好是预先准备好行动的方案,方案必须围绕着实施目标来写,那么应该如何去写一份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你写报告:企业调研报告季度范文精选”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一、公司债务问题分析
首先在进行尽职调查报告中相关问题分析前,就应掌握两个关键概念,一是财务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在控股中相对较常见,一般是控股方委托第三方对目标方进行企业相关状况的调查,并对目标企业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理,得出尽职调查报告,为相关决方或者投资方带给决策依据,具备必须资格的会计事务所通常扮演着第三方的主角。二是债务黑洞,会计上并没有债务黑洞这一概念的标准定义,众所周知,黑洞是天文学中的相关概念,在会会计中加以应用主要是为了证明债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个性是涉及到企业控股活动时,要充分意识被控股企业即目标企业是否与第三方存在着隐性债务,透过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目标公司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来决定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
1、目标公司带给的公司报表。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着债务黑洞,最重要的证据来自目标公司带给的相关报表,这就应包括目标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评估报告等,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并没有带给上述目标公司的资产报表状况,只是提到了目标公司拥有的主要财产、目标公司的重大债权债务以及对外重大投资和关联方等,在主要财产上对目标公司固定资产、商标专利、土地使用权等,并不能据此深入了解目标公司主要资产状况。在负债方面,报告中列出了目标公司与北京物美公司之间的债务状况,也不能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总体负债状况。
2、目标公司带给的资金融通文件。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中主要是列举了目标公司从20xx年2月20日到20xx年11月28日间7次股权转让,并没有对目标公司重要的资金融通状况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的贷款合同或者是涉及到目标公司于其他公司资金融通的状况的相关文件,也能够是目标公司将要签署的贷款合同等,这对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具有十分重要的`好处。单从尽职调查报告列出的几点无法准确的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目标公司的7次股权转让和一次增资,只能反映目标公司控股状况和注册资本变动状况。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中还没有披露目标公司是否存在三角债务,或者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向其他公司带给债务担保,当然那里所说的担保有有几个特点,一是担保形式不局限于资产抵押、质押、留置、向第三方出具的订金等,二是担保的数额就应能够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不良良性,并且其所引发的风险目标公司无法承担。
综上所述,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认为目标公司债务黑洞状况无法确认,这一结论的得出主要是依据目标公司报表和目标公司资金融通文件不充分。无法具体决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也就无法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隐性债务问题。
二、控股出资状况分析
一般状况下,要实现对企业的控制,要实现对目标公司股权的控制,能够分为对上市公司控制、对非上市公司控制、对子公司控制、对合营公司和联营企业控制,在会计中控制是指能够对目标企业财务或者经营权施加重要影响,而且还要能够从控制目标企业中实现获益,这是对目标企业实现控制的最主要标志,众所周知,控制的主体具有性,当然这种控制主要表此刻透过签署投资协议,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表决权,透过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我们能够看出目标公司总共进行了7次股权转让,并且调查报告显示,在20xx年12月3日,百诚来实业出资2700万元,出资比例占90%,蓝海投资出资300万,出资比例占10%,都是以货币出资方式,因此能够看出在经过几次股权交易后,目标公司基本上已经被白诚来实业所控制,其出资比例已经占出资额的90%,而蓝海出资300万,占10%,这是基本状况,要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股,能够透过收购百诚来实业股权的55%,也就是出资1485万元,进而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业务出资1485万元后,目标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百诚来实业出资额下降到1215万元,而蓝海投资股权不变,这样就能够实现对目标企业的控制即占55%股权拥有绝对话语权。
三、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分析
在进行目标公司控股时,就应限度的规避风险,结合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告以及股权控股风险相关理论,认为在进行目标公司股权控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企业是否具有控股价值
要限度的降低控股风险,首先要重视对所控股企业价值评估,也就说被控股企业有没有控股的价值,没有控股的价值而强行要进行控股,这是的风险,因为企业是盈利性组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盈利,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并没有对目标公司在资产、负责方面进行详细的披露,这对控股方进行债务黑洞风险规避十分不利。
2、要对控股风险因素进行识别
要限度的降低目标公司控股风险,需要借助必须的财务工具,个性是财务报表这一工具的运用十分重要,对控股风险因素的识别决定要利用尽职报告中财务分析结论,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控股的目标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什么地位或者在现行国家政策法规下目标企业所在的产业面临着那些挑战和机遇,要做到在微观上重视目标企业经营业绩和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在宏观上对行业经营大环境变化的把握等。在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内部经营的详细财务数据也没有进行披露,个性是目标公司资产周转潜力、债务偿还潜力、现金流状况、债务结构等都没有进行深入剖析,这客观上也对分析目标企业风险带来了挑战。
3、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影响进行评估、
在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对目标公司进行的重大交易和重大合同进行了揭示,主要是披露了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035,797。62元。根据目标公司xx年12月8日出具的《确认函》,截至xx年12月8日,除《审计报告》中披露的目标公司应付前关联股东中融盛世代为垫付的地价款29,035,797。62元外,目标公司目前没有其他重大关联交易状况,对这次重大交易对目标公司产生的后期影响也没有进行评估,所以要防范债务黑洞务必要对重大交易或者合同的影响进行评估,这能够第一时光给投资者风险评估提高决定资料和决策依据。
4、要对目标企业与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进行摸底
决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债务黑洞风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目标公司进行第三方诉讼和担保状况摸底,要搞清楚目标公司是否存在对外担保或者抵押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诉讼状况,因为这些因素都是带来债务黑洞的潜在因素,尽职调查也要关注这一点,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中指出于20xx年11月21日,目标公司与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签署《项目转让协议书》,北京海龙进出口服务公司将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建设的非贸易物品监管中心综合楼项目(即利鸿大厦)以3,780万元转让给目标公司。因此在进行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控制时,要对这一项重大交易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评估。
四、分析结论
根据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能够进行如下决定,第一该尽职报告中对目标公司相关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不够充分,无法对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黑洞作出准确决定,结合尽职调查报告,认为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但是这无法证明目标企业存在巨大财务黑洞;第二,尽职调查报告中对目标企业股权结构调整进行了披露,根据控股需要能够收购55%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即出资金额为1485万元,当然这这是其中一种控股方案;第三,由于北京浩利鸿公司带给的尽职调查报结论中提到该目标公司存在潜在的债务纠纷并给出了相应指导意见,结合债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提出了四个维度来控制目标公司债务黑洞风险。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2
根据委领导的统一部署,由董理主任带队、七个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全省重点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考察组,于7月5日~11日,赴浙江省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浙江省经信委的相关情况介绍,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企业聚集和产业集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考察了杭州萧山工业园(临江新城)、宁波化学工业区等国家和省重点园区;参观了联源重工水力、核能发电装备、东风裕隆新能源、东方电气、吉利集团研发总部、镇海炼化、台塑石化、宁波万华MDI等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
