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工作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文处理工作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文处理工作调研报告1
遵循区人民县政府首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指示,区县政府办公室于年8月27日至9月17日,分5批对16个街镇场处、40个部分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状况综述如下:
一、近况
此次督导检查,我们共查阅公文档案112本,随机抽查公文370余份,听取56个单位办公室主任或办文人员的工作汇报,各单位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总的来看,全区县政府系统公文运转效率有所提高,发文质量逐渐改良,领导指示件处理基本规范,印章治理和保护秘密工作不断增强。工作中涌现出不少亮点:
(一)领导注重水平进一步提高
绝大局部单位比较注重公文处理工作,将其作为保证政令疏通、提高本身形象的主要工作来抓,遍及坚持了首要负责人、分担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办文人员的层级负责制,积极组织办文人员参与各级举行的公文处理常识培训,不断加大办公主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区民政局确定1名副局长专管公文处理工作,抽出两名具有必然实践程度和文字功底、责任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办文工作。区城管法律局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公文处理政策、法律和规章准则,增强办文人员的规范化、法制化认识。区信访局、人事局、林业局、审计局、质监分局、水产服务中心、旧街街等单位加大对公文处理工作的投入,增强阵地建设,推进了公文处理工作的高效运转。特别是区审计局先后投资近50万元,添加了34台电脑及扫描仪、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初步完成了公文处理主动化。
(二)公文处理工作不断规范
大多数单位在认真贯彻执行公文处理规范的还,结合本职工作实践,坚持健全公文处理规章准则,促进了公文处理规范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一是坚持领导把关准则。区信访局、人事局、建设局等单位明确规则,但凡以本局名义下发的文件,都必需经分担领导对公文花样、公文内容等方面的审核把关后,才干报首要领导审签。二是坚持公文运转准则。大多数单位都明确规则了在公文草拟、报送、校核、印发各个环节,公文处理人员该干什么、怎样干、到达什么规范、与下一环节如何联接等。三是坚持责任追查准则。区信访局、人事局等单位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目的责任制,将公文处理工作归入绩效目的审核内容,作为年度评先选优根据,然后加强了办文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三)办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区编办、林业局、 镇等多家单位非常留意对文件花样、文件问题、文件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关,有用提高了发文程度,从必然水平上节制了发文数目。镇在发文环节上做到了“三个不发”:无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一概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概不发;离开实践、内容繁杂的文件一概不发。多数单位的文件在花样方面大体可以可以遵照准确的行文关系,选择得当的文种,运用完好的文件花样。
(四)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区房产局、劳动保证局、林业局、质监分局等单位采取多种办法,激起办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增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本质。区劳动保证局把直接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从1人添加到2人,区信访局则从2人添加到3人。区房产局一方面屡次组织集中学习培训,约请市局办公室专家授课;另一方面积极选派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与区县政府、市局组织的相关学习培训活动。
二、问题
(一)发文方面
一是文种运用禁绝确。“申报”、“请示”混用,以“请示”替代“函”。
二是文件花样不规范。发文用纸型号不统一,发文字号不准确,文号混用,多头主送,抄送机关禁绝确,缮印不规范等。
三是内容质量不高。言语不够精辟,实践程度不高,恳求事项不明或一文多事。
四是发文随意性大。某街镇办公室仅20xx年就发文90多份,某局为应付市局检查,7月份补发3月份的文件。
(二)收文方面
公文处理工作调研报告2
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集团公司公文处理情况进行了粗浅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选题的目的
本人认为:公文是企业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左右通联,交流信息,推进工作的重要工具。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同时,它对外也体现着企业的形象,展示企业的管理水平,自然也应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对集团公司公文处理的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进一步加强完善公文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调研的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对有关公文处理人员进行访谈。二是查找有关公文资料。另外,结合了自己平时了解的情况
