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生猪市场若干问题思考建议调研报告
国内生猪市场自20__年4月份开始出现了罕见的几种反常现象,如:在猪市本应供大于求进入持续亏损的夏季,猪市并未进入全面持续亏损;在传统的三大主产区出现了北方猪价高于南方的价格倒挂现象……此外部分养猪人错误理解“抄底”,出现误判。种种迷局的背后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广大养猪人如何面对变幻莫测的生猪市场,最大程度的规避市场风险?在此,作者为你一一详细解析,供业界同仁参考。
第一大迷局:暖冬——生猪市场并未出现全面持续亏损
作者曾在20__年年底发布的《20__年国内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以及20__年3月底发布的《20__年二季度国内生猪市场分析预警报告》中预测20__年二季度开始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进入全面持续亏损期。但虽然生猪市场在4月份开始如期进入亏损,但并未出现全面的、持续性的亏损。
4月份错误命名的“猪流感”前后全国生猪市场全面进入亏损,几乎无一幸免跌入亏损,部分地区甚至由于猪价跌至3.6元/斤以下,而进入深度亏损。但随着猪流感更名为“甲型流感”,猪价随之反弹,生猪市场也于5月份反弹并且稳定至成本线左右,6月份随着国家对生猪市场的托市开始收储,生猪市场信心明显增强,反弹至正常盈利。
在之前发布的预测二季度生猪市场将进入亏损的报告中我们分析了,20__、20__年母猪存栏增长迅速,且幅度较大。因此20__年的生猪供应将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20__年夏天,随着需求淡季的到来生猪市场将转为供大于求,进入亏损。但6月份随着收储的开始生猪市场暂时走出了4、5月份的低迷,从而使 “这个冬天”寒意并不十分强,成为一个“暖冬”。
之所以出现“暖冬”,原因有以下两大方面:
1、旱情引发疫情,华北地区生猪生产遭受重创
20__年底20__年初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华北部分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旱情”,媒体普遍只关注了旱情对冬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产生的影响,而忽视了旱情也极易引发动物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北方冬季养猪由于需要保持一定的猪舍温度,因此普遍通风状况不太好,猪易发呼吸道病,而历史罕见的旱情便引发了华北地区的猪呼吸道病,最终演变为混合感染,大量猪只死亡。对于此次疫情,官方只在2月初公布了山西洪洞县的疫情,死亡、扑杀猪只共20__多头。然后疫病产生的实际影响级别,我们在搜猪网/中国生猪预警网的生猪预警频道疫病预警栏目中发布过,为3级疫情对生猪生产影响比较严重。华北部分地区生猪存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仔猪和育肥猪,直接导致2-5个月内华北地区生猪供应出现区域性紧张局面。从而使得5-7月份华北生猪供应并未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局面。
2、政府收储产生的心理影响远大于对需求的实际拉动
政府6月份开始的收储,对供需双方均产生了一定积极的影响,双方对市场预期抱积极态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震信心,对价格形成支撑。但其对生猪需求的实际拉动却很有限,毕竟十几万吨的收储量相对于几千万吨年消费量来说,影响微乎其微。
第二大迷局:罕见倒挂——北方猪价高于南方猪价
自4月份后,南北方猪价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价格倒挂,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传统的北方主产区猪价居然高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南方产区的猪价。如下图,据“soozhu-中国生猪市场监测预警系统”20__年4月至6月猪粮比价分布图显示,4月份后猪粮比价最高的为华北、东北地区,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的是四川、云南等西南偏远地区。
出现这种局面说明以上三大片区生猪供求局面差别比较大:华北地区生猪供应趋紧,长江中下游地区供需基本平衡,略供大于求,西南地区严重供大于求。
原因主要是:年初北方的旱情引发的疫情为区域性疫情,只影响了北方产区,使北方生猪生产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南方产区由于气候湿润,温度适宜,并未出现明显的自然灾害,因此20__年底20__年初生猪生产正常并保持增长势头。而西南地区由于地域偏远,疫病传入的可能性较小,气候适宜使得生猪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供应非常充足。
因此,4月份后,出现了北方生猪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南方猪价由于北方供应趋紧,价格上涨而出现南北方猪价倒挂南猪北运,而非过去的北猪南运局面。西南地区全国最低,自4月初进入亏损后就很少反弹至成本线以上,供应出现较大程度的过剩。因此,自5月份后,北方猪价基本维持在成本线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基本在成本线左右,西南地区则持续亏损。
伴随这一现象发生的有另一种特殊局面,北方地区至今二元母猪的补栏积极性不减,部分种猪场的二元母猪甚至已经订到了11月份,养殖户/场补栏积极性仍然颇高。长江中下游地区则普遍观望。西南地区则4月份开始就出现淘汰母猪现象。
第三大迷局:误判抄底——不可仅以价格判断是否抄底
作者在20__年下半年、年底,以及20__年3月曾先后发布生猪市场预警报告,警告养殖户增加出栏,减少补栏,提前淘汰部分生产力差的母猪,暂停补栏母猪,以规避20__年夏天的亏损期。同时建议当市场进入亏损期,并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后,资金实力强的可择机抄底。于是,有不少养猪人确实在4月份亏损到来之前淘汰了大量母猪,压缩了存栏。但不少人误以为进入亏损后,就是抄底的好时机。只看懂了作者的前半句而没有看到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的现象后才是抄底的最佳时机,从而误判了抄底。
生猪市场所谓的“底”是需要多种现象同时出现方可判断为“底”的:1,猪价跌破成本线,进入亏损,说明生猪供应进入过剩阶段;2、进入持续性的亏损,当猪价跌破成本线后说明生猪供应进入过剩阶段,短时间内很难转为供不应求,即使价格反弹也是短暂的,而且反弹空间有限;3、持续性的亏损必将导致资金实力较差的中小规模养猪场/户资金链断裂,从而出现大面积淘汰宰杀母猪,以缩减规模减少亏损。
出现以上三大特征方可判断生猪市场进入“底”部,从而择机抄底。而4月份至今,生猪市场普遍出现了前两大特征,唯独第三大特征区域性的出现,而非全国性的出现,即:仅有西南地区部分养殖户/场出现大面积淘汰母猪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在成本线左右震荡,但20__、20__年的高盈利使得养猪人资金实力雄厚,抗亏损能力明显增强,即使出现亏损也坚持不淘汰母猪。而华北地区则不仅没有人淘汰母猪,还有不少人补充后备母猪。
因此,此次的抄底一定要站在全国市场的角度来评估看待所谓的“底”,以及抄底时机。很明显,占全国生猪存栏不到三分之一的华北地区尽管可以影响到其他两大主产区,但是很难改变全国生猪市场的基本面:母猪存栏过大,生猪供应充足,供大于求局面仍将占主导。目前猪价的坚挺是由于前期旱情引发疫病所损失的生猪主要在8月份以前出栏,影响的主要是8月份以前的供应。8月份后,随着这一影响的消失,南北方仍将共同进入供大于求,价格也将慢慢恢复常态,南北持平或南方略高于北方。也可以说,真正的“底”还未到来,近期抄底风险依然很大。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若干问题思考建议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国内婚庆企业市场的调研报告01-30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4-05
国内家具销售市场的调研报告12-25
关于国内首份空净市场调研报告12-20
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调研报告01-24
当前养猪模式问题调研报告03-15
市场的调研报告04-22
市场走访调研报告12-28
关于市场的调研报告04-07
书籍市场调研报告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