整个考察过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涉及装备(汽车)、石化、机械、冶金、轻纺、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多个产业门类,团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猎取了浙江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共同感到不虚此行,受益匪浅。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省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浙江省的块状经济量大面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工业园区是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去年全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以上的块状经济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分别占全省工业总量的54%、62%和56%。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26个块状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1万个的有义乌小商品、长兴纺织、诸暨袜业和永康五金;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等6个,其中义乌小商品40万人左右。
计划到20xx年,全省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20个300~1000亿元、60个100~3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群内形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产业公共平台和支撑体系,创建一批知名度高的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从经济规模看,块状经济占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块状经济的大量存在,是浙江工业的最突出特点之一,反映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载体和先天优势。在312个块状经济中,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有176个,占总数的56.4%;销售收入在50~100亿元的64个,占总数的20.5%;销售收入超百亿的有72个,占总数的23.1%,其中销售收入100~200亿元的有46个,200~500亿元的有19个,超过500亿元的有7个。
(二)从区域布局看,主要分布在环杭州湾和温台沿海地区
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块状经济个数排名前5位的为台州市(45个)、温州市41个、宁波市39个、杭州市36个、嘉兴市32个。
(三)从空间结构看,工业园区已成为块状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全省1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528.8亿元,增长16.3%,占全省工业的3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3.7%;实现进出口总额850.1亿美元,增长20.5%,占全省的40.3%;工业企业上交税收544.8亿元,增长9.8%,占全省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总收入的28.2%。
二、工作思路、做法和主要经验
(一)工作思路
1、加强战略筹划。以政府为主导 ,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以国际化视野,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和资金链整合提升的高度,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互动的角度,把握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进行整体谋划、科学规划。
2、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使之成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着力形成多层次、梯度式工业发展格局。对新开发和拓展的产业园区,尤其是一些新设立的沿海产业园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深化园区集群培育和规划布局。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
4、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形成一批企业专业化优势显著、竞争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构建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大力发展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生产性服务业。
5、强化项目带动。在行业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规划指导下,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对区域发展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实施一批区块内重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产业集群升级和结构优化。
6、完善创新体系。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块状经济内企业由委托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上进行技术创新合作,构建企业间技术转让交易平台,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效应,逐步形成区域技术联盟和创新体系。
7、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块状经济特征,共同推进各领域、各层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扶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块状经济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各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8、提升集群品牌。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实现从无牌、贴牌到有牌、自主品牌的转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培育区域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探索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品牌建设的路径和方式,着力将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升级为城市品牌。
9、推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淘汰落后等手段,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块状经济向资源节约集约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全面建立项目决策咨询服务协调机制,切实把好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
浙江省的工业较多的源于民营经济发展,市场发育比较健全,政府干预经济相对较少。但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其转型升级、实现规划战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比我们大得多。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省级政府的组织和协调作用。浙江组建了由省直18个部门参加的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简称转升办),作为省政府的工作协调机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大园区发展规划、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解决工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提出重大方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促进经济转型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有利于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有利于制造业做精做强,对工业和服务业具有双赢的意义。省级层面组建由经贸、发改、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和审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政策目标、工作原则、重点方向等问题,加强部门间沟通和协调,加强配合,实现良性互动,全力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
3、推进省级工业园区组合。省级工业园区组合是指在新形势下加快省级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在行政隶属关系与财政税收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以省级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以一个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带动1~4个重点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产业园,以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品牌优势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的资源优势,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各市、县经委负责牵头组织省级工业园区组合区的整合提升工作,省级创新型工业园区可以先走一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地理相邻、产业相近、规模较大、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工业功能区率先进行组合;条件成熟的也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飞地组合”。