三、调研结论
通过调研,本人认为,总的来讲,我公司的公文处理及写作是好的。一是从集团公司层面上看,领导是非常重视的,有的公文都是领导亲自起草撰写,大多数都要亲自修改,亲自审定。2、从集团公司上报和下发的文件材料,绝大多数质量还是较高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1.程序不尽合理。比如,集团公司行文程序,由部门领导根据工作需要,责成有关人员起草—→部门领导审核—→公司分管领导签发—→办公室审稿—→印制—→下发。这里有一个问题,公司分管领导都签发了,办公室就没有必要再审核了。如果办公室审核时,发现问题,文件还发不发?显然这一程序不尽合理,应改为先由办公室审核后再由领导签发。
2.格式上不对路。在公文处理中,经常发现基层单位和部门草拟的公文格式不对。比如:文体格式不分,随意性强,往往“请示报告”一起写,这是不符合规范的;比如:下发“方案”、“意见”、“计划”、“规定”、“办法”等制度性文件,直接下发,按规范以上文种一般不直接下发,都要用通知发;比如:公司文件基本上没有按国务院办公厅公文规范要求,印“主题词”、“抄送”、“抄报”等项目;比如:有的公文分不清何种公文该用何格式,想怎么写怎么写,等等。
3.语言文字上不过关。从调研中发现,较多部门的公文语言表述的不严谨、不准确、不到位;逻辑上不合理、不顺畅,甚至有的前后重复,逻辑混乱;“口语”、“书面语”不分,不能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等等。
4.内容上不到位。从本人审核过的一些文件材料中,可以看出有的文件材料,文不对题,前后重复,比如:一个安全工作的通知,前面写的重要性,后面又重复原话;有的是口吻不对,角度不正,比如:作为公司职能部门代表公司上报材料,往往写成部门的材料仅仅写部门的具体事,站不到公司的层面上考虑问题、撰写材料;有的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公文,不能结合企业实际,而是照搬照抄比如:有的公文出现“区政府”、“乡镇”等之关的地方组织的词语,就是明显例证。
四、调研分析
之所以产生以上问题,本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人们对公文认识有偏差。虽然大家谈起来都觉得公文很重要,但在实际上还是不够重视,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对公文写作者理解不够,认为写公文的人比较清闲,对企业作用不大,不重要,甚至有人认为谁都可以干,谁都可以写。二是对公文的标准要求不高,应付了事,认为公文写出就行,很少有人认真研究。三是有的领导不当回事,下属写下就行,没有认真把关。四是喜欢、热爱从事这项工作,将之作为事业的人很少,特别是年轻人对之都唯恐避之不及。
2.专门人才短缺。当前,各单位、各部门从事公文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的。都是靠摸索成长起来的,而且大部分是兼职的。从人力资源部多年来引进的人才看,很有这类人才,即使有,要么不愿干这种工作,改了行;要么由于其他原因进不了这一行。所以说,普遍素质不高。
3.没有专门的培训。尽管公司很重视职工培训,但多年来鲜有公文写作和处理方面的培训,参加外面的培训更是少之又少。同时,由于这项工作的性质是既默默无闻又辛苦费神,年轻人多不愿干,没有形成培养机制,老同志没人带,年轻人不愿学,而公文写作又非一年半载可以培养出来的,所以,一旦老的一退,往往造成青黄不接,出现断茬。
4.占有信息不足。公文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整合和发布。因而掌握足够的信息是写好公文的重要保证。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起草公文的人员由于工作职位、性质、经历及渠道的原因,掌握信息有限,只有凭空臆想,起草的公文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偏面性。
5.时间仓促。公文一般时效性都非常强,所以都要的比较急,如果没有很好的功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公文并非易事。这也是造成当前公文中一些问题的客观原因。
五、几点建议
1.应提高对公文处理工作的认识。要教育公司所有干部特别是中高层干部充分认识公文处理工作在企业的管理中的重要性。要站在事关企业形象,事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事关企业有序运作的角度认识公文工作,将之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用心抓,全面提高全公司的公文水平。
2.完善公文处理机制。应责成专门人员,对过去的公文处理办法进行反思研究,包括流程、格式、字号、发送、责任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形成制度规范,避免随意性,人为性。
3.建立公文写作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公司培训机构应将公文写作与处理纳入到培训体系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知识更新。二是实行“师带徒”,在一些公文任务较多的部门,应提倡师带徒,选拔一些热爱这项工作,具有一定潜质的年轻人跟一些老同志学习,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4.引进文秘人才。要认识到文秘人员也是人才,而且是较稀有人才,将之纳入到公司人才体系中,有计划地引进,将之补充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有用武之地。
5.创造良好环境。公文写作不像其他工作,它的性质决定需要在一个独立的、安静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因此,要理解它的特殊性。应为这类人员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条件(比如:必要的工具书、资料和设施)和环境,以利于他们写出高质量的材料。
【公文处理工作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11-29
劳务调研报告04-14
设备调研报告03-22
店面调研报告02-25
法医调研报告01-21
需求调研报告01-21
手机调研报告01-20
离婚调研报告01-19
rfid调研报告01-17
商场调研报告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