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

时间:2021-03-13 18:02: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

  篇一: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反馈分析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以来倍受幼教工作者关注但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始终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幼儿一旦升入大班,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常规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也是在积极的寻求一种两者相互结合的交融点。但由于双方很少达成共识,就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所以还是形成了衔接工作的不统一性。事实证明,学校、家庭、幼儿园三方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九月,大班幼儿即将迈进小学的校门,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如何在儿童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好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小学和谐接轨,是幼小衔接工作成功的首要保证。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幼儿园于开学初向大班170位家长发放了幼小衔接问卷调查表。

  (二)调查方法:就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需求;家庭幼小衔接的做法;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热点问题”三个方面六大项内容进行了调查。包括三大项多项选择题两道访谈题。所有问卷都由孩子的父母填写,因此他们的信息填写更为真实可靠。选择题的选项有罗列了各种可能的选项也有供家长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的空间,这样就考虑了所有家长的需求。主观题的设置给家长提供了说话的空间,也给幼儿园老师带来了更贴近事实的信息和最想了解的内容。本次调查问卷回表率100%,体现出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工作的高度重视。以下是对家长问卷中所提问题的数据统计:

  1、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令您感到困扰或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83.7%)能否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3%)能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

  (60%)能否大胆发言。

  (57%)能否习惯老师的教学风格。

  (55%)学习是否跟得上。

  (41.2%)能否会与新朋友友好相处。

  (3.75%)其他。

  2、就幼小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儿园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

  (92.5%)良好的学习兴趣培养。

  (75%)倾听、理解、运用的训练。

  (71.2%)基本加减法(20以内)。

  (67.5%)常用汉字的认读和书写。

  (67.5%)拼音符号的拼读活动。

  (65%)数字认读和书写活动。

  (50%)英语口语的基本句型和字母发音。

  3、就幼小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生活适应能力?

  (87.5%)会大胆的表现自己。

  (85%)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85%)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

  (80%)有主动结交朋友的能力。

  (71.25%)热爱劳动。

  (60%)会根据天气变化自己增减衣物。

  (6%)其他。

  4、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

  (88.7%)自信心。

  (83.75%)懂得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

  (80%)有一定的受挫能力。

  (78.75%)自我保护意识。

  (75%)集体观念。

  (53.75%)自主性。

  (45%)行为意识。

  5、您会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

  在这个问题中,多数家长填写了如:参观小学,给孩子讲述小学的生活,调整作息时间,在社会上报识字班、速算班等。

  6、希望幼儿园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做哪些准备?

  家长填写的内容比较统一:

  (1)、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

  (2)、熟悉小学各项活动与生活。

  (3)、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现状与分析:

  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关注问题的角度较传统认识而言更加全面科学。他们从原来的重知识技能轻能力习惯,转变为重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爱学、乐学的兴趣。

  从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来看:家长也在重视幼小衔接这个热点焦点问题,他们也希望和幼儿园老师合作交流,共同商讨幼小衔接的最优方案,幼儿进入小学,最让老师和家长困惑和难解决的问题是自制力差,不会倾听他人讲话,学习主动性不强;对于是否要提前学习拼音、识字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认为可以学习一些拼读和简单识字,以“少写多认多听”为原则,还要注意发音的正确,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四、反思与体会

  孩子从幼儿园走到小学,幼儿期的自由、活泼、散漫的自发学习环境转换为分科学习、有专业、受纪律支配的学习环境,环境的陌生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烦躁不安,使孩子情绪易受波动。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期望值,允许孩子出错。其实孩子上小学了,还是孩子,所以,当孩子的行为表面看来有点破坏性时,我们是不是不急于批评或制止,而是应耐心地观察和倾听,真诚地询问和了解,使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增强孩子适应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引导家长用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与我们同步。经常召开家园交流会,听取家长意见,向家长传达幼儿园教育新理念,家庭教养信息。请小学老师对幼儿园家长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学习状况,制定幼儿家庭作息时间表。请已毕业家长返回幼儿园,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理能力培养、尊重孩子、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等方面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用现身说法的经验交流,营造家长间的互动。培养幼儿做自己能做的'事观念的转变使家长注重幼儿做事能力的培养,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就大胆让孩子去做。如:幼儿自制“图表式”功课表准备好第二天应带的学具,自己洗脚、洗袜子,按时入睡;每天早晨,孩子自己起床、叠被、盥洗,按时到园。一些较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购买生活小用品等都由孩子承担起来等等。