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出现使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式。
(三)主要经验
1、加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前瞻性研究
具体方法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研究块状经济内部机理为主,转向外部环境对产业的影响分析为主;二是由单纯研究制造业为主,转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互动,构筑现代产业集群各种要素研究和创造的角度分析为主;三是由研究存量优化为主,转向开放增量推动分析为主,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库,实现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决策和项目协调等体制机制创新。
2、空间形态形成多层次
一种是县域型和镇区型,这是传统块状经济主导的空间形态。第二种是跨县域型,即块状经济跨县域并向相关产业发展。如永康的五金产业,已形成了永康为核心,向缙云、武义、东阳发展,在周边数百公里的范围形成区域块状经济。第三种是市域型块状经济,即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多核心分布,如宁波服装、杭州装备、衢州氟硅、舟山船舶等,反映了地级市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3、产业和资本流动多向化
一类是产业和资本不断流入,形成经济增长极的集聚效应。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集聚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一些传统产业。第二类是传统主导产业基本稳定在原有块状经济范围内,而与主导产业不相关的产业基本往外流出。第三类是产业和资本均向外加速转移。截止20xx年上半年,对外投资的高新技术项目约70亿元,占对外投资总额11%,全市年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85家工业企业中有50.6%企业有对外投资。
4、集群发展模式综合化
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已不再局限于工业内部,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一个综合和开放的创新体系。政府、企业、协会、市场和相关产业等都是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主体,既分工协作,又相互渗透;产业集群发展已从硬要素组合转向软要素支撑为主,社会资本和人才资源在推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产业发展越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常态。
三、对我省工业园区“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我省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是较大的,特别是近两年来,在政策的牵动下,重点产业基地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除了园区区位商系数低、关联度差、创新能力低、缺乏龙头企业、产业聚而不集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发展规划雷同、缺乏比较优势、公共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专业招商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也是我省目前部分园区,特别是县域产业集聚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市场发育尚未健全、经济处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根据本地的比较优势选择合适产业,引进或培育出具有较强衍生能力的关键企业,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浙江的发展经验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但如何取其精华,用于我省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和借鉴,是我们考察组的主要任务之一。下面就结合我省重点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在制定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协调实施重点园区发展规划。以扶持发展千亿产业集群为重点,以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依托中心城镇和重点区域,鼓励企业聚集、产业集聚,努力实现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大力招商,积极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50强的企业合作,并以此逐步引进整个产业链;创新招商方式,推广特色园区的成功招商经验,加快产业链的培育和完善。通过集群式招商,承接产业的整体转移。
(三)抓龙头企业,提高集群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相关企业进行重组、改造,不断将一些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和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
(四)全力以赴开拓市场。通过推介会、产品说明会、博览会、集群配套产品交易会等多种形式发展专业市场,鼓励本地企业、用户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围绕骨干企业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制定并实施鼓励政策。
(五)以特色产业基地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我省现有16个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其主导产业大都属于新兴产业。以国家推进装备制造、化工、汽车、有色、钢铁、电子信息、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振兴为契机,安排专项资金,不断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竞争力强的品牌产业集群。
(六)积极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企业设立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大力推进科研院所和园区的合作,将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力量引进园区;每年重点支持100个市场前景广阔的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以此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
(七)积极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鼓励企业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以及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乃至利用参股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要促进各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紧密合作,建立“银、企、保”合作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要积极推进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培育、辅导、推荐等上市工作,支持对产业集群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增强企业再融资能力。
(八)建立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官助民办”的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面向产业集群内部广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应用、信息服务、人员培训、质量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产品交易与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设。
(九)继续加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通过规范各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准、加强政策支持、建立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和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高创建工作的引导作用,推动我省千亿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工作。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3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XX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制创新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试验区”。
