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14 02:45:3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调查报告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近几年教育费支出已成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一个重点。子女教育费用之处已经超过养老和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之首。在对居民储蓄目的调查中也显示,“攒教育费”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养老”、“住房”和“预防意外”。

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调查报告

  一、XX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主要特征

  (一)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

  据XX区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年1-6月,XX区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737.62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12.5%,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2%。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是以XX区全体城镇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考察后所得到的数据。如果把样本范围缩小到实际有子女正在接受不同程度教育的家庭,那么,人均教育支出无论绝对数额还是在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都会大大增加。

  按照当前教育收费价格,XX区一个计划内高中生一年的学杂费、课本费等费用约在1000元左右,计划外招生还需加3000--15000元的择校费;在外就学的大学专科、本科生一年的费用(包括生活费)大约1.2--1.5万元,三年需3.6--4.5万元,四年需要4.8万元—6万元,而2007年XX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5277.83元。

  (二)增长的速度较快。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在快速增加。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费支出仅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10.7%;20**年占到15.6%;2003年占到10.3%; 2007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占到总支出的15.6%。

  二、XX区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基本构成

  第一,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方面以在校大学生的支出尤为突出。据对XX区有大学生的部分家庭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一个大学生年均费用约12000元左右。城镇家庭大学生一年的教育消费相当于大部分家庭年总收入的近一半,使许多家庭只有动用多年积蓄,甚至靠借、贷款来供子女读大学。该项教育支出居各层次学生家庭教育类支出的首位。高中阶段的教育费用支出虽然不及大学,但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每个高中生一学年的学杂费、课本费等支出也都在2000元左右。

  第二,高中阶段的择校费支出。高中是上大学的关键阶段,曾有“进入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大学的门槛”之说,因而引起了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由于受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限制,家长为了给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往往不惜成本把孩子送入重点高中学习。根据对有子女就读高中的家庭调查,2007年,XX区重点高中的高一计划外招生择校费支出在3000--15000元/人不等,高中期间每一择校生每年约多支出1000--5000元。

  第三,家教及培训班等方面的教育支出。“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一些收入比较高的家庭不惜高价为孩子聘请家教,以加强对课外知识学习及培养孩子的特长等。2007年,XX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家教及培训费等费用支出为381.07元,占教育支出的39.4%。

  三、城镇居民教育支出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一)主动因素

  1、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传统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受现有教育体制的制约,许多家长千方百计花重金、找关系把子女送到重点学校就读,这种盲目的投资,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2、子女受教育状况与孩子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道路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家长都愿意把钱花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收入优势已显露出来,高学历带来高收入,受教育程度与实际收入成正比递增,教育程度影响着受教育者收入的起点水平,促使和鼓励家庭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力度。

  3、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为教育消费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被动因素

  1、国家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前些年我国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单一负担的体制转向了多渠道共同负担,这是居民教育支出开始大幅增加的起点。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的分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特点之一就是国民收入分配由国家向个人倾斜。在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中,国家的份额持续下降,而居民家庭收入的份额在不断攀升,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对应的国家单一负担教育经费的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学校方面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教育的产业化必然导致产业的主体追求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当学校不再以一个单纯的公益事业单位出现,而以盈利为目的的时候,他们所考虑的就不再是怎样为更多的人带去更好的教育,而变成了怎样利用手中掌握的教育资源去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这也是高等教育学费昂贵的主要根源。

  四、对策建议

  (一)重新定位教育的功能

  教育归根到底是一项公益事业,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而盈利性只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而附带的功能。教育产业化并非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商业来推广和做大,以获取更多盈利,而是以产业化为手段完善教育单位自身的造血机能,以保证具备更为强大的、持续的教育能力,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对于教育部门而言,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根本目的,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如何创收上。

  (二)有效抑制高额择校费

  择校费的抑制应该在依法规范基础上辅助以必要的政策界定约束。当前,我国各地择校费标准不一,普遍偏高,很大程度上与国家教育部门的择校生界定范围伸缩性较大有关。各级政府应当统一制定学区范围应有的校际标准,逐年扩大学区范围招生人数,逐年缩减择校生比例,才会使高额择校费之风得到有效抑制。要从根本上解决择校费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应该避免教育投入的重点化倾向,加强对教学力量相对薄弱者的扶持,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布。这是解决高额择校费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切实扭转社会教育观念

  政府的宣传和决策对于社会潮流和社会舆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导向作用,引导家长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子女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投资;二是改变一味追求子女上普高,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要认识到当代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各种各样的职业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三是各级人民政府也应当进一步拓宽就业门路,防止“人才高消费”。目前,一些高中及中专学历就可以胜任的工作非要大学生干不可,这种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毕业等于失业现象的蔓延,使家庭的投资行为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严重地影响家庭对教育投资的合理性。

【城镇居民教育支出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支出绩效报告01-12

支出预算绩效报告12-16

预算支出绩效报告12-16

支出绩效监控报告12-31

项目支出绩效报告12-31

城镇居民医疗调研报告11-29

项目预算支出绩效报告12-31

项目支出绩效监控报告12-31

支出绩效报告15篇01-12

支出绩效报告(15篇)01-12