  为了更好地衔接,除了家长的指导外,幼儿园的教师和小学教师还要相互深入了解双方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尤其是双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经常组织幼儿园教师到小学听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参观,现场指导、听课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定时或不定时的召开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交流会,并能制定出详实、具体、有效的可行性计划,多方位准备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五、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从观摩小学课堂,和与小学老师的直接对话来看,重点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课堂常规、学习习惯和兴趣、生活自理能力是当务之及的事,让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手忙脚乱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才会有进入小学后有条不紊的生活。

  针对本次问卷和许多小学老师提出的小学语文识字量增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觉得在幼儿园可以针对幼儿的特点培养幼儿前阅读的能力,培养幼儿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以及阅读的兴趣,并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老师、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下阶段我们将根据我们调查反馈的情况讨论制定各项内容研究的方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有效衔接工作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二:关于我国幼小衔接的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衔接:衔接是指两个邻近教育阶段之间在教育工作上的相互衔接,它们应该在教育目的、任务、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互相衔接。 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依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协助儿童顺利地从幼儿园

  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由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儿童内部精神的衔接。幼儿园和小学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不同的文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

  二、幼小衔接的现状

  钱玲玲在《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中提出幼小衔接一般并不作为幼儿教育的显性内容存在于幼儿园的工作中,而且,一部分幼儿园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因此幼小衔接工作有一定的被动性,不顾教学规律忽视幼儿成长特点,认为幼小衔接仅仅是幼儿园单方行为。[3]除此之外,王芳在《基于有效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中谈到,幼小衔接思想有共识,行动有偏差;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衔接策略上不够务实;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

  三、幼小衔接存在问题

  1) 幼小衔接小学化现象严重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栾萍萍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指出,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小学化问题,过度强调智育。赵旭曼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科学性知识的学习;教学组织形式上,严重出现去游戏的现象;教育评测上,偏重技能和知识。[4]刘东在《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中指出幼小衔接教育问题的表现存在盲目超前化,追求形式。张宏在《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中提到幼小衔接中小学化现象严重。

  2) 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栾萍萍、黄俏乐、刘东、钱玲玲等都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单向性问题,即在不少地

  区,幼儿园积极的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汪薇在《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幼小衔接问题探究》中提到幼儿园单向衔接与家长小学缺乏沟通。

  3) 幼小衔接片面化和表面化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

  [5]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有些幼儿园严重忽略这一指导纲要,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特别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黄俏乐在《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中提到幼小衔接有片面衔接和形式上的衔接。刘东认为幼小衔接过于表面化,追求形式,忽视了衔接的内容、过程,衔接浅层次、表面化。

  4) 家长理念落后、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王后玉、秦志敏、杨凤芹均强调家长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计划的实施,各家庭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同时,知识经济时代迫使家长考虑如何使子女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人类优秀文化知识,以期为儿童未来提供足够的竞争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家长的教育功利性和狭隘性。

  5) 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小教师沟通不畅

  张宏、张燕、陈景凡、王雅明等认为幼儿园师资薄弱,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很少对幼儿发展进行探讨和沟通。2000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但是,相比国外的幼儿教育师资而言,我国在教师资格申请的严格性、教师资格证的多样化、教师职后培训保障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教师资格申请的学历规格上,只要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基本学历即可申请,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相应地将教师资格考试即可申请。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幼儿教师的“国培”和“市培”等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保障,但这仍然满足不了我国庞大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需求。

  四、 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把幼小衔接工作看作是促进儿童顺利地实现从学前期自身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升华的发展过程,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所以应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其社会性适应能力,培养幼儿稳定的情绪、对活动的态度以及各种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是为小学打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赵旭曼提到幼儿园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明确办园宗旨;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黄俏乐在《关于幼小衔接指导策略方面》指出应当从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面端正对幼小衔接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赖瑛在《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中提出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幼小衔接不可缺少的因素。王雅明认为应当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之间的交流。

  3) 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研究后认为,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适应性这个方面。多年来,传统的幼儿园正规教育更多的是为幼儿入学做心理准备,但是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让幼儿学会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面对问题,教师把权利和责任交给孩子,让儿童自己解决,教师则注意事态发展,必要时引导帮助幼儿逐渐脱离成人的直接照顾。王冰冰认为在幼小衔接中要逐步强化学习常规要求,初步养成学习习惯,引导、培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赵月娥在关于幼小衔接解决策略中提到,幼儿园应该以能力衔接为重点,科学制定儿童入学初期的生活和学习制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康建琴在《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中提到幼小衔接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五、述评

  在已有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文献中,对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的研究文献较多,许多学者都认为幼小衔接主要存在小学化、片面性、单向性、表面性等问题,因而无意识地缩小了衔接的范围,把衔接局限为知识上的准备和延伸,一味地强调读、写、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我们发现在已有研究中存在以下问题:1)基于城市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幼小衔接进行的研究较少;2)绝大多数是对正常幼儿进行的研究,而忽视了特殊儿童的幼小衔接工作;3)研究人员开展研究主要关注学校与幼儿园,而较少关注家庭和社会对幼小衔接的影响;4)已有研究绝大部分是以成人的视角研究幼小衔接,而忽视了幼儿这一主体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84