(二)滚动发展好,稳步推进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自设立伊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资金运筹等方面提出构想和目标。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基本做了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建区初期的有限财力的集中使用,为后期的滚动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开发热度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拉动作用渐成现实。各地在发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进程中,绞尽脑汁,多管齐下,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与苏浙沪等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对全市的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四)区域分布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各具特色。目前,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由市及县、区辐射到部分中心集镇,种类较多,从综合开发区到民营工业区,从专业园区到企业科技园区,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
二、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
由于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区时间短,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商引资规模小,项目档次低,缺少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锚项目”。
(二)政策多,无序竞争加剧。
全市范围内开发区、园区数量较多,“僧多粥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拿出了各种优惠政策,但无外乎提供廉价土地、延长税收优惠期限,无序竞争不仅使国家税费流失,还造成本地企业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平等竞争。
(三)资金少,园区建设速度慢。
我市各级政府的财政基本都属“吃饭财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但前期投入普遍较少,加之开发区、工业园区起步之初,融资能力软弱,导致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园区投入不够,基本框架未能拉开,对外招商引资形象不好,很多外地投资商实地察看后信心不足,影响了开发区和园区招商引资效果。
(四)政府好,部门权力难下放。
各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创办伊始,当地党委政府都对管委会“高授权”,明确管委会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管委会各部门都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相应的证书、审批权被政府有关部门牢牢握在手中,大量的精力耗费在无谓的协调和游说中,管委会的职能无法落实,造成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管理不顺。管委会不能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影响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
三、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
(一)进一步做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1、要以推进工业化为重点,调整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结构。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中的初始阶段,继续推进工业化是我市“十
五”期间首要任务,我市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一方面要按照调优、调高、调大、调强的要求,改造传统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支柱产业、拳头产品和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选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级宣城、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充分发挥对母城的带动、辐射作用。各类工业园区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发挥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2、要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XX区战略的实现。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积极实施XX区战略,这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市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通过突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努力打造新兴的工业城区,并探索工业旅游的路子,积极构筑区域经济中的一个旅游景观。通过完善城镇道路、供水、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立服务体系,搞好社区建设,强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功能。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城镇管理,改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镇环境。
3、要以推进我市经济一体化为重点,做大做强我市宣城、宁国、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以318国道为主线,突出建设好宣城、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宣州民营经济园区。努力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宁国优势项目的"孵化器"、"研发中心"。其他县要因地制宜,建设一至二个具有特色、高起点规划、投资省、生态环境优、高效益的工业园区。
4、要以促进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
企业。非国有制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市宁国、广德已显现。怎样把非国有经济企业引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让他们加快发展。首先要切实搞好服务,依法保护个体、私营和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其次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攀大靠强,加快体制和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扩大规模。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1、树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生命线"的理念。
全市各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加强与苏浙沪等地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资本输出的机遇,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同时,要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以个引企,以大引大,同时鼓励大企业引进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2、按照产业化要求,创新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
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当今发展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各地招商工作奇招迭出,创造了许多经验。就我市目前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而言,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工作分得一杯羹,必须实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带动招商引资。当前要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行招商引资工作“公司化体制、职业化队伍、专业化招商、市场化运作",即招商体制由政府推动转入公司化运作;招商队伍通过职业培训,树立职业精神,形成职业化的队伍;招商活动渐成体系,招商措施形成专业知识;通过市场化运作,为招商人员提供佣金和经费,在需求和市场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进一步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思路。
1、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拓展思路,探索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融资思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必须理清思路,盘活存量,搞活“预期”,首先取得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其明确对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入规模,取得金融信度,为贷款建设打下基础。其次是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投入开发区和园区建设。第三是盘活土地存量,采取bot等利用外资形式,筹资建设。第四是争取国债指标搞建设。
2、各级政府探索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新模式。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仍是由政府主导,政府专门设立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参与了从规划、征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到厂房设施建设等过程。政府在扮演开发商角色的同时,由于地方财力所限,也承担了过多投资风险,给开发区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可考虑逐步引入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都运用市场手段,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企业行为,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以及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末获得收入,使政府降低投资风险,转移投资成本,并由此获得税收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1、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管理权限。
从职能配备角度看,不能赋予开发区应有的行政权力,在招商的过程中,仍出现多个环节,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协调,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安徽省省级开发区条例》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落实。为在开发区内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机制,建议省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市县政府在哪些方面给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市县级管理权限,以便开发区管委会对区内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建立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统一的运行机制。
为克服开发区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不相统一的矛盾,做到管事与管人相统一,使开发区管委会更好地做好开发区的社区管理以及计生、创建、防洪等工作,必须要将开发区座落的办事处、乡镇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范围与规划管理范围相统一,这样才能使开发区真正实现开放式运行与封闭式管理。
3、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
市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支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发区管委会要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开发区管委会职能部门积极主动接受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为务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4、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开发区管委会需发放的各类证书,由市有关职能部门向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足够文本,由省直有关部门发放的各项证书,市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帮助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取得。开发区纪工委、监察室负责开发区内的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含对垂直机构的派出机构),对发现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按照有关规范行政行为改善投资环境的处分规定,追究部门领导、直接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在开发区管理体制上,一方面要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开发区内部运行机制,强化新机制。坚持“小政府、强中介、小机构、高效率、大服务”的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走宏观导向和微观服务相结合,“一站式”服务与全过程服务相结合,努力实现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改革创新之路。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4
近期,通过对区xx工业园区的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一、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呈现的几个特点
近年来,xx街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街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其中广场工业园、三里工业园、熊咀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场科技创业园正在筹建中。6个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约600亩,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园区面积385亩,引进工业项目35个,引进资金3.3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3家。园区经济在街道发展越来越快,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后建设的三里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熊咀工业园、广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XX年兴建的广场工业园,占地达到200亩,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72亿元以上。同时,即将动工的广场科技创业园的面积和投资规模更大。由此可见,街道园区建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
二是园区功能逐步增强。已建成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话、网络“五通”,完全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如广场工业园,厂房全部是标准化厂房,办公、住宿、仓储用房一应俱全,整个园区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园区功能十分完备。
三是入园企业逐步增多。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看重这块热土。截止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个,新引进项目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70%。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企业将达到40多家。
四是园区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增快。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望达到13家。
五是入园企业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六是社会贡献逐步增加。从税收上看,XX年园区实现税收478万元,分别是XX、XX、XX年增长67%、48%、2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从社区集体增收上看,XX年社区集体从园区获取租金收入415万元,占集体纯收入总额的22%,分别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万元、241万元、160万元,园区对社区集体增收的总计贡献份额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从安置就业上看,园区目前就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仅社区在园区就业居民就达300多人。
二、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从现有的工业园区情况看,高新技术企业所占份额较小。机械加工、电子、农产品加工是目前园区主要产业,由于产业和产品的特色尚未形成,产品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园区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联系度不高,互补性不强,导致园内企业既无协作配套关系,又不能形成“簇群”效应,弱化了园区整体竞争力,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无论是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入园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街道五个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布局上处于散、小状况,整体功能上还不健全,加上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原因,有的企业没有相应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配套资源,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承受企业自主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愿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有的入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职能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1、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继续把支持和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街道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处理和引导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道路、供水、供电、城市交通、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与园区建设同步,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抓好广场科技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督促项目主体尽快落实资金,实实在在搞好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三是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加强与外地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项目,新上一批好项目,力争全年新上工业重点项目5个以上。