  [2]赖瑛.浅谈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G].学前教育.2013(9)

  [3]钱玲玲.宏观视角下的幼小衔接工作浅述[J].内蒙古教育.教职版.2013(10)

  [4]赵旭曼.我国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少年儿童研究.2010(7)

  [5]高敬.幼儿园课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290

  [6]王芳.基于幼小双向互动谈幼小衔接教育[J].教师100(教师版).2013(4)

  [7]刘东. 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G].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8]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

  [9]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10]程诗杰. “幼小衔接”现状背后的冷思考[G].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2)

  [11]王后玉.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定位[J].课程教学教材研究(幼教研究).2012(1)

  [12]秦志敏.家园同步,做好幼小衔接[J].家教世界.2012(20)

  [13]栾萍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27)

  [14]黄俏乐.幼小衔接现状及策略研究[J].校长阅刊.2007(06)

  [15]陶翠萍,林存敬.小学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2)

  [16]张娜.论幼小衔接对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贡献[J].教育导刊.2010(6)

  [17]王声平.幼小衔接研究评析[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2(1):61-66.

  [18]王冰冰.谈幼小衔接策略[J].吉林教育.2013(13)

  [19]张宏. 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0]杨凤芹.幼小衔接——家长工作的五个一[J].好家长.2012(6)

  [21]康建琴.幼小衔接——关注孩子的学习适应准备[J].教育导刊.2011(4)

  篇三:论文《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前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从幼儿园转入小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考验。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既是学前教育的内容,也是小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普遍重视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对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会影响着他们一生的教育进程。

  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科研项目“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历时5年,于1995年完成原国家教委于同年发文向全国推广此项研究成果。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不能全面性解决的问题。由于教育对象的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年龄的特点,各自都拥有不同的阶段性、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方法。两者之间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过渡,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儿童以后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曲折。现如今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两个教育阶段过大的差异认识不足。

  2 幼小衔接中常见问题

  2.1把幼小衔接当成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忽略衔接的连续性

  目前我国在实现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重视阶段性而忽视连续性,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和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由于缺乏沟通和了解,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材的大纲和教学方法,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及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拥有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与幼儿园相比,小学里儿童的生活环境、社会要求、课程内容、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学龄前儿童不可能在进入小学的那一天,就完全失去幼儿的特点。如果这时小学老师完全按小学生的特点要求新入学的儿童,那么必然会造成新入学的儿童严重不适应,从而影响孩子

  的身心发展。

  (一)在教育目标上,幼儿园重能力,而小学重知识

  幼儿园教育目标主要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包括儿童运用感官和语言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美与表现美的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小学的教育目标是一种注重知识的教育,强调传授课堂书本知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往幼儿头上套,把小学生的课程带到幼儿园,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的天性。

  (二)在教育内容上,幼儿园重综合性知识,而小学重学科性知识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主要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的知识,这五大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是全面的、启蒙的。而小学教育内容分为语 文、数学、英语、社会、自然等学科性质的知识。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握笔书写。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数字,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过早的握笔写字违背了幼儿的身体,除了会造成错误的握笔姿势外,还会导致幼儿手指畸形,伤害小臂肌肉群发育。

  (三)在师生关系上,幼儿园重生活上的照顾,而小学重学习上的指导

  幼儿园实行教育与保育相结合,吃喝拉撒都是由老师照顾,幼儿园教师就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而小学更注重学习上的指导,注重关注孩子在学习上的一些不足,而且幼儿园与小学的时间作息不同,教师也就少了对孩子的起居生活上的关心与照料。幼儿就会出现心理落差,出现不适应。

  (四)在教育组织与实施上,幼儿园重丰富多彩的活动,而小学重课堂传授

  在教育组织实施上,幼儿园强调开展多样性的活动,重视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全面性和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而小学强调以课堂的形式(教师讲,学生听)来传授知识。

  如果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共同的联系与沟通,就会造成了两阶段教育巨大的差异,把幼小衔接仅仅简单地当作是两个教育阶段的直接过渡,会造成幼儿入小学的不适应。

【关于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教师幼小衔接总结10-14

幼小衔接教师发言稿(通用12篇)05-18

关于调查报告05-08

考研英语:衔接词拯救你的作文05-28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05-04

关于会计调查报告10-29

幼儿园卫生保健调查报告04-25

中考过后,家长孩子怎样度过衔接期11-28

关于春节习俗调查报告04-27

关于电视的调查报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