3、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改善融资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尽力克服资金、电力、运输等瓶颈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要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二是要实行客商“绿卡”保护制度。对各类入园投资企业业主及高级管理人员颁发投资保护“绿卡”,对持卡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三是要完善联系会议制度。
4、打造特色工业园区。一是要做好产业定位。各工业园区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开辟新区,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园区,在讲求园区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的同时,做好园区的产业定位。二是要积极开发上游产品。围绕提高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做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5
为认真贯彻落实好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探讨推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思路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5月3日至5月15日,市工信委王松平主任率领工信委分管经济运行、节能降耗、工业投资、园区建设、中小企业发展等委领导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共21人到全市9个县(市)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投产企业达产增效、竣工企业投产达产情况;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受环评限批影响项目环评限批解除后项目备案及推进情况;招商引资在谈项目落地情况;50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需要市工信委帮助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从总体情况看,我市12个工业园区建设日益提高,工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园区管理体制基本健全,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显现,园区经济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柱作用更为突出,已成为工业经济主要增长极。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管理体制
为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去年8月2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国共产党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曲发?20xx)21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每个县(市)区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全权管理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九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管委会专兼职副主任选配到位履职,管委会内设“一室三局”人员除马龙还没有选派到位外,陆良、师宗、罗平、富源、麒麟、沾益、会泽7个县市区的“一室三局”机构设置及人员选配到位履职,宣威工业园区同宣威开发区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内设机构没有重新设置。管委会机构设置,人员选派和基本到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9亿元,同比下降4.13%,其中工业投资24.04亿元,同比下降3.03%,基础设施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25.51%。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30.4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加,但总体讲,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欠季度目标数较大,工业投资只完成了季度目标数的50.24%,欠23.81亿元。完成较好的是宣威、富源、会泽、麻黄,分别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1%、99.76%、95.53%和85.83%,完成不足30%的是越州、马龙、罗平、师宗、南海子,分别为23.53%、20%、16.47%、7.06%和3.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完成了目标数的35.94%,欠4.42亿元。完成较好的宣威,完成目标进度数的105%。越州、煤化工、陆良没有基础设施投入。
(三)经济运行
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6个,市级重点工业园区6个,规划面积374.7平方公里,总体上形成了由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园区和市级园区组成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培植和构建了以新材料、化工、冶金、机械装备、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体的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37亿元,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94亿元。20xx年,全市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达59.44平方公里,实现工业总产值693.2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43.8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3.01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4.93亿元;上交税金21.35亿元;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414户,从业人员8.49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7.97亿元,同比增长20.51%,完成季度目标数215亿元的82.78%,欠37.0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亿元,同比增长12.07%,完成季度目标数的69亿元的57.65%,欠29.22亿元;上缴税金3.8亿元,同比下降44、63%,完成季度目标数的49.71%,欠3.845亿元。全市12个工业园区没有一个园区全额完成季度目标。
(四)招商引资
20xx年1-3月,全市共有国内合作实施项188项,项目总投资1894亿元,合作方总投资1883亿元;筹建项目21个,在建项目139个,完成项目27个,签约项目1个;其中工业项目128个,优势产业127个。我市各工业园区一季度工业园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0个,在谈项目40个。
(五)规划修编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85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曲靖市在省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镇近期建设规划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按照“靠城不进城、发展有空间、相互有依托”的要求,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工作,规划修编各项工有序进行。我市麒麟、宣威、富源被列为国家级利用低丘缓坡荒滩试点,陆良、师宗、罗平、马龙、会泽、沾益被列为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省级试点县,20xx年2月9日,市政府授权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国土、规划、工信、林业四部门对我市九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近期建设规划、林业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四个规划衔接成果进行了市级联合审查,并已以通过。到目前为止,罗平县、会泽县修编后的规划已经通过县、市两级组织的评审,待修改完善后报省工信委评审备案,马龙园区修编后的规划以及轻工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并通过了县级评审,待市级评审后报省评审备案,其他园区规划修编工作正在文本编制过程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二)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督促各部门和县(市)区尽快出台加快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今年3月17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决定》和市委市政府去年8月25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决定》的相关对园区建设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园区新增税收部分留给园区作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从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村情调研报告城乡结合部土地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06-30
杭州工业园区调研报告12-24
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12-24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02-03
工业园区发调研报告201601-24
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201712-24
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范文03-19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4-11
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